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稳定非晶态CaCO_(3)在乙二醇无水体系中的制备及形成机理
1
作者 喻欢 肖浩东 +3 位作者 郭韬 曹孟洋 阮泓渊 蒋久信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7-324,共8页
采用醇钙法在乙二醇钙无水体系中制备了纯净且稳定的非晶态CaCO_(3)(ACC),即利用K_(2)CO_(3)和CaCl_(2)在乙二醇溶液中的反应制备ACC,并研究了溶液浓度、陈化温度和时间对产物相类型和颗粒形貌的影响。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当溶液混... 采用醇钙法在乙二醇钙无水体系中制备了纯净且稳定的非晶态CaCO_(3)(ACC),即利用K_(2)CO_(3)和CaCl_(2)在乙二醇溶液中的反应制备ACC,并研究了溶液浓度、陈化温度和时间对产物相类型和颗粒形貌的影响。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当溶液混合后立即有ACC生成;在0℃和20℃的反应温度下,当陈化时间延长至4个月时,产物依然保持非晶态,说明生成的ACC非常稳定;20℃下不同浓度溶液反应得到的产物也为纯净ACC。产物的红外光谱(IR)、透射电镜(TEM)以及选区电子衍射(SAED)结果验证了产物CaCO_(3)为非晶态。扫描电镜(SEM)观察结果表明,反应时间越短、反应温度越低、溶液越稀,ACC越容易呈现疏松多孔状;随着陈化时间的延长,ACC由疏松多孔的无定形态逐渐变成不规则颗粒状(0℃)和较规则的椭球状或球状颗粒(20℃)。最后,从CaCl_(2)和K_(2)CO_(3)在乙二醇中电离的角度探讨了ACC的形成机理。该研究为稳定的纯净ACC的制备提供了全新的途径,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对ACC调控制备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态CaCO_(3) 醇钙法 乙二醇无水体系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醇化合物法合成钙磷酸盐 被引量:9
2
作者 张大海 阚红华 +1 位作者 翁文剑 杨辉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1998年第6期9-12,共4页
用乙二醇钙和P2O5的n-丁醇溶液为先驱体,用较为简便的方法分别合成出β-Ca2P2O7、β-磷酸三钙和羟基磷灰石。研究结果表明:醋酸的引入可以有效控制先驱体间反应,避免两先驱体直接混合时沉淀的产生。当醋酸与钙的摩尔... 用乙二醇钙和P2O5的n-丁醇溶液为先驱体,用较为简便的方法分别合成出β-Ca2P2O7、β-磷酸三钙和羟基磷灰石。研究结果表明:醋酸的引入可以有效控制先驱体间反应,避免两先驱体直接混合时沉淀的产生。当醋酸与钙的摩尔比(HOAC/Ca)为4时,两先驱体分别以Ca/P比为1.00,1.50和1.67混合,均可以获得稳定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蒸发溶剂后得到的干胶状粉末在1000℃煅烧,对应不同的Ca/P比,可分别获得纯β-Ca2P2O7和β-磷酸三钙以及含有极小量CaO的羟基磷灰石。醋酸在形成两先驱体的稳定混合溶液中所起的作用在于它改变了钙醇化合物的结构状态,同时增加了体系的酸度,从而降低了先驱体的反应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磷酸盐 醇化合物法 乙二醇钙 生物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对合成无定形磷酸钙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延报 翁文剑 +3 位作者 程逵 杜丕一 沈鸽 韩高荣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34-238,共5页
采用聚乙二醇(PEG)先与钙反应后,再与磷源溶液反应,在低温环境中制得无定形磷酸钙.借助XRD分析讨论了PEG∶CaCl2配比及PEG分子量与形成无定形磷酸钙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PEG∶CaCl2配比为1∶1和PEG分子量为10000是形成稳定无定形磷... 采用聚乙二醇(PEG)先与钙反应后,再与磷源溶液反应,在低温环境中制得无定形磷酸钙.借助XRD分析讨论了PEG∶CaCl2配比及PEG分子量与形成无定形磷酸钙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PEG∶CaCl2配比为1∶1和PEG分子量为10000是形成稳定无定形磷酸钙的最佳条件.其PEG稳定无定形磷酸钙的作用可理解为:在合成过程中PEG易存在于无定形磷酸钙Ca9(PO4)6团簇之间和吸附在无定形磷酸钙颗粒周围,有效地阻止了无定形磷酸钙向晶态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定形磷酸钙 聚乙二醇 生物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钙纤维的制备方法及其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宏泉 闫玉华 +1 位作者 王友法 李世普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36-39,共4页
