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道路BIM模型与倾斜实景模型坐标匹配方法
1
作者 刘冰 康霖帅 +2 位作者 刘如飞 李言虎 陆邹妍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438-3443,共6页
为解决现有大场景三维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平台中道路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模型与倾斜实景模型融合展示中存在的坐标基准不统一问题,提出一种道路BIM模型与倾斜实景地理坐标高... 为解决现有大场景三维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平台中道路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模型与倾斜实景模型融合展示中存在的坐标基准不统一问题,提出一种道路BIM模型与倾斜实景地理坐标高精度匹配方法。针对道路带状分布特征及道路养护需求,首先对模型进行分段处理;然后根据道路路面及资产设施模型的特征点分布设计构建一种空间距离加权的最小二乘坐标匹配参数拟合方法,重点解决各分段路面的精准接边难题。选取真实道路数据展开实验,验证该坐标匹配方法,通过所提方法可以有效解决道路模型与倾斜实景模型匹配产生偏差的问题,匹配后二者之间的精度达到毫米级,满足道路交通设施数字化管养和动态更新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信息模型(bim) 模型坐标匹配 加权最小二乘 CESIUM 模型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M的机器人定位导航研究综述
2
作者 王晓辉 陈思彤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1期8761-8772,共12页
传统的机器人定位导航方法在复杂建筑环境中存在精度不高、依赖传感器严重、无法有效处理动态障碍物等问题,导致其在实际应用中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为解决这些问题,引入了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借助BIM... 传统的机器人定位导航方法在复杂建筑环境中存在精度不高、依赖传感器严重、无法有效处理动态障碍物等问题,导致其在实际应用中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为解决这些问题,引入了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借助BIM的几何和语义信息支持,在复杂环境中辅助机器人定位导航,为机器人提供更精确的环境感知和最优路径规划,减少与环境构件的碰撞风险,并提升任务执行的精准度和效率。比较论述了BIM技术在机器人定位、建图、路径规划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其在建筑环境中的应用优势和挑战,并展望了未来在智能建筑和机器人智能化领域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自主定位导航 建筑信息模型(bim) 地图构建 路径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钢结构BIM模型的结构分析数据转换和软件开发 被引量:4
3
作者 赵诗华 刘栋 +1 位作者 余香林 石永久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1-169,共9页
为解决当前在钢结构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与结构分析模型之间进行数据转换时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本文在分析工业基础类(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es,IFC)标准表达方法的基础上,以ABAQUS为结构分析平台,开... 为解决当前在钢结构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与结构分析模型之间进行数据转换时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本文在分析工业基础类(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es,IFC)标准表达方法的基础上,以ABAQUS为结构分析平台,开发了钢结构BIM模型数据转换算法,运用C#语言和Xbim工具包,实现了结构构件信息提取、构件空间位置调整和分析数据自动添加,并形成了相应的转换软件;通过钢框架结构实例分析验证了该软件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并将其应用于安阳市游客集散中心的BIM模型转换和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所开发的算法和软件解决了生成的结构分析模型节点不连接和人工添加分析数据工作量大等问题,实现了BIM中的钢结构设计模型或深化设计模型向ABAQUS结构分析模型数据的准确转换。与传统的在ABAQUS中直接建立结构分析模型相比,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大大提高复杂钢结构的结构分析建模速度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结构 建筑信息模型(bim) IFC标准 模型转换 结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点云与BIM技术的“三跨”施工跨越网动力学响应分析
4
