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中医证型构建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预测模型
1
作者 林翔英 施婧瑶 +3 位作者 黄小燕 郑泽宇 黄晓峰 黄铭涵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7-306,共10页
目的:探讨中医证型与慢性萎缩性胃炎向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转化的相关性,并结合中医证型和临床特征构建HGIN的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脾胃肝胆科及东二环分院脾胃病科就诊的慢性... 目的:探讨中医证型与慢性萎缩性胃炎向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转化的相关性,并结合中医证型和临床特征构建HGIN的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脾胃肝胆科及东二环分院脾胃病科就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资料。最终纳入HGIN患者32例,非HGIN患者(中、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169例,通过临床问卷调查采集患者的一般信息、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社会心理因素、肿瘤家族史、病史及合并疾病、长期用药史、胃镜下表现、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等资料,归纳中医证型。采用LASSO回归分析筛选潜在的影响因子,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危险因素,构建HGIN预测模型,并采用列线图将所得模型进行可视化呈现,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估模型的诊断能力。结果:脾胃气虚证为HGIN患者和非HGIN患者的最常见证型。回归分析结果提示,重度饮酒(X1)、胃络瘀阻证(X2)、低级别上皮内瘤变(X3)、高盐饮食(X4)、年龄(X5)为HGI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所构建的预测模型为ln[P(/1-P)]=2.159X1+2.230X2+1.664X3+2.070X4+0.122X5-11.096,该模型区分度、校准度、拟合度均较好,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预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0和0.891。结论:中医证型胃络瘀阻证与慢性萎缩性胃炎向HGIN转化存在一定相关性,基于中医证型构建的HGIN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中医证型 胃络瘀阻证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尤昭玲基于络病理论辨治子宫内膜异位症临证经验
2
作者 范美林 游卉 +1 位作者 谈珍瑜 张紫娟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17-822,共6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引起的疾病。尤昭玲教授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为慢性迁延性疾病,本质在于“离经之血”阻滞胞脉胞络,具有病程日久、缠绵难愈、痛经进行性加剧的特点,符合络病“久病入...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引起的疾病。尤昭玲教授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为慢性迁延性疾病,本质在于“离经之血”阻滞胞脉胞络,具有病程日久、缠绵难愈、痛经进行性加剧的特点,符合络病“久病入络”和“久痛入络”的病机特点,属于络病,核心病机在于瘀血阻络。在络病理论的指导下,尤昭玲教授提出从寒热、从心肝肾、从痰瘀、从气虚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灵活运用行气活血、温经散寒、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益气活血等治法,使气畅络通,脏腑和谐,临床获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病理论 络病学说 子宫内膜异位症 尤昭玲 名医经验 通络法 辨证论治 瘀血阻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腑泄热祛瘀疏利方治疗脾胃湿热兼气滞血瘀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王明丽 宋鹏程 +4 位作者 张海燕 周玲 赵卫国 王南南 杨娜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61-968,共8页
目的研究李炳茂教授通腑泄热祛瘀疏利方治疗脾胃湿热兼气滞血瘀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衡水市人民医院脾胃湿热兼气滞血瘀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20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03例,治疗期间2组各脱落3例... 目的研究李炳茂教授通腑泄热祛瘀疏利方治疗脾胃湿热兼气滞血瘀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衡水市人民医院脾胃湿热兼气滞血瘀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20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03例,治疗期间2组各脱落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功能性消化不良西医治疗方案(莫沙必利+雷贝拉唑),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通腑泄热祛瘀疏利方,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心理状况[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尼平消化不良生活质量指数(NDLQI)]变化并评估临床疗效;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胃动素(MTL)、胃促生长素(Ghrelin)、胃泌素(GAS)、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及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胃电图分析仪分析胃动力指标变化;滴注法检测肠道菌群变化。治疗期间监测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P<0.01),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组MTL、Ghrelin、GAS、PGⅠ、PGⅡ表达水平均增高,CRH均下降,且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2组胃电图主频与慢波百分比均增加,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1);2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均增加,研究组多于对照组,肠杆菌、肠球菌及酵母菌数量均下降,研究组少于对照组(P<0.01);2组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通腑泄热祛瘀疏利方治疗脾胃湿热兼气滞血瘀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生活质量与焦虑、抑郁症状,调节胃肠激素表达水平、胃动力状况及肠道菌群表达,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脾胃湿热证 气滞血瘀证 李炳茂教授 通腑泄热祛瘀疏利方 临床疗效 肠道菌群 胃肠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督益脑化痰法结合针刺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吞咽障碍痰瘀阻络证疗效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许长敏 刘宏伟 +4 位作者 周媛 张小健 张媛 柳淑青 刘晶晶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1-94,共4页
