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常事件下工业园区边缘节点集群自组织感知—控制功能迁移方法
1
作者 刘艳丽 黄健 +1 位作者 屈乐岩 郭瑜 《高压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9-140,158,共13页
随着工业环境的快速发展,边缘计算在工业园区智能化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文中研究了边缘节点集群在异常事件下的自组织感知—控制功能迁移方法,旨在提高工业园区的韧性和可靠性。首先,文中对异常场景进行了建模,模拟自然灾害和一般... 随着工业环境的快速发展,边缘计算在工业园区智能化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文中研究了边缘节点集群在异常事件下的自组织感知—控制功能迁移方法,旨在提高工业园区的韧性和可靠性。首先,文中对异常场景进行了建模,模拟自然灾害和一般故障异常事件对智慧单元的影响。然后,将传统最大覆盖问题转化为感知体系最大范围覆盖问题,并开发了相应的算法和策略。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感知—控制功能迁移算法,并提出了韧性提升的多阶段优化方法。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能够在异常事件下快速响应并重新组织边缘节点集群的感知和控制功能,有效提升了工业园区感知体系的可观可控范围。文中对于保障工业园区的生产安全、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运营成本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计算 自组织网络 感知—控制功能迁移 异常事件 工业园区韧性 最大覆盖问题 多阶段优化 资源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化视觉注意力的富语义视频对话生成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倩 郭斌 +3 位作者 刘宇博 孙卓 王豪 陈梦琦 《计算机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5-322,共8页
视频对话是多模态人机交互领域中的重要内容。视频对话中包含大量时空视觉信息和复杂的多模态关系,这给相关研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现有的视频对话模型利用跨模态注意力机制或图结构捕捉视频语义和对话上下文之间的相关性,然而,所有视... 视频对话是多模态人机交互领域中的重要内容。视频对话中包含大量时空视觉信息和复杂的多模态关系,这给相关研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现有的视频对话模型利用跨模态注意力机制或图结构捕捉视频语义和对话上下文之间的相关性,然而,所有视觉信息均是在单一粗粒度下处理的,这导致模型容易忽略一些细粒度时空信息,如同一物体在时间上的持续运动或图像不显著位置的物体信息,从而降低了视频对话性能。同时,细粒度处理全部视觉信息又将增加处理时延,降低视频对话的流畅性。因此,提出了一种层次化视觉注意力的富语义视频对话生成方法。首先根据对话上下文,利用全局视觉注意力捕捉全局视觉语义信息,并定位到对话输入关注的视频时间序列/空间范围,其次利用局部注意力机制进一步捕捉细粒度视觉信息,结合多任务学习方法,生成对话回复。在DSTC7 AVSD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相比现有基准方法,所提方法生成的对话具备更高的准确性和多样性,其中METEOR指标提高了23.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人机交互 层次化注意力机制 多任务学习 场景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平台的电力巡线相关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何成 王峰 +4 位作者 朱丽婷 王佳 彭一誉 何赟泽 孙秋芹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5,共15页
无人机通信、感知与计算是提高无人机电力巡线效率的关键技术,该文深入综述上述三项技术的基本发展历程与其在电力行业的落地应用。首先,剖析无人机中继通信技术对传统通信领域产生的深刻变革与无人机基站部署这一核心课题的技术发展;其... 无人机通信、感知与计算是提高无人机电力巡线效率的关键技术,该文深入综述上述三项技术的基本发展历程与其在电力行业的落地应用。首先,剖析无人机中继通信技术对传统通信领域产生的深刻变革与无人机基站部署这一核心课题的技术发展;其次,探讨无人机信息感知技术的最新动态,包括双光相机、激光雷达、深度相机等多种载荷的应用与创新;最后,分析无人机与边缘计算融合这一全新领域的现有研究成果与未来发展方向。通过以上综述、总结、分析,该文阐明无人机中继通信、信息感知与边缘计算技术的发展脉络,指出以上技术应用于电力巡线工作所取得的成果与尚存在的问题,并对相关技术在电力巡线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电力巡线 中继通信 信息感知 边缘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辅助辨别虚假信息中的用户信任与感知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蒋昀霖 夏志杰 谢妍曦 《情报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4-171,共8页
