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1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ression Profiling Identifies Candidate Genes for Fiber Yield and Quality 被引量:3
1
作者 LLEWELLYN D J MACHADO A +1 位作者 AI-GHAZI Y DENNIS E S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9-,共1页
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at early stages(0~2 DPA) of fiber development in Gossypium hirsutum identified a number of transcription factors which were down regulated in fiberless mutants relative to wild type controls... 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at early stages(0~2 DPA) of fiber development in Gossypium hirsutum identified a number of transcription factors which were down regulated in fiberless mutants relative to wild type controls and which could play a role in controlling early fiber development.Chief among these was GhMYB25,a Mixta-like MYB gene.Transgenic GhMYB25-silenced cott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e ROOT Expression Profiling Identifies candidate genes for Fiber Yield and Qua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of candidate genes controlling fiber quality traits in upland cotton through integration of meta-QTL,significant SNP and transcriptomic data 被引量:1
2
作者 XU Shudi PAN Zhenyuan +6 位作者 YIN Feifan YANG Qingyong LIN Zhongxu WEN Tianwang ZHU Longfu ZHANG Dawei NIE Xinhui 《Journal of Cotton Research》 2020年第4期324-335,共12页
Background:Meta-analysis of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is a computational technique to identify consensus QTL and refine QTL positions on the consensus map from multiple mapping studies.The combination of meta-QTL i... Background:Meta-analysis of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is a computational technique to identify consensus QTL and refine QTL positions on the consensus map from multiple mapping studies.The combination of meta-QTL intervals,significant SNPs and transcriptome analysis has been widely used to identify candidate genes in various plants.Results:In our study,884 QTLs associated with cotton fiber quality traits from 12 studies were used for meta-QTL analysis based on reference genome TM-1,as a result,74 meta-QTLs were identified,including 19 meta-QTLs for fiber length;18 meta-QTLs for fiber strength;11 meta-QTLs for fiber uniformity;11 meta-QTLs for fiber elongation;and 15 meta-QTLs for micronaire.Combined with 8589 significant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associated with fiber quality traits collected from 15 studies,297 candidate gene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meta-QTL intervals,20 of which showed high expression levels specifically in the developing fibers.According to the function annotations,some of the 20 key candidate genes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fiber development.Conclusions:This study provides not only stable QTLs used for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but also candidate genes to uncover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for cotton fiber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ber quality traits Meta-QTL Significant SNPs candidate genes Transcriptomic da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racterizations and identification of the candidate gene of rice thermo-sensitive genic male sterile gene tms5 by mapping 被引量:33
