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绝经女性骨密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柳岸鸣 阮祥燕 +1 位作者 王泽铖 Alfred OMueck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1-606,共6页
目的调查早绝经女性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现状,探索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全身脂肪含量(body fat content)、脊柱脂肪含量(spinal fat content)、股骨脂肪含量(femoral fat content)、卵泡刺激素(follicl... 目的调查早绝经女性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现状,探索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全身脂肪含量(body fat content)、脊柱脂肪含量(spinal fat content)、股骨脂肪含量(femoral fat content)、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雌二醇(estradiol,E2)、睾酮(testosterone,T)与BMD的相关性。方法招募2023年1月至2025年5月首次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早绝经患者,筛选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女性106例。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测量脊柱BMD、股骨BMD、全身脂肪含量、股骨脂肪含量、脊柱脂肪含量,并搜集患者的年龄,测量患者的身高、体质量,测定FSH、E2、T浓度。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脊柱和股骨BMD与年龄、FSH、E2、T、BMI、全身脂肪含量、股骨脂肪含量、脊柱脂肪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根据BMD将患者分为骨量正常、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3组,采用非参数Kruskal-Wallis H检验对3组患者的BMI、脂肪含量、年龄、FSH、E2、T浓度进行比较。采用Bonferroni校正的Mann-Whitney U检验对有显著差异的指标进行两两组间比较。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索股骨BMD T值的影响因素。结果106例早绝经患者中骨量正常的患者有30例(28.3%)、骨量减少的患者有64例(60.4%)、骨质疏松的患者有12例(11.3%),平均年龄(43.99±0.16)岁。股骨BMD与BMI和全身脂肪含量和脊柱脂肪含量呈正相关(P值均<0.05)。不同骨量组之间股骨脂肪含量、年龄、FSH和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MI、全身脂肪含量、脊柱脂肪含量和E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量正常组患者的BMI、全身脂肪含量、脊柱脂肪含量和E2高于骨量减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量正常组患者的BMI高于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示FSH是股骨BMD T值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早绝经女性中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发生的比例较高,股骨BMD与BMI、全身脂肪含量和脊柱脂肪含量呈正相关。FSH升高是股骨BMD T值降低的影响因素。对于早绝经女性,应重视其可能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方案,以降低骨质疏松的患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绝经 骨密度 骨质疏松 脂肪含量 体质量指数 性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强直性脊柱炎早期年龄、身高、体重与L_(1-4)BMC、L_(1-4)BMD相关性初步分析
2
作者 马兴 胡蕴玉 +6 位作者 马平 王全平 李晓娟 吕荣 王军 徐新智 吴小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8期632-633,共2页
目的 研究青少年强直性脊柱炎 (Ankylosingspondylitis,AS)早期年龄、身高、体重与腰椎L1 -4骨矿含量 (L1 -4BMC)、腰椎L1 -4骨密度 (L1 -4BMD)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男性青少年AS早期病例 31例。应用DPX -IQ双能X线骨密度仪 (DEXA)检测... 目的 研究青少年强直性脊柱炎 (Ankylosingspondylitis,AS)早期年龄、身高、体重与腰椎L1 -4骨矿含量 (L1 -4BMC)、腰椎L1 -4骨密度 (L1 -4BMD)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男性青少年AS早期病例 31例。应用DPX -IQ双能X线骨密度仪 (DEXA)检测L1 -4BMC和L1 -4BMD ,分析年龄、身高、体重与L1 -4BMC、L1 -4BMD的关系。结果年龄、身高、体重、L1 -4BMC、L1 -4BMD的测定值分别为 (1 7 5 6± 2 0 1 )岁、 (1 6 8 5 2± 8 5 9)cm、 (5 6 1 3±1 2 72 )kg、 (5 2 1 6± 1 2 1 7)g、 (0 971 1± 0 1 392 ) g/cm2 。L1 -4BMC与身高、体重和年龄呈正相关 (R =0 786 ,Radj2 =0 5 75 ,P <0 0 0 0 1 ) ,其中身高和体重是主要相关因素 (R =0 74 7,Radj2 =0 5 2 6 ,P <0 0 0 0 1 )。年龄、身高和体重因素中仅体重因素进入L1 -4BMD回归方程 (R =0 6 5 7,Radj2 =0 4 1 2 ,P <0 0 0 0 1 )。结论 身高和体重与L1 -4BMC相关 ,体重与L1 -4BMD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青少年 年龄 身高 体重 骨矿含量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部肥胖同骨密度、骨矿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蒋晓燕 陈艳 +1 位作者 许俐 王笑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9期849-850,共2页