[研究目的]对虚假信息辨别中用户在面对AI辅助决策时的信任与感知机制展开研究,旨在缓解虚假信息辨别中的知识失衡问题并为设计更加智能、用户友好的AI辅助决策系统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以健康类虚假信息为例,采用控制实验法开展67... [研究目的]对虚假信息辨别中用户在面对AI辅助决策时的信任与感知机制展开研究,旨在缓解虚假信息辨别中的知识失衡问题并为设计更加智能、用户友好的AI辅助决策系统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以健康类虚假信息为例,采用控制实验法开展672次人机交互实验,利用非参数检验分析在AI辅助决策中用户参与度对用户信任与感知的影响。[研究结果/结论]在具有显著知识失衡的虚假信息任务中,用户参与度越高,用户对AI建议的接受度、信任、贡献与协作的感知会提高,但过度参与会让用户产生依赖与过度信任。因此,人机交互中的用户参与能够有效缓解知识失衡,但仍需探究合理的交互方式,以优化AI在虚假信息治理中的应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传播 虚假信息 人工智能 人机交互 交互模型 用户感知 知识失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恢复性感知的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要素对公众健康行为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吴逸 裘鸿菲 +1 位作者 罗心玥 胡亚萍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9-126,共8页
【目的】城市滨水绿地内部空间景观要素与健康行为之间的复杂关联亟待深入剖析,恢复性感知作为自然环境中影响个体行为决策的关键因素,为探究二者关系提供了新视角。【方法】以武汉市沙湖公园93个景观节点为研究对象,结合计算机视觉技... 【目的】城市滨水绿地内部空间景观要素与健康行为之间的复杂关联亟待深入剖析,恢复性感知作为自然环境中影响个体行为决策的关键因素,为探究二者关系提供了新视角。【方法】以武汉市沙湖公园93个景观节点为研究对象,结合计算机视觉技术、问卷调查和行为观测等方法,深入探究滨水绿地景观要素、恢复性感知对公众健康行为(恢复、体力及社交活动)的影响。【结果】自然景观有助于提升公众的恢复性感知,而高比例的人工要素则产生相反效果;不同健康行为存在空间分布差异且显著影响要素各不相同;恢复性感知与恢复活动、社交活动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揭示了3类健康行为对节点景观要素的偏好差异,并证实了恢复性感知对促进健康行为的积极作用。未来可通过强化自然景观建设、合理规划空间色彩及实施节点差异化设计等措施,有效促进公众健康行为开展,进而提升滨水绿地健康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蓝绿空间 景观要素 景观感知 健康行为 计算机视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文本视觉大模型机器人地形感知算法研究
6
作者 孙浩 谢滔 +5 位作者 何龙 郭文忠 虞永方 吴其军 王建伟 东辉 《图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8-567,共10页
为提升机器人在动态复杂环境下对地形的智能感知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模态文本视觉大模型信息融合地形分割算法,集成了SLIC图像数据预处理、CLIP和SAM掩码生成模块、Dice系数后处理。首先,对原始输入图像进行SLIC预处理,得到图像分割子... 为提升机器人在动态复杂环境下对地形的智能感知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模态文本视觉大模型信息融合地形分割算法,集成了SLIC图像数据预处理、CLIP和SAM掩码生成模块、Dice系数后处理。首先,对原始输入图像进行SLIC预处理,得到图像分割子块,通过增加提示点提高后续掩码质量,可显著提高地形分类准确度。然后,通过文本-图像预训练大模型CLIP,将输入视觉图像和预设地形文本信息进行匹配,并借助其可解释性和零次学习,生成各地形提示点集合。由SAM大模型接受上述集合生成带有语义标签的掩码数据,并通过Dice系数后处理筛选可用掩码。以Cityscapes数据集为地形分割样本,验证了该算法相较于监督和无监督学习框架下主流分割算法的优越性,在无需标记数据的情况下,实现了76.58%的有效掩码生成率,IoU达到90.14%。针对四足机器人地形感知任务,添加U-net编/解码器网络量化验证模块。以生成掩码作为数据集,构建轻量化地形分割模型,部署在四足机器人的边缘计算设备,并在真实环境中开展地形分割实验。实验结果表明,2种掩码优化方法分别使模型MIo U提升了2.36%和2.56%,最终轻量化模型MIoU达到96.34%,地形分割精度可靠,该算法有效指导了机器人快速地从起点安全行进到目标地,并有效避开草地等非几何障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文本视觉大模型 足式机器人 地形感知 计算机视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边缘计算的工业视频网络智能感知:挑战与进展
