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8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银杏叶提取物通过proBDNF/mBDNF平衡改善慢性铜暴露小鼠抑郁样行为
1
作者 姜志华 代彩兴 +2 位作者 张欣悦 张文平 李建国 《神经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9-297,共9页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EGb)改善铜暴露小鼠抑郁样行为的机制。方法:慢性口服硫酸铜溶液(200 mg/L)诱导抑郁小鼠模型,口服给予EGb溶液(120 mg/L)1月。采用高架十字迷宫、强迫游泳实验和糖水偏好实验检测小鼠的抑郁样行为,TUNEL染色检测...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EGb)改善铜暴露小鼠抑郁样行为的机制。方法:慢性口服硫酸铜溶液(200 mg/L)诱导抑郁小鼠模型,口服给予EGb溶液(120 mg/L)1月。采用高架十字迷宫、强迫游泳实验和糖水偏好实验检测小鼠的抑郁样行为,TUNEL染色检测小鼠海马脑区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检测海马脑区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proBDN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原位表达,RT-qPCR检测BDNF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roBDNF、成熟BDNF(mBDNF)、cAMP应答元件结合蛋白(CREB)、CREB磷酸化(p-CREB)、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p75神经生长因子受体(p75NTR)、弗林蛋白酶(furin)、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素/Kexin 1型(PCSK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结果:慢性铜暴露可导致小鼠出现抑郁样行为,增加海马脑区神经细胞凋亡,增加proBDNF表达并且降低mBDNF表达(P<0.05),降低受体TrkB表达并增加p75NTR表达(P<0.05),降低CREB和p-CREB表达水平(P<0.05)。同时,抑郁样行为小鼠海马脑区胞内剪切酶furin和PCSK1表达降低(P<0.05),胞外剪切酶MMP9表达提高(P<0.05)。EGb能够减轻小鼠的抑郁样行为和神经元凋亡,并可部分逆转铜暴露导致的BDNF、proBDNF、TrkB、p75NTR、CREB、p-CREB、furin和PCSK1蛋白的表达异常。结论:慢性铜暴露可导致小鼠抑郁样行为和细胞凋亡,EGb能够逆转这些表现,并与proBDNF/BDNF在海马脑区的平衡相关,这可为抗抑郁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暴露 抑郁症 银杏叶提取物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海马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休克对青少年重度抑郁症BDNF和氧化应激因子的影响
2
作者 王余娜 杜宁 +4 位作者 耿丹丹 冉攀 徐何雁 郭家梅 况利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129,共7页
目的:为探究电休克(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ECT)治疗对重度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青少年患者的疗效,进行MDD青少年患者电休克治疗期间氧化应激水平、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 目的:为探究电休克(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ECT)治疗对重度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青少年患者的疗效,进行MDD青少年患者电休克治疗期间氧化应激水平、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和抑郁程度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2023年5月至2023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38例重度抑郁症青少年患者为回顾性分析试验组(MDD组),采用问卷招募20例健康儿童作对照组。电休克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采集MDD组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items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等量表评分,并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BDNF水平。对照组仅采集血样和人口学数据。结果:MDD组治疗前的SOD和BDNF低于对照组(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DA高于对照组(P<0.001)。经过电休克治疗后,MDD组SOD较治疗前增高(P<0.001)、BDNF较治疗前增高(P<0.001),MDA较治疗前降低(P<0.001),SOD、MDA、BDNF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AMD-17治疗后降低(P<0.001)、PDQ-D治疗后降低(P=0.004)、CFQ量表评分治疗后降低(P=0.001),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RISC、AAQ-2量表评分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显示电休克治疗前后的SOD、MDA、BDNF分别和治疗前后HAMD-17评分存在弱相关性。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电休克治疗前SOD水平能作为ECT治疗应答的独立影响因素,治疗前MDA、BDNF水平对HAMD-17治疗后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CT治疗后,患者血清中SOD和BDNF升高、MDA降低。MDA降低,SOD和BDNF的增加与抑郁改善程度具有弱相关性,推测ECT治疗可改善MDD青少年患者抑郁症状,具体机制与SOD、MDA、BDNF改变有关,但3种指标能否成为预测电休克改善抑郁症状的独立影响因素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青少年 电休克 氧化应激 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复轻度脑损伤致认知障碍小鼠神经元中CaMKⅡ信号通路及不同BDNF亚型的表达变化
3
作者 刘殿卿 黎芸 +1 位作者 张捷焘 刘夕霞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291-1300,共10页
