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9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se of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in Assessment of Biomonitor Plants for Lead,Cadmium and Copper Pollution 被引量:9
1
作者 Gokce Kaya Mehmet Yaman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29-234,共6页
Eleven plant speci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vicinity of lead-battery plant in the city of Gaziantep,Turkey.Lead,cadmium and copper concentrations in the soil and leaves of plants were determined by atomic absorption ... Eleven plant speci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vicinity of lead-battery plant in the city of Gaziantep,Turkey.Lead,cadmium and copper concentrations in the soil and leaves of plants were determined by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Lead,Cd and Cu concentrations in the soil samples taken from battery area were found to be in the ranges of 304~602,0.4~0.44 and 31~37 mg·kg-1,respectively.Significantly increased lead concentration up to 2 750 mg·kg-1 was found in the leaves of Eleagnus angustifolia L.plant.The lead concentrations in the other plant leaves taken from 50 m around battery factory followed the order Ailanthus altissima>Morus sp.>Juglans regia L.>Ficus carica L.>Cydonia oblonga Miller>Prunus x domestica L.The plants,Populus nigra L.,Eleagnus angustifolia L.and Salix sp.were found useful for Cd,and the plant,Eleagnus angustifolia L.for Pb,to be considered as potential biomonitor.Especially,leaves of trees and plants taken from the distance of 50 m from battery plant have relatively higher Pb concentrations.Therefore,people who and animals which live in this area and benefit from these soil and plants have vital ris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OMIC absorption lead cadmium Coper BIOMONITOR PLANTS POLLU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配物料对污染土壤镉铅生物有效性与玉米镉铅累积的影响
2
作者 和嘉璇 刘梦丽 +5 位作者 梁新然 李博 吴龙华 魏恒 李元 湛方栋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4-162,共9页
【目的】探讨复配物料对镉铅污染土壤的钝化效应。【方法】采集云南某矿区周边镉铅污染农田土壤,开展室内盆栽试验,研究6种物料(0.10%石灰、1.00%海泡石、0.07%钙镁磷肥和1.00%腐殖性有机肥)两两复配施用对土壤化学性质、镉铅形态与有... 【目的】探讨复配物料对镉铅污染土壤的钝化效应。【方法】采集云南某矿区周边镉铅污染农田土壤,开展室内盆栽试验,研究6种物料(0.10%石灰、1.00%海泡石、0.07%钙镁磷肥和1.00%腐殖性有机肥)两两复配施用对土壤化学性质、镉铅形态与有效性、玉米镉铅含量的影响。【结果】添加复配物料可使土壤pH值和阳离子交换量分别提高4.8%~24.3%和23.6%~86.1%;使镉铅在土壤胶体中的分配比例分别显著提高35.8%~87.3%和43.1%~87.4%;使土壤镉铅低活性形态占比提高,其中,施用石灰+海泡石可使土壤弱酸提取态镉占比(14.5%)显著降低、残渣态镉占比(22.5%)显著升高,施用石灰+钙镁磷肥可使土壤弱酸提取态铅占比(16.1%)显著降低、残渣态铅占比(28.8%)显著升高。