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集成毛细管电泳芯片系统的制作、测试及应用 被引量:17
1
作者 金亚 罗国安 +1 位作者 汤扬华 周兆英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8-152,共5页
使用标准光刻和化学湿法腐蚀技术 ,在玻璃板材上制作了由进样管道和分离管道构成的集成毛细管网路系统 ,对影响芯片质量的一些因素进行了讨论 ,并进行了性能测试和评价。芯片上毛细管道散热良好。使用激光诱导荧光和 CCD成像检测系统 ,... 使用标准光刻和化学湿法腐蚀技术 ,在玻璃板材上制作了由进样管道和分离管道构成的集成毛细管网路系统 ,对影响芯片质量的一些因素进行了讨论 ,并进行了性能测试和评价。芯片上毛细管道散热良好。使用激光诱导荧光和 CCD成像检测系统 ,以电渗作用为驱动力 ,对混合样品进行了进样、快速分离 ( 2 0 s以内 )和监测 ,证明了自制集成毛细管电泳芯片及检测系统的可行性。比较了两种注样方式 ( float和pinched)的不同 ;证明了在分离时可以优化加电策略 ,防止拖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毛细管电泳芯片 毛细管电泳 激光诱导荧光 微型化 制作 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法测定草甘膦、草胺膦及氨甲基膦酸 被引量:23
2
作者 曹丽伟 梁丝柳 +1 位作者 谭小芳 孟建新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95-1300,共6页
建立了一种快速、有效的毛细管电泳分离-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有机磷除草剂草甘膦、草胺膦和草甘膦的代谢物氨甲基膦酸的方法。将荧光衍生试剂5-(4,6-二氯三嗪基)氨基荧光素(DTAF)成功用于衍生上述3种化合物。最佳衍生条件:DTAF的浓度为1.0... 建立了一种快速、有效的毛细管电泳分离-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有机磷除草剂草甘膦、草胺膦和草甘膦的代谢物氨甲基膦酸的方法。将荧光衍生试剂5-(4,6-二氯三嗪基)氨基荧光素(DTAF)成功用于衍生上述3种化合物。最佳衍生条件:DTAF的浓度为1.0μmol/L,以50 mmol/L硼酸(pH 9.5)作为缓冲溶液,在30℃下反应40 min。以pH 9.5的30 mmol/L硼酸缓冲溶液(含15 mmol/L Brij-35)作为电泳背景电解质,3种衍生物得到基线分离。在优化的条件下,草甘膦、草胺膦、氨甲基膦酸的检出限分别为3.21、6.14和1.99 ng/kg。将该方法应用于环境水样和土壤中除草剂及代谢物的测定,回收率为91.3%~106.0%。该方法准确、灵敏,可满足环境样品中有机磷农药及其代谢物残留的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激光诱导荧光检测 衍生 除草剂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法分离检测谷胱甘肽及其构成氨基酸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宇飞 蔡元丽 +2 位作者 林夏 晏瑾 李晖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1-316,共6页
以4-氯-7-硝基苯并-2-氧杂-1,3-二唑(NBD-Cl)为柱前衍生试剂,建立了一种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直接检测氧化型和还原型谷胱甘肽及其构成氨基酸(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的新方法。经过实验条件的优化,采用25 mmol/L硼砂-20 mmol/L... 以4-氯-7-硝基苯并-2-氧杂-1,3-二唑(NBD-Cl)为柱前衍生试剂,建立了一种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直接检测氧化型和还原型谷胱甘肽及其构成氨基酸(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的新方法。经过实验条件的优化,采用25 mmol/L硼砂-20 mmol/L聚氧乙烯月桂醚(Brij-35)-5%乙腈(pH 9.5)的缓冲体系,在柱温为25°C、分离电压为20 kV的条件下,压力进样3447.5 Pa(0.5 psi)×3 s,五种物质在11 min内实现高效基线分离。在该方法下,还原型谷胱甘肽、氧化型谷胱甘肽、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50μg/mL,1~50μg/mL,0.5~25μg/mL,1~50μg/mL,0.1~20μg/mL;检测限分别为:0.1μg/mL,0.1μg/mL,0.005μg/mL,0.1μg/mL,0.001μg/mL。以还原型谷胱甘肽钠粉针剂为样品,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9.5%~110.7%,相对标准偏差为0.26%~3.272%(n=3)。该方法准确、快速、灵敏、检测限低,有望用于样品中氧化型和还原型谷胱甘肽及其构成氨基酸的含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束电动色谱-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法 多肽 氨基酸 4-氯-7-硝基苯并-2-氧杂-1 3-二唑(NBD-C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芯片毛细管电泳中组分的迁移行为及其特征 被引量:4
4
作者 王辉 毛秀丽 +2 位作者 盖宏伟 白吉玲 林炳承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030-1034,共5页
