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IP2A、CD44v6在尖锐湿疣患者皮损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相关性的研究
1
作者 张艺杰 杨灿 林永丽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4年第8期511-517,共7页
目的 探究蛋白磷酸酶2A癌性抑制因子(CIP2A)和CD44v6在尖锐湿疣(CA)患者皮损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二者与CA患者HPV基因型分布及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CA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组,根据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预... 目的 探究蛋白磷酸酶2A癌性抑制因子(CIP2A)和CD44v6在尖锐湿疣(CA)患者皮损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二者与CA患者HPV基因型分布及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CA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组,根据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不良组,收集术中保留的皮损组织;另选取本院同期行外阴整形或包皮环切术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切下的外阴组织或正常包皮组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组织标本中的CIP2A、CD44v6 mRNA表达水平。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不同HPV分型组、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中CIP2A、CD44v6 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CA组织中CIP2A、CD44v6的表达与临床特征的关系,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CA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CIP2A、CD44v6对CA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CIP2A、CD44v6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CIP2A:2.19±0.40 vs 1.01±0.24,t=25.24,P<0.05;CD44v6:1.75±0.33 vs 1.02±0.22,t=18.41,P<0.05)。低危组、高危组和混合组CIP2A、CD44v6 mRNA表达水平均依次升高(均P<0.05)。预后不良组CIP2A、CD44v6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CIP2A:3.58±0.62 vs 1.62±0.31,t=21.05,P<0.05;CD44v6:2.57±0.49 vs 1.42±0.26,t=15.26,P<0.05)。CIP2A、CD44v6的表达与疣体数目和直径有关(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IP2A、CD44v6的表达以及疣体数目、直径是影响CA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CIP2A预测CA患者预后不良的AUC为0.866,CD44v6的AUC为0.860,二者联合的AUC为0.928,二者联合优于各自单独预测(Z_(联合vs CIP2A)=2.72、Z_(联合vs CD44v6)=2.73,P均<0.05)。结论 CA患者组织中CIP2A、CD44v6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二者均与HPV基因型分布及其预后有关。CIP2A和CD44v6联合可提高对CA患者预后预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蛋白磷酸酶2a癌性抑制因子 CD44V6 人乳头瘤病毒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P2A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2
作者 杨雪 宋涛 +3 位作者 杨威 郭成 姚英民 刘青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77-480,496,共5页
目的探讨CIP2A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分析CIP2A蛋白在肝癌组织、癌旁肝组织以及正常肝脏组织中的表达分布;采用RT-PCR法检测肝癌组织及其相对应的癌旁肝组织中CIP2A mRNA的转录水平,统计... 目的探讨CIP2A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分析CIP2A蛋白在肝癌组织、癌旁肝组织以及正常肝脏组织中的表达分布;采用RT-PCR法检测肝癌组织及其相对应的癌旁肝组织中CIP2A mRNA的转录水平,统计分析CIP2A mRNA的转录水平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CIP2A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胞质,肝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1.7%(43/60);相对应的癌旁肝组织则较少见CIP2A蛋白阳性表达,其阳性率为23.3%(14/60),且阳性染色分布散在稀疏;正常肝组织中未见CIP2A蛋白阳性表达。肝癌组织中CIP2A mRNA的转录水平显著高于其相对应的癌旁肝组织(P<0.05)。CIP2A mRNA转录水平与肝癌直径、肝癌组织病理分化、临床TNM分期以及是否合并肝癌转移(门静脉癌栓浸润以及肝内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显著相关(P<0.05)。结论 CIP2A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肝癌的恶性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CIP2A可能成为潜在的肝癌分子标志物或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P2a 肝细胞癌 免疫组化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磷酸酶2A的癌性抑制因子在信号转导中的作用及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郭庆 程凯 石群立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1-215,共5页
