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沉积古地貌恢复及古地貌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以准噶尔盆地石西地区三叠系百口泉组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李想 付磊 +5 位作者 魏璞 李俊飞 徐港 曹倩倩 钟杨 王振鹏 《岩性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48,共11页
综合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及测井、录井数据,采用沉积古地貌恢复技术对准噶尔盆地石西地区三叠系百口泉组古地貌进行了恢复,在明确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的基础上,对古地貌与沉积相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指出了油气勘探的有利区。研究结果表明:... 综合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及测井、录井数据,采用沉积古地貌恢复技术对准噶尔盆地石西地区三叠系百口泉组古地貌进行了恢复,在明确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的基础上,对古地貌与沉积相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指出了油气勘探的有利区。研究结果表明:①恢复古地貌的步骤包括计算时间域下的地层厚度、计算深度域下的地层厚度、剥蚀量恢复、去压实校正和古水深恢复。石西地区百口泉组沉积时呈“西北高、东南低”的构造格局,西北部为大面积高地,中部、东部发育凸起和6条主干沟槽,相互穿插,南部则分布3个洼地,古地貌以凸起—沟槽—洼地的组合样式为主。②研究区北部、中部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以分流河道微相为主,被分流河道间湾分割;西南部、西部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包含水下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间微相,局部区域发育河口坝和席状砂微相。③研究区古地貌控制沉积相展布,古地貌形态和特征直接影响沉积物来源、搬运路径和沉积环境,表现为东北部物源经三角洲砂体向西南部湖盆中心输送过程中,6条古沟槽为主要搬运通道,同时限制河道的频繁摆动;沟槽内水动力强,发育厚层、多期叠置的分流河道砂体;凸起地区受河道影响较小,积聚了较厚的泥岩,发育分流河道间湾微相;洼地内因河道扩展导致水动力减弱,细砂质沉积,发育大面积席状砂微相。④研究区东部沟槽区和南部洼地是储层发育有利区,也是重点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貌恢复 辫状河三角洲 席状砂 分流河道 去压实校正 百口泉组 三叠系 石西地区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荆江陈家湾—突起洲分汊段河道演变与趋势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廖宇昂 刘瑜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6-202,共7页
三峡工程的运行极大减轻了荆江的防洪压力,同时改变了河段水沙条件,导致荆江持续发生剧烈冲淤变化。荆江陈家湾—突起洲段为典型微弯分汊河型,滩槽格局调整、主支汊易位将直接影响航道运行和防洪安排。基于三峡工程运行前后长系列水文... 三峡工程的运行极大减轻了荆江的防洪压力,同时改变了河段水沙条件,导致荆江持续发生剧烈冲淤变化。荆江陈家湾—突起洲段为典型微弯分汊河型,滩槽格局调整、主支汊易位将直接影响航道运行和防洪安排。基于三峡工程运行前后长系列水文与河道原型观测资料,揭示河段水沙变化与河床冲淤响应特征,分析河道形态尺度年际变化过程,总结河道演变规律及趋势。结果表明:三峡工程运行后,沙市站平均年输沙量下降85%,河床冲刷3.1亿m^(3)。以太平口—三八滩汊道段滩槽变化最为剧烈,主流走势由北转南。2011年后,三八滩与腊林洲边滩守护工程基本遏制了“太平口心滩南槽南靠、三八滩南汊北提”趋势,但该段河床随即再次调整,近期又表现出“南槽北扩、南汊南扩”的新情势。同时,由于三八滩南汊发育、北汊分流比降低,北汊长江大桥下的通航问题日益突显,如何解决碍航问题,仍需进一步开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演变 冲淤分析 三峡工程 分汊河段 荆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新近系沙湾组沉积特征 被引量:41
3
作者 杨少春 孟祥梅 +2 位作者 陈宁宁 张世奇 向奎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24,38,共6页