在自组装的芯片毛细管电泳 -激光诱导荧光检测装置上 ,以单个染料和一组荧光素异硫氰酸酯 (FITC)标记的氨基酸为对象 ,研究了芯片毛细管电泳与传统毛细管电泳之间的差别 ,考察了玻璃芯片上微通道内的伏安特性以及抑制电压、进样方式和... 在自组装的芯片毛细管电泳 -激光诱导荧光检测装置上 ,以单个染料和一组荧光素异硫氰酸酯 (FITC)标记的氨基酸为对象 ,研究了芯片毛细管电泳与传统毛细管电泳之间的差别 ,考察了玻璃芯片上微通道内的伏安特性以及抑制电压、进样方式和检测点的位置等对芯片毛细管电泳分离分析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分 迁移行为 芯片 激光诱导荧光 毛细管电泳 氨基酸 分离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和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法测定牛血清白蛋白与其单克隆抗体的结合常数 被引量:7
5
作者 王清刚 罗国安 杨树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1551-1553,共3页
The binding constant( K b) between 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 labeled bovine serum albumin(FITC BSA) and its monoclonal antibody was determined using the ligand separation mode of affinity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AC... The binding constant( K b) between 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 labeled bovine serum albumin(FITC BSA) and its monoclonal antibody was determined using the ligand separation mode of affinity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ACE) with laser induced fluorescence detection(LIF). Free FITC BSA and the complexes were separated by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in 7 min after incubation. The running buffer was 100 mmol/L HEPES at pH 7 4, and separation voltage was 30 kV. The K b was determined to be 4 7×10 8 L/mol using Scatchard plotting method. The influences of incubation time and electrophoresis conditions on determination were also stud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BSA ACE 蛋白质 结合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寡糖-8-氨基芘-1,3,6-三磺酸衍生物的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分离 被引量:8
6
作者 党福全 陈义 +1 位作者 郭晴 徐桂芸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06-209,共4页
利用自组装的毛细管电泳 -激光诱导荧光装置 ,研究了多种寡糖 -8-氨基芘 -1 ,3 ,6-三磺酸 (寡糖 -APTS)衍生物的分离 .考察了电泳介质、浓度及 p H对寡糖 -APTS衍生物分离的影响 ,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 。
关键词 寡糖 葡聚糖 毛细管电泳 激光诱导荧光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玉米的多重PCR-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周颖 黎源倩 裴晓方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458-1463,共6页
采用三重PCR反应,同时扩增CaMV 35S启动子、hsp70 intron1和CryIA(b)基因之间序列以及Invertase基因,扩增产物用无胶筛分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检测,从而建立了多重PCR-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快速检测转基因玉米的新方法.对影响多重... 采用三重PCR反应,同时扩增CaMV 35S启动子、hsp70 intron1和CryIA(b)基因之间序列以及Invertase基因,扩增产物用无胶筛分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检测,从而建立了多重PCR-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快速检测转基因玉米的新方法.对影响多重PCR扩增和毛细管电泳的因素进行了优化.在优化的条件下,本方法可以同时检测转基因玉米样品中3种外源基因.经序列测试证实,三重PCR扩增产物的序列与原基因完全一致,表明扩增结果可靠.该方法能检出0.05%MON810转基因玉米成分,远低于欧盟对转基因食品规定标识的质量分数阈值(1%).该方法对玉米及其制品的检测结果与实时荧光PCR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与传统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法相比,具有特异性高、快速及灵敏等优点,适用于玉米中转基因成分以及转基因玉米MON810品系的快速筛选、鉴定和检测,能满足我国实施转基因食品标签法规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PCR 无胶筛分毛细管电泳 激光诱导荧光检测 转基因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响应曲面优化-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快速检测食源性致病菌 被引量:6
