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皮乙素对BALB/c裸鼠体内胶质瘤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曹舒雯 胡杨 +2 位作者 朱小南 陈汝筑 汪雪兰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72-679,667,共8页
【目的】探讨秦皮乙素(Esc)的体内抗胶质瘤活性,为秦皮乙素进一步研究开发为抗胶质瘤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C6细胞前肢腋下皮下注射BALB/c裸鼠种瘤构建荷瘤鼠模型;分为4组:模型组、50 mg/kg秦皮乙素组、100mg/kg秦皮乙素组和... 【目的】探讨秦皮乙素(Esc)的体内抗胶质瘤活性,为秦皮乙素进一步研究开发为抗胶质瘤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C6细胞前肢腋下皮下注射BALB/c裸鼠种瘤构建荷瘤鼠模型;分为4组:模型组、50 mg/kg秦皮乙素组、100mg/kg秦皮乙素组和阳性对照组;采用瘤体积、相对肿瘤增殖率、瘤质量、肿瘤生长抑制率和体质量5个指标评价秦皮乙素的体内抑瘤效果;采用HE染色鉴定瘤体。【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秦皮乙素可显著抑制雄性荷瘤鼠的瘤体积约10倍,瘤质量约8倍,对其体质量无显著影响,与阳性对照药尼莫司汀(ACNU)相似;对雌性荷瘤鼠瘤体的生长无显著抑制作用。【结论】秦皮乙素在雄性荷瘤鼠体内具有显著抗胶质瘤活性,为秦皮乙素进一步开发为抗胶质瘤药物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皮乙素 胶质瘤 BALB/c裸鼠 抑瘤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鳞癌患者来源移植瘤模型:B-NDG小鼠与BALB/c裸鼠的比较 被引量:2
2
作者 管柳柳 邹晴晴 +1 位作者 刘倩 陈斯泽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00-1206,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品系的小鼠对于食管鳞癌患者来源的异种移植瘤(ESCC PDX)成瘤率的影响,为ESCC的临床个体化治疗建立更优势的临床前动物模型。方法收集22例ESCC患者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分别利用B-NDG(NSG)鼠和BALB/c裸鼠来建立ESCC PDX模型... 目的探讨不同品系的小鼠对于食管鳞癌患者来源的异种移植瘤(ESCC PDX)成瘤率的影响,为ESCC的临床个体化治疗建立更优势的临床前动物模型。方法收集22例ESCC患者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分别利用B-NDG(NSG)鼠和BALB/c裸鼠来建立ESCC PDX模型。通过观察移植瘤成瘤情况,测量移植瘤体积,绘制生长曲线图,计算成瘤率和成瘤时间,HE染色、免疫组化及基因组测序等实验,比较移植瘤组织与原患者肿瘤组织的一致性。结果22例标本的PDX模型移植结束,发现NSG小鼠ESCC肿瘤发生率(50%,11/22)高于BALB/c裸鼠(18.18%,4/22)(P=0.027)。NSG小鼠的平均肿瘤成瘤时间为75.95 d短于BALB/c小鼠的91.67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NSG小鼠和BALB/c小鼠异种移植模型中,肿瘤均能保持病人ESCC肿瘤组织的形态学特征。基因分析结果显示,与BALB/c裸鼠相比,NSG小鼠肿瘤与亲代患者肿瘤样本间的基因相似度更高(P<0.0001)。结论成功构建了NSG小鼠和BALB/c裸鼠ESCC皮下移植瘤模型,并发现NSG小鼠对于模型成功的建立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SG小鼠 BALB/c裸鼠 PDX模型 食管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MEC-1与HG3细胞株建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B/c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模型
3
作者 付春玲 龚艳青 +1 位作者 万艳 徐开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44-1648,共5页
目的:通过对免疫缺陷鼠(BALB/c)不同部位、不同密度接种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细胞,探索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建立的条件。方法:通过慢病毒系统建立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人CLL细胞(MEC-1-GFP与HG3-GFP细胞)。首先将MEC-1-GFP细... 目的:通过对免疫缺陷鼠(BALB/c)不同部位、不同密度接种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细胞,探索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建立的条件。方法:通过慢病毒系统建立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人CLL细胞(MEC-1-GFP与HG3-GFP细胞)。