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评价新疆水稻农艺性状、品质与产量间的关系 被引量:2
1
作者 赵志强 朱凌云 +6 位作者 唐福森 康民泰 袁杰 张燕红 王奉斌 杜孝敬 侯天钰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7-173,共7页
为水稻品种选育中选择多个优良目标性状指明方向,高质高效完成目标性状选定,加速育种进程,本研究以新疆常用的24个水稻品种(系)为材料,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研究了水稻主要农艺性状、外观品质、碾米品质、蒸煮品质及产量等15个性状指... 为水稻品种选育中选择多个优良目标性状指明方向,高质高效完成目标性状选定,加速育种进程,本研究以新疆常用的24个水稻品种(系)为材料,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研究了水稻主要农艺性状、外观品质、碾米品质、蒸煮品质及产量等15个性状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与水稻产量关联度高的农艺性状为千粒重、株高和结实率;关联度高的2个外观品质是粒长和长/宽比;关联度高的2个碾米品质是出糙率和精米率;关联度高的1个蒸煮品质是直链淀粉含量。在研究水稻品质影响因素时应注重考虑粒长、出糙率和直链淀粉含量等性状指标,且应以水稻长/宽比、精米率、整精米率、胶稠度等性状作为参考指标。同时产量方面要侧重千粒重、株高和结实率的改良。研究结果可以为水稻育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产量 农艺性状 品质 灰色关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株高、旗叶和穗部性状的遗传特性及相关分析
2
作者 周芳菊 张道荣 +7 位作者 凌冬 汤清益 孙华卫 唐清 王志顺 刘先斌 王鑫 汤三明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46-50,共5页
对湖北省种植的20个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的株高及主茎的旗叶长度、旗叶宽度、小穗数、穗粒数等性状的变异系数和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小麦株高和小穗数的变异系数较小,遗传稳定性较高;而退化小穗数的变异系数较大,受环... 对湖北省种植的20个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的株高及主茎的旗叶长度、旗叶宽度、小穗数、穗粒数等性状的变异系数和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小麦株高和小穗数的变异系数较小,遗传稳定性较高;而退化小穗数的变异系数较大,受环境影响最明显。各性状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单穗重与旗叶长度、旗叶宽度、穗粒数、穗长、小穗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退化小穗数、穗颈长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退化小穗数、穗颈长与穗粒数、小穗数间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农艺性状 株高 旗叶 穗部性状 遗传特性 变异系数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小麦种质主要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综合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应开 孟天琪 +5 位作者 高旺南 玉应罕 田汉钊 武军 张正茂 刘玉秀 《麦类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7-348,共12页
为筛选彩色小麦优异种质,对14份彩色小麦材料和2份白粒小麦材料(对照)的主要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进行测定,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对彩色小麦种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紫优5号的有效分蘖、穗数、产量、生物量和收获指数以及西黑88的穗长、... 为筛选彩色小麦优异种质,对14份彩色小麦材料和2份白粒小麦材料(对照)的主要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进行测定,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对彩色小麦种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紫优5号的有效分蘖、穗数、产量、生物量和收获指数以及西黑88的穗长、穗粒数和千粒重较好;西黑88、紫优11号、杨黑1号、紫优5号、灵黑麦2号和西黑-2的整体营养品质好,优于对照。彩色小麦种质的有效分蘖、穗长、产量、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峰值粘度和矿质营养元素变异系数较高,改良空间较大。经相关性分析,穗粒数、千粒重和穗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粗蛋白与湿面筋、吸水率、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利用SDS-PAGE对供试种质进行HMW-GS检测,共检测出8种亚基类型(Null、1、2^(*)、7+8、7+9、14+15、2+12、5+10)和7种亚基组合,其中7份彩色小麦种质的评分达到10分,高于对照;西农彩麦007和杨黑1号含有稀有优质亚基14+15。18个主要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的主成分分析共提取到5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81.70%,其中西黑88、紫优11号和西农彩麦3号综合表现优异,在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改良方面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可应用于彩色小麦遗传改良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小麦 农艺性状 营养品质 HMW-GS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倍体地方品种甲着小麦的遗传鉴定与评价