8
作者 渠凌丽 黎源倩 +3 位作者 郑波 何成艳 何玲 李永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21-1127,共7页
建立了食品中常见致病菌:沙门菌的invA基因、大肠杆菌O157∶H7的rfbO157基因、志贺菌的ipaH基因及副溶血性弧菌Vpara(16S-23S rDNA IGS)基因的多重PCR产物-毛细管电泳快速检测方法.根据沙门菌、大肠杆菌O157∶H7、志贺菌及副溶血性弧菌... 建立了食品中常见致病菌:沙门菌的invA基因、大肠杆菌O157∶H7的rfbO157基因、志贺菌的ipaH基因及副溶血性弧菌Vpara(16S-23S rDNA IGS)基因的多重PCR产物-毛细管电泳快速检测方法.根据沙门菌、大肠杆菌O157∶H7、志贺菌及副溶血性弧菌的特异性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出多重PCR引物,优化PCR扩增反应体系.采用多响应曲面法优化毛细管电泳的分离条件,以含有DNA荧光染料SYBR GreenⅠ的1.0%甲基纤维素为筛分介质,通过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同时检测4种常见致病菌的PCR扩增产物.在优化的多重PCR反应体系和毛细管筛分电泳条件下,此方法可以同时检测出沙门菌的invA基因、大肠杆菌O157∶H7的rfbO157基因、志贺菌的ipaH基因及副溶血性弧菌Vpara(16S-23S rDNA IGS)基因的多重PCR扩增产物,25 min内即可完成检测.迁移时间的日内相对标准偏差为0.92%~1.58%.通过多响应曲面的优化,有效改善了毛细管电泳对DNA分子的分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响应曲面优化 毛细管电泳 激光诱导荧光检测 食源性致病菌 多重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法测定抗癫痫药加巴喷丁 被引量:8
9
作者 蔡元丽 杨甲甲 +2 位作者 王宇飞 白珂珂 李晖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79-1184,共6页
建立了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CE-LIF)测定抗癫痫药加巴喷丁的方法。加巴喷丁经4-氯-7-硝基苯并-2-氧杂-1,3-二唑(NBD-Cl)衍生化后,采用10mmol/L硼砂-10mmol/L十二烷基硫酸钠(pH9.75)的缓冲体系,加巴喷丁在6min内实现高效基线分离。... 建立了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CE-LIF)测定抗癫痫药加巴喷丁的方法。加巴喷丁经4-氯-7-硝基苯并-2-氧杂-1,3-二唑(NBD-Cl)衍生化后,采用10mmol/L硼砂-10mmol/L十二烷基硫酸钠(pH9.75)的缓冲体系,加巴喷丁在6min内实现高效基线分离。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1~10mg/L(r=0.999 7),检出限为2μg/L,定量限为10μg/L。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100.2%~103.1%,相对标准偏差为0.15%~1.00%(n=3)。该方法灵敏、快速、准确和可靠,已用于加巴喷丁药物制剂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检测 加巴喷丁 4-氯-7-硝基苯并-2-氧杂-1 3-二唑 抗癫痫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分枝杆菌脱氧核糖核酸限制性内切酶谱 被引量:3
10
作者 黎源倩 王国庆 +3 位作者 米建萍 周颖 曾红燕 张朝武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3-107,共5页
建立了毛细管电泳分离 激光诱导荧光检测(CE LIFD)分析分枝杆菌脱氧核糖核酸(DNA)限制性内切酶谱的新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分枝杆菌hsp65基因的长度为439bp的片段,该扩增片段经限制性内切酶BstEⅡ和HaeⅢ酶切后,分别用CE LIFD... 建立了毛细管电泳分离 激光诱导荧光检测(CE LIFD)分析分枝杆菌脱氧核糖核酸(DNA)限制性内切酶谱的新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分枝杆菌hsp65基因的长度为439bp的片段,该扩增片段经限制性内切酶BstEⅡ和HaeⅢ酶切后,分别用CE LIFD装置和常规琼脂糖电泳(AGE)对比检测酶切片段。对PCR扩增片段的酶切样品的预处理和CE条件进行了优化,获得了8种分枝杆菌DNA的限制性内切酶谱图。DNA片段相对迁移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RSD)≤3 6%。结果表明,CE的分离效能明显高于AGE,是研究DNA限制性内切酶谱的更有效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激光诱导荧光检测 限制性内切酶谱 分枝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芯片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东 闫卫平 +1 位作者 郝应光 马灵芝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03年第7期324-327,共4页
芯片毛细管电泳分析系统在免疫测定、DNA分析和测序、氨基酸和蛋白质分析、生物细胞研究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一种芯片毛细管电泳检测系统的设计及其硬件结构和信号处理软件 ,并给出在不同系统条件下的测试结果。