本文详细综述了磷酸钙纤维或晶须的制备方法 ,分析了各种制备方法的特点 ,并对磷酸钙纤维或晶须增强材料的应用研究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磷酸钙纤维 晶须 制备方法 生物陶瓷 纤维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步法净化湿法磷酸及食品级磷酸氢钙的制备 被引量:11
5
作者 崔英德 易国斌 +1 位作者 康正 廖列文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65-267,共3页
采用两步脱氟和一步脱重金属与砷净化湿法磷酸 ,得到磷酸杂质含量为 :w(Pb) <0 0 0 1% ,w(F) <0 0 0 4% ,w(As) <0 0 0 0 2 % ,可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探讨了pH值、温度以及脱氟剂、脱重金属与脱砷剂用量等对净化效果的影... 采用两步脱氟和一步脱重金属与砷净化湿法磷酸 ,得到磷酸杂质含量为 :w(Pb) <0 0 0 1% ,w(F) <0 0 0 4% ,w(As) <0 0 0 0 2 % ,可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探讨了pH值、温度以及脱氟剂、脱重金属与脱砷剂用量等对净化效果的影响 ,得到第一步最佳净化工艺条件 :温度为 90~ 95℃ ,脱氟剂 (SiO2 )用量为磷酸中含F总质量的 12 0 % ;第二步最佳净化工艺条件 :pH值为3 0~ 3 2 ,温度为 10℃以下 ,脱氟剂 (SiO2 +Na2 CO3)组分SiO2 用量为第一步净化后磷酸中含F总质量的 2 5 0 % ,两组分的质量比m(SiO2 )∶m(Na2 CO3) =(5~ 10 )∶1,脱重金属与脱砷剂 (Na2 S)用量为磷酸中含重金属与砷总质量的 2 80 %。进一步净化磷酸制得了食品级磷酸氢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磷酸 两步法 净化 食品级磷酸氢钙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的溶胶-凝胶制备及其特性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朱晓丽 王迎军 叶建东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77-80,共4页
采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羟基磷灰石的前体物———无定形磷酸钙 (ACP) ,并进行晶化处理得到纳米羟基磷灰石 (HAP)。在Ca/P =1 .67的条件下 ,Ca(OEt) 2 和H3PO4 在乙醇溶液中发生反应 ,合成ACP凝胶体。采用化学滴定法、透射电镜 (TEM) ,X射... 采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羟基磷灰石的前体物———无定形磷酸钙 (ACP) ,并进行晶化处理得到纳米羟基磷灰石 (HAP)。在Ca/P =1 .67的条件下 ,Ca(OEt) 2 和H3PO4 在乙醇溶液中发生反应 ,合成ACP凝胶体。采用化学滴定法、透射电镜 (TEM) ,X射线衍射法 (XRD) ,BET ,傅立叶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法(FTIR)对晶化处理前后的ACP粉料进行的性能测试表明 :溶胶 凝胶法制备的HAP粉料具有粒度小、晶化处理活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 溶胶-凝胶法 制备 特性 研究 无定形磷酸钙 生物活性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醚型阻垢剂对磷酸钙垢阻垢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孙绪兵 罗玉梅 梁兵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18,共3页
不同聚合度的聚乙二醇单甲醚丙烯酸酯分别与丙烯酸(AA)在水溶液中聚合,得到两种聚醚型共聚物阻垢剂T-400和T-1000。考察了阻垢剂用量、钙离子浓度、溶液pH,以及温度、时间对其阻磷酸钙垢率的影响,并与其他阻垢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不同聚合度的聚乙二醇单甲醚丙烯酸酯分别与丙烯酸(AA)在水溶液中聚合,得到两种聚醚型共聚物阻垢剂T-400和T-1000。考察了阻垢剂用量、钙离子浓度、溶液pH,以及温度、时间对其阻磷酸钙垢率的影响,并与其他阻垢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聚醚型阻垢剂具有优异的阻磷酸钙垢的性能,对钙离子容忍度较高,受温度影响较小,可用于高pH的水系统中,并长时间有效;聚醚侧基的聚合度大小对其阻磷酸钙垢性能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单甲醚丙烯酸酯 聚醚 磷酸钙 阻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福平-聚乳酸-羟基乙酸-磷酸钙骨水泥缓释复合体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吴建煌 丁州 +3 位作者 雷青 李淼 梁颜 鲁涛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46-954,共9页