4
作者 苏国钊 唐豪 +7 位作者 杨凡 刘泽厚 万洪深 杨宁 王琴 李路明 李俊 杨武云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916-1927,共12页
巴塘四倍体甲着小麦是“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中,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征集到的优异种质资源,也是近几十年在四川省收集到的唯一一份四倍体小麦地方品种,2023年被评为全国十大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和四川省... 巴塘四倍体甲着小麦是“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中,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征集到的优异种质资源,也是近几十年在四川省收集到的唯一一份四倍体小麦地方品种,2023年被评为全国十大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和四川省新发现优异种质资源。为挖掘甲着小麦的优异特性和应用潜力,促进优异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和产业优势,对包含甲着小麦在内的9份四倍体、2份六倍体小麦的农艺性状、品质性状以及在染色体水平和分子水平上的遗传差异进行了系统评价。结果表明,甲着小麦的穗粒数和小穗数最高,分别为68.5粒、36个,其高穗粒数并不影响千粒重,是穗粒数和千粒重协调表达的优异资源。甲着小麦角质率和硬度相比其他供试的四倍体小麦最低,分别为17.0%和62.0 N/cm^(2);甲着小麦的总黄酮含量最高,以芦丁和槲皮素为标准样品,其总黄酮含量分别为2.63 mg/g和6.13 mg/g,是其他10份试验材料的2~5倍。细胞学分析发现,甲着小麦的5A和3B染色体结构与其他10份材料均存在明显差异;4A、5A、7A、3B、5B染色体与圆网、圆P存在染色体结构差异。基于91对KASP分子标记和38对SSR分子标记聚类分析结果,11份供试材料被分为四倍体小麦群和六倍体小麦群两大类;在四倍体小麦群,甲着小麦与四川小麦地方品种圆P、圆网、简阳矮兰麦聚为一小类,是四川本地圆锥小麦。以上研究表明甲着小麦是珍贵的高穗粒数、高总黄酮含量、低角质率和较低硬度的四川本地四倍体小麦地方品种,是产量和品质改良的重要基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倍体 甲着小麦 农艺性状 品质 ND-FISH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体-四体染色体对小麦农艺性状和加工品质的影响
5
作者 杨少伟 李煜 +6 位作者 吴倩 席甜甜 杨建光 罗佳 董剑 马守才 王军卫 《麦类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62-473,共12页
小麦缺体-四体材料是一种重要的染色体遗传材料,通常被用来进行目的基因定位等研究,而对于缺体-四体小麦材料本身的农艺和品质性状的研究报道较少。为了解染色体缺失和重复对小麦主要农艺和品质性状的影响,对38份中国春缺体-四体材料进... 小麦缺体-四体材料是一种重要的染色体遗传材料,通常被用来进行目的基因定位等研究,而对于缺体-四体小麦材料本身的农艺和品质性状的研究报道较少。为了解染色体缺失和重复对小麦主要农艺和品质性状的影响,对38份中国春缺体-四体材料进行了农艺、籽粒及面粉加工品质性状调查及分析。结果表明:缺体-四体材料的农艺性状变异系数表现为穗粒数>分蘖数>穗长>小穗数>株高;与对照(中国春)相比,N7D-T7A的小穗数显著增加(P<0.05),N2A-T2B和N6B-T6A的穗粒数极显著降低(P<0.01),N4B-T4A和N7D-T7A的株高显著增加,N6D-T6B的株高显著降低,N4A-T4B和N7A-T7B的穗长极显著变短,但是分蘖数上所有缺体-四体材料与对照无显著差异。缺体-四体材料的籽粒性状变异系数表现为千粒重>面积>长宽比>粒宽>粒长>周长;与对照相比,N3B-T3D、N3D-T3A、N3D-T3B、N6A-T6B、N6B-T6A的籽粒面积显著增加,N3B-T3A、N3B-T3D、N3D-T3B、N6A-T6B和N6B-T6A的粒宽极显著增加,N1B-T1A、N1B-T1D、N3A-T3D、N4A-T4B、N4A-T4D、N5B-T5A、N5B-T5D、N6A-T6D、N7A-T7B、N7A-T7D在长宽比上极显著降低,N2A-T2B的千粒重显著降低,在周长和粒长性状上所有缺体-四体材料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缺体-四体材料的面粉品质性状变异系数表现为沉降值>湿面筋含量>粗蛋白含量>水分>淀粉;与对照相比,缺体-四体材料在面粉品质性状上存在差异,但不显著。缺体-四体材料的变异系数表现为稳定时间>形成时间>粉质质量指数>弱化度>吸水率;与对照相比,只有第一同源群缺体-四体材料在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上表现出了显著差异,其中N1A-T1B面团稳定时间显著增加,N1A-T1D面团形成时间和面团稳定时间极显著增加,N1D-T1A面团形成时间显著增加,面团稳定时间极显著增加,而在其他指标上缺体-四体材料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缺体-四体 农艺性状 籽粒性状 面粉加工品质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用高粱在宁夏银北盐碱地区的适应性
