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simulation method on target strength and circular SAS imaging of Xrudder UUV including multiple acoustic scattering 被引量:1
1
作者 Wenhuan Wang Bin Wang +3 位作者 Jun Fan Fulin Zhou Kaiqi Zhao Zhou Jiang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5期214-228,共15页
Target strength(TS)and circular synthetic aperture sonar(CSAS)images provide essential information for active acoustic detection and recognition of non-cooperative unmanned undersea vehicles(UUVs),which pose a signifi... Target strength(TS)and circular synthetic aperture sonar(CSAS)images provide essential information for active acoustic detection and recognition of non-cooperative unmanned undersea vehicles(UUVs),which pose a significant threat to underwater preset facilities.To access them,we propose an iterative physical acoustics(IPA)-based method to simulate the multiple acoustic scattered fields on rigid surfaces in high-frequency cases.It uses the Helmholtz integral equation with an appropriate Green's function in terms of the Neumann series,and then incorporates the ideas of triangulation and iteration into a numerical implementation.Then two approximate analytic formulae with precise physical meanings are derived to predict the TS and CSAS images of concave targets,respectively.There are no restrictions on the surface's curvature and the order of multiple scattering.The method is validated against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FEM)for acoustic scattering from a sphere segment and against an experiment involving an X-rudder UUV's stern.On this basis,we simulate and analyze the TS and CSAS images of an X-rudder UUV.In addition,the influence of the angle of adjacent rudders on the multiple scattering characteristics is discussed.Results show that this method can potentially predict accurate UUV features,especially the multiple scattered fea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ple acoustic scattering Target strength(TS) Circular synthetic aperture sonar(CSAS) X-rudder unmanned undersea vehicle (UUV) Iterative physical acoustics(IP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基地声纳目标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徐贵英 丁玮 +2 位作者 阎宜生 赵俊渭 赵日昌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476-481,共6页
为了解双基地声纳目标强度特性及目标回波信号结构,用高逼真度模型进行了实验研究,找出了目标强度与声波入射方位角及分置角的关系,得出了在接收方向上获取最大目标强度值时入射角与分置角应满足的条件,这将对收发分置系统双基地的... 为了解双基地声纳目标强度特性及目标回波信号结构,用高逼真度模型进行了实验研究,找出了目标强度与声波入射方位角及分置角的关系,得出了在接收方向上获取最大目标强度值时入射角与分置角应满足的条件,这将对收发分置系统双基地的配置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纳 目标强度 双基地声纳 方位角 分置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基地声呐散射声场的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9
3
