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波段脉冲微波暴露对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
1
作者 何健荣 王向晖 +1 位作者 齐红新 张杰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2025年第1期56-64,共9页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这类疾病在给药治疗过程中遇到的最主要的障碍之一是大脑自身的生理性屏障——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但现用于改变BBB通透性的生化和物理方法副作用较多。本文以伊文思蓝(Evans blue,EB)...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这类疾病在给药治疗过程中遇到的最主要的障碍之一是大脑自身的生理性屏障——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但现用于改变BBB通透性的生化和物理方法副作用较多。本文以伊文思蓝(Evans blue,EB)为示踪剂,运用组织匀浆和荧光观察法探究了不同脉冲微波参数与BBB通透性变化关系。在脉冲个数为20和脉宽为750 ns的条件下,随着脑内场强的增大,BBB通透性呈上升趋势,在脑内场强为10 kV/m和12 kV/m时,EB泄漏量为对照组的1.8倍,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在脑内场强为10 kV/m和脉宽为750 ns的条件下,随着脉冲个数的增加,BBB通透性先迅速增加,当脉冲个数大于20时,BBB通透性达到恒定值,EB泄漏量为对照组的1.9倍,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在脑内场强为10 kV/m和脉冲个数为20的条件下,随着脉宽的增加,BBB通透性先增加后变缓,在脉宽为750 ns和1000 ns时,EB泄漏量为对照组的1.7倍,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通过数据拟合的手段进一步获得了脉冲微波参数与BBB通透性变化的量效关系。这为脉冲微波医学应用和安全防护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微波 血脑屏障 伊文思蓝 量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缺血再灌注对幼鼠血脑屏障通透性及脑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
2
作者 贾莉莉 喻文立 +1 位作者 张涛 吕丹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1期17-20,共4页
目的观察肝缺血再灌注(HIR)对幼鼠血脑屏障(BBB)通透性及脑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24只健康清洁级C57BL/6幼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右旋糖苷10组和右旋糖苷40组,每组8只。右旋糖苷10组、右旋糖苷40组均采用夹闭肝左动脉及门静脉共干... 目的观察肝缺血再灌注(HIR)对幼鼠血脑屏障(BBB)通透性及脑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24只健康清洁级C57BL/6幼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右旋糖苷10组和右旋糖苷40组,每组8只。右旋糖苷10组、右旋糖苷40组均采用夹闭肝左动脉及门静脉共干的方法建立HIR模型,于再灌注60 min后经下腔静脉注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0、40 kD的右旋糖苷,假手术组组仅行开关腹、游离血管等操作。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脑组织BBB通透性(以右旋糖苷通过率表示),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脑组织BBB紧密连接蛋白相关指标闭合蛋白(Claudin)、咬合蛋白(Occludin)、β-连环蛋白(β-Catenin)、紧密连接蛋白1(ZO-1)相对表达量,采用TUNEL法检测脑组织细胞凋亡率。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右旋糖苷10组、右旋糖苷40组幼鼠脑组织右旋糖苷通过率、细胞凋亡率均升高,且右旋糖苷10组右旋糖苷通过率更高(P均<0.05)。与假手术组比较,右旋糖苷10组、右旋糖苷40组幼鼠脑组织Claudin、Occludin、β-Catenin、ZO-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降低(P均<0.05),右旋糖苷10组、右旋糖苷40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HIR会导致幼鼠BBB通透性增加、脑组织细胞凋亡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缺血再灌注损伤 血脑屏障 幼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洗心汤对快速老化模型小鼠血脑屏障通透性及海马组织P-gp、CB1、CB2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韩欣悦 第五永长 +4 位作者 段力琦 赵恩龙 张虎 王亚丽 周源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10-115,共6页