6
作者 马雪鹏 杜建民 +6 位作者 何建龙 俞鸿千 王占军 董嘉莉 曹铱曼 刘金龙 韩千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86-1495,共10页
为筛选适宜宁夏银北盐碱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饲用高粱(Sorghum bicolor)品种,于2022年(暖湿年)种植8个优质饲用高粱品种,调查生育期、农艺性状、干草产量并检测营养品质,使用灰色关联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8个饲用高粱农艺性状变... 为筛选适宜宁夏银北盐碱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饲用高粱(Sorghum bicolor)品种,于2022年(暖湿年)种植8个优质饲用高粱品种,调查生育期、农艺性状、干草产量并检测营养品质,使用灰色关联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8个饲用高粱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在2.89%~8.57%,营养品质指标变异系数在4.64%~31.22%,其中糖锤度、淀粉和相对饲喂价值变异系数较高,具有较大改良潜力;灰色关联度分析排序为‘光明星’>‘中科甜438’>‘海狮’>‘大卡’>‘F10’>‘大力士’=‘大奖1230’>‘海牛’。综合产量、品质及生育期等因素分析表明,最优品种为‘光明星’和‘中科甜438’,在宁夏北部盐碱地区比较适宜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关联分析 高粱农艺性状 干草产量 营养品质 生育期 糖锤度 变异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豆种质在山西省不同生态条件下表型及品质的变异分析
7
作者 朱慧珺 么杨 +8 位作者 乔嘉伟 张泽燕 闫虎斌 高伟 王茜 闫建俊 郝青婷 赵雪英 张耀文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31-1341,共11页
绿豆是山西省特色农作物,探明不同种植区域生态条件对绿豆表型及品质的影响,对于优化种植策略、提高产量和营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综合分析了10份绿豆种质在榆次、怀仁和临汾三地的农艺性状及营养品质,结果表明,怀仁地区绿豆平均... 绿豆是山西省特色农作物,探明不同种植区域生态条件对绿豆表型及品质的影响,对于优化种植策略、提高产量和营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综合分析了10份绿豆种质在榆次、怀仁和临汾三地的农艺性状及营养品质,结果表明,怀仁地区绿豆平均单株荚数(30.87个)显著高于榆次(24.07个)和临汾(20.70个)两地,而临汾地区绿豆株高(66.14 cm)显著高于榆次(47.46 cm)和怀仁地区(42.36 cm)。在品质方面,临汾地区绿豆的平均蛋白质含量最高(26.80%),显著高于怀仁(23.82%)、榆次(23.19%)。榆次地区绿豆的淀粉含量(47.35%)显著高于怀仁地区,但与临汾地区无显著性差异。此外,榆次地区绿豆的脂肪含量(2.49%)、总多酚含量(3.30 mg GAE/g)、总黄酮含量(2.34 mg RE/g)及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55.55μmol/g)、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28.75μmol/g)均显著优于怀仁和临汾地区。相关性分析发现绿豆株高、脂肪含量、总黄酮含量、总多酚含量、牡荆素含量和异牡荆素含量等均与产地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其中怀仁地区的相对低温可促进绿豆中总黄酮含量的积累,榆次地区较高的相对湿度可能抑制了脂肪的合成。本研究结果可为绿豆的品质育种提供指导,也为高品质绿豆的种植与生产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 农艺性状 营养品质 气候条件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小麦区试半冬性品种农艺性状灰色关联度分析及品质鉴定 被引量:1
8
作者 晁漫宁 王勖 +2 位作者 马庆 朱利广 张玉坤 《陕西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45-51,105,共8页
以2021-2023年连续两年参加安徽省小麦品种半冬性区域试验结果为依据,对包括对照在内的22个品种的农艺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同时结合品质测定结果进行品质鉴定,结果表明:连续两个年度等权关联度和加权关联度均是前10位的品种分别是X_... 以2021-2023年连续两年参加安徽省小麦品种半冬性区域试验结果为依据,对包括对照在内的22个品种的农艺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同时结合品质测定结果进行品质鉴定,结果表明:连续两个年度等权关联度和加权关联度均是前10位的品种分别是X_(14)、X_(1)、X_(4)、X_(7)、X_(19)。强筋品种有两个,分别是X_(20)和X_(9);中强筋品种有两个,分别是X_(21)和X_(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新品系 农艺性状 灰色关联度分析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州焉耆春小麦品种评比及综合评价