蛋白磷酸酶2A的癌性抑制因子(cancerous inhibitor of protein phosphatase 2A,CIP2A)是2007年发现的一种癌蛋白,它能够抑制蛋白磷酸酶2A(protein phosphatase 2A,PP2A)对c-Myc蛋白降解,稳定c-Myc蛋白的过表达水平,进而导致细胞恶性转... 蛋白磷酸酶2A的癌性抑制因子(cancerous inhibitor of protein phosphatase 2A,CIP2A)是2007年发现的一种癌蛋白,它能够抑制蛋白磷酸酶2A(protein phosphatase 2A,PP2A)对c-Myc蛋白降解,稳定c-Myc蛋白的过表达水平,进而导致细胞恶性转化和肿瘤形成。文中就CIP2A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相关分子生物学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磷酸酶2a的癌性抑制因子 C-MYC 蛋白磷酸酶2a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磷酸酶2A的癌性抑制因子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启林 李瑞乾 +4 位作者 金从国 张国颖 白宇 孟庆印 雷永虹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9期45-47,共3页
目的 探讨蛋白磷酸酶2A的癌性抑制因子(CIP2A)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09年1月~2012年4月手术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65例为试验组,选取同期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65... 目的 探讨蛋白磷酸酶2A的癌性抑制因子(CIP2A)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09年1月~2012年4月手术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65例为试验组,选取同期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65例组织标本为对照组,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的方法对两组CIP2A的表达情况进行比较,并分析CIP2A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CIP2A在试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4.62%(42/65),在对照组中阳性表达率为29.23%(19/65),两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随访1年,CIP2A的阳性表达与术后1年肿瘤转移复发、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术前血清中PSA水平有关(P<0.05).结论 CIP2A有望成为前列腺癌早期诊断、预测复发转移及预后评价的一个重要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蛋白磷酸酶2a的癌性抑制因子 生物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叉头框蛋白A1对食管癌进展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5
作者 程红春 吴虎成 +1 位作者 李一建 管慧君 《解剖学杂志》 2025年第1期48-52,75,共6页
目的:探究叉头框蛋白A1(FoxA1)能否通过联合Src同源性2结构域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2)通路激活的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促进食管癌内Yes相关蛋白(YAP)高表达,从而促进癌症进展。方法:收集盐城市亭湖区人民医院2021年5月-9月间... 目的:探究叉头框蛋白A1(FoxA1)能否通过联合Src同源性2结构域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2)通路激活的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促进食管癌内Yes相关蛋白(YAP)高表达,从而促进癌症进展。方法:收集盐城市亭湖区人民医院2021年5月-9月间临床资料保存完整的食管癌组织和相应癌旁正常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免疫荧光显色测定FoxA1和YAP的表达。体外培养KYSE150细胞,分为FoxA1-NC组(干扰FoxA1对照组)、FoxA1-siRNA组(干扰FoxA1组)、DMSO溶剂组(培养基中添加DMSO)和PHPS1抑制剂组(培养基中添加SHP2抑制剂PHPS1),免疫印迹检测FoxA1、p-SHP2、p-CREB和YAP蛋白表达;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分别检测细胞迁移、侵袭和增殖能力。结果: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食管癌组织出现黏膜充血、色泽灰暗,上皮层组织结构紊乱,细胞数量增多等病理学改变;食管癌组织中FoxA1、YAP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体外实验中,FoxA1-siRNA和PHPS1抑制剂均显著降低KYSE150细胞的p-SHP2、p-CREB和YAP蛋白水平以及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但仅FoxA1-siRNA能显著降低FoxA1蛋白水平。结论:FoxA1通过联合SHP2通路激活的CREB促进食管癌内YAP高表达,从而促进食管癌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叉头框蛋白A1 Src同源性2结构域蛋白酪氨酸磷酸酶 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 Yes相关蛋白 食管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内SHP2通过抑制STAT3-TGFβ通路进而减轻PD-L1表达
6
作者 李帅 石玉 +2 位作者 王常昊 艾冬梅 张卜瑗 《解剖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98-403,463,共7页
