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4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nraveling the core functional bacteria and their succession throughout three fermentation stages of broad bean paste with chili 被引量:2
1
作者 Songfeng Yu Jia Song +6 位作者 Tao Hu Jun Wang Xiaojing Liu Yu Zheng Lei Shi Shoupeng Wan Min Wang 《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 SCIE 2022年第4期874-885,共12页
The entire fermentation proc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broad bean paste with chili comprises three individual stages:Tianbanzi,chili pei,and paste fermentation(Tianbanzi-chili pei mixture).Three stages share average 7... The entire fermentation proc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broad bean paste with chili comprises three individual stages:Tianbanzi,chili pei,and paste fermentation(Tianbanzi-chili pei mixture).Three stages share average 77.53%of all bacteria(89 genera),indicating that the similar environment leads to the similar bacterial communities.One,one,and three genera are exclusive to Tianbanzi,chili pei,and paste stages,respectively,due to the specia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for each stage.Total acidity,pH,and NaCl are important endogenous factors that promote the succession of bacterial communities.According to the dynamics of organic acids,reducing sugars,amino acids,and volatile compounds,60-,210-,and 180-day are considered the best fermentation periods for Tianbanzi,chili pei,and paste,respectively,to balance time cost and product quality.Three(Tetragenococcus,Lactobacillus,and Pseudomonas),four(Tetragenococcus,Lactobacillus,Bacillus,and Pseudomonas),and five(Tetragenococcus,Lactobacillus,Bacillus,Pseudomonas,and Pediococcus)genera are considered the core functional bacteria of Tianbanzi,chili pei,and paste fermentation,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oad bean paste with chili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Flavor compounds Microbial community Core bacteri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冻对蚕豆籽粒保鲜效果及成熟衰老的影响
2
作者 李蝶 李海燕 +3 位作者 钟士宏 付院生 李梅青 张海伟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9-157,共9页
探究微冻技术对新鲜蚕豆籽粒的保鲜效果。通过测定蚕豆籽粒的冰点,确定3个微冻温度,以冷藏(4℃)为对照组,分析不同微冻温度(-2、-3、-4℃)贮藏对蚕豆籽粒感官品质、叶绿素含量、色差值等品质指标的影响,再通过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 探究微冻技术对新鲜蚕豆籽粒的保鲜效果。通过测定蚕豆籽粒的冰点,确定3个微冻温度,以冷藏(4℃)为对照组,分析不同微冻温度(-2、-3、-4℃)贮藏对蚕豆籽粒感官品质、叶绿素含量、色差值等品质指标的影响,再通过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mine ammonia lyase,PAL)活性、总酚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细胞组织结构等研究微冻贮藏对蚕豆籽粒成熟衰老的影响。结果表明,4℃冷藏条件下蚕豆籽粒保鲜期为7 d,3个微冻温度贮藏均能显著提高样品的感官品质,其中-3℃使蚕豆籽粒保鲜期达35 d,能显著减缓叶绿素含量的降低和质量损失率、色差值的升高,能较好地维持蚕豆籽粒的硬度,采用主成分分析也得出-3℃为最佳微冻温度。-3℃微冻贮藏能减缓PPO、PAL活性升高,维持较高的POD活性,延缓蚕豆籽粒中淀粉和可溶性蛋白的生成、总酚的积累及变化速率,还能维持细胞组织结构、形态的相对稳定,减缓蚕豆籽粒的成熟衰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籽粒 微冻保鲜 贮藏期 品质变化 成熟衰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郫县豆瓣Staphylococcus菌株特性研究