作者 刘家良 方春华 +3 位作者 路雯棋 郭永玉 蔡树德 江全才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60,共9页
在“三跨”输电线路张力放线施工中,一旦发生事故被牵导线可能跌落冲击下方跨越网,威胁被跨越物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提出一种基于激光点云与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的“三跨”施工跨越网动力学响应分析方... 在“三跨”输电线路张力放线施工中,一旦发生事故被牵导线可能跌落冲击下方跨越网,威胁被跨越物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提出一种基于激光点云与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的“三跨”施工跨越网动力学响应分析方法。首先利用机载激光雷达采集“三跨”施工现场的三维点云数据,使用改进的布料模拟滤波算法分割得到跨越地形点云数据,使用基于点云空间维度特征与K-Means算法实现对跨越档两侧杆塔点云数据的高精度提取;其次根据提取的点云数据结合BIM技术对目标设备及施工环境进行逆向建模,通过不同地表物体的组装堆砌,并在其上搭建施工跨越网模型;最后通过模拟事故发生时导线对跨越网的冲击碰撞,探测跨越网的承载性能及其与被跨越物之间的动态净空距离。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提前在实际施工环境中对跨越网的动力学性能进行分析,为输电线路跨越施工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及数据支撑,具有一定的工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点云 “三跨”施工 布料滤波算法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 冲击碰撞 净空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M的智慧农业温室大棚建模分析
5
作者 李祯 庄卓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7-221,共5页
智慧农业是当前农业发展的趋势,而温室大棚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设施,对其进行建模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基于BIM技术,对Venlo智慧农业温室大棚进行了建模分析。首先,对温室大棚的设计流程进行分析;然后,对BIM工作流做介绍和分析,并对... 智慧农业是当前农业发展的趋势,而温室大棚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设施,对其进行建模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基于BIM技术,对Venlo智慧农业温室大棚进行了建模分析。首先,对温室大棚的设计流程进行分析;然后,对BIM工作流做介绍和分析,并对建筑结构和节点进行深化分析;最后,设计了一栋智慧农业温室大棚,并利用BIM软件对其进行三维建模和分析。实例设计表明:基于BIM技术的智慧农业温室大棚建模分析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可为农业生产提供重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农业 Venlo温室大棚 bim技术 建筑结构 三维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既有轨道交通项目BIM数据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黄一格 王波 +3 位作者 李广 赖华辉 钟宇祺 黄鸿达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7-163,共7页
针对既有建筑数字化工作的资料采集难、建模规范性不足、数据核验难等问题,结合轨道交通项目特点,研究并提出既有轨道交通项目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数据化方法。首先,结合运营运维数据需求,提出既有轨道交... 针对既有建筑数字化工作的资料采集难、建模规范性不足、数据核验难等问题,结合轨道交通项目特点,研究并提出既有轨道交通项目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数据化方法。首先,结合运营运维数据需求,提出既有轨道交通项目BIM数据化与场景应用总体框架。其次,研究制定BIM建模交付技术指引,并开发BIM构件标准库,以规范既有轨道交通项目BIM模型创建。然后,结合现场数据采集情况,采取不同方法创建既有轨道交通项目BIM模型。当图纸齐全时,以图纸为基准进行建模;当图纸缺失时,研究以现场图片、点云数据等为基础,通过构件特征识别和匹配BIM构件标准库的构件单元,辅助BIM模型创建。最后,为保障BIM模型质量,研发合标性检查工具,通过内嵌BIM标准规范自动检查BIM模型,并开展现场检查复核各专业BIM模型。目前已在深圳地铁既有运营线路项目开展BIM数据化应用,积累了BIM数字资产,可为其他城市既有运营线路BIM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有建筑 轨道交通 运营运维 建筑信息模型 模型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建筑设计中BIM的应用与发展
7
作者 常玉婷 《林业科技情报》 2025年第2期220-222,共3页