9
作者 席宁居 王军 +6 位作者 冯晶 郑江洪 王梓 张书芳 张力月 赵立宁 杨卫君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5年第4期32-39,52,共9页
为选出适宜在焉耆县种植的春麦品种,对11个不同春小麦品种进行种植比较,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测定并分析比较不同春麦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性状,同时用主成分分析及差异性比较不同春麦品种的品质和产量性状,最后对产量和品质性状进... 为选出适宜在焉耆县种植的春麦品种,对11个不同春小麦品种进行种植比较,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测定并分析比较不同春麦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性状,同时用主成分分析及差异性比较不同春麦品种的品质和产量性状,最后对产量和品质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将11个春麦品种分成4个类群并分析总结每一类群的主要特性。结果表明,优质型品种为核春115、新春44、核春121,蛋白质和面筋质量分数均较高,品质表现优良,但产量分别为7723.5、7906.5、7737.0 kg/hm2,相对较低;高产型品种为粮春1242,产量较高,但品质性状较低,如蛋白质和面筋质量分数分别为13.7%、27.7%;高产优质型品种为新春40、新春37。根据田间和综合表现,新春40、新春37、粮春1242为适宜在焉耆地区种植的春麦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农艺性状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茎秆性状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10
作者 史鹏飞 张丽霞 +7 位作者 张琳 杜光辉 丁丽 刘耀 聂良鹏 魏一苗 李梅 吕玉虎 《江西农业学报》 2025年第6期1-5,11,共6页
以小麦为研究对象,设置了矮壮素(T_(1))、烯效唑(T_(2))、调换酸钙(T_(3))及空白对照(CK)4个处理,开展连续2年的田间试验。比较和分析了各处理小麦的农艺性状、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结果表明:喷施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均可提高小麦的SPAD值... 以小麦为研究对象,设置了矮壮素(T_(1))、烯效唑(T_(2))、调换酸钙(T_(3))及空白对照(CK)4个处理,开展连续2年的田间试验。比较和分析了各处理小麦的农艺性状、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结果表明:喷施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均可提高小麦的SPAD值、单株地上部干重、穗长、穗下节直径、倒二节直径及茎基部直径,降低穗下节长、倒二节长和茎基部节长;T_(1)~T_(3)处理的小麦产量均高于CK,2021年产量增幅分别为6.7%、11.0%、12.3%,2022年则分别为8.3%、9.2%、13.0%;产量三要素也得到提高,其中有效穗2021年分别达到620.4万、535.0万、606.0万/hm^(2),2022年分别为620.8万、574.6万、612.6万/hm^(2),增幅介于3.2%~13.8%之间;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中,调环酸钙各项指标较CK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其产量三要素与产量相关性表现为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综上,在小麦拔节期喷施调环酸钙,可提高植株各生育期SPAD值及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在成熟期通过增加有效穗数、穗粒数,强化两者与产量间的相关性,最终实现小麦产量的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植物生长调节剂 产量 农艺性状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2023年南疆小麦区试品种综合评价
11
作者 杨秋侠 黄鑫 +5 位作者 杨志刚 李字辉 张慧 张健 温文康 王景耀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8期24-28,32,共6页
[目的]了解新疆南疆冬麦区小麦种质的遗传多样性特征,综合分析其利用价值。[方法]以2022-2023年南疆冬小麦区域试验的55个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对株高、分蘖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等11个主要农艺和产量性状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 [目的]了解新疆南疆冬麦区小麦种质的遗传多样性特征,综合分析其利用价值。[方法]以2022-2023年南疆冬小麦区域试验的55个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对株高、分蘖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等11个主要农艺和产量性状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55份小麦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表型多样性。11个农艺和产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23%~14.39%,平均8.32%。