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u(Ⅱ)促进海洋真菌Fusarium sp.ZZF51产生代谢产物二(5-丁基-2-吡啶甲酸-N1,O2)合铜(Ⅱ)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谭倪 邵长伦 +3 位作者 何丽仙 潘嘉慧 佘志刚 林永成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9-62,共4页
从南海红树林内源真菌Fusarium sp. ZZF51的培养液中分离得到一金属络合物(1),通过波谱数据和单晶衍射数据解析其结构为二(5-丁基-2-吡啶甲酸-N1,O2)合铜(Ⅱ)。为提高其产量,研究了Cu(Ⅱ)对络合物(1)产量和菌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 从南海红树林内源真菌Fusarium sp. ZZF51的培养液中分离得到一金属络合物(1),通过波谱数据和单晶衍射数据解析其结构为二(5-丁基-2-吡啶甲酸-N1,O2)合铜(Ⅱ)。为提高其产量,研究了Cu(Ⅱ)对络合物(1)产量和菌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参与真菌Fusarium sp. ZZF51代谢活动的过程中,Cu(Ⅱ)能显著促使络合物(1)的产生,但对真菌的生长影响甚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 FUSARIUM sp.ZZF51 代谢产物 二(5-丁基-2-吡啶甲酸-N1 02)合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2-苯并咪唑亚甲基)胺铜(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和量子化学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樊志 文欣 +2 位作者 周卫红 刘小兰 缪方明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601-606,共6页
合成了高氯酸[ 三(2苯并咪唑亚甲基) 胺] 咪唑合铜( Ⅱ) 配合物[ Cu( C27 H25 N9)]( Cl O4)2 ·2 C H3 O H· H2 O。用 X射线衍射的方法测定了其晶体结构,并对其混合配体进行了... 合成了高氯酸[ 三(2苯并咪唑亚甲基) 胺] 咪唑合铜( Ⅱ) 配合物[ Cu( C27 H25 N9)]( Cl O4)2 ·2 C H3 O H· H2 O。用 X射线衍射的方法测定了其晶体结构,并对其混合配体进行了量化计算。配合物晶体结构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 P1- ,晶胞参数:a = 11 .377(4) , b = 12 .380(2) , c= 15 .068(5) 〓,α= 66 .16(2)°, β= 72 .41(3)°, γ= 74 .00(2)°, V= 1821 .5 〓3 , Z= 2 , F(000) = 726 , Dc = 1 .491 g/cm3 , Mr= 818 .09 , μ( Mo Kα) = 8 .133 cm - 1 。结构由重原子法和傅里叶合成法解出,利用全矩阵最小二乘法进行修正,最终偏离因子 R= 0 .07 , Rw = 0 .09 。 Cu2 + 与混合配体的五个 N 原子配位形成扭曲的三角双锥构型。量子化学计算表明 Cu2 + 处于由五个 N 原子包围的大小适宜的负电荷的空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D 配合物 NTB 活性中心 模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N'-双(4-氯苄基)-1,2-丙二胺合铜(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抑菌活性及与BSA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3
3
作者 杨树平 韩立军 +3 位作者 潘燕 王大奇 赵翠 王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21,共8页
合成了N,N'-双(4-氯苄基)-1,2-丙二胺铜(Ⅱ)配合物[CuCl(C17H20Cl2N2)2].(NH4).Cl2,通过元素分析和IR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其晶体结构.晶体结构分析表明,该晶体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1.35222(16... 合成了N,N'-双(4-氯苄基)-1,2-丙二胺铜(Ⅱ)配合物[CuCl(C17H20Cl2N2)2].(NH4).Cl2,通过元素分析和IR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其晶体结构.