3
作者 YANG Qing-kai1,LIANG Chun-yang1,LI Jun1,JIN De-min1,AHUANG Wen2,DENG Qi-yun2,WANG Bin1(1.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lant Genomics,Institute of Genetics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100101 2. Hunan Hybrid Rice Research Center,Changsha 410125)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204-,共1页
Previous study indicated that the thermo-sensitive genic malesterile(TGMS) gene in rice was regulated by temperature.TGMS ric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hybrid rice production,becaus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GMS syst... Previous study indicated that the thermo-sensitive genic malesterile(TGMS) gene in rice was regulated by temperature.TGMS ric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hybrid rice production,becaus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GMS system in two-line breeding is laborsaving,timesaving,simple,inexpensive,efficient,and eliminating the limitations of the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CMS) system.'AnnongS' is the first discovered and deeply studied TGMS rice lines in China.'AnnongS-1' and 'Y58S',two derivatives of TGMS line AnnongS,were both controlled by a single recessive gene named tms5,which was genetically mapped on chromosome 2.In this study,three populations('AnnongS-1' × 'Nanjing11','Y58S' × 'Q611',and 'Y58S' × 'Guanghui122') were developed and used for the molecular fine mapping of the tms5 gene.By analyzing recombination events in the sterile individuals using a total of 125 probes covering the tms5 region,the tms5 gene was physically mapped to a 19-kb DNA fragment between two markers 4039-1 and 4039-2,which were located on the BAC clone AP004039.Afte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hysical map between two markers 4039-1 and 4039-2,a member(ONAC023) of the NAC(NAM-ATAF-CUC-related) gene family was identified as the candidate gene of the tms5 ge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e Characterizations and identification of the candidate gene of rice thermo-sensitive genic male sterile gene tms5 by mapp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叶色基因Sllc1精细定位及候选基因分析
4
作者 阮美颖 柴亚倩 +6 位作者 周国治 王荣青 叶青静 万红建 姚祝平 李志邈 程远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7-188,共12页
叶色突变体作为厘清植物叶绿素生物合成及叶绿体发育机制的重要工具,对于探究植物生长发育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绿色叶片番茄材料CR11A和浅黄色叶片番茄材料CH09-805为亲本,通过构建遗传群体明确叶色的遗传规律;对不同叶色植株开... 叶色突变体作为厘清植物叶绿素生物合成及叶绿体发育机制的重要工具,对于探究植物生长发育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绿色叶片番茄材料CR11A和浅黄色叶片番茄材料CH09-805为亲本,通过构建遗传群体明确叶色的遗传规律;对不同叶色植株开展叶片叶绿体超微结构观测及叶绿素含量测定,并进一步利用BSA-Seq及分子标记进行叶色基因定位,开展候选基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F_(1)植株叶片为绿色、F_(2)群体植株叶片出现12(绿色)∶3(浅黄色)∶1(金黄色)的分离比,说明番茄叶色性状受两对基因控制且存在显性上位效应;通过叶绿体超微结构观测及叶绿素含量测定,发现金黄色叶片叶绿体超微结构严重受损,其叶绿素含量显著低于浅黄色叶片与绿色叶片;利用BSA-Seq及分子标记将番茄叶色基因Sllc1定位于7号染色体114.53 kb的物理距离,候选区间内包括13个注释基因,结合基因注释信息及表达量鉴定,推测Solyc07g053630与Solyc07g053640为Sllc1的候选基因。本研究获得番茄叶色的候选基因,为番茄叶色形成分子机制解析奠定重要的材料基础及基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叶色 BSA-Seq 分子标记 候选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大豆花叶病毒基因位点qTsmv-3候选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
