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3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RI的瘤周水肿特征对浸润性乳腺癌淋巴结转移负荷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罗红兵 陈哲 +2 位作者 肖茜茜 任静 周鹏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2,共8页
目的分析基于MRI的瘤周水肿特征对乳腺癌淋巴结转移负荷的预测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四川省肿瘤医院2017年9月—2019年2月有完整术前MRI资料和术后病理资料的213例浸润性乳腺癌。根据术后病理诊断的淋巴结转移数量,将病例分为高负... 目的分析基于MRI的瘤周水肿特征对乳腺癌淋巴结转移负荷的预测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四川省肿瘤医院2017年9月—2019年2月有完整术前MRI资料和术后病理资料的213例浸润性乳腺癌。根据术后病理诊断的淋巴结转移数量,将病例分为高负荷淋巴结转移组47例(转移淋巴结总数>2枚)和低负荷淋巴结转移组166例(转移淋巴结总数≤2枚)。在T2WI序列上,分析每例的乳腺癌瘤周水肿(包括瘤周水肿类型和水肿程度)特征。在DCE-MRI序列上,根据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分类术语分析乳腺癌的MRI特征。通过单因素分析瘤周水肿等T2WI特征和乳腺癌MRI特征对淋巴结转移负荷的诊断价值,将有显著意义的特征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建立诊断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模型对乳腺癌淋巴结转移负荷的诊断效能,根据约登指数计算模型的诊断效能指标。结果本研究的高负荷转移淋巴结占22.1%(47/21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瘤周水肿程度(OR=18.70,P<0.001)、瘤周水肿类型(OR=16.00,P<0.001)、肿瘤最长径(OR=1.40,P=0.025)和肿瘤最短径(OR=2.01,P=0.003)对高负荷淋巴结转移有预测价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最终对浸润性乳腺癌高负荷淋巴结转移有价值的特征是瘤周水肿水肿特征,包括瘤周水肿程度(OR=8.02,P<0.001)和瘤周水肿类型(OR=5.53,P=0.001),最终诊断模型预测浸润性乳腺癌高负荷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为0.842,敏感度为0.766,特异度为0.861,阳性预测值为0.610,阴性预测值为0.929。结论术前MRI的瘤周水肿特征对浸润性乳腺癌淋巴结转移负荷有很好的预测价值,尤其是对低负荷淋巴结转移状态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淋巴转移 磁共振成像 水肿 诊断 鉴别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联合MRI深度学习组学诺莫图鉴别三阴性乳腺癌的模型建立与验证
2
作者 程辰 李洪娥 +3 位作者 顾艳 徐峰 王文荣 赵红艳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9-348,共10页
目的:构建超声联合MRI的深度学习组学诺莫图,以区分三阴性乳腺癌(TNBC)与非三阴性乳腺癌(NTNBC)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收集分析2018年1月-2020年9月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247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其中2018年1月-2019年12月... 目的:构建超声联合MRI的深度学习组学诺莫图,以区分三阴性乳腺癌(TNBC)与非三阴性乳腺癌(NTNBC)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收集分析2018年1月-2020年9月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247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其中2018年1月-2019年12月的176名乳腺癌患者为训练组(TNBC:55例,NTNBC:121例),2020年1月-2020年9月的71名乳腺癌患者为内部验证组(TNBC:19例,NTNBC:52例),另收集来自连云港市中医院及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62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作为外部验证集(TNBC:18例,NTNBC:44例)。整理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影像学资料,采用开源软件ITK-SNAP 4.0.2对病灶进行分割,影像组学采用Pyradiomics软件进行组学特征提取;深度学习采用ResNet50作为卷积神经网络(CNN)学习框架,采用组内相关系数、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等进行特征降维和筛选,最后采用结果维度模型融合构建临床-深度学习组学诺莫图。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区分度,Delong检验比较各模型间曲线下面积(AUC)的差异,采用校准曲线评估实际观测与预测之间的一致性,采用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模型的临床有效性。结果:超声联合MRI建立的临床-深度学习组学诺莫图模型在训练组中,AUC为0.923(95%CI:0.880~0.955);内部验证组中,AUC为0.989(95%CI:0.967~1.000);外部验证组中,AUC为0.941(95%CI:0.820~0.944)。所建诺莫图模型的校准预测曲线与标准曲线贴合较好,提示该模型在区分TNBC与NTNBC的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决策曲线显示在风险阈值0.00~0.88时,采用临床-深度学习组学诺莫图对患者进行术前区分TNBC与NTNBC预测的临床净获益率最高。结论:超声联合MRI的临床-深度学习组学诺莫图对TNBC与NTNBC诊断效能显著优于其他模型,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磁共振成像 深度学习影像组学诺莫图 乳腺肿瘤 三阴性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X线摄影联合MRI在浸润性乳腺癌伴广泛导管内癌成分术前预测中的应用价值
