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钢高炉喷吹干熄焦除尘灰生产试验及效果
1
作者 曹锋 杨军昌 《炼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55,共5页
长钢2座1080m^(3)高炉进行在喷吹煤粉中配加干熄焦除尘灰的生产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改造喷煤系统及优化高炉操作,成功实现了在喷吹煤粉中配加干熄焦除尘灰,配比由2%逐步提高至7%,平均配比5.92%,在保证炉况稳定顺行,燃料消耗降... 长钢2座1080m^(3)高炉进行在喷吹煤粉中配加干熄焦除尘灰的生产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改造喷煤系统及优化高炉操作,成功实现了在喷吹煤粉中配加干熄焦除尘灰,配比由2%逐步提高至7%,平均配比5.92%,在保证炉况稳定顺行,燃料消耗降低的前提下,有效降低了生铁成本,扣除设备改造、材料更换投资,创经济效益1006万元。生产试验期间,基本实现了焦炉本体干熄焦除尘灰的产、用动态平衡,替代部分喷吹煤粉,对扩展替换资源,提高固废资源的再利用,改善环境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喷吹煤粉 干熄焦除尘灰 生产试验 燃料比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湛钢2号高炉提高利用系数攻关实践
2
作者 王俊 周琦 夏俊彪 《炼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共6页
在湛钢2号高炉进行攻关,目标是将利用系数提高至2.50v/(m^(3)·d)。攻关前利用系数在2.37tv/(m^(3)·d)左右,攻关后2.50v/(m^(3)·d)利用系数保持了7个月。攻关期间,对送风制度、装料制度、热制度、造渣制度等进行了探索,... 在湛钢2号高炉进行攻关,目标是将利用系数提高至2.50v/(m^(3)·d)。攻关前利用系数在2.37tv/(m^(3)·d)左右,攻关后2.50v/(m^(3)·d)利用系数保持了7个月。攻关期间,对送风制度、装料制度、热制度、造渣制度等进行了探索,通过风氧量的匹配选择,得到合理的鼓风动能,配合提高炉顶压力,稳住炉身煤气流速和煤气利用率;送风制度采取“高风量、高富氧、高风温、高湿分、高喷煤、高顶压”操作组合,原则是维持7000~7100m/min的高风量,尽量用足风温,维持1255~1265℃,旨在确保较高的鼓风动能,吹透中心、活跃炉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型高炉 利用系数 操作制度 风量 风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攀钢钒2号高炉高比例钒钛矿冶炼技术措施
3
作者 吴亚明 《炼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53,共5页
攀钢钒2号高炉高比例钒钛矿冶炼条件下,炉渣黏稠,高炉冶炼难度增大。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技术措施:①优化高炉炉料结构,提高钒钛球团矿比例至28.7%,降低钒钛烧结矿比例至70%;②提高钒钛烧结矿质量,转鼓指数提升至72.46%;③调整高炉操作制... 攀钢钒2号高炉高比例钒钛矿冶炼条件下,炉渣黏稠,高炉冶炼难度增大。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技术措施:①优化高炉炉料结构,提高钒钛球团矿比例至28.7%,降低钒钛烧结矿比例至70%;②提高钒钛烧结矿质量,转鼓指数提升至72.46%;③调整高炉操作制度,送风制度上缩小风口面积,保持较高鼓风动能,装料制度上采用稳定边沿、开放中心的“两股气流”模式,热制度上适当降低铁水[Ti]以防炉温过高和大幅波动,造渣制度上严格控制炉渣(MgO)及(Al_(2)O_(3))含量,并控制R_(2)<1.11。2023年,高炉利用系数达2.824t/(m^(3)·d),焦比降低至408.9kg/t,煤比提高至132kg/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高比例钒钛矿 操作制度 炉料结构 原料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炉腹煤气量指数和透气阻力系数在马钢2号高炉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尤石 高鹏 +3 位作者 王志堂 彭鹏 梁晨 吴示宇 《炼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19,共5页
对炉腹煤气量指数X_(BG)和透气阻力系数K在马钢2号高炉的应用进行了总结。通过对2号高炉1年多的生产数据跟踪分析,结果表明:X_(BG)控制在63~64m/min,对应炉腹煤气量V_(BG)控制在6300~6400m^(3)/min时,高炉稳定顺行,燃料比较为稳定;针对... 对炉腹煤气量指数X_(BG)和透气阻力系数K在马钢2号高炉的应用进行了总结。通过对2号高炉1年多的生产数据跟踪分析,结果表明:X_(BG)控制在63~64m/min,对应炉腹煤气量V_(BG)控制在6300~6400m^(3)/min时,高炉稳定顺行,燃料比较为稳定;针对2号高炉炉腹渣皮厚、炉腹温度整体偏低现象,风压控制在靠上限水平,K值实际控制在4.25~4.75为宜,高炉运行状态良好。认为炉腹煤气量指数和透气阻力系数都是综合操作参数,在高炉日常操作中,可以用此来判断炉况,衡量强化程度,使炉况保持稳定顺行,技术经济指标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炉腹煤气量指数 透气阻力系数 利用系数 燃料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炉缸渣铁滞留量的高炉炉缸活性研究
