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CUS地质封存井筒完整性研究进展及发展建议 被引量:1
1
作者 郭少坤 李军 +1 位作者 连威 曹伟 《石油钻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4-154,共11页
CO_(2)地质利用与封存的实施过程中气体泄漏与逃逸问题不仅影响工程效果,还会威胁人员和环境安全。井筒是CO_(2)泄漏的高风险途径,井筒完整性对保障CO_(2)长期稳定封存意义重大。针对CO_(2)地质封存中井筒密封失效可能引发的气体泄漏问... CO_(2)地质利用与封存的实施过程中气体泄漏与逃逸问题不仅影响工程效果,还会威胁人员和环境安全。井筒是CO_(2)泄漏的高风险途径,井筒完整性对保障CO_(2)长期稳定封存意义重大。针对CO_(2)地质封存中井筒密封失效可能引发的气体泄漏问题,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CO_(2)注入和封存条件下井筒完整性失效机理与影响因素,讨论了不同封存地质体条件下可能出现的井筒完整性问题。基于国内CO_(2)地质封存技术现状,提出了井筒完整性技术对策及建议:优化设计水泥浆体系与施工参数,优选封存地层与管柱材料,加强CO_(2)泄漏监测技术研究,将预防措施与应对手段相结合,形成完整的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us 二氧化碳 井筒完整性 地质封存 泄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煤制氢电厂CCUS改造的规划方法及碳足迹评估
2
作者 轩昂 刘骏 +2 位作者 彭维珂 沈欣炜 陈衡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5431-5442,I0009,共13页
氢能是世界能源转型的重要方向之一,作为全球最大的氢气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约2/3的氢气通过煤制氢生产。然而,这种“灰氢”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碳排放,极大制约“双碳”目标的实现。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 氢能是世界能源转型的重要方向之一,作为全球最大的氢气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约2/3的氢气通过煤制氢生产。然而,这种“灰氢”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碳排放,极大制约“双碳”目标的实现。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技术作为实现快速减碳的有效途径,被国际能源署指出为实现碳中和的必要技术路线。该研究首先以最小化平准制氢成本为优化目标,提出煤制氢电厂CCUS改造规划模型;其次,结合煤制氢化工过程,分析其全流程碳足迹,探究改造路线的关键部门;最后,针对改造规划中的关键不确定因素进行敏感度分析,讨论模型的有效边界。结果表明,在电碳联合盈利模式下,两者收益基本可以覆盖CCUS改造额外的投资与运维成本;在运输距离为50 km时,CCUS改造后全流程碳足迹仅为原先27.95%,低于“蓝氢”标准,可以实现“灰氢”变“蓝氢”。该研究可为我国煤制氢产业低碳转型提供技术支撑,助力新型电力系统下煤-氢-电项目落地与国家“双碳”目标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 煤制氢 改造规划 过程模拟 碳足迹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CCUS和P2G的综合能源系统分布式鲁棒优化调度 被引量:8
3
作者 骆钊 黎博文 +3 位作者 毕贵红 王华 张涛 沈鑫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486-3496,I0009-I0011,共14页
在双碳战略背景下,综合能源系统成为探索可再生能源低碳高效利用及多能耦合的主要途径。为兼顾综合能源系统在低碳优化时的稳定性和经济效益,提出了一种含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电转气协同运行的综合能源系统分布式鲁棒低碳优化策略。首先... 在双碳战略背景下,综合能源系统成为探索可再生能源低碳高效利用及多能耦合的主要途径。为兼顾综合能源系统在低碳优化时的稳定性和经济效益,提出了一种含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电转气协同运行的综合能源系统分布式鲁棒低碳优化策略。首先,对电转气过程精细化建模,研究氢能的多方面效益,建立CHP-CCUS-P2G耦合模型,并引入阶梯式碳交易机制,提出一种基于阶梯式碳交易机制的CHP-CCUS-P2G低碳经济调度方法;其次,考虑风光出力的不确定性,以调度系统中可用的历史数据为基础,构建数据驱动下min-max-min的两阶段鲁棒调度模型,采用1-范数和∞-范数约束场景概率分布模糊集;最后,基于列约束生成算法对模型反复迭代求解。算例仿真结果表明,上述模型提高了IES的风光消纳率和经济性,并降低了系统碳排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 电转气 阶梯式碳交易 分布鲁棒 综合范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现碳中和目标的CCUS产业发展展望 被引量:7
4
作者 康佳宁 张云龙 +7 位作者 彭凇 崔鸿堃 田晓曦 纪一卓 戴敏 李小裕 谢鹏禛 刘兰翠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8-75,共8页