与对照相比,石灰+钙镁磷肥处理对土壤镉铅的钝化效果较好,土壤DTPA提取态镉铅含量分别降低16.6%和18.9%,玉米地上部镉铅含量分别降低23.2%和9.1%;石灰+腐殖性有机肥处理对玉米生长效果最好,玉米根和茎生物量分别提高22.8%和56.9%。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镉铅有效态含量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土壤镉铅弱酸提取态含量与玉米地上部镉铅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复配物料可改善污染土壤理化性质、降低土壤镉铅生物有效性及玉米植株镉铅含量,其中,石灰+钙镁磷肥复配施用可使土壤镉铅向低活性形态转变,显著降低了土壤镉铅有效态含量和玉米地上部镉铅含量,可作为镉铅污染土壤修复的较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配物料 污染土壤 镉铅 化学形态 生物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西葫芦种质响应镉胁迫的生理机制探究
3
作者 邢小婷 王永 +4 位作者 王龙雨 孙雅云 常静依 孙守如 朱磊 《中国瓜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3-79,共7页
镉是农业土壤中首要的重金属污染物,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人类健康。以西葫芦种质RL296和SL379为材料,探讨了镉胁迫下不同种质间生理参数的变化。结果显示,10 mmol·L^(-1) CdCl_(2)处理下,两材料的胁迫指数差异显著;镉胁迫对SL... 镉是农业土壤中首要的重金属污染物,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人类健康。以西葫芦种质RL296和SL379为材料,探讨了镉胁迫下不同种质间生理参数的变化。结果显示,10 mmol·L^(-1) CdCl_(2)处理下,两材料的胁迫指数差异显著;镉胁迫对SL379的株高抑制效应(下降50%)显著强于RL296(下降41.51%);处理组中RL296的叶绿素a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值均显著高于SL379,而且RL296较SL379具有更低的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表明RL296比SL379具有更强的镉胁迫耐受性。对处理组2个种质叶片中的脯氨酸含量和SOD、POD、CAT活性的测定结果显示,2个种质的抗氧化酶活性均升高,RL296中的脯氨酸含量、SOD活性和POD活性较SL379显著升高。此外,镉处理下RL296幼苗地上部和地下部镉含量均显著低于SL379。总之,镉胁迫下西葫芦耐镉种质RL296较不耐镉种质SL379能积累更多的脯氨酸,具有更强的抗氧化酶活性且植株内积累更少的镉元素。研究结果为西葫芦响应镉胁迫机制的研究和低镉积累品种的筛选培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葫芦 镉胁迫 生理机制 镉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黑龙江省3处森林内鼩鼱骨组织中的镉、汞、铅生物积累
4
作者 王再山 李强 +4 位作者 高艺 韩美凤 陈欢 金志民 刘铸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9-418,共10页
通过超级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中国黑龙江省3处森林中107只鼩鼱科动物的骨组织的镉、汞和铅的生物累积进行了定量分析。分析表明,整体污染水平凤凰山森林最高,其次是横道河子森林,松岭森林的污染水平最低。值得注意的是,... 通过超级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中国黑龙江省3处森林中107只鼩鼱科动物的骨组织的镉、汞和铅的生物累积进行了定量分析。分析表明,整体污染水平凤凰山森林最高,其次是横道河子森林,松岭森林的污染水平最低。值得注意的是,凤凰山森林和横道河子森林的镉平均浓度均较高:(0.57±0.16)mg·kg^(-1)(干质量)和(0.19±0.17)mg·kg^(-1)(干质量)。这表明这2处森林的鼩鼱栖息地存在潜在的生态风险。在3年的时间里(2016年、2017年和2022年),横道河子森林的镉和汞的浓度均呈下降的趋势,而铅浓度则保持稳定,未发现明显上升或下降的趋势。具体而言,从2017年到2022年,远东鼩鼱的镉浓度降低了74.34%(P=0.010),汞浓度降低了61.45%(P=0.004)。同样,对于中鼩鼱来说,2022年的镉浓度比2017年下降了64.75%(P=0.027)。这表明横道河子森林的鼩鼱栖息地的潜在生态风险在2022年明显降低。总之,本研究对中国黑龙江省3处森林的鼩鼱骨组织中的镉、汞和铅积累进行了定量评估,为小型哺乳动物种群的生态毒理学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对黑龙江省森林重金属污染进行了生物监测和潜在生态风险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动物骨组织 鼩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马铃薯低镉铅累积品种的筛选与验证
5
作者 陆正利 周洪印 +4 位作者 木丽远 泽尔拉都 王立娟 吴龙华 张乃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67-1476,共10页
