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荸荠皮棕色素在食品加工与贮藏中的稳定性及抗氧化性研究
1
作者 朱香澔 龚钰雯 +4 位作者 方美甜 赖金连 李丽华 伍淑婕 罗杨合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5期93-100,共8页
探讨荸荠皮棕色素在马蹄糕、油炸薯条加工与米醋贮藏中的稳定性及相同条件模拟处理下的抗氧化活性变化。将自制的荸荠皮棕色素提取物应用于马蹄糕(蒸煮)、薯条(油炸)、米醋(低pH贮藏)等典型食品加工或贮藏中,以色价及其变化率、总色差... 探讨荸荠皮棕色素在马蹄糕、油炸薯条加工与米醋贮藏中的稳定性及相同条件模拟处理下的抗氧化活性变化。将自制的荸荠皮棕色素提取物应用于马蹄糕(蒸煮)、薯条(油炸)、米醋(低pH贮藏)等典型食品加工或贮藏中,以色价及其变化率、总色差及其变化率为指标探讨其稳定性,并通过模拟加工条件处理后,研究荸荠皮棕色素的抗氧化活性变化。研究表明,荸荠皮棕色素适用于马蹄糕蒸煮加工,蒸煮时间20 min为宜;荸荠皮棕色素可用于油炸薯条加工,以190℃下油炸60 s最佳;荸荠皮棕色素不适用于35℃下紫外光照及低pH (2.45)的米醋贮藏。经模拟条件处理后的荸荠皮棕色素ASTS、DPPH清除能力均下降,抗氧化活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荸荠皮棕色素 食品加工 食品贮藏 稳定性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橡子壳中提取橡子壳棕色素的实验研究
2
作者 鹿林 张程凯 张慧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10期179-186,共8页
从橡子壳中提取橡子壳棕色素的实验研究分别从橡子壳棕色素提取、分离纯化、稳定性和成分研究四方面进行探讨。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确定橡子壳棕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得到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为3 h,提取温度为70℃,料液比... 从橡子壳中提取橡子壳棕色素的实验研究分别从橡子壳棕色素提取、分离纯化、稳定性和成分研究四方面进行探讨。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确定橡子壳棕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得到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为3 h,提取温度为70℃,料液比为1:35。分离纯化采用柱层析法,通过柱层析法结果分析得出:橡子壳内壳进行分离纯化最佳,初始色价更高且节省成本,经过柱层析法洗脱后,洗脱液的色价更高于初始色价,达到了分离纯化的目的。对于纯化后的橡子壳棕色素分别从光照、温度以及pH值等三个方面进行稳定性研究,橡子壳棕色素热稳定很好,酸性和碱性条件下稳定性同样出色,保存时需要避光保存。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橡子壳棕色素的成分进行了研究,得到的结论是橡子壳棕色素中含有单宁酸,不含有儿茶酚等成分,因此我们可以初步判断橡子壳棕是一种多酚类化合物,跟焦糖色素类似。本文的研究为工业化生产橡子壳棕色素提供了工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子壳棕 提取 分离纯化 稳定性 成分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王国大讲堂——“颜”之有理
3
作者 方思敏 吴红 +4 位作者 盛思哲 李玲玲 王钰熙 李红春 蒋俊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9期177-182,共6页
以童话故事的形式,运用生动有趣的形象,通俗易懂的语言,由浅入深地引导人们透过植物性食品色彩丰富的外表以及常见的变色现象探寻其中蕴含的科学原理,从而帮助人们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加深对植物性食品中主要色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 以童话故事的形式,运用生动有趣的形象,通俗易懂的语言,由浅入深地引导人们透过植物性食品色彩丰富的外表以及常见的变色现象探寻其中蕴含的科学原理,从而帮助人们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加深对植物性食品中主要色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素)结构与性质(溶解性与稳定性)的认识,增强对酶促褐变的原理以及阻褐方法的了解,建立对着色剂等食品添加剂的正确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 性质 酶促褐变 植物性食品 着色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桃外果皮中棕褐色色素的提取及性质测试 被引量:41
4
作者 吕俊芳 张美丽 +3 位作者 刘启瑞 刘晓红 李丽萍 刘江锋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87-390,共4页
以水为萃取剂 ,提取晾干的核桃外果皮中棕褐色色素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 :该色素水溶性好 ,耐热性、耐光性较好。盐、蔗糖、柠檬酸、金属离子对色素的色泽无不良影响 ,乙醇有增色效应。但易被H2 O2 氧化逐渐脱色。提取该色... 以水为萃取剂 ,提取晾干的核桃外果皮中棕褐色色素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 :该色素水溶性好 ,耐热性、耐光性较好。盐、蔗糖、柠檬酸、金属离子对色素的色泽无不良影响 ,乙醇有增色效应。但易被H2 O2 氧化逐渐脱色。提取该色素工艺简单、无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萃取 核桃外果皮 棕褐色色素 稳定性 性质 提取 天然色素 食用色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板栗壳中提取棕色素及棕色素理化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陈忻 陈纯馨 +1 位作者 张俊敏 陈梅芬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52-54,共3页