目的观察洗心汤对快速老化模型(SAMP8)小鼠血脑屏障通透性及海马组织P-糖蛋白(P-gp)、大麻素受体1(CB1)和大麻素受体2(CB2)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洗心汤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可能机制。方法60只SAMP8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益生菌组和洗... 目的观察洗心汤对快速老化模型(SAMP8)小鼠血脑屏障通透性及海马组织P-糖蛋白(P-gp)、大麻素受体1(CB1)和大麻素受体2(CB2)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洗心汤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可能机制。方法60只SAMP8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益生菌组和洗心汤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2只,另12只抗快速老化(SAMR1)小鼠作为对照组,各给药组分别予相应药物灌胃10周,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蒸馏水。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伊文思蓝法检测小鼠血脑屏障通透性,ELISA检测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肿瘤坏死因子(TNF)-α、核因子(NF)-κB含量,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P-gp、CB1、CB2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海马组织P-gp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降低,脑组织伊文思蓝渗出量明显增加,血清MMP9、TNF-α和NF-κB含量明显增加,海马组织P-gp、CB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CB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洗心汤高剂量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提高,脑组织伊文思蓝渗出量明显减少,血清MMP9、TNF-α和NF-κB含量明显降低,P-gp、CB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CB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洗心汤可改善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与调节血脑屏障通透性及相关蛋白表达,抑制神经炎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洗心汤 阿尔茨海默病 血脑屏障 快速老化模型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菖蒲抗血管性痴呆的药理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李玉芳 杨瑞林 +1 位作者 高媛 徐冰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537-543,共7页
血管性痴呆是我国乃至全世界最主要的痴呆类型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临床治疗尚无特效药,严重影响人类生活及健康。研究发现石菖蒲是中医治疗血管性痴呆最高频的核心中药,具有开窍豁痰、醒神益智、化湿开胃的功效,防治血管性痴呆具有确... 血管性痴呆是我国乃至全世界最主要的痴呆类型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临床治疗尚无特效药,严重影响人类生活及健康。研究发现石菖蒲是中医治疗血管性痴呆最高频的核心中药,具有开窍豁痰、醒神益智、化湿开胃的功效,防治血管性痴呆具有确切优势。石菖蒲的化学成分复杂,其主要有效成分α-细辛醚、β-细辛醚因其广泛的药理活性成为研究热点。石菖蒲及其活性成分可在调节血脑屏障通透性,促进药物通过血脑屏障;清除自由基与提高抗氧化物质以抗氧化应激;调节炎症因子以抗炎;清除β-淀粉样蛋白以调节神经可塑性;调节神经递质以保护胆碱能神经;减少细胞凋亡保护海马神经元等方面发挥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本文对石菖蒲抗血管性痴呆的药理机制进行综述,为石菖蒲的运用提供理论依据及循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菖蒲 血管性痴呆 细辛醚 药理机制 血脑屏障 氧化应激 神经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罗罗非鱼claudin-5基因克隆及其在无乳链球菌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杨慧 张素莹 +2 位作者 黄永雄 张子瑞 王蓓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7期25-34,共10页
【目的】克隆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紧密连接蛋白5(claudin-5)基因,分析其在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刺激下的表达模式,为进一步了解该基因功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NCBI已公布的尼罗罗非鱼基因组预测序列(G... 【目的】克隆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紧密连接蛋白5(claudin-5)基因,分析其在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刺激下的表达模式,为进一步了解该基因功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NCBI已公布的尼罗罗非鱼基因组预测序列(GenBank登录号:XM_005473513.4),选取其claudin-5基因的CDS区,设计claudin-5基因的克隆及实时荧光定量PCR引物。利用生物信息学对克隆得到的claudin-5进行理化性质和进化分析,采用qRT-PCR分析尼罗罗非鱼claudin-5在各组织中及无乳链球菌刺激下的表达模式。【结果】通过PCR克隆技术获得尼罗罗非鱼claudin-5基因全长序列,共651 bp,编码216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约23 kD,理论等电点(pI)为8.53;具有4个跨膜结构域和3个蛋白激酶C(PKC)磷酸化位点。尼罗罗非鱼与奥利亚罗非鱼(O.aurea)的claudin-5氨基酸序列相似性高达97.55%;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也显示,二者claudin-5氨基酸序列聚为一支,表明二者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尼罗罗非鱼claudin-5在脑部的表达量极高,是血细胞等组织的300倍左右,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经无乳链球菌刺激后,尼罗罗非鱼脑和头肾的claudin-5表达量在12 h时达到最高值,在24 h时有所下调,其中在脑部的表达量于48 h表达量最低,但仍高于0 h,而在头肾的表达量在48~96 h时出现明显上调后下降;肠中claudin-5表达量在无乳链球菌刺激后6~12 h时上升缓慢,在48 h时表达量大幅度上调,并达到最高值,之后在48~96 h时出现下调,但低于0 h;肝脏中claudin-5表达量在无乳链球菌刺激后出现明显下调,在24 h略有回升然后继续下调。