5
作者 刘彦祥 郭子昱 +4 位作者 焦克新 张建良 徐益军 丁望 杨耀明 《炼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9-55,共7页
针对国内外对炉缸活性表征不明晰的问题,建立以炉缸渣铁滞留量表征炉缸活性的模型,定量分析高炉操作参数对炉缸活性的作用比重,并提出提高炉缸活性的操作手段。结果表明:①渣铁焦物性对渣铁滞留率的影响顺序为:铁水温度>CSR>焦炭... 针对国内外对炉缸活性表征不明晰的问题,建立以炉缸渣铁滞留量表征炉缸活性的模型,定量分析高炉操作参数对炉缸活性的作用比重,并提出提高炉缸活性的操作手段。结果表明:①渣铁焦物性对渣铁滞留率的影响顺序为:铁水温度>CSR>焦炭粒度>CRI>炉渣碱度>镁铝比;②去除滞留率对滞留量的影响,高炉操作参数对渣铁滞留量的影响顺序为:风量>铁口深度>风温>风压>喷煤量>氧气量;③高炉生产中,可采用原燃料粒级及性能管控技术、高风速大动能操作技术、渣铁流动控制技术、渣铁排放管控技术高效调控炉缸活跃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炉缸 炉缸活性 渣铁滞留率 渣铁滞留量 操作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钢7号高炉低品位矿冶炼的应对措施
6
作者 刘国胜 袁勇 《炼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46,共5页
为降低生铁成本,酒钢7号高炉烧结矿配比由58%提高至70%,人炉品位由54%下降至51%。低品位矿冶炼条件下,高炉操作难度高,易导致初始煤气流分布失常,技术经济指标劣化。通过采取原燃料质量延伸管理、炉前出铁组织优化、下部送风制度及风口... 为降低生铁成本,酒钢7号高炉烧结矿配比由58%提高至70%,人炉品位由54%下降至51%。低品位矿冶炼条件下,高炉操作难度高,易导致初始煤气流分布失常,技术经济指标劣化。通过采取原燃料质量延伸管理、炉前出铁组织优化、下部送风制度及风口布局调整、上部装料制度调剂等措施,7号高炉实现长周期稳定顺行,炉缸活跃性未因人炉矿石品位降低而出现明显变化,完成了预期目标。认为,当原燃料质量下降后不宜沿用过去的管理模式,应及时降低治炼强度,炉况稳定后再逐步强化,同时也应统筹兼顾排碱、排锌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低品位矿 烧结矿配比 炉况 生产操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钢股份3号高炉高富氧冶炼实践 被引量:2
7
作者 张俊伟 张海滨 +3 位作者 程洪全 贾新 王荣刚 罗德庆 《炼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48,53,共5页
对首钢股份3号高炉高富氧冶炼实践进行了总结。3号高炉富氧率由4.74%逐步提高到6.73%,对理论燃烧温度、炉腹煤气量、煤气流分布、煤气利用率等参数的影响较大。为此,操作上进行了相应调整,通过采取管控原燃料质量、调整装料制度、优化... 对首钢股份3号高炉高富氧冶炼实践进行了总结。3号高炉富氧率由4.74%逐步提高到6.73%,对理论燃烧温度、炉腹煤气量、煤气流分布、煤气利用率等参数的影响较大。为此,操作上进行了相应调整,通过采取管控原燃料质量、调整装料制度、优化送风制度、调控热制度及改善出铁操作等措施,理论燃烧温度维持在2100℃左右,炉腹煤气量指数控制在60.5~62.5m/min,煤气利用率提高至50.7%左右。3号高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稳步改善,利用系数最高达到2.54V(m^(3)·d),焦比降至320kg/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高炉 富氧率 理论燃烧温度 炉腹煤气量 操作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钢3号高炉提产降耗的措施及成效 被引量:1
8
作者 孙永清 王周勇 潘玉柱 《炼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29,共5页
对湘钢3号高炉提产降耗的措施及成效进行了总结。3号高炉装料制度采用中心加焦模式,由于优质自产焦炭量不足,大量使用质量较差的外购焦炭后,日产量受到限制,焦比和燃料比较高。通过采取改善焦炭质量、优化操作制度、精细化操作等一系列... 对湘钢3号高炉提产降耗的措施及成效进行了总结。3号高炉装料制度采用中心加焦模式,由于优质自产焦炭量不足,大量使用质量较差的外购焦炭后,日产量受到限制,焦比和燃料比较高。通过采取改善焦炭质量、优化操作制度、精细化操作等一系列措施,3号高炉煤气流分布更合理,操作炉型更稳定,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逐步改善,提产降耗成效明显。2023年1-2月,3号高炉日产量上升到5600/d以上,利用系数达到3.11V(m^(3)·d),焦比降低至355kg/t,燃料比降至515kg/t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日产量 燃料比 焦炭质量 操作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钢新区2922m^(3)高炉高球比生产的操作制度