目的:探究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内含Src同源2结构域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2)对胃癌内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人单核/巨噬细胞THP-1细胞、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细胞培养后,THP-1细胞诱导分化为巨噬细胞,采用... 目的:探究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内含Src同源2结构域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2)对胃癌内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人单核/巨噬细胞THP-1细胞、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细胞培养后,THP-1细胞诱导分化为巨噬细胞,采用慢病毒感染的方法构建稳定敲低和过表达SHP2基因的THP-1细胞,与SGC-7901细胞非接触式共培养,将其分为对照(NC)组和SHP2-shRNA组、NC组和SHP2-mimic组、Stattic(STAT3抑制剂)+NC组和Stattic+SHP2-shRNA组。利用超速离心法提取THP-1细胞上清液外泌体,免疫印迹检测THP-1细胞中STAT3-TGFβ通路相关蛋白及外泌体CD9和TGFβ蛋白表达情况,免疫印迹检测SGC-7901细胞STAT3-TGFβ通路相关蛋白及PD-L1、p-STAT3、IL-10、PTEN和p-PI3K蛋白表达情况,CCK-8检测SGC-7901细胞增殖活性,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THP-1细胞中,SHP2-shRNA组SHP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NC组,p-STAT3、IL-10和TGFβ及外泌体中CD9和TGFβ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NC组;SHP2-mimic组SHP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NC组,p-STAT3、IL-10和TGFβ及外泌体中CD9和TGFβ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NC组。共培养的SGC-7901细胞中,SHP2-shRNA组SHP2和PTE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NC组,p-STAT3、TGFβ、PD-L1和p-PI3K蛋白表达水平及细胞增殖活性、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高于NC组;Stattic干预后,SHP2蛋白表达水平未被影响,PTEN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STAT3、TGFβ、PD-L1和p-PI3K蛋白表达水平及细胞增殖活性、迁移和侵袭能力降低,Stattic+NC组和Stattic+SHP2-shRNA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肿瘤相关巨噬细胞SHP2通过抑制胃癌细胞内STAT3-TGFβ通路活性抑制PD-L1和p-PI3K表达,进而抑制胃癌细胞增殖活性及迁移和侵袭能力,从而延缓胃癌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含Src同源2结构域蛋白酪氨酸磷酸酶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通路 胃癌 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 肿瘤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蛋白激酶B/鼠双微体基因2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及与胃癌复发转移的关联 被引量:1
7
作者 沙鑫 刘彬 +1 位作者 郦芸芬 张存喜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64-368,共5页
目的探究磷酸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蛋白激酶B(AKT)/鼠双微体基因2(MDM2)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及与胃癌复发转移的关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30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G... 目的探究磷酸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蛋白激酶B(AKT)/鼠双微体基因2(MDM2)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及与胃癌复发转移的关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30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GEPIA数据库分析PTEN、p-AKT、p-MDM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比较癌旁组织、胃癌组织PTEN、p-AKT、p-MDM2蛋白表达水平。随访至2022年6月,按照复发转移情况将患者分为复发转移组和无复发转移组。比较两组患者胃癌组织PTEN、p-AKT、p-MDM2蛋白表达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胃癌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GEPIA分析TCGA数据库和GTEx项目来源的数据发现,胃癌组织的PTEN水平低于正常组织,p-AKT、p-MDM2水平均高于正常组织(P<0.05)。与癌旁组织比较,胃癌组织PTE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AKT、p-MDM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无复发转移组比较,复发转移组胃癌组织PTE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AKT、p-MDM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对130例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36~6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49.31±8.3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46个月。其中复发转移患者59例,无复发转移患者71例。与无复发转移组比较,复发转移组Ⅲ-Ⅳ期、中低分化、浸润深度T 3-T 4构成比升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OR=2.125,95%CI:1.101~3.150)、分化程度(OR=2.659,95%CI:1.365~3.953)、浸润深度(OR=3.037,95%CI:1.254~4.821)、p-AKT(OR=3.142,95%CI:2.379~3.906)、p-MDM2(OR=6.666,95%CI:3.241~10.091)均是胃癌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PTEN是胃癌复发转移的保护因素(OR=0.394,95%CI:0.014~0.774,P<0.05)。结论胃癌中PTEN/AKT/MDM2信号通路PTEN表达下调,p-AKT、p-MDM2表达上调,与胃癌复发转移密切相关,可能作为候选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复发转移 磷酸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 蛋白激酶B 鼠双微体基因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vin蛋白和Bcl-2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