作者 张小凤 赵俊渭 +1 位作者 王荣庆 韩静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5期562-565,共4页
利用变形柱方法,建立了非入射方向水下椭球目标散射声场的数学模型。通过建模与仿真实验,得出了椭球目标在双基地条件下,散射回波的空间分布,以及在不同分置角时,散射强度随目标姿态角的变化关系曲线。通过仿真曲线与水池实验曲线的比较... 利用变形柱方法,建立了非入射方向水下椭球目标散射声场的数学模型。通过建模与仿真实验,得出了椭球目标在双基地条件下,散射回波的空间分布,以及在不同分置角时,散射强度随目标姿态角的变化关系曲线。通过仿真曲线与水池实验曲线的比较,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基地声呐 散射声场 建模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响背景下双基地声呐的探测范围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杨丽 蔡志明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97-602,共6页
为了讨论混响对双基地声呐探测范围的影响,利用经验证的三维散射模型,讨论在不同入射、散射掠射角和散射方位角约束下的海底散射强度分布.根据双基地配置的几何特性,分析对混响有贡献的界面散射面积.以浅海为例分析比较不同基线长度时,... 为了讨论混响对双基地声呐探测范围的影响,利用经验证的三维散射模型,讨论在不同入射、散射掠射角和散射方位角约束下的海底散射强度分布.根据双基地配置的几何特性,分析对混响有贡献的界面散射面积.以浅海为例分析比较不同基线长度时,混响与噪声限制下不同位置的目标在接收基地阵元输入端所形成的信干比.结果表明,混响限制下,双基地声呐的探测范围与混响强度相关.由于面临较强前向散射和侧向散射的影响以及直达波的强干扰,在近距离上,将出现探测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响 双基地声呐 前向散射 侧向散射 探测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基地声纳目标低频散射特性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程广利 张明敏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1-34,49,共5页
针对双基地声纳目标低频散射问题,从Helmholtz积分方程出发,采用等价面元解决表面积分存在的奇异性问题,建立了非入射方向水下目标散射声场的物理模型和计算方法。计算了刚性圆柱体的后向散射回声,绘出了在不同收发分置角、低频情况下,... 针对双基地声纳目标低频散射问题,从Helmholtz积分方程出发,采用等价面元解决表面积分存在的奇异性问题,建立了非入射方向水下目标散射声场的物理模型和计算方法。计算了刚性圆柱体的后向散射回声,绘出了在不同收发分置角、低频情况下,刚性椭球目标强度随目标姿态角的空间变化曲线,并分析了其散射特性。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和方法能计算任意分置角和任意目标姿态角时的水下目标散射强度,可用于预报双基地声纳目标低频声散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基地声纳 低频散射 奇异性 散射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基地条件下目标强度实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成 王英民 +3 位作者 赵宝庆 赵俊渭 孙勇 马彩霞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53-256,共4页
本文对双基地条件下,水下航行器的目标强度进行了实验研究,取得了很有价值的水池试验数据,根据试验结果,结合理论计算,证明双基地理论计算的可行性.研究结果对小型水下航行器的多基地研究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目标强度 双基地声纳 目标特性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响背景下单、双基地声纳的探测范围比较 被引量:8
7
作者 杨丽 蔡志明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3263-3266,3296,共5页
收、发基地分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大声纳的可探测范围,但由于双基地声纳面临较强的前向散射和侧向散射的影响,在基线延长线附近方位范围内其混响干扰强于单基地声纳。同时由于直达波对接收基地的干扰,双基地声纳在近距离上将出现盲区... 收、发基地分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大声纳的可探测范围,但由于双基地声纳面临较强的前向散射和侧向散射的影响,在基线延长线附近方位范围内其混响干扰强于单基地声纳。同时由于直达波对接收基地的干扰,双基地声纳在近距离上将出现盲区。在建模计算双基地声纳海底混响的基础上,以浅海为例分析了混响限制下不同位置上的目标在接收基地阵元输入端所形成的信噪比,并与单基地声纳做了比较,从而给出双基地声纳的有效探测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响 双基地声纳 前向散射 侧向散射 探测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基地声纳海底混响面元划分与建模 被引量:3
8
作者 袁骏 肖卉 +1 位作者 张明敏 何青海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4,共4页