目的探索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2+/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Ⅱ,CaMKⅡ)信号通路及不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亚型的表达在反复轻度创伤性脑损伤(repetitive mild traumatic ... 目的探索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2+/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Ⅱ,CaMKⅡ)信号通路及不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亚型的表达在反复轻度创伤性脑损伤(repetitive 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rmTBI)致认知功能障碍中的变化。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3只雄性C57BL/6J小鼠(5周龄,体质量16~17 g)分为模型组(n=50)和对照组(n=13),模型组通过自由落体撞击法建立rmTBI模型,对照组仅接受麻醉处理。造模结束后的第30天起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小鼠空间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对相关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聚类分析将模型组按照认知水平分为高表现组、中表现组和低表现组,将中表现组剔除,对高表现组、低表现组以及对照组的水迷宫指标进行组间对比。行为学实验结束后进行取材,Western blot检测高表现组、低表现组和对照组小鼠前额叶皮质以及海马组织中CaMKⅡ、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受体(α-amino-3-hydroxy-5-methyl-4-isoxazole-propionicacid receptor,AMPAR)亚基(GluR1、p-GluR1、GluR2)、不同亚型的BDNF蛋白(mBDNF、proBDNF)的表达,并进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1)水迷宫相关统计指标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P<0.05),通过分层聚类将模型组小鼠分为高表现组(n=31)、中表现组(n=11)、低表现组(n=8),高表现组、低表现组以及对照组3组组间各项认知指标均存在差异。(2)相较于对照组和低表现组,高表现组小鼠的海马组织中GluR1的磷酸化程度降低(P<0.05);相较于对照组,低表现组的前额叶皮质中GluR1、GluR2的表达均升高(P<0.05),高表现组的前额叶皮质中GluR2及CaMKⅡ的表达均升高(P<0.05);相较于高表现组,低表现组小鼠前额叶皮质中的GluR2/GluR1比值更低(P<0.05)。(3)相较于对照组,低表现组小鼠前额叶皮质和海马组织中的proBDNF以及mBDNF的表达均升高(P<0.05),且mBDNF/proBDNF也更高(P<0.05);高表现组在前额叶皮质中存在mBDNF的表达升高(P<0.05)。结论rmTBI慢性期,良好的认知功能预后伴随着CaMKⅡ信号通路的表达上调,且认知功能差异伴随着突触后膜上不同AMPAR亚基的占比变化,认知障碍组存在着两种BDNF亚型的过表达以及mBDNF转化率的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脑损伤 认知障碍 CaMKⅡ AMPAR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马西平对三叉神经痛大鼠三叉神经节及血清中BDNF表达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宋玉丰 周敏 +6 位作者 熊嘉文 黄若瑜 沈文浩 占婷 谢玉婷 高云 熊伟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0,共10页
目的: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主要影响三叉神经分布区域,临床治疗效果不佳。TN的治疗方法众多,但目前临床上主要是通过服用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CBZ)来抑制疼痛。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 目的: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主要影响三叉神经分布区域,临床治疗效果不佳。TN的治疗方法众多,但目前临床上主要是通过服用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CBZ)来抑制疼痛。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和慢性痛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慢性压迫性损伤眶下神经(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of the infraorbital nerve,ION-CCI)大鼠模型观察CBZ处理对TN大鼠三叉神经节(trigeminal ganglion,TG)和血清中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雄性SD大鼠ION-CCI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TN组、TN+低剂量(20 mg/kg)CBZ处理组、TN+中剂量(40 mg/kg)CBZ处理组、TN+高剂量(80 mg/kg)CBZ处理组。在手术前后定时测量各组大鼠的面部机械痛阈(mechanical pain threshold)。使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测定各组大鼠TG中BDNF及酪氨酸激酶受体B(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B,TrkB)的mRNA含量,免疫荧光技术观察各组大鼠TG中BDNF蛋白质在神经元上的表达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TG中BDNF、TrkB、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及磷酸化的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hospho-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p-ERK)的蛋白质表达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BDNF的表达变化。结果:行为学检测结果表明:手术前,各组大鼠右侧面部感觉区域的机械痛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3天开始,TN组大鼠机械痛阈与sham组相比均明显降低(均P<0.01),TN+80 mg/kg CBZ处理组、TN+40 mg/kg CBZ处理组和TN+20 mg/kg CBZ处理组与TN组相比均升高(均P<0.05)。