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1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idHCl和TNZ与血清白蛋白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1
作者 刘里 王开燕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7-124,共8页
通过实验和理论模拟研究了盐酸利多卡因(LidHCl)和替硝唑(TNZ)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结合作用。结果显示,在缓冲液(pH=7.40)和不同温度(299、309 K和319 K)条件下,LidHCl和TNZ可显著猝灭蛋白的荧光强度。结果表明,BSA的荧光是由Lid... 通过实验和理论模拟研究了盐酸利多卡因(LidHCl)和替硝唑(TNZ)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结合作用。结果显示,在缓冲液(pH=7.40)和不同温度(299、309 K和319 K)条件下,LidHCl和TNZ可显著猝灭蛋白的荧光强度。结果表明,BSA的荧光是由LidHCl和TNZ通过静态猝灭机制发生的。多光谱测量结果显示,LidHCl-TNZ可影响BSA的二级结构,特别是对酪氨酸残基微环境的疏水性影响更大。荧光抑制曲线和分子对接研究显示,LidHCl和TNZ结合在位于Sudlow位点Ⅱ的亚结构ⅢA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硝唑 盐酸利多卡因 牛血清白蛋白 分子模拟 联合用药 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卤代黄酮类化合物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2
作者 姚甜 文旭娜 +4 位作者 刘帅华 吴睿 张强 刘存芳 田光辉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3-365,共13页
探索以天然产物丹皮酚为原料合成二卤代黄酮类化合物,考察其与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简称HSA)的相互作用。以丹皮酚与不同二卤取代的苯甲醛经羟醛缩合和关环反应,合成出8种二卤代黄酮类化合物,并在模拟生理条件下采用荧光... 探索以天然产物丹皮酚为原料合成二卤代黄酮类化合物,考察其与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简称HSA)的相互作用。以丹皮酚与不同二卤取代的苯甲醛经羟醛缩合和关环反应,合成出8种二卤代黄酮类化合物,并在模拟生理条件下采用荧光光谱法和分子对接法探究了与HSA结合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8种二卤代黄酮类化合物与HSA有明显的静态荧光猝灭作用,且都是以氢键和范德华力为主要作用力类型的自发放热过程。同步荧光光谱显示,黄酮可降低络氨酸残基的微环境极性,增强其疏水性;黄酮醇同时改变了络氨酸残基和色氨酸残基的微环境。热力学和分子对接分析发现,二卤代黄酮类化合物与HSA形成氢键的总个数分别为1、4、4、4、3、4、4、2。在黄酮上引入羟基虽然对复合物形成的主要作用力类型影响不大,但是能够改变与HSA结合的具体点位。合成的8种新二卤代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潜在的药理活性和开发应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代黄酮 合成 人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trate-stabilized CdSe/CdS quantum dots as fluorescence probe for protein determination 被引量:3
3
作者 傅昕 黄可龙 刘素琴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0年第4期720-725,共6页
A rapid, ultrasensitive and convenient fluorescence measurement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enhancement of th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resulting from the interaction of functionalized CdSe/CdS quantum dots (QDs) with bov... A rapid, ultrasensitive and convenient fluorescence measurement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enhancement of th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resulting from the interaction of functionalized CdSe/CdS quantum dots (QDs) with bov/ne serum albumin (BSA) was proposed. The citrate-stabilized CdSe/CdS (QDs) were synthesized by using Se powder and Na2S as precursors instead of any pyrophoric organometallic precursors. The modified CdSe/CdS QDs are brighter and more stable against photobleaching in comparison with organic fluorophores. At pH 7.0, the fluorescence signal of CdSe/CdS is enhanced by increas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BSA in the range of 0.1-10 μg/mL, and the low detection limit is 0.06 μg/mL. A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nhanced fluorescence peak intensity (△F) and BSA concentration (c) is established using equation △F=50.7c+16.4 (R=0.996 36). Results of determination for BSA in three synthetic samples are identical with the true values, and the recovery (98.9%-102.4%) and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RSD, 1.8%-2.5%) are satisfact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Se/CdS quantum dots bovine serum albumin PROTEIN fluorescence measure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法和分子对接研究肉桂醛与牛血清白蛋白作用机制
4
作者 马全朝 谷清义 金银利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34-142,共9页
研究旨在探讨肉桂醛(cinnamaldehyde,Cin)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相互作用机制。在模拟生理条件下,采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分子对接方法研究了Cin与BSA的相互作用机制,荧光光谱法分析5种金属离子(Na^(+)、Ca^(... 研究旨在探讨肉桂醛(cinnamaldehyde,Cin)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相互作用机制。在模拟生理条件下,采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分子对接方法研究了Cin与BSA的相互作用机制,荧光光谱法分析5种金属离子(Na^(+)、Ca^(2+)、Ba^(2+)、Fe^(2+)和Zn^(2+))对Cin和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荧光光谱证实Cin对BSA的猝灭方式为静态猝灭,结合位点数n约为1,结合过程是自发进行的;同步荧光试验结果说明酪氨酸(tyrosine,Tyr)残基和色氨酸(tryptophan,Trp)残基参与了Cin与BSA结合过程;三维荧光光谱表明Cin使BSA的空间构象发生了变化;紫外-可见光谱证实Cin对BSA的猝灭方式为静态猝灭;Na^(+)、Ca^(2+)和Ba^(2+)对猝灭过程呈现促进作用,而Fe^(2+)和Zn^(2+)对猝灭过程呈现抑制作用;分子对接方法试验结果表明Cin与BSA的相互作用力主要为范德华力、疏水作用力及氢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醛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 荧光猝灭 金属离子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法测定四种肾上腺素药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剑 康泽奕 +3 位作者 王沙沙 赵津嘉 张博 刘春叶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47,共6页
运用荧光光谱法研究生理pH条件下四种肾上腺素药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在不同温度下的相互作用。固定BSA浓度,梯度变化药物浓度,混合溶液分别在25℃及37℃水浴中温浴2h后进行荧光强度测定,运用Stern-Volmer方程及改进的双对数方程求出... 运用荧光光谱法研究生理pH条件下四种肾上腺素药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在不同温度下的相互作用。固定BSA浓度,梯度变化药物浓度,混合溶液分别在25℃及37℃水浴中温浴2h后进行荧光强度测定,运用Stern-Volmer方程及改进的双对数方程求出不同温度下药物与BSA的结合常数(K)和结合位点数(n)。结果表明,四种肾上腺素药物均与BSA形成结合物,对BSA荧光猝灭机制均为静态猝灭;不同温度下与BSA的K值顺序为硫酸沙丁胺醇>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酒石酸美托洛尔>盐酸肾上腺素,37℃时的结合常数(K)和结合位点数(n)均大于25℃时的结果;热力学参数表明四种肾上腺素药物与BSA之间的结合均为自发过程,与BSA分子间主要作用力类型为疏水作用力。分子对接结果和实验结果符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光谱 紫外光谱 牛血清白蛋白 肾上腺素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光谱法研究啶虫脒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嘉兴 李坤 +2 位作者 刘世杰 曾浩宇 杨娟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7-222,共16页
啶虫脒(acetamiprid,ACE)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新烟碱类杀虫剂,其在环境介质中的残留积累,对哺乳动物产生神经毒性作用,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环境污染物。为清晰认识啶虫咪在生物体中的作用过程,本研究利用荧光、紫外可见光(UV-vis)、圆二色... 啶虫脒(acetamiprid,ACE)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新烟碱类杀虫剂,其在环境介质中的残留积累,对哺乳动物产生神经毒性作用,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环境污染物。