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因素变化过程中的系统故障模式动态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崔铁军 李莎莎 王鑫阳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56,共6页
为弥补通过绝对故障数量方式识别系统故障模式的不足,以因素变化过程中的故障数量变化为基础,提出系统故障模式动态识别方法。该方法以空间故障树的特征函数和故障分布提供故障数据变化特征;以集对分析的联系数表达识别的确定性和不确... 为弥补通过绝对故障数量方式识别系统故障模式的不足,以因素变化过程中的故障数量变化为基础,提出系统故障模式动态识别方法。该方法以空间故障树的特征函数和故障分布提供故障数据变化特征;以集对分析的联系数表达识别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计算联系度,进而计算动态识别度完成故障样本模式的动态识别。论述了系统故障模式动态识别方法的可行性。给出了单一因素和多因素联合影响下的动态识别流程。通过电气系统故障标准模式对故障样本模式进行识别,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为系统故障模式动态识别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系统工程 空间故障树 特征函数 联系数 故障模式 动态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静态和动态混合分析的内存拷贝类函数识别
2
作者 尹小康 蔡瑞杰 +1 位作者 杨启超 刘胜利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291-3313,共23页
缓冲区溢出等内存错误漏洞的产生往往来自对内存拷贝类函数的不当使用.对二进制程序中的内存拷贝类函数进行识别有利于发现内存错误漏洞.目前针对二进制程序中内存拷贝类函数的识别方法主要借助静态分析来提取函数的特征、控制流、数据... 缓冲区溢出等内存错误漏洞的产生往往来自对内存拷贝类函数的不当使用.对二进制程序中的内存拷贝类函数进行识别有利于发现内存错误漏洞.目前针对二进制程序中内存拷贝类函数的识别方法主要借助静态分析来提取函数的特征、控制流、数据流等信息进行识别,具有较高的误报率和漏报率.为了提高对内存拷贝类函数识别的效果,提出一种基于静态和动态混合分析的技术CPSeeker.所提方法结合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各自的优势,分阶段对函数的全局静态信息和局部执行信息进行搜集,对提取到的信息进行融合分析,进而识别二进制程序中的内存拷贝类函数.实验结果表明,尽管CPSeeker在运行时间上有所增加,但在内存拷贝类函数识别的效果上,其F1值达到了0.96,远优于最新的工作BootStomp、SaTC、CPYFinder以及Gemini,并且不受编译环境(编译器版本、编译器种类、编译器优化等级)的影响.此外,CPSeeker在真实的固件测试中也有更好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分析 动态分析 仿真执行 内存拷贝类函数 函数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波超声波电机非参数辨识模型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心坚 金龙 +3 位作者 尧波 胡敏强 徐志科 顾菊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83-89,共7页
超声波电机的输出特性与驱动频率呈非线性关系。同时在驱动频率切换期间,振动的初始状态对转速变化过程也会产生影响。行波超声波电机(traveling-wave ultrasonic motor,TUSM)动态过程与切换频率前后值的选取及频率变化方向有关。将TUS... 超声波电机的输出特性与驱动频率呈非线性关系。同时在驱动频率切换期间,振动的初始状态对转速变化过程也会产生影响。行波超声波电机(traveling-wave ultrasonic motor,TUSM)动态过程与切换频率前后值的选取及频率变化方向有关。将TUSM频率阶跃响应过程近似线性化,利用系统辨识中的非参数建模方法,建立在特定切换频率条件下的二阶线性模型。在TUSM工作范围内,辨识若干组不同切换频率条件下的近似二阶线性模型,将这些模型的参数进行二维或三维拟合,得到了一个关于TUSM传递函数的多输入多输出模型。利用60mm行波超声波电机作为研究实例,实验与仿真结果表明,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接近,表明建模方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电机 传递函数 系统辨识 动态模型 频率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分布动载荷识别的频域方法 被引量:12