研究了从板栗壳中提取一种新的食用棕色素,用65%的乙醇溶液提取时,提取率为18.7%。该棕色素的理化性质实验表明:板栗壳棕色素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70nm,是一种水溶性色素,并有一定的耐光性及耐热性;K+、Cu2+、Mg2+、Zn2+对色素无不良影响... 研究了从板栗壳中提取一种新的食用棕色素,用65%的乙醇溶液提取时,提取率为18.7%。该棕色素的理化性质实验表明:板栗壳棕色素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70nm,是一种水溶性色素,并有一定的耐光性及耐热性;K+、Cu2+、Mg2+、Zn2+对色素无不良影响,Fe3+、Al3+使色素变色;葡萄糖使色素颜色稍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 板栗壳 提取 棕色素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桃壳棕色素的提取及性质研究 被引量:26
6
作者 李维莉 马银海 +1 位作者 刘增康 马庆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339-341,共3页
以核桃壳为原料,研究树脂法纯化核桃壳棕色素的方法。结果表明AB-8树脂对核桃壳棕色素有较高的吸附量,用50%乙醇为洗脱剂得到产品质量好,色价高的核桃壳棕色素;该色素水溶性好,在酸性条件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有一定的耐光性,在适当温度... 以核桃壳为原料,研究树脂法纯化核桃壳棕色素的方法。结果表明AB-8树脂对核桃壳棕色素有较高的吸附量,用50%乙醇为洗脱剂得到产品质量好,色价高的核桃壳棕色素;该色素水溶性好,在酸性条件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有一定的耐光性,在适当温度下对热稳定性较好,对低浓度的常用食品添加剂较稳定,是一种价廉宜得、安全可靠,使用方便的天然植物色素,在食品工业中有一定的开发利用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壳 棕色素 树脂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荸荠皮棕色素的提取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黄文 王宁 +2 位作者 刁海鹏 杨正平 曹晓峰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7-19,共3页
研究了荸荠皮中棕色素的提取条件以及食品中常用的几种食品添加剂(蔗糖、磷酸钠、苯甲酸钠、维生素C、亚硫酸钠等)对荸荠棕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65%的乙醇作为浸提液,调pH值为2,80℃,提取率为80%;蔗糖、苯甲酸钠、维生素C的存... 研究了荸荠皮中棕色素的提取条件以及食品中常用的几种食品添加剂(蔗糖、磷酸钠、苯甲酸钠、维生素C、亚硫酸钠等)对荸荠棕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65%的乙醇作为浸提液,调pH值为2,80℃,提取率为80%;蔗糖、苯甲酸钠、维生素C的存在对荸荠皮棕色素几乎没有影响,而磷酸钠、亚硫酸钠的加入使色素颜色加深。通过实验为荸荠皮棕色素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荸荠皮棕色素 提取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栗壳棕色素的提取及性质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金黎明 陈苛蒙 +4 位作者 王宁 候熙彦 王茹 吴渊 岳玉莲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0-54,共5页
以辽宁省岫岩县产的板栗壳为原料,应用超声波萃取法对板栗壳棕色素进行提取。利用正交试验研究棕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且对棕色素的光稳定性、热稳定性、p H稳定性、对金属离子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并用邻二氮菲-Fe2+氧化法和邻苯三酚自... 以辽宁省岫岩县产的板栗壳为原料,应用超声波萃取法对板栗壳棕色素进行提取。利用正交试验研究棕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且对棕色素的光稳定性、热稳定性、p H稳定性、对金属离子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并用邻二氮菲-Fe2+氧化法和邻苯三酚自氧化法考察板栗壳棕色素的抗氧化性。试验结果表明,超声波萃取板栗壳棕色素的最佳条件为温度75℃,料液比1∶20(g/m L),乙醇浓度45%,萃取时间15 min,此时得率为7.05%。板栗壳棕色素具有较好的光稳定性、热稳定性和p H稳定性。Na+,K+,Ca2+,Zn2+,Mg2+,Ba2+对板栗壳棕色素的颜色无明显影响,但Fe3+,Pb2+,Cu2+会与板栗壳棕色素发生反应,生成沉淀并使色素褪色。在实验设置的0.25 mg/m L^2.0 mg/m L浓度范围内,板栗壳棕色素的抗氧化能力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抗氧化能力略低于VC。2.0 mg/m L的板栗壳棕色素对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55.9%和6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壳 棕色素 正交试验 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栗壳棕色素抗氧化性研究与红外光谱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莉 顾欣 +3 位作者 崔洁 孟阿会 侯亚坤 王建中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1-45,共5页