为探究镉(Cd)、铅(Pb)复合污染土壤中不同马铃薯品种对Cd、Pb吸收累积的响应,以云南农业生产主栽的37个马铃薯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马铃薯品种可食部Cd、Pb含量及富集系数(BCF)的差异,通过聚类分析筛选出马铃薯可食部低C... 为探究镉(Cd)、铅(Pb)复合污染土壤中不同马铃薯品种对Cd、Pb吸收累积的响应,以云南农业生产主栽的37个马铃薯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马铃薯品种可食部Cd、Pb含量及富集系数(BCF)的差异,通过聚类分析筛选出马铃薯可食部低Cd、Pb累积品种,并对筛选出的低累积品种设置不同的Cd、Pb含量处理进行盆栽验证试验。田间试验表明:在Cd、Pb中度污染条件下,37个马铃薯品种可食部Cd、Pb含量差异显著,含量范围分别为0.025~0.460、0.019~0.760 mg·kg^(-1),依据国家规定的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Cd 0.1 mg·kg^(-1)、Pb 0.2 mg·kg^(-1))判断,Cd、Pb超标率分别为59.46%、24.32%;各供试马铃薯可食部Cd、Pb的BCF范围分别为0.016~0.173、0.00040~0.00380之间,BCF均小于1,且BCFCd均明显大于BCFPb;通过聚类分析筛选出高Cd、Pb累积品种有小紫芋、合作88、青薯9号,中累积品种有尤10省、延11,低累积品种有大西洋国、尤11、费乌瑞它、延13、冀张薯12、云薯104、克35省、尤13国、尤15、延10、东317省、早大白、钻心乌、云薯105。盆栽试验表明:云薯104、云薯105及青薯9号的单薯质量、株高和茎粗均随Cd、Pb污染程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可食部Cd、Pb含量呈上升趋势,BCF均小于0.2;青薯9号在Cd、Pb中度污染处理(T2、T3)下的可食部Cd、Pb含量均超过最大限量标准,云薯104在重度污染处理(T4)下的可食部Pb含量超过最大限量标准,云薯105在所有处理下的可食部Cd和Pb含量均未超过最大限量标准。研究表明,37个马铃薯品种均可在严格管控类耕地种植,其中大西洋国、云薯104等14个可食部Cd、Pb低累积优势品种可在Cd、Pb中轻度污染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复合污染 累积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锆钛酸铅压电陶瓷的立体光刻增材制造工艺与电学性能研究
6
作者 朱凯峰 贺俊超 +3 位作者 龚小龙 刘凯 孙华君 史玉升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79-689,706,共12页
压电陶瓷是电子元器件中的重要材料,其个性化和复杂化制造对提高压电功能器件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陶瓷的高脆性和高硬度,传统成形工艺在制备复杂结构时面临较大挑战。增材制造基于逐层叠加原理,理论上可制备任意复杂结构,为... 压电陶瓷是电子元器件中的重要材料,其个性化和复杂化制造对提高压电功能器件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陶瓷的高脆性和高硬度,传统成形工艺在制备复杂结构时面临较大挑战。增材制造基于逐层叠加原理,理论上可制备任意复杂结构,为压电陶瓷复杂构件的制备提供了新方案。本文采用立体光刻(SLA)增材制造工艺,成功制备了锆钛酸铅(PZT)复杂结构压电陶瓷骨架,研究了浆料固含量对PZT陶瓷浆料流变性能,PZT陶瓷烧结体微观形貌、相对密度及电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陶瓷固含量的增加有助于晶粒在高温下的生长以及坯体的致密化,但同时增加了浆料的表观黏度,降低了浆料的固化性能,不利于复杂结构PZT的制备。本研究制备了相对密度为98.26%、压电系数d_(33)为341 pC/N的PZT基陶瓷烧结体,为增材制造高性能压电陶瓷及其复合材料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陶瓷 锆钛酸铅 增材制造 立体光刻 固含量 电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基改性碳球对水中Pb^(2+)和Cd^(2+)的吸附特性与机制
7
作者 吴博 王彤彤 +3 位作者 王会霞 潘振辉 路翔云 石辉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3-53,共11页