3
作者 梁旭 胥豪 +3 位作者 罗红兵 徐忠孜 周鹏 周婷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41-545,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X线摄影联合MRI影像征象对浸润性乳腺癌伴广泛导管内癌成分(Extensive intraductal component,EIC)的术前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手术病理证实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检查资料... 目的:探讨乳腺X线摄影联合MRI影像征象对浸润性乳腺癌伴广泛导管内癌成分(Extensive intraductal component,EIC)的术前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手术病理证实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检查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分为EIC阳性组和EIC阴性组。分析乳腺X线和MRI影像征象,乳腺X线征象包括腺体密度、病变类型、肿块边缘特征、恶性微钙化数量、范围、位置、形态特征及分布特征;MRI征象包括乳腺背景实质强化类型、MRI病变类型、强化特征、时间信号曲线类型、有无瘤周早期不规则样强化、是否多中心病灶、是否有瘤内坏死、病变长径。单因素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影像征象,将单因素分析P<0.05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行多因素分析,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回归模型对EIC的预测诊断价值。结果:共纳入I70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EIC阴性组86例(50.6%)和EIC阳性组84例(49.4%)。单因素分析显示,在临床病理特征中,两组患者在HER2状态、分子分型构成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在乳腺X线征象中,两组患者在乳腺X线病变类型、恶性微钙化、钙化数量、位置、范围、形态及分布特征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MRI征象中,两组患者在MRI病变类型、病变形态、边缘、强化特征及瘤周早期不规则强化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大范围钙化(OR值=6.087,P<0.001)和存在瘤周早期不规则强化(OR值=4.334,P<0.001)与EIC存在关联;回归模型对术前浸润性乳腺癌伴EIC成分的预测诊断ROC曲线下面积为0.812(95%CI:0.746~0.877)。结论:乳腺X线征象显示的大范围恶性微钙化以及MRI征象表现为瘤周早期不规则样强化对浸润性乳腺癌伴EIC有一定预测价值,有利于制定个性化的乳腺癌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导管内 非浸润性 乳房X线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准影像学背景下MRI用于乳腺癌进展
4
作者 李晓婷 孙应实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21-424,共4页
MRI软组织分辨率高、无辐射、可重复,已广泛用于早期筛查乳腺癌,以及术前评估、疗效评价及预后预测等。精准医学时代对MRI用于乳腺癌提出新的挑战,未来应深入探究MR多序列微观成像、影像组学与基因组信息的内在关联,进一步提高算力,充... MRI软组织分辨率高、无辐射、可重复,已广泛用于早期筛查乳腺癌,以及术前评估、疗效评价及预后预测等。精准医学时代对MRI用于乳腺癌提出新的挑战,未来应深入探究MR多序列微观成像、影像组学与基因组信息的内在关联,进一步提高算力,充分发挥MRI在乳腺癌精准诊疗中的作用。本文就精准影像学背景下MRI用于乳腺癌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精准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参数MRI在诊断HER-2阳性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王小芳 钱丽霞 邢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91-795,共5页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是乳腺癌的一种特殊亚型,其生长速度较快,侵袭性和复发率较高。MRI是诊断和评估该类型乳腺癌的关键方法,常规MRI检查可以观察肿瘤的形态特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动态对比增强MRI可以反映乳腺病变...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是乳腺癌的一种特殊亚型,其生长速度较快,侵袭性和复发率较高。MRI是诊断和评估该类型乳腺癌的关键方法,常规MRI检查可以观察肿瘤的形态特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动态对比增强MRI可以反映乳腺病变的动力学特征、血管供应和渗透性;近年来,影像组学和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影像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为HER-2阳性乳腺癌精准、高效的影像学评估做出重大贡献。本文对多参数MRI在HER-2阳性乳腺癌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受体 ERBB-2 人工智能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数阶微积分模型DWI全容积直方图分析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宝媞 汪飞 +6 位作者 孙宜楠 章少兰 汪敏敏 高何燕 程兰兰 刘孟潇 朱娟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1-338,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分数阶微积分(FROC)模型DWI全容积直方图参数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91例乳腺良恶性病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及多b值DWI扫描,经后处理得到FROC... 