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褐土色低红外发射率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
作者 张伟钢 徐国娟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5-130,共6页
以环氧树脂为黏合剂,片状Cu粉为功能颜料,石墨烯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为界面结构改性剂,制备得到了一种具有良好综合性能的褐土色低红外发射率涂层。系统研究了片状Cu粉添加量(质量分数)、石墨烯添加量(质量分数)及DOP添加量(质量分... 以环氧树脂为黏合剂,片状Cu粉为功能颜料,石墨烯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为界面结构改性剂,制备得到了一种具有良好综合性能的褐土色低红外发射率涂层。系统研究了片状Cu粉添加量(质量分数)、石墨烯添加量(质量分数)及DOP添加量(质量分数)对涂层微结构、发射率、光泽度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合适的片状Cu粉添加量可以构建出表面结构规整、颜料分散均匀、片状Cu粉定向与涂层表面平行的微观结构,从而使涂层实现较低的发射率性能。石墨烯改性可提高涂层的致密度,减少由树脂填充的空隙,从而可进一步降低涂层的发射率。黑色石墨烯改性可明显强化涂层对可见光的吸收作用,从而降低涂层的光泽度。另外,利用石墨烯固有的高强度及高韧性特点,可改善涂层的柔韧性和耐冲击强度。DOP可通过减弱环氧树脂分子间作用力和增强分子链的移动性来提高涂层的塑性和韧性,从而可明显改善涂层的柔韧性和耐冲击强度。当涂层中片状Cu粉、石墨烯和DOP的添加量分别为40%、8%和7%时,所制备的褐土色涂层具有最佳的发射率(0.222)、光泽度(20.4)、附着力(1级)、柔韧性(2mm)及耐冲击强度(50kg·cm)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涂层 褐土色 低红外发射率 力学性能 石墨烯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的棕壤胶体凝聚动力学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任凯璐 左研 +4 位作者 寇琪 张广才 张昀 汪景宽 高晓丹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4-494,共11页
土壤胶体的凝聚与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密切相关。施肥改变土壤溶液环境,对土壤团聚体形成、土壤结构和土壤物质组成产生影响。探索长期不同施肥影响土壤胶体微观性质和相互作用进而影响土壤宏观现象的关联十分必要。依托35年棕壤长期定位... 土壤胶体的凝聚与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密切相关。施肥改变土壤溶液环境,对土壤团聚体形成、土壤结构和土壤物质组成产生影响。探索长期不同施肥影响土壤胶体微观性质和相互作用进而影响土壤宏观现象的关联十分必要。依托35年棕壤长期定位施肥监测试验站,选取不施肥处理(CK)、施用氮肥(N)、施用有机肥(M)、氮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N+M)四种处理的棕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动态光散射技术监测不同施肥处理的棕壤胶体凝聚动力学过程,通过对比分析棕壤有机质含量、表面化学性质和棕壤矿物组成等探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棕壤胶体凝聚过程的影响。研究发现:四种长期不同施肥处理的棕壤胶体凝聚特征均表现为在低电解质浓度条件下发生慢速凝聚(RLCA)与高电解质浓度条件下的快速凝聚(DLCA);不同施肥处理胶体在相同电解质体系中的临界聚沉浓度的大小顺序均为M>N+M>CK>N。有机肥的长期施用增加了棕壤有机质含量,从而提高了胶体颗粒表面电场强度,加大了胶体颗粒间的静电斥力,加之有机质组分的空间位阻效应使得胶体的凝聚现象减弱;另一方面,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并未改变棕壤黏土矿物组成类型,但对其相对含量产生影响:其中,有机肥的长期施入使2︰1型伊利石的相对含量增加,1︰1型高岭石的相对含量减少,长期施用氮肥使伊利石相对含量减少而高岭石相对含量增加。综上,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会改变棕壤胶体的基本理化性质和矿物组成比例关系,进而影响棕壤胶体的凝聚动力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定位施肥 棕壤 临界聚沉浓度 X射线衍射 光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特征微团聚体的组成比例与肥力评价 被引量:153