实时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TN组大鼠TG中的BDNF、TrkB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量均较sham组升高(均P<0.05),TN+20 mg/kg CBZ处理组、TN+40 mg/kg CBZ处理组、TN+80 mg/kg CBZ处理组均较TN组降低(均P<0.05);与TN组相比,TN+20 mg/kg CBZ处理组、TN+40 mg/kg CBZ处理组、TN+80 mg/kg CBZ处理组大鼠TG中的p-ERK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5)。免疫荧光双标结果表明:TN组TG中的BDNF和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neuron-specific nuclear protein,NeuN)主要共表达在神经元上,与sham组比较BDNF和NeuN水平升高(P<0.05),TN+20 mg/kg CBZ处理组、TN+40 mg/kg CBZ处理组、TN+80 mg/kg CBZ处理组与TN组大鼠比较二者表达均降低(均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TN组大鼠血清中BDNF的水平较sham组显著升高(P<0.05),TN+20 mg/kg CBZ处理组、TN+40 mg/kg CBZ处理组、TN+80 mg/kg CBZ处理组均较TN组大鼠降低(均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中BDNF水平与机械痛阈呈负相关(r=−0.650,P<0.01)。结论:CBZ处理可以抑制TN大鼠TG中BDNF及其受体TrkB的表达,降低TN大鼠血清中BDNF水平及ERK信号通路磷酸化水平,进而抑制TN。可以考虑将血清中BDNF水平作为诊断TN和评估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节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酪氨酸激酶受体B 卡马西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BDNF、IL-18、hs-CRP水平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 被引量:16
5
作者 李晋娜 许丽娜 +3 位作者 李敏 宋怡 张静 贾龙斌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8-714,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水平与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水平与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VCI)的相关性,为早期预防VCI提供有价值的临床依据。方法:选取山西晋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160例,按照是否合并认知障碍分为无认知障碍组(no cognitive impairment, NCI,57例)、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组(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 VCIND,56例)和血管性痴呆组(vascular dementia, VaD,47例)。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测评各组患者的认知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估患者的神经缺损程度(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采用Pullicino梗死灶面积计算方法计算梗死面积(分为小面积梗死组、中面积梗死组、大面积梗死组)。分别在脑梗死急性期(0~7 d)、恢复期(15~30 d)和6个月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各组患者血清BDNF、IL-18的含量,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的水平。观察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和不同梗死面积对血清BDNF、IL-18、hs-CRP的影响,比较NCI、VCIND和VaD三组患者BDNF、IL-18和hs-CRP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VCI的相关性。结果:(1)神经功能缺损轻度组、小面积梗死组血清BDNF的水平和MoCA评分分别显著高于缺损中、重度组和中面积、大面积梗死组,其血清IL-18、hs-CRP水平分别显著低于缺损中、重度组和中面积、大面积梗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NCI组、VCIND组、VaD组的BDNF水平在脑梗死急性期、恢复期和6个月时均呈递减趋势,急性期和恢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IL-18、hs-CRP水平在急性期、恢复期和6个月时均呈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血清BDNF水平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与VCI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而IL-18、hs-CRP水平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与VCI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血清BDNF、IL-18和hs-CRP参与了急性脑梗死后VCI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BDNF发挥了积极的保护作用,IL-18和hs-CRP对认知功能造成了明显的损害,血清BDNF、IL-18和hs-CRP的表达水平与认知障碍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以作为VCI早期诊断的生物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管性认知障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白细胞介素18 超敏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胆宁心颗粒对心肌梗死合并抑郁大鼠BDNF/TrkB/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吕李飞 朱婷婷 +6 位作者 陈琛 沈子涣 丁帆 王玉玲 焦林珂 路迎冬 崔向宁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24-832,共9页