研究了不同溶液提取的板栗壳棕色素的抗氧化性并比较2种栗壳棕色素红外光谱图。用质量分数1%的NaOH溶液和体积分数40%的乙醇溶液分别提取板栗壳棕色素,用总抗氧化性、清除DPPH自由基、清除羟基自由基和清除超氧阴离子4种评价方式,比较... 研究了不同溶液提取的板栗壳棕色素的抗氧化性并比较2种栗壳棕色素红外光谱图。用质量分数1%的NaOH溶液和体积分数40%的乙醇溶液分别提取板栗壳棕色素,用总抗氧化性、清除DPPH自由基、清除羟基自由基和清除超氧阴离子4种评价方式,比较碱提栗壳棕色素和醇提栗壳棕色素的抗氧化能力并与通用抗氧化剂VC和BHT做对照。试验结果显示:总抗氧化能力随着样品浓度的增大而增强,VC的总抗氧化能力最强,醇提板栗壳棕色素,碱提栗壳棕色素和BHT的总抗氧化能力比较接近;清除DPPH自由基时,VC清除效果最强,以后依次是醇提栗壳棕色素,碱提栗壳棕色素和BHT,醇提栗壳棕色素的IC50值约为0.02 mg/mL,碱提栗壳棕色素的IC50值约为0.09 mg/mL;清除羟基自由基(.OH)时,随着样品浓度增大对.OH的清除作用增强,碱提栗壳棕色素,醇提栗壳棕色素,BHT和VC的清除效果比较接近;清除超氧阴离子(O2-)时,碱提栗壳棕色素的IC50值约为0.71 mg/mL,醇提棕色素的IC50值约为0.83 mg/mL,清除效果弱于VC和BHT。对2种溶液提取的板栗壳棕色素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碱提栗壳棕色素和醇提栗壳棕色素的红外光谱图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壳 棕色素 抗氧化性 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蹄皮棕色素的微波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22
10
作者 罗杨合 陈振林 +1 位作者 谢复青 于秋良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2-94,99,共4页
以马蹄皮为原料,研究了微波辅助提取棕色素的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马蹄皮棕色素属于黄酮类色素。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以30%(V/V)食用酒精为溶剂、料液比为1∶20(g/mL)、微波功率为240 W、微波辐射时间为5 min。在... 以马蹄皮为原料,研究了微波辅助提取棕色素的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马蹄皮棕色素属于黄酮类色素。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以30%(V/V)食用酒精为溶剂、料液比为1∶20(g/mL)、微波功率为240 W、微波辐射时间为5 min。在此条件下,马蹄皮棕色素的浸提率为23.52%,较之常规浸提法提高了17.72%,而且微波辐射没有改变马蹄皮棕色素的性状和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蹄皮 棕色素 微波辅助提取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榛子壳棕色素的提取及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性的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陶希婧 苏明升 +2 位作者 刘言佳 芦明春 田晶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6-121,共6页
以榛子壳资源的有效利用为目的,研究了榛子壳中棕色素水提法最佳提取条件及其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性。采用正交法对榛子壳棕色素水提法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其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95℃,时间140min,料液比1∶30,提取效果是优化前的3.5... 以榛子壳资源的有效利用为目的,研究了榛子壳中棕色素水提法最佳提取条件及其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性。采用正交法对榛子壳棕色素水提法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其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95℃,时间140min,料液比1∶30,提取效果是优化前的3.54倍。在最佳条件下所得榛子壳棕色素在蒸馏水中的色价为73.22。通过紫外光谱分析,确定其最大吸收波长为280nm。采用芬顿法对所提取的榛子壳棕色素抗氧化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浓度为1.0mg/mL时榛子壳棕色素对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率较好,能够达到99.13%。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其抗脂质体过氧化的能力约达到抗坏血酸的20%。对榛子壳棕色素的抑菌性试验表明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抑菌性,其最小抑菌浓度为0.05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榛子壳 棕色素 提取 抗氧化活性 抑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核桃壳棕色素的生物活性及其红外光谱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晓 叶明 +3 位作者 陈炜 杨柳 方勇 詹权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5-118,共4页
