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pact of capillary pressure on permeability impairment during CO_(2) injection into deep saline aquifers 被引量:2
1
作者 WANG Yuan LIU Ya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8期2293-2298,共6页
During CO_(2) injection in deep saline aquifers, salt precipitation happens around the injection well because of capillary driven back flow, inducing permeability impairment. The permeability impairment affects CO_(2)... During CO_(2) injection in deep saline aquifers, salt precipitation happens around the injection well because of capillary driven back flow, inducing permeability impairment. The permeability impairment affects CO_(2) injectivity and migration. Different values of three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for capillary pressure function (air entry pressure, empirical parameter m and liquid residual saturation) as well as input absolute value of maximum capillary are chosen in numerical simulation to figure out their effects on salt precipitation. Verma & Pruess model is then used for quantifying permeability impairment. Results show that permeability decreases with higher air entry pressure, larger liquid residual saturation, and especially smaller value of empirical parameter m. To enhance CO_(2) injectivity and avoid blocking of CO_(2) migration, a homogenous formation with large pore size should be chosen before CO_(2) injection into deep saline aquif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meability impairment solid precipitation capillary pressure back flow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注水井在低渗透油田的应用实践
2
作者 韩文强 李英伟 刘兴斌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68-1977,共10页
随着国内陆上老油田剩余油挖潜难度不断增大,传统分层注水技术表现出测调效率低、精度差、下井作业频繁、生产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已经不能达到进一步改善驱油效果、实现精细注水的战略目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对智能注水井在低渗... 随着国内陆上老油田剩余油挖潜难度不断增大,传统分层注水技术表现出测调效率低、精度差、下井作业频繁、生产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已经不能达到进一步改善驱油效果、实现精细注水的战略目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对智能注水井在低渗透油田应用实践效果进行评价,并提出了利用智能分层注水技术分析井筒及储层状态的新方法。通过在油田低渗透区块智能注入井上进行现场试验研究,验证了对于3~7段的分层注入井,分层流量测量及调节精度优于5%、调节时间30~60min、操作成本约2000CNY,分别为传统工艺的1/6、1/30和1/10,实现了对储层注水的精细化管理,降低了生产成本且显著提高了注水效率和原油采收率。不仅如此,依托智能注水井可以实现储层参数实时监测,其中低渗透储层可在10min内录取有效的单层指示曲线,在5h内录取有效的关层压力恢复曲线;相比于传统工艺,提高了数据录取效率和质量,依此可对注采方案、储层状态和实施措施效果进行有效评价,以满足油藏分析的需求,为智能分层注水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注水井 低渗透油田 分层流量调配 压力降落曲线 特征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特低渗气藏储集层物性与电性下限变化规律