【结论】尼罗罗非鱼claudin-5基因在脑组织的表达量极高,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其编码蛋白在宿主抵抗无乳链球菌入侵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通过血脑屏障抵抗无乳链球菌,保护中枢神经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claudin-5基因 表达模式 无乳链球菌 血脑屏障 细菌性脑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N1LR在脑缺血再灌注血脑屏障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胡云 周礼鑫 +2 位作者 童理 李鑫泰 杨剑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7-220,共4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N1LR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脑屏障的作用机制。方法原代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常规培养,经氧糖剥夺/复糖复氧(OGD/R)处理模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分对照组、OGD组、lncRNA-N1LR过表达组(OGD处理后转染...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N1LR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脑屏障的作用机制。方法原代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常规培养,经氧糖剥夺/复糖复氧(OGD/R)处理模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分对照组、OGD组、lncRNA-N1LR过表达组(OGD处理后转染质粒lncRNA-N1LR过表达)、lncRNA-N1LR沉默组(OGD处理后转染质粒lncRNA-N1LR沉默)。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中lncRNA-N1LR mRNA、紧密连接蛋白5(claudin-5)及闭合蛋白(occludin)mRNA表达水平;异硫氰酸荧光素-葡聚糖(FITC-dextran)渗透法检测血脑屏障通透性;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claudin-5、occludin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OGD组lncRNA-N1LR mRNA、occludin、claudin-5 mRNA表达水平下降(0.31±0.01 vs 1.00±0.10,0.42±0.03 vs 1.01±0.13,0.38±0.03 vs 1.00±0.15,P<0.05),血脑屏障FITC-dextran通透性明显升高(58.79±3.04 vs 8.87±0.63,P<0.01)。与OGD组比较,lncRNA-N1LR过表达组lncRNA-N1LR mRNA、occludin、claudin-5 mRNA表达水平升高(0.67±0.07 vs 0.31±0.01,0.92±0.02 vs 0.42±0.03,0.70±0.08 vs 0.38±0.03,P<0.05),血脑屏障FITC-dextran通透性降低(41.57±2.43 vs 58.79±3.04,P<0.05)。与OGD组比较,lncRNA-N1LR沉默组lncRNA-N1LR mRNA、occludin、claudin-5 mRNA表达水平降低(0.21±0.02 vs 0.31±0.01,0.31±0.03 vs 0.42±0.03,0.22±0.02 vs 0.38±0.03,P<0.05),血脑屏障FITC-dextran通透性升高(72.34±1.43 vs 58.79±3.04,P<0.05)。结论LncRNA-N1LR上调可能通过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 未翻译 再灌注损伤 血脑屏障 神经保护 MICE 模型 动物 长链非编码RNA-N1L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对高血糖诱导小鼠脑缺血后出血转化的影响
7
作者 冷昌龙 周梅 +4 位作者 李友维 林款 孙宾莲 舒细记 柳威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96,共5页
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对高血糖诱导的小鼠脑缺血后出血转化(HT)的作用及机制。方法36只SPF级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HT模型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每组12只。比较各组小鼠神经功能评分、死亡率、HT发生率、HT分级评分,苏木精-伊红... 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对高血糖诱导的小鼠脑缺血后出血转化(HT)的作用及机制。方法36只SPF级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HT模型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每组12只。