晶体结构分析表明,该晶体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1.35222(16)nm,b=1.37899(17)nm,c=1.39806(19)nm;α=60.954(1)°,β=87.502(2)°,γ=65.970(1)°,V=2.0424(4)nm3,Dc=1.357 g/cm3,Z=2,F(000)=862,R1=0.0925,wR2=0.2668[I>2σ(I)],S=1.001.配合物的金属中心与来自2个配体的4个氮原子和1个末端氯原子配位,形成了轻微扭曲的四方锥几何构型,扭曲指数τ=0.04(1).抗菌实验结果显示,配合物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和金色葡萄球菌均表现出良好的抑菌作用.采用荧光光谱研究了不同温度下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对BSA的荧光猝灭属于静态猝灭.计算了不同温度下配合物与BSA间的结合常数(Ka)、结合位点(n≈1)及相关热力学参数(ΔH>0,ΔS>0,ΔG<0),结果表明,二者主要靠疏水作用力结合.依据Fster的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求得给体(BSA)与受体(配合物)间的距离r=2.56 nm,说明配合物与BSA之间可能发生了非辐射能量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配合物 N N'-双(4-氯苄基)-1 2-丙二胺 晶体结构 抑菌活性 牛血清白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Ⅱ)-N,N-二(2-羧基苯基)-2,6-吡啶二甲酰胺配合物的光谱性质及结构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彩荣 王璟琳 +1 位作者 刘斌 杨斌盛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83-288,共6页
本文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在乙醇溶液中(pH=7~8)研究了Cu(Ⅱ)离子与N,N-二(2-羧基苯基)-2,6-吡啶二甲酰胺(BcPD)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溶液中二者以1:1的化学计量比形成配合物,表观结合常数为(4.59±0... 本文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在乙醇溶液中(pH=7~8)研究了Cu(Ⅱ)离子与N,N-二(2-羧基苯基)-2,6-吡啶二甲酰胺(BcPD)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溶液中二者以1:1的化学计量比形成配合物,表观结合常数为(4.59±0.05)×10^6mol^-1·L。由Cu(Ⅱ)离子与BCPD在甲醇中反应合成了1:1型铜配合物[Cu(Ⅱ)(BCPD)]2-·2[(C2H5)3NH]+·CH3OH,用元素分析、单晶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a=1.29090(12)nm,b=1.85519(19)nm,c=1.75231(16)nm,β=122.920(2)°。BCPD以吡啶氮、两个去质子化的酰胺氮原子和2个羧基与Cu(Ⅱ)配位,形成五配位畸变四方锥构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 N N-二(2-羧基苯基)-2 6吡啶二甲酰胺 光谱性质 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R),2(R)-二(2-苯并咪唑)乙二醇四核铜(Ⅱ)配合物的合成与晶体结构 被引量:1
5
作者 施秀芳 张明杰 +2 位作者 李松林 蔡桂梅 李靖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13-517,共5页
合成了一种新配合物1(R),2(R)-二(2-苯并咪唑)乙二醇四核铜犤Cu4(bbmed)4Cl2L2犦·Cl2(CH3OH)5(H2O)2(L=MeOH或H2O,Hbbmed=1(R),2(R)-二(2-苯并咪唑)乙二醇,bbmed表示去质子后的配体)(简称Cu?-bbmed)。该晶体经X-射线衍射确定为正... 合成了一种新配合物1(R),2(R)-二(2-苯并咪唑)乙二醇四核铜犤Cu4(bbmed)4Cl2L2犦·Cl2(CH3OH)5(H2O)2(L=MeOH或H2O,Hbbmed=1(R),2(R)-二(2-苯并咪唑)乙二醇,bbmed表示去质子后的配体)(简称Cu?-bbmed)。该晶体经X-射线衍射确定为正交晶系,空间群C2221(20),晶胞参数a=1.7424(5),b=2.4942(7),c=3.8887(11)nm,V=16.900(8)nm3,Z=4,Dc=1.427g·cm-3,F(000)=7472。并对它进行了元素分析、IR、1HNMR及ESR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R) 2(R)-二(2-苯并咪唑)乙二醇 四核铜() 晶体结构 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N’-二(5-溴亚水杨基)-2,6-吡啶二氨铜(Ⅱ)配合物为载体的高选择性硫氰酸根离子电极的研制(英文) 被引量:1
6