目的:本研究观察温胆宁心颗粒(WDNX)对心肌梗死合并抑郁症大鼠BDNF/TrkB/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皮下多点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和慢性不可预见性轻度应激方法制备心肌梗死合并抑郁症模型大鼠,给予WDNX干预2... 目的:本研究观察温胆宁心颗粒(WDNX)对心肌梗死合并抑郁症大鼠BDNF/TrkB/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皮下多点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和慢性不可预见性轻度应激方法制备心肌梗死合并抑郁症模型大鼠,给予WDNX干预28 d后,经胸心脏超声检测心功能变化;根据糖水偏好和旷场实验评估大鼠抑郁状态;采用苏木素-伊红和尼氏染色观察心肌、脑组织病理变化及神经元损伤;最后通过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BDNF/TrkB/PI3K/Akt通路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显著降低(P<0.01),心肌组织可见大量纤维水肿,胞质疏松,组织边缘可见心肌纤维溶解,伴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脑组织有明显弥散型损伤,间质肿胀,炎症细胞聚集,形态不规则;尼氏染色观察,模型组神经元数量显著减少,形态不规则,排列松散紊乱,细胞间隙增大,还导致尼氏体形态的固缩,出现病理改变;模型大鼠糖水偏好度、中央区活动时间和中央穿越次数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WDNX组LVEF、LVFS显著升高(P<0.01),心肌纤维水肿、胞质疏松、炎症浸润、细胞空洞变性及纤维溶解程度均有改善,脑组织神经元形态较为规则,排列较整齐紧密,神经元数量相对增多,还可恢复尼氏体形态;WDNX组大鼠糖水偏好度、中央区活动时间和中央穿越次数明显增加(P<0.0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和脑组织(海马、皮层和下丘脑)BDNF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心肌TrkB、PI3K和Akt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WDNX组心肌和脑组织(海马、皮层和下丘脑)BDNF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心肌TrkB、PI3K和Akt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BDNF、TrkB、PI3K和Akt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WDNX组心肌BDNF、TrkB、PI3K和Akt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温胆宁心颗粒能有效改善心肌梗死合并抑郁大鼠的心肌损伤和抑郁行为,这可能与BDNF/TrkB/PI3K/Akt通路的激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胆宁心颗粒 心肌梗死 抑郁症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DNF/CREB信号通路探讨巴戟天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王钦 刁丽梅 蔡萧君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9-74,I0017,共7页
目的研究巴戟天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细胞内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yclic adenosine phosphate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信号通路的影... 目的研究巴戟天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细胞内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yclic adenosine phosphate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从40只SD大鼠随机选取其中10只为正常组,对其余大鼠构建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模型后,再将其分为3组,即模型组,盐酸氟西汀组(3.17 mg·kg^(-1)),巴戟天组(3.17 g·kg^(-1))。持续灌胃后给药8周,1次/d,并先后在造模前、造模后和给药后开展了行为学实验,以判断大鼠的抑郁情况。通过苏木素-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研究大鼠海马形态学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测定大鼠海马BDNF蛋白表达,用HE染色研究大鼠海马组织病理损伤并评分,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RT-PCR)测定大鼠海马BDNF、TrkB、CREB mRNA相对表达,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测定大鼠海马BDNF、TrkB、CREB蛋白的相对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活动总路程显著减少(P<0.05),自主游泳时间显著减少(P<0.05),悬尾挣扎时间显著减少(P<0.05)。HE染色结果中表明海马神经元组织受到破坏,病理损伤评分显著下降(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海马BDNF表现显著下降(P<0.05),BDNF、TrkB、CREB mRNA的基因相对表达显著下降(P<0.05);与模型组对比,盐酸氟西汀组和巴戟天组大鼠活动的总里程明显提高(P<0.05),自主游泳时间显著增加(P<0.05),悬尾挣扎时间显著增加(P<0.05),HE染色结果表明海马神经元组织明显复原,病理损伤评分增加(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BDNF表现显著增加(P<0.05),BDNF、TrkB、CREB mRNA的基因相对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经慢性应激刺激后,巴戟天可能通过激活BDNF/TrkB/CREB信号通路对抑郁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改善其抑郁样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戟天 抑郁 海马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 机制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DNF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宋雪晴 孙雅伦 +2 位作者 周丽芳 王松华 孟玮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6-103,共8页