为清晰认识啶虫咪在生物体中的作用过程,本研究利用荧光、紫外可见光(UV-vis)、圆二色光谱法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究了ACE和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下,BSA和ACE的荧光猝灭机制主要为静态猝灭,能够形成基态复合物,且存在至少1个结合位点;热力学研究表明,二者结合过程中的吉布斯自由能(ΔG)为负值,说明ACE与BSA的结合是一个自发过程;焓(ΔH)和熵(ΔS)为负值,表明ACE与BSA相互作用的驱动力是氢键或范德华力;通过荧光光谱法和UV-vis光谱法算出结合距离小于7 nm,表明ACE与BSA之间能发生非辐射能量转移;同步荧光光谱显示ACE对BSA的构象产生影响,主要是对其中酪氨酸残基的影响更为显著;圆二色光谱结果显示ACE使BSA的构象发生一定变化,增加了α-螺旋结构的稳定性和蛋白整体的有序性,使蛋白质的微环境比其天然状态更具疏水性。综上所述,ACE与BSA在环境介质和生物体中能够自发结合,形成稳定的基态复合物,且结合后会影响BSA的结构。本研究为探究ACE在生物体中的致毒过程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啶虫脒 牛血清白蛋白 神经毒性 荧光光谱法 UV-vis光谱法 圆二色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法结合分子对接技术研究柠檬苦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梁鑫富 董庆亮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7-44,共8页
为研究柠檬苦素(Limonin,LM)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相互作用,本文采用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及分子对接技术研究LM与BSA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LM能有效淬灭BSA的内源荧光,其淬灭类型为静态淬灭;两者发生相互作... 为研究柠檬苦素(Limonin,LM)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相互作用,本文采用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及分子对接技术研究LM与BSA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LM能有效淬灭BSA的内源荧光,其淬灭类型为静态淬灭;两者发生相互作用可形成1个结合位点,分子间作用力主要为氢键和范德华力,该相互作用过程为自发反应;紫外光谱及同步荧光光谱表明,LM与BSA发生相互作用后,可以增加BSA上酪氨酸(Tyr)、色氨酸(Trp)残基微环境的疏水性;通过竞争位点实验及分子对接,发现LM与BSA的结合位点在siteⅠ附近,LM可以与BSA上的Trp-213形成氢键,与Tyr-340/451等残基之间存在范德华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苦素 牛血清白蛋白 相互作用 荧光光谱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二川芎嗪基大黄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闫恳 张燕燕 +4 位作者 卞在东 张辉兰 黄鹏 倪佳 黄和平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7-343,共7页
本文采用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圆二色谱法、电化学分析法和分子对接技术,对1,8-二川芎嗪基大黄酸(DBR)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BR和BSA间存在强相互作用,在温度290、300、310 K时,两者间的结合常数K... 本文采用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圆二色谱法、电化学分析法和分子对接技术,对1,8-二川芎嗪基大黄酸(DBR)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BR和BSA间存在强相互作用,在温度290、300、310 K时,两者间的结合常数Ka的数量级达10^(5),结合位点数为1.1,表明两者之间有着较强的相互作用并形成1∶1复合物;Kq两者的猝灭常数值分别为5.5924×10^(12)、4.9853×10^(12)、4.1665×10^(12)L·mol^(-1)·s^(-1),推测猝灭方式为静态猝灭。根据F9rster的非辐射能量转移机制求算出给体与受体间的结合距离r=4.8 nm、能量转移效率E=0.5793,推测两者之间存在非辐射能量转移;通过计算该体系的热力学参数得到ΔH<0,ΔS<0,ΔG<0,表明二者作用力类型为氢键和范德华力。另外,随着DBR的加入BSA的构象发生了改变,BSA的α-螺旋结构从60.55%减少到58.5%;电化学分析法表明两者形成了非电活性的超分子化合物;分子对接模拟结果推测出DBR分子进入了BSA分子的疏水腔内,其结合位置位于domainⅠA亚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8-二川芎嗪基大黄酸 牛血清白蛋白 光谱法 电化学法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4-二甲氧基查尔酮荧光探针用于人血清白蛋白的检测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超 贾爱萍 +1 位作者 张亚雯 陈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7-33,共7页
人血清白蛋白(HSA)是人血清中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质,它参与许多重要的生理过程,也与某些疾病息息相关,是临床诊断的重要生物标志物.本文以结构简单、合成简便且荧光性质易调控的查尔酮化合物为荧光探针母体,通过在查尔酮的A环引入2个甲氧... 人血清白蛋白(HSA)是人血清中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质,它参与许多重要的生理过程,也与某些疾病息息相关,是临床诊断的重要生物标志物.本文以结构简单、合成简便且荧光性质易调控的查尔酮化合物为荧光探针母体,通过在查尔酮的A环引入2个甲氧基获得一种用于HSA检测的D-π-A型荧光探针3,4-二甲氧基查尔酮(DDP);经1H NMR和13C NMR及MS表征确证了其结构.查尔酮A环甲氧基的引入可以调控探针的推拉电子效应及其对HSA的荧光响应性能.