7
作者 涂静正 温晓婧 +1 位作者 陈彩莲 关新平 《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15-1738,共24页
工业视频网络是由工业网络系统现场层的视觉感知终端组成的网络,是实现工业网络系统泛在感知的重要基石.通过支持边缘计算层和现场设备层之间的交互和物联,工业视频网络将独立的视觉传感器单元无线连接、边缘处理,以实现空间分散下的协... 工业视频网络是由工业网络系统现场层的视觉感知终端组成的网络,是实现工业网络系统泛在感知的重要基石.通过支持边缘计算层和现场设备层之间的交互和物联,工业视频网络将独立的视觉传感器单元无线连接、边缘处理,以实现空间分散下的协作监控和精确感知.它具有感知维度高,网络动态性强,感知与传输、计算、存储紧密耦合等突出特性.如何在计算、网络、存储资源受限环境下实现终端压缩提纯、边缘协作处理、云端敏捷分析,是这类系统研究的新挑战.本文首先简述工业视频网络的定义和主要特征;其次分析工业视频网络智能感知面临的挑战和关键问题;然后综述基于边缘计算的工业视频网络智能感知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最后对工业视频网络智能感知的未来研究方向和潜在应用前景进行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网络系统 工业视频网络 智能感知 边缘计算 多目标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视觉融合模型的城市景观精细化感知方法研究——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
8
作者 曹越皓 杨培峰 +2 位作者 李敏敏 李游 郭仁忠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6-83,共8页
在“以人为核心”的时代语境下,城市景观作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城市空间品质提升的重要抓手,缺乏智能化、精细化和主客观结合的感知方法。首先,构建融合传统景观与认知科学的多学科理论框架,阐明景观感知的机制、过程和内容,建立... 在“以人为核心”的时代语境下,城市景观作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城市空间品质提升的重要抓手,缺乏智能化、精细化和主客观结合的感知方法。首先,构建融合传统景观与认知科学的多学科理论框架,阐明景观感知的机制、过程和内容,建立主观与客观耦合的指标体系;其次,集成色彩分析、目标检测、语义分割和深度预测4种计算机视觉方法,并应用人工智能视觉大模型构建可解释的视觉融合模型,对城市景观的色彩特征、景观要素和空间形态3类客观感知进行精细化测度;再次,通过随机森林算法,捕捉客观感知与主观感知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实现对主观感知的精准预测;最后,在重庆市主城区开展实证研究,验证了视觉融合模型的有效性与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景观感知 人工智能 计算机视觉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街道绿化泛类结构的视觉感知特征——以天津市市内六区为例
9
作者 杨瀚文 邹尚恩 胡一可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7-44,共8页
【目的】绿化资源配置是城市公共空间优化的重要环节之一,对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城市街道绿化泛类结构(urban street greening general structure,USGGS)能够反映街道绿化在行人视觉环境中的整体特征,研究USGGS聚类对于... 【目的】绿化资源配置是城市公共空间优化的重要环节之一,对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城市街道绿化泛类结构(urban street greening general structure,USGGS)能够反映街道绿化在行人视觉环境中的整体特征,研究USGGS聚类对于物质空间要素数量以及物质空间形态的改变,能够有效探究街道绿化对行人视觉感知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百度街景数据,利用DeepLabV3+神经网络模型,对天津市市内六区街道的物质空间要素进行分割,使用ArcGIS软件对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可视化处理,结合数理统计分析结果,探讨USGGS与行人视觉感知之间的关系。