比较各组小鼠神经功能评分、死亡率、HT发生率、HT分级评分,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脑组织出血情况,免疫荧光染色评估血脑屏障通透性,Western blot检测缺血半暗带脑组织免疫球蛋白G(IgG)、闭锁连接蛋白1(ZO-1)、闭合蛋白(occludin)、紧密连接蛋白5(claudin5)、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的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HT模型组神经功能评分、死亡率、HT发生率、HT评分、IgG荧光强度、IgG、MMP-2、MMP-9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ZO-1、occludin、claudin5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HT模型组比较,阿托伐他汀组神经功能评分、死亡率、HT发生率、HT评分、IgG荧光强度及IgG、MMP-2、MMP-9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2.73±1.19)分vs(3.91±0.94)分,16.7%vs 41.6%,58.3%vs 91.6%,(1.00±1.04)分vs(2.58±1.13)分,(504.30±105.52)a.u vs(859.91±153.28)a.u,4.55±1.40 vs 12.06±3.73,1.87±0.41 vs 2.95±0.68,1.47±0.24 vs 2.12±0.23,P<0.05,P<0.01],ZO-1、occludin、claduin5蛋白表达显著升高(1.55±0.20 vs 0.53±0.10,0.92±0.11 vs 0.35±0.07、0.58±0.04 vs 0.30±0.05,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通过抑制MMP-2、MMP-9激活,上调ZO-1、occludin、claudin5表达,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从而抑制高血糖诱导的脑缺血后H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小鼠 近交C57BL 模型 动物 脑缺血 脑出血 血脑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对血脑屏障的影响及益生菌干预措施研究进展
8
作者 董奇奇 张怡琳 游春苹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53-360,共8页
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是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循环之间独特的解剖和生理界面,对于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的稳定性至关重要。本文概述了血脑屏障在衰老、神经系统疾病和癌症等疾病发展过程中结构的变化情况,重点阐述了肠道微生物... 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是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循环之间独特的解剖和生理界面,对于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的稳定性至关重要。本文概述了血脑屏障在衰老、神经系统疾病和癌症等疾病发展过程中结构的变化情况,重点阐述了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对BBB的影响。环境因素引起的肠道菌群组成的改变通过多种途径破坏BBB完整性,而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则对BBB有正向、负向或双向调节作用。例如脂多糖和疏水性胆汁酸通过破坏细胞结构,降低紧密连接蛋白表达以及加重炎症反应,而对BBB产生负向作用;短链脂肪酸、3-吲哚丙酸和亲水性胆汁酸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提高紧密连接蛋白表达,减轻炎症和发挥抗氧化效果,而对BBB产生正向作用;而氧化三甲胺则对BBB有双向调节作用。此外,介绍了不同益生菌菌株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组成,调节短链脂肪酸水平,提高紧密连接蛋白表达以及抗炎、抗氧化等途径直接或间接改善BBB完整性。本文为治疗和改善神经系统疾病提供新的策略和理论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脑屏障 肠道微生物 代谢产物 益生菌 神经系统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病用药递送策略及临床研究进展
9
作者 陆宁姝 嵇涛 +3 位作者 卢瑛蓝 许熙媛 顾晓晨 丁杨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7-589,共13页
血脑屏障的存在限制了药物的脑内有效递送,导致脑病疗效不佳,难以满足患者的临床需求。近年来,基于优效给药途径和新型递药系统等策略开发的创新制剂,能够突破血脑屏障的桎梏,显著提升药物的入脑效率及降低外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患者... 血脑屏障的存在限制了药物的脑内有效递送,导致脑病疗效不佳,难以满足患者的临床需求。近年来,基于优效给药途径和新型递药系统等策略开发的创新制剂,能够突破血脑屏障的桎梏,显著提升药物的入脑效率及降低外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患者带来重大治疗意义。本文对脑病用药在临床研究中存在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详尽综述了脑病治疗领域内全球创新药物制剂的发展及研发策略,并展望未来治疗策略的应用前景,以期为新一代药物研发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病用药 药物递送 血脑屏障 开发策略 临床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通过调控β-淀粉样蛋白跨血脑屏障转运干预老年期痴呆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柯敏萱 孙跃峰 陈晶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9期48-52,共5页
老年期痴呆是由多因素引起的一种多发生于老年期的神经退行性脑部病变,主要包括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等。β-淀粉样蛋白(Aβ)跨血脑屏障转运是老年期痴呆发病机制的重要环节。本文对近年围绕中医药调控Aβ跨血脑屏障转运干预老年期... 老年期痴呆是由多因素引起的一种多发生于老年期的神经退行性脑部病变,主要包括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等。β-淀粉样蛋白(Aβ)跨血脑屏障转运是老年期痴呆发病机制的重要环节。本文对近年围绕中医药调控Aβ跨血脑屏障转运干预老年期痴呆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发现中医药防治老年期痴呆方法多样,有单味中药及其有效成分、中药复方、中药注射液等内治法,还有电针、艾灸等外治法,特色鲜明,且疗效显著。本文揭示中医药通过上调Aβ跨血脑屏障转运的外排介导受体及下调其内流蛋白受体,靶控相关配体表达,转运清除毒性Aβ,以达到防治老年期痴呆的目的,为老年期痴呆新型药物研发和临床治疗提供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老年期痴呆 血脑屏障 Β-淀粉样蛋白 转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4D-DIA技术研究表柔比星所致化疗相关认知障碍机制