中国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对CCUS技术需求巨大,亟须加快培育CCUS产业,赋能中国碳中和时代高质量发展。CCUS技术全链条产业体系建设将牵引制造业、采矿业、金融业等七大产业门类、25个大类和64个小类国民经济行业的技术、设备、材料、服务、... 中国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对CCUS技术需求巨大,亟须加快培育CCUS产业,赋能中国碳中和时代高质量发展。CCUS技术全链条产业体系建设将牵引制造业、采矿业、金融业等七大产业门类、25个大类和64个小类国民经济行业的技术、设备、材料、服务、市场及政策等创新需求,培植碳核查、碳金融、碳资产管理等新产业。围绕中国CCUS产业化现存的技术基础薄弱、市场被国外厂商主导、政策体系不完善等挑战,建议未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搭建CCUS产业基础数据共享平台,加大产业关键技术研发投入,打造CCUS产业孵化基地,探索创新产业商业模式及市场机制,重视CCUS专业人才培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封存与利用 产业化 技术需求 市场建设 新兴业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油区CCUS-EOR项目全成本经济评价体系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徐强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5-270,共6页
将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与提高原油采收率(EOR)技术相结合,将捕集的CO_(2)注入地下驱油,在提高采收率的同时实现碳封存。CCUS-EOR项目的完整流程包括捕集压缩、运输、驱油、回注等多个环节。本文将CCUS-EOR全流程视为一个整... 将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与提高原油采收率(EOR)技术相结合,将捕集的CO_(2)注入地下驱油,在提高采收率的同时实现碳封存。CCUS-EOR项目的完整流程包括捕集压缩、运输、驱油、回注等多个环节。本文将CCUS-EOR全流程视为一个整体,通过剖析CO_(2)驱与常规水驱开发成本构成差异,建立适宜的CCUS-EOR项目全成本经济评价体系,确定捕集成本、运输成本、驱油成本的取值依据,推导出考虑碳减排收益的盈亏平衡模型,满足CCUS-EOR项目快速评价、辅助决策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 提高原油采收率(EOR) 成本 碳减排量 盈亏平衡经济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P2G的综合能源系统CCUS容量规划 被引量:2
6
作者 陈仕龙 李崇绪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9-118,共10页
考虑到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是对电转气(P2G)过程中二氧化碳(CO_(2))来源的细化,文中提出对综合能源系统(IES)进行电-氢-氧-甲烷-二氧化碳和虚拟二氧化碳等P2G过程的定性定量建模,以及对风-光-电动汽车-负荷等随机源荷进行时空聚类以... 考虑到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是对电转气(P2G)过程中二氧化碳(CO_(2))来源的细化,文中提出对综合能源系统(IES)进行电-氢-氧-甲烷-二氧化碳和虚拟二氧化碳等P2G过程的定性定量建模,以及对风-光-电动汽车-负荷等随机源荷进行时空聚类以深度挖掘IES氢源碳源潜力的CCUS设备容量规划模型。以阶梯正负碳交易、弃风弃光惩罚和年设备投资成本等的年综合成本最低为目标,以碳捕集、碳存储和甲烷化等CCUS设备功率容量限值为全局变量对电气平衡和能量耦合进行二次约束,经过混合整数线性化处理后利用Cplex求解。算例分析表明,源荷时空聚类可在典型日场景缩减时保留IES廉价碳源氢源特征,合理规划后的CCUS设备可兼具弃风消纳和碳减排功能,使P2G制取的天然气更具市场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 综合能源系统 P2G 场景聚类 容量规划 源荷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力电厂大规模全流程CCUS技术研究进展与前瞻
7
作者 桑树勋 滕卫卫 +5 位作者 刘世奇 樊玉新 陆诗建 李鑫钢 漆志文 徐钢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7-198,共12页
燃气电厂在未来火力电厂的占比有望加大,但燃煤电厂目前仍然是中国最主要的工业碳排放源之一。为了助力“双碳”目标下的CCUS技术提升及去碳产业发展,聚焦了燃煤电厂大规模高效碳捕集、地质利用与地质封存以及全流程CCUS技术,评述了相... 燃气电厂在未来火力电厂的占比有望加大,但燃煤电厂目前仍然是中国最主要的工业碳排放源之一。