目的探讨腹部肥胖同骨密度、骨矿量的关系。方法对265例汉族健康志愿者测量腰围及全身各个部位的骨密度及骨矿量。将男性腰围≥85 cm及女性腰围≥80 cm定义为腹部肥胖组;将男性腰围<85 cm及女性腰围<80 cm定义为对照组。腰围值与... 目的探讨腹部肥胖同骨密度、骨矿量的关系。方法对265例汉族健康志愿者测量腰围及全身各个部位的骨密度及骨矿量。将男性腰围≥85 cm及女性腰围≥80 cm定义为腹部肥胖组;将男性腰围<85 cm及女性腰围<80 cm定义为对照组。腰围值与全身各个部位的骨密度(BMD)骨矿量(BMC)关系进行偏相关分析;腹部肥胖组与对照组组间骨密度及骨矿量比较用协方差分析。结果偏相关分析显示腰围同全身总骨密度(r=0.296),上肢(r=0.254)、下肢(r=0.306)、躯干(r=0.340)、肋骨r=0.368)、骨盆(r=0.381)、脊柱(r=0.260)骨密度,全身总骨矿量(r=0.337),头骨(r=0.169)、上肢(r=0.268)、下肢(r=0.391)、躯干(r=0.327)、肋骨(r=0.358)、骨盆(r=0.302)、脊柱矿量(r=0.269)在消除性别和年龄的影响后均显著正相关(均P<0.01)。协方差分析显示,在消除了性别和年龄的影响后,腰围定义的肥胖同全身、下肢、躯干、肋骨、骨盆、脊柱的骨密度及骨矿量均显著正相关。结论腹部肥胖是骨密度及骨矿量增加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腰围 骨密度(BMD) 骨矿量(bm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壮骨冲剂治疗31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5年观察 被引量:19
4
作者 邓伟民 邵玉 +4 位作者 张金玉 马建青 崔伟历 韦蒿 贺扬淑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736-738,共3页
目的观察5年补肾壮骨冲剂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以期了解中医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远期效果。方法于1997-07~2004-07选择2家医院门诊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31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治疗组174例,空白对照组136例,治疗组口服补肾... 目的观察5年补肾壮骨冲剂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以期了解中医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远期效果。方法于1997-07~2004-07选择2家医院门诊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31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治疗组174例,空白对照组136例,治疗组口服补肾壮骨冲剂,空白对照组只接受对症治疗。采用丹麦产1100A单光子骨密度仪,测量非优势左前臂尺、桡骨。计算出前臂骨矿含量和骨密度。结果①治疗6个月后两组骨矿含量和骨密度结果比较:治疗组骨矿含量、骨密度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空白对照组骨矿含量、骨密度均低于入组时(P<0.0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②骨折发生率:治疗组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补肾壮骨冲剂长期服用能明显提高及稳定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矿含量、骨密度水平,降低新骨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中药疗法 骨矿含量 骨密度 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和老年男女抗阻训练后的骨密度变化特征 被引量:10
5
作者 陈金鳌 张霈 +1 位作者 杨帆 陆阿明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3-88,共6页
目的:研究青年和老年男女在抗阻力训练后,身体不同部位骨密度(BMD)和骨矿含量(BMC)的变化特征。方法:随机选取年龄在20-30岁之间的青年男女各35名,以及年龄在65-75岁之间的老年男女各35名作为实验对象,分别组成不同年龄及性别的4个实验... 目的:研究青年和老年男女在抗阻力训练后,身体不同部位骨密度(BMD)和骨矿含量(BMC)的变化特征。方法:随机选取年龄在20-30岁之间的青年男女各35名,以及年龄在65-75岁之间的老年男女各35名作为实验对象,分别组成不同年龄及性别的4个实验组,对下肢实行为期5个月的抗阻训练计划,要求每周训练3-4次。实验前后对所有受试者进行下肢12RM肌力测试,并使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量腰椎(L2-L4)及股骨近端区域(股骨颈、Wards三角区、大转子)的BMD。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事后多重比较检验考察各组实验数据间的差异,同时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判断BMD与肌力之间的关系。结果:实验结束后,所有受试者较实验前下肢12RM肌力有明显增长(P<0.01);股骨颈、Wards三角区、大转子等3个部位的BMD和下肢BMC总体上也均有显著提高(P<0.05);而腰椎(L2-L4)BMD在实验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抗阻训练后身体各部位的BMD变化无性别差异,也无年龄差异(P>0.05);仅股骨颈部位的BMD增长有青年较老年受试者偏高的趋势(P<0.06)。结论:青年和老年男女在5个月抗阻训练后,整体的股骨近端区域骨密度明显上升,其中并无年龄及性别差异,仅股骨颈部位的骨密度增长有青年较老年受试者偏高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 性别 抗阻训练 骨密度 骨矿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地区骨峰值的研究 被引量:32