3
作者 胡向阳 吴健 +3 位作者 杨冬 张恒 谭伟 袁伟 《新疆石油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38,共10页
南海西部东方A区气藏和文昌X/Y区气藏均为低渗—特低渗气藏,储集层微观孔隙结构复杂,对物性和电性下限变化规律认识不清。通过开展不同压差条件下的岩心单相驱替实验,结合高温高压条件下岩心毛细管压力-岩电联测实验,开展研究区低渗—... 南海西部东方A区气藏和文昌X/Y区气藏均为低渗—特低渗气藏,储集层微观孔隙结构复杂,对物性和电性下限变化规律认识不清。通过开展不同压差条件下的岩心单相驱替实验,结合高温高压条件下岩心毛细管压力-岩电联测实验,开展研究区低渗—特低渗储集层下限研究,分别获取储集层孔隙度、渗透率、含气饱和度和电阻率下限。在此基础上,开展储集层下限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东方A区气藏储集层物性与气体流量呈正相关关系,而文昌X/Y区特低渗岩心气体流量极低,且增大实验压差提高气体流量不明显。在束缚水条件下,随着生产压差增大,2个区块孔隙度和渗透率下限逐渐降低。随着储集层物性变好,含水饱和度上限均变低。东方A区气藏电阻率下限随物性变好而逐渐增大,文昌X/Y区气藏特低渗气层电阻率下限随物性变好而逐渐降低,其原因主要是受储集层微观孔隙结构和地层流体赋存状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储集层 物性下限 电性下限 生产压差 渗透率 毛细管压力 岩电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微观界面力学效应的低矿化度水驱渗流特征模型 被引量:2
4
作者 孙德旭 宋云鹏 吴飞鹏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1-79,共9页
为更好地描述低矿化度水驱的渗流特征,首先通过岩心驱替实验,验证了低矿化度水驱提高采收率的潜力。在此基础上,建立不同离子类型与矿物间微观界面作用的毛管束数学模型来模拟低矿化度水驱过程,通过岩心驱替实验进行模型验证,在相渗曲... 为更好地描述低矿化度水驱的渗流特征,首先通过岩心驱替实验,验证了低矿化度水驱提高采收率的潜力。在此基础上,建立不同离子类型与矿物间微观界面作用的毛管束数学模型来模拟低矿化度水驱过程,通过岩心驱替实验进行模型验证,在相渗曲线拟合成功后,使用模型分析特征管径、离子价态与浓度对渗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特征管径的减小,界面作用对采出程度的影响增加,当特征管径从20μm减小到5μm时,采出程度从2.9%扩大到30.5%,当毛管阻力较大时,常规水驱提高采收率效果有限,孔隙中存在大量残余油;低矿化度水驱可有效提高采收率,且离子价态是影响低矿化度水驱效果的主控因素,使用Na+的低矿化度水驱采出程度提高7.85百分点,而Ca2+则为4.83百分点。建立的毛管束模型可模拟不同离子类型与矿物间的低矿化度水驱效果,为油田现场的低矿化度水驱开发提供更好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矿化度水驱 界面作用 驱替实验 毛管束模型 相渗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压汞-恒速压汞联合曲线构型模式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代金友 雷禧桢 +2 位作者 皮莎 沈小述 陈代欣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35-741,共7页
利用构型理论和层次分析方法,对常规压汞-恒速压汞联合曲线构型形貌进行划分,建立具有普遍意义的常规压汞-恒速压汞联合曲线三段式构型模式,探讨了该模式对岩石孔喉体系及其润湿滞后特性的指示意义。结果表明:常规压汞-恒速压汞联合曲线... 利用构型理论和层次分析方法,对常规压汞-恒速压汞联合曲线构型形貌进行划分,建立具有普遍意义的常规压汞-恒速压汞联合曲线三段式构型模式,探讨了该模式对岩石孔喉体系及其润湿滞后特性的指示意义。结果表明:常规压汞-恒速压汞联合曲线由a、b和c构型段组成,各构型段相互衔接,形貌各异;a构型段呈重叠形貌,指示了大孔喉体系,常规压汞-恒速压汞联合曲线无润湿滞后特性;b构型段呈分离形貌,可细分为b_(1)和b_(2)构型亚段,b_(1)构型亚段指示了中孔喉体系,恒速压汞曲线无润湿滞后特性,常规压汞曲线有润湿滞后特性,b_(2)构型亚段指示了中孔喉体系,常规压汞-恒速压汞联合曲线关联润湿滞后特性;c构型段呈重叠形貌,指示了小孔喉体系,常规压汞-恒速压汞联合曲线具有同等润湿滞后特性;常规压汞汞弯液面变形集中于b—c构型段,恒速压汞汞弯液面变形集中于b_(2)构型亚段—c构型段;常规压汞曲线和恒速压汞曲线的b_(1)构型亚段可用于接触角校正。常规压汞-恒速压汞联合曲线的三段式构型模式,对分段接触角校正及表征岩石孔喉分布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压汞 恒速压汞 毛细管压力曲线 构型模式 孔喉体系 润湿滞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吸实验的页岩有效渗透率确定方法
6
作者 曾凡辉 蒋静 +2 位作者 马健 郭建春 穆轲帆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9-136,共8页