【结果】USGGS聚类呈现向心聚集型的空间分布特征,城市主干道及快速路的行人视觉感知空间分布特征较为同质化,空间异质化现象集中出现在街道断面狭窄的生活型街道以及商业型街道。不同聚类的USGGS不仅对行人视觉感知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也与场所属性以及绿化空间位置密切相关。【结论】提升城市街道环境质量需要考虑行人视觉感知水平。合理的USGGS配置以及适当的种植点位能够更好地适应周围场所的属性,促进城市公共空间与城市街道绿化的有机融合,助推城市更新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市人居环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计算机视觉 城市街道 绿化结构 视觉感知 空间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量化的低成本海洋机器人深度估计方法EDepth
10
作者 陈东烁 柴春来 +1 位作者 叶航 张思赟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06-113,共8页
针对传统单目深度估计方法在海洋环境中存在的精度低、鲁棒性差、运行速度慢和难以部署等问题,提出一种轻量化的海洋机器人深度估计方法,命名为EDepth(EfficientDepth)。该方法旨在提升低成本海洋机器人的三维(3D)感知能力。首先,利用... 针对传统单目深度估计方法在海洋环境中存在的精度低、鲁棒性差、运行速度慢和难以部署等问题,提出一种轻量化的海洋机器人深度估计方法,命名为EDepth(EfficientDepth)。该方法旨在提升低成本海洋机器人的三维(3D)感知能力。首先,利用水下光衰减先验,通过空间转换将输入数据从原始RGB(Red-Green-Blue)图像空间映射到RBI(Red-BlueIntensity)输入域,从而提高深度估计的准确性;其次,采用高效的EfficientFormerV2作为特征提取模块,并结合视觉注意力机制MiniViT(Mini Vision Transformer)和光衰减模块实现深度信息的有效提取和处理;此外,通过自适应分区的设计,MiniViT模块能够动态调整深度区间,从而提高深度估计的精度;最后,优化网络结构,从而在不牺牲性能的前提下,实现高效的计算。实验结果表明,EDepth在RGB-D(Red-Green-Blue Depth)数据集USOD10K上的深度估计性能显著优于传统方法。具体来说,EDepth在平均绝对相对误差(Abs Rel)上达到了0.587,而DenseDepth为0.519,尽管DenseDepth在某些指标上表现更佳,但相较于DenseDepth的4 461万参数和171.44 MB的内存占用,EDepth仅有461万参数,减少了89.67%的参数量,而内存占用减少至23.56 MB,且在单个CPU上EDepth的每秒帧数(FPS)达到了14.11,明显优于DenseDepth的2.45。可见,EDepth在深度估计性能和计算效率之间取得了良好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感知 自适应分区 计算效率 EfficientFormerV2 海洋机器人 单目深度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启发的无人机航拍前景提取视觉神经网络
11
作者 杨旭涛 秦进 胡滨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289-2296,共8页
针对无人机航拍自运动视觉场景中运动视差导致传统方法精度差问题,基于蝗虫视觉神经结构特性,借助生物视信号中心环绕机制、视觉短期记忆机理,提出一种生物启发的人工视觉系统——自运动前景提取神经网络(SFENN)。SFENN由5个复眼神经层(... 针对无人机航拍自运动视觉场景中运动视差导致传统方法精度差问题,基于蝗虫视觉神经结构特性,借助生物视信号中心环绕机制、视觉短期记忆机理,提出一种生物启发的人工视觉系统——自运动前景提取神经网络(SFENN)。SFENN由5个复眼神经层(R、L、M、Lo、LP)构成。其中,R层接收自运动视觉信号;L、M层采集全局视野域中的自运动角点特征与轮廓信息;Lo与LP层提取前景目标,对其降噪处理并向外输出表征前景轮廓视信息的膜电位兴奋。实验研究结果表明,SFENN在无人机航拍的自运动视觉场景中能有效提取前景目标对象,与SOTA模型相比体现更佳检测准确率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景提取 视觉短期记忆 中心环绕机制 蝗虫复眼神经 自运动视觉感知 无人机航拍 计算机视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数字孪生的变电站开关设备综合监测系统设计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一茗 金喜洋 +3 位作者 李少华 张文涛 何莉鹏 王子聪 《高压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9-67,共9页