目的:探讨基于分数阶微积分(FROC)模型DWI全容积直方图参数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91例乳腺良恶性病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及多b值DWI扫描,经后处理得到FROC-DWI[异常扩散系数(D)、体素内扩散异质性参数(β)和空间参数(μ)]及ADC图全容积直方图参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良恶性病变组的D、β、μ及ADC图全容积直方图参数的差异。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构建综合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综合模型及各直方图参数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除D_(熵)、β_(最大值、峰度、90th、最小值)及ADC_(熵)外,其他FROC-DWI及ADC图全容积直方图参数在乳腺良、恶性病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直方图参数组中,D50th、β_熵、μ偏度、ADC50th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最高(分别为0.889、0.813、0.759、0.894)。纳入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FROC-DWI及ADC图全容积直方图参数建立综合模型1,AUC为0.960;纳入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FROC-DWI全容积直方图参数建立综合模型2,AUC为0.962。结论:基于FROC-DWI全容积直方图参数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中具有一定价值,在各直方图参数组中,D50th、β_(熵)、μ_(峰度)、ADC_(50th)的诊断价值最高;多直方图参数联合诊断可进一步提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分数阶微积分模型 直方图 扩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E-MRI联合DKI的影像组学在预测三阴性乳腺癌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7
作者 关传国 邵硕 +3 位作者 郑宁 陈文静 赵晓萌 吴建伟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43,共9页
目的基于动态对比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和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参数图构建影像组学模型,评估其在预测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目的基于动态对比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和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参数图构建影像组学模型,评估其在预测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65例乳腺癌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患者的病理结果分为非TNBC组(120例)和TNBC组(45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DCE-MRI和DKI检查。按照8∶2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132)和测试集(n=33)。在第2期DCE-MRI图像、平均扩散峰度值(mean kurtosis,MK)和平均扩散率(mean diffusivity,MD)参数图中勾画出病变区域的三维感兴趣区(three-dimensional region of interest,3D ROI),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使用K最佳、最小冗余最大相关(max-relevance and min-redundancy,mRMR)以及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回归(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算法依次对特征进行降维和选择,然后,通过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R)分类器分别建立第2期DCE-MRI模型、DKI参数图模型(MD+MK、MD、MK)及联合模型(DCE-MRI+MD+MK),并采用5折交叉验证法验证模型的稳定性。模型的预测性能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进行评估,并使用DeLong检验分析模型间的统计学差异。最后,通过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估影像组学模型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结果从每个序列3D ROI中分别提取了2286个影像组学特征,从第2期DCE-MRI、MD+MK、MD、MK及DCE-MRI+MD+MK中分别选取了8、9、12、7、21个特征与TNBC相关。第2期DCE-MRI模型、MD+MK模型、MD模型和MK模型在测试集的AUC分别为0.810、0.769、0.676、0.625;联合模型(DCE-MRI+MD+MK)在测试集中的AUC是0.884,其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8%、79.2%和77.8%。最后,把临床特征与影像组学特征进行联合建立列线图模型。结果表明,影像组学联合模型(DCE-MRI+MD+MK)优于MD+MK模型、MD模型、MK模型及第2期DCE-MRI模型,但与列线图模型的AUC和DC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影像组学联合模型(DCE-MRI+MD+MK)能够在临床实践中提供与列线图模型相似的诊断性能。结论基于DCE-MRI联合DKI参数图的影像组学联合模型(DCE-MRI+MD+MK)及列线图模型可以在术前有效地预测TNBC,有助于临床对TNBC的诊断、制订治疗方案及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影像组学 动态对比增强 扩散峰度成像 磁共振成像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间依赖弥散MRI参数鉴别浸润性乳腺癌伴导管原位癌与单纯浸润性乳腺癌 被引量:1
8