3
作者 陈恩凤 关连珠 +6 位作者 汪景宽 颜丽 王铁宇 张继宏 周礼恺 陈利军 李荣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9-53,共5页
以棕壤为例研究了15对不同肥力水平的典型棕壤、棕壤型水稻土的特征微团聚体(<10m和>10m)的组成比例,结果表明该比例即微团聚体(<10m)/微团聚体(>10m)可成为土壤肥力水平的一个综合指标。以该指标为标准的典型棕壤和棕壤型... 以棕壤为例研究了15对不同肥力水平的典型棕壤、棕壤型水稻土的特征微团聚体(<10m和>10m)的组成比例,结果表明该比例即微团聚体(<10m)/微团聚体(>10m)可成为土壤肥力水平的一个综合指标。以该指标为标准的典型棕壤和棕壤型水稻土肥、瘦地区分界数分别为0.25和0.35,小于此二值分别为各自肥地,反之亦反。土壤培肥措施可使肥、瘦地特征微团聚体的比例降低并提高土壤肥力水平或根本改变瘦地肥力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特征微团聚体 土壤肥力指标 棕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土壤固定态铵含量及其有效性影响 被引量:23
4
作者 韩晓日 郭鹏程 +2 位作者 陈恩凤 邹德乙 娄春荣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1期29-36,共8页
棕壤连续13年定位试验表明,长期施用化肥或低量有机肥对土壤固定态接含量均无显著影响;而施用高量有机肥区固定态接含量比试验前平均增加30.2%。这部分增加的固定态按主要来自土壤有机氮矿化补充。施肥后固定态铵的净增加量超过作物... 棕壤连续13年定位试验表明,长期施用化肥或低量有机肥对土壤固定态接含量均无显著影响;而施用高量有机肥区固定态接含量比试验前平均增加30.2%。这部分增加的固定态按主要来自土壤有机氮矿化补充。施肥后固定态铵的净增加量超过作物施氮量是土壤激发效应的结果。土壤原有固定态铵含量在113~116mg/kg,对作物无效,而新固定态按时作物有效。生长季耕层土壤固定态铵总释放量(N)对照区为43kg/hm2,化肥区平均为110kg/hm2;有机肥与化肥配合区平均为165kg/hm2。施钾对固定态铵的释放有一定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棕壤 固定态铵 有效性 长期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棕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34
5
作者 王玲莉 韩晓日 +3 位作者 杨劲峰 王晔青 马玲玲 娄翼来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9-83,共5页
通过对起始于1979年的棕壤长期肥料定位试验田2005年的耕层土壤不同有机碳组分的测定与分析,以探讨长期施肥影响土壤有机碳的过程及机理。结果显示:长期单施化肥降低了土壤的游离态颗粒有机碳(FPOM-C)含量,但进一步稳定了矿物结合态有机... 通过对起始于1979年的棕壤长期肥料定位试验田2005年的耕层土壤不同有机碳组分的测定与分析,以探讨长期施肥影响土壤有机碳的过程及机理。结果显示:长期单施化肥降低了土壤的游离态颗粒有机碳(FPOM-C)含量,但进一步稳定了矿物结合态有机碳(MOM-C),最终提高了土壤总有机碳(TOC)含量;长期施用有机肥和有机肥配施化肥使土壤的FPOM-C、闭蓄态颗粒有机碳(OPOC)、MOM-C以及TOC含量均显著提高,且增加效果好于单施化肥。从各组分有机碳所占比例或相对比值来看,长期施用有机肥和有机肥配施化肥提高了POM-C/TOC比例而降低了MOM-C/TOC比例,使FPOM-C/OPOM-C比值显著增大。表明土壤有机碳结构分组的应用有助于揭示长期施肥影响土壤有机碳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有机碳组分 棕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肥与地膜覆盖对棕壤交换性钙、镁的影响 被引量:19
6
作者 王亮 李双异 +2 位作者 汪景宽 顾鑫 孟凡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00-1206,共7页