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有效穗数呈显著负相关,与3因素的穗粒数、千粒重呈正相关,最高总茎数、株高、穗长、小穗粒数均与产量呈正相关。按照特征值>1的原则选取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59.74%,代表55份种质资源的绝大部分信息。聚类分析将55份小麦品种(系)在欧氏距离3.2处被分为3个类群,各类群都表现出不同的品种属性,可根据育种目标选择不同类群的品种(系)配制组合,以提高育种效率。[结论]明确了55个小麦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特点及其在农艺、产量方面的利用价值,为新疆南疆冬小麦新品种的选育和遗传多样性的拓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农艺性状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的50份冬小麦材料主要农艺性状评价 被引量:7
12
作者 郑彩霞 孙小东 +3 位作者 杨振常 李榕鑫 闫文君 张宗迪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112,共11页
【目的】了解冬小麦农艺性状间的关系,探究冬小麦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从而筛选高产冬小麦品系。【方法】本研究以50份冬小麦品种(系)为研究对象,对其15个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遗传... 【目的】了解冬小麦农艺性状间的关系,探究冬小麦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从而筛选高产冬小麦品系。【方法】本研究以50份冬小麦品种(系)为研究对象,对其15个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遗传变异分析表明,供试材料农艺性状存在差异,除生育期变异系数为0.71%外,其他农艺性状变异系数较大,为7.46%~51.68%。产量与穗粒质量(0.935**)、千粒质量(0.740**)、穗粒数(0.616**)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小穗数(0.289*)呈显著正相关,与其他农艺性状相关性不显著。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小穗数、穗粒数、小穗粒数、穗粒质量、千粒质量对冬小麦产量提高有较大的正向作用,株高、不育小穗数对冬小麦产量提高有负作用,有27份参试材料基于15个农艺性状综合表现好。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0份冬小麦供试材料划分为多粒高产型、多粒中产型、少粒低产型3大类群,各类群特征表现明显。【结论】50份冬小麦参试材料在15个农艺性状上具有丰富的多样性,通过综合评价筛选出了21份综合性状表现优良的冬小麦材料,可以从中选育出具有高产潜力的冬小麦新品种,同时为冬小麦杂交选育提供了优良的亲本资源和理论参考。142-3-3-1(D38)、141-1-8-1(D35)和2012Y-01-6-1(D43)3份材料较对照陇麦844综合表现优良,产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糯小麦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梁艳 王向东 +2 位作者 甄胜虎 李蓉 张凤琴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3-431,共9页
为明确中国生产上糯小麦品种的主要性状及其演化规律,以2005-2022年已经审定的44个糯小麦品种为材料,对其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春性品种和冬性品种的生育期变异系数分别为19.75%和4.03%,其余四个被测性... 为明确中国生产上糯小麦品种的主要性状及其演化规律,以2005-2022年已经审定的44个糯小麦品种为材料,对其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春性品种和冬性品种的生育期变异系数分别为19.75%和4.03%,其余四个被测性状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产量、穗粒数、千粒重、株高,产量的变异系数均大于20%。(2)春性品种和冬性品种4个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均表现为湿面筋含量>粗蛋白含量>容重>支链淀粉含量,除紫糯麦1号外,其余糯小麦品种的支链淀粉含量均≥97%。(3)通过聚类分析,将44个糯小麦品种分为3大类,Ⅰ类包含28个品种,占总数的64%,产量和品质中等;Ⅱ类包含11个品种,占总数的25%,具有较高产量和品质;Ⅲ类含5个品种,占总数的11%,产量和品质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小麦 农艺性状 品质性状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子四大名米品种群农艺及品质性状评价与亲缘关系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薛亚鹏 王蓉 +5 位作者 柴小娇 王若楠 王倩 刘少雄 王瑞云 刘敏轩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4-561,共18页