9
作者 张旭升 何友国 曹树志 《炼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24,共5页
唐钢新区1号高炉探索球团矿比例从19.5%提高到31%的操作制度,初步探索结果表明,高球比生产对煤气流分布的影响较大。之后,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唐钢新区2922m^(3)高炉成功实现40%以上高球比操作,主要操作经验是:根据炉况逐步提高球团矿比例... 唐钢新区1号高炉探索球团矿比例从19.5%提高到31%的操作制度,初步探索结果表明,高球比生产对煤气流分布的影响较大。之后,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唐钢新区2922m^(3)高炉成功实现40%以上高球比操作,主要操作经验是:根据炉况逐步提高球团矿比例,不可盲目地快速提升;调整装料制度宜采用“稳定边沿,保证中心”的思路,当出现炉墙结厚趋势时,可适当强化边沿气流进行处理,减少大幅调整装料制度;当中心气流减弱、炉缸状态下降时,可适当缩小风口面积,保证风速达到255m/s以上,提高鼓风动能;应将铁水[Si]控制在0.3%~0.4%,炉渣碱度控制在1.15~1.20,保证高炉稳定顺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高球比 碱性球团矿 煤气流分布 操作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秦1号高炉不同喷煤比条件下炉尘灰中含碳物质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丁汝才 吴铿 +3 位作者 吴玮璐 费三林 张建民 倪碧帅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301-1304,共4页
通过矿相分析高喷煤比时高炉炉尘(重力灰和布袋灰)中岩矿相的组成,给出了在不同喷煤比条件下未消耗煤粉和焦炭颗粒的面积比.分析了不同喷煤比对高炉炉尘中碳质量分数的影响和碳质量分数对未消耗煤粉比例的影响.给出了首秦1号高炉在提高... 通过矿相分析高喷煤比时高炉炉尘(重力灰和布袋灰)中岩矿相的组成,给出了在不同喷煤比条件下未消耗煤粉和焦炭颗粒的面积比.分析了不同喷煤比对高炉炉尘中碳质量分数的影响和碳质量分数对未消耗煤粉比例的影响.给出了首秦1号高炉在提高喷煤比的过程中,高炉炉尘中未消耗煤粉和焦炭颗粒的量及煤粉在高炉内利用率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炼铁 喷煤比 高炉炉尘(重力灰和布袋灰) 含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钢3号高炉炉缸整体浇注及生产实践 被引量:7
11
作者 黄雅彬 席军 +2 位作者 郭卓团 丁坤 韩磊 《炼铁》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12,共4页
为了快速恢复生产包钢3号高炉炉缸采用浇注料进行了整体浇注:高炉开炉后生产顺利,实践证明,炉缸采用整体浇注技术,投资少,施丁快,炉缸安全可律,是一项比较先进的实用技术,为高炉开炉3天顺利达产创造了条件投产后,改变常规操作及传统观念... 为了快速恢复生产包钢3号高炉炉缸采用浇注料进行了整体浇注:高炉开炉后生产顺利,实践证明,炉缸采用整体浇注技术,投资少,施丁快,炉缸安全可律,是一项比较先进的实用技术,为高炉开炉3天顺利达产创造了条件投产后,改变常规操作及传统观念,通过优化气流控制、加大批重、强化冶炼等稳定煤气流确保炉况稳定顺行,高炉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炉缸 浇注 浇注料 生产操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高炉配矿模型的开发及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毕学工 吴名 +1 位作者 周进东 张晓龙 《炼铁》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13,共4页
基于武钢8号高炉连续4年8个月的生产数据,开发了燃料比和利用系数预报的两种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将它们整合到以生铁成本最低为目标的优化高炉配矿模型中。优化高炉配矿模型,根据烧结矿、球团矿和天然块矿的化学成分和冶金性能,并综合... 基于武钢8号高炉连续4年8个月的生产数据,开发了燃料比和利用系数预报的两种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将它们整合到以生铁成本最低为目标的优化高炉配矿模型中。优化高炉配矿模型,根据烧结矿、球团矿和天然块矿的化学成分和冶金性能,并综合考虑焦炭的性能和高炉生产对鼓风制度、热制度、喷吹制度、有害元素入炉量等方面的各种要求,可计算提出生铁成本最低的配矿方案。该模型从2015年开始应用于武钢高炉生产,结果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配矿 燃料比 利用系数人工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钢4号高炉保稳顺提煤比生产实践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军 王志堂 +2 位作者 聂长果 赵淑文 彭鹏 《炼铁》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22,共5页
