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循环流化床锅炉降低灰渣含碳量热态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卢晓斌 邓雨生 +1 位作者 郑文凯 杨勇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49,共6页
针对循环流化床(CFB)锅炉燃用非设计煤种工况下,对总风量、一/二次风比例、床温、床压等参数进行热态调整试验,分析各参数对锅炉飞灰及底渣含碳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330 t/h负荷的基准工况下(不投飞灰再循环),通过适当提升床压及... 针对循环流化床(CFB)锅炉燃用非设计煤种工况下,对总风量、一/二次风比例、床温、床压等参数进行热态调整试验,分析各参数对锅炉飞灰及底渣含碳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330 t/h负荷的基准工况下(不投飞灰再循环),通过适当提升床压及燃烧室温度,能使燃料充分燃烧,飞灰含碳量由调整前最高20.75%减少到15.97%左右,底渣含碳量从最高2.28%降低至0.40%左右,锅炉效率提高约1.5%以上。此外,飞灰再循环的投入能有效降低飞灰含碳量,建议在生产实践中尽量保证飞灰再循环的连续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B锅炉 灰渣含碳量 床温 床压 飞灰再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火焰锅炉高效低NOx燃烧技术 被引量:28
2
作者 李争起 任枫 +3 位作者 刘光奎 陈智超 朱群益 孙锐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45-651,662,共8页
针对部分W火焰锅炉存在飞灰可燃物含量高、NOx排放量高及结渣严重等问题,在试验装置上测定炉内单相及两相流场,在实体锅炉上测量燃烧过程中炉内温度场及O2、CO和NO浓度分布,研究了W火焰锅炉炉内流动特性及燃烧特性,并结合数值模拟找出... 针对部分W火焰锅炉存在飞灰可燃物含量高、NOx排放量高及结渣严重等问题,在试验装置上测定炉内单相及两相流场,在实体锅炉上测量燃烧过程中炉内温度场及O2、CO和NO浓度分布,研究了W火焰锅炉炉内流动特性及燃烧特性,并结合数值模拟找出了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提出高效低NOx燃烧原理及技术,包括双通道叶片式浓淡分离技术、浓淡煤粉气流合理布置技术、二次风下倾技术、燃尽风技术和缓解翼墙结渣技术,将这些技术部分或全部应用于某些锅炉,获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火焰锅炉 NOX排放 飞灰可燃物 锅炉效率 结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0MW循环流化床锅炉掺烧煤泥试验研究 被引量:32
3
作者 刘彦鹏 李建民 +1 位作者 余永生 马斌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60-64,76,共6页
以淮北临涣300 MW循环流化床锅炉为研究对象,对掺烧煤泥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煤泥投入后床温下降,炉膛上部差压增加,引风机电流增大;给煤泥系统响应负荷变化速度要明显快于给煤系统,低位煤泥给入方式不会引起分离器超温和尾部烟道... 以淮北临涣300 MW循环流化床锅炉为研究对象,对掺烧煤泥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煤泥投入后床温下降,炉膛上部差压增加,引风机电流增大;给煤泥系统响应负荷变化速度要明显快于给煤系统,低位煤泥给入方式不会引起分离器超温和尾部烟道后燃的现象;随着入炉煤泥量的增加,底渣含碳量增大,而飞灰含碳量的变化并不明显;床温控制在880℃以上时,底渣含碳量会明显降低;煤泥投入后会导致排烟温度升高,锅炉效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煤泥 床温 底渣含碳量 飞灰含碳量 排烟温度 锅炉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低锅炉炉渣含碳量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郭永红 白涛 +2 位作者 孙保民 康志忠 刘建全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6-111,共6页