作者 胥豪 杨澳 +4 位作者 何雅坤 陈梅泞 刘杰克 周鹏 邓和平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5-259,共5页
目的观察时间依赖弥散MRI(td-dMRI)参数用于鉴别浸润性乳腺癌(IBC)伴导管原位癌(DCIS)(IBC-DCIS)与单纯IBC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9例IBC-DCIS(IBC-DCIS组)及53例单纯IBC(IBC组)患者,基于术前振荡梯度自旋回波(OGSE)... 目的观察时间依赖弥散MRI(td-dMRI)参数用于鉴别浸润性乳腺癌(IBC)伴导管原位癌(DCIS)(IBC-DCIS)与单纯IBC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9例IBC-DCIS(IBC-DCIS组)及53例单纯IBC(IBC组)患者,基于术前振荡梯度自旋回波(OGSE)及脉冲梯度自旋回波(PGSE)序列乳腺td-dMRI获得病变表观弥散系数(ADC)及微结构参数,包括OGSE-ADC值、PGSE-ADC值、细胞密度、细胞直径、细胞内体积分数及细胞外扩散系数并进行组间比较;针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其鉴别IBC-DCIS与IBC的效能。结果组间OGSE-ADC值、PGSE-ADC值、细胞密度、细胞直径、细胞内体积分数及细胞外扩散系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之鉴别IBC-DCIS与IBC的AUC分别为0.81、0.79、0.78、0.68、0.77及0.81。结论利用td-dMRI参数可无创、有效地鉴别诊断IBC-DCIS与单纯IB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导管 乳腺 磁共振成像 弥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对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的鉴别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殷慧佳 李学坤 +1 位作者 闫瑞芳 韩东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77,共5页
目的探讨MRI酰胺质子转移成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021年8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患者,分为前列腺癌组52例和前列腺增生组60例,分别测量... 目的探讨MRI酰胺质子转移成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021年8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患者,分为前列腺癌组52例和前列腺增生组60例,分别测量两组的非对称磁化转移率(MTRasym)、表观扩散系数(ADC),并对比分析其差异,比较各参数单独及联合诊断的效能,并分析两参数的相关性。结果前列腺癌组MTRasym[(3.70±0.94)%]显著高于前列腺增生组[(2.35±0.60)%](t=8.89,P<0.05);前列腺癌组ADC值[(0.93±0.15)×10^(-3) mm^(2)/s]显著低于前列腺增生组[(1.32±0.22)×10^(-3) mm^(2)/s](t=-11.01,P<0.05)。MTRasym、ADC值及两者联合鉴别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6、0.914、0.966。MTRasym、ADC值的诊断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联合的诊断效能优于MTRasym、ADC值单独的诊断效能(Z=3.125、2.776,P<0.05)。MTRasym值与ADC值呈负相关(r=-0.469,P<0.001)。结论酰胺质子转移与扩散加权成像鉴别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均有较高的效能,两序列联合的诊断效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增生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MUSE序列在乳腺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10
作者 刘欣然 田兆荣 +4 位作者 何花 徐奋玲 马芳芳 胡靖波 王志军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69-473,共5页
目的:探讨复合灵敏度编码的弥散加权成像(MUSE-DWI)在乳腺病变,尤其是BI-RADS 4类乳腺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20年6月—2023年6月诊治的115例乳腺疾病患者,其中BI-RADS4类乳腺病变60例,以病理... 目的:探讨复合灵敏度编码的弥散加权成像(MUSE-DWI)在乳腺病变,尤其是BI-RADS 4类乳腺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20年6月—2023年6月诊治的115例乳腺疾病患者,其中BI-RADS4类乳腺病变60例,以病理活检为金标准,将病例分成良性组38例和恶性组77例,分析不同b值下乳腺病变平均信号强度值的差异,并绘制ROC曲线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不同b值下恶性组平均信号强度值比良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b值增大,恶性组与良性组平均信号强度降低,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ADC值显著高于恶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值比较时,b=2 500 s/mm^(2)时,MUSE-DWI鉴别乳腺病变良恶性的诊断效能最高,AUC为0.895,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b=2 500 s/mm^(2)时,MUSE-DWI鉴别BI-RADS 4类乳腺病变良恶性的诊断效能最高,AUC为0.831,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USE-DWI序列可用于乳腺良恶性鉴别诊断,尤其是b=2 500 s/mm^(2)的平均信号强度值诊断效能更高;MUSE-DWI序列可以鉴别BI-RADS 4类乳腺病变良恶性,尤其是b=2 500 s/mm^(2)的平均信号强度值诊断效能更高。高b值的MUSE-DWI序列能作为鉴别乳腺病变及BI-RADS 4类乳腺病变良恶性的影像学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VIM定量参数直方图评估乳腺结构扭曲病变
11