关键词 芯片 毛细管电泳 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系统 共聚焦光学系统 光电耦合器件 光电倍增管 荧光信号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霉素毛细管电泳免疫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灿 马海乐 +2 位作者 王辉 周凡琨 王硕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46-149,共4页
针对目前食品安全领域中氯霉素的检测,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的氯霉素毛细管电泳免疫分析方法。该方法对氯霉素检测的线性范围和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008~5μg/L和0.0016μg/L。与相应固相酶联免疫分析ELISA相比,对氯霉素的检测灵敏提高了约2... 针对目前食品安全领域中氯霉素的检测,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的氯霉素毛细管电泳免疫分析方法。该方法对氯霉素检测的线性范围和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008~5μg/L和0.0016μg/L。与相应固相酶联免疫分析ELISA相比,对氯霉素的检测灵敏提高了约20倍且有效缩短了分析时间。建立的氯霉素毛细管电泳免疫分析方法对动物源性食物(牛奶、鸡肉和鱼肉)进行分析,得到氯霉素在实际样品中的检测限为0.035μ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霉素 毛细管电泳免疫分析 固相酶联免疫分析 快速灵敏 检测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法检测三种食源性致病菌 被引量:6
13
作者 毛红霞 黎源倩 +2 位作者 裴晓方 何超 渠凌丽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73-477,共5页
建立了食品中常见致病菌大肠杆菌O157:H7的uidA基因、沙门菌的invA基因和志贺菌的ipaH基因的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的毛细管电泳快速检测方法。根据这3种致病菌的特异性基因序列设计多重PCR引物,优化PCR扩增反应体系,采用7.0g/L... 建立了食品中常见致病菌大肠杆菌O157:H7的uidA基因、沙门菌的invA基因和志贺菌的ipaH基因的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的毛细管电泳快速检测方法。根据这3种致病菌的特异性基因序列设计多重PCR引物,优化PCR扩增反应体系,采用7.0g/L甲基纤维素为筛分介质,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法同时检测了3种常见致病菌的PCR扩增产物。在优化的多重PCR反应和毛细管筛分电泳条件下,该方法可以同时检测沙门菌、志贺菌和大肠杆菌O157:H7基因的多重PCR扩增产物,22min内即可完成3种常见致病菌的毛细管电泳检测。迁移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47%-2.07%。与凝胶电泳法比较,该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可用于多种致病菌脱氧核糖核酸的检测,为食品安全提供了一种可靠的快速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 毛细管电泳法 激光诱导荧光检测 食源性致病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适配体亲和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的凝血酶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月侠 宋茂勇 +2 位作者 李涛 赛道建 汪海林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33-336,共4页
以一种高亲和力适配体作为亲和荧光探针,以自建的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CE-LIF)检测装置为基础,建立了一种高灵敏、快速测定人凝血酶的方法。荧光标记的凝血酶适配体特异性地与凝血酶结合并形成稳定的凝血酶-适配体复合物,采用CE-LI... 以一种高亲和力适配体作为亲和荧光探针,以自建的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CE-LIF)检测装置为基础,建立了一种高灵敏、快速测定人凝血酶的方法。荧光标记的凝血酶适配体特异性地与凝血酶结合并形成稳定的凝血酶-适配体复合物,采用CE-LIF对复合物进行分离检测,从而测定凝血酶浓度。探讨了盐离子种类及浓度对适配体与凝血酶结合的影响,并在选定的电泳条件下对凝血酶检测的线性范围、检出限和重现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盐离子存在的条件下适配体与凝血酶的亲和力降低,不利于两者的结合;人血清溶液中,凝血酶浓度在0.25~10nmol/L范围内与复合物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r2=0.991),检出限(S/N=3)为55.6pmol/L;精密度和回收率测定结果均能满足分析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和毛细管电泳 激光诱导荧光检测 凝血酶 适配体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法分析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蛋白质的差异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郝颖 王荣 +3 位作者 尹强 谢华 李文斌 贾正平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05-1009,共5页
