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式细胞仪对甘蓝花粉倍性的测定 被引量:1
1
作者 杨鼎 李崇娟 +4 位作者 吕凤仙 和江明 兰梅 胡靖峰 徐学忠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78-81,117,共5页
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capitata)花粉的倍性,以甘蓝GL21028的花粉为材料,以叶片为对照,比较花粉2种处理方式、3种不同细胞裂解液、2种核酸染料的效果差异。通过B缓冲液处理后获取的花粉细胞可以直接染色,为最... 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capitata)花粉的倍性,以甘蓝GL21028的花粉为材料,以叶片为对照,比较花粉2种处理方式、3种不同细胞裂解液、2种核酸染料的效果差异。通过B缓冲液处理后获取的花粉细胞可以直接染色,为最简便处理方式;采用“Aru”buffer和Y 2种裂解液,染色剂DAPI,处理甘蓝叶片和花粉,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样本细胞DNA成峰集中,细胞碎片很少;配制的Y裂解液能够适用甘蓝材料流式细胞仪的观察。甘蓝花粉通过B缓冲液处理后,可以直接作为流式细胞仪倍性鉴定的材料,不再需要其他处理,配制的Y裂解液可以得到较好的试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capitata) 流式细胞仪 花粉 测定 倍性 裂解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球甘蓝对根肿病的抗性鉴定与评价 被引量:30
2
作者 司军 李成琼 +3 位作者 宋洪元 任雪松 宋明 王小佳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6-30,共5页
分别利用室内人工接种鉴定、田间人工接种鉴定、田间自然诱发鉴定3种方法,对19份甘蓝材料的抗性进行鉴定,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日本甘蓝’、‘皱叶甘蓝’、‘大楠木’3份材料对根肿病表现为抗病,可以作为抗病育种的材料.3份材... 分别利用室内人工接种鉴定、田间人工接种鉴定、田间自然诱发鉴定3种方法,对19份甘蓝材料的抗性进行鉴定,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日本甘蓝’、‘皱叶甘蓝’、‘大楠木’3份材料对根肿病表现为抗病,可以作为抗病育种的材料.3份材料‘天津圆球甘蓝’、‘北黑大平头’、‘小楠木’对根肿病表现为感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球甘蓝 根肿病 抗性鉴定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和青花菜杂种小孢子培养 被引量:22
3
作者 陈文辉 方淑桂 +2 位作者 曾小玲 朱朝辉 廖晓珍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21-326,共6页
对甘蓝(Brassicaoleraceavar.capitata)×青花菜(Brassicaoleraceavar.italica)的20个杂种及相应的父母本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并对影响甘青杂种小孢子胚胎发生的主要因子进行探讨,适于小孢子培养的培养基为1/2NLN,附加0.5mgL-1NAA、... 对甘蓝(Brassicaoleraceavar.capitata)×青花菜(Brassicaoleraceavar.italica)的20个杂种及相应的父母本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并对影响甘青杂种小孢子胚胎发生的主要因子进行探讨,适于小孢子培养的培养基为1/2NLN,附加0.5mgL-1NAA、0.05mgL-1BA、5mgL-1AgNO3、0.2mgL-12,4-D和0.1mgL-1活性炭。结果有14个杂种能产生胚状体,诱导率70%;不同杂种间小孢子胚胎发生频率存在很大差异,最高的是绿洲808×夏宝,平均每蕾16.2个胚。诱导杂种胚状体发生的最佳时期是小孢子单核靠边期至双核期,34℃热激2d有利于小孢子细胞对称分裂。在含糖170gL-1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3d,添加低糖(含糖110gL-1)的培养液,可显著提高出胚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青花菜 杂种 小孢子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RAPD方法鉴定两个春甘蓝品种的纯度 被引量:24
4
作者 庄木 王晓武 +3 位作者 杨丽梅 刘玉梅 孙培田 方智远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8-9,共2页