用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山核桃壳棕色素,经AB-8大孔树脂纯化后,对其生物活性及红外光谱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3.0g/L时,山核桃壳棕色素的总抗氧化能力相当于126.65mmol/Lα-生育酚;棕色素还原能力的EC50值(吸光度为0.5时的质量浓... 用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山核桃壳棕色素,经AB-8大孔树脂纯化后,对其生物活性及红外光谱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3.0g/L时,山核桃壳棕色素的总抗氧化能力相当于126.65mmol/Lα-生育酚;棕色素还原能力的EC50值(吸光度为0.5时的质量浓度)为0.286g/L;质量浓度为1.0g/L时,棕色素对.OH的清除率达到60.84%。抑菌实验表明:山核桃壳棕色素对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均有抑制作用,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0.125、0.25、0.25、1.0、0.5g/L。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该棕色素含有苯环和酚羟基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核桃壳 棕色素 生物活性 最低抑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栗壳棕色素的提取、纯化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3
作者 金黎明 陈苛蒙 +3 位作者 包艳春 王晓彤 权春善 胡文忠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320-323,共4页
板栗壳作为食品加工废弃物,来源丰富,成本低廉,可用于提取板栗壳棕色素。板栗壳棕色素是一种性质稳定且具有一定保健功能的天然色素,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本文综述了板栗壳棕色素的提取方法,包括溶剂浸提法、超声波提取法、... 板栗壳作为食品加工废弃物,来源丰富,成本低廉,可用于提取板栗壳棕色素。板栗壳棕色素是一种性质稳定且具有一定保健功能的天然色素,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本文综述了板栗壳棕色素的提取方法,包括溶剂浸提法、超声波提取法、微波提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酶法提取法等,以及板栗壳棕色素在食品、纺织品中的应用,讨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板栗色素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壳棕色素 提取 纯化 应用 食品 纺织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法提取板栗壳棕色素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梁建兰 刘秀凤 +2 位作者 侯亚涛 高宏宝 常学东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3-15,共3页
以板栗壳为原料,对其棕色素的不同提取工艺和提取效果进行比较。通过正交试验得到微波提取法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剂为40%乙醇,提取时间90s,微波功率640W,料液比1∶8(g∶mL),提取6次,提取率为9.1%,超声波提取法最佳提取条件为:温度60℃,... 以板栗壳为原料,对其棕色素的不同提取工艺和提取效果进行比较。通过正交试验得到微波提取法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剂为40%乙醇,提取时间90s,微波功率640W,料液比1∶8(g∶mL),提取6次,提取率为9.1%,超声波提取法最佳提取条件为:温度60℃,提取剂为50%的乙醇,料液比1∶8(g∶mL),时间90min,超声波功率80W,提取8次,提取率为8.6%。结果表明:微波提取法比超声波提取法的提取率高,作用时间短,节约成本,是一种短时、高效的提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壳 棕色素 微波提取 超声波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放线菌产棕色素初探及其16S rDNA序列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施思 胡承 张文学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39-240,250,共3页
对分离自酒厂土壤中的一株放线菌产水溶性棕色素的路径进行简要分析,得出结论为:在进行液态发酵时添加0.075%酪氨酸,色素产生效果最佳。色素的紫外-可见光谱测定表明,该色素可能为黄酮类物质。基于该菌16SrDNA序列分析,该菌与金色链霉... 对分离自酒厂土壤中的一株放线菌产水溶性棕色素的路径进行简要分析,得出结论为:在进行液态发酵时添加0.075%酪氨酸,色素产生效果最佳。色素的紫外-可见光谱测定表明,该色素可能为黄酮类物质。基于该菌16SrDNA序列分析,该菌与金色链霉菌相似度最高,并与一些色素产生菌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色素 酪氨酸 16S R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归正交设计优化核桃壳棕色素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8
16
作者 战峰 邵婧 韩泳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196-200,共5页