首先将MEC-1-GFP细胞(5×10^7/ml)分别接种于裸鼠的前肢腋下、腹部及后肢腋下,观察不同接种部位对CLL细胞成瘤率的影响;其次将同等密度的MEC-1-GFP、HG3-GFP细胞(5×10^7/ml)分别接种于裸鼠的前肢腋下部位,观察两种细胞的成瘤时间及成瘤率。再次以同样接种方法,将不同密度的MEC-1-GFP与HG3-GFP细胞(1×10^7/ml与5×10^7/ml)分别接种于裸鼠的前肢腋下,观察不同接种密度的细胞成瘤时间及成瘤率。观察5周后,通过眼球取血获得外周静脉血,经EDTA抗凝及溶血素处理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GFP阳性的CLL细胞;同时,将荷瘤鼠处死,剥离肿瘤组织并制备冰冻切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成功获得稳定表达标记蛋白GFP的MEC-1与HG3细胞株;接种后裸鼠的前肢腋下、腹部及后肢腋下都形成了皮下移植瘤,且前肢腋下更有利于移植瘤的形成;接种密度为5×10^7/ml的MEC-1-GFP和HG3-GFP细胞均可形成皮下移植瘤,且5周后的成瘤率均为80%;接种密度分别为1×10^7/ml与5×10^7/ml MEC-1-GFP与HG3-GFP细胞均可有效地形成皮下移植瘤。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2组荷瘤鼠外周血中均未见GFP阳性的MEC和HG3细胞,组织病理检查表明CLL细胞向腹腔转移。结论:利用CLL细胞株MEC-1-GFP和HG3-GFP建立了CLL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为进一步研究CLL的发病机制提供了实验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MEc-1-GFP、HG3-GFP细胞 BALB/c裸鼠模型 皮下移植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RCC2基因沉默联合辐射对结肠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芹 王彦 +3 位作者 杜利清 徐畅 樊飞跃 刘强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85-388,共4页
目的探讨sh RNA介导的XRCC2基因沉默联合辐射对结肠癌细胞移植裸鼠肿瘤的疗效。方法将结肠癌T84细胞接种于BALB/c裸鼠建立肿瘤移植模型,分为control组、sh RNA-SC组和sh RNA-XRCC2组。裸鼠经X射线局部照射,检测放射治疗后肿瘤的体积和... 目的探讨sh RNA介导的XRCC2基因沉默联合辐射对结肠癌细胞移植裸鼠肿瘤的疗效。方法将结肠癌T84细胞接种于BALB/c裸鼠建立肿瘤移植模型,分为control组、sh RNA-SC组和sh RNA-XRCC2组。裸鼠经X射线局部照射,检测放射治疗后肿瘤的体积和质量变化,并对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分析。结果 sh RNA-XRCC2组肿瘤生长速度较缓慢,从放射治疗的第12天开始至放射治疗继续到第28天,sh RNA-XRCC2组瘤体明显较control组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h RNA-XRCC2组肿瘤质量明显轻于control组,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843,P<0.01)。sh RNA-XRCC2组裸鼠移植瘤的抑瘤率为56.25%,远远高于sh RNA-SC组(4.69%)。移植瘤组织的病理检查结果表明,sh RNA-XRCC2组肿瘤组织核异型不明显,少见核分裂相,多见坏死区。结论 XRCC2基因沉默联合辐射对裸鼠结肠癌移植瘤具有显著的抑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Rcc2基因 放射 结肠癌 BALB/c裸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源异种皮下注射移植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纤维化裸鼠模型的评价
5
作者 周雪 万贵平 张真真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9-26,共8页
目的评估人源子宫内膜异位症纤维化裸鼠模型建立的可行性,确定子宫内膜间充质干细胞是否参与诱导子宫内膜异位症纤维化。方法收集人源子宫内膜标本4例,采用皮下注射的方式1∶3移植到12只BABL/c裸鼠体内。记录病灶皮表形态及体积变化,移... 目的评估人源子宫内膜异位症纤维化裸鼠模型建立的可行性,确定子宫内膜间充质干细胞是否参与诱导子宫内膜异位症纤维化。方法收集人源子宫内膜标本4例,采用皮下注射的方式1∶3移植到12只BABL/c裸鼠体内。记录病灶皮表形态及体积变化,移植后第15天处死裸鼠,观察病灶形态及其与腹壁周围粘连情况,HE染色评判造模结果,Masson染色评定纤维化程度,免疫荧光追踪子宫内膜间充质干细胞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纤维化进程中的作用。结果裸鼠异位病灶体积随时间增长,呈局限性、囊泡样改变,与腹壁粘连紧密,镜下可见子宫内膜样腺体、胶原纤维沉积,造模成功率为83.4%,造模后病灶胶原纤维容积分数显著升高(P<0.01),共聚焦成像提示子宫内膜间充质干细胞(SUSD2^(+))可在体内向肌成纤维细胞(α-SMA^(+))分化。结论人源异种皮下注射移植的方法建立的裸鼠模型符合子宫内膜异位症纤维化的病变特点,操作简单,可行性高,此外体内观察到子宫内膜间充质干细胞参与诱导子宫内膜异位症纤维化形成,为进一步探究其发病机制提供较好的模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动物模型 异种移植 纤维化 BABL/c裸鼠 子宫内膜间充质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细菌群落鉴别裸鼠生前损伤和死后损伤