3
作者 左澳腾 卢云浩 何强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50,共6页
葡萄球菌是郫县豆瓣甜瓣子发酵阶段的优势菌属,对豆瓣酱的品质具有显著贡献。为探明Staphylococcus菌株在甜瓣子发酵阶段的形成机制,该研究结合传统培养法和qPCR等技术考察了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对不同Staphylococcus菌株的胁迫特性。... 葡萄球菌是郫县豆瓣甜瓣子发酵阶段的优势菌属,对豆瓣酱的品质具有显著贡献。为探明Staphylococcus菌株在甜瓣子发酵阶段的形成机制,该研究结合传统培养法和qPCR等技术考察了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对不同Staphylococcus菌株的胁迫特性。结果表明,从甜瓣子发酵阶段主要分离了4种Staphylococcus菌株,分别为S.gallinarum、S.sciuri、S.pasteuri和S.haemolyticus,其中,S.gallinarum的丰度最高,达70.6%。4株Staphylococcus菌株均具有较强的耐酸、耐盐特性,其中,S.gallinarum的能力最强。与不同优势背景微生物的相互作用表明,S.gallinarum与B.licheniformis和Z.rouxii的生长存在竞争关系,与B.amyloliquefaciens具有侵害关系,与T.halophilus具有偏利共生关系,而与C.etchellsii保持中性关系。该研究结果可为揭示亲缘关系密切的Staphylococcus菌株在郫县豆瓣发酵过程中的生态分布提供一定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郫县豆瓣酱 葡萄球菌 胁迫 相互作用 q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渝地区豆瓣的常规理化和挥发性风味物质及细菌群落分析
4
作者 屠大伟 马宏能 +2 位作者 李佳 康峻菡 刘文俊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7-195,共9页
以川渝地区豆瓣酱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高通量测序等方法,分析豆瓣酱的理化特性、细菌群落结构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组成及含量。结果显示,9种豆瓣酱的水分质量分数为54.33%~70.46%,食盐质量分数为12.49%~16.90%... 以川渝地区豆瓣酱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高通量测序等方法,分析豆瓣酱的理化特性、细菌群落结构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组成及含量。结果显示,9种豆瓣酱的水分质量分数为54.33%~70.46%,食盐质量分数为12.49%~16.90%,总酸质量分数为0.44%~1.46%,氨基酸态氮质量分数为0.17%~0.41%。由挥发性物质组成及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分析结果可知,样品中OAV≥1的挥发性物质共有32种,其中,异戊醇、芳樟醇、苯乙醇、异戊醛、2-甲基丁醛、苯乙醛、苯乙酸乙酯、月桂酸甲酯、月桂酸乙酯、异戊酸、4-乙基苯酚和4-愈创木酚是川渝地区豆瓣的特征风味物质,能够赋予豆瓣花香、果香、麦芽香及酱香等气味特征。川渝地区豆瓣酱的优势细菌门为厚壁菌门、变形菌门和蓝藻门,优势细菌属为芽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葡萄球菌属、海洋芽孢杆菌属、乳杆菌属和肠杆菌属。利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建立稳定性较好的预测模型,结合变量投影重要性值>1的标准,筛选出29种特征挥发性化合物。通过Spearman分析发现,豆瓣酱中的风味特征物质与优势细菌属之间存在相关性,本实验可为川渝地区豆瓣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并对其产品的工艺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瓣酱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挥发性风味物质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豆物性参数测定与离散元仿真参数标定 被引量:1
5
作者 文昌俊 徐云飞 +2 位作者 游达章 邵明颖 陈哲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9-166,173,共9页