文章以葡萄糖作为碳源,通过添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硫脲,采用水热反应和KOH改性制备了一种多孔碳球(AHCS)。该材料的Langmuir表面积高达2 538.29 m^(2)/g,BET比表面积达到1 609.60 m^(2)/g,孔体积为0.886 4 cm^(3)/g,平均孔径为2.049 nm... 文章以葡萄糖作为碳源,通过添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硫脲,采用水热反应和KOH改性制备了一种多孔碳球(AHCS)。该材料的Langmuir表面积高达2 538.29 m^(2)/g,BET比表面积达到1 609.60 m^(2)/g,孔体积为0.886 4 cm^(3)/g,平均孔径为2.049 nm,这些特性为材料提供了丰富的吸附点位。将这种材料用于含Pb^(2+)、Cd^(2+)废水的处理,其对Pb^(2+)和Cd^(2+)的最大吸附量为376.10 mg/g和313.37 mg/g,远高出常规的碳基吸附材料。通过FTIR和XPS等表征技术,结合吸附实验结果,揭示了材料对Pb^(2+)、Cd^(2+)的吸附主要通过其表面和孔隙中丰富的羟基(-OH)、羧基(-COOH)、氨基(-NH2)官能团与重金属离子进行络合作用、离子/配体交换,从而实现高效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OH改性 葡萄糖基碳球 铅和镉 吸附特性 吸附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脲酶诱导矿化对铅、镉复合污染砂土固化修复的试验研究
8
作者 江钇垚 陈延博 +4 位作者 卞怡 徐文杰 詹良通 柯瀚 王清扬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2-341,共10页
运用脲酶诱导矿化(EICP)技术,对铅、镉复合污染砂土开展固化修复试验研究.通过液体反应动力学试验研究脲酶种类和质量浓度对Pb^(2+)、Cd^(2+)固化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的氯化钙对铅、镉复合污染砂土进行固化试验,通过测定铅、镉浸出质量... 运用脲酶诱导矿化(EICP)技术,对铅、镉复合污染砂土开展固化修复试验研究.通过液体反应动力学试验研究脲酶种类和质量浓度对Pb^(2+)、Cd^(2+)固化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的氯化钙对铅、镉复合污染砂土进行固化试验,通过测定铅、镉浸出质量浓度和无侧限抗压强度,结合微观测试,揭示EICP修复重金属的机制.液体试验结果发现,剑豆粗提纯脲酶溶液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蛋白质,可以与Pb^(2+)、Cd^(2+)发生络合并防止脲酶失活;增大脲酶质量浓度可以提高脲酶活性和金属固定率.土体固化修复试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技术,能够在污染土中生成重金属碳酸盐沉淀,在土颗粒接触位置处生成碳酸钙.在4遍处理后,铅、镉浸出质量浓度由初始的12.652、42.530 mg/L分别降低至0.022、0.117 mg/L,无侧限抗压强度可达727 k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脲酶诱导矿化(EICP) 剑豆粗提纯脲酶 碳酸盐沉淀 铅、镉复合污染砂土 修复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胁迫下北苍术幼苗生长生理响应及耐铅性分析
9
作者 张赛 张明慧 +5 位作者 孙成龙 张煜彬 赵文君 赵思源 范圣此 郑金双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2-213,共12页
探究不同土壤浓度铅(Pb)胁迫下北苍术幼苗生长、生理和Pb含量的响应特征,以期为北苍术安全生产提供理论参考。试验在不同时间(0、5、10、15、25 d)挖取施入不同土壤浓度Pb(0、66.67、133.33、200.00和266.67 mg·kg^(-1))处理的北... 探究不同土壤浓度铅(Pb)胁迫下北苍术幼苗生长、生理和Pb含量的响应特征,以期为北苍术安全生产提供理论参考。试验在不同时间(0、5、10、15、25 d)挖取施入不同土壤浓度Pb(0、66.67、133.33、200.00和266.67 mg·kg^(-1))处理的北苍术幼苗,分析北苍术幼苗在生长、生理和Pb含量等方面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浓度Pb处理条件下,北苍术幼苗生长相关指标(叶片数、叶长、叶宽、须根长、须根直径、须根数、地上和地下部分干重)、耐性系数和生理相关指标(可溶性糖含量、总蛋白含量、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随Pb浓度增大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随Pb浓度增大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在Pb浓度66.67 mg·kg^(-1)处理5~10 d、133.33 mg·kg^(-1)处理5 d时,北苍术幼苗地下部分Pb含量<5 mg·kg^(-1),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质量安全标准;地下部分富集系数范围为0.04~0.66;转运系数范围为1.49~8.53;相关性分析表明,生长指标与部分生理指标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部分生理指标和Pb含量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过氧化物酶活性、根系活力、须根长、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地上和地下部分Pb含量可以作为北苍术幼苗响应Pb胁迫的关键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苍术 铅胁迫 生长生理 铅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两地长期定位试验的铁改性木本泥炭修复中轻度镉砷污染稻田效果与土壤健康效应评价
