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框架构建、特征分析与策略建议
1
作者 孙磊华 梁正 张亚东 《科学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30,共8页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须打好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攻坚战。目前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领域的研究视角众多,但各视角间仍缺乏有效对话,缺少整合性分析框架。为此,①借鉴信息熵的概念与思想,综合战略属性、知识基础、技术体系与竞争属...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须打好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攻坚战。目前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领域的研究视角众多,但各视角间仍缺乏有效对话,缺少整合性分析框架。为此,①借鉴信息熵的概念与思想,综合战略属性、知识基础、技术体系与竞争属性等不同研究视角,构建出一个能集成多种理论知识且可实现统一测度的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综合框架;②利用熵值法评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指数,并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实证分析其特征,结果发现,我国“战新”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水平下滑明显,且存在显著的产业分异与区域差异;③结合实践调研,从科技创新、产业协同、产业集群、国际发展与人才需求等方面,系统诊断当前我国“战新”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④从制度优势牵引、创新生态重构、双链融合深化、集群治理升级、国际竞合创新、人才一体发展、敏捷治理突破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快“战新”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策略建议。研究提供了可集成各研究视角优势信息的方法,相关研究结论可为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提供理论参考和政策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框架构建 特征分析 策略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我国信息与电子领域工程科技发展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刘畅 缐珊珊 +2 位作者 于连超 陆振刚 张皓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7-45,共9页
信息与电子领域作为国家高科技领域之一,已成为各国战略必争之要地。为更好推动我国信息与电子领域发展,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及访谈调研等研究方法,梳理总结了我国信息与电子领域的发展优势及短板,分析研判了新形势下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信息与电子领域作为国家高科技领域之一,已成为各国战略必争之要地。为更好推动我国信息与电子领域发展,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及访谈调研等研究方法,梳理总结了我国信息与电子领域的发展优势及短板,分析研判了新形势下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对信息与电子领域提出的关键要求,面向我国重大发展战略需求,研究提出了我国信息与电子领域发展战略构想,并从战略谋划、体系发展、双链融合、人才发展四个层面研究提出了推进我国信息与电子领域工程科技发展的对策建议,即实施系统性战略规划,强化信息与电子领域体系化布局发展;夯实基础、超前谋划,提升信息与电子领域底层支撑与前沿引领能力;聚焦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加速推进产业链和创新链双链融合;重视信息与电子领域工程科技人才培养和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建设,以期助力我国信息与电子领域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与电子领域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双链融合 体系化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有企业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对协同创新网络竞合关系的治理机制——基于“华龙一号”核电技术案例研究
3
作者 杨筱恬 关月 于淼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42-150,共9页
国有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在“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中如何对创新网络多主体竞合关系进行有效治理是推进科技创新的关键。选取中核工程作为案例研究对象,基于竞合关系与利益相关者视角探究国有企业作为核心企业对创新网络竞合关... 国有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在“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中如何对创新网络多主体竞合关系进行有效治理是推进科技创新的关键。选取中核工程作为案例研究对象,基于竞合关系与利益相关者视角探究国有企业作为核心企业对创新网络竞合关系的治理机制。研究发现:①国有企业对协同创新网络主体存在行政要素驱动、技术要素驱动和利益要素驱动3类竞合关系;②针对不同类型竞合关系,分别采取行政协调、柔性治理与规范合作3种细分机制,促进创新网络主体良性合作,同时对价值创造与分配中存在的竞合关系进行有效治理。研究结论有助于丰富国有企业情境下的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研究,为国有企业管理协同创新网络主体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企业 国有企业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协同创新 竞合关系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影响——来自专利文本机器学习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7
4
作者 元茹静 钞小静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31,共18页
关键核心技术是增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的重要抓手,数字基础设施为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提供了重要的底层支撑。本文立足于数字基础设施的典型特征,阐释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影响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理论机理,利用机器学习方法结合2010—2021... 关键核心技术是增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的重要抓手,数字基础设施为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提供了重要的底层支撑。本文立足于数字基础设施的典型特征,阐释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影响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理论机理,利用机器学习方法结合2010—2021年中国专利全文数据库筛选识别关键核心技术,并结合基于中国省级政府采购数据度量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可以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知识溢出、开放式创新是影响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重要渠道;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关键核心技术的提升作用在强数字经济监管地区、低对外技术依存度地区、高企业密集度地区以及技术多样化企业中更加明显。本文的研究结论能够为全面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知识溢出 开放式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链链主视角下的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角色适配性、模式选择与推进体系 被引量:16
5
作者 阳镇 王文娜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0-114,共15页
通过匹配关键核心技术类型与恰当的产业链链主的技术创新模式,推动产业生态共生群落组织面向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致的信念和行动,是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重要机制。从主体地位适配性、能力适配性、安全诉求适配性、竞争诉求适配性和价... 通过匹配关键核心技术类型与恰当的产业链链主的技术创新模式,推动产业生态共生群落组织面向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致的信念和行动,是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重要机制。从主体地位适配性、能力适配性、安全诉求适配性、竞争诉求适配性和价值攀升诉求适配性五个维度,阐释产业链链主牵引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角色适配性,并将关键核心技术依据其关键特征提取,分为面向知识高度层级化和复杂化的关键核心技术、面向具有颠覆式创新意义的关键核心技术、面向数字技术的关键核心技术三类。针对面向知识高度层级化和复杂化的关键核心技术,应在科学逻辑、技术逻辑和用户逻辑的主导制度下,采用以产业链链主为核心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针对面向具有颠覆式创新意义的关键核心技术,应在科学逻辑、技术逻辑和市场逻辑的主导制度下,采用以产业链链主牵引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模式;针对面向数字技术的关键核心技术,应在科学逻辑、技术逻辑和市场逻辑的主导制度下,采用以产业链链主为建构者的产业数字平台创新生态模式。未来要准确识别和评估关键产业的链主企业,加强产业链和创新链的融合体系建设,系统构建面向产业链创新能力提升的产业政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链链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产业数字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能力演化的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机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天柱 马青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44-54,共11页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是当前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从动态能力演化视角出发,通过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构建四阶段机理模型,指出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是企业动态能力演化与生态化创新相互促进的正反馈过程,由前序、转换、跃迁和扩散4个能力演化阶...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是当前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从动态能力演化视角出发,通过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构建四阶段机理模型,指出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是企业动态能力演化与生态化创新相互促进的正反馈过程,由前序、转换、跃迁和扩散4个能力演化阶段构成。其中,前序阶段的重点是感知能力和捕捉能力,转换阶段的重点是感知能力、捕捉能力和重构能力,跃迁阶段的重点是组织内重构能力,扩散阶段的重点是跨组织层面生态化重构能力。在此基础上,归纳出通过接力创新完成“应用—研发”逆向突破、采用不同技术路线构建“技术—产品”体系、构建自主可控的供应链体系以及培育平台化创新生态系统4个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能力 关键核心技术 演化机理 突破机制 案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