作者 孙志勇 冯丽娟 向灿辉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8-72,共5页
首次研究以N,N’-二(5-溴亚水杨基)-2,6-吡啶二氨铜(Ⅱ)配合物为载体的PVC膜电极,其对硫氰酸根离子(SCN-)具有优良的电位响应特性并呈现出反Hof meister选择性行为,其选择性从大到小次序为:SCN-,I-,Cl O4-,Sal-,Br-,NO2-,Cl-,SO32-,NO3-... 首次研究以N,N’-二(5-溴亚水杨基)-2,6-吡啶二氨铜(Ⅱ)配合物为载体的PVC膜电极,其对硫氰酸根离子(SCN-)具有优良的电位响应特性并呈现出反Hof meister选择性行为,其选择性从大到小次序为:SCN-,I-,Cl O4-,Sal-,Br-,NO2-,Cl-,SO32-,NO3-,SO24-.电极在pH=5.0的磷酸盐缓冲体系中,对SCN-在1.0×10-1~4.0×10-6mol/L浓度范围内呈近能斯特响应,斜率为58.5 mV/dec(25℃),检测下限为2.0×10-6mol/L.采用交流阻抗技术和紫外可见光谱技术初步研究了阴离子与载体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电极的反Hof meister选择性行为与配合物中心金属原子的结构以及载体本身的结构有非常密切的构效关系.该电极具有制备简单、响应快、重现性好、检测限低等优点.将电极应用于实验室废水和人的尿液样品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N’-二(5-溴亚水杨基)-2 6-吡啶二氨铜()配合物 硫氰酸根离子 离子选择性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穴二氧四胺Cu(Ⅱ)和Ni(Ⅱ)配合物的合成和性质 被引量:7
7
作者 牛德仲 朱守荣 罗勤慧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5,共5页
本文合成了二种新配体,N,N'-双[水杨醛缩(2-氨乙基)]乙二酰胺(dsae)和N,N'-双[水杨醛缩(2-氨乙基)]丙二酰胺(dsap)及其Cu、Ni的配合物,并用元素分析、红外、摩尔电导、磁化率表征,测定了Cu... 本文合成了二种新配体,N,N'-双[水杨醛缩(2-氨乙基)]乙二酰胺(dsae)和N,N'-双[水杨醛缩(2-氨乙基)]丙二酰胺(dsap)及其Cu、Ni的配合物,并用元素分析、红外、摩尔电导、磁化率表征,测定了CuH-2dsap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结果表明Cu、Ni与dsae生成双核配合物,Cu与dsap生成单核配合物,并对其原因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穴二氧四胺 铜络合物 双乙二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水合双邻苯二甲酸合铜(Ⅱ)的晶体结构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娟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3期8-11,共4页
利用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标题化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a=0.8348(4)nm,b=1.4357(7)nm,c=0.7089(4)nm,β=112.202(8)o,V=0.7866(7)nm3,Z=4,Dc=1.815g/cm3,μ=1.449mm-1,F(000)=438,最终偏离因子R1=0.0373... 利用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标题化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a=0.8348(4)nm,b=1.4357(7)nm,c=0.7089(4)nm,β=112.202(8)o,V=0.7866(7)nm3,Z=4,Dc=1.815g/cm3,μ=1.449mm-1,F(000)=438,最终偏离因子R1=0.0373,wR2=0.0877,品质因子S=1.030,铜离子处于分子的对称中心,中心离子Cu( )与邻苯二甲酸阴离子中的羰基氧原子和水分子中的氧原子形成四配位的平面正方形结构,明显的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将2个铜原子连接起来形成了二聚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水合双邻苯二甲酸合铜 晶体结构 氢键 二聚体 平面正方形结构 配位构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N’-二羧甲基-2-甲基苯并咪唑铜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表征
9
作者 何雄 冯翔 +2 位作者 马丽 刘畅 庞海霞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2-86,共5页