为了助力“双碳”目标下的CCUS技术提升及去碳产业发展,聚焦了燃煤电厂大规模高效碳捕集、地质利用与地质封存以及全流程CCUS技术,评述了相关研究进展,预测了可能的技术突破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国燃煤电厂碳捕集技术发展迅速,燃煤烟气低浓度CO_(2)吸收剂性能显著提升、大型捕集设备工作效率不断提高、电力系统与CO_(2)捕集系统耦合关系得到重视与强化,但技术瓶颈依然存在,低能耗、低损耗、低成本吸收剂的研发,高通量—低压降塔内件和超大型—紧凑型捕集分离设备的研制,以及大规模碳捕集系统耦合发电系统的优化控制是当务之急;②中国有大规模CO_(2)驱提高油气采收率的长期积累,CO_(2)地质封存理论研究及工程实践均取得显著进展,但大型盆地低渗透储层高效CO_(2)地质利用封存理论与技术尚不能满足规模化工程部署应用的要求,大型盆地多类型封存地质体适配性CO_(2)地质利用封存模式与高效CO_(2)地质利用封存机理、一体化的安全高效CO_(2)地质利用封存技术体系亟待构建;③源汇匹配、技术适配、系统优化是形成燃煤电厂大规模CCUS全流程技术的三大关键机制,燃煤电厂大规模全流程CCUS一体化去碳技术模式、技术集成的科学基础和工艺方法、复杂工程多模块一体化设计与建设运维技术等亟待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电厂 大规模全流程ccus技术 碳捕集 地质利用封存 全流程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CCUS技术发展与政策体系对比 被引量:7
8
作者 史明威 高仕康 +3 位作者 吕昊东 马乔 张贤 李佳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31,共13页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是指能够将二氧化碳从能源利用、工业生产等排放源或生物质利用尾气、空气中等不同碳源捕集分离,并输送到适宜的场地加以利用或封存,最终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的技术组合,是各国实现气候目标所不可或缺的重要...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是指能够将二氧化碳从能源利用、工业生产等排放源或生物质利用尾气、空气中等不同碳源捕集分离,并输送到适宜的场地加以利用或封存,最终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的技术组合,是各国实现气候目标所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后,中国已初步建立碳达峰碳中和相关政策体系,积极推进各行业深度技术创新和系统性变革。CCUS技术既是可以实现化石能源的大规模低碳利用的重要技术选择,又是推进钢铁、水泥等难减排工业行业深度脱碳的可行技术方案,更是未来抵消剩余温室气体排放的托底技术手段。为实现中美两国气候目标,两国最终需要通过CCUS技术实现每年数十亿吨的二氧化碳减排量。美国是全球CCUS技术的先行者之一,在政策法规制定、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工程运营方面具有相对优势。为支撑净零排放目标,美国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财税激励机制加快了CCUS项目大规模部署进展,相关经验值得借鉴。文章通过比较中美两国在CCUS技术领域的潜力需求、政策法规、研发示范等情况,为我国CCUS技术及配套政策环境发展提供参考,并提出中美在CCUS技术领域开展合作的潜在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 碳中和 CO_(2)减排 直接空气捕集技术 生物质耦合碳捕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技术发展现状及应用展望 被引量:37
9
作者 阳平坚 彭栓 +3 位作者 王静 王强 任妮 宋维宁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4-416,共13页
梳理了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技术各关键环节的发展概况,阐述了全球和我国现阶段CCUS技术应用进展和挑战.结果表明,在当前的经济技术水平下,CCUS项目难以实现成本效益的平衡,因此必须转变思路,将CO_(2)视为一种基础工业原料,加快CO_... 梳理了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技术各关键环节的发展概况,阐述了全球和我国现阶段CCUS技术应用进展和挑战.结果表明,在当前的经济技术水平下,CCUS项目难以实现成本效益的平衡,因此必须转变思路,将CO_(2)视为一种基础工业原料,加快CO_(2)资源化利用布局.基于此,提出CO_(2)转化利用金字塔模型,通过优化组合高附加值碳基材料、化工利用、生物合成等CO_(2)转化利用路径,形成兼具减排和商业价值的新型碳经济.最后,根据我国未来在能源领域的领先性和电网的灵活度的实际需要,提出了加快我国CCUS技术布局和应用的政策建议,以期助力CCUS技术产业化落地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碳捕集、利用和封存 碳经济 CO_(2)利用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不确定性条件下长三角地区多行业CCUS源汇匹配模型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吉喆 樊静丽 +3 位作者 李凯 王雅先 王智 张贤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8-137,共10页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长三角地区面临一定的减排压力。合理布局规划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项目对保障长三角地区能源安全,平稳实现区域“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CCUS技术的发展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对CCUS未来时空部署形成巨大...