目的探讨通督益脑化痰法结合针刺促进急性缺血性卒中吞咽障碍痰瘀阻络证患者康复效果。方法研究纳入112例急性缺血性卒中吞咽障碍痰瘀阻络证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纳入患者分为对照组(56例)、中医组(5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咽部肌肉电刺激治... 目的探讨通督益脑化痰法结合针刺促进急性缺血性卒中吞咽障碍痰瘀阻络证患者康复效果。方法研究纳入112例急性缺血性卒中吞咽障碍痰瘀阻络证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纳入患者分为对照组(56例)、中医组(5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咽部肌肉电刺激治疗,给予中医组患者咽部肌肉电刺激结合通督益脑化痰法及针刺治疗,各组数据观察:治疗前后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分(water test score,WST)变化及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unctional oral feeding scale,FOIS)评分变化、吞咽困难评价量表(dysphagia evaluation scale,VFSS)及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tandard swallowing function evaluation scale,SSA)评分变化、治疗效果、并发症、治疗前后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变化、治疗,前后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变化、生活质量量表(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前,各组患者WST评分、FOIS评分、VFSS评分、SSA评分、中医证候总积分以及NIHSS评分、BDNF、IL-6及TNF-α水平、GQOLI-74评分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WST评分、FOIS评分、VFSS评分、SSA评分、中医证候总积分以及NIHSS评分、BDNF、IL-6及TNF-α水平、GQOLI-74评分等指标均改善,中医组患者治疗后WST评分、FOIS评分、VFSS评分、SSA评分、中医证候总积分以及NIHSS评分、BDNF、IL-6及TNF-α水平、GQOLI-74评分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通督益脑化痰法结合针刺疗法可较好促进急性缺血性卒中吞咽障碍痰瘀阻络证患者康复,患者治疗效果提升,吞咽功能及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均改善,且患者并发症率低,较为安全可靠,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督益脑化痰法 痰瘀阻络证 针刺 急性缺血性卒中吞咽障碍 咽部肌肉电刺激 疗效 吞咽功能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治未病”思想肝病不同血瘀证舌色与舌下络脉的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武哲丽 陈群 +4 位作者 刘梅 莫传伟 刘焕兰 路艳 吴祖春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646-1648,共3页
目的:探讨肝病不同血瘀证舌色及舌下络脉的瘀血程度。方法:用RGB值定量分析及舌下络脉的观察方法。结果:血瘀证各组的舌质红色分量R值较淡红舌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绿色分量的G值接近(P>0.05),蓝色分量B值显著增高(P<0... 目的:探讨肝病不同血瘀证舌色及舌下络脉的瘀血程度。方法:用RGB值定量分析及舌下络脉的观察方法。结果:血瘀证各组的舌质红色分量R值较淡红舌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绿色分量的G值接近(P>0.05),蓝色分量B值显著增高(P<0.05或P<0.01);青紫舌与各血瘀证的舌质RGB值的观察表明:青紫舌比血瘀证各组的舌质红色分量R值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绿色分量的G值接近(P>0.05),蓝色分量B值显著增高(P<0.05或P<0.01);肝病各血瘀证组与正常组的舌下络脉主干充盈度相比较,湿热瘀滞证多见饱满隆起弯曲,占91.4%;各组主干充盈度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1);肝病各血瘀证组舌下络脉多见双支干、多支干,湿热瘀滞证多见多支干,占60%,气虚血瘀证多见双支干,占64.7%;各组主干形态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血瘀程度越重,蓝色分量B值越高,青紫舌比血瘀证各组的舌质蓝色分量B值显著增高,说明青紫舌的瘀血程度大于其他瘀血舌;湿热瘀滞证多见多支干、饱满隆起弯曲,说明湿热瘀滞证的瘀滞程度大于其他血瘀证的瘀血舌,说明肝病瘀血舌象舌下络脉主干形态和主干充盈度的临床观察可作为肝病不同血瘀证微观证型分类的诊断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未病 血瘀证 舌色 舌下络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关林教授治疗胸痹心痛痰瘀互结证从脾胃论治临床经验总结 被引量:35
6
作者 李峥 杨关林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69-571,共3页
胸痹典型的症状表现为胸痛彻背,背痛彻心,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冠心病,基本病机为心阳痹阻。痰瘀互结证是其最主要证候之一,多由人体正气亏虚,而致痰浊、瘀血留聚而引起。杨关林教授,致力于胸痹心痛痰瘀互结证证候特征的研究与治疗,对胸... 胸痹典型的症状表现为胸痛彻背,背痛彻心,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冠心病,基本病机为心阳痹阻。痰瘀互结证是其最主要证候之一,多由人体正气亏虚,而致痰浊、瘀血留聚而引起。杨关林教授,致力于胸痹心痛痰瘀互结证证候特征的研究与治疗,对胸痹心痛痰瘀互结证的辨证论治从脾胃着手,有独到见解,运用健脾益气,活血祛痰等治法之汤药,同时注重患者精神情志因素以及气候环境因素,防治并用,其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痹心痛 痰瘀互结证 从脾胃论治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化瘀方联合视网膜光凝术对瘀血阻络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7
作者 赵月娥 俞颂平 +1 位作者 张旭颖 曲春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9期102-105,共4页