利 用 R A P D ( 随机 扩增多 态性 D N A) 方 法, 通过 对100 个 随机 引物 的 筛选 获得 能 区分中甘11 号及其 亲本和8398 及其 亲本的引 物 O P R15 ,并 得到 单株 验证。 结果 表明 ,利 用 R A P... 利 用 R A P D ( 随机 扩增多 态性 D N A) 方 法, 通过 对100 个 随机 引物 的 筛选 获得 能 区分中甘11 号及其 亲本和8398 及其 亲本的引 物 O P R15 ,并 得到 单株 验证。 结果 表明 ,利 用 R A P D 方法对中甘11 号和8398 这 两个早熟 春甘蓝一 代杂种 进行快速 、准确的 纯度鉴定 是可行 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RAPD 品种纯度 一代杂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球甘蓝游离小孢子胚胎发生 被引量:17
5
作者 方淑桂 曾小玲 +3 位作者 朱朝辉 林碧英 陈文辉 廖晓珍 《武汉植物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30-534,共5页
以结球甘蓝品种“强夏”为材料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对与胚胎发生关系密切的因子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盛花前期取材最适宜;单核晚期至双核期的小孢子才能发育成胚状体;含17%蔗糖的培养液在培养初期有利于小孢子存活;培养3 d后胚胎... 以结球甘蓝品种“强夏”为材料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对与胚胎发生关系密切的因子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盛花前期取材最适宜;单核晚期至双核期的小孢子才能发育成胚状体;含17%蔗糖的培养液在培养初期有利于小孢子存活;培养3 d后胚胎诱导则以14%蔗糖浓度为最好;高浓度(17%)蔗糖培养3 d后添加低浓度(11%)蔗糖培养液能大大提高胚胎发生能力,比一直在14%蔗糖培养液培养的提高282.4%,比更新培养液培养的提高12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球甘蓝 游离小孢子培养 胚胎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下胚轴的高效再生和农杆菌介导B.t.基因转化甘蓝 被引量:44
6
作者 卫志明 黄健秋 +5 位作者 徐淑平 薛红卫 钟仲贤 顾桢祥 徐悌惟 李贤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11-18,共8页
分别对取材时间和培养基组成进行研究,建立了甘蓝下胚轴外植体的高效再生系统,当选取6~7d苗龄的下胚轴,将其置于MSB+BA2.5mg/L+ZT1mg/L+IBA0.1mg/L的芽分化培养基中,并于培养基中附加AgNO37.5mg/L时,最高的芽分化频率... 分别对取材时间和培养基组成进行研究,建立了甘蓝下胚轴外植体的高效再生系统,当选取6~7d苗龄的下胚轴,将其置于MSB+BA2.5mg/L+ZT1mg/L+IBA0.1mg/L的芽分化培养基中,并于培养基中附加AgNO37.5mg/L时,最高的芽分化频率,“夏光甘蓝”母本“103”可达81.67%,父本“60天早椰菜”可达78.56%。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影响转化频率的不同因素,即:抑制农杆菌生长的抗生素种类及其浓度、预培养的有无及感染时的浓度、下胚轴外植体与农杆菌的感染时间和共培养时间、筛选时抗生素的加入时间进行了探讨。共获得100余株卡那霉素抗性植株,全部移栽成活,生长良好。对转基因植株总DNA进行Southernblotting分析,证明nptⅡ基因已整合到甘蓝植株细胞基因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下胚轴 再生 农杆菌介导 基因转化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球甘蓝下胚轴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体系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李贵 李必元 +3 位作者 王五宏 岳智臣 钟新民 侯喜林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438-2443,共6页
以结球甘蓝‘新夏50’的无菌苗下胚轴为材料,对影响原生质体分离、纯化与培养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建立适合结球甘蓝原生质体游离、纯化、收集、培养以至再生出完整植株的实用技术体系,为其非对称细胞融合及品种改良与创新等研究奠定基... 以结球甘蓝‘新夏50’的无菌苗下胚轴为材料,对影响原生质体分离、纯化与培养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建立适合结球甘蓝原生质体游离、纯化、收集、培养以至再生出完整植株的实用技术体系,为其非对称细胞融合及品种改良与创新等研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2.5%纤维素酶R-10+0.05%果胶酶Y-23+9CPW+5mmol/L MES的混合酶液,从4d苗龄的下胚轴上分离出高产率的原生质体。在改良B5+0.5mg/L 2,4-D+0.2mg/L 6-BA+0.2mg/L NAA的液体培养基上,原生质体分裂旺盛。形成愈伤组织后经芽诱导和生根培养,获得了再生植株。倍性检测结果表明,不同原生质体所获得的24株再生植株中,19株为正常二倍体,4株为嵌合体,1株为四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球甘蓝 下胚轴 原生质体培养 植株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球甘蓝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宋立晓 严继勇 +2 位作者 曾爱松 高兵 王肖红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1-156,共6页