8
作者 殷红专 梁逸超 +5 位作者 赵葳 郝荣 赵子伟 刘臻 刘宝林 苏琪 《中国医学工程》 2011年第12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Livin蛋白和Bcl-2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结直肠癌组织、15例腺瘤性息肉和1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Livin和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Livin蛋白在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腺瘤性息... 目的探讨Livin蛋白和Bcl-2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结直肠癌组织、15例腺瘤性息肉和1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Livin和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Livin蛋白在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腺瘤性息肉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Bcl-2蛋白在肠癌组织中和腺瘤性息肉中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但在肠癌组织中和腺瘤性息肉中表达无统计学意义。Livin蛋白表达与肿瘤分期有关,Bcl-2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在结直肠癌中,Livin蛋白表达与Bcl-2蛋白无相关性。结论 Livin蛋白、Bcl-2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参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LIVIN蛋白 BCL-2蛋白 凋亡抑制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P-2对Apo 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内部巨噬细胞表型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朱学灿 路永刚 +2 位作者 于悦卿 霍丽静 帖彦清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34期5-8,共4页
目的观察磷酸酶SHP-2对Apo E基因敲除(Apo 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内部巨噬细胞(M_φ)表型的影响。方法将Apo 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模型组各16只,均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同时实验组腹腔注射溶于0.5... 目的观察磷酸酶SHP-2对Apo E基因敲除(Apo 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内部巨噬细胞(M_φ)表型的影响。方法将Apo 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模型组各16只,均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同时实验组腹腔注射溶于0.5%DMSO的SHP-2抑制剂PHPS1 3 mg/(kg·d),模型组腹腔注射等量0.5%DMSO,每天注射1次,共16周。用油红O和Movat染色分别评估主动脉整体和主动脉根部斑块面积,天狼星红、免疫组化染色分别检测主动脉根部斑块内胶原、M_φ(galectin-3/MAC-2阳性区域)和平滑肌细胞(β-actin阳性区域),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降主动脉中的M1型(i NOS、TNF-α和IL-6)和M2型(IL-10、Arg-1和FIZZ-1)M_φ标志性因子基因。结果实验组主动脉整体和主动脉根部斑块面积小于模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主动脉根部斑块内M_φ阳性区域减小(P<0.05),平滑肌细胞、胶原成分阳性区域增大(P均<0.05);降主动脉斑块内M1型M_φ标志性因子基因表达降低(P均<0.05),M2型M_φ标志性因子基因表达升高(P均<0.05)。结论磷酸酶SHP-2可抑制Apo 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M_φ向M2型分化,从而导致斑块不稳定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 SHP-2抑制剂 斑块稳定性 巨噬细胞表型 APO E基因敲除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p90抑制剂WH-4对肝癌细胞株SK-HEP-1增殖、凋亡及耐药基因表达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单单 王颖 陈素红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33期10-14,共5页
目的探讨Hsp90抑制剂WH-4对肝癌细胞SK-HEP-1增殖、凋亡及耐药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肝癌细胞SK-HEP-1随机分为A、B、C组,A组分别加入0.625、1.25、2.5、5、10μmol/L WH-4,B组分别加入0.625、1.25、2.5、5、10μmol/L 17-AAG,C组加入... 目的探讨Hsp90抑制剂WH-4对肝癌细胞SK-HEP-1增殖、凋亡及耐药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肝癌细胞SK-HEP-1随机分为A、B、C组,A组分别加入0.625、1.25、2.5、5、10μmol/L WH-4,B组分别加入0.625、1.25、2.5、5、10μmol/L 17-AAG,C组加入等量生理盐水,培养48 h后,采用MTT法测算各组肝癌细胞SK-HEP-1增殖抑制率,并计算IC 50。将肝癌细胞SK-HEP-1随机分为A1、B1、C1组,分别加入2.3μmol/L WH-4、2.6μmol/L 17-AAG及生理盐水,培养48 h后,采用BrdU法观察肝癌细胞SK-HEP-1增殖活性。将肝癌细胞SK-HEP-1随机分为A2、B2、C2组,分别加入2.25μmol/L WH-4、2.80μmol/L 17-AAG、生理盐水,培养48 h后,采用软琼脂平板实验检测肝癌细胞SK-HEP-1克隆形成率,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癌细胞SK-HEP-1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肝癌细胞SK-HEP-1凋亡蛋白Bcl2、Bax、Bcl-xL。将肝癌细胞SK-HEP-1随机分为A3、B3、C3组,分别加入2.30μmol/L WH-4、2.65μmol/L 17-AAG及生理盐水。