4
作者 秦远田 张方 陈国平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12-518,共7页
运用频域法在广义正交域中识别二维分布动载荷。基于数学拟合理论,二维动态载荷在广义正交域中可分解为二维正交函数的级数形式,未知的二维分布动载荷就可以表示为各阶正交基函数线性叠加,这时未知的复杂分布动载荷的识别就可以转化为... 运用频域法在广义正交域中识别二维分布动载荷。基于数学拟合理论,二维动态载荷在广义正交域中可分解为二维正交函数的级数形式,未知的二维分布动载荷就可以表示为各阶正交基函数线性叠加,这时未知的复杂分布动载荷的识别就可以转化为简单的正交拟合系数的识别。根据线性系统的叠加原理,将待识别载荷的分解基函数看成已知分布动载荷作用于结构时,结构的响应与待识别载荷作用下结构的响应成线性关系。只要结构实测的响应点数大于待识别的系数,就能求出各系数,因而就可以识别分布动载荷。通过计算机仿真验证该方法能有效识别二维分布动载荷,且能与有限元方法结合,识别复杂结构上的分布动载荷。该方法具有很好的通用性,能简单方便运用于工程结构,能很好地抑制噪声的干扰。仿真试验说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识别精度。进一步的试验验证了该方法工程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荷识别 分布载荷 结构动力学 正交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振动响应特性的坐姿人体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志飞 胡正权 +2 位作者 徐中明 贺岩松 黄深荣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4-109,共6页
为了能准确地模拟人体的振动响应特性,并减少模型的复杂程度,结合分析力学和人体各部位实际状况,建立了六自由度坐姿人体动力学模型。列出了该模型的运动微分方程,并推导出人体振动响应特性的计算公式,以试验数据为依据,以动态等效质量... 为了能准确地模拟人体的振动响应特性,并减少模型的复杂程度,结合分析力学和人体各部位实际状况,建立了六自由度坐姿人体动力学模型。列出了该模型的运动微分方程,并推导出人体振动响应特性的计算公式,以试验数据为依据,以动态等效质量和座位处到头部传递函数为目标,运用多目标优化方法获得了模型参数。结果显示,六自由度模型能准确的拟合人体振动响应特性曲线。将该模型与经典的集中参数模型(ISO 5982(2001)模型)和复杂生物力学模型(Tae-Hyeong Kim的模型)进行对比分析,该模型能更好地拟合试验数据,其结构简单却能相对完整、准确地反映人体动态特性,可用于人体振动响应仿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动力学模型 全身振动 动态等效质量 传递函数 参数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感器动态建模FLANN方法改进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吴德会 赵伟 +1 位作者 黄松岭 郝宽胜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62-367,共6页
提出一种改进的函数连接型神经网络(FLANN),并将其应用于传感器动态建模。首先,将单输入单输出(SISO)的传感器系统表达为动态差分方程模型;再充分考虑动态模型输出的历史值与参数之间的关系,对模型输出与参数的偏导数进行重新推导,得到... 提出一种改进的函数连接型神经网络(FLANN),并将其应用于传感器动态建模。首先,将单输入单输出(SISO)的传感器系统表达为动态差分方程模型;再充分考虑动态模型输出的历史值与参数之间的关系,对模型输出与参数的偏导数进行重新推导,得到了对权值参数偏导数的更高精度估计;最后,利用该模型梯度进行迭代训练,加快了网络收敛速度并提高了收敛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改进FLANN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和更强的鲁棒性,十分适合传感器动态系统的建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函数连接型神经网络 动态模型 辨识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调谐陀螺再平衡回路数字化的研究与实现 被引量:9
7
作者 张连超 范世珣 +1 位作者 范大鹏 李玲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974-1981,共8页