根据岩心观察结果,结合钻井、地震及测井资料,对车排子地区新近系沙湾组沉积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沙湾组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沉积物源来自北西方向的扎伊尔山;排2井区沙湾组二段下部砂体为水下分流河道沉积,而不是前人认... 根据岩心观察结果,结合钻井、地震及测井资料,对车排子地区新近系沙湾组沉积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沙湾组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沉积物源来自北西方向的扎伊尔山;排2井区沙湾组二段下部砂体为水下分流河道沉积,而不是前人认为的滩坝沉积;沙湾组的平面沉积相呈北西-南东向展布,沉积演化从早到晚经历了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滨浅湖亚相和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的沉积时期;研究区水下分流河道和砂坝为有利储集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排子地区 沙湾组 辫状河三角洲 滨浅湖 沉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库车坳陷克拉苏冲断带白垩系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其与储集层发育的关系 被引量:36
4
作者 潘荣 朱筱敏 +4 位作者 刘芬 李勇 马玉杰 邸宏利 张荣虎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07-716,共10页
新疆库车坳陷克拉苏冲断带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一、二段是一套由细砂岩、中粗砂岩、含砾砂岩、粉砂岩及泥岩组成的碎屑岩组合。通过30余口钻井(包括6口新取心井)的岩心、测井、录井、薄片及粒度等资料的分析,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确认克拉... 新疆库车坳陷克拉苏冲断带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一、二段是一套由细砂岩、中粗砂岩、含砾砂岩、粉砂岩及泥岩组成的碎屑岩组合。通过30余口钻井(包括6口新取心井)的岩心、测井、录井、薄片及粒度等资料的分析,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确认克拉苏冲断带巴什基奇克组一、二段发育砂质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其岩性以岩屑砂岩为主;粒度概率曲线具有牵引流特征;砂体中发育楔状交错层理及冲刷、充填构造等丰富的强水动力沉积构造及间断正韵律;砂体延伸远、面积大展布稳定,砂地比值高;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等微相。据三角洲砂体的岩性、沉积构造及沉积序列等特征,建立了三角洲沉积模式。稳定的构造背景、开阔的盆地、丰富的物源供给使得研究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非常发育,其以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为主体,物性好,砂体延伸远,可向盆地中央方向推进35~60km,砂体纵横叠置,为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储集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坳陷 巴什基奇克组 辫状河三角洲 沉积特征 沉积模式 储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地区须五段—须六段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与模式 被引量:45
5
作者 刘柳红 朱如凯 +3 位作者 罗平 周川闽 张兴阳 翟文亮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67-675,共9页
针对川中地区须五段—须六段,在大量露头观察、岩心描述基础上,结合测井和地震分析,认为研究区为典型的浅水三角洲。根据煤岩产状、砂岩中植物颈干与碎片、河道底部冲刷程度、滞留沉积类型、层理类型等特征将浅水三角洲划分为上三角洲... 针对川中地区须五段—须六段,在大量露头观察、岩心描述基础上,结合测井和地震分析,认为研究区为典型的浅水三角洲。根据煤岩产状、砂岩中植物颈干与碎片、河道底部冲刷程度、滞留沉积类型、层理类型等特征将浅水三角洲划分为上三角洲平原、下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及前三角洲4种亚相。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两种浅水三角洲模式:一种为以须五段为代表的低物源供给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另一种为以须六段为代表的高物源供给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模式。低物源供给型的下三角洲平原发育的煤是良好烃源岩,高物源供给型的下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及决口沉积为优质储层发育相带,两者匹配,构成良好的生储组合,是岩性油气藏勘探的重点区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三角洲 辫状河 沉积模式 四川盆地 须家河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钱家店砂岩型铀矿成矿地质特征 被引量:77