鉴于影响双基地声纳性能主要因素之一的混响面元的划分和计算的研究少有公开报道,提出一种双基地声纳海底混响区域的面元划分方法,建立了基于SSA海底散射强度模型的双基地声纳海底混响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对产生混响的海底区... 鉴于影响双基地声纳性能主要因素之一的混响面元的划分和计算的研究少有公开报道,提出一种双基地声纳海底混响区域的面元划分方法,建立了基于SSA海底散射强度模型的双基地声纳海底混响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对产生混响的海底区域进行有效地估算,并得到双基地声纳海底混响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为双基地声纳系统的性能评估和合理配置、使用提供了有效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基地声纳 海底混响 面元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巴宾奈特原理的双基地声纳前向探测方法 被引量:3
9
作者 雷波 杨坤德 马培锋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25,29,共6页
当物体靠近双基地声纳基线时,由于直达波的干扰,声纳系统存在检测盲区,因此提出基于巴宾奈特原理的双基地前向探测方法,其原理是在盲区对前向散射信号进行长时间的累计检测,实现双基地盲区检测。理论上推导出的水下前向散射目标强度的... 当物体靠近双基地声纳基线时,由于直达波的干扰,声纳系统存在检测盲区,因此提出基于巴宾奈特原理的双基地前向探测方法,其原理是在盲区对前向散射信号进行长时间的累计检测,实现双基地盲区检测。理论上推导出的水下前向散射目标强度的计算公式与旋转椭球体目标强度的经验公式一致。仿真表明前向散射信号强度呈眼状分布,讨论了利用对前向散射信号进行时间累计探测低速运动目标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宾奈特原理 双基地声纳 盲区 声呐方程 前向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基地声纳混响建模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陆扬 薛飞 +1 位作者 张世海 王雪松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129-131,152,共4页
在浅海环境下,混响是影响双基地声纳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基于双基地声纳的几何特点,对接收端的混响进行了建模,并在接收端具有指向性的条件下,得出了混响面积以及接收端信混比的计算公式,对不同条件下接收端的混响强度以及信混比的变化... 在浅海环境下,混响是影响双基地声纳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基于双基地声纳的几何特点,对接收端的混响进行了建模,并在接收端具有指向性的条件下,得出了混响面积以及接收端信混比的计算公式,对不同条件下接收端的混响强度以及信混比的变化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到了不同条件下双基地声纳接收混响强度与收发位置、信号脉宽以及接受指向性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基地声纳 混响强度 信混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基地声纳海底界面侧向散射分析与仿真 被引量:1
11
作者 袁骏 张明敏 +1 位作者 肖卉 何青海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33-135,142,共4页
海底界面侧向散射分析是双基地声纳探测性能的关键技术。研究分析了双基地条件下,海底界面散射与双基地几何配置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实际配置的情形,提出了一种双基地声纳海底界面侧向散射面积的计算方法,得到了解析表达式。通过仿真实... 海底界面侧向散射分析是双基地声纳探测性能的关键技术。研究分析了双基地条件下,海底界面散射与双基地几何配置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实际配置的情形,提出了一种双基地声纳海底界面侧向散射面积的计算方法,得到了解析表达式。通过仿真实验,得到了双基地海底界面侧向散射面积与观测时间、接收指向、束宽和脉冲宽度等因素的变化规律,表明该算法是可行的,为双基地声纳系统的性能评估和合理配置、使用提供了有效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基地声纳 海底界面侧向散射 解析表达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站合成孔径声纳系统原理研究
12
作者 林卫明 朱振波 蒋兴舟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05-409,共5页
该文建立了发射站固定的双站合成孔径声纳模型,并对其分辨特性等原理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得到了距离分辨力、脉冲重复频率以及测绘速率严格的数学解,同时给出了有关计算机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表明了双站合成孔径声纳成... 该文建立了发射站固定的双站合成孔径声纳模型,并对其分辨特性等原理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得到了距离分辨力、脉冲重复频率以及测绘速率严格的数学解,同时给出了有关计算机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表明了双站合成孔径声纳成像方法可行、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站合成孔径声纳 测绘速率 散射 脉冲重复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V双基地合成孔径声呐成像实验