目的研究活血化瘀方联合视网膜光凝术对瘀血阻络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疗效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医院收治的瘀血阻络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1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者,每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视网膜光凝术治... 目的研究活血化瘀方联合视网膜光凝术对瘀血阻络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疗效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医院收治的瘀血阻络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1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者,每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视网膜光凝术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者患者给予活血化瘀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及血浆内皮素-1(ET-1)等细胞因子水平和视力、视野平均敏感度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VEGF、PDGF、CysC及ET-1等细胞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视力和视野平均敏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活血化瘀方联合视网膜光凝术能明显提高瘀血阻络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疗效,改善微血管损伤和视力水平,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化瘀方 视网膜光凝术 瘀血阻络型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肺虚络瘀理论探究肺间质纤维化的凝血机制 被引量:11
8
作者 朱凌云 吕晓东 高嘉营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3期392-394,共3页
肺间质纤维化发病机制复杂,近些年的研究证实Th1/Th2细胞因子失衡、细胞外基质重塑、成纤维细胞活化增殖、血液凝血机制、局部炎性反应浸润、肺泡上皮损伤等方面学说均在其发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从体内凝血机制角度探究在肺间质... 肺间质纤维化发病机制复杂,近些年的研究证实Th1/Th2细胞因子失衡、细胞外基质重塑、成纤维细胞活化增殖、血液凝血机制、局部炎性反应浸润、肺泡上皮损伤等方面学说均在其发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从体内凝血机制角度探究在肺间质纤维化发病中,凝血-纤溶机制的异常改变所起的作用,并提出“肺虚络瘀”的中医现代辨证论治理念,治疗上以“补虚通络”为治则治疗肺间质纤维化,为中医理论指导下治疗肺间质纤维化提供新的理论依据与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虚络瘀 凝血机制 纤溶机制失衡 肺间质纤维化 辨证论治 活血益气 养阴通络 补肺虚通经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眼底血管特征研究2种中医证型缺血性中风患者的2年期复发风险 被引量:2
9
作者 卓缘圆 于海波 +4 位作者 黄杏贤 洪金标 黄奕珊 李作为 吴家满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53-859,共7页
目的构建结合眼底血管特征的不同中医证型的缺血性中风复发风险评估模型。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共纳入42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缺血性中风患者并随访2 a,采集与中风相关的临床风险因素、中医证型及眼底血管特征参数信息,采用生存分析法... 目的构建结合眼底血管特征的不同中医证型的缺血性中风复发风险评估模型。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共纳入42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缺血性中风患者并随访2 a,采集与中风相关的临床风险因素、中医证型及眼底血管特征参数信息,采用生存分析法比较气虚血瘀证和风痰阻络证缺血性中风患者的复发风险,运用单因素分析辨识中风复发的核心危险因素和眼底血管特征,分别建立2个证型的多因素Logistic复发风险评估模型。结果2个证型的复发风险比较,风痰阻络证较气虚血瘀证高(P<0.05)。气虚血瘀证缺血性中风复发风险评估模型受试者ROC曲线下面积值为0.7996,风痰阻络证缺血性中风复发风险评估模型值为0.7193。结论风痰阻络证缺血性中风患者复发风险较气虚血瘀证高,建立识别不同证型缺血性中风复发的风险因素模型可以为临床提供有针对性的预防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 气虚血瘀证 风痰阻络证 眼底血管特征 风险评估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涤痰通络方治疗痰瘀阻络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闫华 王淑丽 +1 位作者 刘美霞 王志勇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7期143-146,共4页
目的探讨涤痰通络方治疗痰瘀阻络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并研究其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5月—2019年5月老年病科收治的9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组... 目的探讨涤痰通络方治疗痰瘀阻络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并研究其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5月—2019年5月老年病科收治的9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涤痰通络方治疗,两组持续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神经功能缺损(NIHSS量表)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积分、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S100B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8%(45/4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5%(37/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mRS积分及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并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CBV、CBF明显升高(P<0.05),MTT、TTP明显降低(P<0.05),并且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GFAP、NSE、MBP及S100B均显著降低(P<0.05),并且均显著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涤痰通络方治疗痰瘀阻络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显著,促进患者脑内微循环,修复患者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涤痰通络 痰瘀阻络证 GF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瘀 炎 络病——肿瘤发生发展的核心病机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宏 郭勇 +1 位作者 王菲 李华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11期2359-2362,共4页