5
作者 林静 史晓蕾 +6 位作者 徐俊杰 于翠红 曹志敏 唐晓东 杨春燕 张孟臣 闫龙 《华北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64,共8页
鉴定抗大豆花叶病毒(SMV)相关基因功能,为培育抗SMV品种提供基因资源。以前期构建抗SMV位点qTsmv-3的近等基因系和转基因拟南芥为材料,对6个MATE候选基因在抗SMV侵染过程中的功能进行分析和鉴定。在大豆基因组中预测到128个MATE家族基因... 鉴定抗大豆花叶病毒(SMV)相关基因功能,为培育抗SMV品种提供基因资源。以前期构建抗SMV位点qTsmv-3的近等基因系和转基因拟南芥为材料,对6个MATE候选基因在抗SMV侵染过程中的功能进行分析和鉴定。在大豆基因组中预测到128个MATE家族基因,可分成5个亚家族。qTsmv-3位点的6个MATE候选基因均位于第Ⅰ亚家族,根据公共数据显示它们的表达量或表达部位存在显著差异,Glyma.03G005600在地上部叶和茎中整体表达量最高,Glyma.03G005800在地下部根和根瘤中整体表达量最高。qTsmv-3近等基因系接种SMV后,与#NIL-SMC家系相比,GmICS1和GmPR1在#NIL-NC中的表达量分别上调2.40,15.16倍,SMV浓度降低70%,表明qTsmv-3位点的抗性与水杨酸(SA)介导的抗病通路相关。此外,6个MATE候选基因仅有Glyma.03G005300和Glyma.03G005600的表达量在近等基因系间出现显著差异,分别下调表达61.0%,82.1%。综合考虑6个MATE基因的表达模式和对SMV侵染后的响应,Glyma.03G005600可能为qTsmv-3位点的关键候选基因。进一步研究发现,携带Glyma.03G005600的转基因拟南芥(OE_MATE)受UV-B胁迫后,AtICS1和AtPR1的表达量比野生型(WT)分别显著上调4.22,9.12倍,说明Glyma.03G005600能够显著促进或影响SA信号通路上基因的表达。研究结果初步证实Glyma.03G005600是抗SMV位点qTsmv-3的关键调控基因,为克隆抗SMV关键调控基因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花叶病毒 抗病候选基因 MATE qTsmv-3 功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定鸭与台湾褐色菜鸭遗传差异全基因组选择信号分析
6
作者 朱志明 李辉煌 +11 位作者 王均辉 赵邦哲 施文莉 蔡倩楠 刘长涛 李丽 辛清武 缪中纬 章琳俐 刘晓盼 黄种彬 郑嫩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9,共9页
【目的】对金定鸭与台湾褐色菜鸭进行选择信号分析,挖掘这2个蛋鸭品种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受到强烈选择的重要经济性状相关候选基因,为揭示优异性状形成的遗传差异奠定基础。【方法】选取金定鸭和台湾褐色菜鸭各30只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经... 【目的】对金定鸭与台湾褐色菜鸭进行选择信号分析,挖掘这2个蛋鸭品种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受到强烈选择的重要经济性状相关候选基因,为揭示优异性状形成的遗传差异奠定基础。【方法】选取金定鸭和台湾褐色菜鸭各30只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经过滤获取高质量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s)后,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确定其遗传分化情况;然后采用群体遗传分化指数(Fst)和群体核酸多样性比值(πratio)2种方法综合筛选金定鸭和台湾褐色菜鸭的受选择信号,分析其遗传差异。【结果】金定鸭和台湾褐色菜鸭重测序分别获得5.68和5.59 Gb高质量数据,分别检测到152238286和155009562个SNPs,其SNP位点分布相似。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金定鸭和台湾褐色菜鸭显著分化;以100 kb为窗口、10 kb为步长分别计算Fst与πratio值,将Fst top 5%(Fst>0.482)与πratio top 5%&bottom 5%(0<πratio≤0.47&πratio≥3.00)作为信号重叠区域,共注释到208个候选基因。对这208个候选基因进行GO与KEGG富集分析,发现金定鸭在免疫、脂质代谢、肌肉生长发育等方面受到更强烈的选择,筛选到IL15、CCL3、CD180、AKT1、PPARGC1A、PRKAA1、FASN、PIK3R1等功能基因。【结论】金定鸭和台湾褐色菜鸭显著分化,金定鸭在免疫、脂质代谢、肌肉生长发育等方面受到强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定鸭 台湾褐色菜鸭 全基因组重测序 选择信号 候选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种子活力相关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7
作者 董中东 孙丛苇 +4 位作者 张舒宇 陈永芳 裴丹 陈锋 赵磊 《麦类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17-1024,共8页