目的:制备利福平(rifampicin,RFP)-聚乳酸-羟基乙酸(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缓释复合体(RFP-PLGA-CPC复合体),并研究其理化性质及体外释药性能。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RF... 目的:制备利福平(rifampicin,RFP)-聚乳酸-羟基乙酸(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缓释复合体(RFP-PLGA-CPC复合体),并研究其理化性质及体外释药性能。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RFP-PLGA缓释微球。实验分为CPC组、包埋了RFP的CPC组(RFP-CPC组)、载有RFP的PLGA缓释微球与自固化CPC复合体组(RFP-PLGA-CPC复合体组)。测定3组材料的凝固时间﹑孔隙率。通过体外药物释放实验观察释药前后的抗压强度、断面形态的变化以及体外释药情况。结果:CPC组的凝固时间最短,RFP-PLGA-CPC复合体组的凝固时间最长。CPC组的孔隙率同RFP-CP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C组和RFP-CPC组的孔隙率与RFP-PLGA-CPC复合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RFP-PLGA-CPC复合体组的抗压强度与CP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RFP-CPC组和CPC组之间的抗压强度随着时间的变化逐渐表现出显著性差异(3 d:P<0.05;30和60 d:P<0.01)。CPC组在降解过程中的抗压强度的变化不大。PLGA微球的大小均一,粒径基本在100~150μm之间,微球的形态呈现出球体或是类球体,微球的表面圆润光滑,无杂质附着;CPC组的断面空隙在浸泡3 d直至60 d都没有明显变化;而RFP-CPC组的微结构变化亦不大,其断面均是小的微粒形成的;RFP-PLGA-CPC复合体组断面的孔隙明显增多,一直到60 d时PLGA微球逐渐消失,剩下空洞。RFP-PLGA-CPC复合体组无明显短时间内药物大量释放现象,60 d累计释药率达到近95%,将该复合体释药行为进行线性拟合,发现药物以恒速进行局部释放,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F=0.168×t。结论:RFP-PLGA-CPC复合体孔隙率显著高于CPC,能够持续缓慢释放有效抗结核药物,并能较长时间维持一定的力学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结核 利福平 磷酸钙骨水泥 聚乳酸-羟基乙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级磷酸氢钙的生产工艺及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崔英德 易国斌 +2 位作者 康正 廖列文 邓志城 《化工进展》 CAS CSCD 2000年第6期42-44,共3页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食用磷酸钙盐的概况 ,详细介绍了磷酸净化法、骨胶浸取法等食品级磷酸氢钙的生产工艺以及应用情况。
关键词 食品级 磷酸氢钙 磷酸净化法 骨胶浸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剂对磷酸钙骨水泥流变性能的影响Ⅱ.聚乙二醇 被引量:7
10
作者 金晶 刘昌胜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8-91,共4页
采用高级流变扩展系统对引入聚乙二醇(PEG)后的磷酸钙骨水泥(CPC)浆体的流变性能进行了考察,在固化液中引入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乙二醇可改善CPC的流变特性。采用稳态流变实验得到粘度曲线;采用滞后环面积评价法考察CPC浆体的触变性。... 采用高级流变扩展系统对引入聚乙二醇(PEG)后的磷酸钙骨水泥(CPC)浆体的流变性能进行了考察,在固化液中引入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乙二醇可改善CPC的流变特性。采用稳态流变实验得到粘度曲线;采用滞后环面积评价法考察CPC浆体的触变性。结果表明:CPC是一种剪切变稀的浓悬浮体,添加PEG后体系粘度增大、触变性增强、结构可恢复性变好。随着PEG浓度的增加(0.005≤w≤0.30),体系粘度增大,体系的触变性增强。综合评价后得出0.01≤wPEG≤0.10范围内对磷酸钙骨水泥混合体系的流变性能有较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钙骨水泥 聚乙二醇 流变 触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磷酸鞘氨醇对豚鼠心室肌细胞钙电流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葛敬岩 赵春燕 +3 位作者 张文杰 赵明 孙亚芹 钟国赣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2-54,共3页
