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属面玻镁岩棉夹芯板的性能研究
1
作者 马旭冉 王连盛 +2 位作者 王春雨 牛海山 席文 《新型建筑材料》 2025年第1期85-88,共4页
通过比较金属面岩棉夹芯板、金属面单玻镁岩棉夹芯板和金属面双玻镁岩棉夹芯板的抗弯承载力、传热系数和耐火性能,研究探讨了玻镁板对金属面岩棉夹芯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的金属面岩棉夹芯板相比,金属面单玻镁岩棉夹芯板的抗... 通过比较金属面岩棉夹芯板、金属面单玻镁岩棉夹芯板和金属面双玻镁岩棉夹芯板的抗弯承载力、传热系数和耐火性能,研究探讨了玻镁板对金属面岩棉夹芯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的金属面岩棉夹芯板相比,金属面单玻镁岩棉夹芯板的抗弯承载力提高了7.14%,传热系数增大21.18%,耐火极限达61 min,最高温度为136.1℃;金属面双玻镁岩棉夹芯板抗弯承载力提高了32.14%,传热系数增大了30.59%,耐火极限达61 min,最高温度为79.6℃。这表明了在金属面岩棉夹芯板中增加玻镁板会降低整体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但提高了抗弯承载能力和耐火性能。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权衡考虑玻镁板的影响,以实现结构性能的优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面岩棉夹芯板 玻镁板 抗弯承载力 传热系数 耐火极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气管道工程热煨弯管标准编制和设计制造技术分析
2
作者 张有渝 陈学文 《天然气与石油》 2024年第4期117-125,共9页
回顾感应加热弯管标准编制的发展历程并介绍标准的重要内容,分析感应加热弯管外弧侧壁厚减薄率C计算公式的符号含义;分析感应加热弯管和钢板加热压制组焊弯管成形前后壁厚与应力变化,指出当前油气输送管道设计规范关于热煨弯管壁厚设计... 回顾感应加热弯管标准编制的发展历程并介绍标准的重要内容,分析感应加热弯管外弧侧壁厚减薄率C计算公式的符号含义;分析感应加热弯管和钢板加热压制组焊弯管成形前后壁厚与应力变化,指出当前油气输送管道设计规范关于热煨弯管壁厚设计计算存在的分歧,提出变壁厚弯管和等壁厚弯管概念及其应力分布和壁厚计算方法;以ASME B31.3—2010《工艺管道》关于弯管壁厚计算公式的规定和感应加热弯管水压爆破试验启裂口位置实例予以佐证。建议相关设计规范对热煨弯管壁厚计算公式予以修改和完善。以热煨弯管应力分布状态和弯管强度条件下的危险位置为依据,提出双壁厚弯管概念和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气管道 热煨弯管 感应加热 母管 环向应力 壁厚计算 变壁厚弯管 等壁厚弯管 双壁厚弯管 壁厚减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石墨/石蜡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的调温隔热性能 被引量:12
3
作者 杨晟 许勇铁 由英来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47-550,共4页
采用多次真空灌注方法将石蜡吸附到多孔的泡沫石墨中,制备出了泡沫石墨/石蜡复合相变储热材料。利用Hot Disk热常数分析仪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对该复合材料的热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石蜡充分吸附到泡沫石墨的蜂窝状微孔中,泡沫... 采用多次真空灌注方法将石蜡吸附到多孔的泡沫石墨中,制备出了泡沫石墨/石蜡复合相变储热材料。利用Hot Disk热常数分析仪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对该复合材料的热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石蜡充分吸附到泡沫石墨的蜂窝状微孔中,泡沫石墨的填充极大地强化了相变材料的导热能力。研究了将该复合材料用作墙体围护结构时的隔热和调温性能,并与普通轻质墙体材料作围护结构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复合相变储热材料能够有效地利用昼夜温差进行储热放热,有效地阻止了热量进入室内,可明显降低室内温度波动和最大值,提高人体舒适度,具有较好的调温隔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石墨 相变材料 导热能力 调温 隔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种木塑材料墙体的热工性能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董升忠 王美燕 +5 位作者 孙钢强 杨飞 章益梁 许少春 吴杭冬 周瞿龙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31-936,共6页