作者 董德硕 陈安良 +1 位作者 张丽娜 刘爱连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6-363,共8页
目的:探索乳腺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弥散加权成像定量参数直方图评估乳腺结构扭曲(AD)病变良恶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2年2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全数字乳腺X线摄影(FFDM)诊断为AD后行乳腺MRI检查... 目的:探索乳腺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弥散加权成像定量参数直方图评估乳腺结构扭曲(AD)病变良恶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2年2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全数字乳腺X线摄影(FFDM)诊断为AD后行乳腺MRI检查的患者.最终诊断结果是通过活检或手术切除的病理或至少2年的影像随访来确定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乳腺良恶性AD病变之间IVIM直方图参数差异.使用logistic回归单、多因素分析寻找鉴别乳腺良恶性AD病变的独立风险预测因子.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47例患者纳入研究中,17例(36.17%)为良性病变,30例(63.83%)为恶性病变.乳腺良、恶性AD病变间的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间年龄、家族史、个人史、绝经状态、症状、乳头凹陷、乳头溢液、纤维腺体类型(FGT)、实质背景强化(BPE)和强化模式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VIM直方图特征中,良、恶性AD病变的D值-10th、D值-熵、D值-峰度、D值-最小值、D值-平均值、D值-中位数、D*值-偏度、D*值-峰度、D*值-最大值和f值-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值-最小值为独立风险预测因子.D值-最小值预测良、恶性AD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55,95%CI为0.608~0.868,Youden指数为0.573,灵敏度为86.67%,特异度为70.59%,Z值为2.997,P值为0.003.结论:IVIM定量参数直方图可应用于鉴别乳腺良、恶性AD病变,诊断效能及灵敏度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扭曲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直方图 定量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表观扩散系数的MRI对乳腺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12
作者 谢伊代·苏力坦 魏子凡 +4 位作者 陈雨萱 翁春娇 姜楠 胡春洪 马新星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29,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形态学、血流动力学及表观扩散系数的多参数MRI对乳腺叶状肿瘤(phyllode tumor,PT)与乳腺纤维腺瘤(fibroadenoma,FA)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6例PT(26个病灶)与53例FA(59个病灶)患者的MRI资料,... 目的探讨基于形态学、血流动力学及表观扩散系数的多参数MRI对乳腺叶状肿瘤(phyllode tumor,PT)与乳腺纤维腺瘤(fibroadenoma,FA)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6例PT(26个病灶)与53例FA(59个病灶)患者的MRI资料,比较两组病灶的形态学特征、血流动力学特征、平均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和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elative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rADC)值,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评估组间差异。使用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R)建立联合模型。绘制非参数法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平均ADC值、rADC值及联合模型的诊断效能,并通过DeLong检验比较平均ADC值、rADC值及联合模型的诊断效能差异。绘制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校准度,通过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估联合模型临床实用性。结果PT组年龄高于FA组(P<0.05)。PT组病灶主要表现为分叶状,边缘不规则或伴毛刺,可见T2WI低信号分隔及囊变坏死,动态增强扫描主要表现为早期快速强化、不均匀强化,TIC以Ⅱ型为主。PT组平均ADC值为(1.500±0.153)×10^(−3) mm^(2)/s,rADC1值为0.870±0.070,rADC2值为0.760±0.070,均低于FA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PT的平均ADC值最佳截断值设为1.525×10^(−3) mm^(2)/s,对应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30,敏感度为65.4%,特异度为83.1%;rADC诊断的敏感度高于平均ADC值,但特异度较低。rADC1值最佳截断值设为0.923时对应AUC为0.791,rADC2值最佳截断值设为0.847时对应AUC降至0.647,联合模型(病灶边缘、T2WI低信号分隔、rADC1值)的最佳截断值设为0.636对应AUC为0.904,敏感度为91.5%、特异度为80.8%。DeLong检验显示联合模型诊断效能优于rADC1值(P=0.007)及rADC2值(P<0.001)。校准曲线显示联合模型的预测曲线与实际情况具有良好的一致性。DCA曲线显示联合模型在0.2~0.9的阈值范围内临床实用性高于单一模型。结论基于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表观扩散系数的MRI联合模型(边缘、T2WI低信号分隔、rADC1值)可在术前有效预测PT,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校准度及临床实用性,有助于临床对PT的诊断、治疗方案制订及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叶状肿瘤 乳腺纤维腺瘤 表观扩散系数 动态增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MRI定量参数在乳腺癌诊断和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屈孟孟 冯雯 +2 位作者 刘欣然 卢星如 雷军强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2,共6页