用N,N’-二羧甲基-2甲基苯并咪唑、CuCl_2·2H_2O以及无水乙醇、蒸馏水和三乙胺,通过溶剂法蒸发得到了1个新型铜配合物CuL_2(H_2O)_2(C_(24)H_(34)CuN_4O_(14))(H_2L=N,N’-二羧甲基-2-甲基苯并咪唑).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属于... 用N,N’-二羧甲基-2甲基苯并咪唑、CuCl_2·2H_2O以及无水乙醇、蒸馏水和三乙胺,通过溶剂法蒸发得到了1个新型铜配合物CuL_2(H_2O)_2(C_(24)H_(34)CuN_4O_(14))(H_2L=N,N’-二羧甲基-2-甲基苯并咪唑).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a=7.1726(5),b=20.7109(14),c=9.7328(7),α=90°,β=103.3140(10)°,γ=90°,V=1406.96(17)~3,Z=2,Dc=1.572g/cm^3,F(000)=694,μ=0.854mm^(-1),R1=0.0263,wR2=0.0760[I>2σ(I)].晶体结构中,每个铜原子与6个氧原子配位组成畸变八面体构型,其中包括4个羧基氧原子和2个游离水氧原子.另外对配合物进行了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和热重分析等性质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配合物 N N’-二羧甲基-2-甲基苯并咪唑 溶剂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对称希夫碱汞(Ⅱ)配合物作为中性载体的碘离子电极
10
作者 罗恩平 袁若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3-27,共5页
研究了以不对称希夫碱2,2'-双(吡咯-2-甲醛-邻苯二胺)-(4,4'-亚甲基-双水杨醛)金属Cu(Ⅱ)、Hg(Ⅱ)、Co(Ⅱ)配合物为中性载体的电位型阴离子选择性电极.结果表明,该希夫碱的Hg(Ⅱ)配合物作为载体的电极对Ⅰ具有良好的电位... 研究了以不对称希夫碱2,2'-双(吡咯-2-甲醛-邻苯二胺)-(4,4'-亚甲基-双水杨醛)金属Cu(Ⅱ)、Hg(Ⅱ)、Co(Ⅱ)配合物为中性载体的电位型阴离子选择性电极.结果表明,该希夫碱的Hg(Ⅱ)配合物作为载体的电极对Ⅰ具有良好的电位响应特性,并呈现反Hofmeister行为,其选择性序列为:Ⅰ->Sal->SCN->IO4->ClO4->NO2->Br->NO3->Cl->SO42-.在pH2.5的磷酸盐缓冲体系中该电极具有最佳电位响应,在(1.0×10-1~3.7 ×10-7) mol/L浓度范围内对Ⅰ-呈近能斯特响应,斜率为(-58.2±1.1)mV/pI-(20℃),检测限为0.21 μmol/L.用离子添加剂、交流阻抗技术、紫外可见光谱技术初步研究了阴离子与载体的作用机理,并将电极用于实际水样分析,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离子选择性电极 2 2'-双(吡咯-2-甲醛-邻苯二胺)-(4 4'-亚甲基-双水杨醛)合二汞() 中性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环双核Cu(Ⅱ)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性能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灿洪 蒋登高 +2 位作者 王学猛 谢艳新 付丽丽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4-88,共5页
合成了大环双核铜(Ⅱ)催化剂—{[Cu(Ⅱ)aneN5]2(DDS)}(ClO4)4,用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常压条件下,以制得的催化剂催化分子氧氧化环己烯合成环己烯酮,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溶剂用量等因素对环己烯... 合成了大环双核铜(Ⅱ)催化剂—{[Cu(Ⅱ)aneN5]2(DDS)}(ClO4)4,用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常压条件下,以制得的催化剂催化分子氧氧化环己烯合成环己烯酮,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溶剂用量等因素对环己烯酮合成的影响。优化得到较佳合成工艺条件为:O2流速大约5 mL/min,以环己烯4 mL计,催化剂2 mg,反应时间12 h,反应温度338 K,乙腈12 mL。环己烯的转化率为65.9%,环己烯酮的选择性为7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 大环双核配合物 环己烯 2-环己烯-1-酮 氧气 精细化工中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邻氯苯甲酸及联吡啶为配体的双核铜配合物的水热合成、晶体结构及量子化学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石智强 季宁宁 +1 位作者 何国芳 韩银锋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507-1512,共6页