木塑材料具有良好的装饰性、加工安装性能和物理力学性能,经济环保,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新型材料。运用"热流计法",测量了5种木塑复合墙体和2种木塑单一板材墙体的传热系数,参照JGJ134-2010《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 木塑材料具有良好的装饰性、加工安装性能和物理力学性能,经济环保,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新型材料。运用"热流计法",测量了5种木塑复合墙体和2种木塑单一板材墙体的传热系数,参照JGJ134-2010《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得出以下结论:①普通砖墙(10 mm厚水泥砂浆+240 mm厚实心黏土砖+10 mm厚水泥砂浆)已不能满足新规范的热工要求。②当建筑的体型系数≤0.4时,4种复合墙体都能满足规范要求。当体型系数>0.4时,试件2(普通砖墙+40 mm厚木塑龙骨+20 mm厚木塑板)不能满足规范要求;试件3(普通砖墙+40 mm厚木塑龙骨+外喷25 mm厚发泡聚氨酯+20 mm厚木塑板)、试件4(普通砖墙+40 mm厚木塑龙骨+30 mm厚木塑板,内填发泡聚氨酯)、试件5(普通砖墙+20 mm厚木塑龙骨+60 mm厚木塑板,内填发泡聚氨酯)均能满足规范要求。③试件3的传热系数最小,热工性能最好,构造最经济合理。④单一板墙比复合墙体厚度薄、自重轻,保温性能较高,更适合用作隔墙。60 mm厚单一板墙即可满足内隔墙的最低热工要求。120 mm厚单一板墙可满足外墙的热工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塑复合材料 传热系数 热流计法 复合墙体 单一板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容量锅炉炉膛对流换热与水冷壁壁温计算 被引量:4
5
作者 滕叶 张忠孝 +2 位作者 刘旭聃 周托 朱明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94-598,605,共6页
以某台1 000MW超超临界塔式锅炉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区域法建立了二维小区换热模型,简化了炉内辐射换热与对流换热,对不同锅炉负荷下对流换热量占炉膛高度方向各分区换热量、炉膛总换热量的比例以及沿炉膛宽度方向水冷壁壁温的分布进行了... 以某台1 000MW超超临界塔式锅炉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区域法建立了二维小区换热模型,简化了炉内辐射换热与对流换热,对不同锅炉负荷下对流换热量占炉膛高度方向各分区换热量、炉膛总换热量的比例以及沿炉膛宽度方向水冷壁壁温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并与实测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水冷壁壁温计算值与试验值的最大偏差率为5.26%,均呈现中间高、两端低的分布趋势;对流换热量最多可使壁温计算值提高16.7K,计算精度提高3.30%;计算所得的水冷壁壁温最高值为523.5℃,未超出材料的允许温度,且有4.8%的安全裕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容量锅炉 炉膛传热 对流换热 水冷壁壁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摇摆运动条件下自然循环温度波动特性 被引量:4
6
作者 谭思超 高璞珍 苏光辉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73-677,共5页
针对摇摆运动条件下自然循环的温度波动特性进行实验和理论研究。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摇摆运动造成了系统流量的波动;流量的波动又引起了管壁温度和流体温度的周期性波动;壁温波动的幅度较流体温度波动的幅度大得多;管壁蓄热对流体温度影... 针对摇摆运动条件下自然循环的温度波动特性进行实验和理论研究。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摇摆运动造成了系统流量的波动;流量的波动又引起了管壁温度和流体温度的周期性波动;壁温波动的幅度较流体温度波动的幅度大得多;管壁蓄热对流体温度影响较大,造成流体温度波动曲线与壁温波动曲线存在较大相位差。通过建立数学物理模型,对冷却剂波动条件下的温度波动进行了动态模拟,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良好,证明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摇摆运动 自然循环 管壁蓄热 温度波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有定形相变胶囊的储能墙体传热性能数值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戴晓丽 郑佳宜 陈振乾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64-768,共5页