种子活力是一个重要的小麦品质相关指标,与小麦种子发芽和穗发芽均有直接关系。为鉴定小麦种子活力相关性状的遗传位点并挖掘其相关候选基因,本研究以163份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系)构成的自然群体为材料,对其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3个... 种子活力是一个重要的小麦品质相关指标,与小麦种子发芽和穗发芽均有直接关系。为鉴定小麦种子活力相关性状的遗传位点并挖掘其相关候选基因,本研究以163份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系)构成的自然群体为材料,对其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3个种子活力相关性状进行调查,并结合90K SNP芯片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小麦材料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存在丰富的变异,变异系数范围为11.81%~25.58%。利用90K SNP芯片共鉴定到196个与3个种子活力性状相关的显著性SNPs,其中67个SNPs可以同时在3个性状中检测到;进一步通过基因表达模式和单倍型分析,推测TraesCS4B02G359600和TraesCS4A02G494700可能为调控小麦种子活力的重要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种子活力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候选基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骨骼肌发育及DNA甲基化相关基因的表达和相关性分析
8
作者 陆应林 周竞 +7 位作者 何宗亮 虞德兵 李帆 曹恒 张星雨 嵇宏杰 吕鲲鹏 于敏莉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1-640,共10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鸭肌肉发育关键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甲基化水平的相关性,探讨DNA甲基化在鸭肌纤维生长中的调控作用。[方法]鸭胚孵化至21和28 d时,采集雄性鸭胚的胸肌和腿肌样本,通过亚硫酸氢盐测序(BSP)技术分析目的基因的甲基化水... [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鸭肌肉发育关键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甲基化水平的相关性,探讨DNA甲基化在鸭肌纤维生长中的调控作用。[方法]鸭胚孵化至21和28 d时,采集雄性鸭胚的胸肌和腿肌样本,通过亚硫酸氢盐测序(BSP)技术分析目的基因的甲基化水平;出雏后,育雏期(0~2周)雏鸭进行网床养殖,育成期(3~7周)鸭进行大棚旱养。分别于1日龄和1、3、5和7周龄时随机选取12只体重相近的公鸭屠宰并取样,通过HE染色对肌纤维形态进行观察和分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鸭生长期骨骼肌中候选基因及DNA甲基化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状况;通过相关性分析研究候选基因在鸭生长期的调控作用。[结果]胸肌重和胸肌率从5周龄(W5)开始显著增加(P<0.05),而腿肌重和腿肌率从3周龄(W3)开始显著增加(P<0.05)。从W3开始,骨骼肌直径和面积均显著增加(P<0.05)。在胸肌中Erbin和Klhl38在W3表现出较高表达水平(P<0.05);胸肌中Mylk2和Got1表达水平在W5达到峰值(P<0.05),而Klf2在W5达到最低(P<0.05)。在胸肌发育过程中,Tet1和Tet3的表达水平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P<0.05);Tet2、Dnmt1、Dnmt3a和Dnmt3b的表达水平在W5显著升高(P<0.05)。在腿肌中,Dnmt3a和Dnmt3b表达水平在W3显著升高(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胸肌和腿肌中Tet2与Erbin、Mylk2和Got1基因的表达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Dnmt1与Mylk2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胸肌肌纤维面积与Mylk2和Got1的表达显著正相关,而与Klf2和Klhl38的表达则呈现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DNA甲基化调控肌纤维发育关键基因Erbin、Mylk2、Erbin、Got1和Klhl38的表达,鸭生长期肌纤维中这些基因的表达影响骨骼肌的生长和鸭肉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期 骨骼肌生长 候选基因 DNA甲基化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荚果产量相关性状QTL定位与候选基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林伟津 郭泽佳 +8 位作者 刘浩 李海芬 王润风 黄璐 余倩霞 陈小平 洪彦彬 李少雄 鲁清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69-981,共13页
花生(Arachis hypogaea L.)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其荚果大小与单株产量紧密联系,是重要的农艺性状。本研究以大果地方品种“东莞半蔓(DB)”和小果材料“ZLA”杂交构建的RIL群体为材料,利用花生10K液相芯片构建高密度遗传图谱... 花生(Arachis hypogaea L.)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其荚果大小与单株产量紧密联系,是重要的农艺性状。本研究以大果地方品种“东莞半蔓(DB)”和小果材料“ZLA”杂交构建的RIL群体为材料,利用花生10K液相芯片构建高密度遗传图谱,结合4个种植环境下的荚果大小(荚果长、荚果宽、荚果厚和百果重)相关性状进行QTL定位。总共检测到30个QTL,分布在A01、A03、A05、A06、A07、A08、B02、B04、B06和B10等10条染色体上,LOD值为4.04~34.17,贡献率为3.10%~33.52%,加性效应为-2.43~16.64。检测到13个与荚果长、荚果宽、荚果厚和百果重有关的主效QTL,LOD值为4.41~34.17,贡献率为11.21%~33.52%。在这些主效QTL中,qPLA07在4个种植环境下均被稳定检测到,qPWA08.1、qPWB02、qPTB06在3个种植环境下均被稳定检测到。另外,检测到14对上位性QTL,LOD值为5.07~6.67,PVE为4.21%~21.84%。对qPWA08.1、qPWB02、qPTB06定位区间内的基因进行了KEGG代谢通路富集,结合基因功能注释和花生不同组织中基因表达分析,预测了4个候选基因,分别是Ahy_A08g039622、Ahy_B02g057642、Ahy_B06g085859和Ahy_B06g085890。该研究结果有望为花生荚果产量关键基因挖掘和分子标记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荚果 QTL 候选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规模群体解析猪日增重及达百千克体重日龄的潜在因果基因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雅妮 唐熹 +5 位作者 李井泉 魏嘉诚 吴珍芳 李新云 肖石军 张志燕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00-1109,共10页