血瘀,邪实的病理产物,与痰湿、蕴毒、正虚构成肿瘤的核心病机,本虚,标实,交杂变化,形成了临床肿瘤复杂证型,络病研究重点在于广泛存在于内伤疑难杂症及外感重症中,病邪侵犯或盘踞在体内脏腑之阴络(病位)发生的共有病机;上述传统的中医语... 血瘀,邪实的病理产物,与痰湿、蕴毒、正虚构成肿瘤的核心病机,本虚,标实,交杂变化,形成了临床肿瘤复杂证型,络病研究重点在于广泛存在于内伤疑难杂症及外感重症中,病邪侵犯或盘踞在体内脏腑之阴络(病位)发生的共有病机;上述传统的中医语言,与近年来肿瘤研究中热点的慢性炎症、肿瘤发生发展的微环境,有诸多的相通、交叉的地方,试就上述病机范畴及相关新进展作一汇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瘀证 络病 慢性炎症 核因子-κB 恶性肿瘤 汇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阳降浊通络法中药治疗阴阳两虚兼血瘀证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5
12
作者 詹立北 熊晓东 赵凯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21期1630-1634,共5页
目的:观察温阳降浊通络法中药治疗阴阳两虚兼血瘀证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76例阴阳两虚兼血瘀证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控制体质量、控制血糖、控制血压、... 目的:观察温阳降浊通络法中药治疗阴阳两虚兼血瘀证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76例阴阳两虚兼血瘀证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控制体质量、控制血糖、控制血压、纠正脂代谢紊乱等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温阳降浊通络法中药,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尿微量白蛋白(MALB)]、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PV)、血小板聚集率(PAR)、纤维蛋白原(FIB)]、胱抑素-C(Cys-C)、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肾功能指标(Scr、BUN、UAER)、糖代谢指标(FPG、2 hPG、HbAlc)、血液流变学指标(PV、PAR、FIB)、Cys-C、CRP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的下降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降浊通络法中药治疗阴阳两虚兼血瘀证糖尿病肾病患者,具有较好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糖代谢、肾功能以及微循环障碍,其机制可能与减轻微炎症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阳降浊通络法中药 糖尿病肾病 阴阳两虚兼血瘀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伏邪学说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被引量:4
13
作者 郑志华 聂课朝 +5 位作者 潘静琳 刘鹏 黄远程 文艺 刘凤斌 李培武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8期1148-1151,共4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属于胃癌前疾病,具有发病隐匿、病程缠绵、容易迁延恶化等特点。广东省名中医刘凤斌教授多年诊疗CAG,认为CAG的病因、病程特性与伏邪致病过程密切相关,从伏邪学说论治CAG,遵循透邪外出、补益脾胃、祛瘀通络与清热养...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属于胃癌前疾病,具有发病隐匿、病程缠绵、容易迁延恶化等特点。广东省名中医刘凤斌教授多年诊疗CAG,认为CAG的病因、病程特性与伏邪致病过程密切相关,从伏邪学说论治CAG,遵循透邪外出、补益脾胃、祛瘀通络与清热养阴治疗原则,随证用药,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邪 慢性萎缩性胃炎 透邪外出 补益脾胃 祛瘀通络 清热养阴 @刘凤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活血化瘀法分期探讨缺血性中风病的临床辨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4
作者 许博文 朱晓晨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8期1228-1231,共4页
血瘀是中风病的关键致病因素及重要病机,活血化瘀法在缺血性中风病的临床应用十分广泛,作为其治疗的基本治则,对改善脑梗死部位的血流灌注、影响侧支循环重建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但在临床上却不易把握活血化瘀法的应用时期,再则如何正确... 血瘀是中风病的关键致病因素及重要病机,活血化瘀法在缺血性中风病的临床应用十分广泛,作为其治疗的基本治则,对改善脑梗死部位的血流灌注、影响侧支循环重建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但在临床上却不易把握活血化瘀法的应用时期,再则如何正确权衡活血化瘀法的用药轻重成为诊治一大阻碍。对此,通过临证发现,辨证的同时亦需灵活分期辨病治疗,即在疾病不同阶段运用不同程度的治则治法,以活血化瘀法分期辨治缺血性中风病,在疾病诊治中具有临床意义,且能促进诊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期论治 缺血性中风病 血瘀证 瘀阻脑络 活血化瘀 扶正化瘀 破血逐瘀 临床辨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通络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肾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及对骨代谢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0
15
作者 方剑利 楼红侃 +1 位作者 金甬 宋舟锋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2-86,共5页