利用62对SSR引物对36个结球甘蓝种质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有40对SSR引物在36个种质材料间表现为多态性。共检测到146个等位基因位点,每对引物的等位基因位点变幅为2~7个,平均为3.65个,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27.88个,平均为3... 利用62对SSR引物对36个结球甘蓝种质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有40对SSR引物在36个种质材料间表现为多态性。共检测到146个等位基因位点,每对引物的等位基因位点变幅为2~7个,平均为3.65个,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27.88个,平均为3.20个。每个SSR位点的多态信息量(PIC)变化范围为0.182~0.832,平均为0.644。36个种质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473~0.815,平均为0.720。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相似系数为0.62的水平上可将36个甘蓝种质材料聚为三大类群,利用SSR分子标记可以从DNA水平上进行结球甘蓝遗传多样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球甘蓝 SSR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球甘蓝根肿菌鉴定和种质抗性评价 被引量:8
9
作者 王神云 吴强 +3 位作者 王红 于利 李建斌 丁万霞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23-1132,共10页
采集湖北省长阳县火烧坪乡根肿病重发区的病土和病根,通过病原菌形态和PCR鉴定,确定是芸薹根肿菌,然后利用欧洲ECD鉴别系统确定生理小种为ECD17/31/13,此病原菌致病力极强。采用田间苗期人工接种鉴定,与田间成株期自然诱发鉴定相结合,... 采集湖北省长阳县火烧坪乡根肿病重发区的病土和病根,通过病原菌形态和PCR鉴定,确定是芸薹根肿菌,然后利用欧洲ECD鉴别系统确定生理小种为ECD17/31/13,此病原菌致病力极强。采用田间苗期人工接种鉴定,与田间成株期自然诱发鉴定相结合,对88份甘蓝种质进行抗性评价和筛选,结果表明:苗期获得1份高抗,7份抗病,17份耐病材料;成株期获得4份高抗,4份抗病,15份耐病材料。2个时期88份材料群体抗性鉴定级别基本一致,93.18%材料成株期病指比苗期高。CR21在2个时期均为高抗,抗性最强,表现稳定;CR55在苗期发病最严重,病指达到76.19,成株期为74.10;CR54在成株期发病最严重,病指达到81.54,苗期为75.97,2个时期发病率均达到100%。根肿病菌的鉴定和致病力的确定,及甘蓝种质抗性评价为抗病品种选育和抗病机理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球甘蓝 根肿菌 种质资源 抗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球甘蓝抽薹开花时间性状的QTL定位及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朱洪运 田多成 +2 位作者 颉建明 简元才 康俊根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5,共5页
在已构建的结球甘蓝AFLP、SSR和SRAP标记高密度遗传图谱的基础上,运用MapQTL 4.0软件对结球甘蓝F2群体抽薹、开花时间两性状分别进行QTL定位和分析。最终检测到2个控制甘蓝抽薹时间性状的QTL(qbt-3-2、qbt-9-1),以及一个同开花时间性状... 在已构建的结球甘蓝AFLP、SSR和SRAP标记高密度遗传图谱的基础上,运用MapQTL 4.0软件对结球甘蓝F2群体抽薹、开花时间两性状分别进行QTL定位和分析。最终检测到2个控制甘蓝抽薹时间性状的QTL(qbt-3-2、qbt-9-1),以及一个同开花时间性状相关的QTL(qft-9-1),分别位于连锁群LG3与LG9上,这3个QTL均为增效位点,共解释甘蓝抽薹、开花时间性状变异的17.5%,22.7%;同时得到与QTLs共分离的2个分子标记E46M52-5、me26-em13-1,均可作为辅助选育甘蓝耐抽薹品种的标记使用,这将为结球甘蓝耐抽薹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球甘蓝 抽薹及开花时间 数量性状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球甘蓝抗虫转基因植株及其后代的抗性表现 被引量:12