目的 :研究 1-磷酸鞘氨醇 (S1P)对心室肌细胞膜钙离子通道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L angendorff离体心脏逆向灌流法分离豚鼠心室肌细胞 ,随机选取心室肌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和 S1P0 .1、 1.0和 10 .0 μmol· L- 1 剂量组以及百日咳毒素... 目的 :研究 1-磷酸鞘氨醇 (S1P)对心室肌细胞膜钙离子通道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L angendorff离体心脏逆向灌流法分离豚鼠心室肌细胞 ,随机选取心室肌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和 S1P0 .1、 1.0和 10 .0 μmol· L- 1 剂量组以及百日咳毒素 (PTX) 0 .1m g· L- 1 +S1P1.0 μm ol· L- 1 组。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分别记录各组心室肌细胞 Ca2 + 电流。结果 :1.0 μmol· L- 1 的 S1P使豚鼠心室肌细胞 Ca2 + 电流从给药前的 (0 .2 5 6± 0 .0 30 ) m V增加到(0 .36 7± 0 .0 90 ) m V (P<0 .0 5 ) ,10 .0 μm ol· L- 1 的 S1P使 Ca2 + 电流从给药前的 (0 .2 4 2± 0 .0 30 ) m V增加到(0 .36 4± 0 .0 6 0 ) m V (P<0 .0 1) ,而加入 G-蛋白耦联受体阻断剂 PTX后 ,S1P对 Ca2 + 通道电流的作用与给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S1P通过与 G-蛋白耦联的细胞膜受体介导促进豚鼠心室肌细胞 Ca2 + 通道的开放 ,并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磷酸鞘氨醇 膜片钳术/方法 心室肌细胞 钙通道 百日咳毒素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钙法转染瘤细胞效率的优化 被引量:2
12
作者 魏丽丽 强荣兵 +2 位作者 张楠楠 刘月月 侯颖春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3-77,共5页
为了探索磷酸钙法转染瘤细胞的最佳转染条件,以磷酸钙法将ANXA2特异性重组干扰质粒pU6H1-GFP-siANXA2导入人肝癌细胞SMMC-7721并优化了以下转染参数:转染前细胞汇合率、质粒剂量、质粒复合物形成时间、孵育时间、血清、抗生素有无及细... 为了探索磷酸钙法转染瘤细胞的最佳转染条件,以磷酸钙法将ANXA2特异性重组干扰质粒pU6H1-GFP-siANXA2导入人肝癌细胞SMMC-7721并优化了以下转染参数:转染前细胞汇合率、质粒剂量、质粒复合物形成时间、孵育时间、血清、抗生素有无及细胞传代次数等.以荧光显微镜观察GFP表达、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ting评估转染效率.结果显示,转染前细胞50%~60%汇合率、8μg质粒用量(直径30 mm培养皿)、20~30 min沉淀形成时间及6 h孵育时间转染效率较高;细胞传代次数及抗生素有无对转染效率影响不显著,但血清在实验条件下是必不可少的.转染48 h后,GFP表达进入高峰期、ANXA2 mRNA和蛋白水平下调(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钙转染法 细胞转染 转染效率 肝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法生产饲料级磷酸氢钙新工艺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开仕 曾凤春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3-25,共3页
针对目前中国化工企业盐酸法饲料级磷酸氢钙生产工艺存在的弊端,系统地研究了"去渣一段中和"新工艺。实验结果表明:稀盐酸用量和浸取反应时间是影响磷矿石中磷及含氟杂质溶出率的关键因素,活性硅和氯化钠用量对产品质量有重... 针对目前中国化工企业盐酸法饲料级磷酸氢钙生产工艺存在的弊端,系统地研究了"去渣一段中和"新工艺。实验结果表明:稀盐酸用量和浸取反应时间是影响磷矿石中磷及含氟杂质溶出率的关键因素,活性硅和氯化钠用量对产品质量有重要影响。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处理得出实验条件下的最佳工艺条件:每30 g磷矿粉加入稀盐酸(HCl质量分数≤20%)1200 mL,浸取反应时间120 min,活性二氧化硅(以SiO2计)用量1.0 g,氯化钠用量2.0 g。在此条件下,产品中磷收率达95%以上,氟的去除率达96%以上,产品质量超过HG2636—2000标准要求,生产成本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法 饲料级磷酸氢钙 溶出率 脱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法生产饲料级磷酸氢钙的新工艺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开仕 曾凤春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1-53,共3页