为了充分发挥相变墙体的调温节能效果,以掺有定形相变胶囊的储能墙体及其构成的相变房间为对象,并考虑室内空气的热响应,建立相变墙体及房间的传热理论模型.采用显热容法模拟了在周期性变化的室外边界条件下,相变储能墙体内的传热过程... 为了充分发挥相变墙体的调温节能效果,以掺有定形相变胶囊的储能墙体及其构成的相变房间为对象,并考虑室内空气的热响应,建立相变墙体及房间的传热理论模型.采用显热容法模拟了在周期性变化的室外边界条件下,相变储能墙体内的传热过程及室内空气的温度变化.计算结果表明:储能墙体中的相变胶囊含量是影响室内空气温度衰减的重要因素之一.相变材料最佳相变中心温度宜尽量接近墙体相变层中心温度,相变温度波动幅度的大小仅影响室内空气温度的波动区间,而对振荡的平衡温度影响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墙体 传热 显热容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长GIL管廊排热通风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正维 闵绚 +3 位作者 戴敏 赵丽博 CHOWDHURY Amina SAEED Tariq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84-593,共10页
武汉谭鑫培路地下综合管廊GIL舱属于超长封闭的构筑物,排热通风问题成为该工程设计的控制性问题,特别是舱体与周围土体的传热问题。基于IDA隧道模拟软件建立GIL舱一维分析模型,对当前通风系统在夏季、冬季与过渡季节典型气候下的短期排... 武汉谭鑫培路地下综合管廊GIL舱属于超长封闭的构筑物,排热通风问题成为该工程设计的控制性问题,特别是舱体与周围土体的传热问题。基于IDA隧道模拟软件建立GIL舱一维分析模型,对当前通风系统在夏季、冬季与过渡季节典型气候下的短期排热,以及1年、10年和30年考虑季节变化下的长期排热进行分析。短期分析结果表明,管廊坡度和温度梯度会降低某些区域的目标通风率,在设计中应引起重视。长期分析结果表明,舱内空气和壁面温度升高在运行的前5、6年最为显著,并在30年的剩余时间内保持稳定,舱壁与周围土体释放10%~40%的热量。基于计算流体力学软件OpenFOAM建立GIL舱三维节段模型,分析电缆和支架对舱内温度场与速度场的影响,揭示GIL舱内速度分布的不均匀性与烟囱效应对温度分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管廊 排热通风 短期分析 长期分析 壁面传热量 OPENFOA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壁式换热器传热的强化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先棹 尹丹模 《工业加热》 CAS 1998年第4期4-8,共5页
介绍了传热强化的基本原理和有效措施。指出,综合传热系数是换热器的重要经济技术指标,是评价一个换热器性能好坏的决定性参数。要强化换热器的传热,必须同时强化空气侧和烟气侧的传热才会产生最佳的效果,得到较高的综合传热系数。
关键词 间壁式换热器 传热 强化 换热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平板CPL实现高热流密度散热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万忠民 刘伟 +1 位作者 张亮 明廷臻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9-24,共6页
针对小型平板毛细抽吸两相流体回路(CPL)在高热流密度下的特点,分析了不同工质时系统的压力损失与毛细芯的毛细抽吸力,得出采用氨工质有着较好的传热性能和更高的毛细限,同时得出影响系统毛细限的主要因素是蒸汽联管管径和工质的蒸气密... 针对小型平板毛细抽吸两相流体回路(CPL)在高热流密度下的特点,分析了不同工质时系统的压力损失与毛细芯的毛细抽吸力,得出采用氨工质有着较好的传热性能和更高的毛细限,同时得出影响系统毛细限的主要因素是蒸汽联管管径和工质的蒸气密度,提出了工质传输系数作为选取工质的重要指标。建立了蒸发器多孔芯,金属壁面以及工质气、液空间区域的耦合数学模型,并运用SIMPLE算法进行求解,得出蒸发器内的温度分布及由于侧壁效应对多孔芯传热传质与传热极限的影响,同时提出小型平板CPL系统存在侧壁效应传热极限,它是影响系统最大传热量的一个重要极限,在设计小型平板CPL必须予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壁效应 传热极限 多孔介质 工质传输系数 小型平板毛细抽吸两相流体回路 小型飞行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保温墙板承载力与保温耦合性能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时旭东 李智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4-28,共5页