11
作者 佘建明 蔡小宁 +5 位作者 朱卫民 张初贤 丁万霞 李建斌 李彬 朱祯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2期73-76,共4页
应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含有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 (CpTI)基因和新霉素磷酸转移酶 (NPTⅡ )基因的重组质粒导入结球甘蓝栽培品种春甘蓝“鸡心 2 3”和秋甘蓝“黑叶头”。对转基因当代植株 (T0 )及其自交后代 (T1、T2 、T3)群体进行卡那霉素抗... 应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含有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 (CpTI)基因和新霉素磷酸转移酶 (NPTⅡ )基因的重组质粒导入结球甘蓝栽培品种春甘蓝“鸡心 2 3”和秋甘蓝“黑叶头”。对转基因当代植株 (T0 )及其自交后代 (T1、T2 、T3)群体进行卡那霉素抗性、抗虫性鉴定和分子检测。经PCR DNA分子杂交检测 ,确认抗虫基因———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已整合到受体植株的基因组中 ,并在有性生殖过程中传递给后代。卡那霉素抗性和抗虫性状在T0 代植株上得到表达 ;T1代植株中发生分离 ;T2 代中呈现出 3种不同类型的株系 :抗性纯合、杂合型和敏感性纯合株系 ;从T3 代中获得卡那霉素抗性和抗虫性纯合的株系。试验结果显示 ,卡那霉素抗性和抗虫性状在转基因植株自交后代中的表现基本符合显性单基因的分离规律。在T2 、T3 代抗虫性纯合的株系中 ,鳞翅目小菜蛾、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的 1~ 2龄幼虫校正死亡率为 6 %~ 10 0 % ,从中选出一批校正死亡率达 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球甘蓝 转基因植株 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 新霉素磷酸转移酶 卡那霉素抗性 抗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戊灵室内除草毒力测定 被引量:11
12
作者 许贤 王贵启 李丽珍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28-230,共3页
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二甲戊灵对杂草的毒力和对甘蓝的安全性。结果表明,播后苗前在148.37~165.69 g/hm2的剂量下,采用土壤喷雾法施用二甲戊灵,可有效抑制稗、马唐生长,鲜重抑制率达90%以上;对甘蓝的安全性测定结果表明,二甲戊... 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二甲戊灵对杂草的毒力和对甘蓝的安全性。结果表明,播后苗前在148.37~165.69 g/hm2的剂量下,采用土壤喷雾法施用二甲戊灵,可有效抑制稗、马唐生长,鲜重抑制率达90%以上;对甘蓝的安全性测定结果表明,二甲戊灵在甘蓝播后苗前施药对甘蓝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戊灵 生物测定 杂草 甘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P5CS基因转化结球甘蓝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肖红 曾爱松 +2 位作者 高兵 宋立晓 严继勇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85-891,共7页
为研究StP5CS基因在结球甘蓝中的耐盐作用,以结球甘蓝下胚轴为外植体,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耐盐基因StP5CS和抗除草剂Bar基因导入结球甘蓝基因组中,在双丙氨膦的筛选下扩繁、生根,共获得了36株抗性植株。PCR扩增和Southern印迹杂交检测表... 为研究StP5CS基因在结球甘蓝中的耐盐作用,以结球甘蓝下胚轴为外植体,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耐盐基因StP5CS和抗除草剂Bar基因导入结球甘蓝基因组中,在双丙氨膦的筛选下扩繁、生根,共获得了36株抗性植株。PCR扩增和Southern印迹杂交检测表明:目的基因StP5CS和Bar基因已经成功导入结球甘蓝基因组中。RT-PCR检测表明:StP5CS基因在转录水平也有表达。转基因植株耐盐试验结果显示:高浓度盐处理(400mmol/L NaCl)下,对照植株整株枯死,而转基因植株仍能正常生长;转基因植株的SOD活性、脯氨酸含量和相对膜透性均随盐浓度的升高呈上升趋势,均在400mmol/L NaCl处理下达到最大。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对高盐环境有一定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球甘蓝 StP5CS基因 遗传转化 耐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甘蓝、花椰菜的抗虫检测 被引量:6
