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thermal storage unit with possible nano enhanced phase change material in building cooling applications
1
作者 Solomon G Ravikumar Ravikumar T S +1 位作者 Raj V Antony Aroul Velraj R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2013年第2期91-102,共12页
The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of the phase change materials used in free cooling and air conditioning applications is low,due to the poor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he materials.The recent phenomenal advancement in nano... The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of the phase change materials used in free cooling and air conditioning applications is low,due to the poor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he materials.The recent phenomenal advancement in nano technology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for an appreciable enhancement in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he phase change materials.In order to explore the possibilities of using nano technology for various applications,a detailed parametric study is carried out,to analyse the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potential with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he conventional phase change materials and nano enhanced phase change materials under various flow conditions of the heat transfer fluid.Initially,the theoretical equation,used to determine the time for outward cylindrical solidification of the phase change material,is validat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It is inferred from the parametric studies,that for paraffinic phase change materials with air as the heat transfer fluid,the first step should be to increase th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to the maximum extent,before making any attempt to increase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he phase change materials,with the addition of nano particles.When water is used as the phase change material,the addition of nano particles is recommended to achieve better heat transfer,when a liquid is used as the heat transfer flui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mal storage phase change material nano particle solidification time building cooling doi.3969/j.issn.2095-4239.2013.02.002 CLC number:TK 51 Document code:A Article ID-4239(2013)02-091-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射系统热响应特性研究
2
作者 赵靖 王佩佩 +1 位作者 李佳玉 吕宇凌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7,14,共8页
针对辐射式供热供冷系统开启阶段存在的大延迟效应而导致的难以实施精确控制问题,提出了系统的响应时间、末端传热延迟时间和开启阶段建筑热响应时间的定义及试验测试方法。以某一研究案例建筑的毛细管辐射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试验... 针对辐射式供热供冷系统开启阶段存在的大延迟效应而导致的难以实施精确控制问题,提出了系统的响应时间、末端传热延迟时间和开启阶段建筑热响应时间的定义及试验测试方法。以某一研究案例建筑的毛细管辐射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试验测试室内空气温度和辐射末端的供回水温度等数据,得到在供回水平均温度20℃、初始室内温度26℃工况下的建筑热响应时间为4.5 h。并建立了辐射末端与室内空气传热的CFD模型,计算末端传热延迟时间,基于此模型分析供回水平均温度、初始室内温度对末端传热延迟时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供回水平均温度16~22℃、初始室内温度26~30℃范围内,供水温度每降低1℃,建筑热响应时间将增加约9 min;初始室内温度每降低1℃,建筑热响应时间将增加约12 min。该结论可用于指导辐射系统开关机时间控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辐射系统 延迟效应 开启阶段建筑热响应时间 CFD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动机VVT比例电磁阀动态响应特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周斌 曾东建 +1 位作者 徐晓东 何柏君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23-227,共5页
为揭示各参数对可变气门系统中比例电磁阀开启响应特性的影响机理及交互作用规律,更有效的进行比例电磁阀的优化设计,利用Ansoft软件建立了动态仿真模型,通过试验验证,发现电磁阀的开启阶段响应时间最大误差为4%,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 为揭示各参数对可变气门系统中比例电磁阀开启响应特性的影响机理及交互作用规律,更有效的进行比例电磁阀的优化设计,利用Ansoft软件建立了动态仿真模型,通过试验验证,发现电磁阀的开启阶段响应时间最大误差为4%,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通过该模型分析了驱动电压、弹簧刚度、弹簧预紧力、电阻及运动件质量等参数对电磁阀开启响应时间的影响,得出影响其开启响应时间的主要因素为驱动电压、弹簧刚度、弹簧预紧力、电阻。结合实验设计思路,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得出各参数与开启响应时间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各参数及交互形成的参数与开启响应时间存在相关性;参数自身交互形成的二次因素与开启响应时间的相关性与一次因素与开启响应时间的相关性有着不同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气门系统 比例电磁阀 开启响应时间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变材料储能的建筑光伏一体化小区电-热联供系统双层优化调度 被引量:7
4
作者 随权 魏繁荣 +4 位作者 武传涛 林湘宁 王子璇 冯忠楠 李正天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4150-4161,共12页
建筑光伏一体化小区中富余能源并网将导致居民用电经济性欠优,以及与外电网交换功率不够平滑的问题。为此,该文提出一种面向含相变储能系统(phase change material thermal energy storage system,PCMTESS)的小区建筑电-热联供系统双层... 建筑光伏一体化小区中富余能源并网将导致居民用电经济性欠优,以及与外电网交换功率不够平滑的问题。为此,该文提出一种面向含相变储能系统(phase change material thermal energy storage system,PCMTESS)的小区建筑电-热联供系统双层调度策略。简要介绍PCMTESS的物理构造和运行模式,并分析其规模化储能和热电解耦的特性。在此基础上,评估阳光辐射等环境因素对光伏发电和建筑热需求的影响,建立计及热泄漏过程的电热联供系统模型。进而,以微网最小化购电成本和对外功率波动为目标,设计一种实时滚动的双层优化调度策略,用于消解预测误差在多时间尺度上的影响。最后,提出近似线性化处理和电力侧-热力侧问题交互迭代的算法,实现优化模型的高效求解。仿真结果表明,该文所提的PCMTESS在维持室温舒适的前提下,既能保障用户侧运行经济性的需求,又能平滑对外交换功率,使得电网与用户双方共同受益。该文为微网综合能源消纳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个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光伏一体化 相变材料储能系统 电热联供系统模型 多时间尺度响应 双层优化调度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