智能建筑是建筑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代表了现代建筑技术发展的新趋势。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作为一种先进的数字化设计与管理工具,其在智能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旨在探讨BIM在智能建筑设... 智能建筑是建筑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代表了现代建筑技术发展的新趋势。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作为一种先进的数字化设计与管理工具,其在智能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旨在探讨BIM在智能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现状、优势、挑战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智能建筑的设计与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建筑 bim技术 建筑设计 信息化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M和语义网的轨道智能运维管理方法 被引量:2
8
作者 何庆 荆传玉 +3 位作者 孙华坤 姚力 徐井芒 王平 《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1-612,共12页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对提高轨道运维管理效率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然而,不同的检查和维护活动产生的数据异构性高、时空关系复杂,阻碍了BIM解释和整合数据的进程。为此,开发了一个基于工业基础类(IFC)和语义Web技术的轨道运维本体(TOM...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对提高轨道运维管理效率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然而,不同的检查和维护活动产生的数据异构性高、时空关系复杂,阻碍了BIM解释和整合数据的进程。为此,开发了一个基于工业基础类(IFC)和语义Web技术的轨道运维本体(TOMO),其具有3个功能:①基于轨道运维生命周期的应用需求,简化BIM模型信息;②引入映射规则,建立数据提取与转换模块,集成多源异构数据,结构化定义数据之间复杂的时空关系;③结合数据驱动技术,研究轨道精调智能优化的方法,提供弹性决策支持。最后,以某高速铁路静检数据为例,验证了该框架的有效性与实用性,对于促进领域数据互操作性、降低运维人员劳动强度和提高运维管理智能化程度具有实际的工程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信息模型 运维管理 语义WEB技术 数据驱动 弹性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施工机械安拆吊装作业视觉可达性BIM仿真分析
9
作者 郑霞忠 吴俊 +1 位作者 晋良海 杜发兴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4-130,共7页
为提高重型施工机械安拆吊装作业安全工效,改善安拆作业过程中人员的可视性,提出基于可视锥法的多主体视觉可达性建筑信息模型(BIM)仿真方法。首先,通过重型施工机械视觉任务分解,得到重型施工机械多主体视觉任务;其次,以wk-35型电铲安... 为提高重型施工机械安拆吊装作业安全工效,改善安拆作业过程中人员的可视性,提出基于可视锥法的多主体视觉可达性建筑信息模型(BIM)仿真方法。首先,通过重型施工机械视觉任务分解,得到重型施工机械多主体视觉任务;其次,以wk-35型电铲安拆作业为研究对象,分析起重驾驶司机-信号工-司索工多主体视觉任务,运用计算机辅助三维交互应用(CATIA)人因仿真模块,构建安拆吊装作业多主体视觉的BIM仿真场景;然后,采用可视锥法,计算安拆吊装作业过程多主体视觉可达性量值,测度多主体视觉可达性水平,构建重型机械施工机械多主体视觉评价模型;最后,调节BIM模型的过程参数,推演多主体视觉变化趋势,评价安拆吊装作业多主体视觉可达性。结果表明:安拆作业中起重司机在起升下降过程中视觉可达性较差,在平移过程中视觉可达性较好;信号工和司索工的位置与其视觉可达性联系紧密,当信号工处于视野刚好覆盖起重司机和司索工的位置时,其视觉可达性最好,而司索工需不断调整位置,使其视觉可达性达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施工机械 安拆吊装作业 视觉可达性 多主体 建筑信息模型(bim)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M的公路边坡可视化管理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肖建勇 严伟 +4 位作者 乔世范 谢济仁 陈韶平 杨舒焜 冯超博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42-2358,共17页
山地、丘陵地区的公路建设和运营中常伴有大量边坡,边坡的灾害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公路、铁路建设与运营发展的主要因素。目前,主流边坡信息化管理系统在信息集成领域存在缺陷,难以满足对各类复杂边坡科学监测与精细化管理的需求。为此,... 山地、丘陵地区的公路建设和运营中常伴有大量边坡,边坡的灾害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公路、铁路建设与运营发展的主要因素。目前,主流边坡信息化管理系统在信息集成领域存在缺陷,难以满足对各类复杂边坡科学监测与精细化管理的需求。为此,将BIM可视化技术引入到边坡监测与管理中,利用可视化模型“所见即所得”的优势与强大的数据集成能力改善沟通环境、提高管理效率。首先,通过地质钻孔数据解译结合地层层序优化逻辑确定地层层序、地层边界与分布范围,利用Dynamo节点开发基于钻孔数据的自动化建模程序,提出基于Revit+Dynamo的边坡地质BIM精细化建模方法。