14
作者 钟仲贤 徐悌惟 +3 位作者 卫志明 徐淑平 黄健秋 薛红卫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10-14,共5页
1997~ 1999年对甘蓝、花椰菜转Bt抗虫基因R0 代及R1代植株离体叶片进行了抗虫检测试验。结果表明 ,使用小菜蛾 1龄幼虫 ,每9cm圆形叶片接种 2 0条 ,在 2 0~ 2 2℃培养 5~6d ,以校正死亡率和叶片损害程度综合评估抗虫性 ,可取得有... 1997~ 1999年对甘蓝、花椰菜转Bt抗虫基因R0 代及R1代植株离体叶片进行了抗虫检测试验。结果表明 ,使用小菜蛾 1龄幼虫 ,每9cm圆形叶片接种 2 0条 ,在 2 0~ 2 2℃培养 5~6d ,以校正死亡率和叶片损害程度综合评估抗虫性 ,可取得有效的结果 ,此检测方法比较简便 ,可用于单株抗虫性的初步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花椰菜 小菜蛾 抗虫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分子标记EPT11_(900)辅助甘蓝显性雄性不育基因转育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晓武 方智远 +3 位作者 孙培田 刘玉梅 杨丽梅 庄木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14,共14页
利用与甘蓝显性雄性不育基因(Ms)连锁的延长随机引物扩增DNA(ERPAD)标记EPT11900对33个甘蓝自交系的多态性进行了分析。EPT11900主要分布在各种早熟甘蓝中,很少存在于鸡心类型或晚熟扁圆类型甘蓝中。... 利用与甘蓝显性雄性不育基因(Ms)连锁的延长随机引物扩增DNA(ERPAD)标记EPT11900对33个甘蓝自交系的多态性进行了分析。EPT11900主要分布在各种早熟甘蓝中,很少存在于鸡心类型或晚熟扁圆类型甘蓝中。该结果表明:它可用于辅助大多数鸡心型或晚熟扁圆类型甘蓝的Ms基因转育;EPT11900在辅助两个甘蓝自交系回交三代及两个青花菜自交系回交一代的Ms基因转育中,预测的准确性超过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显性雄性不育 ERPAI 辅助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球甘蓝RAPD反应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冲 薄天岳 +3 位作者 葛才林 任云英 陈锦秀 杨晓锋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3期114-117,共4页
以甘蓝(Brassicaoleraceavar.capitata)基因组DNA为模板,比较筛选RAPD扩增体系的各影响因素,优化了甘蓝的RAPD反应体系,调整了扩增程序。该体系反应总体积为20μL,其中25mmol/LMgCl22.0μL,10×PCRBuffer2.0μL,10mmol/LdNTP0.5μL,... 以甘蓝(Brassicaoleraceavar.capitata)基因组DNA为模板,比较筛选RAPD扩增体系的各影响因素,优化了甘蓝的RAPD反应体系,调整了扩增程序。该体系反应总体积为20μL,其中25mmol/LMgCl22.0μL,10×PCRBuffer2.0μL,10mmol/LdNTP0.5μL,5U/μLTaqE0.5μL,20ng/μLPrimer1.5μL,10ng/μL模板DNA3μL,灭菌双蒸水10.5μL。适宜的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min;94℃变性1min,37℃复性1min,72℃延伸1.5min,40个循环;72℃延伸10min后15℃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RAPD 体系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白菜与紫甘蓝种间杂种的获得与鉴定 被引量:10
17
作者 乔海云 李菲 +3 位作者 张淑江 章时蕃 张慧 孙日飞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07-414,共8页
以不同类型的大白菜与紫甘蓝为材料,运用蕾期授粉结合胚挽救技术获得大白菜与紫甘蓝的种间杂种,并对其进行细胞学鉴定。结果表明,大白菜与紫甘蓝杂交,获得了57株F1代幼苗;对根尖染色体数量进行观察和杂种花粉特性调查发现,其中47株具有... 以不同类型的大白菜与紫甘蓝为材料,运用蕾期授粉结合胚挽救技术获得大白菜与紫甘蓝的种间杂种,并对其进行细胞学鉴定。结果表明,大白菜与紫甘蓝杂交,获得了57株F1代幼苗;对根尖染色体数量进行观察和杂种花粉特性调查发现,其中47株具有预期的染色体数目,2n=19,鉴定为真杂种,其花粉败育;另有6株具有38条染色体,鉴定为种间异源双二倍体,应该是发生了染色体自然加倍,其花粉可育。可育的杂种F1代与大白菜回交,获得了大白菜—紫甘蓝BC1代材料。田间观测结果显示,杂种F1代植株综合性状均介于双亲之间,BC1代植株包球明显,综合性状偏向母本大白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紫甘蓝 种间杂交 胚挽救 细胞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球甘蓝小孢子胚胎发生的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曾爱松 高兵 +5 位作者 宋立晓 张云霞 李健绮 李英 侯喜林 严继勇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7-54,共8页
