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生素C稳定性及其与牛血清白蛋白亲和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刘海兴 刘凤芹 +3 位作者 于爱民 万丽梅 李丽敏 韩立坤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82-84,共3页
采用亲和毛细管电泳法对维生素C(VC)和牛血清白蛋白(BSA)亲和作用进行了研究。测得VC和BSA的亲和常数为2.94×103L/mol。同时对VC在水、40mmol/L NaCl、40 mmol/L磷酸盐和5%葡萄糖溶液中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最后计算得到了在溶液... 采用亲和毛细管电泳法对维生素C(VC)和牛血清白蛋白(BSA)亲和作用进行了研究。测得VC和BSA的亲和常数为2.94×103L/mol。同时对VC在水、40mmol/L NaCl、40 mmol/L磷酸盐和5%葡萄糖溶液中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最后计算得到了在溶液中分解的反应速率常数及活化能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和毛细管电泳 维生素c 亲和常数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安培检测法用于7-甲基鸟苷与丝裂霉素C分离检测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兰 何聿 +2 位作者 陈毅挺 童萍 陈国南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8-141,共4页
建立了一种同时分离检测7-甲基鸟苷与丝裂霉素C的毛细管电泳-安培检测方法.在950 mV电极(工作电极:0.3 mm微型石墨圆盘电极;参比电极:Ag/AgCl;辅助电极:Pt丝)电位下,于20 mmol/L的磷酸盐缓冲体系(pH 9.4)中,采用18 kV的分离电压进行分离... 建立了一种同时分离检测7-甲基鸟苷与丝裂霉素C的毛细管电泳-安培检测方法.在950 mV电极(工作电极:0.3 mm微型石墨圆盘电极;参比电极:Ag/AgCl;辅助电极:Pt丝)电位下,于20 mmol/L的磷酸盐缓冲体系(pH 9.4)中,采用18 kV的分离电压进行分离.在最佳条件下,7-甲基鸟苷与丝裂霉素C在10 min内实现分离,7-甲基鸟苷与丝裂霉素C的线性范围均为0.50~50 mg/L,检测限分别为0.050 mg/L与0.025 mg/L.将该方法用于模拟尿样和模拟兔血清样的检测,7-甲基鸟苷与丝裂霉素C的回收率为93.0% ~97.2%,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安培检测法 7-甲基鸟苷 丝裂霉素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手性选择剂去硫酸基硫酸软骨素C的研究开发及新药西尼地平对映体的拆分 被引量:3
3
作者 杜迎翔 狄斌 +1 位作者 陈建民 郑朝华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82-385,共4页
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的毛细管电泳多糖手性选择剂去硫酸基硫酸软骨素C ,并用于二氢吡啶类药物对映体的分离。建立了新药西尼地平对映体的拆分方法 ,同时考察了背景电解质 pH值、手性添加剂浓度、工作电压等因素对手性分离的影响。优化的... 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的毛细管电泳多糖手性选择剂去硫酸基硫酸软骨素C ,并用于二氢吡啶类药物对映体的分离。建立了新药西尼地平对映体的拆分方法 ,同时考察了背景电解质 pH值、手性添加剂浓度、工作电压等因素对手性分离的影响。优化的背景电解质 pH值为 2 5 0、手性添加剂的质量浓度为 30g/L,工作电压为 10kV。以去硫酸基硫酸软骨素C为毛细管电泳手性选择剂拆分新药西尼地平对映体 ,操作简单方便 ,西尼地平两对映体得到了基线分离 ,分离度达 2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手性选择剂 手性分离 多糖 去硫酸基硫酸软骨素c 西尼地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法评价细胞色素c与单链脱氧核糖核酸库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梅芳 赵新颖 屈锋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29-1234,共6页
