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韭菜珠芽高效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
1
作者 张紫娟 王长浩 +4 位作者 张桂海 王学颖 黄志辉 田庆武 张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4期42-45,共4页
以田间发现的韭菜植株花托上部特异性芽体(称其为珠芽)为外植体,对其进行组织培养,通过对不同激素配比的研究,建立韭菜珠芽的再生体系。结果表明,使用10%次氯酸钠溶液消毒7 min,消毒效果最佳,无菌率可达82.32%,MS+1.5 mg/L 6-BA+0.4 mg/... 以田间发现的韭菜植株花托上部特异性芽体(称其为珠芽)为外植体,对其进行组织培养,通过对不同激素配比的研究,建立韭菜珠芽的再生体系。结果表明,使用10%次氯酸钠溶液消毒7 min,消毒效果最佳,无菌率可达82.32%,MS+1.5 mg/L 6-BA+0.4 mg/L 2,4-D为最佳不定芽诱导培养基,其不定芽诱导率为78.52%,MS+2.0 mg/L 6-BA+0.5 mg/L NAA为最佳不定芽伸长培养基,不定芽伸长率可达86.63%,1/2MS+0.5 mg/L IBA为最佳生根培养基,生根频率为88.20%,其移栽成活率可达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韭菜 特异性芽体 珠芽 组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因素处理诱导卷丹珠芽发芽和生根研究
2
作者 刘萱 马艳玲 +3 位作者 张欣洁 龚德林 雷美艳 符勇耀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1期38-43,共6页
为获得卷丹百合珠芽快繁的方法,探究多因素处理对卷丹珠芽发芽和生根的影响,利用多因素方差分析低温预处理、培养基质和培养温度以及三者之间的互作对卷丹珠芽发芽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预处理与培养基质之间的互作对卷丹珠芽发... 为获得卷丹百合珠芽快繁的方法,探究多因素处理对卷丹珠芽发芽和生根的影响,利用多因素方差分析低温预处理、培养基质和培养温度以及三者之间的互作对卷丹珠芽发芽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预处理与培养基质之间的互作对卷丹珠芽发芽的影响表现为极显著,对珠芽生根的影响表现为显著,且影响占比最大;培养温度对珠芽发芽和生根的影响分别表现为极显著和显著;培养基质仅对珠芽发芽的影响表现为显著;将珠芽经4℃处理14 d后置于26℃发酵锯末中培养,是诱导卷丹珠芽发芽和生根的最佳方式,培养56 d时发芽率可达98.33%,生根率可达98.89%。研究结果阐明了不同培养因素及其互作对卷丹珠芽繁殖的重要性,为卷丹珠芽的离体快繁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珠芽在其他植物生产栽培过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丹珠芽 低温预处理 培养基质 多因素方差分析 发芽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余子皂甙的抗氧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程超 朱玉昌 +1 位作者 莫开菊 汪兴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83-86,共4页
目的:研究零余子皂甙对DPPH、羟自由基、超氧自由基清除作用以及零余子皂甙的TEAC值。方法:分别采用DPPH、ABTS、Fe2+-H2O2和邻苯三酚自氧化法进行零余子皂甙的抗氧化作用。结论:零余子皂甙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超氧自由基、ABTS自... 目的:研究零余子皂甙对DPPH、羟自由基、超氧自由基清除作用以及零余子皂甙的TEAC值。方法:分别采用DPPH、ABTS、Fe2+-H2O2和邻苯三酚自氧化法进行零余子皂甙的抗氧化作用。结论:零余子皂甙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超氧自由基、ABTS自由基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中对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随着皂甙浓度的增加而下降,对超氧自由基清除率达到50%的零余子皂甙浓度为60.34mg/L,其总体抗氧化值即TEAC值随着皂甙的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二者具有剂量效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余子 皂甙 DPPH TEAC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怀山药零余子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盛玮 薛建平 谢笔钧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2-94,共3页
研究怀山药零余子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作用。通过测定怀山药零余子提取物的还原能力和对化学模拟体系中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及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清除能力,评价怀山药零余子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作用。实验结... 研究怀山药零余子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作用。通过测定怀山药零余子提取物的还原能力和对化学模拟体系中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及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清除能力,评价怀山药零余子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怀山药零余子提取物具有明显的体外抗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山药 零余子 抗氧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效唑和矮壮素破除山药零余子休眠的效应 被引量:10