对我国化工企业现行的盐酸法饲料级磷酸氢钙生产工艺的现状进行了介绍与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生产工艺,即去渣一段中和法。工业试验结果表明,新工艺能使磷矿石中磷的利用率由现有工艺的近60%提高到85%以上,脱氟液中磷... 对我国化工企业现行的盐酸法饲料级磷酸氢钙生产工艺的现状进行了介绍与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生产工艺,即去渣一段中和法。工业试验结果表明,新工艺能使磷矿石中磷的利用率由现有工艺的近60%提高到85%以上,脱氟液中磷氟质量比由240左右提高到300以上,产品收率提高20%以上,产品质量也大大提升,并显著降低了原料消耗及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法 饲料级磷酸氢钙 磷利用率 脱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钙骨组织工程支架表面微纳米化改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长春 叶兴江 +2 位作者 肖占文 王哲 张兴栋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2-85,共4页
目的:研究多孔磷酸钙骨组织工程支架的表面微纳米化改性。方法通过双氧水发泡法制备多孔磷酸钙骨组织工程支架,利用水热法对材料进行微纳米化表面改性。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材料的显微结构,通过 X 射线衍射仪分析测试材料改性层相成分。... 目的:研究多孔磷酸钙骨组织工程支架的表面微纳米化改性。方法通过双氧水发泡法制备多孔磷酸钙骨组织工程支架,利用水热法对材料进行微纳米化表面改性。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材料的显微结构,通过 X 射线衍射仪分析测试材料改性层相成分。结果材料改性处理后,孔隙率为(63±8)%,大孔孔径为(310±30)μm。材料表面及内孔壁生成羟基磷灰石微纳米晶粒或晶须,晶须长20-40μm,直径为100-300 nm。结论多孔磷酸钙陶瓷材料的内外表面经水热法处理微纳米化表面改性后,材料性能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组织工程支架 多孔磷酸钙陶瓷 水热法 晶须 表面微纳米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离子浓度对二水磷酸氢钙在水溶液中的转化及其产物抗酸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菲 冯祖德 林昌健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2-58,共7页
降低牙矿物质的溶解度是防止龋齿的重要方法之一 .氟对于羟基磷灰石 ( HAP)溶解度影响的研究已有报道 ,然而氟对于牙矿物质中的其它基本无机成分 ,如二水磷酸氢钙 ( DCPD)等溶解度的影响则研究较少 .本文以 XRD、SEM等为表征手段 ,研究... 降低牙矿物质的溶解度是防止龋齿的重要方法之一 .氟对于羟基磷灰石 ( HAP)溶解度影响的研究已有报道 ,然而氟对于牙矿物质中的其它基本无机成分 ,如二水磷酸氢钙 ( DCPD)等溶解度的影响则研究较少 .本文以 XRD、SEM等为表征手段 ,研究了 37℃下 DCPD在不同浓度的 Na F溶液中水解时的 p H、氟离子浓度变化规律及转化产物 ,并与 HAP在相同条件下的结果进行对比 .以恒 p H的方法对 DCPD、HAP及其转化产物的溶解性质进行比较 .实验结果表明 ,DCPD在 Na F溶液中水解的产物随着氟浓度的提高依次为 :无水磷酸氢钙 ( DCPA)、DCPA+氟基磷灰石 ( FAP)、FAP、FAP+Ca F2 .恒定 p H测定的溶解曲线表明 ,经氟处理后的磷酸钙盐的抗酸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水磷酸氢钙 氟化钠 羟基磷灰石 恒定PH方法 抗酸能力 口腔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固化磷酸钙微球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叶建东 李江波 +1 位作者 周子强 于涛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6,共6页