6
作者 罗毅 何中波 +1 位作者 马汉峰 孙祥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91-400,共10页
通过对钱家店铀矿床产出的地质背景、地质构造环境、矿床铀矿物特征、蚀变地球化学特征、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年代学等综合研究,认为钱家店铀矿床受"晚白垩世姚家期辫状河道洼地、晚白垩世嫩江期末反转隆升... 通过对钱家店铀矿床产出的地质背景、地质构造环境、矿床铀矿物特征、蚀变地球化学特征、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年代学等综合研究,认为钱家店铀矿床受"晚白垩世姚家期辫状河道洼地、晚白垩世嫩江期末反转隆升剥蚀构造天窗、NNE向贯通性基底断裂"三位一体控制,矿床成因类型为同生沉积后生叠加复成因型。这为进一步的找矿工作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复成因矿床 辫状河道洼地 构造天窗 贯通性基底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米退积型与进积型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模式 被引量:27
7
作者 李顺明 宋新民 +3 位作者 刘曰强 王友启 李艳明 唐后军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65-672,共8页
不同类型辫状河三角洲的成因分析是预测剩余油分布及制定合理开发政策的基础。岩石地球化学及成因地层分析表明,温米油田三间房组是在气候干燥的淡水湖盆长期基准面旋回内的退积型和进积型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应用精细成因地层对比... 不同类型辫状河三角洲的成因分析是预测剩余油分布及制定合理开发政策的基础。岩石地球化学及成因地层分析表明,温米油田三间房组是在气候干燥的淡水湖盆长期基准面旋回内的退积型和进积型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应用精细成因地层对比方法建立三间房组单砂层成因地层格架。基于单分流河道识别:退积型辫状河三角洲规模小,分流河道宽深比30~58,平面形态纵向由枝状向指状演化,发育CSm→MSp-l→FSh→FSp-h→FStr→FSp-h→Fr较细岩石相组合;进积型辫状河三角洲规模相对较大,分流河道宽深比53~108,平面形态纵向呈指状-枝状-片状演化,发育SCm→GCSm→CStr→FSp-h→FSp-l较粗岩石相组合,湖底坡折带发育小型河口坝。水气交替注入能较大幅度提高这类油藏的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米油田 浅水辫状河三角洲 单砂层 沉积微相 砂体叠加样式 沉积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甘宁盆地西峰油田主要产层储油砂体沉积微相组合及特征 被引量:47
8
作者 刘自亮 王多云 +3 位作者 王峰 李树同 王志坤 秦红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48-254,共7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峰地区晚三叠世延长组为例,对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体系中以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两种储油微相为主导的多种微相组合进行研究,提出将其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区”、“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混合区”、“河口坝区”和“河... 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峰地区晚三叠世延长组为例,对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体系中以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两种储油微相为主导的多种微相组合进行研究,提出将其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区”、“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混合区”、“河口坝区”和“河口坝与滑塌体混合区”四段微相组合区。文中对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中的沉积微相进行了详细刻画,例如,将水下分流河道划分为箱形叠加式、箱—钟形叠加式和钟形叠加式3种;将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组合划分为“河上坝”和“坝上河”两大类,及其以河为主的“坝上河”、以坝为主的“坝上河”、连续式“河上坝”和叠加式“河上坝”等4种亚类;将河口坝组合划分为迁移河口坝和叠加河口坝;将河口坝与滑塌体组合划分为坝顶滑塌和坝底滑塌,并讨论了各微相组合的形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油砂体微相组合 水下分流河道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 西峰油田 陕甘宁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上三叠统延长组沉积相特征研究 被引量:22