5
作者 龙雯虹 肖关丽 +2 位作者 王琼 沙本才 郭华春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56-59,共4页
用不同浓度的多效唑(PP333)和矮壮素(CCC)水溶液处理不同休眠期的山药零余子,研究PP333和CCC打破休眠的效果。结果表明,0.1~1000mg·L-1PP333都不能打破刚收获的山药零余子的休眠。0.1~100mg·L-1PP333水培采后60d的山药零余... 用不同浓度的多效唑(PP333)和矮壮素(CCC)水溶液处理不同休眠期的山药零余子,研究PP333和CCC打破休眠的效果。结果表明,0.1~1000mg·L-1PP333都不能打破刚收获的山药零余子的休眠。0.1~100mg·L-1PP333水培采后60d的山药零余子,第30天时发芽率(41.3%~61.8%)显著高于对照,第45天时1、10mg·L-1PP333两个处理的发芽率分别为92.5%和97.5%,显著高于0.1、100mg·L-1PP333处理和对照。10、100mg·L-1PP333浸泡采后60d的零余子24h后进行沙培,也能显著促进零余子发芽。0.1~1000mg·L-1CCC浸泡采后60d的零余子24h后进行沙培,不能促进发芽。0.1mg·L-1CCC水培采后90d的零余子,第30天时零余子的发芽率为60.0%,显著高于对照。以上结果说明,1~10mg·L-1PP333水培能显著打破采后60d的零余子休眠,PP333的处理效果优于C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效唑 矮壮素 山药 零余子 休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独珠芽生长期内源激素及糖类物质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10
6
作者 龙雯虹 王琼 +1 位作者 肖关丽 郭华春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83-286,共4页
测定了不同生长阶段的黄独(Dioscorea bulbifera)珠芽内源激素IAA,ZR,DHZR,GA3和ABA的含量,以及可溶性糖、淀粉和干物质的含量,研究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珠芽嫩绿到表皮完全变褐的生长过程内源激素IAA,ZR,DHZR,GA3和ABA呈不同的变化... 测定了不同生长阶段的黄独(Dioscorea bulbifera)珠芽内源激素IAA,ZR,DHZR,GA3和ABA的含量,以及可溶性糖、淀粉和干物质的含量,研究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珠芽嫩绿到表皮完全变褐的生长过程内源激素IAA,ZR,DHZR,GA3和ABA呈不同的变化曲线增加,表皮完全变褐时达到最高值[分别为516.1,1 525.4,417.5,1 068.2,855.7 ng/g(FW)],到珠芽成熟时这些激素含量又下降。可溶性糖、淀粉和干物质含量在珠芽从嫩绿到生长停止的过程中以不同轨迹增加,到珠芽生长停止时达到最高值(分别为18.0 mg/g,13.6%和27.0%)。以上结果说明,促进珠芽生长的内源激素IAA,ZR,DHZR和GA3的增加过程持续到珠芽表皮完全变褐,而ABA含量也到珠芽表皮完全变褐时才急剧上升到最高值,所以在珠芽表皮完全变褐时生长未停止,到茎蔓枯黄时可溶性糖、淀粉和干物质的含量才达最高值。本研究结果为珠芽的生长调控和适时采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独 零余子 内源激素 可溶性糖 淀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薯蓣植物珠芽休眠过程中糖类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淀粉酶活性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11
7
作者 龙雯虹 郭华春 +1 位作者 高星 金鑫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09年第3期22-27,共6页
经作相关的试验研究了山药、日本薯蓣、黄独3种薯蓣植物的珠芽休眠过程中淀粉、可溶性糖、还原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淀粉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其休眠过程中3种薯蓣植物珠芽的淀粉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休眠结束时与休眠初期相比... 经作相关的试验研究了山药、日本薯蓣、黄独3种薯蓣植物的珠芽休眠过程中淀粉、可溶性糖、还原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淀粉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其休眠过程中3种薯蓣植物珠芽的淀粉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休眠结束时与休眠初期相比,珠芽休眠期最长的山药其淀粉含量极显著增加,珠芽休眠期较长的日本薯蓣其淀粉含量显著增加,仅珠芽休眠期最短的黄独其淀粉含量上升不大;3种薯蓣植物珠芽休眠过程中其可溶性糖含量呈下降趋势,可溶性糖含量的降低与淀粉含量的升高相关;3种薯蓣植物珠芽休眠过程中其还原糖含量呈上升趋势,与淀粉含量变化相似,其中山药珠芽的还原糖含量极显著增加,日本薯蓣珠芽的还原糖含量显著增加,黄独珠芽的还原糖含量增加不显著,还原糖含量的升高促进了珠芽的发芽;3种薯蓣植物珠芽休眠过程中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呈上升趋势;3种薯蓣植物珠芽休眠过程中的淀粉酶都以α-淀粉酶为主,珠芽休眠期短的黄独其α-淀粉酶活性一直保持较高水平,而珠芽休眠期长的山药在休眠初期其淀粉酶活性显著低于其他两种薯蓣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薯蓣植物 珠芽休眠过程 糖类含量变化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 淀粉酶活性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怀山药零余子薯蓣皂苷元成分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11
