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2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道路BIM模型与倾斜实景模型坐标匹配方法
1
作者 刘冰 康霖帅 +2 位作者 刘如飞 李言虎 陆邹妍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438-3443,共6页
为解决现有大场景三维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平台中道路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模型与倾斜实景模型融合展示中存在的坐标基准不统一问题,提出一种道路BIM模型与倾斜实景地理坐标高... 为解决现有大场景三维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平台中道路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模型与倾斜实景模型融合展示中存在的坐标基准不统一问题,提出一种道路BIM模型与倾斜实景地理坐标高精度匹配方法。针对道路带状分布特征及道路养护需求,首先对模型进行分段处理;然后根据道路路面及资产设施模型的特征点分布设计构建一种空间距离加权的最小二乘坐标匹配参数拟合方法,重点解决各分段路面的精准接边难题。选取真实道路数据展开实验,验证该坐标匹配方法,通过所提方法可以有效解决道路模型与倾斜实景模型匹配产生偏差的问题,匹配后二者之间的精度达到毫米级,满足道路交通设施数字化管养和动态更新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信息模型(bim) 模型坐标匹配 加权最小二乘 CESIUM 模型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M的机器人定位导航研究综述
2
作者 王晓辉 陈思彤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1期8761-8772,共12页
传统的机器人定位导航方法在复杂建筑环境中存在精度不高、依赖传感器严重、无法有效处理动态障碍物等问题,导致其在实际应用中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为解决这些问题,引入了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借助BIM... 传统的机器人定位导航方法在复杂建筑环境中存在精度不高、依赖传感器严重、无法有效处理动态障碍物等问题,导致其在实际应用中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为解决这些问题,引入了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借助BIM的几何和语义信息支持,在复杂环境中辅助机器人定位导航,为机器人提供更精确的环境感知和最优路径规划,减少与环境构件的碰撞风险,并提升任务执行的精准度和效率。比较论述了BIM技术在机器人定位、建图、路径规划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其在建筑环境中的应用优势和挑战,并展望了未来在智能建筑和机器人智能化领域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自主定位导航 建筑信息模型(bim) 地图构建 路径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钢结构BIM模型的结构分析数据转换和软件开发 被引量:4
3
作者 赵诗华 刘栋 +1 位作者 余香林 石永久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1-169,共9页
为解决当前在钢结构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与结构分析模型之间进行数据转换时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本文在分析工业基础类(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es,IFC)标准表达方法的基础上,以ABAQUS为结构分析平台,开... 为解决当前在钢结构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与结构分析模型之间进行数据转换时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本文在分析工业基础类(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es,IFC)标准表达方法的基础上,以ABAQUS为结构分析平台,开发了钢结构BIM模型数据转换算法,运用C#语言和Xbim工具包,实现了结构构件信息提取、构件空间位置调整和分析数据自动添加,并形成了相应的转换软件;通过钢框架结构实例分析验证了该软件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并将其应用于安阳市游客集散中心的BIM模型转换和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所开发的算法和软件解决了生成的结构分析模型节点不连接和人工添加分析数据工作量大等问题,实现了BIM中的钢结构设计模型或深化设计模型向ABAQUS结构分析模型数据的准确转换。与传统的在ABAQUS中直接建立结构分析模型相比,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大大提高复杂钢结构的结构分析建模速度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结构 建筑信息模型(bim) IFC标准 模型转换 结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点云与BIM技术的“三跨”施工跨越网动力学响应分析
4