10
作者 崔雪丹 段桂兰 +6 位作者 王向琴 李志丰 窦飞 杜衍红 袁雨珍 刘传平 李芳柏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8-620,共13页
农用地重金属污染修复的研究多关注农产品达标率和土壤重金属有效态下降的比例,而对于修复材料影响土壤健康则较少关注。在韶关、惠州两地中轻度镉砷复合污染稻田开展了为期3年6季的定位试验,在每年早稻、晚稻种植前,分别向试验小区施... 农用地重金属污染修复的研究多关注农产品达标率和土壤重金属有效态下降的比例,而对于修复材料影响土壤健康则较少关注。在韶关、惠州两地中轻度镉砷复合污染稻田开展了为期3年6季的定位试验,在每年早稻、晚稻种植前,分别向试验小区施加还原铁粉、木本泥炭和铁改性木本泥炭,研究镉砷同步钝化效果,同时,对测定的所有土壤健康指标按照理化性质(pH、OM、CEC)、重金属含量(稻米Cd、稻米As、土壤有效态Cd、土壤有效态As)及稻米产量进行分组并构建评分函数,评价铁改性木本泥炭对土壤健康的效应。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加铁改性木本泥炭可显著降低稻米镉、砷含量,下降率可分别达到47.8%和61.2%;可显著降低土壤有效态Cd、As含量,下降率可分别达到60.4%和69.8%;可显著提高稻米产量,增产率可达17%。同时,施加铁改性木本泥炭提升了土壤pH值、有机碳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CEC值),3年间,韶关、惠州试验地土壤pH分别平均提升0.35、0.37个单位,有机质分别平均提升0.50、2.02 g·kg^(-1),CEC值平均提高1.27、1.49 cmol·kg^(-1),显著地提升了土壤质量。土壤健康指数评价表明,施加铁改性木本泥炭极大地提高了总体健康指数,土壤健康状况达到高等水平以上。尽管惠州试验地的土壤健康指数高于韶关,但铁改性木本泥炭对韶关试验地土壤健康指数的提升更显著,这可能与韶关试验地土壤健康质量指数本底值较低有关。研究结果为铁改性木本泥炭在土壤修复中的长期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砷复合污染 镉砷有效性 稻米镉砷含量 铁改性木本泥炭 土壤健康效应评价 稻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期和秧龄对镉低吸收晚稻产量及各部位镉含量的影响
11
作者 向军 罗双圆 +5 位作者 郭萍 周雯 杨德胜 郑华斌 王慰亲 唐启源 《湖南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12-15,共4页
为探究播期和秧龄对镉低吸收晚稻品种清莲丝苗产量及镉积累特性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分别测定了6月19日、6月27日、7月5日3个播期和22、27、32 d 3个秧龄下的产量和镉含量。结果表明:(1)播期试验中,播期显著影响水稻产量... 为探究播期和秧龄对镉低吸收晚稻品种清莲丝苗产量及镉积累特性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分别测定了6月19日、6月27日、7月5日3个播期和22、27、32 d 3个秧龄下的产量和镉含量。结果表明:(1)播期试验中,播期显著影响水稻产量和镉含量,产量主要受每穗粒数和结实率影响,6月中下旬播种产量较高,7月上旬播种产量显著降低;早播处理显著降低植株各部位的镉含量;(2)秧龄试验中,各秧龄处理的产量无显著差异,适宜秧龄弹性较大;22 d秧龄处理各部位镉含量最低,32 d秧龄处理的糙米镉含量较低,但茎叶和谷壳镉含量较高。因此,建议清莲丝苗采用早播(6月中下旬)结合短秧龄(22 d)的栽培模式,可在稳产基础上充分发挥其降镉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期 秧龄 产量 镉含量 晚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牛粪生物炭对铅、镉复合污染土壤的钝化研究
12
作者 王振 韩永胜 +10 位作者 张淑芬 丁昕颖 付龙 马珊珊 尹珺伊 白长胜 赵金波 李伟 王岩 王欢 刘秋瑾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9-66,共8页
为探讨牛粪生物炭(DMB)、二氧化锰改性牛粪生物炭(MDMB)和氨基改性牛粪生物炭(NDMB)在Pb、Cd复合污染土壤中的钝化能力。试验以复合Pb、Cd污染黑土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土壤钝化试验,分析不同牛粪生物炭种类和施用量(0.2%、0.4%、0.6%)对土... 为探讨牛粪生物炭(DMB)、二氧化锰改性牛粪生物炭(MDMB)和氨基改性牛粪生物炭(NDMB)在Pb、Cd复合污染土壤中的钝化能力。试验以复合Pb、Cd污染黑土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土壤钝化试验,分析不同牛粪生物炭种类和施用量(0.2%、0.4%、0.6%)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Pb、Cd有效态含量、形态分布和青贮玉米富集转运Pb、Cd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pH、电导率和有机质含量均随DMB施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同时生物炭使得Pb、Cd的弱酸提取态向残渣态转化,施加量为0.6%时,MDMB处理中Pb、Cd弱酸提取态分配率降至10.21%、40.21%,残渣态分配率提升至49.23%、23.23%,对土壤中Pb、Cd的钝化效果最明显。