6
作者 郑欣 邱越 +9 位作者 李志刚 向青青 汪冠三 石河 徐曲毅 隋鹏 马雁兵 刘超 陈立方 赵建 《法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30-438,共9页
目的建立裸鼠的生前损伤和死后损伤模型,观察损伤后不同时间点创口的形态学和细菌群落变化,分析生前损伤和死后损伤的差异。方法建立48只BALB/c裸鼠的腹部损伤模型,分为生前损伤、死后4 h损伤和死后72 h损伤组,观察损伤形成后第1、3、5... 目的建立裸鼠的生前损伤和死后损伤模型,观察损伤后不同时间点创口的形态学和细菌群落变化,分析生前损伤和死后损伤的差异。方法建立48只BALB/c裸鼠的腹部损伤模型,分为生前损伤、死后4 h损伤和死后72 h损伤组,观察损伤形成后第1、3、5、8、11、15天的大体表现和组织病理学改变,并通过16S rRNA测序技术分析创口的细菌群落。使用QIIME2软件计算Shannon指数和Observed species指数,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组间的α多样性;使用Rv4.3.0软件计算样本间Jaccard相似系数并应用于主坐标分析,以展示样本间差异,采用置换多元方差分析检验菌群构成的组间差异,并计算R^(2)值。结果损伤形成后第8、11、15天,形态学检验已经难以区分生前损伤和死后损伤,生前损伤组和死后72 h损伤组的Shannon指数、Observedspecies指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细菌群落的Jaccard相似系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置换多元方差分析的R^(2)值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0.22~0.61)。结论通过分析创口细菌群落,可识别和比较不同时间点创口中的微生物组成,为鉴别生前损伤和死后损伤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微生物学 菌落 生前损伤 死后损伤 16S rRNA BALB/c裸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秒脉冲电场治疗裸鼠皮下人恶性黑色素瘤模型的长期效应 被引量:14
7
作者 姚陈果 郭飞 +3 位作者 王建 孙才新 赵雪 唐均英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357-3362,共6页
为研究ns脉冲电场(nsPEF)对在体肿瘤的长期杀伤效应,以接种人恶性黑色素瘤A375细胞的BALB/c裸鼠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压幅值为4kV、脉冲宽度为200ns、重复频率为1Hz的ns脉冲电场进行治疗。肉眼观察结果表明,瘤体随时间推移而逐渐消褪直至消... 为研究ns脉冲电场(nsPEF)对在体肿瘤的长期杀伤效应,以接种人恶性黑色素瘤A375细胞的BALB/c裸鼠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压幅值为4kV、脉冲宽度为200ns、重复频率为1Hz的ns脉冲电场进行治疗。肉眼观察结果表明,瘤体随时间推移而逐渐消褪直至消失,且皮肤恢复完好,原位瘤在平均2周时间内完全消失;瘤体生长抑制情况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裸鼠肿瘤体积明显缩小(检验水准P<0.05),随着生存时间延长,对照组和治疗组肿瘤生长速度差别增大;荷瘤裸鼠的存活率-时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ns脉冲电场治疗后26d时间内,对照组裸鼠全部死亡,而治疗组裸鼠存活率高达100%。实验结果表明ns脉冲电场能有效抑制肿瘤组织的生长,并可大大提高荷瘤BALB/c裸鼠的长期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s脉冲电场(nsPEF) 杀伤效应 人恶性黑色素瘤细胞 BALB c裸鼠 生长抑制 存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裸鼠皮下人恶性黑色素瘤在纳秒脉冲电场下的凋亡机制 被引量:13
8
作者 李成祥 郭飞 +3 位作者 姚陈果 王建 赵雪 唐均英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90-895,共6页
为研究ns脉冲电场(nsPEF)治疗在体肿瘤的生物电效应机制,以接种人黑色素瘤细胞A375的BALB/c裸鼠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压幅值为4kV、脉冲宽度为200ns、重复频率为1Hz的脉冲电场进行处理。用凝胶电泳法检测脉冲处理后的DNA Ladder分布情况表... 为研究ns脉冲电场(nsPEF)治疗在体肿瘤的生物电效应机制,以接种人黑色素瘤细胞A375的BALB/c裸鼠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压幅值为4kV、脉冲宽度为200ns、重复频率为1Hz的脉冲电场进行处理。用凝胶电泳法检测脉冲处理后的DNA Ladder分布情况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有明显阶梯状分布,即细胞发生凋亡。用TUNEL法检测肿瘤组织的凋亡情况表明,处理组表现出较高凋亡率(检验水准P<0.01)。