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儒家的身体哲学与中国竞技体育的异化 被引量:8
1
作者 吴保传 齐宝 鲁小艳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85-687,共3页
身体社会化是儒家身体哲学的基本内容,它使得中国古代体育具有较强地防御过度异化的能力。中国现代竞技体育同样具有西方竞技体育异化的某些特征,但两者绝不等同。照搬西方异化论,不但不能阻止中国现代竞技体育的过度异化,而且还会走不... 身体社会化是儒家身体哲学的基本内容,它使得中国古代体育具有较强地防御过度异化的能力。中国现代竞技体育同样具有西方竞技体育异化的某些特征,但两者绝不等同。照搬西方异化论,不但不能阻止中国现代竞技体育的过度异化,而且还会走不少弯路。解决中国现代竞技体育过度异化需要引入儒家身体社会化理论,以弥补西方异化论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哲学 竞技体育 儒家 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识遮蔽到实践开启:舒斯特曼身体美学破解竞技体育异化中的身体失落 被引量:9
2
作者 蒋菠 黄巾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21,共5页
近年来理查德·舒斯特曼的身体美学备受学术界关注,其研究步伐已悄然走进体育领域。它主张身体与精神合一,重身体实践;具有强化身体的审美意识、丰富身体实践的哲学意义、提高人的生命质量等本体意义。在国家主义、锦标主义、科技... 近年来理查德·舒斯特曼的身体美学备受学术界关注,其研究步伐已悄然走进体育领域。它主张身体与精神合一,重身体实践;具有强化身体的审美意识、丰富身体实践的哲学意义、提高人的生命质量等本体意义。在国家主义、锦标主义、科技主义思想的诱导下,竞技体育异化已是不争的事实。研究认为,竞技体育主体的身体失落,身体被沦为物化的意识载体是其实质。导致竞技体育的发展远离了体育以"身体活动"为载体、"以人为本"以及"强身健美与求真至善"之本义,最终偏离了健康的发展轨道。面对这一现实困境,将身体美学介入对竞技体育异化的研究,目的就是要把竞技体育的载体——身体从物化中解放出来,找回健康之美;使身体从意识中觉醒并达到更高的审美实践体验。对实现竞技体育真善美的最高价值理想、促进竞技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与跨学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美学 竞技体育 异化 身体失落 载体 人文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举国体制”下的竞技体育异化现象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邵桂华 满江虹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7-21,共5页
运用马克思异化理论,分析了举国体制下竞技体育的异化现象。研究表明举国体制下的竞技体育活动表现出主客体颠倒的特色,竞技体育胁迫政府不断加大体育投资,导致了体育投资分配的不合理和竞技体育项目布局的不科学。举国体制下竞技体育... 运用马克思异化理论,分析了举国体制下竞技体育的异化现象。研究表明举国体制下的竞技体育活动表现出主客体颠倒的特色,竞技体育胁迫政府不断加大体育投资,导致了体育投资分配的不合理和竞技体育项目布局的不科学。举国体制下竞技体育系统中的人也发生异化,人们不仅抛弃了人的类本质特征,而且出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尖锐对立。举国体制下的竞技体育异化严重阻碍了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唯有意识到异化的存在,分析异化的原因,才能促进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社会学 举国体制 竞技体育 马克思异化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体理论视域下的竞技体育异化 被引量:3
4
作者 杨志敏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5-58,共4页
综合前人研究成果,从身体理论视角出发,认为身体沦为工具才是竞技体育异化的动力之源。在分析了身体的价值的基础上,提出身体乃是竞技体育发展的起点与终点,最后得出以健康为基础,以提高审美能力为桥梁,以增强智慧为最高境界的"身... 综合前人研究成果,从身体理论视角出发,认为身体沦为工具才是竞技体育异化的动力之源。在分析了身体的价值的基础上,提出身体乃是竞技体育发展的起点与终点,最后得出以健康为基础,以提高审美能力为桥梁,以增强智慧为最高境界的"身心合一"的崭新的身体观是阻止竞技体育异化的有力思想武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理论 竞技体育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美尔社会学理论对竞技体育的几点解释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岗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2-46,共5页
以齐美尔社会学理论为视角对竞技体育进行解读,认为:从以缓解社会矛盾为宗旨的早期竞技体育演变为以货币交换为特征的现代职业体育,正是竞技体育从手段性冲突演变至目的性冲突的过程。伴随这一过程而出现的异化是体育职业化的必然产物,... 以齐美尔社会学理论为视角对竞技体育进行解读,认为:从以缓解社会矛盾为宗旨的早期竞技体育演变为以货币交换为特征的现代职业体育,正是竞技体育从手段性冲突演变至目的性冲突的过程。伴随这一过程而出现的异化是体育职业化的必然产物,且源于该领域主客观文化的非和谐性,即源于政治、商业、制度等客观要素与运动主体"人"的非和谐性,该解释也为竞技体育的异化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技体育 冲突 异化 齐美尔 货币论 文化现代性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竞技体育领域中的异化现象及其根源探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李宣廷 贺彬 钟胜男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7-112,共6页
竞技体育领域中异化现象频发,影响其可持续健康发展.基于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运用逻辑分析法、文献资料法对竞技体育领域中的异化现象展开研究.研究发现,竞技体育领域中存在竞技目的背离、体育精神缺失、人文关怀弱化、交往主体疏离的... 竞技体育领域中异化现象频发,影响其可持续健康发展.基于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运用逻辑分析法、文献资料法对竞技体育领域中的异化现象展开研究.研究发现,竞技体育领域中存在竞技目的背离、体育精神缺失、人文关怀弱化、交往主体疏离的异化现象.研究认为,过度商业化对竞技体育的腐蚀、竞技体育体制机制不完善以及个人功利主义的偏激影响是竞技体育领域中异化现象产生的根源.基于此,提出竞技体育“反异化”路径:正确引导竞技体育商业化,发挥资本对竞技体育的正向作用;构建良好的体育伦理道德体系,复归竞技体育本真;推动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融合发展,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改善竞技运动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化劳动理论 竞技体育 异化现象 异化原因 “反异化”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