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番鸭VIPR-1基因的克隆与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辛清武 郑嫩珠 +2 位作者 缪中纬 朱志明 黄勤楼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5-8,共4页
VIPR-1基因是研究家禽就巢性状的重要候选基因,VIPR-1基因的克隆和测序能为进一步研究黑番鸭就巢性状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奠定理论基础,为鸭分子遗传育种提供基因素材。本研究以黑番鸭基因组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获取黑番鸭VIPR-1基因序列[1 ... VIPR-1基因是研究家禽就巢性状的重要候选基因,VIPR-1基因的克隆和测序能为进一步研究黑番鸭就巢性状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奠定理论基础,为鸭分子遗传育种提供基因素材。本研究以黑番鸭基因组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获取黑番鸭VIPR-1基因序列[1 864bp(序列1)和1 673bp(序列2)的基因片段],并进行目的基因片段克隆和测序。结果分析表明,序列1包含第5外显子(101bp)、第5内含子(1 630bp)及第6外显子(133bp)的完整序列;序列2包含第12外显子(42bp)、第12内含子(1 455bp)的完整序列和第13外显子(176bp)的部分序列。根据基因序列特征,对获取的2段黑番鸭VIPR-1基因序列分别设计4对引物,进行扩增序列测序比对。结果发现:在序列1第318处、454处存在C/T突变,第547处存在A/G突变,第923处存在A/T突变;序列2第89处、944处存在C/T突变,第662处存在G/A突变,第1 031处存在A/G突变,第1 334处存在A/C突变。黑番鸭VIPR-1基因序列的克隆与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突变位点的发现为进一步开展VIPR-1基因的多态性与黑番鸭就巢性状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番鸭 vipr-1基因 克隆 多态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番鸭VIPR-1基因第12内含子SNP与就巢性状关联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辛清武 缪中纬 +2 位作者 郑嫩珠 朱志明 黄勤楼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6-19,共4页
VIPR-1基因是研究家禽就巢性状的重要候选基因,以就巢期黑番鸭和非就巢期黑番鸭为研究对象,通过PCR-RFLP和测序的方法,对VIPR-1基因内含子12进行多态性检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VIPR-1基因内含子12存在一个StuI酶切位点,该位点... VIPR-1基因是研究家禽就巢性状的重要候选基因,以就巢期黑番鸭和非就巢期黑番鸭为研究对象,通过PCR-RFLP和测序的方法,对VIPR-1基因内含子12进行多态性检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VIPR-1基因内含子12存在一个StuI酶切位点,该位点由于在内含子988bp处发生了A→G的碱基突变,产生了AA、AG、GG三种基因型。其中就巢黑番鸭只表现为AG(1.0)一种基因型,而非就巢黑番鸭表现为AG(0.4167)、AA(0.1666)、GG(0.4167)三种基因型,就巢期黑番鸭与非就巢期黑番鸭两者之间基因型的分布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表明黑番鸭VIPR-1基因第12内含子A988G突变与黑番鸭的就巢性状显著相关,为利用分子遗传标记辅助选择来降低或消除黑番鸭的就巢性,最大程度上提高黑番鸭的产蛋性能提供了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番鸭 vipr-1基因 PCR-RFL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番鸭VIPR-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就巢性状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辛清武 缪中纬 +2 位作者 郑嫩珠 朱志明 黄勤楼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02-1206,共5页
