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hilosophical Implications of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Humanity”
1
作者 Ding Donghan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85-194,共10页
A new concept contributing to global governance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Humanity(CSFH)”boasts rich philosophical implications and values connotations despite insufficient resear... A new concept contributing to global governance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Humanity(CSFH)”boasts rich philosophical implications and values connotations despite insufficient research toward it in academia.This study seeks to analyze the philosophical significance of CSFH and concludes that it is a new practice of Marxist“Anthropological Philosophy”,a reserved development of“One Unified World under the Heaven”and“Supreme Harmony Consummated by Coordination of Varied Interests”in traditional Chinese philosophy and a dimensional transcendence over the western“self-reliant”national state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humanity UNITY of Man and HEaVEN national sta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条约》第4条法律问题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马忠法 许子昀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03-515,共13页
《南极条约》第4条“搁置”了各国的领土主权争议,60年来,成功使各国在科学和其他领域顺利进行合作,而不受主权问题的阻碍。各国在该条“模糊性”用语下谋求了更多变通的方法,通过增强科研能力、设置“准领土管辖权”等方式不断增强其... 《南极条约》第4条“搁置”了各国的领土主权争议,60年来,成功使各国在科学和其他领域顺利进行合作,而不受主权问题的阻碍。各国在该条“模糊性”用语下谋求了更多变通的方法,通过增强科研能力、设置“准领土管辖权”等方式不断增强其实质性存在,同时通过推行南极环境保护举措、进行南极立法和勘探开发南极生物、淡水及旅游资源等方式提升南极治理的话语权和软实力。这些实践无疑都对该条的稳定性造成了风险和挑战。中国应当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投身南极治理的方向指引,通过推动建立合作机制等方式完善第4条存在的不足,不断完善有关南极的国内立法体系,强化自身在南极治理问题中的“硬实力”和“软实力”,维护自身和全人类在南极的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条约》第4 冻结条款 法律意涵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倡议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权观的制度化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马忠法 谢迪扬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1-62,共12页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蕴含了丰富的人权思想,包括生存权、发展权是首要基本人权理念、美好生活权理念、系统治理理念和交流互鉴理念,共同构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权观。当前,这种人权观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已取得一定程度的制度化成...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蕴含了丰富的人权思想,包括生存权、发展权是首要基本人权理念、美好生活权理念、系统治理理念和交流互鉴理念,共同构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权观。当前,这种人权观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已取得一定程度的制度化成果,但与西方人权观在双边、区域性协定中的制度化相比,还存在不足:生存权的“首要基本”地位不够突出,减贫与就业议题的制度化不够充分,集体人权、新兴人权的制度化不够全面,对程序规则的重视程度不足,交流互鉴理念的制度化不够深入等。建议从章节排布、实体制度、程序制度三方面,综合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权观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制度化。在充分利用规则切实提高人权保护水平的同时,进一步拓展中国在人权领域中的制度性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权观 制度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读《世界人权宣言》 被引量:2
4
作者 孟庆涛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9-49,共11页
人权是现代性的产物,可以在现代性的视角下得到重新阐释。以国家与社会建制形态表现出来的人权,是一种人类应对外在不确定性的机制。《世界人权宣言》可以看作是人类对现代性危险所造成的后果的一种经验性反思。当前,人类正在经历着向... 人权是现代性的产物,可以在现代性的视角下得到重新阐释。以国家与社会建制形态表现出来的人权,是一种人类应对外在不确定性的机制。《世界人权宣言》可以看作是人类对现代性危险所造成的后果的一种经验性反思。当前,人类正在经历着向风险社会的转型。风险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不确定性。随着整体性地加速进入风险社会,人类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压力正在增大。在此背景下,面向风险社会的人权,就可以看作是人类为应对风险所建构出来的防范风险的体系性机制。为有效缓解风险社会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压力,人类需要坚守《世界人权宣言》的共识,"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对风险社会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权 现代性 风险社会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的几个基础性问题——基于唯物史观视域的阐释 被引量:4
5
作者 桑明旭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2-94,共13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围绕“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重要论述,形成了“以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这一全球发展和全球治理的重大理念。以唯物史观阐释该重大理念,相关探讨必然展开... 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围绕“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重要论述,形成了“以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这一全球发展和全球治理的重大理念。以唯物史观阐释该重大理念,相关探讨必然展开为对如下基础性问题的反思和追问:(1)当今时代,全人类共同价值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何以具备现实基础?(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何亟需全人类共同价值予以引领?(3)全人类共同价值何以能够引领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4)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作用是什么?(5)如何以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6)“以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何以超越诸如“社会进化论”“普世价值”“价值相对主义”等既有全球发展理念?(7)“以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何以开辟21世纪唯物史观新境界?深刻回答上述问题,对于我们系统澄清“以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重大理念的历史必要性、现实可行性、理论超越性、世界历史意义及其哲学贡献,对于推动该重大理念历史实践的平稳有序开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人类共同价值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唯物史观 百年变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社会整体”说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作用
6
作者 何丹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25年第4期41-50,共10页
国际法院在“巴塞罗那”案中提出的“国际社会整体”说是在国际法上与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相类似的思想。“国际社会整体”说以视人类为集合体、关注人类共同利益的实现、聚焦国际法视角下的共同体为理论特点。“国际社会... 国际法院在“巴塞罗那”案中提出的“国际社会整体”说是在国际法上与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相类似的思想。“国际社会整体”说以视人类为集合体、关注人类共同利益的实现、聚焦国际法视角下的共同体为理论特点。“国际社会整体”说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诸多内在联系:都建立在人类是一个整体或共同体的客观基础之上,都将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视为高于国家利益的人类共同利益。“国际社会整体”说在理论上代表了未来国际法的演进方向。它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加持了一个超越传统“对等义务”的法律维度,以进一步充实丰富该理念。它还有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活动,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的重要法律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社会整体”说 国际法理论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共同利益 对世义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