采用离散元法对蚕豆与收获机具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数值仿真研究,实现对蚕豆收获机具关键部件相关参数的设计与优化,以提高研究效率、减少研究成本。为此,通过物理试验对蚕豆基本物性参数、接触力学参数和休止角进行测定,参考物理试验测定... 采用离散元法对蚕豆与收获机具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数值仿真研究,实现对蚕豆收获机具关键部件相关参数的设计与优化,以提高研究效率、减少研究成本。为此,通过物理试验对蚕豆基本物性参数、接触力学参数和休止角进行测定,参考物理试验测定结果选取仿真试验参数取值范围。以仿真试验休止角为响应值,由Plackette-Burman(PB)试验得到显著影响休止角的试验参数(蚕豆-蚕豆静摩擦因数、蚕豆-钢板静摩擦因数、蚕豆-钢板滚动摩擦因数),并利用最陡爬坡试验在PB试验基础上得到显著参数的取值范围。采用Box-Behnken(BB)试验在休止角与显著参数之间建立二阶回归模型,以休止角物理试验测定值为目标值,对显著参数进行寻优,获得最优参数组合,即蚕豆-蚕豆静摩擦因数0.25、蚕豆-钢板静摩擦因数0.47、蚕豆-钢板滚动摩擦因数0.35。最后,通过T检验得到P>0.05,表明采用最优参数组合得到的休止角仿真值与实测值相差无几,验证了最优参数组合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 离散元 参数标定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豆品种慈溪大白蚕的提纯复壮技术
6
作者 裘建荣 崔萌萌 +4 位作者 赵梦佳 马小福 金珠群 吴华新 诸亚铭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9期2108-2111,共4页
针对当前慈溪蚕豆田间花色、株型、荚型和豆粒大小等性状不一致、种质混杂、种性退化严重、产量下降的现状,该研究征集慈溪大白蚕种质资源,通过隔离繁育、单株选择等方法进行提纯复壮。结果表明,开展慈溪大白蚕选育的本2株系紫花紫茎、... 针对当前慈溪蚕豆田间花色、株型、荚型和豆粒大小等性状不一致、种质混杂、种性退化严重、产量下降的现状,该研究征集慈溪大白蚕种质资源,通过隔离繁育、单株选择等方法进行提纯复壮。结果表明,开展慈溪大白蚕选育的本2株系紫花紫茎、种皮青白,百粒重为134.0 g, 667 m^(2)产量为223.2 kg。在植株形态、结荚特性、籽粒大小和产量上基本恢复了该品种的原有性状。品种提纯复壮工作取得了预期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溪大白蚕 蚕豆 地方品种 提纯复壮 种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分析不同等级郫县豆瓣煸炒后风味特征差异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浩 顾思远 +3 位作者 邓静 周剑琴 唐英明 易宇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2-181,共10页
为研究不同等级郫县豆瓣煸炒后风味差异,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PME-GC-MS)和GC-离子迁移谱(GC-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使用主成分分析... 为研究不同等级郫县豆瓣煸炒后风味差异,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PME-GC-MS)和GC-离子迁移谱(GC-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使用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OPLS-DA),结合气味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确定关键化合物。结果表明:SPME-GC-MS鉴定出88种化合物,包含醛类15种、醇类11种、酯类17种、酮类13种、酸类5种、烯烃类5种、烷烃类6种、杂环类7种、苯酚类2种、醚类及其他化合物7种,其中34种为共有化合物;GC-IMS鉴定出57种化合物,并经OPLS-DA得到变量投影重要性值大于1的16种关键化合物;OAV结果表明,丁酸乙酯使特级豆瓣呈现苹果香,异戊醛带来麦芽香,异戊酸乙酯使一级豆瓣呈现果香,3-甲硫基丙醛带来烤土豆香和酱香,异丁酸乙酯使二级豆瓣呈现果香,异戊醛、异丁醛带来麦芽香,最终确定煸炒后豆瓣整体呈现果香、酒香、麦芽香、酸香、草香、可可香、杏仁香及酱香。研究结果可用于判定煸炒后豆瓣香气特征,并为感官定量描述法前期设计感官属性描述词汇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郫县豆瓣 煸炒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风味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豆瓣酱发酵过程理化指标、风味物质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晓阳 汪溢恒 +4 位作者 钮成拓 郑飞云 王金晶 刘春风 李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118,共7页
该文通过设置恒温豆瓣酱发酵实验,考察不同温度对豆瓣酱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风味物质、生物胺和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并与自然温度发酵豆瓣酱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温度的提高有利于氨基酸态氮和还原糖的积累,同时促进了游离氨基酸和挥... 该文通过设置恒温豆瓣酱发酵实验,考察不同温度对豆瓣酱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风味物质、生物胺和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并与自然温度发酵豆瓣酱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温度的提高有利于氨基酸态氮和还原糖的积累,同时促进了游离氨基酸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形成,且能降低酱醅中食源性致病菌的丰度;然而,较高的温度同样会导致酱醅中总酸含量和生物胺含量偏高。