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n-Si-Cr系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高强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
作者 高古辉 桂晓露 +1 位作者 谭谆礼 白秉哲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74-81,共8页
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高强钢具有比同等强度马氏体钢更优异的韧性和塑性,被广泛应用到轨道交通、机械、建筑等领域。文章概述了低成本Mn-Si-Cr系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近年来在合金化设计、工艺设计、微观组织、强韧化机理... 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高强钢具有比同等强度马氏体钢更优异的韧性和塑性,被广泛应用到轨道交通、机械、建筑等领域。文章概述了低成本Mn-Si-Cr系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近年来在合金化设计、工艺设计、微观组织、强韧化机理、强塑化机理、延迟断裂及疲劳性能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特别介绍了近年来笔者在BQ&P工艺处理CFB/M复相钢方面的工作进展,经过BQ&P处理之后,CFB/M复相钢显示了更优异的强度、塑性、韧性和疲劳性能的匹配。最后简单介绍了Mn-Si-Cr系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情况,特别是其在重载高速铁路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钢 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 强韧性 疲劳性能 BQ&P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载铁路用贝氏体钢轨显微组织定量表征 被引量:8
2
作者 桂晓露 王琨 +2 位作者 苏浩 高古辉 白秉哲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22136-22141,共6页
近年来,贝氏体钢轨由于具有优良的强韧性、焊接性及耐磨损性能、抗疲劳性能,得到广泛关注。贝氏体钢轨中通常包含贝氏体铁素体、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复相组织。而贝氏体铁素体和马氏体都是体心立方结构,如何区分并定量表征贝氏体铁素体... 近年来,贝氏体钢轨由于具有优良的强韧性、焊接性及耐磨损性能、抗疲劳性能,得到广泛关注。贝氏体钢轨中通常包含贝氏体铁素体、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复相组织。而贝氏体铁素体和马氏体都是体心立方结构,如何区分并定量表征贝氏体铁素体和马氏体的含量是目前复相钢面临的一个难题。本实验采用彩色金相法、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法、纳米压痕法及膨胀仪法(并结合XRD分析)对重载铁路用贝氏体钢轨显微组织进行定量表征。结果表明:四种方法测定的贝氏体铁素体、马氏体比例基本一致。其中,贝氏体铁素体的比例(以下均为体积分数)为47.3%~53.5%,马氏体的比例为40.3%~46.5%,残余奥氏体的含量为6.2%(经XRD测定)。彩色金相法最为方便经济;而EBSD法和纳米压痕法可以区分更为精细的组织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氏体 马氏体 钢轨 复相组织 定量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