为克服模拟再平衡回路时由控制补偿和温度补偿引起的各种问题,研究了动力调谐陀螺仪再平衡回路的数字化设计和实现方法。采用基于DSP的SVPWM数字化方法设计了频率可调的高精度三相逆变电源,解决了传统陀螺电机电源频率调整困难、相位稳... 为克服模拟再平衡回路时由控制补偿和温度补偿引起的各种问题,研究了动力调谐陀螺仪再平衡回路的数字化设计和实现方法。采用基于DSP的SVPWM数字化方法设计了频率可调的高精度三相逆变电源,解决了传统陀螺电机电源频率调整困难、相位稳定性低、效率低等问题;基于dSPACE半实物仿真系统设计了双输入双输出频率特性分析仪,辨识出数字再平衡回路的开环离散传递函数矩阵;利用矩阵求逆法与经典控制器设计方法设计了数字解耦合校正环节,使陀螺系统能够获得更好的动态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陀螺电机电源频率稳定性优于±1.5×10-6,波形失真度<5%,满足陀螺使用要求;控制后的锁定回路带宽>70Hz,阶跃响应超调量<5%,上升时间<5ms,输入信号频率为10Hz时,两轴交叉耦合<1%。在保证稳定裕度的前提下,实现了比模拟再平衡回路更好的系统动态性能,为深入研究现代控制方法在动调陀螺再平衡回路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动力调谐陀螺 再平衡回路 传递函数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步电机全阶磁链观测器反馈矩阵设计 被引量:16
8
作者 邓歆 张广明 +2 位作者 王德明 梅磊 欧阳慧珉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7-17,共11页
异步电机全阶磁链观测器是以电机本身作为参考模型,通过构建状态方程观测电机的磁链与定子电流。它将定子电流作为输出,引入实际电流与观测电流的误差作为反馈校正,通过调整校正项的反馈矩阵增益,改善全阶磁链观测器的性能。全阶磁链观... 异步电机全阶磁链观测器是以电机本身作为参考模型,通过构建状态方程观测电机的磁链与定子电流。它将定子电流作为输出,引入实际电流与观测电流的误差作为反馈校正,通过调整校正项的反馈矩阵增益,改善全阶磁链观测器的性能。全阶磁链观测器的反馈矩阵设计从磁链模型切换策略与转速辨识动态特性两方面进行。全阶磁链观测器的特征函数表示磁链观测器在电流模型磁链观测器与电压模型磁链观测器之间切换的平滑程度;从双时间角度出发,全阶磁链观测器可以分解为转速辨识系统与磁链观测系统。在深入分析反馈矩阵对全阶磁链观测器的特征函数以及转速辨识动态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善全阶磁链观测器平滑切换与全阶磁链观测器转速辨识动态特性的反馈矩阵设计方法。仿真和物理实验验证了分析方法的正确性与所提对策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阶磁链观测器 反馈矩阵 特征函数 平滑切换 转速辨识 动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关节单杠体操机器人的动力学参数辨识 被引量:15
9
作者 李祖枢 张华 +1 位作者 古建功 陈桂强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42-246,252,共6页
在采用拉格朗日方法确定了3关节单杠体操机器人动力学模型结构的情况下,动力学参数的精确辨识对机器人实时控制的实现显得十分重要.为实现对体操机器人多个动力学参数的精确辨识,在传统的遗传算法中,通过引入混合编码、海明距离、可变... 在采用拉格朗日方法确定了3关节单杠体操机器人动力学模型结构的情况下,动力学参数的精确辨识对机器人实时控制的实现显得十分重要.为实现对体操机器人多个动力学参数的精确辨识,在传统的遗传算法中,通过引入混合编码、海明距离、可变精度的交叉操作、正交试验设计、动态编码和反馈式突变等思想,再加上特殊设计的适应度函数,形成了一种改进的遗传算法.该算法在统计上更加合理,鲁棒性更强,更容易搜索到接近全局最优的可行解.通过体操机器人各个关节自由运动实验与模型数值仿真实验数据的实际比较,验证了所提出改进遗传算法的有效性,实现了3关节单杠体操机器人模型更为优化的动力学参数辨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关节单杠体操机器人 动力学参数辨识 改进的遗传算法 适应度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JTAG的嵌入式设备固件分析技术 被引量:11
10
作者 赵亚新 郭玉东 舒辉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410-3415,共6页