11
作者 杜钦 贾丽君 +2 位作者 魏星 单昌友 赵永林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1127-1132,共6页
目的 基于四维数据独立采集(4D-data-independent acquisition,4D-DIA)蛋白质组学技术探究表柔比星所致化疗相关认知障碍(chemotherapy-induced cognitive impairment,CICI)发生机制。方法 用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End.3构建体外血脑屏... 目的 基于四维数据独立采集(4D-data-independent acquisition,4D-DIA)蛋白质组学技术探究表柔比星所致化疗相关认知障碍(chemotherapy-induced cognitive impairment,CICI)发生机制。方法 用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End.3构建体外血脑屏障模型,随机分为表柔比星组和空白对照组,表柔比星组接受5μmol/L表柔比星处理24 h,对照组未进行任何特殊处理。利用4D-DIA技术检测并比较两组间差异蛋白的表达,对差异蛋白进行基因本体分析(gene ontology,GO)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并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结果 通过对比分析,表柔比星组和空白对照组共鉴定出1 282种差异蛋白,其中显著上调蛋白378种,显著下调蛋白904种。GO分析显示差异蛋白主要富集于细胞内,参与生物调节、有机物代谢及细胞代谢等生物学过程,并与结合、催化等分子功能有关。KEGG通路分析显示,差异蛋白与剪接体、RNA聚合酶、mRNA监控通路的相互作用等有关。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分析显示,TP53、RNA解旋酶DHX15、小核核糖核蛋白肽D3等处于中心位置,其分别与凋亡、剪接体相关。结论 表柔比星可能通过破坏脑微管内皮细胞的剪接体功能、影响正常连接及转运系统,进而诱发化疗相关认知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D-DIA 蛋白组学 表柔比星 化疗相关认知障碍 血脑屏障 脑微管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素调节PI3K/Akt/NF-κB信号通路及对细菌性脑膜炎大鼠血脑屏障的影响
12
作者 刘峥 白丽芳 罗俊 《解剖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35-139,186,共6页
目的:探讨黄芩素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对细菌性脑膜炎(BM)大鼠血脑屏障的影响。方法:制备大鼠BM模型,将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黄芩素组(腹腔注射30 mg/kg黄芩素)、黄芩素+抑制剂组(... 目的:探讨黄芩素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对细菌性脑膜炎(BM)大鼠血脑屏障的影响。方法:制备大鼠BM模型,将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黄芩素组(腹腔注射30 mg/kg黄芩素)、黄芩素+抑制剂组(腹腔注射30 mg/kg黄芩素+7.5 mg/kg LY294002),对大鼠进行Loeffler神经行为评分,H-E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学变化,伊文思蓝染色检测血脑屏障通透性,分别检测脑脊液IL-1β、IL-6水平及白细胞计数(WBC)、脑组织含水量,水通道蛋白4(AQP4)、闭锁蛋白-5(claudin-5)、PI3K/Akt/NF-κB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对照组大鼠脑组织结构正常,细胞排列整齐,模型组大鼠脑组织细胞排列紊乱,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Loeffler评分及脑组织AQP4、claudin-5、p-PI3K、p-Akt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脑脊液IL-1β、IL-6水平及WBC、脑组织EB含量及含水量、p-NF-κB p65表达水平显著升高;黄芩素组较模型组病理损伤减轻,炎症细胞减少。与模型组比较,黄芩素组Loeffler评分及脑组织AQP4、claudin-5、p-PI3K、p-Akt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脑脊液IL-1β、IL-6水平及WBC、脑组织EB含量及含水量、p-NF-κB p65表达水平显著降低;LY294002可部分逆转黄芩素对BM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改善作用。结论:黄芩素可改善BM大鼠脑水肿及血脑屏障通透性,可能与调控PI3K/Akt/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素 细菌性脑膜炎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核因子κB信号通路 血脑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强度超声促进药物递送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文武 杨辉 +2 位作者 胡凯 严国飞 王帆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7-488,共12页