以细胞色素c(Cyt c)为碱性蛋白质模型,建立了毛细管电泳评价Cyt c与3种不同链长的单链脱氧核糖核酸(ssDNA)库相互作用的评价方法,研究了离子强度对Cyt c与ssDNA库相互作用的影响。比较了Cyt c与含有20、40和60个随机碱基序列的3种不同... 以细胞色素c(Cyt c)为碱性蛋白质模型,建立了毛细管电泳评价Cyt c与3种不同链长的单链脱氧核糖核酸(ssDNA)库相互作用的评价方法,研究了离子强度对Cyt c与ssDNA库相互作用的影响。比较了Cyt c与含有20、40和60个随机碱基序列的3种不同链长的ssDNA库的作用及基于未涂层毛细管和涂层毛细管的毛细管区带电泳方法。因碱性蛋白质在未涂层毛细管管壁上存在吸附,因此利用未涂层毛细管区带电泳不能区别3种ssDNA库与其作用的差异。利用涂层毛细管电泳法,在压力辅助的反向电压下,根据游离ssDNA库的峰面积变化可比较3种ssDNA库与细胞色素c的相互作用差异。结果表明,含有20个随机寡核苷酸链长的ssDNA库与Cty c的作用最强。此外,NaCl浓度显著影响Cyt c与ssDNA60库的作用。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0.02 mol/L NaCl有利于两者的相互作用。调节盐浓度可抑制非特异性静电作用,能提高碱性蛋白质适配体的单轮筛选效率。利用未涂层毛细管电泳分析复合物及游离ssDNA库的峰面积变化,可优化有利复合物形成的盐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细胞色素c 单链DNA库 碱性蛋白质 核酸适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区带电泳分析五步蛇毒蛋白C激活剂和蛋白C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孙瑶 包鹏举 张根葆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9-63,共5页
建立了毛细管区带电泳分析五步蛇毒蛋白C激活剂(protein C activator,PCA)与血浆蛋白C(protein C,PC)的相互作用。以未涂层毛细管(60.2 cm(有效长度50 cm)×75μm)为分离柱,50 mmol/L Tris-HCl(pH 7.4)为运行缓冲液,于198 nm波长下... 建立了毛细管区带电泳分析五步蛇毒蛋白C激活剂(protein C activator,PCA)与血浆蛋白C(protein C,PC)的相互作用。以未涂层毛细管(60.2 cm(有效长度50 cm)×75μm)为分离柱,50 mmol/L Tris-HCl(pH 7.4)为运行缓冲液,于198 nm波长下检测。对影响五步蛇毒PCA分离的因素(如缓冲液、离子浓度)及在37.5℃下孵育不同时间的五步蛇毒PCA与PC的相互作用进行考察。方法的检出限(以信噪比为3计)为3 mg/L,线性范围为10~300 mg/L。五步蛇毒PCA迁移时间和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56%和3.8%(n=6)。等体积的五步蛇毒PCA(200 mg/L)与PC(60 mg/L)孵育5 min,其结合率达到最大,且谱图中未见有PC水解的肽链。该五步蛇毒PCA可改变PC空间构象直接激活PC。该方法简单,灵敏度和分辨率高,分析结果为今后快速检测五步蛇毒PCA及其活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区带电泳 蛋白c激活剂 蛋白c 相互作用 五步蛇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胁迫下维生素E对南美白对虾体内抗氧化物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王建梅 王维娜 +2 位作者 王安利 王军霞 任伟 《水产养殖》 CAS 2003年第5期33-36,共4页
盐度是影响虾类生存生长的重要生态因子,维生素E是机体重要的抗氧化物质。本文通过毛细管电泳法研究了不同盐度条件下添加维生素E对南美白对虾内维生素C及NAD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南美白对虾饵料中维生素E的添加量为100mg/kg时,能使虾... 盐度是影响虾类生存生长的重要生态因子,维生素E是机体重要的抗氧化物质。本文通过毛细管电泳法研究了不同盐度条件下添加维生素E对南美白对虾内维生素C及NAD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南美白对虾饵料中维生素E的添加量为100mg/kg时,能使虾肝胰腺内的Vc和NAD的含量显著增大,发挥正常的抗氧化作用,增强南美白对虾对盐度突变的耐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度胁迫 维生素e 南美白对虾 抗氧化物质 含量 影响因素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测定维C银翘片中维生素C和扑热息痛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晖 薛洪宝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4-27,共4页
建立了毛细管电泳测定维C银翘片中维生素C和扑热息痛的方法。采用55 cm(40 cm处检测窗口)×75μm i.d.熔融石英毛细管,选择pH=8.89的30 mmol·L^(-1)Na_2HPO_4-30 mmol·L^(-1)脱氧胆酸钠混合溶液作为缓冲溶液,分离电压为+2... 建立了毛细管电泳测定维C银翘片中维生素C和扑热息痛的方法。采用55 cm(40 cm处检测窗口)×75μm i.d.熔融石英毛细管,选择pH=8.89的30 mmol·L^(-1)Na_2HPO_4-30 mmol·L^(-1)脱氧胆酸钠混合溶液作为缓冲溶液,分离电压为+20 k V,以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维生素C和扑热息痛的测定线性范围都比较宽,回收率均大于97.6%,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3.2%。方法操作简便、快速、样品消耗极少,能够用于维C银翘片中维生素C和扑热息痛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c银翘片 维生素c 扑热息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法测定硫酸铜-维生素C反应体系中的羟基自由基和菊花的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16