介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功能及相关疾病中的重要作用,包括促进神经元生长和存活、增强突触可塑性、参与神经递质调节、促进髓鞘形成以及神经保护... 介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功能及相关疾病中的重要作用,包括促进神经元生长和存活、增强突触可塑性、参与神经递质调节、促进髓鞘形成以及神经保护等功能,提示BDNF对改善和治疗CNS疾病有重要作用。通过总结与BDNF相关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前研究,概述BDNF对脊髓损伤、创伤性脑损伤、缺血性脑损伤、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亨廷顿病、癫痫以及抑郁症等CNS疾病作用的相关研究进展,归纳BDNF在CNS疾病中作用的分子机制,为BDNF用于探索治疗相关CNS疾病的研究提供思路。未来可在实验动物身上探究BDNF的药物动力学机制,通过开发不同的BDNF给药方式及其衍生药物,有望达到治疗CNS相关疾病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CNS损伤 神经退行性疾病 癫痫 抑郁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通过阻断BDNF/TrkB信号通路改善肠易激综合征大鼠的肠道屏障功能和内脏疼痛 被引量:5
9
作者 杨敏 辛欢 +2 位作者 邹燃 王琼 李悦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34-1239,共6页
目的:探究针灸是否通过调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下游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对肠易激综合征(IBS)大鼠的肠道屏障和内脏疼痛产生影响,探究BDNF/TrkB信号通路作为针灸治疗新靶点的可能性。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健康组、IBS... 目的:探究针灸是否通过调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下游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对肠易激综合征(IBS)大鼠的肠道屏障和内脏疼痛产生影响,探究BDNF/TrkB信号通路作为针灸治疗新靶点的可能性。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健康组、IBS组、针灸组、阳性对照组、针灸+TrkB激活组,每组12只。建立IBS大鼠模型,腹部撤回反射(AWR)检测各组大鼠内脏疼痛;检测各组大鼠结肠TNF-α、IL-1β水平;免疫组化检测结肠黏膜胞质紧密黏连蛋白1(ZO-1)、闭合蛋白(occludin)表达水平;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结肠BDNF、TrkB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健康组相比,IBS组大鼠结肠黏膜出现破损,ZO-1、occludin表达显著降低,大鼠AWR评分、粪便含水量、TNF-α、IL-1β含量、结肠BDNF、TrkB mRNA及BDNF蛋白表达量、TrkB磷酸化程度显著升高(P<0.05);与IBS组相比,针灸组、阳性对照组大鼠结肠黏膜逐渐恢复,ZO-1、occludin表达显著升高,大鼠AWR评分、粪便含水量、TNF-α、IL-1β含量、结肠BDNF、TrkB mRNA及BDNF蛋白表达量、TrkB磷酸化程度显著降低(P<0.05);与针灸组相比,针灸+TrkB激活组大鼠结肠黏膜仍有病变,ZO-1、occludin表达显著降低,大鼠AWR评分、粪便含水量、TNF-α、IL-1β含量、结肠BDNF、TrkB mRNA及BDNF蛋白表达量、TrkB磷酸化程度显著升高(P<0.05)。结论:针灸可通过调控BDNF/TrkB通路,抑制相关蛋白表达,改善肠道屏障功能,减轻内脏疼痛及炎症反应,缓解I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酪氨酸激酶受体B 针灸 肠易激综合征 肠道屏障 内脏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苷调控BDNF/TrkB信号通路及突触可塑性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鼠恐惧记忆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晓晨 金娜 +2 位作者 高源泽 史宝湘 单伟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33,共7页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恐惧记忆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30只,应用单一连续应激(SPS)构建PTSD大鼠模型。将模型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SPS组、淫羊藿苷组及淫羊藿苷+K252a组,其中K252a为酪氨酸激酶受...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恐惧记忆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30只,应用单一连续应激(SPS)构建PTSD大鼠模型。将模型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SPS组、淫羊藿苷组及淫羊藿苷+K252a组,其中K252a为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抑制剂,每组10只;另取10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淫羊藿苷组及淫羊藿苷+K252a组大鼠均于SPS造模1 d后灌胃给药淫羊藿苷,剂量为20 mg/kg,1次/d,共2周。对照组、SPS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K252a为造模7 d后侧脑室注射单次给药。2周后,旷场试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条件性恐惧测试检测各组大鼠焦虑、抑郁及恐惧记忆障碍状况;分子对接验证淫羊藿苷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结合活性。免疫组化检测大鼠杏仁核BDNF和TrkB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BDNF和TrkB蛋白的相对表达。免疫荧光检测大鼠杏仁核突触后密度蛋白95(PSD95)和突触素(SYN)的表达。结果淫羊藿苷与BDNF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与对照组相比,SPS组和淫羊藿苷+K252a组大鼠进入中心区域次数和中心区域运动距离百分比明显降低,开臂进入(OE)和开臂时间(OT)明显降低,僵住时间和排便次数明显增加,BDNF、TrkB、PSD95和SYN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而与SPS组相比,淫羊藿苷组大鼠进入中心区域次数和中心区域运动距离百分比明显增加,OE和OT明显增加,僵住时间和排便次数明显减少,BDNF、TrkB、PSD95和SYN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淫羊藿苷可以有效缓解SPS诱导的大鼠恐惧记忆障碍,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激活BDNF/TrkB信号通路及上调突触相关蛋白SYN和PSD95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苷 创伤后应激障碍 恐惧记忆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突触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suPAR、BDNF、sTWEAK水平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疾病活动度及骨密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春雨 赵金英 +2 位作者 杜军 徐进 吴小芬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8-492,共5页