用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脉冲处理后肿瘤组织中促凋亡蛋白Bax、凋亡抑制蛋白Bcl-2的表达量情况,2者共同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Bax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而Bcl-2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实验结果揭示nsPEF通过Bax、Bcl-2基因调控作用来诱导肿瘤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s脉冲电场 在体肿瘤 生物电效应 人黑色素瘤细胞 BALB/c裸鼠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移植性人髓系白血病BALB/c小鼠模型建立(英文) 被引量:10
9
作者 魏亚明 林继红 +1 位作者 夏荣 兰炯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596-600,共5页
造血干/祖细胞移植已成为迄今为止治疗恶性血液病等最有效措施,而建立骨髓型可移植性白血病小鼠模型将为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提供实验用动物模型。本实验用K562细胞接种BALB/c裸鼠产生红白血病的小鼠模型。将4-5周龄雌性BALB/c裸鼠... 造血干/祖细胞移植已成为迄今为止治疗恶性血液病等最有效措施,而建立骨髓型可移植性白血病小鼠模型将为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提供实验用动物模型。本实验用K562细胞接种BALB/c裸鼠产生红白血病的小鼠模型。将4-5周龄雌性BALB/c裸鼠,腹腔连续两天注射环磷酰胺(CTX)2mg,第3天腹腔或尾静脉直接接种K562白血病细胞2×105-2×106/只。定时取小鼠尾静脉外周血、骨髓细胞用流式细胞术和RT-PCR分别检测CD45,CD13,CD33抗原及bcr/abl融合基因。结果显示,4-5周龄BALB/c裸鼠无论通过腹部或尾静脉接种,无论有无CTX预处理,当接种K562细胞数大于2×105/只时,均可在BALB/c裸鼠身上产生可移植性人髓系白血病,荷瘤小鼠可存活30-60天。结论:腹腔或尾静脉接种大于2×105细胞/只均可产生人髓系白血病荷瘤小鼠模型,有无CTX2毫克/只的预处理不影响4-5周龄BALB/c裸鼠产生人白血病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LB/c裸鼠 造血干细胞移植 K562细胞 BcR/ABL融合基因 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苷对高致瘤HL-60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的体内抑瘤作用和机制探讨 被引量:6
10
作者 郑静 胡建达 +3 位作者 黄毅 陈英玉 李静 陈步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66-1071,共6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黄芩苷对高致瘤人白血病HL-60细胞裸鼠异种移植瘤的体内抑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制备高致瘤HL-60细胞裸鼠异种移植瘤模型,将荷瘤裸鼠随机分为6组:阴性对照组(注射5%NaHCO3),黄芩苷25、50和100 mg/kg剂量组,联合用药组(黄芩... 本研究旨在探讨黄芩苷对高致瘤人白血病HL-60细胞裸鼠异种移植瘤的体内抑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制备高致瘤HL-60细胞裸鼠异种移植瘤模型,将荷瘤裸鼠随机分为6组:阴性对照组(注射5%NaHCO3),黄芩苷25、50和100 mg/kg剂量组,联合用药组(黄芩苷50 mg/kg+VP16 2 mg/kg)和VP16 4 mg/kg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裸鼠。采用腹腔注射方式给药,14 d后每组处死5只裸鼠,对剥取的瘤块称重计算抑瘤率;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瘤组织超微结构,病理组织学观察裸鼠各主要脏器结构改变,瘤块组织蛋白检测信号转导通路指标。观察裸鼠生存时间。结果表明,黄芩苷可抑制裸鼠HL-60细胞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呈剂量依赖性。瘤组织病理组织学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查结果显示,黄芩苷组和联合用药组的肿瘤坏死和细胞凋亡现象较阴性对照组多见。黄芩苷可能通过抑制Akt活性,下调p-Akt、mTOR和p-mTOR的表达来抑制裸鼠异种移植瘤的增长。联合用药组裸鼠中位生存时间明显长于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黄芩苷可抑制高致瘤HL-60细胞裸鼠异种移植瘤的生长,诱导瘤组织中HL-60细胞的凋亡,其机制之一可能与抑制Akt活性并下调PI3K/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黄芩苷与VP16联用可明显提高荷瘤裸鼠的中位生存期,具有协同抗高致瘤HL-60细胞裸鼠异种移植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 HL-60细胞 移植瘤模型 PI3K/Akt信号通路 BABL/c裸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血体外同时扩增T、NK及干祖细胞移植治疗BALB/c小鼠白血病 被引量:1