旨在探究影响猪达100 kg体重日龄(age at 100 kg,AGE)和达100 kg体重平均日增重(average daily gain at 100 kg,ADG)的候选基因。本研究采集了来自大白、长白和杜洛克3个品种的共计4593头健康成年猪的耳组织作为试验材料,其中公猪2563头... 旨在探究影响猪达100 kg体重日龄(age at 100 kg,AGE)和达100 kg体重平均日增重(average daily gain at 100 kg,ADG)的候选基因。本研究采集了来自大白、长白和杜洛克3个品种的共计4593头健康成年猪的耳组织作为试验材料,其中公猪2563头,母猪2030头。通过记录猪只的日龄和体重,计算校正AGE和ADG。通过酚氯仿法提取样品DNA,利用“中芯一号”50K SNP芯片对样本进行基因分型,并对质控后的SNPs进行基因型填充,将SNPs位点数从4万填充至800万。随后,利用GEMMA混合线性模型对AGE和ADG性状进行填充前后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使用BEDTools在显著位点上、下游1 Mb范围查找候选基因。同时,结合PigGTEx中的34个组织的表达量数量性状位点数据,使用R软件进行共定位分析,挖掘与GWAS信号共享同一因果变异的基因,通过GWAS和共定位分析,确定AGE和ADG性状的候选基因。GWAS分析结果显示,AGE与ADG性状的显著SNP为1号染色体上的1_270827213。在该位点上、下游1 Mb范围内,共鉴定到32个基因。共定位分析结果显示,对于AGE性状,有10个基因的eQTL信号与GWAS信号共定位。对于ADG性状,有11个基因的eQTL信号与GWAS信号共定位。最终,确定了CRAT、GPR 107和USP 20这3个基因作为AGE的候选基因,确定了CRAT、GPR107、USP20、FNBP1、PTGES和HMCN 2这6个基因作为ADG的候选基因。本研究为猪品种改良提供了分子标记,对猪生长相关性状功能基因挖掘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E ADG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候选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密度遗传图谱定位水稻抽穗期耐热性QTL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进 周慧颖 +7 位作者 马小定 孟冰欣 崔迪 胡佳晓 涂夯 余丽琴 韩龙植 黎毛毛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62-973,共12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日益加剧,高温严重威胁水稻生产和粮食安全,发掘耐热基因、培育耐高温新品种是应对高温危害的关键途径之一。以热敏感品种周南稻与耐热品种赣早籼58号杂交构建的RIL群体为材料,利用2022年极端自然高温鉴定水稻抽穗期耐...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日益加剧,高温严重威胁水稻生产和粮食安全,发掘耐热基因、培育耐高温新品种是应对高温危害的关键途径之一。以热敏感品种周南稻与耐热品种赣早籼58号杂交构建的RIL群体为材料,利用2022年极端自然高温鉴定水稻抽穗期耐热性,基于高密度遗传图谱鉴定抽穗期耐热相关的QTL。自然高温胁迫下RIL群体结实率显著降低,不同家系高温结实率存在较大变异,RIL群体自然高温结实率呈现连续的近似正态分布;检测到6个调控每穗颖花数、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的QTL,检测到5个耐热相关QTL,分别为qHTSFI4、qHTSFII4、qHTC2、qHTC4和qHTC6,其中qHTSFI4、qHTSFII4和qHTC4位于4号染色体相同区域,组成调控耐热性状的主效QTL簇qHTH4;基于高密度遗传图谱和极端家系基因型确定qHTC2、qHTH4和qHTC6具有调控抽穗期耐热性的功能且存在累加效应,聚合2个以上主效QTL的RIL株系耐热性显著增强,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3个主效QTL目标区域候选基因,筛选出14个调控生长发育和抗逆响应相关的候选基因,为水稻耐热遗传改良和关键基因克隆及功能解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高密度遗传图谱 耐热性 QTL定位 候选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开花时间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候选基因筛选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文佳 廖泳俊 +5 位作者 黄璐 鲁清 李少雄 陈小平 金晶炜 王润风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00-1408,共9页
开花时间是评价花生早熟品种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产量亦有重要影响。挖掘花生开花时间相关遗传位点并筛选候选基因,对于花生早熟育种至关重要。本文以390份花生栽培种自然群体为材料,统计了在5种环境下的开花时间。表型统计结果显示,5种... 开花时间是评价花生早熟品种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产量亦有重要影响。挖掘花生开花时间相关遗传位点并筛选候选基因,对于花生早熟育种至关重要。本文以390份花生栽培种自然群体为材料,统计了在5种环境下的开花时间。表型统计结果显示,5种环境下,花生开花时间的变异系数介于3.21%~8.54%之间,存在较丰富的表型变异。花生的开花时间基本呈现正态分布,且受环境影响较大。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共得到259个与开花时间显著关联的SNP位点,其中有29个位点在2个以上环境中重复出现,分别位于A01、A02、A03、A04、A05、A07、A10、B01、B02、B03、B04、B06、B07、B09染色体上,可解释3.47%~8.58%的表型变异。在29个重复出现位点上下游100kb的置信区间寻找候选基因,共发现159个有功能注释的基因。在重复检测的位点的候选区间中预测到7个与花生开花时间相关的候选基因,分别编码R2R3-MYB转录因子、叶绿素a-b结合蛋白、bHLH转录因子、WRKY转录因子、FAR1转录因子。研究结果可为解析花生开花调控遗传机制及花生早熟育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开花时间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候选基因 早熟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高粱株高和节间数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候选基因预测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建霞 丁延庆 +4 位作者 曹宁 程斌 高旭 李文贞 张立异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8-585,I0677-I0687,共29页