8
作者 程宏英 曹玉华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81-685,共5页
采用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方法,以对羟基苯甲酸为自由基捕捉剂,测定了硫酸铜-维生素C反应体系(pH7.4)中生成的羟基自由基。研究了电极电位、运行液的pH值、电泳电压及进样时间对体系中反应物和产物分离的影响,得到了最优化的测定条件;... 采用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方法,以对羟基苯甲酸为自由基捕捉剂,测定了硫酸铜-维生素C反应体系(pH7.4)中生成的羟基自由基。研究了电极电位、运行液的pH值、电泳电压及进样时间对体系中反应物和产物分离的影响,得到了最优化的测定条件;讨论了体系中各反应物浓度和反应时间对产物浓度的影响。以直径为300μm的碳圆盘电极为检测电极,工作电极电位为0.95V(vs.SCE),目标产物3,4-二羟基苯甲酸在1.5×10-4~6.0×10-6mol/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测限(S/N=3)为1.5×10-6mol/L。应用该方法,研究测定了不同品种菊花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电化学检测 羟基自由基 硫酸铜-维生素^5c反应体系 抗氧化活性 菊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银花的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52
9
作者 孙国祥 杨宏涛 +1 位作者 邓湘昱 孙毓庆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6-100,共5页
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以50mmol/L硼砂(含20mmol/L β-环糊精(CD),用磷酸调pH8.0)为背景电解质,运行电压12kV,紫外检测波长254nm,重力进样15 s(高度8.5cm),建市了金银花药材水提取液的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CEFP)。将1... 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以50mmol/L硼砂(含20mmol/L β-环糊精(CD),用磷酸调pH8.0)为背景电解质,运行电压12kV,紫外检测波长254nm,重力进样15 s(高度8.5cm),建市了金银花药材水提取液的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CEFP)。将13个不同产地的金银花药材供试液的CEFP进行比较,以电泳峰出现率100%计,确定金银花的共有指纹峰为18个。该CEFP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和重现性,分离效能高且成本低廉。提出了指纹图谱宏观含量相似度R、投影含量相似度C和定量相似度P的概念,可从总体上评价药材化学组分的整体含量情况。从两个方面评价各产地药材与对照CEFP间的总体相似性,合格药材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1)代表化学成分分布相似性的定性相似度(S)≥0.90;(2)描述药材整体化学成分含量的定量相似度(R,C,P,Q)应在80%~120%。以此二类相似度指标控制金银花的质量,建立了指纹图谱评价的又一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指纹图谱 投影含量相似度(c) 宏观含量相似度(R) 定量相似度(P) 金银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维生素的毛细管电泳和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分离与安培电化学检测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关宾 范春生 邢存章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5-66,共2页
以自制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系统对VC,VB1和VB6的毛细管区带电泳和胶束电动色谱的分离与检测情况进行了初探。结果表明,在0.01mol/LNH3-NH4Cl介质中,检测电势定于510~540mV(对SCE)时,三... 以自制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系统对VC,VB1和VB6的毛细管区带电泳和胶束电动色谱的分离与检测情况进行了初探。结果表明,在0.01mol/LNH3-NH4Cl介质中,检测电势定于510~540mV(对SCE)时,三种维生素均有较好的CZE图,对VC的分离效率达468800块理论板。使用十二烷基硫酸钠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cZe Mecc 维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法测定苹果中维生素含量 被引量:4