随着一、二次设备的深度融合,数字电网要求智慧高压开关设备更加智能、可靠,但存在智能监测设备繁多复杂、集成度低的问题。为了解决智能传感设备数量多、成本高的问题,文中设计的一套综合监测系统对不同状态监测参量进行融合分析,提高... 随着一、二次设备的深度融合,数字电网要求智慧高压开关设备更加智能、可靠,但存在智能监测设备繁多复杂、集成度低的问题。为了解决智能传感设备数量多、成本高的问题,文中设计的一套综合监测系统对不同状态监测参量进行融合分析,提高智慧高压开关设备状态分析、故障诊断能力。通过试验对比分析综合监测系统和不同类型标准传感器测量的数据,结果表明文中设计的综合监测系统测量误差满足标准技术要求,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为智慧型高压开关设备推动未来数字电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GIS 全状态感知 多参量融合 边缘计算 数字孪生 人机交互 故障诊断 智能运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教育中可计算感知技术:系统性综述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峰 刘雅旋 +2 位作者 柴新宇 季昊涵 郑之行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16,共7页
随着教育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以深度学习、机器学习、虚拟现实、物联网为代表的可计算感知技术在以人为本的教育中的应用愈发广泛,同时也是赋能教育发展变革的关键力量之一。然而,目前对于可计算感知技术在智能教育中的应用还知之甚少。... 随着教育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以深度学习、机器学习、虚拟现实、物联网为代表的可计算感知技术在以人为本的教育中的应用愈发广泛,同时也是赋能教育发展变革的关键力量之一。然而,目前对于可计算感知技术在智能教育中的应用还知之甚少。以面部表情、语音、文本、眼动、触觉、生理信号等可感知的物理及虚拟空间中可感知数据为基础,对当前公开发表的期刊文献和会议论文进行筛选和统计,系统分析了智能教育中可计算感知技术的进展与应用,并提出了其对教育实践的潜在影响和挑战。最后,基于结论对智能教育中可计算感知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展开了前瞻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计算感知 智能教育 计算机视觉 自然语言处理 物联网 虚拟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文化经历提升人类对机器人的利他行为及心智知觉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滕玥 张昊天 +2 位作者 赵偲琪 彭凯平 胡晓檬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6-160,共15页
人类步入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快速迭代、迅猛发展、不断变革,引发诸多伦理问题。其中一个核心关切便是在人类与AI和谐共生的指导思想之下,人类是否会对机器人持有与人类同等的道德关怀并对其做出利他行为。目前,鲜有研究探讨哪些文化... 人类步入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快速迭代、迅猛发展、不断变革,引发诸多伦理问题。其中一个核心关切便是在人类与AI和谐共生的指导思想之下,人类是否会对机器人持有与人类同等的道德关怀并对其做出利他行为。目前,鲜有研究探讨哪些文化心理因素提高人类对机器人的利他行为及其背后的深层心理机制。本研究旨在从多元文化经历的视角开展科学探索。基于中西两种文化样本的研究发现,个体的多元文化经历正向预测人类对机器人的利他行为,人对机器人的心智感知起部分中介作用。此中介模型在中西文化被试中不存在显著文化差异,表明该模型具备一定的文化普适性。最后,线上启动实验研究虽未能证实因果机制,但存在符合研究假设的总体趋势。本研究丰富了多元文化经历的下游效应,对探讨何种前因变量会提高人类对机器人的利他行为及其解释机制做出了一定的原创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文化经历 人机交互 利他行为 心智知觉 文化普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多目标状态感知的自适应云边协同调度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文晖 彭清桦 谢磊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19-330,共12页