发酵后,40℃发酵组中的氨基酸态氨、还原糖、挥发性风味物质和生物胺含量分别为1.02 g/100 g、12.07 g/100 g、25.65 mg/kg和54.10 mg/100 g,自然发酵组中的各物质含量分别为0.95 g/100 g、11.70 g/100 g、16.74 mg/kg和43.52 mg/100 g。因此,与自然发酵相比,提高发酵温度能够加速豆瓣酱发酵成熟,但是需要进一步的工艺优化消除总酸和生物胺偏高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瓣酱 温度 理化指标 风味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西部地区饲用蚕豆的生产性能比较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何鹏亮 刘小春 +4 位作者 唐艳仪 朱宁静 揭红东 邢虎成 揭雨成 《作物研究》 2024年第4期287-292,共6页
为筛选出适合在湖南西部地区冬闲田推广应用的饲用蚕豆(Vicia faba)品种,本试验测定并分析了不同来源的10个蚕豆品种(青蚕13号、青蚕14号、青蚕15号、青蚕16号、青蚕19号、通蚕鲜6号、通蚕鲜7号、通蚕鲜8号、益阳大粒、益阳小粒)的株高... 为筛选出适合在湖南西部地区冬闲田推广应用的饲用蚕豆(Vicia faba)品种,本试验测定并分析了不同来源的10个蚕豆品种(青蚕13号、青蚕14号、青蚕15号、青蚕16号、青蚕19号、通蚕鲜6号、通蚕鲜7号、通蚕鲜8号、益阳大粒、益阳小粒)的株高、分枝数、百粒鲜质量、百粒干质量、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和干物质含量,并利用灰色关联度法对10个蚕豆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0个蚕豆品种的株高为77.17~91.20 cm,单株分枝数为3.13~5.93,百粒鲜质量为135.00~358.00 g,百粒干质量为30.33~109.33 g,鲜草产量为13.04~21.58 t/hm^(2),干草产量为2.59~4.31 t/hm^(2),干物质含量为16.91%~22.92%。青蚕19号的株高最高,为91.20 cm;青蚕16号的单株分枝数最多,为5.93,且其鲜草和干草产量均最高,分别为21.58和4.31 t/hm^(2);通蚕鲜8号的百粒鲜质量最高,为358.00 g;益阳小粒的百粒干质量最高,为109.33 g;通蚕鲜6号的干物质含量最高,为22.92%。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青蚕16号表现最优,生产性能最好,通蚕鲜7号表现较优,生产性能较好,这两个品种适宜在湖南西部地区冬闲田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用蚕豆 品种筛选 农艺性状 生产性能 湖南西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培养技术的豆瓣酱合成微生物群落结构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10
作者 易峰 刘春凤 +4 位作者 李宛格 钮成拓 李崎 郑飞云 王金晶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04-312,330,I0001,共11页
该研究旨在通过药敏试验筛选出具有选择性的抗生素组合,以建立能够量化豆瓣酱合成微生物群落中任一菌株绝对丰度的选择性培养基。采用微量稀释法分析了42种抗生素对肉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嗜盐四联球菌和融合魏斯... 该研究旨在通过药敏试验筛选出具有选择性的抗生素组合,以建立能够量化豆瓣酱合成微生物群落中任一菌株绝对丰度的选择性培养基。采用微量稀释法分析了42种抗生素对肉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嗜盐四联球菌和融合魏斯氏菌的抑菌活性,并筛选出能通过培养将这些特定细菌有效区分开的抗生素。通过组合搭配能抑制细菌的氨苄西林钠、萘夫西林钠、盐酸金霉素、恶喹酸和林可霉素,以及能抑制真菌的制霉菌素,设计了一系列选择性培养基。在仅接种目标菌株与接种混合菌悬液的选择性平板上,目标菌株的菌落总数无显著差异(P>0.05)。这一系列选择性培养基能够精确量化由鲁氏接合酵母、肉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嗜盐四联球菌和融合魏斯氏菌组成的合成微生物群落中任一菌株的绝对丰度。通过应用该方法,成功分析了豆瓣酱合成微生物群落的结构以及群落成员间的相互作用。该研究为成员数量较少的合成微生物群落菌群结构检测方法的建立提供了一种简便、准确、低成本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瓣酱 合成微生物群落 抗生素 抑菌率 微生物群落结构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底肥处理对菜用蚕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钟洋敏 刘庭付 +4 位作者 李汉美 刘承伟 马瑞芳 阮美颖 王琳琳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567-570,共4页