有效渗透率是表征页岩储层特征的关键参数之一。针对致密页岩储层通过常规流动实验获取有效渗透率受到极大限制这一难题,开展了基于自吸实验预测岩石有效渗透率方法的研究。研究中首先通过开展页岩自吸实验获取自吸能力系数,综合考虑页... 有效渗透率是表征页岩储层特征的关键参数之一。针对致密页岩储层通过常规流动实验获取有效渗透率受到极大限制这一难题,开展了基于自吸实验预测岩石有效渗透率方法的研究。研究中首先通过开展页岩自吸实验获取自吸能力系数,综合考虑页岩渗透压、迂曲度、动态毛管力等因素,建立基于自吸能力系数的储层有效渗透率预测方法。结果表明,建立的有效渗透率预测方法考虑因素全面、需要参数较少、计算过程清晰,更符合地层真实情况;渗透压、迂曲度对有效渗透率有明显影响,忽略渗透压将导致有效渗透率结果偏大,不考虑迂曲度导致有效渗透率预测结果偏小,为有效、快速评价页岩储层有效渗透率提供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储层 自吸实验 渗透压 动态毛管力 自吸能力系数 有效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心油水两相渗流启动压力梯度实验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张国辉 刘新荣 +2 位作者 李福堂 秦毓莹 李佳慧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5372-5380,共9页
低渗储层油水两相渗流时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充分认清水驱油时启动压力梯度的变化和影响因素对油藏水驱开发至关重要。为了搞清油藏储层油水两相渗流启动压力梯度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对不同渗透率、不同含水饱和度、不同润湿性岩心水驱油两... 低渗储层油水两相渗流时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充分认清水驱油时启动压力梯度的变化和影响因素对油藏水驱开发至关重要。为了搞清油藏储层油水两相渗流启动压力梯度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对不同渗透率、不同含水饱和度、不同润湿性岩心水驱油两相渗流的启动压力梯度进行了室内实验测定,根据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分析了产生启动压力的岩心孔隙内部的阻力效应和微观成因。研究结果表明:气体渗透率小于50×10^(-3)μm^(2)的低渗岩心随含水饱和度增加,启动压力梯度增大;气体渗透率大于50×10^(-3)μm^(2)的中高渗岩心启动压力梯度随含水饱和度变化不大,总体呈下降趋势,且数值较小;对于低渗油藏,启动压力梯度随岩心渗透率降低而增大,随岩心润湿指数增加而减小;岩心边界层液体厚度越大,启动压力梯度越大。产生启动压力的附加阻力效应有油滴毛管力产生的摩擦阻力、静润湿滞后导致油珠变形产生的阻力及液阻效应产生的阻力,其大小和岩石孔喉半径、润湿指数、微观孔隙的油水分布状态、边界层厚度及固液界面张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动压力梯度 两相渗流 渗透率 润湿指数 边界层 阻力效应 毛管压力 界面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缝性油藏渗流特征及注水策略 被引量:4
8
作者 房娜 刘宗宾 +2 位作者 岳宝林 王双龙 高岳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97,共7页
为提高裂缝性油藏数值模拟精度,提供有效注水策略,以渤海大型裂缝性油藏锦州25-1南潜山油藏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岩心技术,结合多相流模拟,明确半风化壳上段和下段微观孔喉特征及相渗曲线特征,结合数值模拟和矿场实践,开展采油速度化及... 为提高裂缝性油藏数值模拟精度,提供有效注水策略,以渤海大型裂缝性油藏锦州25-1南潜山油藏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岩心技术,结合多相流模拟,明确半风化壳上段和下段微观孔喉特征及相渗曲线特征,结合数值模拟和矿场实践,开展采油速度化及注水方式优化研究。研究表明:微裂缝发育程度对基质岩块相渗曲线和毛细管力曲线形态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微裂缝越发育的岩心,驱油效率越高,越有利于产生基质渗吸作用;微裂缝长度和裂缝频数满足幂律分布规律,其幂律指数约为1.5;开发初期裂缝系统的产量占主导地位,开发中后期基质系统的产量贡献逐步增加,裂缝系统和基质系统累计产量贡献比约为2∶1;开发初期通过优化采油速度,含水上升阶段采用循环注水的方式,采收率预计提高4.5个百分点。该研究对于裂缝性油藏开发策略及注水方案的制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油藏 微裂缝 相渗曲线 毛细管力曲线 采油速度 循环注水 数字岩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缝性砂岩油藏渗流的等效连续介质模型 被引量:37
9
作者 刘建军 刘先贵 +1 位作者 胡雅礽 张盛宗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0年第z1期158-161,180,共5页