随着智能城市和工业智能制造的蓬勃发展,从监控摄像头获取详尽信息以进行多目标视觉分析的需求日益突出。现有研究主要关注在服务器上进行资源调度以及改良视觉模型,往往不能很好地应对设备资源状态和任务状态的动态变化。随着边缘端硬... 随着智能城市和工业智能制造的蓬勃发展,从监控摄像头获取详尽信息以进行多目标视觉分析的需求日益突出。现有研究主要关注在服务器上进行资源调度以及改良视觉模型,往往不能很好地应对设备资源状态和任务状态的动态变化。随着边缘端硬件资源的升级和任务处理模型的改进,设计一个自适应的云边协同调度模型来满足任务的实时用户需求成为优化多目标状态感知任务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深入分析云边场景下多目标状态感知任务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自适应云边协同调度模型ATS-SAC。ATS-SAC通过实时解析多目标状态感知任务的运行时状态,动态给出任务执行的视频流配置、模型部署配置等调度决策,从而显著优化环境不稳定的云边场景下多目标状态感知任务的精度、时延的综合性能质量。同时,还引入了一种基于用户体验极限阈值的动作筛选方法,有助于去除冗余的决策动作,进一步优化模型的决策空间。针对用户对多目标状态感知任务性能结果的不同需求,ATS-SAC模型能提供包括极速模式、均衡模式和精度模式在内的多种灵活的调度策略。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其他的任务执行方式,在ATS-SAC模型的调度策略下,多目标状态感知任务在精度质量和处理时延上更能满足用户的体验需求。同时,当实时运行状态变化时,ATS-SAC模型能够动态调整其调度策略,以保持稳定的任务处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计算 云边协同 调度策略 多目标状态感知 深度强化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增强装配智能人机交互方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晗 郭宇 +3 位作者 汤鹏洲 吴鹏兴 魏禛 郑冠冠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41,共6页
针对增强装配系统智能化水平低、系统与用户交互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零件拾取感知方法。采用目标检测算法提取手部和零件的类别与位置信息,并通过区域相交判定方法获取图像感兴趣区域。搭建分类网络以识别单帧深度图像中... 针对增强装配系统智能化水平低、系统与用户交互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零件拾取感知方法。采用目标检测算法提取手部和零件的类别与位置信息,并通过区域相交判定方法获取图像感兴趣区域。搭建分类网络以识别单帧深度图像中零件的拾取状态,以此为基础,提出连续帧状态识别方法消除单帧识别结果误差。实验结果表明,在航空发动机零件装配过程中,所提方法单帧感知速度在0.031 s内,连续帧下准确率可达100%,满足现场识别准确率和速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装配 人机交互 深度学习 拾取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享调节视角下的群体感知模式构建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仇星月 陈向东 付道明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7-105,共9页
随着教育数字化的加速,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环境迎来了技术变革,群体感知工具开始成为管理和监控协作学习的重要手段。然而,现有群体感知研究通常缺乏系统性和过程性的理论支撑。为了让群体感知工具更好地提升协作学习质量,文章依托共... 随着教育数字化的加速,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环境迎来了技术变革,群体感知工具开始成为管理和监控协作学习的重要手段。然而,现有群体感知研究通常缺乏系统性和过程性的理论支撑。为了让群体感知工具更好地提升协作学习质量,文章依托共享调节学习理论,开展了群体感知应用模式设计、工具开发、案例实践等多维度探索。首先,从已有研究成果中提炼群体感知工具应用的关键原则,并以此为指导,构建了共享调节视角下的群体感知应用模式。其次,基于应用模式,在Co-learning协作学习平台上开发了群体感知模块。最后,通过案例研究,评估了应用模式的作用效果并揭示了促进协作学习的作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感知 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 共享调节 应用模式 案例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位方式对用户在虚拟环境中空间感知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潘志庚 孟乾宇 +3 位作者 袁庆曙 柳嘉鑫 王紫晗 寿恺梁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4-302,共9页