8
作者 滕井通 高翔 +3 位作者 薛建平 李紫薇 张爱民 盛玮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1期10817-10818,10877,共3页
[目的]测定怀山药及其零余子中薯蓣皂苷元成分的含量。[方法]以齐墩果酸为标准对照品,浓度5%香草醛-冰醋酸和高氯酸混合液为显色剂,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波长547 nm处对怀山药及其零余子的皂苷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怀山药中薯蓣... [目的]测定怀山药及其零余子中薯蓣皂苷元成分的含量。[方法]以齐墩果酸为标准对照品,浓度5%香草醛-冰醋酸和高氯酸混合液为显色剂,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波长547 nm处对怀山药及其零余子的皂苷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怀山药中薯蓣皂苷元含量为0.016 4%,怀山药零余子中薯蓣皂苷元含量为0.021 3%,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8.46%,RSD为1.36%;零余子中薯蓣皂苷元含量略高于怀山药。[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准确度高,可用于怀山药零余子中薯蓣皂苷元成分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山药(Dioscorea opposita Thunb.) 零余子 皂苷 比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薯蓣零余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9
作者 龙雯虹 郭华春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486-489,共4页
概述了薯蓣属零余子组织培养、贮藏、栽培、形成机理及形态结构等方面的研究,并讨论存在的问题,进而对其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 山药 珠芽 生长调节剂 形态结构 生长发育 贮藏 栽培技术 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余子粗多糖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优化 被引量:5
10
作者 任佳丽 黄仁贵 李忠海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49-153,共5页
利用响应面法优化零余子粗多糖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液料比、超声功率与提取时间对粗多糖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方法设计试验,以粗多糖得率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获得最优提... 利用响应面法优化零余子粗多糖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液料比、超声功率与提取时间对粗多糖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方法设计试验,以粗多糖得率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获得最优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8∶1(mL/g)、超声功率760 W、提取时间23 min,粗多糖得率可达60.68%,与预测值相对误差为2.03%,结果表明预测值与试验值之间具有良好的拟合度,采用响应面法对零余子多糖超声波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合理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多糖 零余子 超声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水仙素注射大蒜花苞诱导四倍体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薛小艳 刘世琦 +3 位作者 郭会平 孙亚丽 于新会 连海峰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9-33,共5页
为获得染色体加倍的大蒜植株,用0.05%、0.10%、0.15%和0.20%的秋水仙素注射苍山糙蒜和金蒜3号的花苞,并在不同生长调节剂组合的MS培养基上培养花苞内形成的气生鳞茎,当再生体系建立后,对根尖进行倍性鉴定。结果表明,MS基... 为获得染色体加倍的大蒜植株,用0.05%、0.10%、0.15%和0.20%的秋水仙素注射苍山糙蒜和金蒜3号的花苞,并在不同生长调节剂组合的MS培养基上培养花苞内形成的气生鳞茎,当再生体系建立后,对根尖进行倍性鉴定。结果表明,MS基本培养基添加0.05mg。L-1NAA和2.0mg·L-1KT能诱导较多的气生鳞茎萌发,直径4~5mm的气生鳞茎萌发率最高,且苍山糙蒜气生鳞茎的萌发率整体比金蒜3号高。秋水仙素注射花苞后,金蒜3号的花苞死亡率远远高于苍山糙蒜。随着秋水仙素浓度增大,花苞内形成气生鳞茎数不断降低,染色体加倍率升高。苍山糙蒜以0.20%秋水仙素浓度处理下四倍体诱导率最高,为7.69%;金蒜3号以0.15%秋水仙素浓度处理下四倍体诱导率最高,为11.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花苞 气生鳞茎 组织培养 四倍体 秋水仙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怀山药零余子尿囊素的含量 被引量:4
12
作者 滕井通 薛涛 +2 位作者 薛建平 张爱民 盛玮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7期2912-2912,2928,共2页