6
作者 马锦富 杨定焯 +4 位作者 安珍 宓云刚 王晓英 尚家芸 蒋建军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6-18,共3页
目的 了解成都地区骨峰值 ( PBM)的基本情况 ,为骨质疏松 ( OP)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成都地区 2 0~ 4 9岁人群除外心肝肺肾、内分泌等慢性病及骨代谢疾病者 368名 ,进行了腰椎 ( L2 -4 )正位和髋部的双能 X线骨密度 ( BMD)... 目的 了解成都地区骨峰值 ( PBM)的基本情况 ,为骨质疏松 ( OP)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成都地区 2 0~ 4 9岁人群除外心肝肺肾、内分泌等慢性病及骨代谢疾病者 368名 ,进行了腰椎 ( L2 -4 )正位和髋部的双能 X线骨密度 ( BMD)的测量。结果  2 0~ 4 9岁人群的 BMD相对稳定 ,男性腰椎骨峰值见于 2 0~ 2 9岁 ,值为1.0 75± 0 .114( g/ cm2 ) ;女性见于 30~ 39岁 ,值为 1.10 6± 0 .113( g/ cm2 ) ;髋部 ( Neck,Ward's,Troch) PBM均见于2 0~ 2 9岁。各年龄组的 BMD男女无差异 ( P>0 .0 5) ,而 L2 -4 BMC(骨矿含量 )及椎体面积 ( AREA)男性均大于女性 ,且存在显著性差异 ( P<0 .0 1) ,BMD城乡无显著差异。成都地区的 PBM略低于北方地区。结论 成都地区男性PBM为 1.0 75± 0 .114( g/ cm2 ) ,女性 PBM为 1.10 6± 0 .113( g/ cm2 ) ;临床表现与 BMD不符时 ,分析 BMD的同时应参照 BMC及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峰值骨量 骨矿含量 面积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雄性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的方法学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孙岩 陈冉 +5 位作者 王小琦 张洋 蒋罡 胡敏 赵宏斌 李文辉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41-444,共4页
目的探讨药物诱导与手术去势构建雄性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的可行性,为进一步研究男性骨质疏松提供支持。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手术组、给药组和共处理组。对照组未做处理;手术组行双侧睾丸切除方法;给药... 目的探讨药物诱导与手术去势构建雄性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的可行性,为进一步研究男性骨质疏松提供支持。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手术组、给药组和共处理组。对照组未做处理;手术组行双侧睾丸切除方法;给药组行皮下注射D-半乳糖;共处理组同时行手术和皮下注射D-半乳糖。于干预前及干预后第8周测定体重,骨密度和骨矿盐含量,组织、脂肪、肌肉含量。结果术后第8周,三组实验组骨密度较对照组骨密度降低,共处理组和手术组骨密度分别下降12%和7%,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给药组骨密度下降2%,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骨矿盐含量无差异(P>0.05)。共处理组骨密度较手术组骨密度低5.6%,肌肉含量低19.8%,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四组间体重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脂肪含量,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三组间脂肪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手术去势法8周可以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去势法和皮下注射D-半乳糖联合使用8周建立骨质疏松模型骨密度下降更为明显;雄性动物骨质疏松后,脂肪含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骨质疏松症 D-半乳糖 骨密度 骨矿盐含量 脂肪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285例体检者局部脂肪含量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徐君翔 钱志远 +5 位作者 李光飞 张鹏 沈光思 Xi Huang 林华 徐又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63-868,共6页