近年来,低强度超声促进药物递送的相关研究发展迅速,其应用涵盖多个给药场景,包括经皮给药(超声导入术)、声动力治疗以及血脑屏障开放等。从这3个视角入手,阐述了低强度超声促进药物递送的作用机制,包括热效应、空化效应、机械效应及生... 近年来,低强度超声促进药物递送的相关研究发展迅速,其应用涵盖多个给药场景,包括经皮给药(超声导入术)、声动力治疗以及血脑屏障开放等。从这3个视角入手,阐述了低强度超声促进药物递送的作用机制,包括热效应、空化效应、机械效应及生理调节效应等诸多生物效应,强调了局部空化作用和机械作用的重要性。此外,通过引用相关研究成果,展示了低强度超声在药物递送中的有效性,并指出了需进一步解决的相关问题,如药物释放的可控性与临床治疗的安全性,最后,概述了超声技术与纳米材料相结合,有望拓展药物递送的创新路径,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强度超声 药物递送 经皮给药 声动力治疗 血脑屏障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脑炎并发血脑屏障损伤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14
作者 齐琳 张三军 魏丽红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12期72-76,共5页
目的分析影响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并发血脑屏障损伤情况及导致其并发血脑屏障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3年5月在焦作市人民医院确诊的90例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并发血脑屏障损伤将其分为并发血脑屏障损伤... 目的分析影响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并发血脑屏障损伤情况及导致其并发血脑屏障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3年5月在焦作市人民医院确诊的90例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并发血脑屏障损伤将其分为并发血脑屏障损伤组(n=41)和非并发血脑屏障损伤组(n=49)。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相关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并发血脑屏障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并发血脑屏障损伤组患者精神异常、反应迟钝发生率、脑电图δ刷异常和头颅磁共振异常较非并发血脑屏障损伤组高(P<0.05)。并发血脑屏障损伤组患者脑脊液中蛋白水平增高、白细胞(WBC)计数增高、免疫球蛋白G(IgG)增高、24 h鞘内IgG合成率增高高于非并发血脑屏障损伤组(P<0.05)。Logistic回归性分析表明,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有精神异常、脑电图δ刷异常、蛋白水平增高>450 mg/L和IgG增高>4 mg/L是并发血脑屏障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是否并发血脑屏障损伤和是否有精神迟钝症状、脑电图δ刷异常、蛋白水平增高>450 mg/L和IgG增高>4 mg/L有关,可以根据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具体病情在治疗过程中优化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脑炎 血脑屏障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元聪脑汤联合吡拉西坦对老年痴呆患者血脑屏障、认知功能及血清IGF-1、Aβ的影响
15
作者 刘正 赵莉 孙天福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3期518-522,共5页
目的:探讨补元聪脑汤联合吡拉西坦对肾虚血瘀型老年痴呆患者血脑屏障、认知功能及血清IGF-1、Aβ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196例肾虚血瘀型老年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98例。观... 目的:探讨补元聪脑汤联合吡拉西坦对肾虚血瘀型老年痴呆患者血脑屏障、认知功能及血清IGF-1、Aβ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196例肾虚血瘀型老年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98例。观察组采用补元聪脑汤+吡拉西坦治疗,对照组采用吡拉西坦治疗。比较2组疗效、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中医证候积分、认知功能指标[AD评定量表-认知次级量表(ADAS-Cog)、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血脑屏障相关指标[血清白蛋白(ALB)、脑脊液ALB、脑脊液ALB/血清ALB比值(QALB)]、生化因子指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β淀粉样蛋白(Aβ)]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1.84%)高于对照组(75.51%);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ADAS-Cog评分均低于对照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血清ALB、脑脊液ALB、QAL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IGF-1水平高于对照组、Aβ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补元聪脑汤联合吡拉西坦治疗AD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保护神经元细胞,且安全性可靠,利于促进患者认知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元聪脑汤 吡拉西坦 老年痴呆 血脑屏障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伪狂犬病病毒感染小鼠基质金属蛋白酶-9介导紧密连接蛋白损伤血脑屏障的研究
16
作者 张颖 宋春莲 +3 位作者 张莹 沈鸿 舒相华 杨洪贵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86-2194,共9页