为比较不同底肥处理对菜用蚕豆丽蚕3号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施鸡粪有机肥+复合肥为对照,设置羊粪有机肥+复合肥、蚕沙有机肥+复合肥、炭基肥+复合肥、鸡粪有机肥+复合肥+微生物菌剂等处理,研究菜用蚕豆生长和产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 为比较不同底肥处理对菜用蚕豆丽蚕3号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施鸡粪有机肥+复合肥为对照,设置羊粪有机肥+复合肥、蚕沙有机肥+复合肥、炭基肥+复合肥、鸡粪有机肥+复合肥+微生物菌剂等处理,研究菜用蚕豆生长和产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底肥处理均提高了丽蚕3号的产量,施用羊粪有机肥和复合肥的处理比CK增产16.2%,增收16.1%,施用效果好、底肥总成本较低,在菜用蚕豆上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肥 菜用蚕豆 生长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豆酱减盐工艺优化与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
12
作者 田雨桐 覃列豪 +4 位作者 孙玉萍 王炳惠 莫芳华 申展宇 王春玲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6-41,共6页
该研究根据前期单因素实验结果确定3组复合优化减盐工艺,通过减盐蚕豆酱的主要理化指标测定结果,确定组合2(氯化钾替代10%、降低40%盐水浓度、添加5×10^(5)CFU/g的S酵母)为最优复合减盐工艺。选择组合2优化减盐蚕豆酱并与市售低盐... 该研究根据前期单因素实验结果确定3组复合优化减盐工艺,通过减盐蚕豆酱的主要理化指标测定结果,确定组合2(氯化钾替代10%、降低40%盐水浓度、添加5×10^(5)CFU/g的S酵母)为最优复合减盐工艺。选择组合2优化减盐蚕豆酱并与市售低盐蚕豆酱进行挥发性风味物质和滋味对比分析。风味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减盐蚕豆酱醇类和酯类化合物种类更多,醇类和醛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更高。根据维恩分析得到两种蚕豆酱中存在37种相同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复合优化减盐蚕豆酱含有43种差异性挥发代谢物,市售低盐蚕豆酱含有31种差异性挥发代谢物。通过聚类分析找到了19种典型差异性挥发代谢物,包括乙酸乙酯、苯乙醇、异戊醇、苯乙醛、异戊酸等,其中乙醇和异戊醇赋予了蚕豆酱浓郁的醇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酱 减盐 工艺优化 风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豆蛋白的分离提取方法
13
作者 薛姝蓉 陈曦 王熙函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20期154-156,共3页
蚕豆富含蛋白质、淀粉和脂肪等多种营养成分,营养价值丰富,是我国重要的植物资源。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文献,阐述蚕豆蛋白的分离提取方法,旨在为提高蚕豆蛋白提取率及蚕豆深加工水平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 蚕豆蛋白 分离提取 蛋白质等电点 蛋白质得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豆新品种引种比较试验初报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双明 敏玉霞 柳慧玲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425-428,共4页
筛选出适宜种植的蚕豆新品种,对助推蚕豆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临潭当地常年种植的马牙蚕豆为对照,对引进的5个蚕豆新品种进行了引种比较试验和主要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临蚕10号和青海13号产量均高于对照品种马牙蚕豆,折... 筛选出适宜种植的蚕豆新品种,对助推蚕豆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临潭当地常年种植的马牙蚕豆为对照,对引进的5个蚕豆新品种进行了引种比较试验和主要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临蚕10号和青海13号产量均高于对照品种马牙蚕豆,折合产量分别为5962.98、5437.62 kg/hm2,分别较对照品种马牙蚕豆增产13.85%、3.82%,可在临潭县进一步种植。而青蚕14号由于蛋白质、粗纤维、碳水化合物、能量总体含量较高,可作为专用型品种在临潭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 新品种 引种比较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化蚕豆处理时间及种植密度试验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琴霞 张仙平 +2 位作者 朱伟君 江立斌 王宏辉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571-573,共3页