目的了解腰椎周围及髋部周围脂肪比例与骨密度的关系,探讨局部脂肪含量对骨密度检测值的影响。方法收集12285例正常体检人群双能X线骨密度(DEXA)检测的骨密度数据(腰椎和髋部),同时收集每人"骨密度局部模式"所检测的"腰... 目的了解腰椎周围及髋部周围脂肪比例与骨密度的关系,探讨局部脂肪含量对骨密度检测值的影响。方法收集12285例正常体检人群双能X线骨密度(DEXA)检测的骨密度数据(腰椎和髋部),同时收集每人"骨密度局部模式"所检测的"腰椎周围"及"髋部周围"脂肪比例值数据,按照性别、体重指数(BMI)对本组检测人员分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统计方法,回顾分析局部脂肪比例与骨密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在髋部脂肪比例高的组中,各组骨密度的平均值均较低。男性髋部和腰椎骨密度在腰周脂肪比例高的组别中平均值较高,而女性腰椎骨密度在腰周脂肪比例高的组中平均值较低,髋部的骨密度则没有明显的改变。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女性组:骨密度与身高(r=0.276~0.497)和体重(r=0.216~0.526)正相关,与年龄负相关(r=-0.730~-0.454),与髋部周围脂肪比例负相关(r=-0.369~-0.352),与腰椎周围脂肪比例负相关(r=-0.400~-0.245)。在多元回归分析中,控制其他变量后,腰椎骨密度和腰椎周围脂肪比例无统计学上的相关性。腰椎骨密度和髋部周围脂肪比、髋部骨密度和两个部位的脂肪比均呈负相关,并且在BMI高的组中,负相关性较为显著,其中髋部脂肪比和腰椎骨密度负相关性最为显著(r=-0.220~-0.194)。男性组:骨密度与身高(r=0.139~0.388)和体重呈正相关,与年龄相关性差(r=-0.494~0.077),与髋部周围脂肪比例负相关(r=-0.400~-0.216),与腰椎周围脂肪比例负相关(r=-0.329~-0.223)。在多元回归分析中,控制其他变量后,腰椎骨密度和腰椎周围脂肪比例在BMI<20 kg/m2组中呈显著的正相关(r=0.294),在其它组中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腰椎骨密度和髋部周围脂肪比、髋部骨密度和两个部位的脂肪比例呈负相关,其中腰椎骨密度和髋部周围脂肪比的负相关性最为显著(r=-0.207~-0.108),并且在BMI低的组中,负相关程度较高。结论脂肪含量对骨密度有显著的影响,局部脂肪比例增加骨密度下降显著(成年女性BMI指数越高相关性越高);脂肪分布对骨密度影响明显,髋部脂肪比(皮下脂肪为主)与腰椎骨密度的负相关性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体质指数 脂肪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严重程度与下肢脂肪、肌肉及骨矿比的关系 被引量:5
9
作者 于志锋 安丙辰 +1 位作者 胡琪良 戴尅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9期891-892,共2页
目的研究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严重程度与下肢局部肌肉、脂肪及骨矿含量的关系。方法原发性膝关节骨关节炎女性患者31例,36个膝关节,根据是否存在关节间隙狭窄分为关节间隙狭窄和不狭窄组,两组患者均登记基本信息,计算体重指数,拍摄负重位... 目的研究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严重程度与下肢局部肌肉、脂肪及骨矿含量的关系。方法原发性膝关节骨关节炎女性患者31例,36个膝关节,根据是否存在关节间隙狭窄分为关节间隙狭窄和不狭窄组,两组患者均登记基本信息,计算体重指数,拍摄负重位膝关节正位X线片,利用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检测患肢的脂肪、肌肉及骨矿含量。结果两组患者在患肢侧别和年龄分布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骨关节炎膝关节间隙狭窄组的体重指数和脂肪含量大于关节间隙不狭窄组(P<0.05),下肢的肌肉含量低于关节间隙不狭窄组(P<0.05),骨矿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体重指数和局部脂肪含量的升高以及肌肉含量的减少可能是导致女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病情加重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骨关节炎 脂肪 肌肉 骨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城区10~12岁女孩骨密度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加昌 张瑾 +2 位作者 欧阳巧洪 刘青 滕小梅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23-125,共3页
目的 观察 10~ 12岁女孩骨密度 (BMD)的变化。方法 对 375例健康女孩行全身扫描和左前臂扫描 ,按首次 (10岁 )平均体重指数 (BMI)分组为超重组 (BMMI >19.6 )、正常组 (BMI =14 2~ 19 6 )、偏轻组 (BMI<14 2 )。 1年和 2年... 目的 观察 10~ 12岁女孩骨密度 (BMD)的变化。方法 对 375例健康女孩行全身扫描和左前臂扫描 ,按首次 (10岁 )平均体重指数 (BMI)分组为超重组 (BMMI >19.6 )、正常组 (BMI =14 2~ 19 6 )、偏轻组 (BMI<14 2 )。 1年和 2年后 ,利用同台双能X线骨密度仪再次扫描 ,连续 3年追踪观察该年龄段女孩每年BMD的变化。结果 全身各部位的BMD值和全身总的骨矿含量(BMC)值第 2年明显高于第 1年 (P <0 0 1~ 0 0 0 1)。第 3年 (12岁 )与第 2年 (11岁 )相比 :仅前臂远端 1/ 10处BMD值有明显增加 (P <0 0 0 1) ,前臂远端 1/ 3处BMD值和全身总的BMD值无增加 ,且全身总的BMD值略有下降 (P >0 0 5 ) ;但全身总的BMC值有明显增加 (P <0 0 0 1)。BMD、BMC值均以超重组最高 ,正常组次之 ,偏轻组最低。结论 青春期女孩不同部位的BMD值年增长率快慢不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骨密度 骨矿含量 女孩 体重指数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体成分及其他因素与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免疫重建不全的相关性 被引量:7