对马钢4号高炉实现长周期稳定顺行、提高煤比的生产实践进行了总结。在建立高炉合适操作制度、实现长周期稳定顺行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多种措施,如优化入炉原燃料结构、稳定煤气流分布、保持相对较高的煤粉利用率、加大炉型管理力度等... 对马钢4号高炉实现长周期稳定顺行、提高煤比的生产实践进行了总结。在建立高炉合适操作制度、实现长周期稳定顺行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多种措施,如优化入炉原燃料结构、稳定煤气流分布、保持相对较高的煤粉利用率、加大炉型管理力度等提升了煤比。2017年7月以后,4号高炉稳定顺行,煤比持续呈稳定的上升势头,由7月的126kg/t提升至12月的160kg/t,利用系数也由7月的2.30提升至12月的2.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高炉 稳定顺行 煤比 操作制度 中心气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钢6号高炉配用碱性球团矿及高比例球团矿冶炼试验 被引量:5
14
作者 闫魁红 冀岗 +2 位作者 李宝峰 张建良 焦克新 《炼铁》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20,共5页
对太钢6号高炉配用碱性球团矿及高比例球团矿冶炼试验进行了总结。试验结果表明:在保证原燃料质量的前提下,通过高炉操作制度调整,配用碱性球团矿和球团矿总比例可以分别达到20%和40%,高炉技术经济指标维持在较高水平;将球团矿比例提高... 对太钢6号高炉配用碱性球团矿及高比例球团矿冶炼试验进行了总结。试验结果表明:在保证原燃料质量的前提下,通过高炉操作制度调整,配用碱性球团矿和球团矿总比例可以分别达到20%和40%,高炉技术经济指标维持在较高水平;将球团矿比例提高至43%(配用碱性球团矿比例27%左右)后,炉况逐渐出现风压波动大、崩料增加等现象,高炉顺行难以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高炉 碱性球团矿 高比例球团矿冶炼 操作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年来我国大高炉生产指标浅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姜曦 周东东 《炼铁》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14,共5页
对我国19座4000m^3以上高炉2011—2015年部分生产技术指标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我国大高炉发展滞后的原因,并重点从生产指标、原燃料指标和操作参数等方面剖析了我国大高炉生产技术呈现出的新特点。同时,提出了今后大高炉生产技术发展的若... 对我国19座4000m^3以上高炉2011—2015年部分生产技术指标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我国大高炉发展滞后的原因,并重点从生产指标、原燃料指标和操作参数等方面剖析了我国大高炉生产技术呈现出的新特点。同时,提出了今后大高炉生产技术发展的若干建议:一是在高炉运行许可的条件下,多使用小块焦炭;二是提高风温,降低炉顶温度;三是积极对标,制订适宜于自身的冶炼方案;四是要把节能降耗当作首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高炉 生产指标 原燃料 操作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钢高炉高煤比的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10
16
作者 朱锦明 《炼铁》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0-24,共5页
宝钢高炉自1992年喷煤以来,从优化喷吹煤种、控制混合煤成分、改善喷煤设备性能和操作参数、制订原燃 料质量标准和重新设计高炉操作制度等方面着手,通过多年的科学探索和生产实践,从1998年6月份起,高炉喷煤 比已连续5年多的时间稳... 宝钢高炉自1992年喷煤以来,从优化喷吹煤种、控制混合煤成分、改善喷煤设备性能和操作参数、制订原燃 料质量标准和重新设计高炉操作制度等方面着手,通过多年的科学探索和生产实践,从1998年6月份起,高炉喷煤 比已连续5年多的时间稳定在200kg/t的水平,最高曾达到260kg/t,并且高煤比是在高产能、低燃料消耗下取得 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比 高炉操作 高炉喷煤 喷吹 生产实践 混合煤 原燃料 宝钢 产能 重新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攀钢高炉提高喷煤量的措施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真才 吕长生 《炼铁》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12-15,共4页