VIPR-1基因是研究家禽就巢性状的重要候选基因,研究选用处在产蛋期、就巢期的黑番鸭为研究对象,通过PCR-RFLP和测序的方法,对VIPR-1基因内含子12进行多态性检测,并分析其与就巢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VIPR-1基因内含子12存在一个Afa... VIPR-1基因是研究家禽就巢性状的重要候选基因,研究选用处在产蛋期、就巢期的黑番鸭为研究对象,通过PCR-RFLP和测序的方法,对VIPR-1基因内含子12进行多态性检测,并分析其与就巢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VIPR-1基因内含子12存在一个AfaⅠ酶切位点,该位点在内含子12的902 bp处发生了C→T的碱基突变,产生了CC,CT和TT三种基因型。通过对产蛋黑番鸭与就巢黑番鸭个体的研究,发现所测产蛋黑番鸭基因型的分布情况为CC(32),TT(40)和CT(42),就巢黑番鸭基因型的分布为CC(18),TT(40)和CT(18),经卡方独立性检验,产蛋黑番鸭与就巢黑番鸭两者之间基因型的分布差异显著(P<0.05)。表明黑番鸭VIPR-1基因第12内含子C902T突变与黑番鸭的就巢性状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番鸭 vipr-1基因 PCR-RFLP 就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番鸭源禽1型副粘病毒FM01株的分离鉴定与F蛋白基因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程龙飞 傅光华 +2 位作者 黄瑜 施少华 彭春香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99-502,共4页
从表现类似新城疫症状的病死半番鸭中分离到1株病毒FM01株,经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证实为禽1型副粘病毒。以SPF鸡胚测定其平均致死时间为113.4h,对1d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为0.23,表明为温和型毒株。利用RT-PCR技术一次性扩增其F蛋白全基因... 从表现类似新城疫症状的病死半番鸭中分离到1株病毒FM01株,经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证实为禽1型副粘病毒。以SPF鸡胚测定其平均致死时间为113.4h,对1d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为0.23,表明为温和型毒株。利用RT-PCR技术一次性扩增其F蛋白全基因,克隆到pMD18-T质粒载体,测序后获得F基因全序列,并推导出其相应的氨基酸序列。FM01株的F蛋白基因完整的编码区全长1662bp,编码553个氨基酸,其裂解位点的氨基酸序列为112G-R-Q-G-R-L117,具有温和型毒株特有的氨基酸序列结构。与常见新城疫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在88.4%~99.6%之间,氨基酸同源性在89.2%~99.1%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番鸭源 1型副粘病毒 分离鉴定 F蛋白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鸭源禽1型副粘病毒PX2/03株P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被引量:4
5
作者 傅光华 程龙飞 +2 位作者 施少华 彭春香 黄瑜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99-603,共5页
根据GenBank中水禽源1型副粘病毒(ZJ1)P基因序列设计2对引物,运用RT-PCR技术从1株雏番鸭源禽1型副粘病毒(PX2/03)的基因组中扩增出P全基因的cDNA.测序结果表明,P基因全长1441 nt,包含1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架,编码395个氨基酸.与GenBank... 根据GenBank中水禽源1型副粘病毒(ZJ1)P基因序列设计2对引物,运用RT-PCR技术从1株雏番鸭源禽1型副粘病毒(PX2/03)的基因组中扩增出P全基因的cDNA.测序结果表明,P基因全长1441 nt,包含1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架,编码395个氨基酸.与GenBank中已发表的P基因比对发现,该基因与近年来分离的鹅源禽1型副粘病毒分离株的亲缘关系很近.以分别含BamHⅠ、XhoⅠ的1对引物对该目的基因进行亚克隆后插入到pET32 a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了pETP原核重组载体,将该重组载体转化入BL21(DE3)后,成功诱导表达了分子质量大小约为62 ku的P融合蛋白,经W estern b lotting检测证实表达产物具有免疫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副粘病毒 番鸭 P基因 克隆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营养水平日粮对1~21日龄黑羽番鸭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张玲 周根来 +6 位作者 段修军 顾文婕 王健 陈桂银 秦豪荣 庄余昌 张凯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23期190-195,共6页