与CK对照处理相比,土壤有效态Pb、Cd含量分别下降了38.53%、49.98%。生物炭使得Pb在青贮玉米青贮部分(SP)和根部(RP)中的富集系数均显著降低,而Cd只在RP中有下降趋势,同时Pb和Cd的转运系数均随牛粪生物炭施用量的上升而上升。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改变了土壤的理化性质,改性牛粪生物炭相较于牛粪生物炭降低有效态Pb、Cd含量的能力更强,同时降低了青贮玉米对土壤中Pb、Cd的富集,但促进了Pb、Cd向SP的转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 牛粪生物炭 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叶桃花心木对土壤铅镉胁迫的生长响应研究
13
作者 罗志忠 苏立城 +4 位作者 肖琳 庄玉婷 郑峰霖 吴道铭 曾曙才 《林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7-215,共9页
[目的]探究土壤铅(Pb)、镉(Cd)胁迫对大叶桃花心木幼苗生长响应及耐受性。[方法]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单一铅(0、500、1000、1500 mg·kg^(-1))、单一镉(0、10、25、50 mg·kg^(-1))胁迫下其根系形态、生物量以及铅、镉吸收和累积... [目的]探究土壤铅(Pb)、镉(Cd)胁迫对大叶桃花心木幼苗生长响应及耐受性。[方法]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单一铅(0、500、1000、1500 mg·kg^(-1))、单一镉(0、10、25、50 mg·kg^(-1))胁迫下其根系形态、生物量以及铅、镉吸收和累积特征。[结果]在不同浓度Pb胁迫下,大叶桃花心木的株高、地径、根和地上部及全株生物量较CK均有所提高,且在1500 mg·kg^(-1)Pb胁迫下达到最大值;而在不同浓度Cd胁迫下,大叶桃花心木的上述相应指标则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并在10 mg·kg^(-1)Cd达到最大值。不同浓度单一Pb、Cd胁迫下,其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与CK相比均无显著差异。根部的N、P、K含量随Pb、Cd浓度的升高呈逐渐下降趋势,且各处理根部的Pb含量及Pb累积量均显著大于地上部。不同浓度单一Pb、Cd胁迫下,地上部N、P、K含量与CK无显著差异;全株N、P、K累积量随Pb浓度升高而升高,随Cd浓度升高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大叶桃花心木的根部、地上部、全株Pb、Cd含量及累积量均随Pb、Cd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结论]大叶桃花心木对单一Pb、Cd胁迫有较强的耐受性,可作为Pb、Cd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备选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植物修复 耐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水体生物膜巯基对典型重金属的吸附特征
14
作者 张之松 谢涤菲 +1 位作者 谷裕 花修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7866-7873,共8页
为了解地表水环境中广泛存在的自然水体生物膜表面巯基基团的存在情况和它们对典型重金属的吸附特征,建立了基于特异性巯基掩蔽剂的适用于自然水体生物膜中巯基掩蔽的方法,并利用该方法研究了生物膜中巯基的表面浓度,以及不同pH下生物... 为了解地表水环境中广泛存在的自然水体生物膜表面巯基基团的存在情况和它们对典型重金属的吸附特征,建立了基于特异性巯基掩蔽剂的适用于自然水体生物膜中巯基掩蔽的方法,并利用该方法研究了生物膜中巯基的表面浓度,以及不同pH下生物膜巯基对典型重金属Cu、Pb和Cd的吸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巯基掩蔽方法能有效掩蔽巯基且对生物膜中微生物的影响很小。自然水体生物膜表面存在相对较低浓度的巯基基团,浓度为(5.8±0.6)μmol/g,占生物膜表面总位点浓度的5.7%。尽管巯基浓度较低,但由于其具有更强的重金属结合能力,使其在重金属浓度较低时(吸附体系中生物膜对重金属的理论负载量<1.0μmol/g时)对生物膜吸附重金属有重要贡献,显著影响生物膜吸附重金属的特征;且这种规律基本不受体系pH和重金属种类的影响。研究结果证明生物膜中巯基对天然水环境中重金属的环境行为和效应也有重要影响,进一步体现了自然水体生物膜的重要环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水体生物膜 巯基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低积累水稻品种的筛选及酵素降镉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丁芳林 张朝辉 +3 位作者 颜淑婷 姜放军 邓育平 符子璇 《湖南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23-26,共4页