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长三角地区面临一定的减排压力。合理布局规划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项目对保障长三角地区能源安全,平稳实现区域“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CCUS技术的发展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对CCUS未来时空部署形成巨大挑战。然而,现有CCUS源汇匹配研究多采用混合整数线性规划等方法,未充分考虑排放源、技术和政策等因素变化对CCUS减排潜力、宏观布局及成本效益的影响,导致规划结果与实际情况相比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给CCUS大规模部署带来较大挑战。为解决复杂不确定条件下CCUS源汇匹配问题,通过模糊可能性、随机机会约束和区间线性规划等方法,构建基于区间模糊机会约束规划方法的CCUS源汇匹配模型,应用在中国长三角地区CCUS源汇匹配的实际问题中,探究风险管理和决策支持方案。研究发现:若考虑不确定性,长三角地区CCUS项目总成本将高于确定性模型的评估结果;在违约风险为40%的情况下,长三角CCUS项目源汇匹配总成本最低,平准化减排成本低于30美元/t的排放源占筛选出排放源总数的38.5%,累计厂级碳捕集潜力56.9亿t。因此,将多重不确定性纳入模型综合考虑,探究不确定性条件下的CCUS源汇匹配部署方案,在提高项目经济性、可行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 长三角地区 模糊机会约束 源汇匹配 时空布局 风险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CCUS技术发展、趋势与建议 被引量:2
11
作者 常鼎钧 唐淑玲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70-75,共6页
CCUS(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是实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关键技术之一。在全球碳达峰和碳中和愿景下,CCUS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从CCS(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碳捕... CCUS(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是实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关键技术之一。在全球碳达峰和碳中和愿景下,CCUS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从CCS(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碳捕集和封存)技术到CCUS技术的发展历程、CCUS传统技术方法以及在新的应用场景下,不断丰富和拓展的CCUS新技术,重点对我国CCUS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指出CCUS目前面临的技术难点主要体现在CO_(2)捕集技术发展存在明显代际差异、CO_(2)海底管道运输技术存在缺乏实际经验、CO_(2)强化天然气开采技术及置换水合物等方面,在规模化产业集群建设方面也存在诸多困难和挑战,应从技术体系构建、重点技术攻关、法规体系完善、激励机制、国际合作等方面加强攻关。最终提出了在中国实现CCUS大规模发展与推广“三步走”路径建议,即按照行业试点期(2021—2030年)、地区推广期(2031—2040年)、全国应用期(2040年以后)3个阶段有序推动CCUS在全国的规模化部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 利用 封存 产业集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水泥行业点源层面CCUS技术减排潜力与优化部署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罗茜 雷涯邻 +5 位作者 支树洁 陈文会 柴冲 邵振权 刘志晓 刘传望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67,共12页
高能耗、高排放的水泥行业是中国减碳工作中重点关注的行业。目前水泥行业总CO_(2)排放约13.75亿吨,占全国总排放的12%,面临巨大的减排压力。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能对水泥行业深度减排,是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不可或缺... 高能耗、高排放的水泥行业是中国减碳工作中重点关注的行业。目前水泥行业总CO_(2)排放约13.75亿吨,占全国总排放的12%,面临巨大的减排压力。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能对水泥行业深度减排,是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不可或缺的关键性技术。为精准测算水泥行业开展CCUS的减排潜力和优化部署方案,基于生产线尺度数据测算水泥生产过程各个环节的CO_(2)排放量以及适合开展CO_(2)捕集的规模。构建全流程成本核算模型和CCUS源汇匹配模型,得到水泥行业开展CCUS技术各环节的成本、源汇匹配优化方案和减排潜力。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水泥行业与过程相关的CO_(2)排放约占60%,该环节的捕集规模为6.18亿吨CO_(2)/年。华北地区的河北、华东地区的山东和中南地区的湖北、河南的水泥熟料生产线CO_(2)捕集潜力大并且成本低,与渤海湾盆地、江汉—洞庭盆地和临汾盆地形成良好的源汇匹配关系,适合优先开展CCUS技术减排,形成示范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行业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 源汇匹配模型 技术经济分析 减排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煤制氢CCUS技术改造的碳足迹评估 被引量:25