作者 刘家良 方春华 +3 位作者 路雯棋 郭永玉 蔡树德 江全才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60,共9页
在“三跨”输电线路张力放线施工中,一旦发生事故被牵导线可能跌落冲击下方跨越网,威胁被跨越物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提出一种基于激光点云与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的“三跨”施工跨越网动力学响应分析方... 在“三跨”输电线路张力放线施工中,一旦发生事故被牵导线可能跌落冲击下方跨越网,威胁被跨越物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提出一种基于激光点云与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的“三跨”施工跨越网动力学响应分析方法。首先利用机载激光雷达采集“三跨”施工现场的三维点云数据,使用改进的布料模拟滤波算法分割得到跨越地形点云数据,使用基于点云空间维度特征与K-Means算法实现对跨越档两侧杆塔点云数据的高精度提取;其次根据提取的点云数据结合BIM技术对目标设备及施工环境进行逆向建模,通过不同地表物体的组装堆砌,并在其上搭建施工跨越网模型;最后通过模拟事故发生时导线对跨越网的冲击碰撞,探测跨越网的承载性能及其与被跨越物之间的动态净空距离。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提前在实际施工环境中对跨越网的动力学性能进行分析,为输电线路跨越施工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及数据支撑,具有一定的工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点云 “三跨”施工 布料滤波算法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 冲击碰撞 净空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M的室内消防救援多层路径网络模型
5
作者 冯灿 宋宜全 杨以琳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35,共6页
针对网络结构单一和消防语义信息贫乏导致的室内消防救援路径难以满足消防救援多样性任务需求的问题,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集成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提出了一种1(基础路径... 针对网络结构单一和消防语义信息贫乏导致的室内消防救援路径难以满足消防救援多样性任务需求的问题,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集成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提出了一种1(基础路径网络)+N(专题路径网络)的室内消防救援多层路径网络模型,通过对案例区BIM数据进行解析,提取2230条路径网络要素信息(包括718个节点和1512条边),构建了室内基础路径网络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生成人员疏散、灭火和人员逃生3种专题路径网络.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支持不同消防救援任务的路径规划需求,利用Dijkstra等算法成功计算出最短路径,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信息模型 消防救援 室内路径网络模型 集成地理信息系统 最短路径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既有轨道交通项目BIM数据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黄一格 王波 +3 位作者 李广 赖华辉 钟宇祺 黄鸿达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7-163,共7页
针对既有建筑数字化工作的资料采集难、建模规范性不足、数据核验难等问题,结合轨道交通项目特点,研究并提出既有轨道交通项目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数据化方法。首先,结合运营运维数据需求,提出既有轨道交... 针对既有建筑数字化工作的资料采集难、建模规范性不足、数据核验难等问题,结合轨道交通项目特点,研究并提出既有轨道交通项目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数据化方法。首先,结合运营运维数据需求,提出既有轨道交通项目BIM数据化与场景应用总体框架。其次,研究制定BIM建模交付技术指引,并开发BIM构件标准库,以规范既有轨道交通项目BIM模型创建。然后,结合现场数据采集情况,采取不同方法创建既有轨道交通项目BIM模型。当图纸齐全时,以图纸为基准进行建模;当图纸缺失时,研究以现场图片、点云数据等为基础,通过构件特征识别和匹配BIM构件标准库的构件单元,辅助BIM模型创建。最后,为保障BIM模型质量,研发合标性检查工具,通过内嵌BIM标准规范自动检查BIM模型,并开展现场检查复核各专业BIM模型。目前已在深圳地铁既有运营线路项目开展BIM数据化应用,积累了BIM数字资产,可为其他城市既有运营线路BIM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有建筑 轨道交通 运营运维 建筑信息模型 模型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利工程BIM+GIS与施工进度动态计划关联方法及实现 被引量:10
7
作者 耿振云 李端阳 +2 位作者 刘珊 于航 欧阳乐颖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20年第6期138-142,共5页