培养48 h后,采用qPCR法检测耐药基因ABCB1、ABCG2。结果WH-4对肝癌细胞SK-HEP-1有抑制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R 2=0.647(48h),P均<0.05),IC 50为(2.35±0.25)μmol/L。与C1组相比,A1、B1组SK-HEP-1绿色荧光减弱。A2、B2组克隆形成率相比,P<0.05。与B2组比较,A2组细胞凋亡率升高(t=0.342,P<0.05),Bax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B淋巴细胞瘤-2基因及Bcl-xL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A3组ABCB1、ABCG2基因相对表达量低于B3组(t分别为-8.88、-13.00,P均<0.05)。结论Hsp90抑制剂WH-4对肝癌细胞SK-HEP-1具有增殖抑制、诱导凋亡作用,同时可降低耐药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90抑制剂 WH-4 肝癌 B淋巴细胞瘤-2基因 B淋巴细胞瘤-2基因相关蛋白 多药耐药基因 ABCB1 乳腺癌耐药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1
作者 袁仲 陈卓 +1 位作者 李乾斌 胡高云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9,共9页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1B,PTP1B)作为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s)中一员,在胰岛素和瘦素信号转导中发挥关键的负调控作用。最近研究表明,PTP1B与内质网(ER)应激、胰岛β细胞增殖以及胰岛素分泌有重要的关联;且与...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1B,PTP1B)作为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s)中一员,在胰岛素和瘦素信号转导中发挥关键的负调控作用。最近研究表明,PTP1B与内质网(ER)应激、胰岛β细胞增殖以及胰岛素分泌有重要的关联;且与2型糖尿病(T2DM)和肥胖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靶向抑制剂已成为治疗这些代谢性疾病的研究热点。本文以PTP1B的结构特点及其与T2DM和肥胖症的关系为基础,根据结合位点将PTP1B抑制剂进行分类,并对其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靶向PTP1B的抗T2DM和肥胖症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 2型糖尿病 肥胖症 抑制剂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敲低DUSP2对结直肠癌细胞SW480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12
作者 李静文 吴欣爱 +2 位作者 董文杰 陈璐璐 张利苹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2年第12期2124-2129,共6页
目的探讨双特异性磷酸酶2(DUSP2)对结直肠癌(CRC)细胞SW480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分析DUSP2在CRC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对预后的影响。通过对CRC细胞SW480转染慢病毒并用嘌呤霉素筛选构建出DUSP2稳定敲... 目的探讨双特异性磷酸酶2(DUSP2)对结直肠癌(CRC)细胞SW480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分析DUSP2在CRC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对预后的影响。通过对CRC细胞SW480转染慢病毒并用嘌呤霉素筛选构建出DUSP2稳定敲低的细胞株为实验组,以空载慢病毒转染并筛选后的SW480细胞为对照组。利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技术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DUSP2在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的表达。采用细胞划痕试验及细胞迁移试验评估SW480细胞迁移能力。采用CCK-8细胞增殖试验检测DUSP2敲低表达对SW480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中ERK、p-ERK、p38、p-p38蛋白表达水平及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PARP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DUSP2基因表达水平与CRC患者的生存率无关(P>0.05)。蛋白质印迹法及qRT-PCR检测结果均显示DUSP2稳定敲低的SW480细胞(实验组)中DUSP2表达较对照组下调(P<0.05)。DUSP2稳定敲低的SW480细胞株构建成功。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细胞划痕区域闭合速度较快,迁移能力较强,增长速度较快(P<0.05)。实验组细胞中p-ERK、p-p38及PARP1蛋白表达较对照组上调(P<0.05)。结论敲低DUSP2的表达可显著增强SW480细胞的增殖及迁移并抑制其凋亡,这与DUSP2可促进ERK、p38的磷酸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双特异性磷酸酶2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源性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抑制剂的功能意义和结构-活性关系
13
作者 包美丽 王振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258-267,共10页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1B,PTP1B)在胰岛素和瘦素信号通路中发挥着关键的负调节作用,是治疗2型糖尿病和肥胖症的潜在靶点。天然产物因其结构的多样性,能够针对不同的靶点和途径对糖尿病或其并发症发挥独特的...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1B,PTP1B)在胰岛素和瘦素信号通路中发挥着关键的负调节作用,是治疗2型糖尿病和肥胖症的潜在靶点。天然产物因其结构的多样性,能够针对不同的靶点和途径对糖尿病或其并发症发挥独特的预防和治疗效果。近年来,多种食源性天然产物已被报道具有PTP1B抑制活性。本文主要就PTP1B的作用机制和食源性天然PTP1B抑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进一步开展PTP1B抑制剂的研究工作以及开发新型PTP1B抑制剂或降糖功能食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 天然产物 2型糖尿病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