进一步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等方法研究了DDP的光谱性质及其与HSA的相互作用.DDP的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其荧光对溶剂的极性非常敏感,其荧光发射波长随溶剂极性增大而发生红移.DDP与HSA响应后荧光增强73倍,响应前后的荧光量子产率分别为0.2%和4.0%.DDP对HSA的响应有优异的选择性,响应速度快且响应后荧光稳定.经Job’s plot和荧光滴定实验确定了DDP与HSA结合的化学计量比为1∶1,检出限(LOD)为40.32 nmol/L,结合常数为3.95×10^(5) L/mol;并通过置换实验证明了DDP的结合位点是HSA的DS2区.该探针可实现对HSA的高灵敏度、高选择性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探针 荧光光谱 查尔酮 人血清白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法与计算机辅助研究α-西柏三烯二醇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10
作者 苏贤坤 孙振春 +4 位作者 杨慧 赵常友 赵天明 马超 朱国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0,共10页
α-西柏三烯二醇具有抗菌、抗肿瘤和神经保护等广泛生物活性,研究其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有助于了解α-西柏三烯二醇在体内的转运、分布以及消除等信息。本研究通过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圆二色谱、分子对接模拟、分子动力... α-西柏三烯二醇具有抗菌、抗肿瘤和神经保护等广泛生物活性,研究其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有助于了解α-西柏三烯二醇在体内的转运、分布以及消除等信息。本研究通过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圆二色谱、分子对接模拟、分子动力学模拟等方法,在分子水平上研究了BSA与α-西柏三烯二醇在体外生理条件下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BSA与α-西柏三烯二醇发生了明显相互作用,且在293、303和310 K三个温度条件下,荧光淬灭常数KSV值和结合常数Kb值随着温度升高逐渐降低,α-西柏三烯二醇与BSA通过静态猝灭机制发生相互作用,三个不同温度下两者结合位点数n≈1,在BSA上只存在一个α-西柏三烯二醇的特异性结合位点;BSA与α-西柏三烯二醇的结合是自发进行的(ΔG<0),氢键和范德华力为主要驱动力(ΔH<0和ΔS<0);在Sudlow位点I处α-西柏三烯二醇与BSA发生结合;BSA与α-西柏三烯二醇结合导致其构象也会发生改变。本研究结果提供了α-西柏三烯二醇与BSA相互作用的基本信息,这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α-西柏三烯二醇的药代动力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西柏三烯二醇 牛血清白蛋白 相互作用 荧光光谱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杨酸与牛血清蛋白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研究 被引量:41
11
作者 肖厚荣 盛良全 +3 位作者 施春华 徐小龙 解永树 刘清亮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8-81,共4页
应用荧光光谱研究了水杨酸与牛血清蛋白 (BSA)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 :水杨酸对BSA内源荧光的猝灭机制属于形成化合物所引起的静态猝灭 ,猝灭常数Ksv 为 1 0 97× 10 4 (mol·L- 1 ) - 1 ;水杨酸与BSA反应的结合常数为 7 3... 应用荧光光谱研究了水杨酸与牛血清蛋白 (BSA)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 :水杨酸对BSA内源荧光的猝灭机制属于形成化合物所引起的静态猝灭 ,猝灭常数Ksv 为 1 0 97× 10 4 (mol·L- 1 ) - 1 ;水杨酸与BSA反应的结合常数为 7 377× 10 4 ,结合位点数为 1,当水杨酸浓度较低 (摩尔比小于 1∶1)时 ,它与Trp残基或其附近基团结合但并不引起Trp残基微环境的改变 ;根据F 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 ,计算了授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杨酸 牛血清蛋白 相互作用 荧光光谱 静态猝灭 结合距离 能量转移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光谱法研究亚甲基蓝与蛋白质的结合反应 被引量:34
12
作者 易平贵 刘俊峰 +1 位作者 商志才 俞庆森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826-828,共3页
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水溶液中亚甲基蓝与牛血清白蛋白分子间的结合反应 ,讨论了亚甲基蓝对蛋白质内源荧光的猝灭机理 ,测定了结合常数 (KA=3 44× 10 5L·mol-1)和结合位点数 (n =1 0 3)。依据F 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 ,理论确... 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水溶液中亚甲基蓝与牛血清白蛋白分子间的结合反应 ,讨论了亚甲基蓝对蛋白质内源荧光的猝灭机理 ,测定了结合常数 (KA=3 44× 10 5L·mol-1)和结合位点数 (n =1 0 3)。依据F 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 ,理论确定了授体 受体间的结合距离 (r=1 6 7nm)和能量转移效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光谱 亚甲基蓝 牛血清白蛋白 结合反应 荧光猝灭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嘧达莫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热力学特征的荧光光谱法研究 被引量:61
13