为提前和延长蚕豆采摘期,增加鲜食蚕豆种植效益,开展蚕豆春化处理时间及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蚕豆4℃下春化达20~30 d,可以显著提早蚕豆采摘期,拉长采摘周期,显著提高每株豆荚数和百荚重,从而提高鲜荚单位面积产量。春化处理30 d,可... 为提前和延长蚕豆采摘期,增加鲜食蚕豆种植效益,开展蚕豆春化处理时间及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蚕豆4℃下春化达20~30 d,可以显著提早蚕豆采摘期,拉长采摘周期,显著提高每株豆荚数和百荚重,从而提高鲜荚单位面积产量。春化处理30 d,可显著增加每荚粒数、荚长,降低始花节位。降低种植密度可以增加单株豆荚数、单株分枝数,未对单位面积产量造成显著影响。667 m^(2)种植1500株(株距35 cm)是最佳的选择,在不减产的情况下,可以节省用种量,降低生产成本和用工,同时又能提高鲜食蚕豆品质。本次试验可为温岭市蚕豆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 春化 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蚕豆原料对郫县豆瓣品质的影响研究
16
作者 李雄波 范智义 +7 位作者 王泽亮 卢付青 蒋四强 李恒 张其圣 陈功 杨国华 邓维琴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2-82,共11页
为探究蚕豆原料对郫县豆瓣品质的影响,本文考察了5个不同品种蚕豆制备郫县豆瓣的理化指标、游离氨基酸和挥发性成分等品质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蚕豆发酵郫县豆瓣的绝大部分品质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5)。‘成胡18’(CH18)、‘成... 为探究蚕豆原料对郫县豆瓣品质的影响,本文考察了5个不同品种蚕豆制备郫县豆瓣的理化指标、游离氨基酸和挥发性成分等品质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蚕豆发酵郫县豆瓣的绝大部分品质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5)。‘成胡18’(CH18)、‘成胡23’(CH23)、‘通蚕鲜6号’(TCX)品种蚕豆发酵的郫县豆瓣具有更高含量的蛋白质、氨基酸态氮、还原糖和游离氨基酸,尤其是其氨基酸态氮和总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样品(P<0.05)。所有样品中甜味和苦味氨基酸为主要呈味氨基酸,但味道强度值(taste active value,TAV)分析表明鲜味氨基酸谷氨酸(Glu)对郫县豆瓣呈味贡献突出,尤其是CH18、CH23和TCX郫县豆瓣。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技术从5种郫县豆瓣中共鉴定出48种挥发性成分,以酯类和醇类化合物为主,相对含量分别为28.19%~39.47%、23.16%~28.82%;且不同品种间差异较大,其中CH18、CH23郫县豆瓣中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最高,醇类相对含量最低。基于ROAV>1共筛选出11种关键风味物质,而大部分关键风味物质在CH23、云豆2662(YD)郫县豆瓣中相对含量较高。整体而言,CH18、CH23和TCX郫县豆瓣的品质显著优于未知品种(SCZG)、YD郫县豆瓣,但TCX郫县豆瓣体态存在缺陷,因此CH18和CH23品种蚕豆更适合郫县豆瓣加工。本研究表明蚕豆品种是导致郫县豆瓣理化与感官特征差异的重要因素,企业生产过程中要加强原料品种的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品种 郫县豆瓣 理化指标 游离氨基酸 挥发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郫县豆瓣酱及其原料、半成品挥发性成分分析
17
作者 范智义 邓维琴 +5 位作者 王泽亮 李雄波 曾晓晓 李恒 张其圣 陈功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4-172,共9页
系统分析了郫县豆瓣酱(豆瓣酱BCP)及其原料(蚕豆瓣BBC、鲜辣椒FCL)、半成品(霉豆瓣BKJ、辣椒醅PCL、甜瓣子BMR)在制曲、发酵、后熟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变化,研究了郫县豆瓣酱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及来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eadsp... 系统分析了郫县豆瓣酱(豆瓣酱BCP)及其原料(蚕豆瓣BBC、鲜辣椒FCL)、半成品(霉豆瓣BKJ、辣椒醅PCL、甜瓣子BMR)在制曲、发酵、后熟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变化,研究了郫县豆瓣酱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及来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combined with GC-MS,HS-SPME-GC-MS)技术检测各样品,共检出挥发性成分73种,包括烃类6种、醇类11种、醛/酮类8种、杂环类8种、萜类13种、酯类18种、酸类6种和其他物质3种;郫县豆瓣酱原料蚕豆瓣和鲜辣椒的挥发性成分总质量分数(均以内标4-甲基-2-戊醇质量计)较低,分别为(19.64±3.84)μg/g和(7.84±1.30)μg/g,蚕豆瓣、鲜辣椒和霉豆瓣中多数挥发性成分在豆瓣酱中未检出,其挥发性特征与终产品性质关系较小;发酵后甜瓣子和辣椒醅中的挥发性成分明显增加,总质量分数分别为(82.42±17.63)μg/g和(49.71±8.06)μg/g;辣椒醅中含有更多萜类、醇类物质,主要风味物质为芳樟醇、苯乙醇、2-甲氧基-3-异丁基吡嗪等;甜瓣子中含有更多的杂环类、醛/酮类、酸类物质,主要风味物质为苯乙醇、1-辛烯-3-醇、苯乙醛等;豆瓣酱中的挥发性成分总质量分数进一步提高(超过100μg/g),酯类物质质量分数和占比明显增加,主要风味物质包括月桂酸乙酯、苯乙醇、芳樟醇等;随着后熟时间的延长,郫县豆瓣酱挥发性成分总质量分数、构成及主要风味物质变化相对较小,特征趋于稳定。郫县豆瓣酱中萜类物质主要来自辣椒原料,杂环类物质和4-乙基愈创木酚主要来自甜瓣子,酯类物质则主要在后熟阶段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郫县豆瓣酱 挥发性成分 气质联用 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盐四联球菌与多变假丝酵母强化发酵对蚕豆酱风味品质的影响
