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省耕地资源转变为建设用地的价值损失评估 被引量:18
1
作者 马莉 牛叔文 马利邦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07-412,共6页
依据耕地资源具有的社会保障功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经济产出功能,初步建立耕地资源的价值评估体系,综合运用市场价值法、替代法、机会成本法和影子价格法等评价方法,估算了甘肃省12个市(州)2007年耕地转变为建设用地所导致的正面效... 依据耕地资源具有的社会保障功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经济产出功能,初步建立耕地资源的价值评估体系,综合运用市场价值法、替代法、机会成本法和影子价格法等评价方法,估算了甘肃省12个市(州)2007年耕地转变为建设用地所导致的正面效应价值损失。结果表明,由于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造成的价值损失相当巨大,2007年全省建设所占用耕地的总面积为1 564.66 hm2,造成的价值损失多达95 904.09万元,各市(州)1 hm2土地的损失都超过了45万元。从价值损失的构成来看,损失的直接使用价值为45 712.77万元,间接使用价值达50 191.32万元。可以看出,耕地资源除为社会提供直接产品价值外,还有巨大的间接使用价值,而且这种价值对人类的贡献比农产品的产出价值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价值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经济产出价值 耕地资源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以广西隆林县和西林县为例 被引量:13
2
作者 顾剑红 王玉杰 +2 位作者 王云琦 张会兰 马超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0-109,共10页
为明确石漠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服务价值(ESV)的影响。以广西典型石漠化区——隆林县和西林县为研究区,结合遥感解译与实地调查,分析2004—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采用Costanza估算生态服务价值方法,基于谢高地的生态服务价值当... 为明确石漠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服务价值(ESV)的影响。以广西典型石漠化区——隆林县和西林县为研究区,结合遥感解译与实地调查,分析2004—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采用Costanza估算生态服务价值方法,基于谢高地的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定量评价该区土地利用变化对9项生态服务价值(气体调节、气候调节、水源涵养、土壤形成与保护、废物处理、生物多样性保护、食物生产、原材料、美学景观)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期间,隆林县和西林县的林地、草地、建设用地面积均呈增加趋势,耕地、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则减少。两县总生态服务价值分别增加6.14亿和3.27亿元;除废物处理和食物生产价值减少外,其余7项价值均增加;林地生态价值构成ESV的主体。敏感性分析表明,研究区的ESV估算值相对稳定;生态经济协调度分析表明,两县的生态经济系统分别处于中度协调和潜在危机水平,说明隆林县生态环境有所改善,西林县需要加强生态建设。ESV可作为衡量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的1个综合性指标,为当地制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Costanza估算方法 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 生态服务价值 生态经济协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享经济产出核算若干问题探讨 被引量:3
3
作者 周南南 李昊宁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5-10,共6页
近年来,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分享经济飞速发展,对居民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也对国民经济核算和统计测度提出了新的挑战。现有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难以满足分享经济的核算要求,为了解分享经济发展的特征,文章在相关学者的研... 近年来,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分享经济飞速发展,对居民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也对国民经济核算和统计测度提出了新的挑战。现有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难以满足分享经济的核算要求,为了解分享经济发展的特征,文章在相关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对分享经济产出核算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分析总结了分享经济交易的模式与特征;讨论了分享经济产出核算在传统经济核算体系下的不适用性,并进一步确定了分享经济产出核算的基本规则与核算范畴;建立分享经济生产核算指标体系,设计分享经济产出核算和数据获取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享经济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产出核算 增加值测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城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恢复的生态补偿额度及其空间格局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阳佳伶 宗影 +2 位作者 李玉凤 周奕 刘红玉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3-331,共9页
以盐城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为例,基于3S技术、市场经济调查和生态补偿调整系数评估退耕还湿、退养还湿的生态补偿额度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和养殖塘退耕还湿和退养还湿的单位面积生态补偿额度分别在0.7... 以盐城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为例,基于3S技术、市场经济调查和生态补偿调整系数评估退耕还湿、退养还湿的生态补偿额度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和养殖塘退耕还湿和退养还湿的单位面积生态补偿额度分别在0.74万~1.32万元·hm^(-2)·a^(-1)和6.68万~112.74万元·hm^(-2)·a^(-1)之间,平均值分别为1.09万和35.81万元·hm^(-2)·a^(-1);各类养殖塘中,虾与鱼种、螃蟹、蟹苗养殖区单位面积补偿额度相对较高,平均值分别为107.67万、53.57万和44.55万元·hm^(-2)·a^(-1);南二实验区梭子蟹和小白虾养殖区最低,仅为6.68万元·hm^(-2)·a^(-1)。保护区各功能区累计生态补偿总额在0.04亿~87.87亿元·a-1之间,其中南缓冲区最高,中实验区最低。各地块生态补偿总额度空间等级分异明显,全局和局部空间聚集关联性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恢复 生态补偿额度 土地经济产值测算 生态补偿调整系数 空间自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