本文以沈阳农业大学棕壤长期定位试验站(始于1987年)玉米连作试验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施肥与地膜覆盖对棕壤中交换性钙、镁含量的影响,以及交换性钙、镁和pH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地0—40 cm土壤交换性钙含量在1.34~2.52 ... 本文以沈阳农业大学棕壤长期定位试验站(始于1987年)玉米连作试验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施肥与地膜覆盖对棕壤中交换性钙、镁含量的影响,以及交换性钙、镁和pH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地0—40 cm土壤交换性钙含量在1.34~2.52 g/kg之间,交换性镁含量在0.30~0.66 g/kg之间,目前都比较丰富,作物基本不会出现缺钙缺镁症状。经过24年的不同施肥处理,施有机肥土壤表层(0—20 cm)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含量呈明显增加趋势,施用化肥土壤表层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含量呈明显下降趋势。无论不覆膜还是覆膜,单施化肥底层(20—40 cm)土壤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含量大于表层;施用有机肥土壤交换性钙含量在两个层次差异不明显,交换性镁含量土壤表层大于底层。覆膜与不覆膜相比,单施化肥土壤覆膜后表层土壤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含量增加,底层含量降低,而有机肥处理表现的不明显。土壤表层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与pH之间都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壤 交换性钙 交换性镁 长期定位施肥 覆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生物量氮的动态及其调控氮素营养的作用 被引量:29
7
作者 韩晓日 邹德乙 +1 位作者 郭鹏程 陈恩凤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1期16-22,共7页
本文研究了棕壤定位试验13年后的土壤生物量氮变化及氮素营养作用。结果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或化肥均能增加土壤生物量氮数量,尤以有机肥的作用明显。生物量氮的基础含量能够反映土壤供氮能力大小,其季节变化主要受施肥,土壤温度和水分... 本文研究了棕壤定位试验13年后的土壤生物量氮变化及氮素营养作用。结果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或化肥均能增加土壤生物量氮数量,尤以有机肥的作用明显。生物量氮的基础含量能够反映土壤供氮能力大小,其季节变化主要受施肥,土壤温度和水分等因素影响,不同施肥区生物量氮周转期为0.25~0.52年,其中以低量有机肥与氮肥配合周转速度快,其周转为0.25年,当季不施肥区周转期较长,平均0.45年。微生物体提供的氮量中大部分来自活化土壤中的有机氮,其中单施氮肥区微生物体供氮量大于作物吸氮量;施用氮磷化肥区微生物供氮量与作物吸氮量基本相等;施用氮磷钾化肥微生物体供氮量仅占作物吸收量的75.1%,与当季不施肥区接近。不同施肥区微生物体供氮量与作物吸收氮量及产量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壤 生物量氮 氮素营养 长期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定位施肥对棕壤重金属全量及其有效性影响 被引量:25
8
作者 李双异 刘赫 汪景宽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25-1129,共5页
以沈阳农业大学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选取(0~20cm)不同年限土壤样品,分析了无肥对照(CK)、单施化肥(N4P2)、中量有机肥(M2)、高量有机肥(M4)和高量有机肥+化肥(M4+N2P1)5个处理下土壤重金属元素Cu、Zn、Pb和Cd全量及其有效态含量的变化... 以沈阳农业大学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选取(0~20cm)不同年限土壤样品,分析了无肥对照(CK)、单施化肥(N4P2)、中量有机肥(M2)、高量有机肥(M4)和高量有机肥+化肥(M4+N2P1)5个处理下土壤重金属元素Cu、Zn、Pb和Cd全量及其有效态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20多年的定位施肥增加了土壤中重金属元素Cu、Zn、Pb和Cd全量,虽然有所波动但总的趋势明显,其中以M4+N2P1处理对Cu和Zn增加最为明显,而Pb和Cd在M4处理增长量最大,单施N4P2处理对4种重金属元素全量影响不明显。施有机肥能显著提高Cu、Zn和Cd有效态含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平均提高61.28%、169.3%和123.7%,不同施肥处理土壤中Cd含量已超标,属污染水平。