为了提高核桃资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对核桃壳棕色素提取技术进行试验研究。以棕色素的提取率为目标,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考查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液料比对棕色素提取率的影响,并应用回归正交方法建立三元二次方程优化棕色... 为了提高核桃资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对核桃壳棕色素提取技术进行试验研究。以棕色素的提取率为目标,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考查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液料比对棕色素提取率的影响,并应用回归正交方法建立三元二次方程优化棕色素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核桃壳棕色素适宜的提取条件是乙醇体积分数52%、提取时间4.8h、提取温度70℃、液料比5:1(mL/g),在此条件下,核桃壳棕色素提取率为5.0496%,可用于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壳 棕色素 提取工艺 回归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榛子壳棕色素的分离纯化及其理化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金玲 姚丽敏 旷慧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70-777,共8页
在大孔树脂一次分离纯化榛子壳棕色素粗提液的基础上,选用D101大孔树脂对榛子壳棕色素进行二次分离纯化,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优化大孔树脂二次分离纯化榛子壳棕色素的工艺,试验结果表明,上样质量浓度为22 mg/m L,上样流量为1.5 m L... 在大孔树脂一次分离纯化榛子壳棕色素粗提液的基础上,选用D101大孔树脂对榛子壳棕色素进行二次分离纯化,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优化大孔树脂二次分离纯化榛子壳棕色素的工艺,试验结果表明,上样质量浓度为22 mg/m L,上样流量为1.5 m L/min,洗脱剂(乙醇)体积分数为80%,洗脱流量为2.5 m L/min为最佳纯化条件。经D101二次分离纯化的榛子壳棕色素,色价从44提高到了82.6。对纯化后的榛子壳棕色素的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色素耐光性好,高温、色素溶液的p H对该色素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Na+、Mg^(2+)、K+、Ca^(2+)对其稳定性影响小,Fe^(3+)、Cu^(2+)、Al^(3+)、Zn^(2+)对其稳定性有破坏作用;该色素对淀粉类、禽蛋类、肉类食品的着色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榛子壳 棕色素 纯化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樱子棕色素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肖凯军 熊璞 王静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7-91,111,共6页
对金樱子棕色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了探索,同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70℃,料液比1∶6,乙醇水溶液浓度60%,提取时间2h,并采用超滤膜和大孔吸附树脂进行分离和精制。所得成品色价为143.65(在蒸馏水中)... 对金樱子棕色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了探索,同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70℃,料液比1∶6,乙醇水溶液浓度60%,提取时间2h,并采用超滤膜和大孔吸附树脂进行分离和精制。所得成品色价为143.65(在蒸馏水中)。采用FRAP法和DPPH法评价金樱子棕色素的总抗氧化能力和清除自由基能力,结果表明:其总抗氧化活性相当于BHT的37.11%、维生素C的42.01%,清除自由基能力相当于BHT的67.74%、维生素C的50.97%;采用荧光和化学发光法测定了色素清除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的能力,结果表明在浓度为1.0mg/mL,4min时色素溶液对.OH和O2-均有较好的清除作用。采用Fe2+/亚油酸体系试验对亚油酸过氧化抑制作用研究,得出金樱子棕色素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浓度为1.0mg/mL时可达到8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樱子棕色素 提取 抗氧化性 清除率 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棕色色素稳定性的比较 被引量:14
19
作者 蔺定运 李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8-12,共5页
棕色色素是食品着色物的重要部分之一。酸枣棕色素是我国首创的,颜色和稳定性可与焦糖,可可色媲美。主要发色物需深入研究。
关键词 棕黄色素 稳定性 食用色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辅助提取榛子壳棕色素工艺条件及其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4
20
作者 赵玉红 金秀明 +1 位作者 韩龙华 王振宇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10-113,共4页
以榛子壳为原料,采用微波辅助法提取其中棕色素,探索微波辅助提取法的适宜提取条件和提取效果,采用.OH自由基清除率评价榛子壳色素的抗氧化性。实验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处理功率800 W,处理时间180 s,液料比20∶1 m... 以榛子壳为原料,采用微波辅助法提取其中棕色素,探索微波辅助提取法的适宜提取条件和提取效果,采用.OH自由基清除率评价榛子壳色素的抗氧化性。实验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处理功率800 W,处理时间180 s,液料比20∶1 mL/g。和普通提取法相比,微波辅助提取法的色素提取效果更好。榛子壳棕色素具有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榛子壳 棕色素 提取 微波辅助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