然后,提出联合OBJ-JSON格式储存模型关键属性信息的边坡模型轻量化导出方案,实现模型与地质信息的集成以及大体量边坡地质模型与Web的端互通,基于Three.js框架扩展WebGL原生代码优化BIM模型并开发了边坡BIM模型的Web端交互应用。最后,全方位分析涵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内需并借助MySQL数据库技术将上述成果进行整合,开发了基于BIM的高速公路边坡的可视化监测管理平台并运用于实际工程。实例结果表明,基于平台建立的边坡可视化管理方案能够大幅提升案例公路边坡项目在运用阶段的管理水平与管理效率。研究为边坡信息化、可视化管理流程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 边坡 三维地质建模 可视化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M的智能运维管理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6
11
作者 宋博 彭炜杰 陈韶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33,共6页
为切实提升生产设备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提高生产效率和故障诊断能力,设计一套基于BIM的智能运维管理监控系统。系统将多源传感器数据融合,结合BIM技术进行展示,并引入基于专家经验转化的故障诊断技术。该系统已保障某场站安全运行生... 为切实提升生产设备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提高生产效率和故障诊断能力,设计一套基于BIM的智能运维管理监控系统。系统将多源传感器数据融合,结合BIM技术进行展示,并引入基于专家经验转化的故障诊断技术。该系统已保障某场站安全运行生产200余天,达到很好的预期。同时,系统产生160 GB原始监测数据和专家经验标定结果,为后续引入基于机器学习的故障诊断方法提供原始训练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 智能运维管理 故障诊断 分布式消息队列 IET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b的高铁接触网BIM模型数据轻量化及加载渲染优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许建国 韩建民 王红强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9-186,共8页
为解决高铁接触网建筑信息模型(BIM)在Web浏览器中加载速度慢和渲染卡顿的问题,提出基于Web的高铁接触网BIM模型数据轻量化和加载渲染优化算法。首先,针对接触网BIM模型数据的特点,提出构件参数属性数据轻量化、几何实例合并与三维数据... 为解决高铁接触网建筑信息模型(BIM)在Web浏览器中加载速度慢和渲染卡顿的问题,提出基于Web的高铁接触网BIM模型数据轻量化和加载渲染优化算法。首先,针对接触网BIM模型数据的特点,提出构件参数属性数据轻量化、几何实例合并与三维数据转换算法,以减少模型文件大小和提高网络传输效率;其次,结合KD树结构和接触网工程点多线长的特点,提出以线路里程数据和接触网支柱信息为划分维度的算法,实现接触网BIM模型空间划分和索引优化,提升大规模BIM模型的加载渲染性能;最后,进行某区段和全线高铁接触网工程的实例验证。结果表明:与基于商用平台构建的模型文件大小对比,该区段和全线接触网BIM模型的轻量化文件大小分别压缩为原始文件的8.8%和17.0%,区段文件优化后渲染帧率提升500%,全线提升1800%,提高了网络传输和渲染效率。该方法在Web浏览器场景下的有效性得到验证,为高铁接触网工程数字化设计、智能建造和智能运维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接触网 建筑信息模型(bim) 数据轻量化 加载渲染优化 构件 地理信息系统(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FC的轨道交通BIM构件标准库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白明刚 周刚 +1 位作者 赖华辉 杨远栋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28,59,共7页
针对轨道交通工程的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建模方法不统一、信息不规范,导致BIM模型数据难以在后期有效统一应用的弊端,研究基于工业基础类(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es,IFC)标准的轨道交通BIM构件标准库。... 针对轨道交通工程的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建模方法不统一、信息不规范,导致BIM模型数据难以在后期有效统一应用的弊端,研究基于工业基础类(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es,IFC)标准的轨道交通BIM构件标准库。首先,根据轨道交通工程各专业构件的表达需求,研究构件类型、构件信息的IFC表达,以及适配IFC标准的扩展机制;其次,提出轨道交通BIM构件标准库技术框架,主要包括基础数据层、技术支撑层、应用场景层、用户层;然后,采用国家标准的分类编码方法定义轨道交通各专业BIM构件的分类编码,设计了构件信息模板,规范各专业构件的属性信息及其资源链接方式;最后,研究BIM构件模型的加解密方法,以保障轨道交通工程BIM模型数据的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搭建统一的BIM构件标准库,能够促进参建方采用标准化的BIM构件模型创建轨道交通BIM项目模型,保障BIM模型的规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构件库 建筑信息模型(bim) 工业基础类(IF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M和改进RRT算法的建筑机器人路径规划 被引量:7