有效态Pb在N4P2处理要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而各年份M4处理有效态Pb的含量要低于CK处理。20年来有效态Pb含量相对于CK平均降低了4%。土壤中4种重金属全量与其有效态含量相关性表明:Cu、Zn和Cd全量与其有效态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全量Pb与有效态Pb呈显著负相关而与有效态Cu和Zn不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定位施肥 棕壤 重金属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水溶性Cd在棕壤中的迁移和形态转化 被引量:7
9
作者 王旭 颜丽 +2 位作者 张宇 朱宁 关连珠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56-459,共4页
采用实验室土柱法研究了外源水溶性Cd在棕壤中的迁移和形态转化。结果表明,在非饱和水分条件下,外源水溶性Cd进入棕壤90d后并未向15~30cm土层迁移,而是集中在0~15cm层次;外源水溶性Cd进入棕壤(0~15cm)30d后水溶态Cd迅速向其他形态转... 采用实验室土柱法研究了外源水溶性Cd在棕壤中的迁移和形态转化。结果表明,在非饱和水分条件下,外源水溶性Cd进入棕壤90d后并未向15~30cm土层迁移,而是集中在0~15cm层次;外源水溶性Cd进入棕壤(0~15cm)30d后水溶态Cd迅速向其他形态转化,其形态分布主要以交换态(65.57%)为主,其次为残渣态(24.92%)、碳酸盐结合态(6.23%)、铁锰氧化物态(2.46%)、水溶态(0.82%),有机结合态未检出。在其后的60d里,外源Cd各形态的百分比随时间变化的幅度较小,其中交换态分别占总量的60.59%和67.03%,说明外源Cd进入棕壤90d后绝大部分还未转化为相对稳定的形态,对土壤-植物系统的污染存在着潜在的危害。棕壤(0~15cm)对外源水溶性Cd的吸附主要通过离子交换和络合(或螯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镉 棕壤 迁移 形态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存阳离子对土壤吸附Cu^(2+)的影响特征 被引量:16
10
作者 徐明岗 李菊梅 陈世宝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935-938,共4页
采用室内试验方法,研究了我国4种典型土壤——砖红壤、赤红壤、黄棕壤和暗棕壤在伴随阳离子分别为Na+、Ca2+、Zn2+时对Cu2+的吸附。结果表明,无论是单溶质或复合离子体系下,土壤对Cu2+的吸附等温线都可用Langmuir方程很好地拟合;Cu2+的... 采用室内试验方法,研究了我国4种典型土壤——砖红壤、赤红壤、黄棕壤和暗棕壤在伴随阳离子分别为Na+、Ca2+、Zn2+时对Cu2+的吸附。结果表明,无论是单溶质或复合离子体系下,土壤对Cu2+的吸附等温线都可用Langmuir方程很好地拟合;Cu2+的吸附结合能(K)在Na+体系下为砖红壤>赤红壤>黄棕壤>暗棕壤,说明4种土壤对Cu2+吸附的亲和力依次减弱,但Ca2+共存时使土壤对Cu2+的吸附结合能明显增大,说明Ca2+可使土壤对Cu2+专性吸附增强;Na+共存时不影响土壤对Cu2+的吸附,而Ca2+、Zn2+共存时可使土壤对Cu2+的最大吸附量(Xm)平均分别降低14.5%和33.6%,且降低的程度为暗棕壤和黄棕壤>赤红壤>砖红壤,Cu2+、Zn2+、Ca2+之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 共存离子 砖红壤 黄棕壤 吸附等温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与覆膜对棕壤Olsen-P剖面分布及动态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史文娇 汪景宽 +1 位作者 祝凤春 高中超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48-253,共6页