在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中,施工进度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工程施工不能按照原有计划进行。针对于此提出了基于BIM+GIS的施工进度动态计划关联方法,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结合数据库技术和可视化技术,实现工程量统计与施工进... 在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中,施工进度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工程施工不能按照原有计划进行。针对于此提出了基于BIM+GIS的施工进度动态计划关联方法,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结合数据库技术和可视化技术,实现工程量统计与施工进度的动态模拟,通过Cesium 3D GIS平台建立了基于BIM+GIS的水利工程施工进度管理系统。此系统将GIS大场景与BIM深度结合,为水利工程项目参建方提供施工三维动态可视化环境,精细化控制水利工程的工程量统计与进度计划管理。目前该系统已经在某水闸工程中投入使用,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工程 bim+gis 施工进度计划 动态关联 系统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施工机械安拆吊装作业视觉可达性BIM仿真分析
8
作者 郑霞忠 吴俊 +1 位作者 晋良海 杜发兴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4-130,共7页
为提高重型施工机械安拆吊装作业安全工效,改善安拆作业过程中人员的可视性,提出基于可视锥法的多主体视觉可达性建筑信息模型(BIM)仿真方法。首先,通过重型施工机械视觉任务分解,得到重型施工机械多主体视觉任务;其次,以wk-35型电铲安... 为提高重型施工机械安拆吊装作业安全工效,改善安拆作业过程中人员的可视性,提出基于可视锥法的多主体视觉可达性建筑信息模型(BIM)仿真方法。首先,通过重型施工机械视觉任务分解,得到重型施工机械多主体视觉任务;其次,以wk-35型电铲安拆作业为研究对象,分析起重驾驶司机-信号工-司索工多主体视觉任务,运用计算机辅助三维交互应用(CATIA)人因仿真模块,构建安拆吊装作业多主体视觉的BIM仿真场景;然后,采用可视锥法,计算安拆吊装作业过程多主体视觉可达性量值,测度多主体视觉可达性水平,构建重型机械施工机械多主体视觉评价模型;最后,调节BIM模型的过程参数,推演多主体视觉变化趋势,评价安拆吊装作业多主体视觉可达性。结果表明:安拆作业中起重司机在起升下降过程中视觉可达性较差,在平移过程中视觉可达性较好;信号工和司索工的位置与其视觉可达性联系紧密,当信号工处于视野刚好覆盖起重司机和司索工的位置时,其视觉可达性最好,而司索工需不断调整位置,使其视觉可达性达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施工机械 安拆吊装作业 视觉可达性 多主体 建筑信息模型(bim)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M和GIS的空间语义数据集成方法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30
9
作者 翟晓卉 史健勇 《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8-157,共10页
随着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的建设发展,建筑信息模型(BIM)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集成被广泛研究和应用。目前的集成研究主要是通用数据标准IFC和CityGML之间的空间和语义转换,但由于应用领域和空间尺度等差异,存在信息错误和丢失、几何语... 随着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的建设发展,建筑信息模型(BIM)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集成被广泛研究和应用。目前的集成研究主要是通用数据标准IFC和CityGML之间的空间和语义转换,但由于应用领域和空间尺度等差异,存在信息错误和丢失、几何语义信息耦合度低、应用拓展性差等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兼顾三维实体对象和地理空间对象的三维城市数据模型,研究了BIM和GIS的空间和语义数据的提取、处理和转换方法,设计了BIM和三维GIS的集成应用框架并在三维可视化平台上进行验证和初步应用。该方法可实现BIM和GIS信息在几何、语义、精度上的完全融合,避免了传统的数据转换带来的信息缺失,在多尺度的空间和语义信息分级存储和加载显示方面存在着优势,有利于实现大规模、高精度的建筑和城市信息的高效集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信息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 IFC CITYGML 数据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GIS的铁路BIM空间信息系统构建及其工程应用 被引量:23
10
作者 王玮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38-142,共5页