作者 颜承农 上官云凤 +4 位作者 童金强 刘义 庞代文 潘祖亭 屈松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43-546,共4页
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下 ,双嘧达莫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反应的荧光猝灭光谱行为 ,得出了结合常数、结合位点和基本热力学参数。
关键词 双嘧达莫 牛血清白蛋白 热力学 荧光光谱法 结合反应 高血压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钱子碱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王春 吴秋华 +2 位作者 王志 韩丹丹 宋双居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54-757,共4页
应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马钱子碱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反应,求得它们之间的结合常数KA和结合位点数n分别为KA=6.3×103,n=0.94(27℃);KA=7.7×103,n=0.97(37℃)。根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求出了马钱子碱与BS... 应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马钱子碱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反应,求得它们之间的结合常数KA和结合位点数n分别为KA=6.3×103,n=0.94(27℃);KA=7.7×103,n=0.97(37℃)。根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求出了马钱子碱与BSA之间的结合距离为3.99nm(27℃)和4.21nm(37℃)。探讨了马钱子碱的荧光猝灭机理,结果表明马钱子碱能够插入BSA内部形成基态复合物导致内源荧光猝灭,猝灭机理主要是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根据热力学参数确定马钱子碱与BSA之间的作用力类型主要为疏水性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光谱法 马钱子碱 牛血清白蛋白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丁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与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40
15
作者 杨美玲 杨培菊 宋玉民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83-489,共7页
本文合成了芦丁的过渡金属配合物,通过红外及元素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采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芦丁的过渡金属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通过二者的荧光光谱的变化,求得芦丁过渡金属配合... 本文合成了芦丁的过渡金属配合物,通过红外及元素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采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芦丁的过渡金属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通过二者的荧光光谱的变化,求得芦丁过渡金属配合物与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常数。探讨了它们之间作用力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丁过渡金属配合物 牛血清白蛋白 人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 紫外光谱 合成方法 载体 药物 维生素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和芦丁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27
16
作者 王玲 屈凌波 +3 位作者 杨冉 陈晓岚 李萍 李建军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6期719-722,共4页
本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槲皮素、芦丁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确定槲皮素、芦丁对BSA的荧光猝灭类型是静态猝灭,并计算出不同温度下槲皮素、芦丁与BSA的结合常数,由热力学参数确定它们间主要是疏水作用力,并依据F ster能量转移... 本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槲皮素、芦丁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确定槲皮素、芦丁对BSA的荧光猝灭类型是静态猝灭,并计算出不同温度下槲皮素、芦丁与BSA的结合常数,由热力学参数确定它们间主要是疏水作用力,并依据F ster能量转移原理求得其结合距离及能量转移效率,探讨了小分子-蛋白质作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光谱法 槲皮素 芦丁 牛血清白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法研究硫鸟嘌呤与七元瓜环及牛血清白蛋白的超分子相互作用 被引量:24
17