胃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寻找肿瘤相关特异蛋白质是蛋白质组学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考察毛细管动态涂层方法、筛分介质聚环氧乙烷(PEO)的浓度、缓冲液的pH值、分离电压、温度及荧光染料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建点了毛细管电... 胃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寻找肿瘤相关特异蛋白质是蛋白质组学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考察毛细管动态涂层方法、筛分介质聚环氧乙烷(PEO)的浓度、缓冲液的pH值、分离电压、温度及荧光染料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建点了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法分离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蛋白质的方法;通过分离检测,获得两者的蛋白质指纹图谱.经分析,两者的指纹图谱相似度达到0.8以上,差异蛋白质分子质量集中在50000~100000Da之间,提示某些小分子蛋白质可能是和肿瘤发生相关的特异蛋白质,从而缩小了特异性分子标记物的筛选范围。病理组织学分型及蛋白质电泳峰数目的统计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该方法具有临床应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激光诱导荧光检测 蛋白质 差异性 胃癌组织 癌旁正常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用于多个胞内蛋白激酶的抑制剂筛选和选择性评价(英文)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倩倩 张雪佩 +1 位作者 张含智 康经武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46-655,共10页
发展了一种基于毛细管电泳(CE)-激光诱导荧光(LIF)检测的多个细胞内源激酶的抑制剂平行筛选及选择性评价方法。CE高效的分离能力和LIF检测器的高选择性,使得同时测试多个胞内激酶的活性成为可能。共4种细胞系、3种特异性蛋白激酶底物肽... 发展了一种基于毛细管电泳(CE)-激光诱导荧光(LIF)检测的多个细胞内源激酶的抑制剂平行筛选及选择性评价方法。CE高效的分离能力和LIF检测器的高选择性,使得同时测试多个胞内激酶的活性成为可能。共4种细胞系、3种特异性蛋白激酶底物肽、2种选择性蛋白激酶抑制剂和1种非选择性蛋白激酶抑制剂用于方法的建立。特异性底物肽与细胞裂解液混合后孵育,被其相应的激酶选择性地磷酸化,利用CE-LIF分离检测磷酸化产物和底物肽。同时测定一个抑制剂对几种蛋白激酶的抑制活性,用于评价抑制剂的选择性。与传统的单靶标筛选模式相比,这种基于细胞裂解液的多靶标筛选方法能提供更多的信息,更加高效,且细胞裂解液作为一种廉价的激酶来源大大降低了筛选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激光诱导荧光检测 蛋白激酶抑制剂筛选 选择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束电动色谱-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法测定肌松弛药巴氯芬
17
作者 王宇飞 杨甲甲 +2 位作者 蔡元丽 林夏 李晖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30-1235,共6页
以4-氯-7-硝基苯并-2-氧杂-1,3-二唑(NBD-Cl)为柱前衍生试剂,建立了胶束电动色谱-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法测定肌松弛药巴氯芬(BAL)的新方法。经过实验条件的优化,采用15 mmol/L硼砂、20 mmol/L十二烷基硫酸钠、10%(v/v)乙腈、pH 9.75的缓冲... 以4-氯-7-硝基苯并-2-氧杂-1,3-二唑(NBD-Cl)为柱前衍生试剂,建立了胶束电动色谱-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法测定肌松弛药巴氯芬(BAL)的新方法。经过实验条件的优化,采用15 mmol/L硼砂、20 mmol/L十二烷基硫酸钠、10%(v/v)乙腈、pH 9.75的缓冲体系,在分离电压为17.5 kV、柱温为25℃的条件下,压力进样3.45 kPa(0.5 psi)×3 s,巴氯芬及其内标物的衍生产物在7 min内实现较好的基线分离,线性范围为0.025~25 mg/L,相关系数为0.999 9,检出限(S/N=3)和定量限(S/N=10)分别为0.90μg/L和6.25μg/L。该方法被应用于巴氯芬制剂及加入巴氯芬对照品的尿液样品分析,回收率范围分别为101.6%~107.9%和107.0%~109.6%。该方法有望应用于巴氯芬药物制剂的质量监控以及为巴氯芬药物代谢的研究提供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胶束电动色谱-激光诱导荧光检测 衍生化 巴氯芬 4-氯-7-硝基苯并-2-氧杂-1 3-二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水作用加压毛细管电色谱-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法分析痕量核黄素类物质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翊民 吴庆政 +2 位作者 王晓春 谢增鸿 吴晓苹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47-252,共6页