[目的]测定怀山药及零余子中尿囊素成分的含量。[方法]以尿囊素为标准对照品,采用HPLC法在波长224 nm处对怀山药及零余子的尿囊素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8.35%,RSD为1.29%;怀山药中尿囊素含量为0.533%,怀山药零余子... [目的]测定怀山药及零余子中尿囊素成分的含量。[方法]以尿囊素为标准对照品,采用HPLC法在波长224 nm处对怀山药及零余子的尿囊素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8.35%,RSD为1.29%;怀山药中尿囊素含量为0.533%,怀山药零余子中尿囊素含量为0.848%;零余子中尿囊素含量略高于怀山药。[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准确度高,可用于怀山药零余子中尿囊素成分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山药 零余子 尿囊素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卷丹百合快繁技术研究初探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艳宁 朱校奇 +1 位作者 范海珊 周佳民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3年第7期574-577,共4页
以卷丹百合叶片、珠芽、鳞茎为扦插材料,将材料分别放入3种不同基质、不同生根剂中浸泡不同时间,60 d后观察着生小鳞茎及生根的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材料中,以鳞片扦插繁殖效果最好,药剂处理以②号生根剂处理40 min效果最... 以卷丹百合叶片、珠芽、鳞茎为扦插材料,将材料分别放入3种不同基质、不同生根剂中浸泡不同时间,60 d后观察着生小鳞茎及生根的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材料中,以鳞片扦插繁殖效果最好,药剂处理以②号生根剂处理40 min效果最佳,基质以园土:河沙(1∶3)基质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丹百合 叶片繁殖 珠芽繁殖 鳞茎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大蒜品种鳞芽分化与植株形态特征的相关性 被引量:7
14
作者 孔素萍 林志强 +1 位作者 杨爱平 徐培文 《山东农业科学》 2010年第11期10-13,共4页
以5个大蒜品种为试材,观察测定了不同大蒜品种鳞芽分化与植株形态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大蒜鳞芽分化形成时期、鳞芽数量存在明显差异。用SPSS软件对鳞芽分化形成与植株形态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晚熟大蒜品种新疆紫皮蒜和... 以5个大蒜品种为试材,观察测定了不同大蒜品种鳞芽分化与植株形态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大蒜鳞芽分化形成时期、鳞芽数量存在明显差异。用SPSS软件对鳞芽分化形成与植株形态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晚熟大蒜品种新疆紫皮蒜和澳引vf688的鳞芽分化形成与叶宽和叶数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新疆紫皮蒜的叶宽2.2 cm、叶数6~7片,澳引vf688的叶宽3.8 cm、叶数7~8片时鳞芽刚刚分化形成;而早熟和中熟品种鳞芽分化较早,金乡白皮蒜8叶、叶宽3.1 cm,苍山蒲棵、二水早9.7叶、叶宽3.5~3.9cm时,鳞芽已分化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鳞芽分化 植株形态特征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Co-γ射线对山药零余子的辐射效应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艳芝 徐祥文 +1 位作者 王淑霞 马井玉 《山东农业科学》 2016年第4期54-56,60,共4页
以4个山药品种的零余子为材料,用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进行辐照处理,并调查统计各处理的出苗率及地下小块茎的重量。结果表明:随着辐射吸收剂量的增加,供试材料的辐射损伤效应也逐渐增大,出苗率下降;出苗率与辐射吸收剂量呈一元一... 以4个山药品种的零余子为材料,用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进行辐照处理,并调查统计各处理的出苗率及地下小块茎的重量。结果表明:随着辐射吸收剂量的增加,供试材料的辐射损伤效应也逐渐增大,出苗率下降;出苗率与辐射吸收剂量呈一元一次线性关系,其线性方程为:Y=-a X+b(a>0,b>0);不同吸收剂量处理对山药M2代块茎的效应品种间表现不同:辐射可以增加嘉祥细毛长山药地下块茎的长度,增加横截面直径,提高单株重;辐射对米山药块茎长度的影响规律不明显,18 000 rad处理的单株重明显增大;随辐射剂量增加牛腿山药地下块茎重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辐射对铁棍山药地下块茎的影响无明显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零余子 60Co-γ射线 辐射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药零余子诱导愈伤组织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胡选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2期13975-13976,14051,共3页
研究了山药零余子愈伤组织的出愈方式、不同愈伤组织的细胞形态以及不同激素种类和浓度对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结果表明:零余子不同部位诱导出2种不同类型的愈伤组织,其细胞大小和形态差别较大;不同激素种类和浓度对愈伤组织出愈率和分... 研究了山药零余子愈伤组织的出愈方式、不同愈伤组织的细胞形态以及不同激素种类和浓度对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结果表明:零余子不同部位诱导出2种不同类型的愈伤组织,其细胞大小和形态差别较大;不同激素种类和浓度对愈伤组织出愈率和分化速度的影响是不同的,以6-BA 2 mg/L+NAA 2 mg/L处理的零余子出愈率最高,分化速度最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 零余子 愈伤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利川山药零余子皂苷的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正茂 张振伟 阚玲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18年第9期71-76,共6页