针对某电厂锅炉由于燃用煤质下降而导致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燃烧不稳定及炉渣含碳量过高等问题,通过对实际燃用煤种以及炉内燃烧情况进行分析,提出改造燃烧器系统以提高炉内稳燃能力、降低炉渣含碳量,并对改造前后炉膛内的燃烧情况... 针对某电厂锅炉由于燃用煤质下降而导致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燃烧不稳定及炉渣含碳量过高等问题,通过对实际燃用煤种以及炉内燃烧情况进行分析,提出改造燃烧器系统以提高炉内稳燃能力、降低炉渣含碳量,并对改造前后炉膛内的燃烧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改造后的炉膛内,下两层一次风的集中布置,使得主燃区内温度升高,有效保证了煤粉初期的着火和燃烧;下两层二次风的集中布置,提高了二次风对一次风煤粉气流的撑托作用,使下一次风内煤粉颗粒掉入冷灰斗内数量减少,下二次风的推迟送入也保证了煤粉后期的稳定燃烧;炉内燃烧稳定性提高,炉渣含碳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灰斗 稳定燃烧 炉渣含碳量 一次风 二次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NO_x切向燃烧系统的改造及性能优化试验 被引量:6
5
作者 宁新宇 梁绍华 +2 位作者 岳峻峰 张恩先 黄磊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02-507,共6页
针对某电厂将亚临界直流锅炉改为亚临界控制循环锅炉,对燃烧器进行了相关改造,研究分析了燃烧器改造前、后机组运行的变化,并根据改造前、后的机组运行结果进行了改变省煤器出口氧量、改变二次风配风方式和改变SOFA风风门开度等试验.结... 针对某电厂将亚临界直流锅炉改为亚临界控制循环锅炉,对燃烧器进行了相关改造,研究分析了燃烧器改造前、后机组运行的变化,并根据改造前、后的机组运行结果进行了改变省煤器出口氧量、改变二次风配风方式和改变SOFA风风门开度等试验.结果表明:机组在300 MW负荷下,宜采用较高的运行氧量,二次风宜采用均布配风方式,SOFA风风门宜全开以及在燃烧器布置时,底层起转二次风的偏转角与位置需与一次风的假象切圆大小相配合等.同时,对机组运行存在的塌焦现象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相关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界直流锅炉 亚临界控制循环锅炉 改造 低NOx切向燃烧系统 燃烧优化 飞灰含碳量 塌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10t/h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调整试验 被引量:3
6
作者 韩应 惠小龙 +3 位作者 刘冬 张世鑫 黄海鹏 徐海涛 《洁净煤技术》 CAS 2019年第5期112-117,共6页
针对国内A电厂410 t/h循环流化床(CFB)锅炉灰渣含碳量偏高、运行稳定性较差等问题,对锅炉一次风量、返料风量、入炉煤粒度等主要运行参数进行优化调整,探索锅炉最佳运行参数组合。结果表明:入炉煤粒度偏细,中位径仅约为1037.97μm,锅炉... 针对国内A电厂410 t/h循环流化床(CFB)锅炉灰渣含碳量偏高、运行稳定性较差等问题,对锅炉一次风量、返料风量、入炉煤粒度等主要运行参数进行优化调整,探索锅炉最佳运行参数组合。结果表明:入炉煤粒度偏细,中位径仅约为1037.97μm,锅炉底渣中位径仅为375.64μm,表明入炉煤的成灰特性较好;炉膛上部灰浓度差压值高达约2.5 kPa,表明炉内细颗粒组分偏多,循环灰量受到一次风量的影响波动较大。为保证锅炉返料的稳定运行,控制穿过布风板的一次风量仅约为102300 m3/h,远低于设计值183000 m3/h,较同类型机组严重偏低。过低的一次流化风量使密相区燃烧缺氧严重,是引起灰渣含碳量偏高的主要原因。此外过低的一次风量,致使布风板阻力仅为2.1 kPa。与同类型锅炉布风板的阻力相比,布风板阻力偏小,造成锅炉局部流化不良、温度分布不均匀等。建议合理调节入炉煤粒度,控制其中位径在2000~3000μm,优化炉内灰浓度分布,提高一次运行风量,可有效提高锅炉燃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锅炉 燃烧调整 含碳量 煤粒度 布风板 灰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气化炉渣研究现状及利用技术展望 被引量:51
7
作者 商晓甫 马建立 +5 位作者 张剑 许丹宇 张良运 周金倩 段晓雨 张晓敏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712-717,共6页