14
作者 杨振舰 庄亚楠 陈亚东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42,共12页
针对建筑机器人在施工现场获取地图信息时间长且需要规划出一条全局的、能实时避障的路径等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BIM)技术建立导航地图并进行路径规划的算法。根据BIM模型中的信息对传统RR... 针对建筑机器人在施工现场获取地图信息时间长且需要规划出一条全局的、能实时避障的路径等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BIM)技术建立导航地图并进行路径规划的算法。根据BIM模型中的信息对传统RRT算法进行优化改进,提出了IRRT(improved rapid-exploration random tree)算法。首先将原有的固定步长改为动态步长,通过判断与目标点的远近界定步长大小,避免了节点的盲目扩张;其次,对随机采样点的生成范围进行了约束,并设置一个同时考虑目标点和随机点的权重来解决传统RRT算法中新生成点仅由随机采样点单一决定的问题;算法陷入最小值时选取随机扰动策略进行逃脱;最后在全局路径的相邻节点间使用动态窗口法进行局部避障。实验仿真结果表明IRRT算法比传统RRT算法在搜索速度上快了3倍多,平均路径比改进前减少25.56%,平均节点减少8.92%,加入动态窗口法后有效提高了机器人实时避障能力,更适合多变的室内环境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机器人 建筑信息模型(bim) 路径规划 IRRT算法 动态窗口法 实时避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M和图像识别的变电设备工程量AR标注技术
15
作者 周亮 梁海生 +3 位作者 吕征宇 史健勇 庞星 戴梦云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328-331,共4页
目前基于移动增强现实(AR)的施工可视化技术虽然具有交互方式多元化的优势,但存在精度低和系统集成度差的劣势,因此难以进行进度投资统计等深度应用。针对上述问题,基于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技术,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全方位的图像... 目前基于移动增强现实(AR)的施工可视化技术虽然具有交互方式多元化的优势,但存在精度低和系统集成度差的劣势,因此难以进行进度投资统计等深度应用。针对上述问题,基于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技术,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全方位的图像采集。同时,引入建筑信息模型(BIM)和图像识别技术,基于移动AR技术实现了现场施工场景与BIM的实时配准,并开展工程量比对计算,以分析工程的实际完成情况,并准确地监控工程进度,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工程实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建筑信息模型 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 图像识别 增强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固定站雷达预制式钢结构基座设计与分析
16
作者 杭燚 徐俊东 吕龙泉 《现代雷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8-62,共5页
大型固定站雷达部署在偏远地区,雷达架设前的场地建设存在配套保障设施缺乏、气候环境恶劣等施工难点。为了满足该雷达的架设周期及成本要求,文中针对使用环境,分析了雷达基座的刚强度要求和载荷条件,对比了框架剪力墙结构和预制钢结构... 大型固定站雷达部署在偏远地区,雷达架设前的场地建设存在配套保障设施缺乏、气候环境恶劣等施工难点。为了满足该雷达的架设周期及成本要求,文中针对使用环境,分析了雷达基座的刚强度要求和载荷条件,对比了框架剪力墙结构和预制钢结构两种基座形式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制造的预制钢结构基座以代替传统的框架剪力墙建筑的设计思路,对该基座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动态力学仿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雷达基座的位移、应力及固有频率等各项结果均满足设计指标,基座的结构形式满足各种工况条件下的刚强度要求。该钢结构基座的设计与使用,为大型固定站雷达在偏远地区的架设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有力助推了重大战略装备的成功研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站雷达 雷达基座 建筑信息模型 钢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动态导向标识方案评估与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17
作者 边扬 赵雪娜 +2 位作者 赵晓华 张钰 刘卓然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6-397,共12页