选用288羽1日龄黑羽番鸭,随机分为9个处理,每个处理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8羽试验鸭,采用4因素3水平L9(34)正交试验,通过测定试验鸭的体质量、体尺和血液生化指标,研究1~21日龄黑羽番鸭适宜的代谢能、粗蛋白质、钙和有效磷水平日粮。结果... 选用288羽1日龄黑羽番鸭,随机分为9个处理,每个处理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8羽试验鸭,采用4因素3水平L9(34)正交试验,通过测定试验鸭的体质量、体尺和血液生化指标,研究1~21日龄黑羽番鸭适宜的代谢能、粗蛋白质、钙和有效磷水平日粮。结果表明:A3组试验鸭的初生质量、末质量、平均日增质量和料质量比等生长性能指标及体斜长、胸骨长、胸深、骨盆宽和半潜水长等体尺发育指标均显著(P <0. 05)或极显著(P <0. 01)高于其他组,且试验鸭体质量与所有体尺指标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 <0. 01),说明其生长发育趋势基本一致; A3组试验鸭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血清钙和血清磷的含量均显著(P <0. 05)或极显著(P <0. 01)高于其他组,而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碱性磷酸酶、尿酸含量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 0. 05)。在本试验条件下,日粮代谢能、粗蛋白质、钙、有效磷和总磷水平分别为11. 72 MJ/kg、20. 49%、1. 05%、0. 6%、0. 71%时1~21日龄黑羽番鸭的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羽番鸭 营养水平 生长性能 血液生化指标 体尺发育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鸭A-FABP基因外显子2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能和肉品质的关联分析
7
作者 董飚 纪荣超 +1 位作者 张干生 王健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456-2464,共9页
为了了解A-FABP基因第2外显子单核苷酸多态在黑羽番鸭群体中的分布情况,以及这些单核苷酸多态与性能的关联性,文章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了黑羽番鸭A-FABP基因第2外显子多态性,分析了该群体遗传参数,以及多态性与生长性能、肉品质的关联... 为了了解A-FABP基因第2外显子单核苷酸多态在黑羽番鸭群体中的分布情况,以及这些单核苷酸多态与性能的关联性,文章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了黑羽番鸭A-FABP基因第2外显子多态性,分析了该群体遗传参数,以及多态性与生长性能、肉品质的关联性,以期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黑羽番鸭A-FABP基因第2外显子上存在A-C突变,为同义突变。形成了AA型、AB型和BB型3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098 8、0.401 2和0.500 0,A等位基因频率为0.299 4,B等位基因频率为0.700 6。群体纯合度为0.580 5,杂合度为0.419 5,多态信息含量为0.331 5。AA型公鸭初生体重显著高于AB型和BB型。公鸭AA型腹脂重显著高于AB型和BB型,AA型腺肌胃重显著高于BB型。母鸭AB型、BB型的半净膛率显著性高于AA型,AA型腹脂重显著高于BB型,AA型腹脂率显著高于AB型和BB型。公鸭胸肌AA型pH值显著高于AB型和BB型。AA型和AB型公鸭胸肌中肌苷酸含量显著高于BB型,AB型天冬氨酸含量显著高于AA型。BB型母鸭胸肌中谷氨酸含量显著高于AA型。AA型公鸭腿肌中谷氨酸、甘氨酸含量显著高于AB型和BB型。AA型母鸭腿肌中甘氨酸含量显著高于AB型和BB型,AA型母鸭腿肌中苏氨酸、缬氨酸含量显著高于BB型。因此,A-FABP基因外显子2中的A-C可用于黑羽番鸭腹脂重和肌肉部分氨基酸含量的辅助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羽番鸭 A-FABP基因 多态性 生长性能 肉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填饲对黑羽番鸭产肝性能、组织营养成分、肝脏组织学及脂调控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健 朱振鹏 +4 位作者 董飚 龚道清 卞友庆 王利刚 左伟勇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9-154,共6页