乳腺癌是威胁女性生命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合成MRI是一种全新的定量MRI技术,一次扫描可同时获得多个定量弛豫和对比度图像,为疾病诊断和评估提供新的依据。本文对合成MRI原理及其在乳腺癌综合诊断、分子分型和预后评估方面的应用进... 乳腺癌是威胁女性生命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合成MRI是一种全新的定量MRI技术,一次扫描可同时获得多个定量弛豫和对比度图像,为疾病诊断和评估提供新的依据。本文对合成MRI原理及其在乳腺癌综合诊断、分子分型和预后评估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进一步指导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合成磁共振成像 定量分析 诊断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首次增强后减影图像的乳腺MRI简化方案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14
作者 何旭 黄婷婷 +5 位作者 张嘉诚 韩鼎盛 时付坤 许倩 周彦汝 张岚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31-536,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首次增强后减影(FAST)图像的乳腺MRI简化方案(AP-MRI)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6月—2024年1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乳腺MRI检查的160例女性乳腺实性病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从乳腺MRI完整诊... 目的探讨基于首次增强后减影(FAST)图像的乳腺MRI简化方案(AP-MRI)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6月—2024年1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乳腺MRI检查的160例女性乳腺实性病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从乳腺MRI完整诊断方案(FDP)中提取两组乳腺AP-MRI,包括增强A组:FAST+最大密度投影;增强B组:FAST+最大密度投影+扩散加权成像。将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1~3类病灶归为阴性,4~5类病灶归为阳性。以病理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由2名医师判断病灶阴/阳性,并与金标准比较。比较3组扫描方案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并绘制各组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比较各组间曲线下面积。结果3组MRI方案诊断准确度(Cochran's Q_(医师1)=6.000,P=0.050;Cochran's Q_(医师2)=10.909,P=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准确度仅增强A组低于FDP组(Z=2.449,P_(医师1)=0.043;Z=2.858,P_(医师2)=0.013)。两组AP-MRI与FDP组的敏感度(Cochran's Q_(医师1)=3.000,P=0.223;Cochran's Q_(医师2)=2.667,P=0.264)和特异度(Cochran's Q_(医师1)=3.000,P=0.223;Cochran's Q^(医师2)=2.800,P=0.2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增强B组和FDP组的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90~1.719,P均>0.05),增强A组的曲线下面积低于FDP组(Z=1.980、2.441,P均<0.05)。结论FAST、最大密度投影和扩散加权成像三者联合的AP-MRI,其诊断准确度与FDP接近,同时大幅度节省了时间成本,有望成为致密型乳腺女性患者的替代影像学检查方案和乳腺癌高危人群的诊断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简化方案 诊断 首次增强后减影图像 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增强MRI定量参数鉴别高、低级别乳腺癌
15
作者 刘欣然 田兆荣 +2 位作者 高娜 马嘉乐 王志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24-927,共4页
目的观察基于笛卡尔采集的K空间共享三维容积快速动态成像(DISCO)技术动态增强MRI(DCE-MRI)定量参数鉴别高、低级别乳腺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经活检病理证实的单发乳腺癌,其中40例为低级别(L组)、40例为高级别(H组)乳腺癌;比较... 目的观察基于笛卡尔采集的K空间共享三维容积快速动态成像(DISCO)技术动态增强MRI(DCE-MRI)定量参数鉴别高、低级别乳腺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经活检病理证实的单发乳腺癌,其中40例为低级别(L组)、40例为高级别(H组)乳腺癌;比较组间治疗前DISCO-DCE-MRI定量参数,包括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_(e))、速率常数(K_(ep))、对比增强比率(CER)、最大增强斜率(MaxSlope)及容积转移常数(K^(trans)),分析其与组织学级别的相关性。针对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DISCO-DCE-MRI定量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其鉴别高、低级别乳腺癌的效能。