13
作者 张贤 许毛 +3 位作者 徐冬 仲平 彭雪婷 樊静丽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1,共11页
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热值、来源广的新型能源,已被广泛认为是全球能源系统低碳化转型的重要能量载体。目前其他制氢工艺在技术和成本方面仍受制约,煤制氢将是中国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的主要氢源,而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是实现低... 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热值、来源广的新型能源,已被广泛认为是全球能源系统低碳化转型的重要能量载体。目前其他制氢工艺在技术和成本方面仍受制约,煤制氢将是中国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的主要氢源,而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是实现低碳煤制氢的关键技术选择。考虑到CCUS技术的额外能耗和碳捕集的不完全性等特点,煤制氢CCUS技术全流程仍将产生不同程度的碳排放,但相关评估较少。文章从全流程分析的角度评估和比较煤制氢CCUS技术改造的碳足迹,研究结果表明:①煤制氢全流程碳足迹为17.47~29.78 kg CO_(2)/kg H_(2),CCUS技术改造后,碳足迹可降至2.17~8.91 kg CO_(2)/kg H_(2);②从全流程角度看,CCUS技术对煤制氢的减排贡献约为80.6%;③煤制氢能源转化效率及CCUS技术额外能耗是影响煤制氢碳足迹的关键因素。未来应加强煤制氢CCUS技术改造的研发和推广,以降低CCUS能耗并进一步提高煤制氢的能源效率。研究结论为中国低碳化氢能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对碳中和目标下的能源转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制氢 碳足迹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 全流程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战略背景下燃煤电厂CCUS技术发展:挑战与应对 被引量:18
14
作者 马双忱 樊帅军 +2 位作者 武凯 杨鹏威 陈柳潼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3,共13页
现阶段煤电仍是我国主要能源,装机总量大,短时间难以被完全替代,未来燃煤电厂高效清洁燃烧的技术标准是低碳排放。当前,双碳战略已上升到国家生态文明的高度,煤电亟需适应未来需求的碳捕集封存与利用(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 现阶段煤电仍是我国主要能源,装机总量大,短时间难以被完全替代,未来燃煤电厂高效清洁燃烧的技术标准是低碳排放。当前,双碳战略已上升到国家生态文明的高度,煤电亟需适应未来需求的碳捕集封存与利用(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技术。但国内已有超低排放电厂投运的CCUS设备普遍存在捕集成本高、产物利用量有限等问题,开发成本低、捕集产物可有效利用的CCUS技术是电力环保的共同需求。为此,提出煤电CCUS未来技术发展方向应该是烟气污染物一体化耦合控制,如应用等离子体氧化技术,首先氧化烟气中还原性污染物SO_(2)、NO等,而后以氨水为吸收剂协同脱硫脱硝脱碳,整体污染物脱除流程简单,副产品具有广阔的化工转化空间。继而提出稳定的氨源供给是实现上述一体化脱除的物质保障,构建燃煤电厂自给自足的制氨过程为煤电未来开发更丰富的产品线(氨能、肥料、化工品等)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战略 碳捕集封存与利用(ccus) 烟气污染物一体化耦合控制 煤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US煤层气开采项目经济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燕 张绍良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5-27,94,共4页
