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沥青路面反算模量的温度修正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郑元勋 康海贵 蒋宝钧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15,共5页
利用落锤式弯沉仪(FWD)在7 cm厚面层沥青路面的实测弯沉盆,采用系统识别方法对沥青路面结构层模量进行反算,进而在分析了沥青路面反算模量与沥青温度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温度修正公式。在此基础上,以等价层理论为理论依... 利用落锤式弯沉仪(FWD)在7 cm厚面层沥青路面的实测弯沉盆,采用系统识别方法对沥青路面结构层模量进行反算,进而在分析了沥青路面反算模量与沥青温度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温度修正公式。在此基础上,以等价层理论为理论依据,对沥青面层厚度及其相应的反算模量进行等效扩展,最后,给出了不同面层厚度沥青路面反算模量的综合温度修正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模量反算 温度修正 系统识别 等价层理论 FW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量非均匀分布的沥青路面疲劳等效温度 被引量:1
2
作者 石志勇 李倩倩 +1 位作者 王旭东 周兴业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8-163,共6页
针对现有沥青路面疲劳等效温度理论未考虑交通量非均匀分布和沥青路面温度取值不合理等问题,为更加准确科学地计算等效温度,提出沥青层当量温度和深度概念并推导其计算方法,建立大气日当量温度与沥青层当量温度的关系,采用沥青层当量深... 针对现有沥青路面疲劳等效温度理论未考虑交通量非均匀分布和沥青路面温度取值不合理等问题,为更加准确科学地计算等效温度,提出沥青层当量温度和深度概念并推导其计算方法,建立大气日当量温度与沥青层当量温度的关系,采用沥青层当量深度处的当量温度作为沥青层代表温度并划分温度区间,开展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和疲劳试验,统计各个温度区间内的交通量分布频率,基于Miner线性累积原理提出一种考虑交通量非均匀分布的沥青路面疲劳等效温度计算方法,计算两种交通量分布方式的等效温度值,最后与其他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沥青层当量温度可作为沥青层代表温度来划分温度区间;考虑交通量非均匀分布的沥青路面疲劳等效温度计算方法在理论上改进了现有方法的不足,使等效温度的计算更加科学和可靠,两种交通量分布方式的等效温度实际计算结果相差1.6℃,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后期应当加强观测,进一步完善计算方法的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层疲劳 交通量分布 Miner原理 等效温度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测数据下沥青路面承载力修正温度计算模型
3
作者 黎春燕 李彬 +1 位作者 蔡金一 纪云涛 《工程质量》 2023年第5期34-40,共7页
为减少温度对客观评价沥青路面承载力的影响,论文在不同结构深度的沥青路面上埋置温度传感器检测路面温度,并采集路表温度及空气温湿度,通过曲线图、灰色关联分析法及回归分析法对采集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沥青面层温度的分布情况及影响因... 为减少温度对客观评价沥青路面承载力的影响,论文在不同结构深度的沥青路面上埋置温度传感器检测路面温度,并采集路表温度及空气温湿度,通过曲线图、灰色关联分析法及回归分析法对采集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沥青面层温度的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得出承载力修正温度计算模型。研究表明,大气环境湿度对沥青层温度影响较小,沥青层温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沥青层厚、环境温度、路表温度和测试前一段时间的平均温度,其中测试前平均温度的时间段主要与沥青层厚有关,沥青层越厚,影响最大的测试前时间段越长。在此基础上,论文建立了不同深度下沥青路面承载力修正温度的计算模型,通过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发现该计算模型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承载力修正温度计算模型 温度监测 回归分析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