适当降低株高可以提高植物的养分利用效率和抗倒伏性,对高粱的高产和稳产具有重要意义。为揭示高粱株高遗传机制,本研究以242份中国高粱为研究对象,利用2,015,850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在7个不同环境条件下对株高、节间数及节间长... 适当降低株高可以提高植物的养分利用效率和抗倒伏性,对高粱的高产和稳产具有重要意义。为揭示高粱株高遗传机制,本研究以242份中国高粱为研究对象,利用2,015,850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在7个不同环境条件下对株高、节间数及节间长度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表型调查表明,株高、节间数和节间长度的表型变异系数在13.47%~30.06%之间,在所有环境下的偏度和峰度的绝对值均小于1。利用2种不同的关联模型(Blink和FarmCPU)对株高、节间数及节间长度进行GWAS分析,在10条染色体上共鉴定出118个与这3个性状显著相关的数量性状核苷酸(QTN)。其中,与株高、节间数及节间长度显著相关的QTN分别为60个、37个和32个,株高与节间数、节间长度共定位QTN分别有8个和3个。通过对候选基因的序列分析和功能注释,在12个QTN置信区间或附近鉴定出14个候选基因,它们与水稻和玉米中参与糖代谢、激素合成与信号传递以及细胞分裂的基因同源。选择性消除分析揭示,位于1号染色体的候选基因Sobic.001G510400在中国南北高粱群体中受到强烈选择,形成了以北方矮秆高粱为主的单倍型Hap1和以南方高秆高粱为主的单倍型Hap2。携有Hap1的北方种质871255和携有Hap2的南方种质红缨子之间,该基因表达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结果为中国高粱品种株高遗传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株高 节间数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 候选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穗部叶片叶型结构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于从超 许家伟 +6 位作者 张嘉月 李琛 辜源 李昊 刘显君 李春翔 张林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0,共9页
玉米穗部叶片(穗上叶、穗位叶、穗下叶)叶型结构是影响株型的重要性状,对产量起决定性作用。以294份叶型结构不同的玉米自交系组成的自然群体为试验材料,通过调查计算穗部叶片叶夹角和叶向值等表型性状,结合5850982个SNPs标记进行全基... 玉米穗部叶片(穗上叶、穗位叶、穗下叶)叶型结构是影响株型的重要性状,对产量起决定性作用。以294份叶型结构不同的玉米自交系组成的自然群体为试验材料,通过调查计算穗部叶片叶夹角和叶向值等表型性状,结合5850982个SNPs标记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穗部叶片叶型结构性状差异显著,表现出典型的数量性状特点。检测出极显著相关SNP位点570个(P<1.00×10^(-5)),基于与3个及以上性状显著相关的11个SNP位点预测到11个候选基因,通过功能注释和GO富集分析,筛选出3个可能与玉米穗部叶片叶型结构相关的候选基因(Zm00001d026067、Zm00001d026069和Zm00001d051125),主要参与植物信号转导、氧化还原酶活性和超氧化物代谢通路;推测通过激素信号转导和超氧化物代谢途径,影响细胞分裂速度与增殖方式,进而影响玉米穗部叶片叶夹角和叶向值。qRT-PCR结果表明,3个候选基因在叶型结构差异极显著的4个玉米自交系中均差异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穗部叶片 叶型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候选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方猪种繁殖性能、肉品质和抗逆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谢艺理 邓董华 +1 位作者 黄珂 吴苗苗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2-159,共8页
中国作为全球养猪大国和猪肉消费大国,养猪业的发展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在众多猪种中,地方猪种以其独特的生物特性和种质资源价值,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不仅丰富了我国的家畜遗传资源,还对新品种的培育、家畜遗传多样性的维护... 中国作为全球养猪大国和猪肉消费大国,养猪业的发展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在众多猪种中,地方猪种以其独特的生物特性和种质资源价值,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不仅丰富了我国的家畜遗传资源,还对新品种的培育、家畜遗传多样性的维护以及生猪产业的稳定与持续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文章综述了地方猪的繁殖性能、肉品质、抗逆性优势特点及优质基因的选育,为优质地方猪的合理开发利用及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猪种 繁殖性能 肉品质 抗逆性 候选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学数据筛选康乐黄鸡8周龄体质量相关基因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荆鄂 陈玉洁 +4 位作者 雷文静 许桥 许继国 许晶 饶友生 《华北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4-231,共8页