11
作者 魏亚明 孟庆宝 +3 位作者 许艳丽 兰炯采 孟凡义 陈龙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24-327,共4页
目的:观察体外同时扩增T、NK及干祖细胞脐血用于移植治疗BALB/c小鼠白血病效果。方法:在不同的细胞因子组合作用下定向扩增脐血干祖细胞及T、NK免疫细胞。扩增7天后,5×106个/只脐血细胞经尾静脉接种X射线照射的白血病小鼠,观察各... 目的:观察体外同时扩增T、NK及干祖细胞脐血用于移植治疗BALB/c小鼠白血病效果。方法:在不同的细胞因子组合作用下定向扩增脐血干祖细胞及T、NK免疫细胞。扩增7天后,5×106个/只脐血细胞经尾静脉接种X射线照射的白血病小鼠,观察各组小鼠存活时间及检查存活证据及微小残留白血病细胞。结果:1.细胞因子SCF,IL-3,IL-6,IL-7,IL-2组合能显著扩增脐血中的CD34+、CD3+T、NK细胞。2.尾静脉接种2×106个/只K562产生可移植性白血病BALB/c裸鼠。3.BALB/c白血病小鼠移植6周后,实验组共存活鼠12只。而未移植者在60天内死于肿瘤。4.流式细胞分析移植30天后小鼠外周血中人CD3+细胞从最低新鲜脐血移植组(0.48±0.40)%,最高SCF+IL-3,6,7组中为(3.01±1.25)%。RT-PCR检测发现,在12只扩增后移植存活6周小鼠中,检测不到bcr/abl基因。在3只新鲜脐血移植存活6周的小鼠中,1只呈现阳性,说明移植取得了造血与免疫重建。所有脐血移植小鼠均未出现明显临床GVHD症状。结论:这种扩增后含一定水平T、NK免疫细胞的脐血能重建可移植性BALB/c白血病小鼠的造血和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体外扩增 干细胞 T细胞 NK细胞 BALB/c裸鼠 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裸鼠异种移植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爱君 潘文文 +2 位作者 胡晓曦 吴育晶 魏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08-914,共7页
目的比较尾静脉注射和皮下注射人Jurkat细胞建立异种移植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模型的优缺点。方法雌性BALB/c裸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尾静脉移植组和皮下移植组。除正常组外,其余裸鼠造模前连续2 d给予环磷酰胺(2 mg/只),尾静脉移植组连续2 ... 目的比较尾静脉注射和皮下注射人Jurkat细胞建立异种移植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模型的优缺点。方法雌性BALB/c裸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尾静脉移植组和皮下移植组。除正常组外,其余裸鼠造模前连续2 d给予环磷酰胺(2 mg/只),尾静脉移植组连续2 d尾静脉接种5×106个Jurkat细胞,皮下移植组连续2 d皮下接种5×106个Jurkat细胞,正常组裸鼠尾静脉注射相同体积PBS缓冲液。观察并记录裸鼠体质量、弓背以及精神状态。第7天和第14天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Jurkat细胞在裸鼠外周血中浸润情况。第28天待尾静脉移植组和皮下移植组裸鼠出现衰竭体征濒临死亡时处死裸鼠,记录裸鼠体质量,瑞氏-吉姆萨染色检测外周血和骨髓中Jurkat细胞的浸润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和骨髓中Jurkat细胞的百分比,HE染色、免疫组化法检测肝脏和脾脏中浸润的Jurkat细胞表达,ELISA检测血清中Jurkat细胞分泌IL-2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尾静脉移植组和皮下移植组裸鼠均逐渐出现体质量下降、弓背、食欲减退等表现,肝脏、脾脏及骨髓中均有人Jurkat细胞表达。尾静脉移植组成模率73%,皮下移植组成模率40%。结论尾静脉注射和皮下注射异种移植Jurkat细胞两种方法均可成功建立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动物模型,尾静脉注射移植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 BALB/c裸鼠 异种移植 动物模型 尾静脉注射 皮下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RNA干扰mPGES-1基因对K562细胞在裸鼠体内成瘤的影响
13
作者 陈娇婷 李益清 +6 位作者 尹松梅 聂大年 谢双锋 王秀菊 吴裕丹 肖洁 马丽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5-60,共6页