作者 黄英 王娟 +4 位作者 郭改英 陶朱 薛赛凤 祝黔江 周清娣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75-380,共6页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抗癌药物硫鸟嘌呤(6-TG)与七元瓜环(Q[7])及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6-TG与Q[7]及BSA可形成三元复合物,且6-TG与Q[7]及BSA均可形成1∶1的超分子配合物,6-TG能引起BSA的荧光猝灭...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抗癌药物硫鸟嘌呤(6-TG)与七元瓜环(Q[7])及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6-TG与Q[7]及BSA可形成三元复合物,且6-TG与Q[7]及BSA均可形成1∶1的超分子配合物,6-TG能引起BSA的荧光猝灭,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此外,还用同步荧光法和三维荧光法考察了6-TG对BSA构象的影响,结果表明6-TG的加入使BSA的构象发生了变化,而同步荧光光谱结果表明结合位点更接近于色氨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鸟嘌呤 七元瓜环 牛血清白蛋白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丙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反应 被引量:29
18
作者 商志才 易平贵 +1 位作者 俞庆森 林瑞森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8-52,共5页
以光谱技术与微量热技术相结合研究了水溶液中牛血清白蛋白与环丙沙星分子间结合作用的机制 .荧光猝灭法测得该反应的结合常数 K=8.39× 104 L· mol- 1,结合位点数 n =1.18;依据 Fō 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制 ,得到授体-受体... 以光谱技术与微量热技术相结合研究了水溶液中牛血清白蛋白与环丙沙星分子间结合作用的机制 .荧光猝灭法测得该反应的结合常数 K=8.39× 104 L· mol- 1,结合位点数 n =1.18;依据 Fō 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制 ,得到授体-受体间的结合距离 (r=2.46 nm)和能量转移效率 (E=0.33).微量热法测得反应的焓变Δ rHm≈ 0;牛血清白蛋白与环丙沙星分子间有较强的结合作用 ,且以疏水作用为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丙沙星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法 微量热法 结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孢地嗪钠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48
19
作者 邵爽 马博英 +3 位作者 王学杰 张佳捷 李雪锋 秦青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92-795,共4页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水溶液中头孢地嗪钠(CDZM)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反应,测定了头孢地嗪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探讨了其荧光猝灭机制.根据热力学参数确定了头孢地嗪钠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作用力类型,运用F觟ster...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水溶液中头孢地嗪钠(CDZM)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反应,测定了头孢地嗪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探讨了其荧光猝灭机制.根据热力学参数确定了头孢地嗪钠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作用力类型,运用F觟ster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原理,测定了头孢地嗪钠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结合时其授体-受体间的距离,采用同步荧光技术考察了头孢地嗪钠对牛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地嗪钠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猝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血清白蛋白与保泰松和布洛芬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研究 被引量:21
20
作者 孙艳涛 张玉璞 +4 位作者 毕淑云 孙晔 刘贺 翟玉娟 张寒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95-1100,共6页
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保泰松和布洛芬与牛血清白蛋白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得到了分子间的结合常数和热力学参数.利用已有的计算方法,建立了相应的计算机程序,使计算结果更合理.通过与常见公式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所建立的方法得到了比较满... 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保泰松和布洛芬与牛血清白蛋白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得到了分子间的结合常数和热力学参数.利用已有的计算方法,建立了相应的计算机程序,使计算结果更合理.通过与常见公式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所建立的方法得到了比较满意的结果.同时考察了常见金属离子对药物与蛋白相互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光谱 保泰松 布洛芬 牛血清白蛋白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