旨在探究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 PRV)对小鼠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通透性的影响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与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 TJ)的相关性。将昆明SPF小鼠96只,随机平均... 旨在探究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 PRV)对小鼠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通透性的影响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与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 TJ)的相关性。将昆明SPF小鼠96只,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24只对照组小鼠滴鼻生理盐水,72只试验组小鼠滴鼻感染PRV,将试验组分为感染24 h组、感染48 h组和感染72 h组,每组24只。观察临床症状并采用H&E染色观察病理损伤情况;通过改良型神经学评分和脑组织病毒载量测定评价PRV感染后神经损伤情况与病毒载量的关系;通过干湿重法和伊文斯蓝染色法探究血脑屏障的通透性;通过mRNA和蛋白表达差异水平探究MMP-9和TJ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攻毒后脑组织病变程度随时间延长而加剧,在攻毒48 h后,脑组织病毒载量出现显著性差异;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在第72小时达到最高;干/湿重值及脑组织伊文斯蓝浓度呈时间依赖性;MMP-9与TJ的相关性结果表明,PRV攻毒后MMP-9表达量增加,TJ表达量减少。结果表明,PRV感染通过MMP-9介导的TJ蛋白表达量的降低损害BBB的完整性及通透性。综上所述,PRV感染可能通过MMP-9介导的破坏来损害BBB,为进一步阐明PRV入侵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MP-9 伪狂犬病病毒 血脑屏障 TJ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递送系统介导的血脑屏障跨越策略和脑靶向药物递送研究进展
17
作者 叶镇宁 吴正红 张华清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0-602,共13页
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是存在于脑组织与血浆之间的半通透性生物屏障,然而其物理特性、酶特性、免疫特性及独特的转运机制严重限制了治疗药物和诊断试剂入脑,为脑部疾病防治带来了巨大挑战。基于此,本文首先总结并分析了BB... 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是存在于脑组织与血浆之间的半通透性生物屏障,然而其物理特性、酶特性、免疫特性及独特的转运机制严重限制了治疗药物和诊断试剂入脑,为脑部疾病防治带来了巨大挑战。基于此,本文首先总结并分析了BBB复杂的结构组分和多样的转运机制,探讨了跨越BBB药物递送的难点及可行途径;进而,介绍并讨论了各类纳米递送系统在跨越BBB实现脑内药物递送的最新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趋势,为进一步完善其设计和推动其转化提供了参考;最后,就常见脑部疾病中BBB的病理变化探讨了如何针对病理BBB设计相应的药物递送策略。本文强调了基于纳米递送系统的跨越BBB药物递送策略的设计与优化,并为目前脑内药物递送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供了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脑屏障 结构组分 转运机制 纳米递送系统 脑部疾病 脑内药物递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原微生物入侵中枢神经系统机制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王晓虎 任照文 +2 位作者 张翩 武笑宇 陈晶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6期1-12,共12页
新冠疫情后,亚健康人群数量迅速增加,加之近年来全球旅行、气候变化和接触野生动物等频率升高可能导致人兽共患病原体现象增加,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感染的发病率持续上升,已成为导致人类伤残调整寿命年增加的主要... 新冠疫情后,亚健康人群数量迅速增加,加之近年来全球旅行、气候变化和接触野生动物等频率升高可能导致人兽共患病原体现象增加,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感染的发病率持续上升,已成为导致人类伤残调整寿命年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CNS感染病死率高,且给机体造成严重的后遗症,其也是目前最严峻的全球公共卫生挑战之一。为抵御病原体入侵,宿主在体表和体内构筑了一系列屏障结构,包括皮肤屏障、血肺屏障、血睾屏障及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等。其中,BBB是一种复杂的屏障结构,由多种细胞和非细胞成分组成。作为机体内隔离中枢与外周的生物屏障,BBB能够阻止绝大多数有害物质侵入脑部,从而保证脑部内环境的动态平衡与CNS的正常运转。然而,病原微生物经过长时间的进化,已经开发出多种途径来穿越BBB以实现入侵CNS。现今,已有5种入侵途径被研究人员所证实,包括感染或破坏脑内皮细胞;通过转胞吞作用穿过BBB;以“特洛伊木马”的形式,通过被感染的白细胞浸润而穿过BBB;通过细胞旁间隙进入CNS;以及通过轴突运输由外周绕过BBB进入CNS。CNS感染性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复杂性受到病原本身、宿主BBB结构和功能及神经侵袭途径的多样性影响。此外,随着研究的深入,病原体利用蛋白互作、调节BBB通透性及利用胞吞作用入侵CNS的分子机制被详细解析,这使得一些药物的CNS递送成为可能,也为开发全新的CNS药物递送系统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因此,充分了解BBB结构和病原微生物入侵CNS途径,将有助于研发控制病原入侵、新型脑靶向药物及新的递送系统以减轻宿主CNS中已建立感染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血脑屏障 病原微生物 感染 入侵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tau蛋白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与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脑屏障的关系
19