传统的设备固件逆向分析方法在分析嵌入式设备固件时存在一定困难,针对该问题,提出基于JATG的嵌入式设备固件动态分析方法。利用嵌入式设备提供的JTAG调试接口,在主机端设计并实现一个低成本的原型系统,能够对设备固件进行动态跟踪记录... 传统的设备固件逆向分析方法在分析嵌入式设备固件时存在一定困难,针对该问题,提出基于JATG的嵌入式设备固件动态分析方法。利用嵌入式设备提供的JTAG调试接口,在主机端设计并实现一个低成本的原型系统,能够对设备固件进行动态跟踪记录,分析固件的模块组成、设备启动流程和函数调用流程。通过对一台嵌入式Linux设备进行测试,验证了该系统能够准确地分析设备固件的运行机制,能够有效提升设备固件逆向分析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入式设备 动态分析 静态分析 固件运行机制 函数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运营环境和提升小波变换的桥梁损伤检测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孙增寿 张耀 王希东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18-724,共7页
根据损伤桥梁在车辆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点,以及提升小波变换对信号突变信息的放大功能,提出了利用桥梁运营荷载作用下加速度响应提升小波变换系数的分布特性对结构损伤进行识别的方法。首先,采集桥梁在行车荷载作用下的加速度响应信... 根据损伤桥梁在车辆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点,以及提升小波变换对信号突变信息的放大功能,提出了利用桥梁运营荷载作用下加速度响应提升小波变换系数的分布特性对结构损伤进行识别的方法。首先,采集桥梁在行车荷载作用下的加速度响应信号;然后,对加速度响应信号进行提升小波变换,分别利用加速度响应信号、加速度响应信号差,提升小波变换系数空间变化的峰值识别损伤位置;最后,对行车速度、损伤位置、损伤程度和测量噪声对损伤识别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在行车速度8m/s以下、测量噪声不高于5%情况下,利用运营荷载作用下桥梁单点动力响应信号提升小波变换,可以实现桥梁多处损伤的检测和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车荷载作用 动力响应 提升小波变换 桥梁损伤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室弯箱力学参数的非线性动态Markov优化识别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剑 周储伟 +2 位作者 兰文改 卓家寿 张海波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46-750,共5页
对于多室弯箱结构,基于误差理论建立了多室弯箱力学参数的非线性动态Markov误差函数和方差计算公式,并根据正交函数系理论推导了固体壳单元计算列式;利用直接优化理论研究了多室弯箱力学参数的动态识别方法,其中最优步长采用一维自动寻... 对于多室弯箱结构,基于误差理论建立了多室弯箱力学参数的非线性动态Markov误差函数和方差计算公式,并根据正交函数系理论推导了固体壳单元计算列式;利用直接优化理论研究了多室弯箱力学参数的动态识别方法,其中最优步长采用一维自动寻优方案确定。同时给出了多室弯箱力学参数的非线性动态Markov优化识别的具体步骤,并研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正交函数系理论构造的固体壳单元是正确的;动态误差函数能同时考虑多位移考察点和多量测次数的系统响应信息;直接理论用于多室弯箱力学参数的非线性Markov优化识别时表现出良好的数值稳定性和收敛性,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室弯箱 力学参数 Markov误差函数 动态识别 收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模板函数的线状中尺度对流系统自动识别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吉 刘黎平 +2 位作者 夏文梅 徐芬 徐坤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89-1397,共9页
在中尺度对流系统(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s,MCSs)自动识别、跟踪基础上,根据拟合椭圆长轴设计动态模板和得分函数,完成了雷达拼图资料上的线状MCSs自动识别。并利用不同类型中尺度天气过程对算法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1)算法能... 在中尺度对流系统(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s,MCSs)自动识别、跟踪基础上,根据拟合椭圆长轴设计动态模板和得分函数,完成了雷达拼图资料上的线状MCSs自动识别。并利用不同类型中尺度天气过程对算法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1)算法能够实现对线状MCSs的自动识别,由于对流系统分裂与合并造成的回波形态"突变",得分值结果能得到较好的反映;(2)算法能够实现对线状MCSs天气的跟踪,一般情况下跟踪效果较好,在分裂或者合并发生的时刻跟踪效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状中尺度对流系统 识别 动态模板 得分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频响函数法的路面激励下车轮轴头力的估计 被引量:5