对谷子四大名米(沁州黄、桃花米、龙山小米及金米)原始地方品种及其同名品种共计179份开展为期两年的农艺性状调查并对其进行基于SNP标记的亲缘关系分析,从中选择51份进行营养品质测定。结果表明:从农艺性状来看,四类名米品种在数量性... 对谷子四大名米(沁州黄、桃花米、龙山小米及金米)原始地方品种及其同名品种共计179份开展为期两年的农艺性状调查并对其进行基于SNP标记的亲缘关系分析,从中选择51份进行营养品质测定。结果表明:从农艺性状来看,四类名米品种在数量性状上具有明显差异,而质量性状在不同类品种间差异不大。相关性分析表明,穗重与穗粒重、草重与穗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前3个主成分解释了累积变异的89.414%,基于主成分分析结果计算了综合得分F值,菠菜根-30的综合得分最高(F=7.42),阴天旱-27的综合得分最低(F=-9.17)。亲缘关系结果表明,各同名品种间存在多样的进化关系,不同名品种间可能存在基因交流。基于农艺性状对179份材料进行聚类分析,发现材料划归4个类群,同名品种内聚集相对集中,农艺性状相似度较大。从营养品质上看,四类名米间营养品质差异较小,除粗纤维外其余营养品质指标差异均不显著。相关性分析发现粗蛋白与粗脂肪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淀粉与蛋白质、脂肪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前6个主要成分解释了累积变异的88.414%,能够基本涵盖10个营养品质的信息,基于主成分分析,结合不同品种谷子的综合得分,对小米品质进行排名,排名靠前的品种有菠菜根-77、菠菜根-33、菠菜根-44、爬坡糙-15、九根齐-25和阴天旱-13。本研究对四大名米品种群的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和亲缘关系的鉴定和研究,对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以及优异资源的挖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传统名米 农艺性状 营养品质 相关性分析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小麦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高伟 郭玲玲 +6 位作者 张世亮 索文敏 王敏 仝尚伟 张娟丽 王浩丞 胡萌萌 《陕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55-59,共5页
为了给关中西部台塬地区及相近气候环境条件地区小麦育种和栽培管理提供参考,通过分析当地种植的9个小麦品种的株高、地上部生物量、667 m^(2)穗数、千粒重等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发现参试品种667 m^(2)穗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性。... 为了给关中西部台塬地区及相近气候环境条件地区小麦育种和栽培管理提供参考,通过分析当地种植的9个小麦品种的株高、地上部生物量、667 m^(2)穗数、千粒重等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发现参试品种667 m^(2)穗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性。综合来看,建议适当提高667 m^(2)穗数,兼顾千粒重,控制穗粒数。分类型看,中短期内,建议在气候环境相似地区推广种植高产类型和中高产类型品种。增产建议:针对高产、低产类型,适当提高667 m^(2)穗数,控制千粒重,稳定穗粒数;针对中高产类型,适当提高667 m^(2)穗数,控制穗粒数,稳定千粒重;针对中低产类型,适当提高穗粒数,控制千粒重,稳定667 m^(2)穗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农艺性状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南片麦区79份小麦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金艳 宋全昊 +5 位作者 肖永贵 宋佳静 赵立尚 陈杰 白冬 朱统泉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96-1306,共11页
【目的】分析我国黄淮南片麦区小麦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筛选优良种质,以期为小麦遗传育种及种质资源优化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近年黄淮麦区审定或正在参试的79份小麦新品种(系)为材料,对其穗下茎长、穗下节长、株高、旗叶长... 【目的】分析我国黄淮南片麦区小麦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筛选优良种质,以期为小麦遗传育种及种质资源优化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近年黄淮麦区审定或正在参试的79份小麦新品种(系)为材料,对其穗下茎长、穗下节长、株高、旗叶长、旗叶宽、分蘖数、穗长、穗粒数、千粒重、生物量和产量共11个农艺性状,以及籽粒水分含量、吸水率、蛋白质含量、面筋含量、硬度值和沉降值6个品质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11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8.20%~44.25%,平均为18.79%,株高的变异系数最小,为8.20%;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1.96~2.09,平均为2.02,最高的是千粒重,为2.09。6个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40%~11.61%,平均为5.76%;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1.96~2.08,平均为2.02,品质性状的变异幅度稍低,但遗传多样性较丰富。根据特征值大于1.00的标准,共有7个主成分可作为小麦种质评价的综合指标,累计贡献率达80.62%,且发现品质是影响综合评分值的重要因素。