13
作者 徐文 孙锋 +1 位作者 潘翔 李建龙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60-665,共6页
单基地合成孔径声呐成像通常基于点目标假设,其相干积累处理不能克服分布型目标散射模式的起伏效应。收发异置的双基地声呐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目标,充分挖掘目标散射模式的角度依赖特性,在对水下目标(尤其人造目标)检测与定位方面,相对... 单基地合成孔径声呐成像通常基于点目标假设,其相干积累处理不能克服分布型目标散射模式的起伏效应。收发异置的双基地声呐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目标,充分挖掘目标散射模式的角度依赖特性,在对水下目标(尤其人造目标)检测与定位方面,相对仅仅观测后向散射的单基地声呐有潜在的优势。该文介绍一种基于自主水下航行器的双基地合成孔径声呐系统,重点介绍湖试成像的结果,验证双基地合成孔径声呐的可行性。同时通过引入目标散射模式建模的宽角度合成孔径声呐处理,实现了对目标探测性能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基地声呐 合成孔径处理 目标散射模式 自主式水下航行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扰动声线声压敏感核的浅水小目标定位 被引量:5
14
作者 唐浩 许枫 杨娟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99-905,共7页
针对收发合置声呐在浅水信道中对小目标的定位能力受强混响制约的问题,利用目标前向散射开展了声屏障实验研究。本文将扰动声线声压敏感核方法应用于小目标定位,仿真分析了不同水底模型精度下的定位性能。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适用... 针对收发合置声呐在浅水信道中对小目标的定位能力受强混响制约的问题,利用目标前向散射开展了声屏障实验研究。本文将扰动声线声压敏感核方法应用于小目标定位,仿真分析了不同水底模型精度下的定位性能。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适用于存在水底测量误差的情况,而且当水底起伏不大时,直接将其近似为平底仍可确定目标的大致位置,其中对于水体中上部的目标定位效果更好。湖试数据结果表明:基于扰动声线声压敏感核的定位方法在自然环境下仍然适用,并且定位效果与仿真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向散射 小目标定位 敏感核 扰动声线 浅水波导 声屏障 收发分置声呐 声场扰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基地声呐接收站散射波低截获技术 被引量:1
15
作者 芦嘉 生雪莉 +3 位作者 石亚莉 殷敬伟 郭龙翔 陆典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23-430,共8页
双基地声呐的接收站因散射主动信号存在暴露的风险,对此提出了基于发射声屏蔽的双基地声呐低截获技术。发射站采用垂直发射阵,利用屏蔽权对原始信号进行预处理,获得的低截获信号在接收站处被自动抵消,从而降低接收站散射信号的能量。仿... 双基地声呐的接收站因散射主动信号存在暴露的风险,对此提出了基于发射声屏蔽的双基地声呐低截获技术。发射站采用垂直发射阵,利用屏蔽权对原始信号进行预处理,获得的低截获信号在接收站处被自动抵消,从而降低接收站散射信号的能量。仿真结果表明,发射声屏蔽技术能有效增加接收站散射信号到达目标处的能量衰减,而对到达接收站处的待测目标散射信号则无较大影响。该方法突破了以往低截获技术只是改变信号能量时频域分布的局限(在信号处理层面),利用多途结构真实降低了被截获信号能量(在物理层面),并适用于多种信号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基地声呐 接收站散射波 低截获 发射声屏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界元方法分析收发分置Benchmark潜艇低频目标强度 被引量:3
16
作者 冯雪磊 陈南若 +1 位作者 李晓伟 李锦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18-424,共7页
收发分置的潜艇目标强度对于双基地声呐和多基地声呐的探测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快速多极边界元方法分析了收发分置情况下刚硬边界Benchmark潜艇低频目标强度。结果表明,潜艇的目标强度随频率、发射角和接收角的变化而变化。频率越... 收发分置的潜艇目标强度对于双基地声呐和多基地声呐的探测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快速多极边界元方法分析了收发分置情况下刚硬边界Benchmark潜艇低频目标强度。结果表明,潜艇的目标强度随频率、发射角和接收角的变化而变化。频率越高,潜艇的目标强度变化越复杂。此外,当入射方向和散射方向关于正横方向对称时,潜艇的目标强度取得极大值,并且在正向散射处亦出现极大值。进一步分析了潜艇收发分置目标强度对探测的影响。结果表明,目标潜艇在不同的情况下目标强度不同,在文中的计算频率处,分置角较大时目标强度更有可能取得较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元 收发分置 Benchmark潜艇 目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