中保温墙板能有机结合组成材料的各自优点,避免目前其它外墙板存在的问题。基于已有的中保温墙板试验,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其承载力和保温隔热耦合性能。利用试验数据建立并校验计算模型,通过有限元受力计算和热稳态分析,探讨墙板的... 中保温墙板能有机结合组成材料的各自优点,避免目前其它外墙板存在的问题。基于已有的中保温墙板试验,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其承载力和保温隔热耦合性能。利用试验数据建立并校验计算模型,通过有限元受力计算和热稳态分析,探讨墙板的肋宽和肋数对其承载力和保温隔热耦合性能的影响,并给出中保温墙板轴心受压承载力计算公式和相应的构造建议。结果表明,通过合理构造,这类墙板可较好地发挥其承载力和保温隔热耦合性能,建议的计算公式可用于这类墙板承载力的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保温墙板 轴心受压承载力 保温隔热:耦合性能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不同边界处理方式的墙体传热模型比较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艺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10-15,共6页
用数值方法比较了固定室温墙体传热模型与非固定室温墙体传热模型的区别.对两模型墙体周期性传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主要讨论了墙体导热系数ks和墙体热容Cs的影响.结果表明室温固定模型是室温非固定模型计算区域L趋向于无穷大时的一种特... 用数值方法比较了固定室温墙体传热模型与非固定室温墙体传热模型的区别.对两模型墙体周期性传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主要讨论了墙体导热系数ks和墙体热容Cs的影响.结果表明室温固定模型是室温非固定模型计算区域L趋向于无穷大时的一种特殊情况.不同墙体参数对应的室温非固定模型的墙体延迟时间相对较长,墙内壁温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 衰减因子 墙体热容 墙体导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容量输电管线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梁旭明 《智能电网》 2015年第6期467-472,共6页
提高输电线路的输送容量,受到绝缘、散热、环境、可靠性和综合造价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构想通过调整输电线路设计理念,采用普通的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及现有成熟技术,在30 m左右宽的输送通道中,成10倍地提高输电线路的输送功率,使单一通... 提高输电线路的输送容量,受到绝缘、散热、环境、可靠性和综合造价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构想通过调整输电线路设计理念,采用普通的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及现有成熟技术,在30 m左右宽的输送通道中,成10倍地提高输电线路的输送功率,使单一通道的输电能力达到1×108 k W水平。同时,输电线路的可靠性得以提高,导线电阻损耗的热能得以回收利用,工程综合造价具备较强竞争力,对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能源互联网 大容量输电 输电管线 聚合物混凝土 热能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中供热管网的蓄热模式与蓄热能力评估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晋达 周志刚 +1 位作者 赵加宁 郑进福 《暖通空调》 2019年第1期46-51,88,共7页
为了明确供热管网蓄放热的基本概念和可行性,促进供热系统动态运行水平的提高,基于理论分析对集中供热管网的2种基本蓄热模式(温度提升式蓄热和流量增加式蓄热)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管网综合蓄热能力的计算公式;对长输供热管线参与系统... 为了明确供热管网蓄放热的基本概念和可行性,促进供热系统动态运行水平的提高,基于理论分析对集中供热管网的2种基本蓄热模式(温度提升式蓄热和流量增加式蓄热)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管网综合蓄热能力的计算公式;对长输供热管线参与系统蓄放热的运行调节方法进行了讨论。基于某实际案例的计算结果表明:大型供热管网(尤其是长输供热管线)具有相当可观的蓄热能力;管网的总蓄热能力随室外温度的升高显著增大;充分利用管网的蓄热能力能够为热源的抢修工作赢得更多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中供热管网 短期蓄热 蓄热模式 长输供热管线 蓄热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超临界CO_2开采高温废弃气藏地热机制与采热能力分析 被引量:16
15
作者 任韶然 崔国栋 +3 位作者 李德祥 庄园 李欣 张亮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1-98,共8页