利用沈阳农业大学长期定位试验站裸地和覆膜的不同施肥处理(不施肥、单施氮肥、有机肥、有机无机肥配施)及其附近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探讨了不同施肥处理和覆膜对整个生长季的棕壤Olsen-P剖面(0—100 cm)分布及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利用沈阳农业大学长期定位试验站裸地和覆膜的不同施肥处理(不施肥、单施氮肥、有机肥、有机无机肥配施)及其附近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探讨了不同施肥处理和覆膜对整个生长季的棕壤Olsen-P剖面(0—100 cm)分布及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耕地棕壤各施肥处理土壤剖面Olsen-P含量均表现为0—20 cm和60—100 cm大于20—60 cm;而自然草地、自然林地棕壤Olsen-P含量则随深度加深(0—100 cm)而逐渐增多。施用有机肥或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的Olsen-P含量在60 cm土层以上均远大于不施肥或单施氮肥处理;覆膜后不施肥、有机肥、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土壤0—40 cm土层的Olsen-P含量略有降低(0—20 cm土层有机肥处理除外),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说明施有机肥或有机无机肥配施,是补充土壤Olsen-P的有效措施;但施肥时应深施以补充表层以下土壤Olsen-P含量。覆膜未对本研究的棕壤Olsen-P含量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壤 OLSEN-P 施肥 覆膜 土地利用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地膜覆盖与施肥条件下土壤中磷素的变化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莹 汪景宽 +1 位作者 李双异 赵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5211-5212,5245,共3页
采用对比法对沈阳农业大学长期(1987~2005)地膜覆盖定位试验地棕壤中磷素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过19年的长期耕作,施有机肥或磷肥均能显著增加土壤中全磷、有机磷和速效磷的含量,但都不如有机无机肥配施;覆膜后除N4P2处理... 采用对比法对沈阳农业大学长期(1987~2005)地膜覆盖定位试验地棕壤中磷素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过19年的长期耕作,施有机肥或磷肥均能显著增加土壤中全磷、有机磷和速效磷的含量,但都不如有机无机肥配施;覆膜后除N4P2处理外,其余处理土壤全磷含量均大于裸地,覆膜后有机磷含量与裸地相比变化不大。地膜覆盖明显减少了速效磷的含量,增加了磷的移出量。同时表明增施有机肥是恢复和提高覆膜后土壤磷素肥力的较好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磷 有机磷 速效磷 棕壤 地膜覆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檬酸和EDTA对Cr(Ⅵ)在黄棕壤和红壤上吸附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5
13
作者 仓龙 周东美 邓昌芬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10-713,共4页
采用室内实验方法研究了Cr(VI)在黄棕壤和红壤上的吸附等温线以及平衡溶液酸度、不同浓度柠檬酸和EDTA存在时对Cr(Ⅵ)在2种土壤上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发现,柠檬酸的存在均降低了Cr(Ⅵ)在2种土壤上的吸附量,表现出明显的竞争吸附;而EDTA... 采用室内实验方法研究了Cr(VI)在黄棕壤和红壤上的吸附等温线以及平衡溶液酸度、不同浓度柠檬酸和EDTA存在时对Cr(Ⅵ)在2种土壤上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发现,柠檬酸的存在均降低了Cr(Ⅵ)在2种土壤上的吸附量,表现出明显的竞争吸附;而EDTA对Cr(Ⅵ)在黄棕壤上的吸附几乎没有影响,而对其在红壤上的吸附有抑制作用。该研究结果将有助于理解Cr(Ⅵ)的土壤溶液平衡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酸 Cr(Ⅵ) 黄棕壤 红壤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花木蓝与狗牙根不同种植模式对三峡黄棕壤抗蚀性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明涛 高家祯 +2 位作者 张守德 秦健坤 许文年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11,共5页