目的观察补肾通络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肾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及对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5月就诊于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以西药洛索洛芬钠片治疗,治... 目的观察补肾通络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肾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及对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5月就诊于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以西药洛索洛芬钠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补肾通络法治疗,共治疗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4周后血清炎症因子和骨代谢指标水平变化,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8.33%(47/60)、91.67%(55/60),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膝关节疼痛视党模拟评法(VAS)和西安大略和麦克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水平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2周后,治疗组患者的膝关节VAS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显著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WOMAC评分水平相较于对照组有下调趋势,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患者的膝关节VAS和WOMAC评分水平相较于对照组均显著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前两组骨代谢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治疗组患者的血清中OPG水平相较于对照组显著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BGP水平相较于对照组有上调趋势,COMP水平相较于对照组有下调趋势,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患者的血清中OPG和BGP水平相较于对照组显著上调,COMP水平相较于对照组显著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治疗组病人的血清中TNF-α、MMP-3以及IL-3水平相较于对照组有下调趋势,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血清中上述指标水平相较于对照组均显著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且均未发生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及过敏反应。结论补肾通络法联合洛索洛芬钠片治疗肾虚血瘀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膝关节疼痛和功能,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中炎症因子和调节骨代谢有关,且无不良反应增加,临床适宜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通络法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肾虚血瘀证 临床疗效 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拟益气活络汤辨治气虚血瘀证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柏江锋 曹福建 +3 位作者 高思宇 黄鑫 张永刚 孟凡冰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12期2654-2657,共4页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活络汤治疗气虚血瘀证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3月就诊于榆林市中医医院就诊的136例气虚血瘀证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活络汤治疗气虚血瘀证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3月就诊于榆林市中医医院就诊的136例气虚血瘀证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加用自拟益气活络汤内服,2组均连续用药4周。对比2组治疗的有效率,评价中医证候积分,评定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情况,监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液流变及血清因子一氧化氮(NO)、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2.6%,显著高于对照组77.9%(χ2=5.862,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4.62±1.23)分与对照组(8.77±2.04)分相比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NFD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而日常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NO水平显著升高,MMP-9、Hs-CRP水平则显著下降,其水平变化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自拟益气活络汤治疗气虚血瘀证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疗效肯定,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液流变以增加脑血液灌注及调控NO、MMP-9、Hs-CRP等因子水平以保护神经元有一定相关性,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气虚血瘀证 自拟益气活络汤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通络法治疗血瘀型偏头痛85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8
17
作者 毛燕 李立华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2期348-351,共4页
目的:活血通络法治疗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在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就诊的血瘀型偏头痛患者8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用救脑汤,对照组口服芬必得。均以28 d为1个疗程。结果:观察组... 目的:活血通络法治疗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在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就诊的血瘀型偏头痛患者8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用救脑汤,对照组口服芬必得。均以28 d为1个疗程。结果:观察组共45例,治愈10例,显效22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5%;对照组40例,其中治愈3例,显效11例,有效1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2.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总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头痛症状积分、中医证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头痛症状积分、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通络法治疗血瘀型偏头痛具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少,能够减轻患者头痛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通络法 芬必得 血瘀证 救脑汤 偏头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气通络愈萎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18