9
作者 尹泽 刘自亮 +5 位作者 彭楠 沈芳 谭梦琪 王玉冲 梁雨晨 王红伟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3-176,共14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北部汝箕沟剖面、南部阎家庄剖面和中部环78、环52、演40井岩芯的详细观察,并结合前人的研究资料及岩性和岩相组合、沉积相分析,探讨了研究区延长组沉积相特征与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延长组发...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北部汝箕沟剖面、南部阎家庄剖面和中部环78、环52、演40井岩芯的详细观察,并结合前人的研究资料及岩性和岩相组合、沉积相分析,探讨了研究区延长组沉积相特征与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延长组发育12种岩相类型,7种岩相组合。延长组时期为扇三角洲—湖泊、辫状河三角洲、冲积扇沉积体系,其中也充分发育筛状沉积、水上分流河道、分流河道间、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等沉积微相和亚相类型。北部汝箕沟地区在延长组沉积早期主要为扇三角洲相,进入中期由湖泊相过渡为扇三角洲相,晚期则发育深湖相;中部环县—演武地区在延长组早期为辫状河三角洲相,中期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相和湖泊相,晚期过渡为三角洲相并受到抬升剥蚀作用;南部阎家庄在延长组则发育冲积扇相,随后便受到抬升剥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岩相组合 扇三角洲 辫状河三角洲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沉积体系储集层构型研究与展望 被引量:23
10
作者 蒋平 赵应成 +1 位作者 李顺明 许晓明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1-115,共5页
储集层构型自提出以来,研究范围从河流沉积体系逐步延伸到各种沉积体系。目前为止,针对曲流河沉积体系,形成了废弃河道定位、构型界面定期、相互关系定型的定量研究思路;针对辫状河沉积体系,逐步完善辫状河河道和心滩组合关系以及心滩... 储集层构型自提出以来,研究范围从河流沉积体系逐步延伸到各种沉积体系。目前为止,针对曲流河沉积体系,形成了废弃河道定位、构型界面定期、相互关系定型的定量研究思路;针对辫状河沉积体系,逐步完善辫状河河道和心滩组合关系以及心滩内部构型模式;针对冲积扇沉积体系,寻求地下储集层的构型分级和识别模式;针对三角洲前缘沉积体系,精细水下分流河道内部加积体,河口坝内部增生体等构型要素划分。最后总结了不同沉积体系储集层构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展望,认为建立其更加符合地下地质认识的构型模式,认识储集层构型动态响应特征以及与井网匹配关系将是储集层构型研究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层构型 沉积体系 曲流河 辫状河 冲积扇 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鲁番-哈密盆地的两种粗碎屑三角洲 被引量:55
11
作者 李文厚 林晋炎 +1 位作者 袁明生 王武和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13-121,共9页
吐鲁番-哈密盆地上二叠统、三叠系和侏罗系广泛发育冲积扇、河流、湖泊、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正常三角洲相沉积。其内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最为发育,二者在岩石类型、沉积结构、沉积构造、沉积韵律、沉积旋回、沉积背景及岩电... 吐鲁番-哈密盆地上二叠统、三叠系和侏罗系广泛发育冲积扇、河流、湖泊、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正常三角洲相沉积。其内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最为发育,二者在岩石类型、沉积结构、沉积构造、沉积韵律、沉积旋回、沉积背景及岩电组合上有很大的相似性,其骨架主要为河道砂体。这两种粗碎屑三角洲可用其特征的陆上沉积组合来区分。本区的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具有良好的储集油气潜能,是今后油气勘探不可忽视的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密盆地 扇三角形 油气储集体 沉积 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石南31井区下白垩统清水河组一段辫状河三角洲相及沉积演化 被引量:19