旨在基于组学数据筛选与康乐黄鸡8周龄体质量性状相关的重要候选基因,为康乐黄鸡生长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基础,为完善地方鸡种分子选育方法、加快品种选育进展提供关键的基础数据。以434只康乐黄鸡为研究对象,测定8~22周龄... 旨在基于组学数据筛选与康乐黄鸡8周龄体质量性状相关的重要候选基因,为康乐黄鸡生长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基础,为完善地方鸡种分子选育方法、加快品种选育进展提供关键的基础数据。以434只康乐黄鸡为研究对象,测定8~22周龄体质量,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康乐黄鸡8周龄体质量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筛选显著关联SNP位点。寻找位于每个显著SNP周围2 Mb区域内的候选基因,对候选基因进行GO和KEGG功能分析。结合前期转录组测序数据、文献数据,筛选与康乐黄鸡8周龄体质量性状相关的关键候选基因。共检测到2个显著关联SNPs,分别位于2号染色体(131 485 613 bp)和4号染色体(60 413 848 bp),筛选到118个候选基因。基因功能注释结果表明,视黄酸代谢过程为最显著富集的生物学过程,脂肪酸降解、酪氨酸代谢和药物代谢-细胞色素P450等12个通路为显著性富集通路。初步确定基因OXR1、RSPO2、EIF3E、TRHR、BMPR1B、ADH1C、MTTP、LAMTOR3、PPP3CA、PDLIM3可作为康乐黄鸡8周龄体质量性状的关键候选基因。研究初步确定了2个与康乐黄鸡8周龄体质量性状显著关联的SNP位点,以及10个关键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乐黄鸡 SNP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体质量 候选基因 基因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鸡腹脂游离脂肪酸差异比较及转录组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国玺 符蓉 +3 位作者 李秋梅 邹佳佳 雷芷琳 张细权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共11页
为挖掘鸡腹脂中游离脂肪酸的候选基因,试验以上市日龄的杏花鸡、沙栏鸡、清远麻鸡、胡须鸡、怀乡鸡、文昌鸡和固始鸡为研究对象,测定其游离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并选取游离脂肪酸差异较大的鸡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显示:胡须鸡腹脂中... 为挖掘鸡腹脂中游离脂肪酸的候选基因,试验以上市日龄的杏花鸡、沙栏鸡、清远麻鸡、胡须鸡、怀乡鸡、文昌鸡和固始鸡为研究对象,测定其游离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并选取游离脂肪酸差异较大的鸡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显示:胡须鸡腹脂中的C18∶1n9c、C16∶0和C18∶0显著高于其它6个品种鸡(P<0.05);清远麻鸡腹脂中的C18∶2n6c显著高于其它6个品种鸡(P<0.05);沙栏鸡腹脂中的C16∶1n7显著高于固始鸡、杏花鸡和清远麻鸡(P<0.05)。此外,杏花鸡腹脂中的C20∶4n6不仅显著高于固始鸡、怀乡鸡、文昌鸡、沙栏鸡(P<0.05),且杏花鸡腹脂中的C20∶4n6与固始鸡差异最大,C18∶3n3与固始鸡差异倍数也较大(P<0.05),其差异游离脂肪酸与差异基因显著富集在α-亚麻酸代谢等通路中(P<0.05)。ABHD3、PINK1、ACOX1、OSBPL2、GPD2、STAU1、ALDH2、CIDEA、TLCD1、IGFBP2、IRS2基因的下调与C18∶3n3/C20∶4n6的含量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鸡腹脂中主要的脂肪酸含量存在差异,通过对固始鸡与杏花鸡进行代谢组与转录组联合分析,在腹脂中发现11个与风味有关的C20∶4n6和C18∶3n3的形成有关基因,为后续研究与风味有关的游离脂肪酸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脂 游离脂肪酸 风味 候选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和蛋白质组分析筛选五龙鹅产蛋相关候选基因
18
作者 鲁秀 张名爱 +7 位作者 孔敏 张晶 王秉翰 侯中一 滕兴怡 姜雅静 凡文磊 王宝维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2-245,共14页
旨在通过转录组和蛋白组联合分析来挖掘五龙鹅产蛋量相关候选基因,为其产蛋性能遗传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选取200只体重相近的36周龄健康五龙鹅种鹅,记录其36~54周龄产蛋情况。在产蛋后期(54周龄)时,根据产蛋水平,将产蛋量最高... 旨在通过转录组和蛋白组联合分析来挖掘五龙鹅产蛋量相关候选基因,为其产蛋性能遗传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选取200只体重相近的36周龄健康五龙鹅种鹅,记录其36~54周龄产蛋情况。在产蛋后期(54周龄)时,根据产蛋水平,将产蛋量最高的30只鹅定为高产组,产蛋量最低的30只鹅定为低产组,从高产组(H)和低产组(L)鹅中各采集3个卵巢组织,提取RNA和蛋白质,通过转录组测序(RNA-Seq)和4D-DIA蛋白组定量分析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DEGs)和差异表达蛋白(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proteins, DEPs)。之后对筛选的差异基因和蛋白进行RT-qPCR验证、功能富集分析和蛋白互作(PPI)网络的构建与分析,筛选鹅产蛋性能相关的候选基因。结果:共鉴定到450个DEGs和333个DEPs,其中,AFAP1、INHA、FNDC1、INHBB在基因和蛋白水平上表达出相同的差异趋势。富集分析显示,DEGs和DEPs显著富集到364个GO条目和75个KEGG通路,涉及生殖结构发育(gland development)、性别分化(sex differentiation)、性激素活性(hormone activity)、TGF-β通路(TGF-β signaling pathway)、卵母细胞减数分裂(oocyte meiosis)、GnRH信号通路(GnRH signaling pathway)、孕激素介导的卵母细胞成熟(progesterone-mediated oocyte maturation)等多个与产蛋相关的通路和关键生物过程。选取9个潜在候选基因,对高产组和低产组(包含转录组测序样品)各8个卵巢组织进行RT-qPCR验证,表达趋势与测序结果一致。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研究最终筛选到6个与五龙鹅产蛋性能密切相关的候选基因(PTTG1、LRP2、TNFSF10、INHA、INHBB、FST),丰富了五龙鹅产蛋性能的相关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龙鹅 转录组 蛋白组 产蛋量 候选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NA-seq番石榴果实软化候选基因的挖掘及表达分析