目的研究血清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suPAR)、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样细胞凋亡弱诱导因子(sTWEAK)水平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疾病活动度及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7月解放军联勤保... 目的研究血清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suPAR)、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样细胞凋亡弱诱导因子(sTWEAK)水平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疾病活动度及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7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40例为类风湿关节炎组,以及2021年1月至2023年7月至本院体检中心体检健康者70例为对照组。评估患者组疾病活动度,测定骨密度。检测对照组和类风湿关节炎组的血清suPAR、BDNF、sTWEAK水平。根据疾病活动度水平将类风湿关节炎组患者再分为低度亚组(2.6~3.2)、中度亚组(3.2~5.1)、高度亚组(>5.1)。比较类风湿关节炎组与对照组、3个亚组的suPAR、BDNF、sTWEAK、骨密度;分析suPAR、BDNF、sTWEAK与疾病活动度、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suPAR、BDNF、sTWEAK联合检测在预测疾病加重风险中的价值。结果类风湿关节炎组血清suPAR、BDNF、sTWEAK高于对照组(P<0.05)。高度亚组血清suPAR、BDNF、sTWEAK明显大于中度亚组和低度亚组(P<0.05),中度亚组血清suPAR、BDNF、sTWEAK明显大于低度亚组(P<0.05)。类风湿关节炎组前臂远端、腰椎L1-4、股骨颈、髋关节的骨密度小于对照组(P<0.05)。高度组前臂远端、腰椎L1-4、股骨颈、髋关节骨密度明显小于中度亚组和低度亚组,中度亚组前臂远端、腰椎L1-4、股骨颈、髋关节骨密度明显小于低度亚组(P<0.05)。血清suPAR、BDNF、sTWEAK与疾病活动度呈正相关,与前臂远端、腰椎L1-4、股骨颈、髋关节的骨密度呈负相关(P<0.05)。联合suPAR、BDNF、sTWEAK三项指标预测疾病活动度升高风险的AUC大于单独预测的AUC(P=0.000)。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suPAR、BDNF、sTWEAK与疾病活动度呈正相关,与骨密度呈负相关,联合检测suPAR、BDNF、sTWEAK可为预测患者疾病未来变化趋势提供有效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样细胞凋亡弱诱导因子 疾病活动度 骨密度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戊糖片球菌CQFP202437对抗生素诱导小鼠运动机能失调的调节作用机制
12
作者 李科 易若琨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83-390,共8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戊糖片球菌CQFP202437对抗生素诱导小鼠运动失调的保护作用,探讨益生菌的作用效果和机理。使用无菌处理后的混合抗生素溶液腹腔注射构建小鼠运动失调模型,造模结束后测定各组小鼠跑步和游泳等运动参数的变化以及小鼠血清... 本研究旨在探究戊糖片球菌CQFP202437对抗生素诱导小鼠运动失调的保护作用,探讨益生菌的作用效果和机理。使用无菌处理后的混合抗生素溶液腹腔注射构建小鼠运动失调模型,造模结束后测定各组小鼠跑步和游泳等运动参数的变化以及小鼠血清和脑组织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小鼠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6,IL-6、Interleukin-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小鼠盲肠肠道屏障基因Occludin-1、ZO-1和Claudin-1的mRNA相对表达量;小鼠脑组织中CREB、ERK1/2和BDNF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戊糖片球菌CQFP202437显著提升了小鼠游泳和跑步的时间(P<0.01),显著(P<0.05)降低小鼠大脑中炎症因子IL-6、TNF-α的水平,增加小鼠大脑中SOD的表达,减少小鼠大脑和血清中MDA的累积。并且戊糖片球菌CQFP202437能提升小鼠大脑组织中BDNF代谢通路相关基因BDNF、ERK1/2、CREB的表达,增强BDNF的作用,还能上调盲肠组织中Occludin-1基因表达。结果表明,戊糖片球菌CQFP202437对抗生素诱导小鼠运动机能失调有调节作用,为提升运动机能益生菌制剂的研制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糖片球菌 跑台运动 负重游泳 脑源性神经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phic factor bdn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抑郁症大鼠缰核和海马BDNF基因表达 被引量:15
13
作者 夏薇 赵华 +1 位作者 任爱华 沈维高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77-278,共2页
目的:研究抑郁症大鼠缰核和海马BDNF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长期未预知应激刺激致大鼠抑郁症模型,运用open field和forcedswimmingtest法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缰核和海马BDNF基因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目的:研究抑郁症大鼠缰核和海马BDNF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长期未预知应激刺激致大鼠抑郁症模型,运用open field和forcedswimmingtest法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缰核和海马BDNF基因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抑郁症模型组大鼠海马和缰核均表现为BDNF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结论:实验性抑郁症大鼠缰核、海马BDNF基因表达水平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缰核 海马 bdnf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剥夺所致大鼠抑郁样行为与海马BDNF mRNA表达变化 被引量:9