以醋酸铜、邻氯苯甲酸(o-CBA)和2,2′-联吡啶(2,2′-bipy)为原料在甲醇水介质中通过水热反应,合成了1个新的五配位的双核铜髤配合物[Cu(o-CBA)2(2,2′-bipy)]2,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表明,... 以醋酸铜、邻氯苯甲酸(o-CBA)和2,2′-联吡啶(2,2′-bipy)为原料在甲醇水介质中通过水热反应,合成了1个新的五配位的双核铜髤配合物[Cu(o-CBA)2(2,2′-bipy)]2,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表明,配合物属正交晶系,空间群Pbca,晶胞参数:a=2.0460(4)nm,b=1.0065(2)nm,c=2.1601(4)nm,V=4.4483(15)nm3,Z=4,Dc=1.585 g.cm-3,R1(I>2σ(I))=0.038 6,wR2(I>2σ(I))=0.080 2。配合物中2个铜髤离子通过2个桥连邻氯苯甲酸配体形成了1个双核结构,Cu(1)…Cu(1A)距离为0.343 27(8)nm。配合物中每个铜髤离子均分别与来自1个2,2′-bipy的2个氮原子和3个邻氯苯甲酸根的3个氧原子配位,形成变形的四方锥结构。该配合物通过分子间弱的C-H…O氢键和C-H…π作用形成了一维链状结构。对配合物中[Cu(o-CBA)2(2,2′-bipy)]结构单元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氯苯甲酸 2 2′-联吡啶 双核铜髤配合物 晶体结构 量子化学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双核铜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晶体结构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庆海 刘德成 高建纲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044-3048,共5页
利用Cu(NO3)2·3H2O甲醇溶液和双吡咯亚胺配体二氯甲烷溶液通过扩散法合成了一种新型双核铜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吸收光谱和热重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其结构。结果表明,该标题配合物属单斜晶系... 利用Cu(NO3)2·3H2O甲醇溶液和双吡咯亚胺配体二氯甲烷溶液通过扩散法合成了一种新型双核铜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吸收光谱和热重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其结构。结果表明,该标题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胞参数为a=1.60416(14)nm,b=0.97494(9)nm,c=2.2855(2)nm,α=90°,β=94.0540(10)°,γ=90°,R1=0.0309,w R2=0.0840。在该配合物中,每个配体分别与两个中心金属铜离子螯合,铜离子采取畸变的平面四边形配位构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核铜配合物 双吡咯亚胺配体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新型双穴位配合物为中性载体的硫氰酸根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研究
14
作者 张丽娜 牛学丽 +2 位作者 彭秀英 芦冬涛 和林涛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49-52,共4页
研制了基于N,N’-双(2-水杨醛缩氨基苯基)1,3-丙二酸二酰胺合铜(Ⅱ)ECu(Ⅱ)-BSAPM]为中性载体的阴离子选择性电极.实验表明,以ECu(Ⅱ)-BSAPM]为中性载体的电极对硫氰酸根(SCN-)具有良好的电位响应特性,且呈现反Hofmeiste... 研制了基于N,N’-双(2-水杨醛缩氨基苯基)1,3-丙二酸二酰胺合铜(Ⅱ)ECu(Ⅱ)-BSAPM]为中性载体的阴离子选择性电极.实验表明,以ECu(Ⅱ)-BSAPM]为中性载体的电极对硫氰酸根(SCN-)具有良好的电位响应特性,且呈现反Hofmeister行为,其选择性序列从大到小为:SCN,Sal,I^-,ClO4^-,NO3^-,Br^,NO2^-,Cr,SO3^2-,SO4^2-.在pH=4.0的磷酸盐缓冲体系中,电板电位呈现近能斯特响应,线性响应范围为1.0×10^-6~1.0×10mol/L,斜率为~55.9mV/dec(25℃),检测下限为8.0×10^-7mol/L.采用交流阻抗技术及紫外可见光谱技术研究了电极的响应机理,并将该电极用于实验室废水中SCN^-检测,其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N’-双(2-水杨醛缩氨基苯基)1 3-丙二酸二酰胺合铜() 中性载体 硫氰酸根(SC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