铁路工程是带状工程,具有范围广、与地形地貌结合紧密的特点。传统BIM设计对海量模型及地理空间分析的支持较弱,难以解决大范围地理环境下铁路工程多专业集成的问题。本文以三维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研究了大范围地理环境下面向铁路BIM... 铁路工程是带状工程,具有范围广、与地形地貌结合紧密的特点。传统BIM设计对海量模型及地理空间分析的支持较弱,难以解决大范围地理环境下铁路工程多专业集成的问题。本文以三维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研究了大范围地理环境下面向铁路BIM多专业设计融合的关键技术,从铁路地理信息数据发布、地理环境下的线路设计、多专业BIM模型无缝拼接、海量模型数据的轻量化与显示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一套完整的铁路设计BIM+GIS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三维GIS的BIM空间信息平台,在西成高铁BIM试点工程中进行了应用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信息模型 三维地理信息系统 线路设计 模型轻量化 空间信息系统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BIM信息协同的景观参数化设计研究——以山地风景环境道路规划设计实验为例 被引量:13
11
作者 崔星 杜春兰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9-45,共7页
构建GIS、BIM协同的景观信息模型是实现精准化景观规划的有效途径。以山地风景环境道路为对象,提出集成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建筑信息模型(BIM)的山地道路选线分析与交互设计方法,实现GIS数据关联BIM模型,构建以地理空间环境信息为基础的... 构建GIS、BIM协同的景观信息模型是实现精准化景观规划的有效途径。以山地风景环境道路为对象,提出集成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建筑信息模型(BIM)的山地道路选线分析与交互设计方法,实现GIS数据关联BIM模型,构建以地理空间环境信息为基础的BIM景观信息模型,从而提升规划设计精细化程度与精准化水平,以期为景观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运维提供信息支撑与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gis bim 协同设计 参数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evit二次开发的BIM+WebGIS融合应用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胡夏恺 陈俊涛 +1 位作者 杨聃 朱悦林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930-3942,共13页
针对目前建筑信息模型(BIM)与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GIS)融合应用过程中数据格式存在差异、BIM模型在网络端传输与渲染效率低、数据转换过程繁琐以及信息丢失等问题,提出一种新的融合应用方法。该方法基于Revit二次开发编写应用程序接口... 针对目前建筑信息模型(BIM)与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GIS)融合应用过程中数据格式存在差异、BIM模型在网络端传输与渲染效率低、数据转换过程繁琐以及信息丢失等问题,提出一种新的融合应用方法。该方法基于Revit二次开发编写应用程序接口,通过模型轻量化处理、文件格式转换以及数据动态调度实现BIM模型在WebGIS平台的高效使用。程序将RVT作为源文件格式,以"族"概念和自定义的形状分类参数为依据对整体模型进行拆分重构,借助实例化技术对重复的构件信息进行简化,并通过Garland边折叠算法实现模型网格简化,从而完成对大体量、高复杂程度的BIM模型的缩减;在此基础上,选择3D Tiles作为目标文件格式,通过其b3dm瓦片提供的"BATCHID"属性实现几何和语义信息间的映射,保证模型文件格式转化过程中信息的完整性与关联性;随后,通过设置自适应的八叉树空间索引结构、层次结构细节模型以及视锥体剔除算法,实现模型数据的动态调度;最终通过文件格式转换将生成的3D Tiles文件接入Cesium平台。以浙江省某特高压变电站为例,对所提方法的可行性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实现了从BIM模型到WebGIS模型的直接转换,同时可查询模型的相关属性信息;此外,轻量化处理缩减了模型体量,动态调度算法提高了模型的加载和渲染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信息模型(bim) 网络地理信息系统 Revit二次开发 轻量化 动态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GIS/BIM的盾构隧道全寿命管理系统研究 被引量:26
13
作者 林晓东 李晓军 林浩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63-970,共8页
为解决在盾构隧道工程中,地理信息系统(GIS)标准缺失和建筑信息模型(BIM)分析功能薄弱的问题,在分析GIS的数据管理和BIM的数据标准基础上,建立集成GIS/BIM的盾构隧道全寿命期管理系统。首先,概括总结系统采用的技术路线;其次,基于IFC标... 为解决在盾构隧道工程中,地理信息系统(GIS)标准缺失和建筑信息模型(BIM)分析功能薄弱的问题,在分析GIS的数据管理和BIM的数据标准基础上,建立集成GIS/BIM的盾构隧道全寿命期管理系统。首先,概括总结系统采用的技术路线;其次,基于IFC标准扩展统一的盾构隧道信息模型,涵盖盾构隧道地质、结构、线路、施工、监测和病害等数据;然后,介绍系统信息的关联,包括隧道编码、GIS和BIM的集成方案;最后,以上海地铁盾构隧道为依托,描述系统在工程全寿命期的应用,包括隧道地质勘察、结构设计、运营监测和养护维护等阶段。该系统制定了统一信息模型,方便数据交换和管理,在信息模型基础上实现了信息可视化与不同分析功能,提高了盾构隧道的全寿命数字化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信息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 建筑信息模型 IFC 全寿命管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M的公路边坡可视化管理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肖建勇 严伟 +4 位作者 乔世范 谢济仁 陈韶平 杨舒焜 冯超博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42-2358,共17页