低渗透裂缝性砂岩油藏由于其裂缝分布的不均匀、不连续的特点 ,其自身不能形成其渗流网络。因此 ,基于灰岩基础上的双重介质渗流理论不再适用。笔者打破将裂缝性油藏处理成双重介质的传统做法 ,建立适合低渗透裂缝性砂岩储层的等效连续... 低渗透裂缝性砂岩油藏由于其裂缝分布的不均匀、不连续的特点 ,其自身不能形成其渗流网络。因此 ,基于灰岩基础上的双重介质渗流理论不再适用。笔者打破将裂缝性油藏处理成双重介质的传统做法 ,建立适合低渗透裂缝性砂岩储层的等效连续介质渗流模型。其中等效介质的渗透张量的确定通过流量相等的原则 ,毛管力和相对渗透率曲线通过渗吸平衡时的毛管力相等原则来确定。通过实例计算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储层 等效连续介质 双重介质 相对渗透率 毛管力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孔低渗储层孔隙结构分形特征 被引量:53
10
作者 文慧俭 闫林 +1 位作者 姜福聪 杨晶霞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18,共4页
选取4块低孔低渗储层的岩心样品,进行了岩心分析和压汞实验,获取了压汞曲线特征参数;利用分形理论分别以含水饱和度和水银饱和度对岩心样品进行了2种分形维数的计算.结果表明:低孔低渗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应为多分形结构;2种方法所计算... 选取4块低孔低渗储层的岩心样品,进行了岩心分析和压汞实验,获取了压汞曲线特征参数;利用分形理论分别以含水饱和度和水银饱和度对岩心样品进行了2种分形维数的计算.结果表明:低孔低渗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应为多分形结构;2种方法所计算的分形维数并不相同,而且对于同一块岩心的不同孔径范围也具有不同的分形维数;由水银饱和度所计算的分形维数可以反映储层物性特征,而由含水饱和度所计算的分形维数不能反映储层物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 分形维数 毛细管压力曲线 孔隙结构 渗透率 低孔低渗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气藏水锁伤害机理与防治措施分析 被引量:52
11
作者 赵春鹏 李文华 +1 位作者 张益 韩锋刚 《断块油气田》 CAS 2004年第3期45-46,共2页
低渗气藏普遍具有低孔、低渗的特点 ,气、水及少量的油赖以流动的通道很窄 ,渗流阻力很大 ,液固界面及液气界面的相互作用力很大 ,使水锁效应明显增强 ,不利于气藏的开发。在水锁产生的原因的基础上 ,分析其影响因素 ,产生机理 ,提出了... 低渗气藏普遍具有低孔、低渗的特点 ,气、水及少量的油赖以流动的通道很窄 ,渗流阻力很大 ,液固界面及液气界面的相互作用力很大 ,使水锁效应明显增强 ,不利于气藏的开发。在水锁产生的原因的基础上 ,分析其影响因素 ,产生机理 ,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实践证明采用流变性好和暂堵能力强的钻井液形成保护性好的滤饼 ,使钻井液侵入储层的量和深度减到最小 ;加入表面活性剂降低界面张力 ,从而降低毛细管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气藏 水锁效应 防治措施 渗透率 含水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管压力曲线平均化及J函数处理 被引量:42
12
作者 廖敬 彭彩珍 +1 位作者 吕文均 孙雷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8年第6期73-75,共3页
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压汞法测得的毛管压力曲线,其形状特征主要取决于岩石的润湿性和岩石的孔隙结构特征。具有不同渗透率和孔隙度的岩心,测得毛管压力曲线是不相同的。因此,对于某一具体的油藏,如何得到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毛管压力曲线,就... 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压汞法测得的毛管压力曲线,其形状特征主要取决于岩石的润湿性和岩石的孔隙结构特征。具有不同渗透率和孔隙度的岩心,测得毛管压力曲线是不相同的。因此,对于某一具体的油藏,如何得到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毛管压力曲线,就显得十分重要。而J函数就是通过无因次化处理消除了渗透率和孔隙度的影响。提出了毛管压力曲线平均化原理以及处理J函数的方法,并编制程序对实际油田毛管压力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了较好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管压力曲线 曲线平均 J函数 曲线拟合 数值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渗透性概念的细化及其测试方法 被引量:11
13
作者 陈立军 孔令炜 +2 位作者 王德君 丁锐 梁锐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0-42,共3页