11
作者 孙朋涛 余卫 +6 位作者 李太生 林强 郭伏平 周晓红 杜桂迎 徐颖 管文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59-464,共6页
目的分析不同体成分及其他因素与中国男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免疫重建不全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至2015年接受HAART1年以上并获得病毒抑制(HIV-1 RNA<... 目的分析不同体成分及其他因素与中国男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免疫重建不全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至2015年接受HAART1年以上并获得病毒抑制(HIV-1 RNA<400拷贝/ml)的男性HIV/AIDS患者资料,包括患者临床、免疫学及病毒学资料,其中包括HAART开始前1个月内测量的患者体质量、身高、全身体成分。经身高校正后得到体质量指数(BMI)、肌肉指数(LMI)、脂肪指数(FMI)、骨矿含量/身高。根据患者接受HAART 1年后是否出现免疫重建不全(CD4细胞计数<350细胞/μl),将患者分为免疫学未完全应答组(CD4细胞计数<350细胞/μl)、免疫学完全应答组(CD4细胞计数≥350细胞/μl)。应用t检验、卡方检验及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差异,应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接受HAART 1年后免疫重建不全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84例男性HIV/AIDS患者。两组患者的年龄(Z=-2.479,P=0.013)、基线BMI(t=2.030,P=0.045)、LMI(t=2.200,P=0.029)、CD4细胞计数(Z=6.416,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基线病毒载量、FMI、骨矿含量/身高、HAART时间、HAART方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I(OR=0.742,95%CI=0.554-0.993,P=0.044)、LMI(OR=0.459,95%CI=0.249-0.844,P=0.012)、HAART时间(OR=10.161,95%CI=1.110-93.052,P=0.040)、基线CD4细胞计数(OR=80.051,95%CI=8.396-762.563,P=0.000)与免疫重建不全具有相关性。年龄(OR=1.497,95%CI=0.213-10.505,P=0.685)、病毒载量(OR=0.333,95%CI=0.071-1.572,P=0.164)、FMI(OR=0.797,95%CI=0.546-1.164,P=0.240)、全身骨矿含量/身高(OR=1.145,95%CI=0.037-35.676,P=0.938)及HAART方案(OR=0.430,95%CI=0.159-1.159,P=0.095)与免疫重建不全无相关性。结论基线CD4细胞计数及治疗时间可影响免疫重建,基线BMI或基线LMI较高是免疫重建不全的保护因素,基线FMI和全身骨矿物质含量/身高与免疫重建不全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免疫重建不全 体质量指数 体成分 肌量 脂肪量 骨矿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重及肥胖青少年骨密度、骨矿含量与脂肪和去脂软组织质量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高欢 冯连世 +6 位作者 张漓 高炳宏 徐建方 路瑛丽 马福海 樊蓉芸 陈文鹤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37-442,共6页
目的:探讨超重及肥胖青少年骨密度、骨矿含量与脂肪和去脂软组织质量的关系。方法:身体健康的超重或肥胖青少年50人,以双能X射线吸收法,采用全身扫描模式,测量全身及各区域骨密度、骨矿含量、脂肪质量和去脂软组织质量。以多元逐步线性... 目的:探讨超重及肥胖青少年骨密度、骨矿含量与脂肪和去脂软组织质量的关系。方法:身体健康的超重或肥胖青少年50人,以双能X射线吸收法,采用全身扫描模式,测量全身及各区域骨密度、骨矿含量、脂肪质量和去脂软组织质量。以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体重、BMI、体脂百分比、全身脂肪质量和去脂软组织质量与骨密度、骨矿含量的关系。结果:(1)全身、腿部和骨盆骨密度、骨矿含量与体重、BMI和全身去脂软组织质量呈显著正相关。(2)体重、全身去脂软组织质量与全身骨密度和骨盆骨密度间呈中等相关(P<0.01),与腿部骨密度呈强相关(P<0.001);体脂百分比与全身、腿部和骨盆骨密度均呈显著负相关,其中与腿部骨密度呈中等负相关(P<0.01)。(3)全身去脂软组织质量与全身和骨盆骨矿含量呈强相关性(P<0.001),与腿部骨矿含量呈极强相关性(P<0.001)。全身、腿部和骨盆骨矿含量与体脂百分比呈显著负相关(P<0.05)。(4)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全身去脂软组织质量是影响超重和肥胖青少年全身、腿部以及骨盆骨密度和骨矿含量的决定性变量,腿部骨密度的52.6%、腿部骨矿含量的73.1%由全身去脂软组织质量决定。结论:超重及肥胖青少年体重、BMI和全身去脂软组织质量与骨密度、骨矿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体脂百分比与骨密度、骨矿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其中,全身去脂软组织质量是影响骨密度、骨矿含量的决定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青少年 骨密度 骨矿含量 身体成分 去脂软组织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脂肪营养不良综合征患者体成分变化特点 被引量:2
13
作者 姚金朋 余卫 +4 位作者 李太生 罗玲 林强 田均平 畅银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21-426,共6页