目的:探讨抑制前列腺素E2合酶1(mPGES-1)表达对人急性白血病K562细胞在裸鼠体内成瘤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通过shRNA干扰技术下调K562细胞中mPGES-1表达,实验设立了如下研究小组:①干扰组(KD),②阴性细胞(NC)非特异序列shRNA干扰... 目的:探讨抑制前列腺素E2合酶1(mPGES-1)表达对人急性白血病K562细胞在裸鼠体内成瘤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通过shRNA干扰技术下调K562细胞中mPGES-1表达,实验设立了如下研究小组:①干扰组(KD),②阴性细胞(NC)非特异序列shRNA干扰组;③未处理组(CON组);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β-catenin和cyclin D1在3组细胞中的表达;构建K562细胞人-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移植瘤的生长情况;应用HE染色观察各组肿瘤组织的结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β-catenin和cyclin D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ON组和NC组比较,细胞体外实验结果显示KD组β-catenin和cyclin D1表达量减少(P<0.05);动物体内实验结果显示,KD组瘤体生长明显减慢,移植瘤体积明显缩小,重量明显减轻(P<0.01);HE染色显示,KD组细胞排列相对松散,间质较多,肿瘤细胞核小,细胞质较少;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KD组β-catenin和cyclin D1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结论:下调mPGES-1表达能显著抑制人急性白血病K562细胞在裸鼠体内成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β-catenin和cyclinD1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PGES-1 K562细胞 BALB/c裸鼠 cYcLIN D1 β-caten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DS体内诱导人胃癌细胞分化作用中组蛋白乙酰化的变化 被引量:10
14
作者 向姝霖 肖晓岚 +5 位作者 苏琦 赵洁 黄琛 解娜 周秀田 周建国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5-59,共5页
目的观察二烯丙基二硫(DADS)在体内诱导胃癌细胞分化的作用及对人胃癌细胞移植瘤组蛋白乙酰化的影响。方法裸鼠皮下注入人胃癌细胞MGC803建立人胃癌异种移植模型,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移植瘤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光度术和W estern b lot... 目的观察二烯丙基二硫(DADS)在体内诱导胃癌细胞分化的作用及对人胃癌细胞移植瘤组蛋白乙酰化的影响。方法裸鼠皮下注入人胃癌细胞MGC803建立人胃癌异种移植模型,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移植瘤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光度术和W estern b lot分析DADS对MGC803细胞移植瘤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及瘤组织中p21WAF1蛋白、组蛋白H3、H4乙酰化的表达情况。结果腹腔注射DADS剂量为100、200 mg.kg-1时对移植瘤有明显生长抑制作用;光学显微镜显示经DADS处理后瘤细胞密度及异型性明显减小。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DADS呈浓度依赖性将移植瘤细胞阻滞在G2/M期。DADS浓度为100 mg.kg-1和200 mg.kg-1作用瘤细胞后,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可使G2/M期细胞增加2.22和3.37倍。W estern b lot分析表明在G2/M期阻滞同时有组蛋白H3乙酰化表达增加,但组蛋白H4乙酰化表达水平不受DADS作用的影响;瘤组织中的p21WAF1蛋白表达量也随DADS浓度升高而上升。结论DADS对胃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有明显抑制和诱导分化作用,这种抑制可能与其阻滞移植瘤细胞周期、上调瘤细胞组蛋白乙酰化及p21WAF1蛋白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烯丙基二硫 胃肿瘤 BALB/c裸鼠 组蛋白乙酰化 细胞周期 P21^WAF1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裸小鼠肝癌原位移植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8
15
作者 田树红 王日超 +2 位作者 邢桂兰 肖敏 符健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39-242,247,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BALB/c裸小鼠肝癌原位移植模型。方法采用异氟烷气化对实验动物进行全身麻醉,分别用"包埋法"和"夹心法"建立BALB/c裸小鼠肝癌原位移植瘤模型。手术后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对肿瘤组织的生长情况进行检... 目的建立一种BALB/c裸小鼠肝癌原位移植模型。方法采用异氟烷气化对实验动物进行全身麻醉,分别用"包埋法"和"夹心法"建立BALB/c裸小鼠肝癌原位移植瘤模型。手术后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对肿瘤组织的生长情况进行检测,4周后对肝及肿瘤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采用夹心法建立的肝癌原位移植BALB/c裸小鼠模型,具有操作时间短,难度低,成瘤率高的特点,肿瘤组织生长良好,在腹腔内未出现肿瘤广泛种植现象,组织病理学检查无异常,动物死亡率低等特点。