相关性达显著(P<0.05,下同)或极显著(P<0.01)水平的性状共23对,占总对数的41.82%,其中呈正相关的性状20对,呈负相关的性状3对。基于11个农艺性状和6个品质性状可将79份供试材料分为四大类群(Ⅰ、Ⅱ、Ⅲ、Ⅳ),材料数量占比分别为21.52%、11.39%、18.99%和48.10%,按亲本来源聚在同一类群,说明聚类结果能准确反映出材料性状特征及大致血缘关系,亲缘关系是小麦类群划分的关键性因素;部分类群间在旗叶长、旗叶宽、分蘖数、穗长、千粒重、穗粒数、生物量和产量等8个性状达显著差异;株高、穗下节长和穗下茎长在4个类群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不同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变化趋势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并不完全一致,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相对丰富,品质性状的差异较小。筛选出西农809、西农161、新麦65、新麦26、中麦255和周麦36等6个综合评价优良的品种可重点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黄淮南片麦区 遗传多样性 农艺性状 品质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6个金苦荞品系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为旋 田爽琪 +6 位作者 柯瑾 张帆 程远志 陈小全 李洪有 石桃雄 陈庆富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1-302,共12页
金苦荞是近些年创制的苦荞与金荞麦种间杂交形成的双二倍体杂种半多年生新荞麦种类(Fagopyrum tatari-cymosum),为了探讨该荞麦种类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遗传规律,以26个高产金苦荞品系为材料,对其品质性状和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 金苦荞是近些年创制的苦荞与金荞麦种间杂交形成的双二倍体杂种半多年生新荞麦种类(Fagopyrum tatari-cymosum),为了探讨该荞麦种类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遗传规律,以26个高产金苦荞品系为材料,对其品质性状和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研究、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金苦荞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大小表现为醇溶蛋白含量>谷蛋白含量>黄酮含量>总蛋白含量>球蛋白含量>清蛋白含量>淀粉含量。(2)金苦荞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大小表现为主茎分枝数>基部20 cm内节数>主茎粗>籽粒面积>千粒重>主茎节数>株高>籽粒长宽比>籽粒宽>籽粒长>果壳率>籽粒周长>籽粒直径。(3)相关性分析中,黄酮含量与清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醇溶蛋白含量与主茎节数、基部20 cm内节数、主茎粗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千粒重、籽粒面积、周长、宽、直径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淀粉含量与籽粒面积、长、直径呈显著正关系。(4)聚类分析将26个金苦荞品系分为了3个类群,其中类群I属于高淀粉、矮秆、多分枝、低果壳率、大长粒型品系,类群Ⅱ属于高蛋白、高秆、粗壮、粒型偏小的品系,类群Ⅲ属于高品质、高产、大粒品系。该研究结果为金苦荞的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苦荞 品质性状 农艺性状 变异分析 相关性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肥饲兼用型箭筈豌豆种质资源评价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翔 韩梅 +2 位作者 严清彪 李正鹏 梁高森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6-116,共11页
箭筈豌豆(Vicia sativa)是一种优良的肥饲兼用型绿肥作物,具有生物量大、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再生性强等优势,在生育期内可多次刈割,经济价值极高。本研究对25份箭筈豌豆种质资源的主要性状、产量和品质进行相关性分析,并运用灰色关... 箭筈豌豆(Vicia sativa)是一种优良的肥饲兼用型绿肥作物,具有生物量大、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再生性强等优势,在生育期内可多次刈割,经济价值极高。本研究对25份箭筈豌豆种质资源的主要性状、产量和品质进行相关性分析,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箭筈豌豆的主要性状、营养品质和固氮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青海地区筛选出优良箭筈豌豆品种。结果表明,25份箭筈豌豆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差异明显,育种潜力较高;生育期与株高、茎粗、鲜草产量、地上部干重、地下部干重、氮携出量、粗蛋白产量、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极显著正相关,与相对饲喂价值极显著负相关;鲜草产量与生育期、茎粗、氮携出量、粗蛋白产量极显著正相关;地上部干重和地下部干重均与氮携出量和粗蛋白产量极显著正相关,田间试验中应着重筛选生育期适中、株高较高、茎粗较大、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较大的品种。