煤气化技术的应用是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一环,但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煤气化炉渣,亟需研究可批量消纳的资源化利用技术。煤炭灰分中各种矿物相在气化炉内会随温度发生变化,通过对该变化的研究和总结,描述了煤炭灰分中各种矿物相在气化炉内... 煤气化技术的应用是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一环,但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煤气化炉渣,亟需研究可批量消纳的资源化利用技术。煤炭灰分中各种矿物相在气化炉内会随温度发生变化,通过对该变化的研究和总结,描述了煤炭灰分中各种矿物相在气化炉内的物化反应过程,并指出煤炭灰分对煤气化炉渣的最终形态特点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对煤气化炉渣中残碳的组成及其变化特点的研究表明,残碳对煤气化炉渣的最终利用途径具有重要影响;此外,通过分析煤气化炉渣利用技术研究现状,指出建材化利用技术和掺烧循环流化床原料技术是目前的主流途径;最后,展望了煤气化炉渣利用技术的发展方向,并提出了煤气化炉渣用于混凝土和水泥原料以及井下回填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炉渣 灰分 残碳 研究现状 技术展望 井下回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和矿渣粉对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和抗碳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6
8
作者 周岳 周健 +4 位作者 唐孟雄 李鹏 彭巨情 王创 张硕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0-64,共5页
针对粉煤灰和矿渣粉掺量对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和抗碳化性能的影响进行试验研究,并基于耐久性考虑给出混凝土的矿物掺合料掺量建议。结果表明:随着掺合料总量的增加,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趋于更优而抗碳化性能逐渐退化。粉煤灰掺量... 针对粉煤灰和矿渣粉掺量对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和抗碳化性能的影响进行试验研究,并基于耐久性考虑给出混凝土的矿物掺合料掺量建议。结果表明:随着掺合料总量的增加,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趋于更优而抗碳化性能逐渐退化。粉煤灰掺量在20%及以内的情况下,矿渣粉的掺量由10%提高到20%时,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开始明显改善。以粉煤灰取代水泥较矿渣粉取代水泥更易使混凝土的抗碳化能力减弱。水胶比为0.4的前提下,当粉煤灰掺量为10%且矿渣粉掺量为10%-20%时,或单掺20%-30%矿渣粉时,混凝土可兼具较好的抗氯离子渗透性与抗碳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矿渣 抗氯离子渗透性 抗碳化性 掺量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典型煤种在富氧条件下的燃烧性能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大兴 《洁净煤技术》 CAS 2018年第2期90-95,共6页
为掌握富氧燃烧对不同煤种燃烧性能的影响,在煤粉气流着火温度试验炉和改造后的一维火焰燃烧试验台架上进行国内典型烟煤和贫煤在不同O_2体积分数下的煤粉气流着火温度、一维火焰炉燃尽率、结渣性能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随着O_2体积分数... 为掌握富氧燃烧对不同煤种燃烧性能的影响,在煤粉气流着火温度试验炉和改造后的一维火焰燃烧试验台架上进行国内典型烟煤和贫煤在不同O_2体积分数下的煤粉气流着火温度、一维火焰炉燃尽率、结渣性能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随着O_2体积分数的增加,不同煤种均呈现煤粉气流着火温度下降、燃尽率上升的规律,表明O_2体积分数的增加可以提高燃煤的燃烧稳定性和经济性,同时随着O_2体积分数的增加,炉膛燃烧尖峰温度提前并升高,燃煤的结渣性能加重。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煤种的燃烧性能受O_2体积分数的影响程度不同,具体煤种需进行相应的富氧燃烧试验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氧燃烧 神华烟煤 潞安贫煤 燃烧温度 飞灰含碳量 燃尽率 结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