湖北利川山药零余子含有丰富的皂苷,研究其皂苷的提取工艺对指导其开发利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应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浸提温度、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浸提时间等四个因素对皂苷提取率的影响。用薯蓣皂苷为标准对照... 湖北利川山药零余子含有丰富的皂苷,研究其皂苷的提取工艺对指导其开发利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应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浸提温度、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浸提时间等四个因素对皂苷提取率的影响。用薯蓣皂苷为标准对照品,使用香草醛-高氯酸显色法,在544nm的波长下测定吸光度确定样品皂苷含量。结果表明:主要的四个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为:乙醇体积分数>浸提温度>料液比>浸提时间。通过对正交试验结果的分析得到零余子皂苷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浸提时间7h、浸提温度70℃、乙醇体积分数70%、料液比1∶9。验证试验表明,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得到的湖北利川山药零余子皂苷提取率最大,达到0.0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利川山药 零余子 皂苷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黄花百合离体快繁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2期209-210,共2页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以珠芽为外植体,在MS固体培养基上研究不同浓度蔗糖、6-BA、NAA及KT对淡黄花百合芽增殖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1.5 mg/L 6-BA+0.05~0.10 mg/LNAA+0.2 mg/L KT+20~30 g/L蔗糖。
关键词 淡黄花百合 芽增殖 珠芽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胡索伪品黄独零余子的鉴别
19
作者 刘冰 吴方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期1377-1378,1389,共3页
[目的]对延胡索伪品黄独零余子进行性状、薄层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鉴别。[方法]采用TLC和HPLC法进行检测;色谱条件:色谱柱为安捷伦HC-C18(4.6 mm×250 mm,5μm);以无水甲醇-浓度0.1%磷酸溶液(55∶45,V/V)为流动相;柱温为室温;检测波... [目的]对延胡索伪品黄独零余子进行性状、薄层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鉴别。[方法]采用TLC和HPLC法进行检测;色谱条件:色谱柱为安捷伦HC-C18(4.6 mm×250 mm,5μm);以无水甲醇-浓度0.1%磷酸溶液(55∶45,V/V)为流动相;柱温为室温;检测波长为紫外灯下观察显黄绿色荧光,粉末置紫外灯下观察显黄绿色荧光;延胡索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为0.082%,而黄独零余子未检出延胡索乙素成分,证明黄独零余子中不含延胡索乙素。[结论]市场上出售的黄独零余子不能替代延胡索作药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胡索(CORYDALIS RHIZOMA) 黄独零余子(Dioscorea bulbifera L.) 延胡索乙素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药零余子黄酮的微波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10
20
作者 毛瑜 龙远春 +2 位作者 邓泽元 张兵 李红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173-179,共7页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分别研究液料比、乙醇体积分数、微波功率、微波时间对零余子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提取量的影响。通过响应曲面法,进一步优化得到微波提取零余子黄酮的提取工艺。并对微波提取的零余子黄酮进行抗氧化活性的研究。结果...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分别研究液料比、乙醇体积分数、微波功率、微波时间对零余子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提取量的影响。通过响应曲面法,进一步优化得到微波提取零余子黄酮的提取工艺。并对微波提取的零余子黄酮进行抗氧化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为40%,液料比30∶1 m L/g,微波功率320 W,微波时间37 s,得到黄酮提取量为6.95 mg QE/g DW,与软件得出预测值6.90 mg QE/g DW相差0.7%,说明采用响应曲面法得到的模型回归性良好拟合度高,可用于零余子黄酮提取量的预测。且此方法提取出的零余子黄酮表现出比VC相近甚至更强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说明其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余子 黄酮 微波提取 响应面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