通过对不同填饲期黑羽番鸭产肝性能测定、肌肉和肝脏营养成分分析、肝脏组织学观察,以及脂调控基因的表达检测,探讨黑羽番鸭肝脂肪代谢规律。选取140只体质量相近的12周龄健康黑羽番鸭(公母各半)作为试验动物,其中40只作为对照。填饲... 通过对不同填饲期黑羽番鸭产肝性能测定、肌肉和肝脏营养成分分析、肝脏组织学观察,以及脂调控基因的表达检测,探讨黑羽番鸭肝脂肪代谢规律。选取140只体质量相近的12周龄健康黑羽番鸭(公母各半)作为试验动物,其中40只作为对照。填饲期为16 d,采用单人机械填饲方法。填饲饲粮选用煮至6~7成熟的陈年玉米,沥干后趁热拌入12 g·kg^-1油脂、7.5 g·kg^-1食盐和1 g·kg^-1复合维生素,对照组正常饲喂。结果表明:黑羽番鸭填饲16 d后,公番鸭肝质量平均为308.91 g,母番鸭肝质量平均为135.86 g,差异极显著(P〈0.01);填饲组肝脏的脂肪含量为51.83%,对照组为8.36%,填饲极显著提高了黑羽番鸭肝脏的脂肪水平(P〈0.01);填饲黑羽番鸭肝脏细胞膨大,肝细胞质内充满大小不等的脂肪滴;填饲显著提高了黑羽番鸭肝脏中脂肪酸合成酶(FAS)、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和甘油磷酸酰基转移酶(GPAT)基因的相对表达量(P〈0.05),显著降低了微粒体甘油三酯转运蛋白(MTTP)和载脂蛋白B(ApoB)基因的相对表达量(P〈0.05);随着填饲的进程,检测到肝脏中的FAS、ACC、MTTP、ApoB、GPAT等脂调控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有所提升。结论:番鸭具有良好肥肝生产性能;填饲使黑羽番鸭肝脏脂肪水平极显著升高;在填饲过程,肝脏中FAS、ACC、MTTP、ApoB和GPAT基因的表达对黑羽番鸭脂代谢网络调控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饲 黑羽番鸭 产肝性能 营养成分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H基因对黑羽番鸭体重和屠宰性能的遗传效应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董飚 段修军 +2 位作者 孙国波 王丽华 卞友庆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2-27,共6页
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生长激素基因(GH)在黑羽番鸭群体中的多态性,并分析GH基因与黑羽番鸭体重、屠宰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在GH基因第1内含子上发现了G945A,T1039G共2个SNP,形成了CC型、CD型、DD型3种基因型,群体纯合度为0.5036,多态... 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生长激素基因(GH)在黑羽番鸭群体中的多态性,并分析GH基因与黑羽番鸭体重、屠宰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在GH基因第1内含子上发现了G945A,T1039G共2个SNP,形成了CC型、CD型、DD型3种基因型,群体纯合度为0.5036,多态信息含量为0.3732。在黑羽番鸭早期生长发育过程中,CC型公鸭体重在不同周龄时处于最高值。在13周龄屠宰时,公鸭CC型的宰前活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腹脂重、腺肌胃重显著高于CD型和DD型(P<0.05),CC型心重显著高于CD型(P<0.05),CC型、CD型、DD型3种基因型间屠宰指标百分比无显著差异(P>0.05)。母鸭所有指标在3种基因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这些关联分析表明C基因可能是公鸭早期增重的有利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羽番鸭 生长激素基因 体重 屠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PL基因多态性与黑羽番鸭肉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丽华 段修军 +2 位作者 董飚 卞友庆 孙国波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216-2222,共7页
采用PCR-SSCP技术对黑羽番鸭LPL基因部分序列进行了多态性研究,分析不同基因型与肉质性状的关联。结果表明:在第3内含子上发现了2个SNPs,分别为G120A、A128G,形成了HH、HI、II 3种基因型。群体纯合度为0.5001,多态信息含量为0.3749。II... 采用PCR-SSCP技术对黑羽番鸭LPL基因部分序列进行了多态性研究,分析不同基因型与肉质性状的关联。结果表明:在第3内含子上发现了2个SNPs,分别为G120A、A128G,形成了HH、HI、II 3种基因型。群体纯合度为0.5001,多态信息含量为0.3749。II型公鸭胸肌中Pro含量显著高于HI型,II型Val、Met、Phe含量显著高于HH型;HI型母鸭胸肌中His含量显著性高于II型;II型公鸭腿肌中Asp含量显著高于HI型,HH型His含量显著高于II型,II型Pro含量显著高于HH型,II型Ile、Phe含量显著高于HH型、HI型;HI型母鸭腿肌中Gly含量显著高于II型,HI型Arg含量显著高于HH型(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羽番鸭 LPL基因 PCR-SSCP 肉质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羽番鸭LPL基因多态性与肉质性状的关系