游离小孢子培养即小孢子在外界胁迫诱导的条件下,从其配子体发育途径转向孢子体发育途径,诱导小孢子胚胎发生的过程。本研究通过对结球甘蓝小孢子胚胎发生的细胞学观察,为甘蓝游离小孢子培养中的可调控性及相关胚胎发育研究提供理论依... 游离小孢子培养即小孢子在外界胁迫诱导的条件下,从其配子体发育途径转向孢子体发育途径,诱导小孢子胚胎发生的过程。本研究通过对结球甘蓝小孢子胚胎发生的细胞学观察,为甘蓝游离小孢子培养中的可调控性及相关胚胎发育研究提供理论依据。选用3个在游离小孢子培养中胚胎发生响应有差异的甘蓝杂交种,分别采用醋酸洋红、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及荧光素双醋酸酯(FDA)3种染色方法,对甘蓝小孢子体内配子体发育、游离小孢子培养中的胚胎发生过程及细胞死亡现象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小孢子正常发育方向是单核小孢子经历2次不对称核分裂后发育成三核花粉,而单核靠边期小孢子在体外经32.5℃热激胁迫1 d后,小孢子绝大部分死亡,培养3 d后小孢子死亡率达到90%左右。结球甘蓝游离小孢子培养胚胎发生途径以B途径为主:第1次分裂为对称分裂,其后2个核进行反复分裂形成多细胞团,依次经历球型胚、心型胚、鱼雷胚,直至子叶胚的形成。除了以上典型B途径外,培养过程中还同时存在多种发育途径:第1次不对称分裂后,生殖核继续分裂即为A-G途径;营养核和生殖核两者同时继续分裂的A-VG途径。结论:甘蓝小孢子在体外经32.5℃热激胁迫1 d后,B途径为其主要孢子体发育途径;热激胁迫迅速诱导了小孢子的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发生 细胞程序性死亡 发育途径 结球甘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球甘蓝不定芽诱导及遗传转化的影响因子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肖红 曾爱松 +2 位作者 高兵 宋立晓 严继勇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18-920,共3页
结球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var.capitata L.)作为中国的主要蔬菜之一,营养价值丰富,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并含有天然防癌和抗癌物质。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抗除草剂基因bar和耐盐基因StP5CS转入甘蓝植株中,获得抗除草剂... 结球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var.capitata L.)作为中国的主要蔬菜之一,营养价值丰富,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并含有天然防癌和抗癌物质。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抗除草剂基因bar和耐盐基因StP5CS转入甘蓝植株中,获得抗除草剂及耐盐植株,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球甘蓝 离体培养 不定芽 遗传转化 农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fP基因甘蓝质体表达载体构建及原核表达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正安 丁玉梅 +1 位作者 许彬 张应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17,共6页
以甘蓝自交系‘03097’为试材,PCR扩增并克隆了甘蓝质体的trnI-trnA基因区段,利用该基因区段作为定点整合外源基因的同源重组片段,构建了甘蓝质体定点转化载体,并进行了原核表达分析。结果表明,所扩增的基因区段大小为2.7 kb。进行序列... 以甘蓝自交系‘03097’为试材,PCR扩增并克隆了甘蓝质体的trnI-trnA基因区段,利用该基因区段作为定点整合外源基因的同源重组片段,构建了甘蓝质体定点转化载体,并进行了原核表达分析。结果表明,所扩增的基因区段大小为2.7 kb。进行序列分析后,经酶切、连接和转化,构建成含Prrn-gfp-aadA-TpsbA表达盒的质体表达载体,酶切鉴定表明,所构建载体符合预期设计;gfp基因能够在质体特异性启动子Prrn及终止子TpsbA的调控下高水平表达,表达量约占总可溶性蛋白的41.0%,包涵体占菌体蛋白的38.0%。该载体的构建为后期甘蓝质体转化体系的建立和其它功能基因导入甘蓝质体进行性状改良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质体 表达载体 GFP基因 高水平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