结论与包埋法相比,夹心法更具优势,可快速制备大批量小鼠肝癌原位移植模型,为肝癌原位药效学及其他研究提供更便利的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LB/c裸鼠 肝癌 原位移植 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秒脉冲电场抑制肿瘤生长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成祥 张睿哲 +3 位作者 姚陈果 米彦 吴丽梅 贾佳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501-2507,共7页
皮秒脉冲电场(picosecond pulsed electric field,ps PEF)可以一定程度上抑制Hela细胞生长,然而其能否有效杀伤在体肿瘤组织目前尚不得而知。为此,采用脉宽800 ps,重复频率3 Hz,脉冲个数2 000,50、60、70 k V/cm不同场强的皮秒脉冲电场... 皮秒脉冲电场(picosecond pulsed electric field,ps PEF)可以一定程度上抑制Hela细胞生长,然而其能否有效杀伤在体肿瘤组织目前尚不得而知。为此,采用脉宽800 ps,重复频率3 Hz,脉冲个数2 000,50、60、70 k V/cm不同场强的皮秒脉冲电场处理裸鼠皮下宫颈癌组织,通过组织学观察、Western Blotting检测人体抑癌基因P53蛋白表达及抑瘤效应和生存时间观察,初步探讨了ps PEF对在体肿瘤的体内效应。实验结果表明:ps PEF对肿瘤组织有一定杀伤效果,且存在明显剂量依赖正相关关系;P53的表达随皮秒脉冲电场强度的增加逐渐增强,脉冲处理后表达水平最高可以提升74.70%(70 k V/cm),初步推测ps PEF通过上调P53表达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ps PEF对在体宫颈癌肿瘤的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但远期抑制效果不明显。与此同时,ps PEF处理肿瘤组织的过程中,裸鼠生命体征平稳,50 k V/cm组裸鼠无抽搐现象,60 k V/cm、70 k V/cm组裸鼠四肢出现肌肉收缩,初步证实了皮秒脉冲电场的安全性,为实现皮秒脉冲靶向聚焦消融肿瘤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秒脉冲电场 BALB/c裸鼠 宫颈癌 凋亡 超宽带天线 肌肉收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美曲塞脂质体的制备及其对乳腺癌的作用观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柏方 陈婷 +4 位作者 刘艳 吴克瑾 陈青 陆云姝 葛梅馨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0-192,共3页
目的·制备培美曲塞脂质体,观察其对乳腺癌细胞MCF-7及荷瘤裸鼠模型肿瘤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作脂质体,CCK-8法检测其对MCF-7细胞的抑制作用;建立Balb/c裸鼠荷瘤模型,通过尾静脉给药以检测其抑瘤作用。结果·... 目的·制备培美曲塞脂质体,观察其对乳腺癌细胞MCF-7及荷瘤裸鼠模型肿瘤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作脂质体,CCK-8法检测其对MCF-7细胞的抑制作用;建立Balb/c裸鼠荷瘤模型,通过尾静脉给药以检测其抑瘤作用。结果·培美曲塞脂质体可抑制MCF-7细胞增殖,当培美曲塞浓度分别为0.20、0.40和10.00μg/m L时,实验组(培美曲塞脂质体)的细胞生存率显著小于对照组(等浓度梯度培美曲塞),P值分别为0.013、0.035和0.041。与空白组(等剂量PBS)比较,实验组(培美曲塞脂质体)和对照组(等剂量培美曲塞)Balb/c裸鼠肿瘤的体积和质量均显著减小;实验组肿瘤的体积和质量也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均P=0.000)。结论·相对于培美曲塞原料药物,脂质体能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通过尾静脉给药能有效抑制肿瘤在Balb/c裸鼠体内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美曲塞 脂质体 乳腺癌 McF-7细胞 BALB/c裸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猪皮肤前体组织异种移植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正根 吴军 +5 位作者 罗高兴 甘成军 程文广 贾雄飞 葛良鹏 魏泓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2072-2074,共3页