14
作者 靳畅 周鋐 慕乐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69-474,485,共7页
在阐述了用频响函数法估计车轮轴头载荷的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刚体动力学,采用附加质量块的方法推导出车轮轴头力与悬架响应之间的频响函数,进而估计出路面激励下的车轮轴头六分力。使用力锤法测量频响函数,并安装车轮力传感器进行试车场... 在阐述了用频响函数法估计车轮轴头载荷的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刚体动力学,采用附加质量块的方法推导出车轮轴头力与悬架响应之间的频响函数,进而估计出路面激励下的车轮轴头六分力。使用力锤法测量频响函数,并安装车轮力传感器进行试车场道路试验,采集车轮轴头六分力信号。试验采集的轴头力与估计的轴头载荷的对比结果,验证了用频响函数法估计车轮轴头力的有效性,最后讨论了偏差产生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轮轴头载荷 载荷识别 频响函数 刚体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微推力器阵列测试台系统辨识与动态补偿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书杰 方蜀州 刘旭辉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94-797,共4页
将动态力测量方法改进后应用在一种特殊的微推力器阵列测试台架上,解决了用低固有频率测试台测试高频信号的问题。将台架进行合理简化后,用ANSYS分析其模态振型,并用实验数据验证振型分析的正确性。设计改进了向台架施加负阶跃力的实验... 将动态力测量方法改进后应用在一种特殊的微推力器阵列测试台架上,解决了用低固有频率测试台测试高频信号的问题。将台架进行合理简化后,用ANSYS分析其模态振型,并用实验数据验证振型分析的正确性。设计改进了向台架施加负阶跃力的实验方法,即用烧断悬丝砝码的方法向系统最小成本地加载准阶跃力。针对系统的理论模型,设计补偿环节参数,应用逆传递函数补偿方法对测试台测试信号进行动态补偿,使台架的动态测试性能大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分析 参数识别 逆传递函数算法 阶跃响应实验 动态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的空间场温度系统建模与控制 被引量:9
16
作者 孟庆龙 王元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478-1484,共7页
针对流体分布参数控制系统难以进行建模和控制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的仿真与控制新方法.该方法利用CFD对被控对象进行数值模拟,为系统辨识和控制提供全场时空信息;将参数估计和控制算法嵌入CFD数值计算中,分别实现基... 针对流体分布参数控制系统难以进行建模和控制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的仿真与控制新方法.该方法利用CFD对被控对象进行数值模拟,为系统辨识和控制提供全场时空信息;将参数估计和控制算法嵌入CFD数值计算中,分别实现基于CFD的系统建模和闭环控制.以环境模拟实验室空间场温度控制为例,以Fluent作为CFD仿真平台,利用用户自定义函数(UDF)实现带遗忘因子的递推最小二乘算法和PI控制算法,进行该方法有效性验证.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获得分布参数系统模型,可实现对系统的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动力学(CFD) 系统辨识 控制器 用户自定义函数 环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挖掘臂的液压缸摩擦模型辨识与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黎波 严骏 +2 位作者 郭刚 唐建 张梅军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14-818,共5页