作者 李永华 李萍 +2 位作者 张洪红 王志胜 董元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7-430,共4页
目的探究血清tau蛋白、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与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脑屏障损伤的关系。方法纳入2020年8月至2022年12月阳光融和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8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 目的探究血清tau蛋白、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与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脑屏障损伤的关系。方法纳入2020年8月至2022年12月阳光融和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8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群18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白蛋白商值(QAlb)评估患者血脑屏障损伤,将研究组180例患者分为轻度组83例(QAlb 7.5~10)、中度组54例(10<QAlb≤30)、重度度组43例(QAlb>30)。对研究组180例患者展开6个月随访,根据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119例(mRS评分0~2分)和预后不良组61例(mRS评分3~6分)。检测血清tau蛋白、MIP-1α和GFAP水平,分析血清tau蛋白、MIP-1α和GFAP水平与患者血脑屏障损伤和预后的关系。结果研究组血清tau蛋白、MIP-1α和GFA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中度组、重度组tau蛋白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重度组MIP-1α和GFAP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tau蛋白、MIP-1α和GFAP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1)。血清tau蛋白(r=0.532,P=0.000)、MIP-1α(r=0.487,P=0.001)和GFAP(r=0.571,P=0.000)分别与QAlb呈正相关。血清tau蛋白(r=0.507,P=0.000)、MIP-1α(r=0.425,P=0.004)和GFAP(r=0.533,P=0.000)分别与mRS评分呈正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tau蛋白和MIP-1α及GFAP三者联合评估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48(95%CI:0.787~0.897,P=0.000),显著高于三者单一检测。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tau蛋白、MIP-1α和GFAP水平较健康人群明显升高,与脑出血后血脑屏障损伤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脑屏障 TAU蛋白质类 巨噬细胞炎性蛋白质类 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黄连苷Ⅱ调节cAMP/PKA信号通路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血脑屏障损伤的影响
20
作者 关君艳 王静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27-1033,共7页
目的探讨胡黄连苷Ⅱ(P-Ⅱ)通过调节cAMP/PKA信号通路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血脑屏障(BBB)损伤的影响。方法建立HIBD模型,将新生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HIBD组)、胡黄连苷Ⅱ低剂量组(P-Ⅱ-L)、胡黄... 目的探讨胡黄连苷Ⅱ(P-Ⅱ)通过调节cAMP/PKA信号通路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血脑屏障(BBB)损伤的影响。方法建立HIBD模型,将新生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HIBD组)、胡黄连苷Ⅱ低剂量组(P-Ⅱ-L)、胡黄连苷Ⅱ中剂量组(P-Ⅱ-M)、胡黄连苷Ⅱ高剂量组(P-Ⅱ-H)、胡黄连苷Ⅱ高剂量+PKA抑制剂组(P-ⅡH+H89),每组25只,检测脑含水量;ELLISA法检测MDA、ROS含量、NADPH活性和cAMP浓度;HE染色观察大脑组织形态;EB染色检测BBB通透性;DyLight 488荧光标记检测IgG泄露情况;Western blot检测Claudin-5、Occludin、VE-Cadherin、β-Catenin及p-PKA、PKA、p-CREB、CRE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HIBD组新生大鼠脑含水量、MDA、ROS含量、NADPH活性、IgG表达增加,Claudin-5、Occludin、VE-Cadherin、β-Catenin、cAMP浓度及p-PKA/PKA、p-CREB/CREB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HIBD组比较,P-Ⅱ-L、P-Ⅱ-M、P-Ⅱ-H组新生大鼠脑含水量、MDA、ROS含量、NADPH活性、IgG呈剂量依赖性降低,Claudin-5、Occludin、VE-Cadherin、β-Catenin、cAMP浓度及p-PKA/PKA、p-CREB/CREB表达水平呈剂量依赖性增加(P<0.05);与P-Ⅱ-H组比较,P-Ⅱ-H+H89组脑含水量、MDA、ROS含量、NADPH活性、IgG表达增加,Claudin-5、Occludin、VE-Cadherin、β-Catenin、cAMP浓度及p-PKA/PKA、p-CREB/CREB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P-Ⅱ通过激活cAMP/PKA信号通路保护HIBD新生大鼠免受BBB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黄连苷Ⅱ 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血脑屏障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