目的探讨胎猪皮肤前体组织异种移植模型及移植后发育过程。方法取精确胎龄为56d的胎猪皮肤前体组织,分组进行移植,①背部创面模型组:制备成微粒皮后移植到BALB/c裸鼠背部创面,以人尸体皮覆盖;背部皮下模型组:制备成小张邮票皮,植入裸鼠... 目的探讨胎猪皮肤前体组织异种移植模型及移植后发育过程。方法取精确胎龄为56d的胎猪皮肤前体组织,分组进行移植,①背部创面模型组:制备成微粒皮后移植到BALB/c裸鼠背部创面,以人尸体皮覆盖;背部皮下模型组:制备成小张邮票皮,植入裸鼠背部皮下;耳廓皮下模型组:制备成微粒皮植入裸鼠耳廓皮下。各组于移植后观察其生长发育特性,并于移植后6周和12周取材行HE染色观察其组织结构形态。新生组织块大小采用双样本t检验。结果各模型的胎猪皮肤前体组织移植后均能存活并继续生长,背部创面模型组生长能力显著大于耳廓皮下模型组,新生皮肤组织均具有真皮和表皮,耳廓皮下模型的真皮附属器仅见毛囊(毛发),偶见皮脂腺,未见汗腺,但是背部创面模型组及背部皮下模型组不仅能发育成毛囊(毛发)、还见大量皮脂腺和汗腺。结论背部创面移植模型最适合于胎猪皮肤前体组织异种移植及移植后发育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香猪 BALB/c裸鼠 皮肤前体组织 异种移植 移植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正抑癌方对裸小鼠实验性大肠癌肝转移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章忱 盛学仕 +1 位作者 张瑞芳 卫洪昌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644-1644,共1页
目的:建立裸鼠大肠癌肝转移模型,从转移成功率、转移瘤的大小等方面评价扶正抑癌方的疗效,并从MMP-2、VEGF、CEA的表达水平以及CD44v6的转录水平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 方法:将40只BALB/C裸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中药组、防治组、联合组... 目的:建立裸鼠大肠癌肝转移模型,从转移成功率、转移瘤的大小等方面评价扶正抑癌方的疗效,并从MMP-2、VEGF、CEA的表达水平以及CD44v6的转录水平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 方法:将40只BALB/C裸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中药组、防治组、联合组、化疗组,以1×109cells/L浓度的LoVo细胞悬液0.2 mL接种于裸鼠脾脏,建立大肠癌肝转移模型.后四组分别予扶正抑癌方治疗、扶正抑癌方防治、扶正抑癌方+5-Fu治疗、5-Fu治疗,观察扶正抑癌方的疗效.观察各组转移成功率和转移瘤大小;免疫组化检测肝转移瘤中的MMP-2和VEGF含量;原位杂交检测肝转移瘤中CD44v6的转录水平;ELISA检测血清中CEA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肝转移 抑癌方 扶正 BALB/c裸鼠 实验性 裸小鼠 cD44v6 肝转移模型 ELISA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源化慢性髓系白血病小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6
20
作者 徐玉洁 贾文华 +3 位作者 刘苍春 陈婉如 李德鹏 黄一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29-1333,共5页
目的:构建BABL/c裸鼠人源化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模型,为CML实验研究提供动物模型。方法:将4周龄BALB/c裸鼠在无菌条件下行脾切除术,环磷酰胺腹腔注射及全身亚致死量照射预处理(sublethal irradiation,SLI预处理)后,经尾静脉注射CML初诊... 目的:构建BABL/c裸鼠人源化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模型,为CML实验研究提供动物模型。方法:将4周龄BALB/c裸鼠在无菌条件下行脾切除术,环磷酰胺腹腔注射及全身亚致死量照射预处理(sublethal irradiation,SLI预处理)后,经尾静脉注射CML初诊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实验分为2组:A组(单纯预处理组)和B组(白血病细胞接种组),对A组裸鼠进行SLI预处理,经尾静脉注入0.3 ml的PBS;给B组接种的细胞为C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4.5×10~7个。观察裸鼠的体重、饮食变化、血象及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人CD13、CD45的表达;将恶病质裸鼠处死并取骨髓进行病理学检查及BCR/ABL融合基因的RT-PCR检测。结果:1B组的裸鼠静脉输注人的单个核细胞后,21 d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活动度减低,食量下降,消瘦,脊背拱起,最后出现恶病质而死亡。生存时间为46±4.2 d(45-57 d)。2B组小鼠第3周检测到外周血中CD13^+CD45^+细胞,占2.56%±0.36%,第6周占4.97%±0.43%,两个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小鼠第3周和第6周CD13^+CD45^+细胞分别为0.56%±0.05%,0.44%±0.07%。B组CD13^+CD45^+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A组(P<0.05)。3病理学检查显示,裸鼠处死,骨髓HE染色后B组鼠见增生活跃,可见白血病细胞。4从小鼠的骨髓中同样扩增出BCR/ABL融合基因。结论:用SLI预处理法初步成功建立了人源化BALA/c裸鼠CML模型,其白血病发病时间较长,建模成本低廉并且技术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LB/c裸鼠 慢性髓系白血病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