14
作者 江雪华 张敏 +2 位作者 陆大祥 韦佳 戚仁斌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95-703,共9页
为探讨早期剥夺对大鼠行为与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mRNA表达的影响,将新生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与早期剥夺组,早期剥夺组在出生后1~14d每天孤养4h。监测体重,在出生后36?64天进行液体消耗试验,每周一次。12w龄时,进行穿... 为探讨早期剥夺对大鼠行为与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mRNA表达的影响,将新生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与早期剥夺组,早期剥夺组在出生后1~14d每天孤养4h。监测体重,在出生后36?64天进行液体消耗试验,每周一次。12w龄时,进行穿梭箱试验,酶联免疫法检测海马BDNF含量,原位杂交法观察海马BDNF mRNA的表达。早期剥夺组大鼠体重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糖水摄入量与糖水偏爱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穿梭箱试验中,早期剥夺组大鼠在训练时的穿梭反应次数显著少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测试时,两组大鼠的被动逃避行为、主动逃避行为与逃避错误次数无显著差异。早期剥夺组大鼠海马BDNF含量、CA1区和CA3区BDNF mRNA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5)。提示早期剥夺可导致大鼠生长减慢,表现出快感缺失的抑郁样行为,但未诱导成年大鼠表现出明显的习得性无助倾向,早期剥夺能下调成年大鼠海马BDNFmRNA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剥夺 抑郁样行为 海马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脑缺血小鼠BDNF及NT-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建平 刘聪 +3 位作者 杨直堂 蒋超 赵源征 许栋乾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31-535,共5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72只SPF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溶剂治疗组、白藜芦醇预治疗组,每组各18只。线栓法制作小鼠大脑中动脉永久性脑缺血模型(permanent m...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72只SPF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溶剂治疗组、白藜芦醇预治疗组,每组各18只。线栓法制作小鼠大脑中动脉永久性脑缺血模型(perman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pM-CAO),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组织BDNF及NT-3蛋白的表达,RT-PCR技术检测缺血脑组织中BDNF及NT-3的基因水平,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的变化,以Zea Longa评分法进行神经功能学评分。结果与模型组及溶剂治疗组相比,白藜芦醇预治疗组梗死区周围BDNF及NT-3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脑梗死体积明显缩小(P<0.01),且神经功能学评分明显改善(P<0.01)。结论白藜芦醇可增加脑缺血后BDNF及NT-3的表达,减少脑梗死体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脑缺血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营养因子-3 梗死体积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17肽对心肺复苏大鼠海马神经元NGF、BDN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晶 路毅 +3 位作者 邢秀荣 秦俭 王蓉 盛树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82-585,共4页
目的观察心肺复苏术后大鼠海马神经元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表达的变化,以及APP17肽对NGF、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窒息法制作大鼠呼吸心跳骤停模型,... 目的观察心肺复苏术后大鼠海马神经元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表达的变化,以及APP17肽对NGF、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窒息法制作大鼠呼吸心跳骤停模型,然后行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性Wistar大鼠18只,随机分3组:手术对照组(A组)、心肺复苏组(B组)、心肺复苏+APP17肽组(C组),复苏至自主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时静脉注射APP17肽10μg·(300g)-1。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各组大鼠复苏2h后海马神经元表达NGF、BDNF情况。结果与对照组(A组)相比心肺复苏组(B组)大鼠海马神经元NGF、BDNF表达明显降低(P<0.05);心肺复苏+APP17肽组(C组)NGF、BDNF表达明显增加,高于B组和A组(P<0.01)。结论心肺复苏模型大鼠自主循环恢复2h海马神经元NGF、BDNF表达降低,APP17肽能恢复神经元NGF、BDNF的表达,对缺血、缺氧性神经元损伤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术 神经生长因子(NGF) 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 APP17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DNF介导运动对脑高级功能——学习记忆能力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18
17
作者 黄涛 徐波 +1 位作者 杨毅飞 白俊伟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2-85,共4页