通过静水崩解试验及对土壤各抗蚀性指标的探索研究,分析了三峡库区黄棕壤在多花木蓝和狗牙根不同种植模式下的抗蚀性。结果表明:(1)静水崩解过程中,土壤崩解速率表现为空白地>多花木蓝>狗牙根>混播;较空白地土壤,有根试样土壤... 通过静水崩解试验及对土壤各抗蚀性指标的探索研究,分析了三峡库区黄棕壤在多花木蓝和狗牙根不同种植模式下的抗蚀性。结果表明:(1)静水崩解过程中,土壤崩解速率表现为空白地>多花木蓝>狗牙根>混播;较空白地土壤,有根试样土壤其崩解速率有很大的减缓,其中混播效果最好,且根系各密度指标与抗蚀性增强值均表现为显著线性相关。(2)与空白地相比,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平均重量直径、有机质含量、团聚状况、团聚度、土壤黏粒含量均有明显的提高,而结构破坏率、分散率则明显下降。(3)通过主成分分析表明:以>0.25mm湿筛团聚体含量、结构破坏率、团聚状况、分散率、有机质为指标能较好地衡量黄棕壤在植被恢复下土壤抗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棕壤 静水崩解 抗蚀性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钙硼适宜量组合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金华斌 蔡常被 杨庆 《中国油料》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35-37,51,共4页
1992—1993年在由花岗片麻岩发育的黄棕壤上,分别采用饱和D-最优设计与裂区试验设计两种方法作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量的钙硼组合与花生产量的关系及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并运用数理分析方法,获得了亩施石灰110-120公... 1992—1993年在由花岗片麻岩发育的黄棕壤上,分别采用饱和D-最优设计与裂区试验设计两种方法作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量的钙硼组合与花生产量的关系及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并运用数理分析方法,获得了亩施石灰110-120公斤,硼砂0.7公斤钙硼组合的适宜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黄棕壤 钙硼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用量对暗棕壤烤烟氮素积累及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靳亚忠 焦玉生 +2 位作者 王宁 焦峰 王鹏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4年第4期1-4,共4页
试验以烟草为试材,设置3个氮素水平,研究氮素用量对暗棕壤烤烟氮素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施氮肥处理,烤烟氮积累总量为96.99kg·hm^-2;N1和N2处理氮积累总量分别为143.35kg·hm^-2和155.73kg·hm^-2。施氮... 试验以烟草为试材,设置3个氮素水平,研究氮素用量对暗棕壤烤烟氮素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施氮肥处理,烤烟氮积累总量为96.99kg·hm^-2;N1和N2处理氮积累总量分别为143.35kg·hm^-2和155.73kg·hm^-2。施氮处理增加了烤烟不同部位叶片中氮素和烟碱含量,降低了总糖和还原糖含量,N2(60.0kg·hm^-2)处理烤烟各部位叶片中烟碱含量大于国际优质烟叶规定的烟碱含量(3.5%)。综合考虑,暗棕壤上种植烟草,施氮量应控制在45~60b·hm^-2之间,有利于生产优质烤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棕壤 烤烟 氮积累 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性有机物对重金属污染黄棕壤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丁园 何欢 +1 位作者 魏洽 史蓉蓉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38-40,共3页
本实验旨在研究水溶性有机物对重金属污染的黄棕壤及黑麦草生长的影响。选取水稻秸秆 (S)和牛粪 (C)作为供试有机物料 ,提取水溶性有机物 ,对未受污染的黄棕壤人工添加重金属盐 (CuSO4 ·5H2 O、ZnSO4 ·7H2 O、CdCl2 ·2 .... 本实验旨在研究水溶性有机物对重金属污染的黄棕壤及黑麦草生长的影响。选取水稻秸秆 (S)和牛粪 (C)作为供试有机物料 ,提取水溶性有机物 ,对未受污染的黄棕壤人工添加重金属盐 (CuSO4 ·5H2 O、ZnSO4 ·7H2 O、CdCl2 ·2 .5H2 O)及水溶性有机物 ,在此土壤上进行黑麦草盆栽实验 ,并分析黑麦草的出苗率及生物量。实验结果表明 ,牛粪对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有良好的改良效果 ,其中水溶性有机物的改善效果优于有机干物料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有机物 黄棕壤 重金属 复合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合成掺杂稀土氧化镧的棕红色陶瓷颜料 被引量:4