目的分析女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相关脂肪营养不良(LD)综合征患者体成分变化特点。方法选取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成年女性HIV感染患者25例,根据临床是否出现脂肪营养障碍将患者分为LD组与非LD... 目的分析女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相关脂肪营养不良(LD)综合征患者体成分变化特点。方法选取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成年女性HIV感染患者25例,根据临床是否出现脂肪营养障碍将患者分为LD组与非LD组。1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行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测量并分析LD组、非LD组及对照组体成分的变化。结果 25例HIV感染患者的全身脂肪量与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时间呈负相关(r=-0.431,P=0.029)。脂肪量与体重和肌量有线性回归关系,其中与肌量呈负相关(r=-0.973,P=0.000)。除上肢外,LD组全身和局部脂肪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除上肢外,全身和局部骨矿量在LD组和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腰椎骨密度在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LD组肌量较非LD组相对增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V-LD患者周围性和中央性脂肪量及骨矿量均减少;与非HIV-LD患者相比,LD患者周围性和中央性肌量相对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脂肪营养不良 脂肪量 骨矿量 肌量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州地区1400名正常孕妇骨矿含量调查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艳丽 王世勤 +2 位作者 徐东方 张秀兰 苑彩兰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56-158,共3页
采用国产单光子骨矿物分析仪测定了德州地区1400名正常孕妇桡、尺骨骨矿物含量(BMC),并对其BMC与年龄、孕龄等因素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年龄与骨矿物含量的变化规律与非孕期一致。(2)孕龄与骨矿... 采用国产单光子骨矿物分析仪测定了德州地区1400名正常孕妇桡、尺骨骨矿物含量(BMC),并对其BMC与年龄、孕龄等因素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年龄与骨矿物含量的变化规律与非孕期一致。(2)孕龄与骨矿物含量的关系密切,自孕中期始骨矿含量的各项数值随孕龄的增加而下降,自孕33周始各项指标下降更加明显,有明显差异(P<0.05)。(3)腰腿痛症状的出现与骨矿含量有轻微变化,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矿含量 骨矿物含量 孕龄 正常孕妇 年龄 调查分析 痛症 尺骨 腰腿痛 单光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重指数联合腰椎和股骨平均骨密度测量推算全身骨质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皓 樊继波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32-733,740,共3页
目的分析体重及体重指数与腰椎、股骨平均骨密度和骨矿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比较腰椎、股骨骨密度和骨矿含量值的差异,探讨腰椎、股骨平均骨密度和体重与骨矿含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1月到2011年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66被确诊为... 目的分析体重及体重指数与腰椎、股骨平均骨密度和骨矿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比较腰椎、股骨骨密度和骨矿含量值的差异,探讨腰椎、股骨平均骨密度和体重与骨矿含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1月到2011年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66被确诊为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症患者,比较L2、L3、L4骨密度及骨矿含量之间的差值,分析L2、L3、L4的平均骨密度和骨矿含量与体重及体重指数之间的相关性关系。结果 3组骨矿含量值与骨密度值两两比较差异显著(P<0.05)。腰椎、股骨平均BMC与体重之间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P<0.01),而BMD与体重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三组骨矿含量与骨密度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腰椎、股骨平均骨密度和骨矿含量与体重及体重指数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关系,体重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骨量,因此保持适当的体重对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重指数 腰椎 股骨 骨密度 骨质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女性血清睾酮与瘦体质量、体脂和骨密度的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红 刘玮 +3 位作者 叶爱玲 赵勤 罗湘杭 廖二元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98-1002,共5页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人群血清睾酮与瘦体质量、体脂和骨密度的关系。