探讨了混凝土渗透性概念的三种含义及其测试方法,并重点探讨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混凝土渗透性驱动力的种类,将其概念划分为毛细孔压力渗透性、水压力渗透性和浓度差渗透性(或称离子渗透性)三种。重点指出毛细孔压力渗透性与其他... 探讨了混凝土渗透性概念的三种含义及其测试方法,并重点探讨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混凝土渗透性驱动力的种类,将其概念划分为毛细孔压力渗透性、水压力渗透性和浓度差渗透性(或称离子渗透性)三种。重点指出毛细孔压力渗透性与其他两种渗透性之间的相互关系,会随着混凝土孔结构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并进一步指出水压力渗透性和氯离子渗透性测试方法的不足,以及两者与毛细孔压力渗透性测试方法之间不确定的相关性。故评价混凝土的渗透性时,应当综合考虑毛细孔压力渗透性与其他两种渗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毛细孔压力渗透性 水压力渗透性 离子渗透性 测试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核磁共振T_2分布构造毛管压力曲线的新方法 被引量:87
14
作者 何雨丹 毛志强 +1 位作者 肖立志 张元中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7-181,共5页
根据实验分析,提出一种新的构建方法,该方法对单峰 T2谱,用单一幂函数构造毛管压力曲线;利用核磁共振(NMR)T2分布与孔隙结构直接相关,可以利用T2 分布来构建毛管压力曲线。对双峰 T2谱则用两种不同的幂函数在小孔和大孔处分段构造毛管... 根据实验分析,提出一种新的构建方法,该方法对单峰 T2谱,用单一幂函数构造毛管压力曲线;利用核磁共振(NMR)T2分布与孔隙结构直接相关,可以利用T2 分布来构建毛管压力曲线。对双峰 T2谱则用两种不同的幂函数在小孔和大孔处分段构造毛管压力曲线。分别利用线性方法和幂函数方法构建毛管压力曲线,与实验测量得到的毛管压力曲线相对比,新方法对于毛管压力曲线的构造精度有明显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T2分布 毛管压力曲线 孔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毛管压力曲线的储层渗透率估算模型——以塔里木盆地上泥盆统某砂岩组为例 被引量:9
15
作者 童凯军 单钰铭 +2 位作者 王道串 杨露 陈文玲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12-818,共7页
渗透率是反映储层渗流能力的重要参数。目前对于储层渗透率的获取主要是基于室内岩心分析,但它又受取心及测试成本的限制。另外,其它常规渗透率解释模型也有预测误差较大的缺陷,难以满足油气田勘探开发的要求。毛管压力曲线表征了储层... 渗透率是反映储层渗流能力的重要参数。目前对于储层渗透率的获取主要是基于室内岩心分析,但它又受取心及测试成本的限制。另外,其它常规渗透率解释模型也有预测误差较大的缺陷,难以满足油气田勘探开发的要求。毛管压力曲线表征了储层岩石孔喉大小和分布,大多数情况下,岩石绝对渗透率主要取决于孔喉分布。由此,在前人提出的大量经验公式的基础上,根据一种反映理想岩石孔隙结构的毛细管束模型和达西渗流理论,利用压汞曲线实验数据资料推导出了一种储层岩石渗透率的计算公式,建立了一种新的渗透率估算模型。通过塔里木盆地上泥盆统某砂岩段的实例实践表明,用该模型估算的渗透率与岩心实测渗透率值符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率 毛管压力曲线 孔喉分布 估算模型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毛管压力曲线特征分析及应用 被引量:43
16
作者 彭彩珍 李治平 贾闽惠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2002年第2期21-24,共4页
我国低渗透油田的储量在探明未动用的地质储量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深入研究该类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对低渗透油层的渗流机理研究及对低渗透油田的合理开发具有重要实际指导意义。通过对低渗透油藏毛管压力曲线的定性特征和定量特征参数分... 我国低渗透油田的储量在探明未动用的地质储量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深入研究该类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对低渗透油层的渗流机理研究及对低渗透油田的合理开发具有重要实际指导意义。通过对低渗透油藏毛管压力曲线的定性特征和定量特征参数分析 ,发现该类油藏毛管压力曲线符合双曲线变化规律 ,引用油田压汞法所测得的毛管压力数据 ,对毛管压力曲线进行双曲线拟合 ,得到了良好的效果以及有关储层孔隙结构的特征参数。由此可知 ,低渗透储层具有 pd 和 pc50 高、r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毛细管压力 孔隙结构 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对渗透率定量预测新方法 被引量:13
17
作者 何琰 伍友佳 吴念胜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66-68,共3页