11
作者 曹慧 刘海兴 张玉宵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1-32,共2页
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测定了5种苹果中维生素C和烟酸的含量。在20mmol/L硼砂和20%乙腈的混合缓冲体系(pH 8.5)中,两种维生素在15min内较好地得到分离。维生素C和烟酸的迁移时间和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5.43%和2.35%、6.24%和2.49%... 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测定了5种苹果中维生素C和烟酸的含量。在20mmol/L硼砂和20%乙腈的混合缓冲体系(pH 8.5)中,两种维生素在15min内较好地得到分离。维生素C和烟酸的迁移时间和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5.43%和2.35%、6.24%和2.49%。质量浓度在0.007 81~1 000mg/L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64、0.9945。该方法简单、准确,可作为果实品质测定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维生素c 毛细管区带电泳 烟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中甜味剂的检测方法 被引量:23
12
作者 刘婷 吴道澄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2,16,共13页
文章引用文献一百多篇,比较详细地对近年来食品中甜味剂检测中应用的各种技术方法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甜味剂 检测 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离子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 毛细管电泳法 流动注射分析 电化学方法 光谱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法研究低能离子对甜菊糖苷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邵寒娟 张向红 +2 位作者 沈明山 陈睦传 蒋先志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13-416,共4页
经能量为 75Ke V,剂量为 10 14 ions/ cm2的氮、碳离子处理的甜菊种子及未处理的甜菊种子 ,栽培成苗后取叶片 ,提取糖苷后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毛细管电泳定量检测 ,研究氮、碳离子处理后主要糖苷成分 Stevioside和 Rebaudioside含量的变... 经能量为 75Ke V,剂量为 10 14 ions/ cm2的氮、碳离子处理的甜菊种子及未处理的甜菊种子 ,栽培成苗后取叶片 ,提取糖苷后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毛细管电泳定量检测 ,研究氮、碳离子处理后主要糖苷成分 Stevioside和 Rebaudioside含量的变化 .结果表明 ,C+ 处理组 Stevioside和 Rebaudioside含量明显地高于对照组 ,N+ 处理组 Stevioside含量也明显地高于对照组 ,而 C+ 处理效果强于 N+ .实验结果还表明 ,用毛细管电泳法研究低能离子处理后糖苷变化的尝试是完全可行的 ,从而建立一种快速、简便而准确的用毛细管电泳筛选甜菊糖苷突变株的新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能离子处理 毛细管电泳法 甜菊 糖苷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包的电泳芯片非接触电导检测仿真研究(英文)
14
作者 廖红华 于军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5291-5296,共6页
由于毛细管电泳芯片电容耦合非接触微电导检测器具有电极不接触溶液,不存在电极的钝化和玷污,不受电泳分离电压影响等优点,被认为是生化分析领域最具发展潜力的一种技术。根据四电极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检测器检测特点,采用小波消噪方法... 由于毛细管电泳芯片电容耦合非接触微电导检测器具有电极不接触溶液,不存在电极的钝化和玷污,不受电泳分离电压影响等优点,被认为是生化分析领域最具发展潜力的一种技术。根据四电极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检测器检测特点,采用小波消噪方法对信号进行滤波处理;依据芯片检测池内仅背景缓冲液与加入待测物质后所呈现的电导率不同致使信号电压会突变的特性,采用小波奇异性检测确定信号变化发生和恢复时刻,从而实现毛细管电泳芯片系统的微电导检测。仿真结果表明,利用小波分析方法能有效地消除噪声,能有效地检测到微电导的波动,并能精确地确定电导率溶液波动的发生、恢复时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包 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检测 信号消噪与奇异性检测 芯片毛细管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法快速分离和检测肠毒性大肠杆菌 被引量:8