为了探究镉污染下水稻的安全生产方式,采用小区试验,比较了50个水稻品种在湖南省镉轻度污染地区的糙米镉积累情况,并研究了喷施植物酵素对不同品种糙米镉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水稻对镉的吸收存在显著差异,在考察的50个水稻品种... 为了探究镉污染下水稻的安全生产方式,采用小区试验,比较了50个水稻品种在湖南省镉轻度污染地区的糙米镉积累情况,并研究了喷施植物酵素对不同品种糙米镉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水稻对镉的吸收存在显著差异,在考察的50个水稻品种中,泰优390、隆香优310、隆两优1988等品种检测出的镉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品种,可作为镉轻度污染区域水稻安全生产的应急品种;喷施生物酵素的试验结果表明,生物酵素对不同品种稻米镉累积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施喷酵素可以使某些水稻品种中镉含量降低至国家安全限值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米镉含量 镉低积累 生物酵素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乙二胺四乙酸螯合纤维素及其对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
16
作者 申华 张文 +1 位作者 杨露 丁保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117,共8页
为了改善纤维素对重金属的吸附去除性能,文中采用高碘酸钠选择性氧化纤维制得双醛纤维素,通过Schiff碱反应,将乙二胺接枝到纤维素骨架,再将溴乙酸取代到氨基上,获得含有氮和氧配位原子的类乙二胺四乙酸螯合纤维素(EDTA-CL)。表征了其形... 为了改善纤维素对重金属的吸附去除性能,文中采用高碘酸钠选择性氧化纤维制得双醛纤维素,通过Schiff碱反应,将乙二胺接枝到纤维素骨架,再将溴乙酸取代到氨基上,获得含有氮和氧配位原子的类乙二胺四乙酸螯合纤维素(EDTA-CL)。表征了其形貌和结构,考察了其对水中Cd^(2+)和Pb^(2+)的吸附性能。EDTA-CL吸附Cd^(2+)和Pb^(2+)的最佳pH范围为4.5~6;EDTA-CL对Cd^(2+)和Pb^(2+)的吸附在20 min内达到了平衡;EDTA-CL对Cd^(2+)和Pb^(2+)的吸附容量分别为236.1 mg/g和382.6 mg/g,氮和氧配位原子的引入大大提高了对Cd^(2+)和Pb^(2+)的吸附容量;EDTA-CL对Cd^(2+)和Pb^(2+)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EDTA-CL可以重复多次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螯合纤维素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F-1数据的耕地土壤镉(Cd)含量遥感估算方法
17
作者 张龙其 郭云开 +1 位作者 董胜光 刘新良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2,94,共6页
本文采用多种光谱变换和回归分析方法探索了使用GF-1卫星影像监测耕地土壤镉(Cd)含量的可行性。首先针对获取的GF-1原始影像数据,在完成预处理及剔除植被信息后进行倒对数、平方根和反正弦平方根变换,生成4套光谱影像;然后分别用采样点... 本文采用多种光谱变换和回归分析方法探索了使用GF-1卫星影像监测耕地土壤镉(Cd)含量的可行性。首先针对获取的GF-1原始影像数据,在完成预处理及剔除植被信息后进行倒对数、平方根和反正弦平方根变换,生成4套光谱影像;然后分别用采样点5 m缓冲区内各套影像光谱统计值与Cd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多种回归分析。选择模型决定系数最高(>95%)的反正弦平方根变换后的自适应重加权回归方法构建的线性回归模型作为遥感估算模型。遥感估算结果在稻田积水、边缘地带等出现了异常估算值;笔者分析原因后应用线性插值的方法得到最终估算结果。相关性分析和建模精度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有望应用于实际土壤质量监测和土地管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土壤 CD含量 GF-1 光谱特征 反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量干香菇镉含量的不确定度来源评定
18
作者 王红梅 叶少丹 《上海农业学报》 2024年第3期86-91,共6页