12
作者 饶政 姚鹏翔 +3 位作者 张春光 刘静 安志渊 高振中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43-52,共10页
针对准噶尔盆地腹部石南31井区下白垩统清水河组一段三角洲相沉积的不同认识,根据砾岩的成层性、组构、结构成熟度、孔隙发育等特征,以及砂岩的结构、构造、粒度特征、砂体的空间展布特征,笔者认为清水河组一段是较强水动力条件下牵引... 针对准噶尔盆地腹部石南31井区下白垩统清水河组一段三角洲相沉积的不同认识,根据砾岩的成层性、组构、结构成熟度、孔隙发育等特征,以及砂岩的结构、构造、粒度特征、砂体的空间展布特征,笔者认为清水河组一段是较强水动力条件下牵引流沉积的产物,其沉积环境属辫状河三角洲。通过对岩心的详细观察与描述,结合测井相分析,以石南31井区211口井的单井相分析为基础,依据连井相剖面分析和平面沉积相综合研究,认为该区辫状河三角洲的各亚相发育齐全,并识别出了辫状河道、河漫、水下分流河道、支流间湾、河口砂坝、远砂坝、前三角洲泥、前三角洲沟道砂等微相。在清一段早期(K1q12),研究区以湖泊相沉积为主,仅东南部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其后,研究区南北两个方向的辫状河三角洲相向推进(K1q11-3-4、K1q11-3-3);继而,东南部的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消失,研究区内仅见三角洲前缘(K1q11-3-2)沉积;K1q11-3-1沉积时期以细粒沉积为主,而沉积相格局则大致同前。同样,K1q11-2沉积时期,北方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及前缘,东南方仅发育三角洲前缘。清一段晚期(K1q11-1),由于湖平面快速上升,全区均演化为前辫状河三角洲亚相,主要由前三角洲泥构成,并且发育条带状分布的沟道砂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三角洲 沉积特征 沉积演化 下白垩统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年流水型砂质辫状河心滩坝内部落淤层展布样式探讨 被引量:21
13
作者 陈玉琨 吴胜和 +2 位作者 王延杰 毛平 龙明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5年第1期96-101,112,共7页
利用露头和现代沉积资料,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分析认为常年流水型砂质辫状河落淤层的展布特征主要受心滩坝演化以及后期多次冲刷改造的影响,其中心滩坝演化对落淤层分布的影响最为重要。在此基础上,利用沉积学原理,重点从心滩坝演化的角... 利用露头和现代沉积资料,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分析认为常年流水型砂质辫状河落淤层的展布特征主要受心滩坝演化以及后期多次冲刷改造的影响,其中心滩坝演化对落淤层分布的影响最为重要。在此基础上,利用沉积学原理,重点从心滩坝演化的角度出发,通过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组合讨论了不同沉积作用条件下落淤层的保存及分布,建立了落淤层的3种总体分布样式,即近穹窿式、近水平式和单向倾斜式,并给出了地下表征的基本思路。这一研究可以为地下同一沉积模式的砂质辫状河储层内部落淤层的精细表征提供模式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质辫状河 落淤层 心滩坝 沉积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石炭-二叠系两类三角洲沉积机理探讨 被引量:79
14
作者 何义中 陈洪德 张锦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8-71,共4页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石炭二叠系发育曲流河浅水海相三角洲和网状河浅水湖泊三角洲两种类型的三角洲。这两类三角洲与经典的三角洲模式不同的是 ,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和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分别构成了曲流河浅水海相三角洲和网状...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石炭二叠系发育曲流河浅水海相三角洲和网状河浅水湖泊三角洲两种类型的三角洲。这两类三角洲与经典的三角洲模式不同的是 ,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和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分别构成了曲流河浅水海相三角洲和网状河浅水湖泊三角洲的骨架砂体 ,而不是传统认为的三角洲前缘河口砂坝。控制石炭二叠系两类三角洲发育的主要是河流类型、地形坡度、水体深浅、不同水体密度差及河流沉积作用和湖泊的分散作用等。曲流河浅水海相三角洲主要发育于曲流河水系 ,沉积物较细 ,地形坡度平缓 ,喷流机制为似等密度流 ,水体密度较大 ,以河流、波浪和潮汐作用为主 ;网状河浅水湖泊三角洲主要发育于网状河水系 ,沉积物较粗 ,地形坡度较小 ,喷流机制属高密度流 ,水体密度较小 ,湖泊分散作用较强 ,沉积作用相对较弱。根据两类三角洲的特征分别建立了它们的沉积模式 ,并指出曲流河浅水海相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及网状河浅水湖泊三角洲的平原相带呈透镜状或带状分布的分流河道砂体是有利的勘探方向和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 曲流河-浅水海相三角洲 网状河-浅水湖泊三角洲 沉积特征 成因机理 沉积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钱家店铀矿床沉积特征及其与铀成矿的关系 被引量:14