方法:长沙地区各工作岗位的45~81岁绝经1年以上健康女性志愿者185例,每例受试者空腹抽血,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睾酮浓度。采用美国Hologic QDR-4500A型扇形束DXA仪,测...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人群血清睾酮与瘦体质量、体脂和骨密度的关系。方法:长沙地区各工作岗位的45~81岁绝经1年以上健康女性志愿者185例,每例受试者空腹抽血,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睾酮浓度。采用美国Hologic QDR-4500A型扇形束DXA仪,测量每例受试者腰椎前后位腰1至腰4及髋部总体面积骨密度(BMD),单位g/cm2。用美国Hologic QDR-4500A型扇形束DXA仪作全身扫描测出头部、躯干、肋骨、骨盆、脊椎、上肢、下肢及全身的骨矿物含量、BMD、体脂含量和肌肉组织质量,结合测得的指标,计算出体质量、瘦体质量和体脂百分比。所有资料均输入电脑,应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清睾酮含量与瘦体质量、总体脂及体脂百分比均不相关;血清睾酮含量与腰椎、髋部BMD正相关,校正年龄、绝经年限、体脂和瘦体质量后,相关性消失。瘦体质量与各个部位BMD呈显著正相关;总体脂含量与髋部BMD呈正相关,体脂百分比与全身BMD呈负相关。结论:保持一定量的瘦体质量有利于绝经后女性保持骨量,而补充雄激素尚需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 睾酮 体脂 瘦体质量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患者肌肉含量与骨量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滑雅娜 赵剑波 +4 位作者 庞春燕 张冬 李青 刘媛 王永福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95-898,共4页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的肌肉含量与其骨量变化特点的相关性,以及影响RA患者肌肉含量减少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66名(男∶女=8∶25)RA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60.4岁。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ual energy X-...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的肌肉含量与其骨量变化特点的相关性,以及影响RA患者肌肉含量减少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66名(男∶女=8∶25)RA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60.4岁。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及法国MEDI-LINK超声骨密度仪对研究对象进行二维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3D体积骨密度(皮质骨、骨小梁及总体积骨密度)及肌肉含量的测定,根据T值将研究对象分为骨量正常组(41名)和骨量流失组(25名),并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数据,包括性别、年龄、骨折史、吸烟史、糖尿病史、肾病史、甲状腺病史以及RA疾病活动度DSA28评分。结果与RA骨量正常组患者相比,RA骨量流失组患者的全身各部位的肌肉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RA患者肌肉含量的减少与其BMD及总的体积骨密度的减低具有明显相关性(r=0.342,P=0.005及B=35022.918,P<0.001);而RA患者的总体肌肉含量与激素的使用及RA疾病活动度(DSA28)无明显相关性。结论RA合并骨量流失患者的肌肉含量明显减少,肌肉含量的改变与骨密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骨量变化 肌肉含量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冲击运动时不同着陆姿势对骨密度和骨矿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罗依雪 罗陈宇 +4 位作者 蔡宇辉 江天云 崔亚琳 王丽珍 樊瑜波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8-173,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高冲击运动对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和骨矿含量(bone mineral content,BMC)的影响。方法招募39名志愿者,其中伞兵、篮球运动员和作为对照组的普通大学生各13名,将其分成两组(第1组:20~22岁;第2组...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高冲击运动对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和骨矿含量(bone mineral content,BMC)的影响。方法招募39名志愿者,其中伞兵、篮球运动员和作为对照组的普通大学生各13名,将其分成两组(第1组:20~22岁;第2组:23~25岁),分别测量跟骨、第1~5跖骨、髋关节和腰椎(L1~4)BMD和BMC。结果篮球运动员跟骨、第1、2跖骨、总腰椎和髋部BMC显著大于伞兵和对照组;篮球运动员在腰椎、髋关节和股骨颈处BMD也显著大于其他组;伞兵和对照组在测量部位的BMD和BMC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BMC与BMD并非总是正比于平时运动时的垂直地面反作用力。相比跳伞训练,篮球运动能更好提高BMC和BMD,这种变载荷运动作为训练方法,更有利于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冲击运动 跳伞 篮球 骨密度 骨矿含量 变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女性相对骨骼肌质量指数与骨密度及脂肪含量的相关性 被引量:9