11
作者 钱建中 段修军 +2 位作者 孙国波 董飚 王丽华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91-1196,共6页
采用PCR-SSCP技术对黑羽番鸭脂蛋白脂酶(LPL)基因进行多态性研究,分析该基因与常规肉品质、肌肉营养成分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黑羽番鸭LPL基因第3内含子上发现了A4G突变,群体纯合度为0.5054,多态信息含量为0.3723,形成了EE、EF、F... 采用PCR-SSCP技术对黑羽番鸭脂蛋白脂酶(LPL)基因进行多态性研究,分析该基因与常规肉品质、肌肉营养成分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黑羽番鸭LPL基因第3内含子上发现了A4G突变,群体纯合度为0.5054,多态信息含量为0.3723,形成了EE、EF、FF 3种基因型。EF型母鸭腿肌失水率显著高于FF型(P<0.05,下同)。EF型公鸭腿肌中镁含量显著高于FF型。EE型公鸭胸肌中Ala含量显著高于EF型、FF型;FF型母鸭胸肌中Asp、His含量显著高于EF型;FF型公鸭腿肌中Ser、Pro含量显著高于EE型;EE型母鸭腿肌Lys含量显著高于EF型,EF型Cys、Val含量显著高于FF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羽番鸭 LPL基因 多态性 肉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饲料对产蛋番鸭体组织脂肪含量和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及盲肠微生物的影响
12
作者 任善茂 陶勇 +1 位作者 江慧 王健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88-595,共8页
选用750只健康的37周龄产蛋期黑羽番鸭,随机均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添加2%、4%、6%和8%发酵饲料的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37 d,探究发酵饲料对产蛋番鸭生产性能、体组织脂肪含量、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 选用750只健康的37周龄产蛋期黑羽番鸭,随机均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添加2%、4%、6%和8%发酵饲料的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37 d,探究发酵饲料对产蛋番鸭生产性能、体组织脂肪含量、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和盲肠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平发酵饲料组产蛋番鸭的产蛋率、平均蛋质量、平均日产蛋质量、料蛋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日粮中添加4%、6%和8%发酵饲料显著(P<0.05)降低了破(软)蛋率;不同水平发酵饲料组产蛋番鸭肝脏、胸肌和腿肌中的脂肪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和4%发酵饲料组产蛋番鸭肝脏FAS和LPL及8%发酵饲料组产蛋番鸭肝脏PPAR–γ基因表达量均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的,4%、6%和8%发酵饲料组产蛋番鸭腹脂ATGL基因表达量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的,腹脂PPAR–γ基因表达量相比对照组的有增加趋势(P=0.07);4%发酵饲料组Sobs指数显著(P<0.05)高于6%发酵饲料组的,且4%发酵饲料组的Shannon指数显著(P<0.05)高于其他各组的;添加8%发酵饲料显著(P<0.05)降低了unclassified_o_Bacteroidales的相对丰度,添加4%发酵饲料显著(P<0.05)提高了norank_f_Oscillospiraceae的相对丰度。可见,饲粮中适量添加发酵饲料,能降低产蛋番鸭破(软)蛋率,调节鸭脂肪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提高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并在属水平改善肠道菌群结构,产蛋番鸭日粮中混合发酵饲料适宜添加水平为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羽番鸭 发酵饲料 生产性能 脂肪 基因表达 盲肠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