19
作者 范競升 马松琼 +5 位作者 宁琳 何江 陈念 欧景莉 陈豪军 陈丹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9-201,共13页
番石榴变种丰富,不同品种的果实质地差异较大。果实的软化程度决定了其食用口感、运输贮藏及货架期等商品价值。为探究影响番石榴果实质地软化的调控基因,本研究比较了酥脆品种粉红蜜与软肉品种西瓜2号果实在坚熟期与软熟期的转录组。... 番石榴变种丰富,不同品种的果实质地差异较大。果实的软化程度决定了其食用口感、运输贮藏及货架期等商品价值。为探究影响番石榴果实质地软化的调控基因,本研究比较了酥脆品种粉红蜜与软肉品种西瓜2号果实在坚熟期与软熟期的转录组。结果表明,软熟期品种间差异表达基因数目最多,GO注释显示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结合活性和催化活性等分子功能中,KEGG代谢通路分析显示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天线蛋白、半乳糖代谢和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途径。两个品种在软熟期果实质地的差异与细胞壁代谢途径、木质素生物合成途径、植物激素代谢基因和转录因子的调控密切相关。J3R85008159_PG和J3R85010291_XTH的上调表达是促进番石榴软化的重要因素。J3R85010291_TCH4可能通过降低细胞壁的机械强度调控果实软化。木质素合成途径基因(J3R8506005_CAD、J3R8502863_POD、J3R8507303_POD、J3R8500836_LAC和J3R8507803_LAC)的下调表达延缓木质素的积累,促进果实软化。ABA途径调控基因(PYL和SnRK2)、乙烯途径调控基因(ETR/ERS、EBF1/2、EIN3)和相关转录因子家族基因(J3R85017767_MYB、J3R85004770_MYB、J3R85004060_NAC、J3R85006932_NAC、J3R85012461_ERF、J3R85010726_bHLH、J3R85003109_bHLH、J3R85014989_bHLH、J3R85015176_WRKY、J3R85014001_WRKY、J3R85014684_WRKY、J3R85010736_WRKY)可能协同调控细胞壁代谢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番石榴软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石榴 果实质地 转录组 候选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幼苗根系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TaSRL-3B优异等位基因发掘
20
作者 蔡金珊 李超男 +5 位作者 王景一 李宁 柳玉平 景蕊莲 李龙 孙黛珍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020-2032,共13页
根系是小麦吸收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器官,其形态特征与产量及耐逆性密切相关。因此,发掘根系形态相关遗传位点及优异等位基因对于小麦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以277份小麦种质为材料,采用凝胶根室法鉴定总根长、根表面积及根角度等8种幼... 根系是小麦吸收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器官,其形态特征与产量及耐逆性密切相关。因此,发掘根系形态相关遗传位点及优异等位基因对于小麦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以277份小麦种质为材料,采用凝胶根室法鉴定总根长、根表面积及根角度等8种幼苗根系性状,结合小麦660K SNP芯片的分型结果开展3种模型(GLM、MLM和FarmCPU)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共检测到52个关联位点,其中包括6个与多个根系性状相关的一因多效性遗传位点(Loci17、Loci20、Loci22、Loci38、Loci46、Loci47),分别位于染色体3A、3B、3D、5A、6A和6B上。在位点Loci20中克隆到调控根系性状候选基因TaSRL-3B,其序列全长1089 bp,无内含子,第78~235位氨基酸处有1个保守的NAC结构域。在该基因编码区检测到1个20 bp的插入/缺失变异(InDel^(717)),该变异导致移码突变且与Loci20位点的候选SNP(cSNP,AX-108758584)紧密连锁(R^(2)=0.84)。277份供试小麦材料中携带等位基因TaSRL-3B^(In)的种质平均最大根长、总根长及根表面积均显著大于携带等位基因TaSRL-3B^(Del)的种质。以携带TaSRL-3B^(Del)的鲁麦14(LM14)为受体亲本、携带TaSRL-3B^(In)的陕合6号(SH6)为供体亲本,创制回交导入系群体(BC_(3)F_(5))。利用基于InDel^(717)开发的分子标记从中鉴定出5个携带TaSRL-3B^(In)的鲁麦14近等基因系。与鲁麦14相比,其近等基因系的最大根长、总根长、根表面积及根体积均显著增加,进一步表明TaSRL-3B参与调控小麦幼苗根系形态。与小麦地方品种相比,我国现代育成品种中长根型等位基因TaSRL-3B^(In)频率减少。本研究为加快小麦根系遗传调控网络构建和功能解析提供了重要信息,有助于小麦根系的遗传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幼苗 根系形态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候选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