依据国家计量技术规范《测量不确定评定与表示》(JJF 1059.1—2012),针对干香菇镉含量的原子吸收光谱法(石墨炉法)检测过程,分析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测量重复性、标准物质、样品制备、线性拟合标准曲线、石墨炉原子... 依据国家计量技术规范《测量不确定评定与表示》(JJF 1059.1—2012),针对干香菇镉含量的原子吸收光谱法(石墨炉法)检测过程,分析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测量重复性、标准物质、样品制备、线性拟合标准曲线、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等5个方面,通过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计算评定上述5个方面来源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分别为0.00743、0.00268、0.02275、0.00866和0.00005,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0.0151 mg∕kg,最终得出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03 mg∕kg。结果表明,在该试验中标准曲线线性拟合计算质量浓度是不确定度引入的最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香菇 镉含量 不确定度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玉米品种对Pb、Cd积累与转运差异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奇 王晟 +2 位作者 何涛 包立 张乃明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0-137,共8页
滇东是云南的玉米主产区,同时也是受重金属污染耕地集中分布区。为了筛选出适合在云南滇东地区重金属污染耕地种植的Pb、Cd低积累玉米品种,选取当地农业生产主栽的18种玉米品种开展玉米田间试验,在相同重金属污染土壤背景下探究不同玉... 滇东是云南的玉米主产区,同时也是受重金属污染耕地集中分布区。为了筛选出适合在云南滇东地区重金属污染耕地种植的Pb、Cd低积累玉米品种,选取当地农业生产主栽的18种玉米品种开展玉米田间试验,在相同重金属污染土壤背景下探究不同玉米品种间的性状差异,再根据籽粒Pb、Cd含量结合聚类分析,探讨不同玉米品种对Pb、Cd积累与转运系数的差异。结果表明,供试的18种玉米品种根部生物量、产量、株高以及Pb、Cd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除胜玉607籽粒Cd含量超标外,其余17种品种籽粒Pb、Cd含量均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根据玉米籽粒中Pb、Cd含量,将供试玉米品种分为高、中、低积累品种,宣宏18和胜玉16为Pb、Cd低积累玉米品种;各供试玉米品种籽粒Pb、Cd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均小于1。除胜玉607外,其他供试玉米品种均可在云南滇东地区Pb、Cd污染耕地实现安全利用,其中,地沃7号、云良1号和地沃2号为适合在该区域种植的具备高产特性的Pb、Cd低积累玉米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积累 转运 品种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磷石膏对镉铅污染土壤修复改良效果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木丽远 周洪印 +4 位作者 黄祖志 王军磊 孙思静 张乃明 包立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54-1462,共9页
为探索改性磷石膏对镉铅污染土壤修复改良的效果,实现农产品安全生产,采用田间试验,共设CK(不施加改性磷石膏)、T1(改性磷石膏施用量为3000 kg·hm^(-2))和T2(改性磷石膏施用量为6000 kg·hm^(-2))3个处理,研究改性磷石膏对镉... 为探索改性磷石膏对镉铅污染土壤修复改良的效果,实现农产品安全生产,采用田间试验,共设CK(不施加改性磷石膏)、T1(改性磷石膏施用量为3000 kg·hm^(-2))和T2(改性磷石膏施用量为6000 kg·hm^(-2))3个处理,研究改性磷石膏对镉铅污染土壤修复改良效果。结果表明,与原始磷石膏相比,改性磷石膏表面纹理更加粗糙,结构也更加松散,表面附着更多生物炭颗粒。与T1处理相比,T2处理更能显著提升土壤pH值、EC值、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显著降低土壤有效态镉铅和玉米籽粒镉铅含量。另外,T2处理对提高玉米单产、百粒重、粗蛋白含量、钙含量、磷含量和叶绿素含量效果也最显著,较CK分别显著提高33.73%、21.43%、20.21%、52.63%、19.35%和24.66%。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青贮玉米产量与土壤pH,EC,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有效态镉铅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综上所述,改性磷石膏施用量为6000 kg·hm^(-2)时更能有效修复改良镉铅复合污染土壤,提升土壤肥力,阻控农产品中镉铅吸收转移。研究结果可为镉铅污染土壤的农产品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促进资源与环境的循环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磷石膏 生物炭 污染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