采用反相乳液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自固化磷酸钙微球,其粒径范围为100~1000μm,中位径在388~605μm之间,内部有43.4%~66.7%的凝胶孔和微孔.通过正交试验获得了稳定制备微球的优化工艺参数:搅拌速度150r/min,明胶质量浓度8.0g/mL,油水... 采用反相乳液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自固化磷酸钙微球,其粒径范围为100~1000μm,中位径在388~605μm之间,内部有43.4%~66.7%的凝胶孔和微孔.通过正交试验获得了稳定制备微球的优化工艺参数:搅拌速度150r/min,明胶质量浓度8.0g/mL,油水相体积比10∶1,液固比2.0∶1.文中还研究了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备的自固化磷酸钙微球的流动性、力学性能、抗崩解性及细胞相容性.结果表明:所制备微球的流动性良好,自然堆积安息角为28.4°~31.6°;微球有良好的韧性,不易破碎,经过充分水化后,微球的抗压性能显著提高;微球在模拟生理条件下具有良好的抗崩解性和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固化磷酸钙 微球 反相乳液法 羟基磷灰石 抗崩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交换法提取磷矿中稀土元素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周骏宏 蔡先金 +1 位作者 阮代锬 田县利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15,共5页
采用55%硝酸溶解稀土伴生磷矿,得到硝酸溶解液,然后用离子交换法分离提取硝解液中稀土元素。采用单因素法研究了离子交换时间、淋洗剂pH值、EDTA浓度及硝解液中钙离子等因素对稀土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离子交换50min,... 采用55%硝酸溶解稀土伴生磷矿,得到硝酸溶解液,然后用离子交换法分离提取硝解液中稀土元素。采用单因素法研究了离子交换时间、淋洗剂pH值、EDTA浓度及硝解液中钙离子等因素对稀土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离子交换50min,淋洗剂pH值9.0、EDTA浓度0.020mol/L、淋洗50min;在此条件下树脂对硝解液中稀土一次吸附率最高达到50%,稀土一次洗出率最高达到94%以上。硝解液经浓缩冷冻除钙后,稀土吸附率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提取 稀土伴生磷矿 离子交换法 硝酸溶解 EDTA(乙二胺四乙酸)淋洗 冷冻除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价铁/无定形磷酸钙复合物的合成及其对CdTe量子点吸附性能(英文) 被引量:1
19
作者 金丽 那丽华 +3 位作者 刘芳同 龚丽莹 娄大伟 张建坡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025-2033,共9页
在氮气保护下利用共沉淀方法成功地合成了零价铁无定形磷酸钙复合物(Fe^0/ACP复合物),并采用XRD、EDAX和FTIR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同时通过SEM和TEM分析可知所合成材料的粒径为300 nm左右。磁滞回线表明在磁场中可以将该复合物从非磁性材... 在氮气保护下利用共沉淀方法成功地合成了零价铁无定形磷酸钙复合物(Fe^0/ACP复合物),并采用XRD、EDAX和FTIR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同时通过SEM和TEM分析可知所合成材料的粒径为300 nm左右。磁滞回线表明在磁场中可以将该复合物从非磁性材料中分离出来。氮气吸附脱附曲线表明所合成材料具有吸附性能。此外所合成Fe^0/ACP复合物被用来吸附Cd Te量子点,并采用二级动力学方程对吸附过程进行了分析。吸附产物采用XRD、FTIR、荧光和磁滞回线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吸附产物不仅具有磁性,而且具有很好的荧光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定形磷酸钙 零价铁 沉淀法 CDTE量子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Cl_2 Na_2HPO_4催化下合成氯乙醇的新工艺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锦贵 马志 +1 位作者 李毅 魏天俊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6-58,共3页
以环氧乙烷和工业盐酸为原料,用无水氯化钙磷酸氢二钠作催化剂,合成了氯乙醇。采用环氧乙烷底吹法,去掉了搅拌和二次回流装置,降低了环氧乙烷的消耗,节约了设备投资,增加了生产安全性。投入工业生产后,产品质量分数稳定在50 ... 以环氧乙烷和工业盐酸为原料,用无水氯化钙磷酸氢二钠作催化剂,合成了氯乙醇。采用环氧乙烷底吹法,去掉了搅拌和二次回流装置,降低了环氧乙烷的消耗,节约了设备投资,增加了生产安全性。投入工业生产后,产品质量分数稳定在50 % 左右,环氧乙烷耗量比理论值仅多7% ~8%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乙醇 氯化钙 磷酸氢二钠 合成 底吹法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