作者 曾微微 麦联任 张玲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136-139,共4页
目的观察理气通络愈萎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8年2月—2020年3月该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 mg/次,2次/d。... 目的观察理气通络愈萎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8年2月—2020年3月该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 mg/次,2次/d。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理气通络愈萎汤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疗效,胃络瘀血证中医证候积分,胃黏膜萎缩、肠化和异型增生评分,血清胃蛋白酶原I(PGI)、PGII和胃泌素17(G-17)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胃络瘀血证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研究组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胃黏膜萎缩、肠化和异型增生评分较治疗前降低,研究组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清PGI、G-17水平高于对照组,PGII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理气通络愈萎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确切,可有效地改善胃络瘀血证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和胃黏膜组织病理学形态,提升治疗效果,其机制可能和促进胃固有腺体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气通络愈萎汤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络瘀血证 疗效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痰瘀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致病作用 被引量:11
19
作者 许正锦 陈进春 +6 位作者 邱明山 陈静 张倩 赵文杰 李依寒 张怡燕 彭海聪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1167-1170,共4页
类风湿关节炎是临床最常见的风湿免疫病之一,属中医痹病范畴。痰浊、瘀血既是其重要的病理产物,又是其重要的致病因素。痰浊、瘀血同源同因又相互化生,两者密切相关,并在痹病的发生发展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代研究不断揭示了痰瘀形成... 类风湿关节炎是临床最常见的风湿免疫病之一,属中医痹病范畴。痰浊、瘀血既是其重要的病理产物,又是其重要的致病因素。痰浊、瘀血同源同因又相互化生,两者密切相关,并在痹病的发生发展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代研究不断揭示了痰瘀形成的物质基础、痰瘀相关的本质,以及痰瘀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化痰通络方能有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与动物实验证实其能有效降低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抑制VEGF介导的血管增生可能是化痰通络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痹病 类风湿关节炎 痰浊 瘀血 病因病机 化痰通络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瘀通络汤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IL-17与NF-κBp65通路相关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吕月 于杰 +2 位作者 于漩 吴春红 李振民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00-204,共5页
目的研究散瘀通络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并探讨散瘀通络汤对患者IL-17与NF-κBp65通路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17年1月—2019年1月医院住院及门诊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110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 目的研究散瘀通络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并探讨散瘀通络汤对患者IL-17与NF-κBp65通路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17年1月—2019年1月医院住院及门诊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110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散瘀通络汤治疗,两组均4周为1个疗程,连续服药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量表)、脑血流灌注情况、生活质量量表(SS-QOL)、血肿、水肿体积、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核因子-κBp65(nuclearfactor-κBp65,NF-κBp65)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0%(50/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4%(42/5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瘀血阻络证各评分、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SS-QOL各项评分显著升高(P<0.05),并且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EDV、PSV、Vm及PI明显升高(P<0.05),RI明显升高(P<0.05),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IL-17、NF-κBp65水平显著降低(P<0.05),并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肿、水肿体积明显减小(P<0.05),并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散瘀通络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肿、水肿体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机制可能与调节IL-17与NF-κBp65通路相关因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瘀血阻络证 散瘀通络汤 NIHSS评分 SS-Q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