挖掘臂的液压缸摩擦力使系统动态特性恶化,对其进行有效的摩擦补偿是提高控制性能的关键。为获得液压缸的精确摩擦模型,建立了铲斗关节动力学方程,方程中分别采用了库仑摩擦、库仑+黏性摩擦及Stribeck摩擦模型。针对系统中存在的有色噪... 挖掘臂的液压缸摩擦力使系统动态特性恶化,对其进行有效的摩擦补偿是提高控制性能的关键。为获得液压缸的精确摩擦模型,建立了铲斗关节动力学方程,方程中分别采用了库仑摩擦、库仑+黏性摩擦及Stribeck摩擦模型。针对系统中存在的有色噪声,采用了改进的递推最小二乘法辨识未知参数。将辨识的三种摩擦模型进行对比分析表明,Stribeck摩擦模型精度最高,能很好地预测液压缸驱动力。其中,Stribeck摩擦模型的辨识误差比库仑+黏性摩擦及库仑摩擦分别减少约8%与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挖掘臂 液压缸 摩擦 辨识 递推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冲击激励的加速度计参数辨识的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胡红波 于梅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87-491,共5页
加速度计的动态校准在国内外计量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参考国内外最新的加速度计动态校准方法,主要阐述了基于高冲击激励下加速度计动态特性参数辨识的问题。该方法根据加速度计的物理结构建立了其状态空间模型,利用外差式激光干涉仪测... 加速度计的动态校准在国内外计量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参考国内外最新的加速度计动态校准方法,主要阐述了基于高冲击激励下加速度计动态特性参数辨识的问题。该方法根据加速度计的物理结构建立了其状态空间模型,利用外差式激光干涉仪测量并经过相应处理得到了输入加速度计的激励信号。利用得到的输入-输出数据,通过最小化其状态空间模型的预测误差序列得到了被校加速度计的动态特性的参数,通过在不同的冲加速度峰值下进行了试验并比较表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参数辨识 冲击激励 状态空间模型 动态特性 传递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电位动态测量波形重建算法 被引量:4
19
作者 魏明 王书平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230-2236,共7页
为解决静电电位动态测量的补偿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系统辨识的波形重建算法。设计了静电电位动态测量标准装置,对静电电位动态测量仪进行了校准实验,用数字存储示波器采集了标准高压方波输入信号及静电电位动态测量仪畸变输出信号,分别... 为解决静电电位动态测量的补偿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系统辨识的波形重建算法。设计了静电电位动态测量标准装置,对静电电位动态测量仪进行了校准实验,用数字存储示波器采集了标准高压方波输入信号及静电电位动态测量仪畸变输出信号,分别利用最小二乘法以及最优4阶辅助变量法,通过系统辨识得到了静电电位动态测量仪的时域传递函数模型,再用逆传递函数和静电电位动态测量仪实际输出信号恢复出原始被测静电电位信号,获得了满意的波形重建结果。实验结果验证了基于系统辨识波形重建算法的有效性,为提高静电电位动态测量的准确性提供了一种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电位 动态测量 系统辨识 传递函数 补偿 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热器温度实用仿真数学模型及其建模方法 被引量:3
20
作者 韩忠旭 闫翠会 周传心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3期142-145,共4页
锅炉蒸汽温度受控对象的全程仿真数学模型,是控制策略研究的依据以及控制系统设计的仿真试验平台,探索一种实用有效的建模方法,可由一个数学模型统一描述过热器温度受控对象的动态特性,避免了以往采用多个传递函数分段线性建模方式所带... 锅炉蒸汽温度受控对象的全程仿真数学模型,是控制策略研究的依据以及控制系统设计的仿真试验平台,探索一种实用有效的建模方法,可由一个数学模型统一描述过热器温度受控对象的动态特性,避免了以往采用多个传递函数分段线性建模方式所带来的一些技术问题,模型中的参数是工程值。在原来的各分段点处,由仿真实验知,新模型与原模型的出口蒸汽温度偏差在1℃左右,最终到达相同的稳态值,充分说明了本模型的有效性。同时给出了全程仿真图形,受控对象的全程运行特性得以充分展现,可得到不同工况点的运行情况。建模方法简洁,方便了对象的过程研究,对象的可知性增强,模型和对象的研究工作得到了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模型 非线性 过热器 动态特性 传递函数 系统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