在压汞测试的基础上 ,利用分形几何学原理和方法 ,建立了毛管压力曲线分形模型和相对渗透率的分形预测模型。在毛管压力曲线分形模型和分数维的基础上 ,能准确确定任意含水饱和度 ,提高了饱和度的预测精度。在此基础上 ,利用建立的相对... 在压汞测试的基础上 ,利用分形几何学原理和方法 ,建立了毛管压力曲线分形模型和相对渗透率的分形预测模型。在毛管压力曲线分形模型和分数维的基础上 ,能准确确定任意含水饱和度 ,提高了饱和度的预测精度。在此基础上 ,利用建立的相对渗透率分形预测模型 ,可求得任意含水饱和度下的润湿相相对渗透率和非润湿相的相对渗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 储集层 相对渗透率 预测方法 分形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毛细管压力动态效应 被引量:14
18
作者 田树宝 雷刚 +1 位作者 何顺利 杨立敏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78-384,共7页
通过实验测定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低渗透油藏油水两相渗流毛细管压力动态效应,以明确其对水驱油特征的影响规律。建立了动态毛细管压力测量实验装置,对动态毛细管压力和含水饱和度变化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测定,并求得低渗透岩心的毛细管... 通过实验测定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低渗透油藏油水两相渗流毛细管压力动态效应,以明确其对水驱油特征的影响规律。建立了动态毛细管压力测量实验装置,对动态毛细管压力和含水饱和度变化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测定,并求得低渗透岩心的毛细管动态系数。基于测定结果建立了一维水驱油渗流数学模型,并用其研究了注水过程中动态毛细管压力对低渗透油藏水驱油渗流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渗透油藏毛细管压力的动态效应非常显著,不能忽略;动态毛细管压力和湿相饱和度变化率之间近似为线性关系,且不同渗透率岩心的毛细管动态系数大小不尽相同,岩心渗透率越低,毛细管动态系数值越大,毛细管动态效应越明显,启动压力梯度越大。认为毛细管压力动态效应是造成低渗透油藏油水两相流动符合非达西渗流规律的原因之一,会对水驱油前缘的推进速度、沿程压力分布、见水时间、产油量、采出程度等开发指标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动态毛细管压力 静态毛细管压力 毛细管动态系数 非达西渗流 注水 开发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毛管压力曲线构造方法综述 被引量:17
19
作者 肖亮 刘晓鹏 +2 位作者 陈兆明 徐锐 毛志强 《断块油气田》 CAS 2007年第2期86-88,共3页
核磁共振(NMR)测井数据的一般解释方法是将NMR信号分为快速衰减部分和慢衰减部分,与此相对应将储层流体分为束缚流体和可动流体,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弛豫时间T2截止值。为了能在井下连续获取毛管压力曲线,可以将NMRT2分布直接转换成毛管压... 核磁共振(NMR)测井数据的一般解释方法是将NMR信号分为快速衰减部分和慢衰减部分,与此相对应将储层流体分为束缚流体和可动流体,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弛豫时间T2截止值。为了能在井下连续获取毛管压力曲线,可以将NMRT2分布直接转换成毛管压力曲线,但孔隙中烃的存在对T2谱的形态影响较大。文章就目前国内外NMR毛管压力曲线构造方法以及含烃情况下核磁T2谱形态校正方法作了详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测井 毛管压力 核磁毛管压力曲线 含烃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研究低渗透储层孔隙结构方法 被引量:91
20
作者 王学武 杨正明 +1 位作者 李海波 郭和坤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9-72,共4页
核磁共振T2分布和压汞毛管压力分析数据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岩石的孔隙结构,理论分析表明,这两组数据具有相关性。通过对大庆外围油田10块低渗透岩样核磁共振T2分布和压汞毛管压力曲线的分析研究,提出同时考虑非线性和压汞进汞饱和度不... 核磁共振T2分布和压汞毛管压力分析数据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岩石的孔隙结构,理论分析表明,这两组数据具有相关性。通过对大庆外围油田10块低渗透岩样核磁共振T2分布和压汞毛管压力曲线的分析研究,提出同时考虑非线性和压汞进汞饱和度不足100%进行拟合的方法,将T2分布转化为孔隙分布,并且得到转化系数的经验公式。分析了两种方法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此方法能明显提高毛管压力曲线的构造精度,并且经该方法转化后的岩芯中值半径和分选系数与压汞结果非常接近,证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为核磁共振T2分布研究孔隙结构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和方法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毛管压力曲线 进汞饱和度 孔隙结构 低渗透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