相对于一般煤层气开采项目而言,CCUS煤层气开采项目经济环境效益显著,但投资风险大,本文利用现金流量法对案例项目进行了经济评价和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CCUS煤层气开发项目尚不能达到煤层气行业的基准盈利要求,经济上难以实行... 相对于一般煤层气开采项目而言,CCUS煤层气开采项目经济环境效益显著,但投资风险大,本文利用现金流量法对案例项目进行了经济评价和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CCUS煤层气开发项目尚不能达到煤层气行业的基准盈利要求,经济上难以实行。项目内部收益率对CO2捕集成本、产气量、煤层气销售价格等因素较为敏感。提高该类项目经济可行性,需要一项甚至多项敏感性因素的组合调整,推动CCUS煤层气项目实施需要相关技术研发和鼓励政策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开发 ccus 经济可行性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能源集团燃煤电厂CCUS改造的成本竞争力分析 被引量:57
16
作者 魏宁 姜大霖 +2 位作者 刘胜男 聂立功 李小春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58-1265,1416,共9页
利用二氧化碳捕集封存与利用技术(CO2capture utilizationandstorage,CCUS)对燃煤电厂进行改造是煤电低碳化和绿色化的重要机遇。研究采用企业层面的CCUS系统评估方法对国家能源集团(原神华)下属燃煤电厂开展了分析。评估方法包括电厂... 利用二氧化碳捕集封存与利用技术(CO2capture utilizationandstorage,CCUS)对燃煤电厂进行改造是煤电低碳化和绿色化的重要机遇。研究采用企业层面的CCUS系统评估方法对国家能源集团(原神华)下属燃煤电厂开展了分析。评估方法包括电厂改造、场地适宜性评价、源汇匹配等。分析结果表明:原神华燃煤电厂72720 MW机组中超过60%的机组具有实施CCUS改造的基础条件;在捕集率为50%(450g/(k W?h)气电标准)、250 km距离匹配、全流程CCUS项目平准化净减排成本低于50 USD/t CO2的条件下,每年可减排CO2约0.51亿吨,煤电总的减排电价约为?10.74~92.03USD/(MW?h)。尽管CO2排放强度略有不同,但部分改造电厂相对于现有燃气发电与风能发电具有一定优势;若考虑技术进步、系统优化和激励政策等变化,CCUS改造的成本将大幅度下降,煤电综合减排电价将更具成本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电厂 二氧化碳捕集封存与利用(CO2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 ccus)改造 技术经济评价 成本竞争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煤制氢与CCUS技术集成应用的现状、机遇与挑战 被引量:37
17
作者 许毛 张贤 +2 位作者 樊静丽 高林 徐冬 《矿业科学学报》 CSCD 2021年第6期659-666,共8页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氢能以其清洁、高效、无碳的特点而受到广泛关注。基于我国的资源禀赋、氢能需求及排放约束,煤制氢及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的集成应用对我国能源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分析了我国煤制氢与C...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氢能以其清洁、高效、无碳的特点而受到广泛关注。基于我国的资源禀赋、氢能需求及排放约束,煤制氢及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的集成应用对我国能源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分析了我国煤制氢与CCUS技术集成应用的现状、机遇与面临的挑战,并为未来我国发展低碳煤制氢产业提供相关建议。结果表明:①相较其他制氢技术,现阶段煤制氢与CCUS技术的集成应用具备显著的成本优势;②CCUS技术可降低煤制氢过程约90%的二氧化碳排放,但相比可再生能源制氢其碳足迹仍是短板;③新疆、山西、陕西及内蒙古等地区可作为推广煤制氢与CCUS技术集成应用的优先区域;④煤制氢与CCUS技术集成应用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缺乏公众认可度以及与可再生能源之间的竞争。未来我国应加强针对煤制氢与CCUS技术集成应用产业的顶层设计及相关技术的科普宣传,积极推进煤制氢与CCUS技术集成应用方面的研发和示范,为我国氢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制氢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 碳减排 氢能 制氢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中和驱动下CCUS项目衔接碳交易市场的关键问题和对策分析 被引量:50
18
作者 刘牧心 梁希 +1 位作者 林千果 王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4731-4739,共9页