19
作者 殷彤彤 张童茜 李维辛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分析老年女性相对骨骼肌质量指数(relative 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RASM)与骨密度及脂肪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8月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年龄≥60岁的女性受试者127例,其中低RASM组46例,正常组81例。分... 目的分析老年女性相对骨骼肌质量指数(relative 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RASM)与骨密度及脂肪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8月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年龄≥60岁的女性受试者127例,其中低RASM组46例,正常组81例。分析两组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总脂肪含量(TFM)、总组织含量及总肌肉含量(TLM)。结果60岁的老年女性中低RASM者检出率为36.2%,骨质疏松者检出率为44.1%;低RASM组的年龄、BMI、全身BMD、TFM、总组织含量及TLM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ASM与L_(1~4) BMD及年龄的相关系数为0.188与-0.176(P<0.05),RASM与全身BMD、TFM、BMI的相关系数为0.369、0.375及0.620(P<0.01),TFM与全身BMD、L_(1~4) BMD的相关系数为0.442与0.407(P<0.01)。结论老年女性的肌肉质量、骨密度、脂肪含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适当的运动和营养支持可增加肌肉质量、改善骨密度、促进脂肪组织的正向作用,有利于预防老年人发生跌倒、骨折及致残的风险,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骨骼肌质量指数 骨密度 脂肪量 老年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无功能性垂体腺瘤患者术后垂体功能减退对骨密度和身体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蓓 刘隆福 +4 位作者 冯松山 赵子进 陈慧玲 李臻琰 蒋铁建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1-25,36,共6页
目的横断面调查成人无功能性垂体腺瘤(non-functional pituitary adenoma,NFPA)术后垂体功能减退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身体成分的改变,进一步分析BMD与身体成分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11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中南大学... 目的横断面调查成人无功能性垂体腺瘤(non-functional pituitary adenoma,NFPA)术后垂体功能减退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身体成分的改变,进一步分析BMD与身体成分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11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成人NFPA术后垂体功能减退患者43例,并收集年龄、性别比、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匹配的健康对照组56例,测量所有研究对象BMI、腰围、腰臀比,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评估腰椎及髋关节的BMD并分析骨骼肌质量及体脂含量。结果(1)垂体功能减退组腰椎L_(1~4)、股骨颈的BMD及Z值,全身总和骨矿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在男性,垂体功能减退患者的腰臀比、腰围身高比、躯干及全身脂肪百分比、脂肪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在女性,垂体功能减退患者的腰围、腰臀比、躯干及全身脂肪百分比、A/G比率、躯干脂肪比/腿部脂肪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四肢骨骼肌质量(ASM)、骨骼肌质量指数(SMI)与男性患者各部位的BMD呈显著正相关,躯干及全身脂肪百分比与女性患者髋部BMD呈显著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示,SMI是男性患者腰椎L_(1~4) BMD、股骨颈BMD、全髋关节BMD、全身骨矿含量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1)成人无功能性垂体腺瘤术后发生垂体功能减退的患者出现骨密度减低及腹部脂肪沉积的风险增加。(2)骨骼肌质量及体脂对骨密度有重要影响,SMI是男性垂体功能减退患者腰椎与髋部骨密度、全身骨矿含量的独立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功能性垂体腺瘤 垂体功能减退 骨密度 脂肪含量 骨骼肌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