15
作者 陈萍 李仁宽 +1 位作者 徐小华 饶平凡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39-441,共3页
建立了快速分离和检测引起仔猪腹泻的肠毒性大肠杆菌K88、K99和 987P细菌细胞的毛细管区带电泳方法 ,并进行了腹泻仔猪粪便中肠毒性大肠杆菌的应用检测分析。结果表明 ,在电泳缓冲液为 0 0 5mol/LNa2 CO3 NaHCO3(pH 9 9)、分离电压为 1... 建立了快速分离和检测引起仔猪腹泻的肠毒性大肠杆菌K88、K99和 987P细菌细胞的毛细管区带电泳方法 ,并进行了腹泻仔猪粪便中肠毒性大肠杆菌的应用检测分析。结果表明 ,在电泳缓冲液为 0 0 5mol/LNa2 CO3 NaHCO3(pH 9 9)、分离电压为 1 4 1kV、检测波长为 2 1 0nm的电泳条件下 ,E coliK88、K99和 987P的细胞分别具有单一、稳定的特征谱峰 ,其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RSD≤ 0 9% ;在确定的实验条件下 ,实现了腹泻仔猪粪便中肠毒性大肠杆菌的快速检测分析 ,发现将出生 5d~ 6d的腹泻仔猪粪便引入培养基中增殖后主要检出K88,将出生 30d~ 35d的腹泻仔猪粪便引入培养基中增殖后主要检出K99,将出生 60d左右的腹泻仔猪粪便引入培养基中增殖后未发现肠毒性大肠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法 分离 检测 肠毒性大肠杆菌 腹泻 仔猪 粪便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驱动亲和毛细管电泳法研究3种龙血素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作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钱凯 陈旭 陈沁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61-1065,共5页
采用压力驱动的亲和毛细管电泳技术(P-ACE)分别研究了生理酸度条件下(p H 7.4)3种黄酮类化合物龙血素A、龙血素B和剑叶龙血素C与人血清白蛋白(HSA)之间的相互作用。利用蛋白淌度变化和药物浓度的关系,计算得出上述三者与HSA的结合常数K... 采用压力驱动的亲和毛细管电泳技术(P-ACE)分别研究了生理酸度条件下(p H 7.4)3种黄酮类化合物龙血素A、龙血素B和剑叶龙血素C与人血清白蛋白(HSA)之间的相互作用。利用蛋白淌度变化和药物浓度的关系,计算得出上述三者与HSA的结合常数Ka分别为0.414×105,0.252×105,1.816×105L/mol。结果表明,P-ACE可作为研究药物与蛋白相互作用的简便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和毛细管电泳 龙血素A 龙血素B 剑叶龙血素c 人血清白蛋白 结合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非接触电导分离检测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 被引量:1
17
作者 管了 王立新 傅崇岗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1-133,147,共4页
采用毛细管电泳非接触电导检测技术,以碳酸钠-碳酸氢钠为缓冲体系,同时分离测定了纳米二氧化钛和三氧化二铝两种金属氧化物的悬浮粒子。考察了缓冲溶液种类、浓度及pH对分离效果的影响,探讨了激发频率、激发电压对检测信号信噪比的影响... 采用毛细管电泳非接触电导检测技术,以碳酸钠-碳酸氢钠为缓冲体系,同时分离测定了纳米二氧化钛和三氧化二铝两种金属氧化物的悬浮粒子。考察了缓冲溶液种类、浓度及pH对分离效果的影响,探讨了激发频率、激发电压对检测信号信噪比的影响。在最佳分离检测条件下,不同粒径的二氧化钛和三氧化二铝悬浮粒子在8 min内可实现完全分离。所选择的最佳条件为:①pH 10.5缓冲溶液为5 mmol.L-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混合溶液;②分离电压20 kV;③进样条件20 kV,6 s;④激发频率460 kHz;⑤交流激发电压4 V(给出最高的S/N比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非接触电导检测 纳米粒子 金属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材料3D打印技术制作用于毛细管电泳的非接触电导/激光诱导荧光二合一检测池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丕旺 杨立业 +3 位作者 刘强 陆善贵 梁英 张敏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21-926,共6页