结果L组V_(e)[0.91(0.59,0.99)]、CER(2.76±0.54)及MaxSlope[0.02(0.01,0.03)]均高于H组[0.52(0.34,0.73)、(2.31±0.74)、0.01(0.01,0.02),P均<0.05],组间K_(ep)及K^(tran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乳腺癌V_(e)、CER、MaxSlope均与组织学级别呈负相关(r_(s)=-0.43、-0.39、-0.35,P均<0.05),而K_(ep)及K^(trans)与组织学级别均无明显相关(P均>0.05)。以V_(e)、CER及MaxSlope鉴别高、低级别乳腺癌的AUC分别为0.749、0.725及0.700。结论DISCO-DCE-MRI定量参数中的V_(e)、CER及MaxSlope均可用于鉴别高、低级别乳腺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组织学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CE-MRI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HER-2表达
16
作者 沈梦伊 张丽 +2 位作者 张丁懿 何欣 黄小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1-389,共9页
目的基于瘤内与瘤周的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影像组学联合临床特征的列线图预测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21年4月—2023年6月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 目的基于瘤内与瘤周的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影像组学联合临床特征的列线图预测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21年4月—2023年6月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136例,按7∶3随机分为训练集95例和验证集41例。手动分割DCE-MRI二期图像上乳腺肿瘤的感兴趣区(ROI),自动向外扩形5mm并经调整后得到瘤周ROI,分别于瘤内ROI、瘤周ROI提取和筛选特征,建立瘤内、瘤周、瘤内联合瘤周的影像组学模型并计算影像组学评分;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危险因素,构建临床模型;以影像组学标签评分和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评估各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瘤内、瘤周、瘤内联合瘤周模型、临床模型、列线图模型在训练集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2、0.751、0.869、0.578、0.870;验证集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5、0.790、0.817、0.626、0.821,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能最高。结论基于瘤内与瘤周的DCE-MRI影像组学联合临床特征列线图能有效预测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HER-2表达,为该肿瘤分型和临床治疗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列线图表 受体 ErbB-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伴情绪障碍患者全脑网络拓扑属性及功能连接改变
17
作者 林天烨 张叶宁 +4 位作者 杜雷 李清扬 孙少帅 孙楠 孙应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12-717,共6页
目的探索乳腺癌(BC)伴情绪障碍患者全脑网络拓扑属性和功能连接(FC)改变。方法前瞻性收集43例女性BC患者(BC组)及43名年龄及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HC组)。对BC组以恐惧癌症复发量表总分(FCR-total)、恐惧癌症复发严重性因子(FCRI... 目的探索乳腺癌(BC)伴情绪障碍患者全脑网络拓扑属性和功能连接(FC)改变。方法前瞻性收集43例女性BC患者(BC组)及43名年龄及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HC组)。对BC组以恐惧癌症复发量表总分(FCR-total)、恐惧癌症复发严重性因子(FCRI)、广泛性焦虑量表-7(GAD-7)、抑郁筛查量表患者健康问卷(PHQ-9)进行评分,对其中40例行焦虑敏感指数(ASI-3)、健康焦虑元认知量表(MCQ-HA)及欧洲五维度五水平健康量表(EQ-5D-5L)评分;对HC组行GAD-7及PHQ-9量表评分。基于静息态功能MRI(rs-fMRI)分析2组全脑网络拓扑属性和FC,对比组间全脑网络拓扑属性指标,观察BC组全脑FC强度(FCS)值与各临床量表评分相关的脑区,并行脑区FCS空间相似性分析;观察BC组脑区水平FCS值与临床量表评分的相关性。结果BC组均伴情绪障碍,其聚类系数低于HC组(t=-2.261,P=0.027)。BC组感觉运动网络及高阶脑网络等脑区FCS值与各临床量表评分相关,且各临床量表评分相关脑区FCS值存在相关性;BC组右侧丘脑腹外侧核及尾状核FCS与FCR-total(r=0.459,P=0.004)及FCRI(r=0.488,P=0.005)均呈正相关。结论BC伴情绪障碍患者存在脑功能分离失调、右侧丘脑腹外侧核及尾状核等脑区FCS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情绪障碍 前瞻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用于预测乳腺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水平的常规MRI特征及合成MRI定量参数直方图特征
18
作者 陈栋 娄莉 +2 位作者 吴莎莎 武希庆 李芹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44-448,共5页