虚拟环境中用户的空间感知会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针对真实行走、传送和万向跑步机行走等典型的移位方式对空间感知的影响,让用户执行3种实验任务,即在无参照物场景中根据系统语音提示完成指定距离或角度的移动或旋转(无参照物定量移动)、... 虚拟环境中用户的空间感知会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针对真实行走、传送和万向跑步机行走等典型的移位方式对空间感知的影响,让用户执行3种实验任务,即在无参照物场景中根据系统语音提示完成指定距离或角度的移动或旋转(无参照物定量移动)、在有圆柱参照物的场景中根据系统语音提示完成指定距离或角度的移动或旋转(有参照物定量移动)、在无参照物场景中添加小球作为目标导航物完成移动或旋转(参照物导航移动),系统记录主客观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3种移位方式对角度感知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但对距离感知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在真实行走时用户能保持最好的距离感知,万向跑步机行走能较好地保留用户的距离感知,传送会明显降低用户的距离感知.参照物导航移动比无参照物定量移动和有参照物定量移动更好地保留了用户的空间感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空间感知 移位方式 人机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LP和多头自注意力特征融合的双模态情感计算模型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俊洁 王佳阳 +1 位作者 朱萍 肖强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9-43,共5页
针对情感计算中传统的单模态情感分析通常存在分类准确率不高和不同语言环境间泛化能力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双模态情感计算模型,以同时使用包含中英文两种语言、两种不同模态的情感数据。首先,利用多层感知机(MLP)网络和双向长短时记忆(... 针对情感计算中传统的单模态情感分析通常存在分类准确率不高和不同语言环境间泛化能力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双模态情感计算模型,以同时使用包含中英文两种语言、两种不同模态的情感数据。首先,利用多层感知机(MLP)网络和双向长短时记忆(BiLSTM)网络对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其次,基于MLP和自注意力机制分别对提取的特征进行特征融合,得到多模态分析模型;最后,使用该模型在构建的包含中英文两种语言数据的数据集上进行二分类情感计算预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相较于次优的BiLSTM模型,精度提高了1.22%;相较于单模态情感计算模型,精度提高了6.21%~14.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计算 多语言泛化 多层感知机 自注意力机制 双模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夜跑友好视角下城市街道环境视觉感知评价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崇贤 刘欣宜 +1 位作者 邱添 刘京一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43,共8页
【目的】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城市居民对夜跑活动的需求日益增加。已有跑步环境研究较多关注日间情景,城市街道夜间环境对跑者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探究。【方法】以广州越秀核心区为研究区域,利用计算机视觉和人机对抗评分平台评估... 【目的】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城市居民对夜跑活动的需求日益增加。已有跑步环境研究较多关注日间情景,城市街道夜间环境对跑者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探究。【方法】以广州越秀核心区为研究区域,利用计算机视觉和人机对抗评分平台评估不同类型街道对夜跑的安全感、恢复力、舒适度、吸引力及环境质量等方面视觉感知的影响,并运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研究各类街道环境要素与夜跑环境视觉感知之间的关系。【结果】研究发现,滨水街道和商业街可提升夜跑者的舒适度和恢复力,历史文化街道可增强夜跑的安全感和吸引力,而餐饮街和商住混合区街道较难激发正面跑步体验。不同街道环境要素对夜跑环境视觉感知的影响存在差异。【结论】考虑夜跑环境视觉感知评价对优化城市夜间跑步环境具有指导意义,未来可以通过区分街道类型,采取有针对性的规划设计措施来提升不同街道的夜跑体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视觉感知 计算机视觉 城市街道 体力活动 夜间 地理加权回归(GW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