15
作者 王世亮 昝国军 +2 位作者 陈泽亚 杨松林 雷安贵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3-75,154,共3页
钱家店铀矿床是层间氧化带成因的砂岩型铀矿床,其形成不但受层间氧化带制约,还受沉积砂体的控制。通过对含矿层位姚家组的岩性组合、沉积构造、粒度特征、沉积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等多方面的研究,认为姚家组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其... 钱家店铀矿床是层间氧化带成因的砂岩型铀矿床,其形成不但受层间氧化带制约,还受沉积砂体的控制。通过对含矿层位姚家组的岩性组合、沉积构造、粒度特征、沉积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等多方面的研究,认为姚家组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其沉积砂体具有较好的成层性及泛连通性,有利于含铀含氧水的沿层流动,并于氧化还原过渡带处沉淀、富集。铀矿富集程度受砂体规模、储层物性、泥岩发育程度等多种因素影响,铀成矿与沉积特征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家店铀矿床 沉积特征 辫状河三角洲 铀成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长北气田山2段三角洲沉积体系和砂体展布特征 被引量:22
16
作者 王华 郑荣才 +2 位作者 周祺 李凤杰 魏钦廉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8年第2期22-28,共7页
长北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东北部,下二叠统山西组为一套碎屑沉积,自上而下被划分为山1(P1s1)和山2(P1s2)等2个岩性段,其中山2段是长北气田主力产层。在岩心描述、岩矿分析及测井资料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山2段属于海相辫状河... 长北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东北部,下二叠统山西组为一套碎屑沉积,自上而下被划分为山1(P1s1)和山2(P1s2)等2个岩性段,其中山2段是长北气田主力产层。在岩心描述、岩矿分析及测井资料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山2段属于海相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在长北气田范围内,主要发育三角洲平原亚相,次为前缘亚相,其广泛发育的分流河道砂体为油气聚集提供了有利场所。文中采用层序-岩相古地理编图的技术方法,详细描述了山2段砂体的展布特征,为储层预测和描述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三角洲 分流河道砂体 储层预测 长北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北麓晚二叠世平顶山段辫状河—辫状三角洲沉积体系及其构造涵义 被引量:17
17
作者 郑超 李宝芳 温显端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15-420,共6页
秦岭北麓晚二叠世石千峰组下部的平顶山砂岩段不整合覆于早、中二叠世含煤地层之上,是一套板状交错层理十分发育并以粗碎屑长石砂岩和长石石英砂岩为主的地层,以辫状河道与辫状三角洲充填沉积占优势。平顶山砂岩段呈自南向北并向东、西... 秦岭北麓晚二叠世石千峰组下部的平顶山砂岩段不整合覆于早、中二叠世含煤地层之上,是一套板状交错层理十分发育并以粗碎屑长石砂岩和长石石英砂岩为主的地层,以辫状河道与辫状三角洲充填沉积占优势。平顶山砂岩段呈自南向北并向东、西两侧变薄的朵状体。平顶山砂岩以含大量的新鲜的钾长石和古水流方向自南指向北和北西为特征,明显区别于下伏含煤地层中的砂岩。石千峰组砂岩与下伏煤系砂岩的厚度、古水流方向和岩石矿物成分的截然变化,表明华北石炭、二叠纪克拉通盆地南部的陆表海至晚二叠世已经完全退出华北,盆地南缘出现了新的物源隆起区,古沉积斜坡由原来的向南倾斜转变为向北倾斜。这意味着秦岭—大别构造带与华北板块南缘在此时期已经开始发生了碰撞并隆起成山。平顶山砂岩为硅质胶结,孔渗条件很差,储集油气的希望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平顶山砂岩段 长石砂岩 辫状河 辫状三角洲 古水流方向 板块碰撞 秦岭北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堡凹陷柳赞油田沙三^3亚段扇三角洲相构型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杨延强 吴胜和 +4 位作者 齐立新 刘志家 岳大力 刘丽 曲晶晶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1-30,5,共10页