目的探索可用于预测乳腺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水平的常规MRI特征及合成MRI(syMRI)定量参数直方图特征。方法回顾性纳入114例女性单发乳腺癌,其中TIL低水平70例(L组,0~10%)、TIL高水平44例(H组,>10%);分析乳腺动态对比增强MRI(DCE-... 目的探索可用于预测乳腺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水平的常规MRI特征及合成MRI(syMRI)定量参数直方图特征。方法回顾性纳入114例女性单发乳腺癌,其中TIL低水平70例(L组,0~10%)、TIL高水平44例(H组,>10%);分析乳腺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所示乳腺癌病灶常规MRI特征,提取syMRI T1、T2及质子密度(PD)定量参数直方图特征,包括第10和第90分位数(分别简写为10th、90th)、均值、熵值、峰度及偏度并进行组间比较;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TIL水平的syMRI定量参数直方图特征独立预测因子。结果H组Luminal A型乳腺癌占比低于、而HER2阳性型占比高于L组(校正P均<0.05),H组病灶边缘光整者占比高于L组(P<0.05)。H组T1-10th、T1-90th、T1-均值、T2-10th、T2-均值高于,而PD-偏度低于L组(P均<0.05),其中的T2-均值为TIL水平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80。结论常规MRI乳腺癌病灶边缘特征及syMRI定量参数直方图特征中的T2-均值可用于评估TIL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淋巴细胞 肿瘤浸润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WI成像参数评估膀胱癌患者CalliSpheres载药微球治疗后肌层浸润的研究
19
作者 杨熙 蒋喆 +2 位作者 张亮 张丽健 陈威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73-576,共4页
目的:基于扩散加权成像(DWI)参数评估膀胱癌患者在接受CalliSpheres载药微球治疗后肌层浸润的情况。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本院收治的膀胱癌患者118例,其中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69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49例,所有患者... 目的:基于扩散加权成像(DWI)参数评估膀胱癌患者在接受CalliSpheres载药微球治疗后肌层浸润的情况。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本院收治的膀胱癌患者118例,其中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69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49例,所有患者均行包括DWI序列的3.0TMRI检查,比较两组肿瘤表观扩散系数(ADC)及ADC比值、病理表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ADC值及其比值对CalliSpheres载药微球治疗后MIBC的诊断价值。结果:MIBC组ADC值、ADC比值显著低于NMIBC组(P<0.05),MIBC组高级别48例,NMIBC组高级别12例,两组患者膀胱癌病理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293,P<0.05)。MIBC组患者均表现出肿瘤浸润至膀胱肌层,其中部分患者还表现出更深的浸润,浸润至膀胱外膜或周围组织。NMIBC组患者的肿瘤浸润仅限于膀胱黏膜层或黏膜下层,未见肿瘤侵及肌层。ROC结果显示ADC值及ADC比值对CalliSpheres载药微球治疗后MIBC的AUC分别为0.962、0.997(P<0.05),灵敏度分别为84.10%、98.60%,特异度分别为100.00%、98.00%,ADC比值对CalliSpheres载药微球治疗后MIBC的诊断价值更高。结论:DWI成像参数可以有效地评估CalliSpheres载药微球治疗后膀胱癌患者的肌层浸润情况,且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弥散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CE-MRI瘤内及瘤周影像组学模型预测乳腺良恶性肿瘤
20
作者 罗文斌 郑晔 +3 位作者 陈妙勤 刘欣 王蕾 段少银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5-380,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动态对比增强MRI瘤内和瘤周影像组学模型预测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2022年12月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经病理证实的309例单发性乳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影像数据。按8∶2随机分为训练... 目的探讨基于动态对比增强MRI瘤内和瘤周影像组学模型预测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2022年12月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经病理证实的309例单发性乳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影像数据。按8∶2随机分为训练组248例和测试组61例。基于动态对比增强MRI第二期影像,运用3D-Slicer软件提取5个特征区域(瘤内、瘤周2mm、瘤周4mm、瘤内联合瘤周2mm、瘤内联合瘤周4mm区域)的影像组学参数。采用机器学习算法结合逻辑回归分析进行特征筛选,然后通过交叉验证确定影像组学特征的最佳组合。结果309例患者中良性肿瘤150例,恶性肿瘤159例,两组年龄、病灶最大径及强化类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χ2=-7.695、-5.775、30.248,P均<0.001)。瘤内联合瘤周4mm区域影像组学模型训练集和测试集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F1分数分别为0.893、89.1%、75.0%、82.3%、0.838和0.881、74.2%、86.7%、80.3%、0.793。训练集中,瘤内联合瘤周4mm区域影像组学模型曲线下面积高于瘤内、瘤周2mm、瘤周4 mm及瘤内联合瘤周2 mm区域模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06、2.982、3.392、2.157,P均<0.05)。校准曲线显示瘤内联合瘤周4mm区域影像组学模型预测曲线与理想曲线重合度较好(训练集P=0.381,测试集P=0.159)。决策曲线显示训练集及测试集风险阈值为0~1.0时,瘤内联合瘤周4 mm区域影像组学模型净效益最高。结论影像组学模型具有很好的乳腺良恶性肿瘤预测性能,瘤内联合瘤周4 mm区域模型最佳、净效益最高,该技术的临床应用为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提供了一种无创性预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