一种新型的亲水作用毛细管电色谱(HI-CEC)整体柱被应用于加压毛细管电色谱-激光诱导荧光检测(pCEC-LIF)联用法对核黄素类物质的分离分析。采用自组装的pCEC-LIF系统,实现了对痕量核黄素(RF)、黄素单核苷酸(FMN)和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 一种新型的亲水作用毛细管电色谱(HI-CEC)整体柱被应用于加压毛细管电色谱-激光诱导荧光检测(pCEC-LIF)联用法对核黄素类物质的分离分析。采用自组装的pCEC-LIF系统,实现了对痕量核黄素(RF)、黄素单核苷酸(FMN)和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的快速分析。在最优的分离检测条件下,3种化合物在8.0min内完全分离,RF、FMN和FAD的检出限(LOD,S/N=3)分别为5.0×10-11mol/L、8.0×10-10mol/L和2.5×10-9mol/L,测定线性范围可达3个数量级,精密度良好。方法简便、全分析时间短、灵敏度和选择性高,血清样品分析实验结果良好,可望进一步应用于体液及细胞中核黄素类物质的痕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压毛细管电色谱 亲水作用 整体柱 激光诱导荧光检测 核黄素类物质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压毛细管电色谱-激光诱导荧光联用技术研究离子强度对维生素B2光解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肖汉 Kevin YAN +2 位作者 郑怡婷 王彦 阎超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81-387,共7页
基于加压毛细管电色谱-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法建立了分析维生素B2及其荧光性光解产物的方法,并用于研究维生素B2在水溶液和磷酸盐缓冲液中的光解反应速率与离子强度之间的关系。发现在C18毛细管色谱柱,流动相为含0.1%(v/v)三氟乙酸的乙腈... 基于加压毛细管电色谱-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法建立了分析维生素B2及其荧光性光解产物的方法,并用于研究维生素B2在水溶液和磷酸盐缓冲液中的光解反应速率与离子强度之间的关系。发现在C18毛细管色谱柱,流动相为含0.1%(v/v)三氟乙酸的乙腈水溶液,梯度洗脱,激发波长为488 nm,发射波长为520 nm的条件下,维生素B2及多种荧光性光解产物均得到很好的分离和检测,维生素B2的定量限为5×10-8mol/L。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维生素B2的光降解反应受光照时间和离子强度等的影响。发现离子强度对维生素B2溶液的光解反应有显著影响,离子强度越大,光解速度越快。并进一步通过动力学计算得到维生素B2在水溶液和磷酸盐缓冲液中光解反应的表观速率常数。该研究为维生素B2的光稳定研究提供了一种高效分离和检测的方法,并为维生素B2的保存及临床使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压毛细管电色谱 激光诱导荧光检测 维生素B2 光解反应 反应速率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材料3D打印技术制作用于毛细管电泳的非接触电导/激光诱导荧光二合一检测池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丕旺 杨立业 +3 位作者 刘强 陆善贵 梁英 张敏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21-926,共6页
利用多材料3D打印技术研制了用于毛细管电泳(CE)的二合一检测池,实现了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C^(4)D)与共聚焦激光诱导荧光(LIF)两种检测方法在毛细管柱上同一位置同时检测。3D打印的检测池采用了导电的复合聚乳酸(PLA)材料制作C^(4)D的... 利用多材料3D打印技术研制了用于毛细管电泳(CE)的二合一检测池,实现了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C^(4)D)与共聚焦激光诱导荧光(LIF)两种检测方法在毛细管柱上同一位置同时检测。3D打印的检测池采用了导电的复合聚乳酸(PLA)材料制作C^(4)D的屏蔽层,采用普通的绝缘PLA材料支撑C^(4)D金属管电极并隔离屏蔽层。两根金属管电极通过“打印-暂停-打印”的方式嵌入到检测池中,两电极被2 mm厚的导电屏蔽层隔开,在屏蔽层中有一直径为1 mm的圆形通孔用于LIF检测。该检测池与带流通式进样接口的自组装CE系统联用,用于同时检测无机离子和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氨基酸。研究优化了C 4D激励信号频率与电泳缓冲液浓度,选用的电泳缓冲溶液为10 mmol/L 3-吗啉丙烷-1-磺酸(MOPS)与10 mmol/L二(2-羟乙基)亚氨基三(羟甲基)甲烷(Bis-Tris)的混合溶液,选用C^(4)D激励频率为77 kHz。二合一检测池应用于内径为25μm的毛细管时,C^(4)D对Na^(+)、K^(+)和Li^(+)的检出限分别为2.2、2.0和2.6μmol/L;LIF对荧光素和FITC的检出限分别为7.6和1.7 nmol/L。两种检测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在0.3%至4.5%之间(n=3),工作曲线的相关系数r^(2)≥0.9904。采用3D打印技术可以在实验室内实现复杂结构的制作,降低了制作的成本,且便于方法的推广和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柱上检测 组合检测 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检测 激光诱导荧光 毛细管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