攀钢高炉喷煤始于80年代初,当时的煤比为30~60kg/t。近几年来,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如新建喷煤车间、改进喷煤设备和工艺、提高煤粉质量、改善原料条件、提高风温、改进高炉操作等,煤比逐年提高,1998年5月全厂4座高炉的平均煤比达到76.2... 攀钢高炉喷煤始于80年代初,当时的煤比为30~60kg/t。近几年来,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如新建喷煤车间、改进喷煤设备和工艺、提高煤粉质量、改善原料条件、提高风温、改进高炉操作等,煤比逐年提高,1998年5月全厂4座高炉的平均煤比达到76.25kg/t,其中3号高炉平均煤比突破80kg/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喷煤 煤比 喷煤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钢3号高炉高煤比条件下的高利用系数生产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林成城 《炼铁》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12,共5页
宝钢3号高炉通过技术创新和开发,不断完善操作技术水平,改善原燃料条件,1999年在维持煤比200 kg/t以上的同时,实现年均利用系数2.303。2000年高炉利用系数再创新高,月均最高达到2.415,宝钢高煤比高利用系数冶炼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关键词 高炉 煤比 利用系数 炼铁 操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我国3800m^(3)以上大型高炉生产情况简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雪峰 李伟伟 +3 位作者 华建明 王臣 李昕 张明 《炼铁》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1-36,共6页
分别从原燃料条件、主要操作参数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等方面,对2021年我国3800 m^(3)以上大型高炉的运行情况进行了简要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大型高炉炉料结构差异化明显,大型高炉已经形成不同炉料结构下的操作和管理模式;(2)高炉含铁... 分别从原燃料条件、主要操作参数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等方面,对2021年我国3800 m^(3)以上大型高炉的运行情况进行了简要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大型高炉炉料结构差异化明显,大型高炉已经形成不同炉料结构下的操作和管理模式;(2)高炉含铁原料条件在变差,但焦炭质量总体稳定,焦炭质量得到较好的保障是大型高炉保持稳定顺行的重要原因之一;(3)大型高炉利用系数有所提高,多座高炉月利用系数突破2.5t/(m^(3)·d),但燃料消耗有所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高炉 炉料结构 送风比 镁铝比 利用系数 燃料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钢3号高炉低燃料比操作技术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彭鹏 高广静 +2 位作者 陈军 余长有 王平 《炼铁》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0-24,共5页
马钢3号高炉第二代炉役前期,过于依赖边沿气流,中心气流严重不足,存在燃料消耗偏高、产量偏低等问题。通过调整送风制度和装料制度、优化料面形状和煤气流分布、修正操作炉型等,3号高炉中心气流被逐步引导出来,炉缸活跃度逐渐加强,边沿... 马钢3号高炉第二代炉役前期,过于依赖边沿气流,中心气流严重不足,存在燃料消耗偏高、产量偏低等问题。通过调整送风制度和装料制度、优化料面形状和煤气流分布、修正操作炉型等,3号高炉中心气流被逐步引导出来,炉缸活跃度逐渐加强,边沿气流在一定程度上被抑制,炉身热负荷大幅下降,高炉炉温稳定性增强。在此基础上进行低硅冶炼,高炉技术经济指标得到明显改善,2020年10月,燃料比逐步下降至494kg/t,利用系数达到3.2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送风制度 装料制度 操作炉型 燃料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