利用多材料3D打印技术研制了用于毛细管电泳(CE)的二合一检测池,实现了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C^(4)D)与共聚焦激光诱导荧光(LIF)两种检测方法在毛细管柱上同一位置同时检测。3D打印的检测池采用了导电的复合聚乳酸(PLA)材料制作C^(4)D的... 利用多材料3D打印技术研制了用于毛细管电泳(CE)的二合一检测池,实现了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C^(4)D)与共聚焦激光诱导荧光(LIF)两种检测方法在毛细管柱上同一位置同时检测。3D打印的检测池采用了导电的复合聚乳酸(PLA)材料制作C^(4)D的屏蔽层,采用普通的绝缘PLA材料支撑C^(4)D金属管电极并隔离屏蔽层。两根金属管电极通过“打印-暂停-打印”的方式嵌入到检测池中,两电极被2 mm厚的导电屏蔽层隔开,在屏蔽层中有一直径为1 mm的圆形通孔用于LIF检测。该检测池与带流通式进样接口的自组装CE系统联用,用于同时检测无机离子和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氨基酸。研究优化了C 4D激励信号频率与电泳缓冲液浓度,选用的电泳缓冲溶液为10 mmol/L 3-吗啉丙烷-1-磺酸(MOPS)与10 mmol/L二(2-羟乙基)亚氨基三(羟甲基)甲烷(Bis-Tris)的混合溶液,选用C^(4)D激励频率为77 kHz。二合一检测池应用于内径为25μm的毛细管时,C^(4)D对Na^(+)、K^(+)和Li^(+)的检出限分别为2.2、2.0和2.6μmol/L;LIF对荧光素和FITC的检出限分别为7.6和1.7 nmol/L。两种检测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在0.3%至4.5%之间(n=3),工作曲线的相关系数r^(2)≥0.9904。采用3D打印技术可以在实验室内实现复杂结构的制作,降低了制作的成本,且便于方法的推广和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柱上检测 组合检测 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检测 激光诱导荧光 毛细管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细菌纤维素的毛细管电泳法同时测定果蔬中3种苯并咪唑类杀菌剂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翠翠 毕晓彤 +1 位作者 张爱琳 闫师杰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06-1311,共6页
建立了高效毛细管电泳同时测定果蔬中3种常见的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甲基硫菌灵、多菌灵和苯菌灵)的分析方法。以细菌纤维素(BC)为电泳缓冲液添加剂来提高毛细管电泳的分离能力。系统考察了检测波长、缓冲液离子强度、缓冲液pH、分离电压... 建立了高效毛细管电泳同时测定果蔬中3种常见的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甲基硫菌灵、多菌灵和苯菌灵)的分析方法。以细菌纤维素(BC)为电泳缓冲液添加剂来提高毛细管电泳的分离能力。系统考察了检测波长、缓冲液离子强度、缓冲液pH、分离电压及BC添加量对3种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分离效果的影响。最终的优化条件:H3BO3/Na2B4O7缓冲液(4 mmol/L,pH 9.0);BC添加质量分数0.3%;运行电压15 kV;分离柱温25℃;检测波长275 nm。3种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在8 min之内可实现基线分离及准确定量。结果显示:3种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在各自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7;检出限为5.0~10.0μg/L;保留时间及峰面积的日间相对标准偏差(n=5)分别为0.82%~1.0%和2.4%~2.9%。该法用于葡萄、番茄及黄瓜中3种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3.5%~103.0%,RSD≤8.0%。该法可作为果蔬中甲基硫菌灵、多菌灵和苯菌灵同时检测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细菌纤维素 苯并咪唑类杀菌剂 甲基硫菌灵 多菌灵 苯菌灵 果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孢菌素的高效毛细管电泳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牛长群 祝仕清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1-23,共3页
高效毛细管电泳分离定量测定环孢菌素的结果与高效液相色谱结果相一致。本文对影响分离的主要因素:SDS、缓冲液浓度、有机溶剂及pH进行了选择和优化,环孢菌素A、B、C、D、G5个组分得以基线分离。为环孢菌素A的分离定量分... 高效毛细管电泳分离定量测定环孢菌素的结果与高效液相色谱结果相一致。本文对影响分离的主要因素:SDS、缓冲液浓度、有机溶剂及pH进行了选择和优化,环孢菌素A、B、C、D、G5个组分得以基线分离。为环孢菌素A的分离定量分析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孢菌素 高效毛细管电泳 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