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了解四川部分地区10个规模化鸡场产气荚膜梭菌的基因型及遗传学关系。方法采用EcoRI、MseI酶对34株不同地区鸡场的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进行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分析。结果AFLP能全部区...目的了解四川部分地区10个规模化鸡场产气荚膜梭菌的基因型及遗传学关系。方法采用EcoRI、MseI酶对34株不同地区鸡场的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进行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分析。结果AFLP能全部区别34株产气荚膜梭菌,辨别力指数为100%,其不同来源菌株呈现多态性分布。按Dice系数≥0.8,可分为19个AFLP基因亚型,AFLP-14为优势基因型,占总菌株数的20.59%。分析亚型分布情况表明,产气荚膜梭菌的流行特点与地区差异相关:不同鸡场产气荚膜梭菌的亚型差异明显;而同一鸡场的亚型较单一,以一种亚型为主,交叉有少数其他亚型。结论四川地区鸡场产气荚膜梭菌的基因型十分丰富,AFLP技术是其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有效手段。展开更多
本刊讯: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技术,该技术是由Vos等1995年建立的一项分子标记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选择性扩增带有人工接头的DNA酶切片段。因不同个体的DNA的酶切片段存在差异,从而产...本刊讯: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技术,该技术是由Vos等1995年建立的一项分子标记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选择性扩增带有人工接头的DNA酶切片段。因不同个体的DNA的酶切片段存在差异,从而产生扩增片段的长度多态性。AFLP技术具有不需要预先知道被研究物种的基因组DNA序列信息,展开更多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标记技术是Zabean和Vos等科学家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分子标记技术。于1993年获得欧洲专利局专利。它是继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标记技术是Zabean和Vos等科学家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分子标记技术。于1993年获得欧洲专利局专利。它是继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之后的第三代标记技术。展开更多
目的揭示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北京基因型菌株的进化路径,在进化过程中产生的各个进化分支,以及每个分支的北京基因型菌株在人群中的流行情况。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天津地区临床分离的567株MTB...目的揭示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北京基因型菌株的进化路径,在进化过程中产生的各个进化分支,以及每个分支的北京基因型菌株在人群中的流行情况。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天津地区临床分离的567株MTB菌株,首先采用多重PCR试验分析菌株基因组中差异片段207(RD207)的缺失情况,以鉴定收集的菌株是否为北京基因型;然后分析所有的北京基因型MTB菌株基因组中差异区域RD105、RD181、RD150和RD142的缺失情况,以及菌株基因组NTF(noise transfer function)区中插入序列6110(IS6110)的存在情况。结果567株临床分离的MTB菌株中,517株(91.2%)为北京基因型菌株。所有北京基因型菌株中,447株(86.5%)为NTF区含有IS6110的北京基因型现代株;70株(13.5%)为NTF区不含IS6110的北京基因型古代株。基于大片段的多态性分析,北京基因型菌株被分为5个亚型,其中RD181(+)的北京基因型菌株为22株(4.3%),且全部为北京基因型古代株。RD181(-)/RD150(+)和RD181(-)/RD150(-)的北京基因型古代株分别为41株(7.9%)和7株(1.4%)。447株现代菌株中,RD181(-)/RD150(+)和RD181(-)/RD150(-)的分别为404株(78.1%)和43株(8.3%)。结论MTB北京基因型中的现代株是天津地区的主要流行株;北京基因型MTB在人群传播流行中已经进化出5个分支,其中RD181(-)/RD150(+)的北京基因型现代株为主要的流行分支。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了解四川部分地区10个规模化鸡场产气荚膜梭菌的基因型及遗传学关系。方法采用EcoRI、MseI酶对34株不同地区鸡场的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进行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分析。结果AFLP能全部区别34株产气荚膜梭菌,辨别力指数为100%,其不同来源菌株呈现多态性分布。按Dice系数≥0.8,可分为19个AFLP基因亚型,AFLP-14为优势基因型,占总菌株数的20.59%。分析亚型分布情况表明,产气荚膜梭菌的流行特点与地区差异相关:不同鸡场产气荚膜梭菌的亚型差异明显;而同一鸡场的亚型较单一,以一种亚型为主,交叉有少数其他亚型。结论四川地区鸡场产气荚膜梭菌的基因型十分丰富,AFLP技术是其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有效手段。
文摘本刊讯: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技术,该技术是由Vos等1995年建立的一项分子标记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选择性扩增带有人工接头的DNA酶切片段。因不同个体的DNA的酶切片段存在差异,从而产生扩增片段的长度多态性。AFLP技术具有不需要预先知道被研究物种的基因组DNA序列信息,
文摘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标记技术是Zabean和Vos等科学家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分子标记技术。于1993年获得欧洲专利局专利。它是继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之后的第三代标记技术。
文摘目的揭示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北京基因型菌株的进化路径,在进化过程中产生的各个进化分支,以及每个分支的北京基因型菌株在人群中的流行情况。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天津地区临床分离的567株MTB菌株,首先采用多重PCR试验分析菌株基因组中差异片段207(RD207)的缺失情况,以鉴定收集的菌株是否为北京基因型;然后分析所有的北京基因型MTB菌株基因组中差异区域RD105、RD181、RD150和RD142的缺失情况,以及菌株基因组NTF(noise transfer function)区中插入序列6110(IS6110)的存在情况。结果567株临床分离的MTB菌株中,517株(91.2%)为北京基因型菌株。所有北京基因型菌株中,447株(86.5%)为NTF区含有IS6110的北京基因型现代株;70株(13.5%)为NTF区不含IS6110的北京基因型古代株。基于大片段的多态性分析,北京基因型菌株被分为5个亚型,其中RD181(+)的北京基因型菌株为22株(4.3%),且全部为北京基因型古代株。RD181(-)/RD150(+)和RD181(-)/RD150(-)的北京基因型古代株分别为41株(7.9%)和7株(1.4%)。447株现代菌株中,RD181(-)/RD150(+)和RD181(-)/RD150(-)的分别为404株(78.1%)和43株(8.3%)。结论MTB北京基因型中的现代株是天津地区的主要流行株;北京基因型MTB在人群传播流行中已经进化出5个分支,其中RD181(-)/RD150(+)的北京基因型现代株为主要的流行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