以北京市四惠枢纽为研究对象,探索以数据驱动为导向满足乘客需求的枢纽动态导向标识方案评估及优化设计方法。首先,搭建KANO乘客需求模型,通过桌面实验,形成动态导向标识在内容、样式及空间位置上的优化设计方案,与四惠枢纽现有方案形... 以北京市四惠枢纽为研究对象,探索以数据驱动为导向满足乘客需求的枢纽动态导向标识方案评估及优化设计方法。首先,搭建KANO乘客需求模型,通过桌面实验,形成动态导向标识在内容、样式及空间位置上的优化设计方案,与四惠枢纽现有方案形成对比。其次,基于寻路理论通过建筑信息建模(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仿真技术,实现人与枢纽的信息交互,提取新旧导向标识方案作用下乘客寻路过程的特征参数。最后,通过对寻路实验中主客观指标分析可知,被试在新版动态导向标识方案中寻路时间、犯错误点数及迷茫点数显著降低,且新版动态导向标识方案在内容、样式及空间位置上满意度均优于旧版。结果表明:研究搭建BIM+VR的虚拟仿真平台,形成以数据驱动为导向的枢纽动态导向标识方案综合评估及优化设计方法,为枢纽动态导向标识方案设计及合理应用提供技术与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纽动态导向标识 综合评估 优化设计 KANO需求模型 寻路理论 bim+VR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绿地信息模型研究进展
18
作者 张炜 颜雅涵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2-70,共9页
【目的】在空间信息模型、三维实景和数字孪生城市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信息模型构建的方法和标准已获得广泛应用。绿地植被作为生命体,其分枝形态和生长过程有别于其他基础设施类型,基于构件的传统信息模型并不能满足绿地的数字... 【目的】在空间信息模型、三维实景和数字孪生城市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信息模型构建的方法和标准已获得广泛应用。绿地植被作为生命体,其分枝形态和生长过程有别于其他基础设施类型,基于构件的传统信息模型并不能满足绿地的数字化需求。针对绿地特征,提出城市绿地信息模型构建方法,用于城市绿地的规划设计和管理评估实践。【方法】通过对国内外现有数字信息模型标准中绿地相关部分的总结和分析,结合不同应用需求,从模型组成部分、数据逻辑和评估应用途径3个方面,探讨适用于城市绿地信息模型的表达方式。【结果】城市绿地信息模型的组成部分包括空间几何模型和属性关联模型,模型各部分需要基于不同绿地的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数据结构化表达。城市绿地信息模型的数据逻辑包含细节层级划分、三维模型构建和生长过程模拟3个部分。在评估分析方面,城市绿地信息模型可以满足三维绿量指标计算、三维景观格局分析和三维空间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的实践需求。【结论】基于城市绿地信息模型的构建需求,可以建立相应的框架,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发展途径,包括建模标准构建、共享平台开发和生成算法研究3个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三维绿量 建筑信息模型 风景园林信息模型 植物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M建筑结构设计模型集成框架应用开发 被引量:96
19
作者 刘照球 李云贵 +1 位作者 吕西林 张汉义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948-953,共6页
分析建筑信息模型的信息集成过程和特征以及建筑结构模型基本对象表达的复杂性和模型数据积累的反复性,构建一种主要涵盖建筑和结构设计阶段的信息模型集成框架体系.该体系具有可扩展性、兼容性、阶段性等特点,通过开发的模型转换平台... 分析建筑信息模型的信息集成过程和特征以及建筑结构模型基本对象表达的复杂性和模型数据积累的反复性,构建一种主要涵盖建筑和结构设计阶段的信息模型集成框架体系.该体系具有可扩展性、兼容性、阶段性等特点,通过开发的模型转换平台可以初步实现建筑、结构模型信息的集成,为研发基于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下一代集成建筑工程软件系统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 建筑模型 结构模型 信息集成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BIM和PT的工人不安全行为预警系统研究 被引量:70
20
作者 郭红领 刘文平 张伟胜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4-109,共6页
为预防施工安全事故,利用建筑信息模型(BIM)和定位技术(PT),研究工人不安全行为的预警机制。通过对施工现场工人不安全行为的统计分析,探讨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分类,包括接近危险源、安全用品使用不当、违章操作,分析安全事故预警的信息需... 为预防施工安全事故,利用建筑信息模型(BIM)和定位技术(PT),研究工人不安全行为的预警机制。通过对施工现场工人不安全行为的统计分析,探讨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分类,包括接近危险源、安全用品使用不当、违章操作,分析安全事故预警的信息需求,如工人及机械设备位置信息、工人属性及装备信息、工人及机械设备动作信息等,进而构建集成BIM和PT的工人不安全行为预警系统,划分现场不安全区域、工人属性和预警级别,分析系统功能。研究表明,该系统可通过对工人位置信息和行为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反馈,实现现场事故的预防(如坠落、碰撞等),从而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工 不安全行为 事故预防 建筑信息模型(bim) 定位技术(P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