我国明确了努力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气候目标,碳交易市场作为推动低碳发展的市场化手段,在实现碳中和进程中的关键作用已得到广泛认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capture,utilizationandstorage,CCUS)被认为是大部分工业行业实现碳中... 我国明确了努力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气候目标,碳交易市场作为推动低碳发展的市场化手段,在实现碳中和进程中的关键作用已得到广泛认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capture,utilizationandstorage,CCUS)被认为是大部分工业行业实现碳中和的可靠选择。目前,我国尚未有CCUS项目与碳市场进行衔接的成功案例,也缺少相关的政策法规建设。通过总结国际CCUS项目与碳交易体系衔接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CCUS项目和碳市场的发展情况,发现在CCUS项目与碳市场衔接的过程中还可能存在CCUS项目实际减排量核算不准确、潜在的减排量双重计算、监测责任划分不清晰等问题。因此,该文提出多项建议以推动CCUS项目与碳市场进行衔接:通过确立证书制度以明确CCUS项目实际减排量的方法学,保证CCUS项目减排量核证的准确性;利用成本补贴机制和配额拍卖补贴机制激励CCUS项目发展,并可以为其他激励机制的建立提供借鉴;加快制定CCUS项目的专项监管政策,探索CCUS项目监管政策与现有法律框架进行纳入或衔接的可能。开展CCUS项目衔接碳市场的方法学研究,解决衔接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探索具体的衔接办法,将有利于提高CCUS技术和碳市场的相互推动作用,共同助力实现碳中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 碳交易市场 自愿核证减排量 证书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CC AR6报告解读:全球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发展评估 被引量:49
19
作者 彭雪婷 吕昊东 张贤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80-590,共11页
近年来,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作为减缓气候变化的关键技术之一,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第三工作组报告对CCUS进行了重新定位,并围绕减排潜力、减排成本、综合效益及应用前景等方面,... 近年来,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作为减缓气候变化的关键技术之一,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第三工作组报告对CCUS进行了重新定位,并围绕减排潜力、减排成本、综合效益及应用前景等方面,对CCUS相关技术进行了系统全面评估。结论显示,CCUS技术是全球气候目标实现不可或缺的减排技术组合,到21世纪中叶有潜力实现累积千亿吨级减排效应,但当前CCUS技术成熟度整体处于示范阶段,成本较高,减排潜力有待进一步释放。综合考虑CCUS可以有效降低巨额资产搁浅风险、具有良好社会环境效益等因素,我国应结合自身“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和基本国情,将CCUS作为战略性技术,统筹政策顶层设计、加速技术体系构建、探索市场激励机制、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促进CCUS技术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 技术评估 减排潜力 综合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国SNG项目全流程CCUS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胜男 魏宁 +3 位作者 肖敦峰 李小春 皮金林 胡元武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58-1266,共9页
蒙古国Baganuur煤矿附近拟建设煤制天然气项目(synthetic natural gas,SNG),为了促进煤转化项目的低碳可持续发展,拟开展SNG项目全流程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的预可行性研究。针对蒙古国的SN... 蒙古国Baganuur煤矿附近拟建设煤制天然气项目(synthetic natural gas,SNG),为了促进煤转化项目的低碳可持续发展,拟开展SNG项目全流程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的预可行性研究。针对蒙古国的SNG项目特点和地质条件,采用预可行性研究框架完成了咸水层封存场地的评价与筛选、场地性能评估、全流程CCUS项目技术设计、技术经济评价等研究内容。初步的场地适宜性评估结果显示:Nyalga盆地具有大量的高适宜的CO_(2)-EWR封存场地和充足的封存容量,目标封存场地的储盖层性能良好。全流程CCUS项目的设计流程为工艺过程分离的高浓度CO_(2)直接压缩,经管道运输至临近的咸水层场地,设定CO_(2)总捕集量的90%用于强化深部咸水开采(CO_(2)enhanced the recovery of water,CO_(2)-EWR),10%出售给蒙古国石油企业开展提高原油采收率(CO_(2)enhanced the recovery of oil,CO_(2)-EOR)研究示范或其他用途。经过评估,20年项目周期的全流程CCUS项目的综合平准化成本为18.8USD/t CO_(2),年减排规模为5Mt CO_(2),年增采深部咸水5.13Mt。研究为蒙古国内开展CCUS技术提供参考,同时也为一带一路国家低碳、可持续地利用化石能源并发展工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流程碳捕集、封存和利用(ccus) 预可行性研究 技术经济评价 场地性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