灰色关联分析结果显示,‘西牧333’‘清水河麻箭豌’‘师宗箭豌’‘苏箭5号’和‘7401箭豌’的营养性状和固氮能力较优,在青海地区生产性能表现较好,适宜进行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箭筈豌豆 灰色关联分析 相关分析 农艺性状 品质性状 营养性状 固氮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型小麦保持系遗传多样性的系统聚类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史晓芳 逯腊虎 +4 位作者 张伟 张婷 袁凯 杨斌 张建诚 《山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为了给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保持系的选育及杂种组合选配提供依据,对25份K型小麦保持系品种的7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5份K型小麦保持系品种的7个主要农艺性状都表现出较大的变异性,变异系数从低... 为了给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保持系的选育及杂种组合选配提供依据,对25份K型小麦保持系品种的7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5份K型小麦保持系品种的7个主要农艺性状都表现出较大的变异性,变异系数从低到高依次为株高(7.12%)、千粒质量(7.49%)、每穗粒数(9.12%)、穗长(9.61%)、单株粒数(16.69%)、单株穗数(18.37%)、单株粒质量(20.61%)。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3对性状达到了极显著正相关,分别为单株粒数与单株粒质量(相关系数r=0.732)、单株穗数与单株粒数(r=0.577)、单株粒质量与单株穗数(r=0.522);4对性状呈显著正相关,分别是千粒质量与单株粒质量(r=0.371)、穗长与每穗粒数(r=0.278)、株高与穗长(r=0.269)、穗长与单株粒数(r=0.211);2对性状呈显著负相关,分别为株高与每穗粒数(r=-0.214)、每穗粒数与单株穗数(r=-0.399)。聚类分析结果显示,25份K型小麦保持系品种的遗传距离变化范围为1.15~26.25。在遗传距离12.50处,将供试品种划分为5个类群:Ⅰ类群共有17个品种,第Ⅰ类群在遗传距离7.50处,分为3个亚类;第Ⅱ类群有1个品种,为石H09-7075,单株粒质量为8.59 g,低于其他类群;第Ⅲ类群1个品种为浚2016,株高为50.67 cm,低于其他类群;第Ⅳ类群5个品种,包括衡4568、山农0911、周麦16等,单株穗数为9.27个,多于其他类群;第Ⅴ类群为衡5011,株高为70.52 cm,高于其他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型小麦保持系 农艺性状 遗传多样性 相关性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小麦品系农艺性状与营养品质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叶君 吴晓华 +12 位作者 王小兵 崔国惠 李元清 刘文景 张海斌 赵轩微 刘娟 李梁 代亚博 张德健 路战远 史学芬 赵贤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70-1278,共9页
为鉴选彩色小麦优异种质,以29份彩色小麦品系为试验材料,测定其生育期、株高、穗粒重、穗粒数、千粒重、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铁含量、锌含量和钙含量等农艺性状与营养品质指标,并对测定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 为鉴选彩色小麦优异种质,以29份彩色小麦品系为试验材料,测定其生育期、株高、穗粒重、穗粒数、千粒重、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铁含量、锌含量和钙含量等农艺性状与营养品质指标,并对测定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供试材料的生育期平均为99.45 d,株高为99.45 cm,穗粒数为49.15,穗粒重为2.12 g,千粒重为42.10 g,蛋白质含量为15%,淀粉含量为65%,Fe含量为33.59 mg·kg^(-1),Zn含量为35.05 mg·kg^(-1),Ca含量为309.88 mg·kg^(-1)。蛋白质、淀粉和锌含量的遗传多样性最高,均为2.05。相关性分析表明,蛋白质含量与锌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58),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30)。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0个参数降维至3个主成分,第一主成分的主效因子为蛋白质含量,第二主成分的主效因子为株高,第三主成分的主效因子为千粒重、铁和钙含量。通过主成分因子的综合评分,评分较高的品系有20TS020-6、20TS116-1和20TSJ012。聚类分析表明,供试彩色小麦品系可划分为3大类群,第Ⅰ类群有9份品系,蛋白质含量、株高、千粒重、铁和钙含量较高;第Ⅱ类群有12份品系,蛋白质含量、株高、千粒重、铁和钙含量居中;第Ⅲ类群有8份品系,蛋白质含量、株高、千粒重、铁和钙含量较低。粒色对产量相关的农艺性状没有显著效应,但紫粒小麦和蓝粒小麦的淀粉和钙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小麦 品系 农艺性状 营养品质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