高温废弃气藏具有巨大的地热开采潜力。在对比分析超临界CO2和常规携热介质水的热物性基础上,提出注超临界CO2开采高温废弃气藏地热的方法。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CO2在高温废弃气藏中的采热能力及影响因素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由于CO2具有... 高温废弃气藏具有巨大的地热开采潜力。在对比分析超临界CO2和常规携热介质水的热物性基础上,提出注超临界CO2开采高温废弃气藏地热的方法。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CO2在高温废弃气藏中的采热能力及影响因素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由于CO2具有很高的可注性和流动性,超临界CO2的采热速率可达到水的1.5倍;利用CO2循环开采高温气藏地热,不仅可以实现高效地热开发,还可以实现CO2地质埋存;对废弃气藏而言,可以充分利用现有井网和地面设施,减少初期资本投入,实现高温废弃气藏地热的有效和经济开发,进一步提高气藏的利用价值,延长其经济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 高温废弃气藏 地热开采 采热能力 携热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夹保温板复合外墙及施工工艺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东焕 《山西建筑》 2010年第8期247-248,共2页
介绍了钢筋混凝土聚苯乙烯保温外墙的构造及性能,并与其他保温外墙在功能和经济上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此种外墙具有较好的性能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 保温外墙 传热系数 承载力 定型模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能门窗的设计与施工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比君 王寿华 《建筑技术》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92-494,共3页
建筑物外门、外窗的热量损失,占全部热损失的比重很大。外门、外窗热量损耗的因素有传热系数、气密性、窗墙比与朝向,从建筑节能的角度对节能门窗进行设计、施工和质量控制,大幅降低热量损耗,是建筑节能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 节能门窗 传热系数 气密性 窗墙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网络矩阵计算墙体导热量
18
作者 刘志信 刘舰 魏巍 《辽宁工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38-43,共6页
将探讨室外综合温度tz(τ)及室内设计温度t0已知前提下,利用网络矩阵导出计算多层墙体及带内外空气层的单层壁体的导热量计算公式,以便上机计算,并为解决复杂的实际供热空调工程问题做好准备。
关键词 墙体 导热量 传递矩阵 网络矩阵 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AST第一壁水冷结构类型传热能力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訾鹏飞 曹磊 +3 位作者 李磊 韩乐 刘严伟 姚达毛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59-465,共7页
为了能够更加直接地比较EAST中第一壁水冷结构的传热能力,给出在未来设计中的选型参考,利用模拟分析的手段对现有的以及正在研制的水冷结构进行了在相同的工况下传热能力的对比分析。通过比较水冷结构中不同材料的温度,得到传热能力的优... 为了能够更加直接地比较EAST中第一壁水冷结构的传热能力,给出在未来设计中的选型参考,利用模拟分析的手段对现有的以及正在研制的水冷结构进行了在相同的工况下传热能力的对比分析。通过比较水冷结构中不同材料的温度,得到传热能力的优劣,同时考虑各种材料的许用温度,结合工艺难度及工程造价等因素对各结构进行了整体比较。计算结果显示,就传热能力而言,钨串结构最好,焊接结构次之,螺栓连接结构最差。结合造价及工艺难度等条件可以看出,钨串结构仍是目前最适用于高热负荷区域的结构,W/TZM/C作为第一壁材料的焊接结构适用于较低热负荷的区域,螺栓连接结构在未来发展中将会逐渐被取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ST 第一壁 水冷结构 传热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施防冻剂混凝土保温蓄热计算方程临界限的确定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卫中 金玉时 宋国军 《低温建筑技术》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0-21,46,共3页
根据广义综合蓄热法原理,研究负温防冻剂砼在其硬化温度允许条件下所需的保温条件,并给出其计算方法,提出广义综合蓄热法负温防冻剂砼硬化的保险区、临界区及危险控制区与计算方程的临界限。
关键词 混凝土施工 严寒气候施工 防冻剂 蓄热 保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