利用南堡凹陷柳赞油田开发区的岩心和测井等资料,分析沙三3段储层的沉积微相类型及相构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扇三角洲储层主要发育辫状水道、溢岸、水道间、河口坝和坝间等微相类型。其中,河口坝发育规模较大,具有重力流的成因机制... 利用南堡凹陷柳赞油田开发区的岩心和测井等资料,分析沙三3段储层的沉积微相类型及相构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扇三角洲储层主要发育辫状水道、溢岸、水道间、河口坝和坝间等微相类型。其中,河口坝发育规模较大,具有重力流的成因机制。扇三角洲各沉积微相组合样式多样:单期微相砂体的平面组合样式主要有水道-水道型、水道-溢岸-水道型、水道-河口坝型、河口坝-河口坝型、孤立水道型5种类型。辫状水道之间的侧向拼接样式包括辫状水道与辫状水道的侧向叠置、辫状水道-溢岸-辫状水道拼接、辫状水道-水道间泥岩-辫状水道拼接等;河口坝之间的侧向拼接主要包括坝主体的侧向叠置、坝缘的侧向叠置、坝缘的相互交错,以及河口坝-坝间泥岩-河口坝拼接等;辫状水道与河口坝的侧向拼接主要为河口坝-辫状水道-河口坝拼接。多期辫状水道垂向上主要表现为切物源方向的近水平叠置,多期河口坝垂向上主要表现为顺物源方向的前积叠置,前积倾角约为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赞油田 扇三角洲 沉积微相 组合样式 辫状水道 河口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安组延九段沉积环境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史超群 张金亮 +3 位作者 徐淑娟 王山章 张晓华 石宁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8-106,共9页
本次研究依据大量的钻井、露头和岩心资料,根据沉积构造、沉积层序特征及测井曲线对比分析,对姬塬地区延九段的沉积相进行研究,认为本区延九段为潮湿气候条件下的辫状河—辫状三角洲沉积,且明确了沉积相的时空展布和变化规律。研究区辫... 本次研究依据大量的钻井、露头和岩心资料,根据沉积构造、沉积层序特征及测井曲线对比分析,对姬塬地区延九段的沉积相进行研究,认为本区延九段为潮湿气候条件下的辫状河—辫状三角洲沉积,且明确了沉积相的时空展布和变化规律。研究区辫状三角洲平原上分流河道比较发育,还发育分流间、决口扇和沼泽沉积;三角洲前缘上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间。研究区储层砂体发育各种层理构造和侵蚀构造。河道砂坝储层物性好,常叠覆形成构造小高点,可形成构造-岩性油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三角洲 河道砂坝 延安组 侏罗系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岱海现代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 被引量:12
20
作者 石良 金振奎 +2 位作者 李桂仔 高白水 闫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3-39,共7页
古代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在我国含油气盆地中广泛发育,并成为油气成藏的有利条件之一,但现代湖泊辫状河三角洲却发育较少,内蒙古岱海辫状河三角洲是为数不多的、发育良好的现代实例之一。为此,实地考察、研究了该辫状河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及... 古代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在我国含油气盆地中广泛发育,并成为油气成藏的有利条件之一,但现代湖泊辫状河三角洲却发育较少,内蒙古岱海辫状河三角洲是为数不多的、发育良好的现代实例之一。为此,实地考察、研究了该辫状河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并取得以下结论性认识:1三角洲前缘没有水下分流河道,分流河道一入湖即消失,在其前方形成朵状河口坝,沿岸流将河口坝砂再次沿湖岸搬运沉积,形成席状滩;河口坝与席状滩连片,沿湖岸连续展布,河口坝厚度比席状滩大,地形上常隆起,并垂直于湖岸延伸。2辫状河入湖可以形成2种三角洲,即分流河道呈辫状河的三角洲和分流河道呈曲流河的三角洲,前者发育于三角洲形成早期阶段,三角洲平原较小、坡度较大;后者发育于三角洲形成晚期阶段,三角洲平原变大、变平缓,皆呈朵状。3早期阶段的辫状河三角洲,分流河道两岸河岸砂发育,主要为细砂;而晚期阶段则以粉砂和泥为主。4三角洲前缘砂体比平原分流河道的细,前者以砂质沉积为主,后者以砾质沉积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自治区 岱海 现代辫状河三角洲 沉积模式 河口坝 席状滩 朵叶体 亚微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