对BDNF在运动促进学习记忆能力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研究认为,体育运动有助于学习记忆能力的提高,其机制之一可能是运动加强海马等与学习记忆相关脑区BDNFmRNA表达,使BDNF含量增加。BDNF在学习记忆过程中起重要的... 对BDNF在运动促进学习记忆能力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研究认为,体育运动有助于学习记忆能力的提高,其机制之一可能是运动加强海马等与学习记忆相关脑区BDNFmRNA表达,使BDNF含量增加。BDNF在学习记忆过程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BDNF主要作用于TrkB受体,可能经MAPK和IP3-K信号途径,易化神经递质合成与释放,增强突触传递效能,从而对学习记忆起到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学习 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Survivin、TrkB和BDNF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2
18
作者 刘天卿 任海军 +1 位作者 温爽 张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1-294,共4页
目的观察生存素基因蛋白(Survivin)、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及其配体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胃癌组织和癌旁黏膜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和分析Survivin、TrkB和BDNF与胃癌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4例原... 目的观察生存素基因蛋白(Survivin)、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及其配体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胃癌组织和癌旁黏膜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和分析Survivin、TrkB和BDNF与胃癌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4例原发性胃癌组织、癌旁黏膜组织和34例淋巴结癌转移组中对应的阳性淋巴结Survivin、TrkB和BDNF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Survivin、TrkB和BDNF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87%(46/64)、60.93%(39/64)和59.37%(38/64),而癌旁黏膜组织无一例表达。Survivin、TrkB和BDNF蛋白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等无关(P〉0.05),而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浸润至胃壁全层组、有淋巴结转移组和TNM分期Ⅲ~Ⅳ组的Survivin、TrkB和BDNF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未浸润至胃壁全层组、无淋巴结转移组和TNM分期Ⅰ~Ⅱ组(分别P〈0.01)。研究还显示,Survivin与TrkB和BDNF的阳性表达率随着肿瘤不同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相关分析表明,Survivin阳性表达与TrkB和BDNF呈正相关(P〈0.05)。胃癌转移组Survivin、TrkB和BDNF蛋白在淋巴结转移癌中的阳性表达率(82.35%,28/34;76.47%,26/34;70.58%,24/34)均较原发癌(88.23%,30/34;85.29%,29/34;82.35%,28/34)低,但两者差异无显著性(分别P〉0.05)。结论Survivin、TrkB和BDNF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Survivin、TrkB和BDNF可有助于判断胃癌局部侵袭和远处转移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生存素基因蛋白 酪氨酸激酶受体B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复方SMⅠ对拟老年痴呆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BDN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6
19
作者 王小艳 董军 +3 位作者 陆大祥 付咏梅 潘三强 杨昌山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24-527,共4页
目的 :探讨中药复方SMⅠ对拟老年性痴呆 (AD)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用D -半乳糖腹腔注射 6 2d和三氯化铝灌胃 10 6d联合用药制备拟AD动物模型。从造模的第 6 7d开始 ,中药组灌胃给中药SMⅠ ,连续 4 0d。给药结束后 ,... 目的 :探讨中药复方SMⅠ对拟老年性痴呆 (AD)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用D -半乳糖腹腔注射 6 2d和三氯化铝灌胃 10 6d联合用药制备拟AD动物模型。从造模的第 6 7d开始 ,中药组灌胃给中药SMⅠ ,连续 4 0d。给药结束后 ,通过方形水迷宫、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来观察SMⅠ对拟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和脑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SMⅠ可以缩短拟AD模型小鼠水迷宫测试的潜伏期 (P <0 0 1) ,减少其错误次数 (P <0 0 5 ) ,同时促进海马BDNFmRNA的表达 (P <0 0 1)。结论 :中药复方SMⅠ能提高D -半乳糖和AlCl3 拟老年性痴呆小鼠学习记忆能力 ,其效果优于脑复康。SMⅠ促进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可能与促进BDNFmRNA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 记忆 海马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阿尔茨海默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茱萸环烯醚萜苷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BDNF及其受体Trk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姚瑞芹 张丽 +3 位作者 张兰 王文 艾厚喜 李林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535-1536,共2页
关键词 山茱萸环烯醚萜苷 脑梗死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TRKB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免疫蛋白印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