18
作者 黄剑锋 曹丽云 +2 位作者 苗鸿雁 王秀峰 罗宏杰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31-335,共5页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含少量稀土La2O3的棕色陶瓷颜料,研究了不同稀土La2O3含量对颜料晶体结构以及颜色的影响规律,并采用颜色测定、SEM、XRD及能谱分析等手段对颜料的颜色、粒度及结晶构造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颜料的粒度较小,在50n...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含少量稀土La2O3的棕色陶瓷颜料,研究了不同稀土La2O3含量对颜料晶体结构以及颜色的影响规律,并采用颜色测定、SEM、XRD及能谱分析等手段对颜料的颜色、粒度及结晶构造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颜料的粒度较小,在50nm~200nm之间;随La2O3含量的增加,颜料的晶相组成由Mn1.5Cr1.5O4晶体向Mn1.5Cr1.5O4,(Mn0.983Cr0.017)2O3和(Fe0.6Cr0.4)2O3的多晶结构转变,同时Mn1.5Cr1.5O4的晶格畸变程度增加;颜料的色饱和度和红度值在La2O3含量为1%时达到极大值。此外,颜料在陶瓷高温釉料中应用实验表明:该颜料可以在1320℃的高温釉中稳定着色,是一种较好的高温棕红色陶瓷颜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合成 棕红色陶瓷颜料 稀土氧化镧 晶体结构 颜色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棕壤区农业土壤、主要粮食作物中重金属元素背景值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萧月芳 宋承鉴 +1 位作者 黄化成 崔爱兰 《山东农业科学》 1992年第5期10-13,共4页
1983~1987年在山东棕壤区采集农化土样352个;剖面土样171个,小麦样品34个,玉米样品37个。测定了铜、锌、铅、镉、镍、铬、砷、汞8种元素;土壤剖面各层加测了钛元素。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山东棕壤8种元素背景值均在国内外文献报道的范围之... 1983~1987年在山东棕壤区采集农化土样352个;剖面土样171个,小麦样品34个,玉米样品37个。测定了铜、锌、铅、镉、镍、铬、砷、汞8种元素;土壤剖面各层加测了钛元素。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山东棕壤8种元素背景值均在国内外文献报道的范围之内;小麦、玉米中的各元素含量均未超过食品卫生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壤 重金属元素 背景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垦区三种主要土壤的微量元素状况 被引量:3
20
作者 叶喜文 吕绪东 +5 位作者 曲恩革 张明发 郑树生 房延盟 李玉梅 杨宏彬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1997年第3期24-30,共7页
对2个白浆土和3个草甸土亚类及3个暗棕壤亚类土壤剖面,共计26个样品,进行了微量元素Cu、Zn、Fe、Mn的全量和有效态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全量与有效态铜、锰之间呈正相关:锌在草甸土上成正相关,而在其它两个土类成负相... 对2个白浆土和3个草甸土亚类及3个暗棕壤亚类土壤剖面,共计26个样品,进行了微量元素Cu、Zn、Fe、Mn的全量和有效态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全量与有效态铜、锰之间呈正相关:锌在草甸土上成正相关,而在其它两个土类成负相关;铁在供试土壤上均呈负相关。全量和有效态四种元素与pH值在不同土类间表现各异。从剖面分布看,随着层次加深,四种元素的含量在不同土类间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垦区 白浆土 草甸土 暗棕壤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