山地、丘陵地区的公路建设和运营中常伴有大量边坡,边坡的灾害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公路、铁路建设与运营发展的主要因素。目前,主流边坡信息化管理系统在信息集成领域存在缺陷,难以满足对各类复杂边坡科学监测与精细化管理的需求。为此,... 山地、丘陵地区的公路建设和运营中常伴有大量边坡,边坡的灾害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公路、铁路建设与运营发展的主要因素。目前,主流边坡信息化管理系统在信息集成领域存在缺陷,难以满足对各类复杂边坡科学监测与精细化管理的需求。为此,将BIM可视化技术引入到边坡监测与管理中,利用可视化模型“所见即所得”的优势与强大的数据集成能力改善沟通环境、提高管理效率。首先,通过地质钻孔数据解译结合地层层序优化逻辑确定地层层序、地层边界与分布范围,利用Dynamo节点开发基于钻孔数据的自动化建模程序,提出基于Revit+Dynamo的边坡地质BIM精细化建模方法。然后,提出联合OBJ-JSON格式储存模型关键属性信息的边坡模型轻量化导出方案,实现模型与地质信息的集成以及大体量边坡地质模型与Web的端互通,基于Three.js框架扩展WebGL原生代码优化BIM模型并开发了边坡BIM模型的Web端交互应用。最后,全方位分析涵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内需并借助MySQL数据库技术将上述成果进行整合,开发了基于BIM的高速公路边坡的可视化监测管理平台并运用于实际工程。实例结果表明,基于平台建立的边坡可视化管理方案能够大幅提升案例公路边坡项目在运用阶段的管理水平与管理效率。研究为边坡信息化、可视化管理流程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 边坡 三维地质建模 可视化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M+GIS的铁路工程建设管理一张图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32
15
作者 鲍榴 杨斌 +2 位作者 杨威 王万齐 陈雪娇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5-60,共6页
当前铁路工程项目建造管理各阶段缺乏高效信息集成和共享传递技术手段,数据资源相对分散,较难实现信息高效共享和辅助决策分析。通过对大体量BIM模型轻量化处理、海量数据汇集以及基于BIM的多源异构数据融合等关键技术研究,提出高铁建... 当前铁路工程项目建造管理各阶段缺乏高效信息集成和共享传递技术手段,数据资源相对分散,较难实现信息高效共享和辅助决策分析。通过对大体量BIM模型轻量化处理、海量数据汇集以及基于BIM的多源异构数据融合等关键技术研究,提出高铁建设管理一张图管理模式,按照BIM源头标准设计,围绕工程建设信息“一张底图,共享建库”的思想,研发基于BIM+GIS的建设管理一张图系统。京雄高铁试点应用表明,系统既能实现BIM、GIS、倾斜摄影模型和工程建设等海量多源、多主题、异构时空数据融合在一张图上的集成展示,又能满足不同管理部门、不同层级用户的三维可视化、数字化、全要素信息建设管理精益化需求,为铁路工程建设项目资源管理集成化、协同管理高效化、过程管理信息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建设管理 一张图 bim gis 海量异构数据 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M+GIS+IoT”信息管理平台的钢支撑轴力伺服系统在地铁基坑变形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盛灿军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21-224,229,共5页
钢支撑轴力伺服系统是控制软土地区深基坑围护结构变形的高效手段,其实施效果关键取决于对轴力的实时按需调整。分析了传统的钢支撑轴力伺服系统管控模式存在的缺点,提出了基于“BIM(建筑信息模型)+GIS(地理信息系统)+IoT(物联网)”信... 钢支撑轴力伺服系统是控制软土地区深基坑围护结构变形的高效手段,其实施效果关键取决于对轴力的实时按需调整。分析了传统的钢支撑轴力伺服系统管控模式存在的缺点,提出了基于“BIM(建筑信息模型)+GIS(地理信息系统)+IoT(物联网)”信息管理平台的协同管理新模式。以上海市域铁路机场联络线1^(#)风井基坑为工程背景,阐述了该系统的操作流程及应用效果,证明了其具有信息传递及时有效、调整措施针对性强、统筹管理方便快捷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基坑变形控制 钢支撑轴力伺服系统 信息管理平台 建筑信息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 物联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M+GIS的水利工程全生命周期建设管理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孙少楠 宋宜昌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31-137,142,共8页