18
作者 汪坤 卢云浩 程杰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0-66,共7页
为探究郫县豆瓣内源性优势微生物嗜盐四联球菌(Tetragenococcus halophilus MK063724)与多变假丝酵母(Candida versatilis MK063708)强化发酵对蚕豆酱风味品质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析不同... 为探究郫县豆瓣内源性优势微生物嗜盐四联球菌(Tetragenococcus halophilus MK063724)与多变假丝酵母(Candida versatilis MK063708)强化发酵对蚕豆酱风味品质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析不同接种方式强化发酵蚕豆酱的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差异。结果表明,所有样品中共检测出69种挥发性化合物,且不同发酵组挥发性化合物含量差异明显。相较于传统发酵组,嗜盐四联球菌和多变假丝酵母共接组、多变假丝酵母组和嗜盐四联球菌组的含量分别提升了60.49%、30.09%和27.05%,主要集中在酯类和醇类化合物含量的提升。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表明,同时接种嗜盐四联球菌和多变假丝酵母样品的香气属性显著区分于其他发酵组,结合气味活性值分析,同时接种两种菌可形成更丰富的特征香气物质,尤其是2-甲基丁酸乙酯、己酸乙酯、苯乙酸乙酯等酯类化合物,从而有利于花果香气的提升。该研究结果可为郫县豆瓣风味品质的提升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酱 嗜盐四联球菌 多变假丝酵母 强化发酵 特征风味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过式介质电离质谱对郫县豆瓣酱香气物质的快速鉴别
19
作者 傅小玲 张聪 +3 位作者 丛梦 万如风 李伟丽 吴韬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8-105,共8页
为快速评价郫县豆瓣酱发酵过程中香气物质的差异性,利用流过式介质电离质谱(soft ionization by chemical reaction in transfer-mass spectrometry,SICRIT-MS)技术结合多元统计方法,对不同发酵时期的郫县豆瓣酱的香气物质进行了代谢组... 为快速评价郫县豆瓣酱发酵过程中香气物质的差异性,利用流过式介质电离质谱(soft ionization by chemical reaction in transfer-mass spectrometry,SICRIT-MS)技术结合多元统计方法,对不同发酵时期的郫县豆瓣酱的香气物质进行了代谢组学研究。结果显示,SICRIT-MS完成单次检测仅需要1~3 s。此外,在质谱正离子模式下筛选了18个差异成分,负离子模式下11个差异成分。这些成分可以作为潜在的鉴别不同发酵时期豆瓣酱样品的特征标记成分。SICRIT-MS结合代谢组学技术为实现郫县豆瓣酱快速分级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过式介质电离质谱 发酵豆瓣酱 快速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比例腐熟蚕豆秸秆替代化肥对稻田土壤性质及产量的影响
20
作者 李汉美 吴东涛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9期2033-2036,共4页
为探索施用腐熟蚕豆秸秆替代化肥对水稻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掌握“鲜食蚕豆+优质水稻”轮作模式下秸秆资源利用的最佳模式,开展等氮条件下蚕豆秸秆不同比例替代化肥对水稻产量及养分吸收、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与CK(... 为探索施用腐熟蚕豆秸秆替代化肥对水稻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掌握“鲜食蚕豆+优质水稻”轮作模式下秸秆资源利用的最佳模式,开展等氮条件下蚕豆秸秆不同比例替代化肥对水稻产量及养分吸收、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与CK(不施肥)相比,CF(常规施肥)、CF50(50%基肥替代)及CF20(20%基肥替代)对水稻产量提升最显著,其中CF20(20%基肥替代)和CF50(50%基肥替代)水稻产量与CF(常规施肥)水稻产量无明显差异;CF10(10%基肥替代)水稻籽粒中的全氮含量占比显著高于CK(不施肥)和CF(常规施肥);CF50(50%基肥替代)土壤中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与CF(常规施肥)差异显著,改善了土壤养分状况。综合考虑,丽水地区“鲜食蚕豆+优质水稻”种植模式下,蚕豆季结束后腐熟秸秆替代化肥比例控制在20%左右可实现水稻季稳产,腐熟秸秆替代化肥比例控制在20%~50%可有效提高土壤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 秸秆还田 养分替代 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