针对水利工程项目所处地形环境复杂、涉及专业广、规划选址困难等特点,存在地形数据获取不准确、协同效率低下、进度管理等问题,提出基于BIM+GIS技术的全生命周期建设应用框架,采用BIM技术建立精细化模型,GIS提供真实的三维地形场景信息... 针对水利工程项目所处地形环境复杂、涉及专业广、规划选址困难等特点,存在地形数据获取不准确、协同效率低下、进度管理等问题,提出基于BIM+GIS技术的全生命周期建设应用框架,采用BIM技术建立精细化模型,GIS提供真实的三维地形场景信息,分析两者数据融合难题,研究将BIM模型、倾斜摄影数据等多源数据融合接入到三维GIS平台上进行集成的方法,实现微观与宏观、虚拟与现实结合的多层次、多维度的信息融合,构建一个三维可视化的交互环境。以某抽水蓄能电站为例,应用于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运维等阶段,实现进度、成本、质量、安全等项目信息的精准协同化表达,为大型水利工程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提高了水利工程数字化建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 gis 水利工程 全生命周期管理 倾斜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b的高铁接触网BIM模型数据轻量化及加载渲染优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许建国 韩建民 王红强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9-186,共8页
为解决高铁接触网建筑信息模型(BIM)在Web浏览器中加载速度慢和渲染卡顿的问题,提出基于Web的高铁接触网BIM模型数据轻量化和加载渲染优化算法。首先,针对接触网BIM模型数据的特点,提出构件参数属性数据轻量化、几何实例合并与三维数据... 为解决高铁接触网建筑信息模型(BIM)在Web浏览器中加载速度慢和渲染卡顿的问题,提出基于Web的高铁接触网BIM模型数据轻量化和加载渲染优化算法。首先,针对接触网BIM模型数据的特点,提出构件参数属性数据轻量化、几何实例合并与三维数据转换算法,以减少模型文件大小和提高网络传输效率;其次,结合KD树结构和接触网工程点多线长的特点,提出以线路里程数据和接触网支柱信息为划分维度的算法,实现接触网BIM模型空间划分和索引优化,提升大规模BIM模型的加载渲染性能;最后,进行某区段和全线高铁接触网工程的实例验证。结果表明:与基于商用平台构建的模型文件大小对比,该区段和全线接触网BIM模型的轻量化文件大小分别压缩为原始文件的8.8%和17.0%,区段文件优化后渲染帧率提升500%,全线提升1800%,提高了网络传输和渲染效率。该方法在Web浏览器场景下的有效性得到验证,为高铁接触网工程数字化设计、智能建造和智能运维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接触网 建筑信息模型(bim) 数据轻量化 加载渲染优化 构件 地理信息系统(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空间TOPSIS模型的安徽省休宁县滑坡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2
19
作者 袁亚南 喻根 方斌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87-1093,1099,共8页
文章在常规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模型的基础上提出空间TOPSIS模型,以安徽省休宁县为例,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对安徽省休宁县的滑坡易发性进行... 文章在常规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模型的基础上提出空间TOPSIS模型,以安徽省休宁县为例,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对安徽省休宁县的滑坡易发性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基于GIS的空间TOPSIS模型的滑坡易发性评价,能够处理和分析滑坡评价因子以及滑坡易发性的空间变化特征;评价结果与休宁县境内已经发生滑坡的空间分布较为吻合,评价结果较好。基于GIS的空间TOPSIS模型在滑坡易发性评价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地理信息系统(gis) TOPSIS模型 易发性评价 休宁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M和改进RRT算法的建筑机器人路径规划 被引量:7
20
作者 杨振舰 庄亚楠 陈亚东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42,共12页
针对建筑机器人在施工现场获取地图信息时间长且需要规划出一条全局的、能实时避障的路径等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BIM)技术建立导航地图并进行路径规划的算法。根据BIM模型中的信息对传统RR... 针对建筑机器人在施工现场获取地图信息时间长且需要规划出一条全局的、能实时避障的路径等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BIM)技术建立导航地图并进行路径规划的算法。根据BIM模型中的信息对传统RRT算法进行优化改进,提出了IRRT(improved rapid-exploration random tree)算法。首先将原有的固定步长改为动态步长,通过判断与目标点的远近界定步长大小,避免了节点的盲目扩张;其次,对随机采样点的生成范围进行了约束,并设置一个同时考虑目标点和随机点的权重来解决传统RRT算法中新生成点仅由随机采样点单一决定的问题;算法陷入最小值时选取随机扰动策略进行逃脱;最后在全局路径的相邻节点间使用动态窗口法进行局部避障。实验仿真结果表明IRRT算法比传统RRT算法在搜索速度上快了3倍多,平均路径比改进前减少25.56%,平均节点减少8.92%,加入动态窗口法后有效提高了机器人实时避障能力,更适合多变的室内环境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机器人 建筑信息模型(bim) 路径规划 IRRT算法 动态窗口法 实时避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