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CD工艺栅极驱动器总剂量效应
1
作者 许世萍 崔江维 +7 位作者 郑齐文 刘刚 邢康伟 李小龙 施炜雷 王信 李豫东 郭旗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6-93,共8页
针对一款BCD工艺栅极驱动器,采用环栅结构进行总剂量效应加固。通过^(60)Co γ辐照试验,对比了加固和非加固器件电学参数随剂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总剂量辐射会导致器件的输出电压与电流特性发生退化,出现转换电压下降与输出电流上升... 针对一款BCD工艺栅极驱动器,采用环栅结构进行总剂量效应加固。通过^(60)Co γ辐照试验,对比了加固和非加固器件电学参数随剂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总剂量辐射会导致器件的输出电压与电流特性发生退化,出现转换电压下降与输出电流上升的现象,同时发现总剂量辐射对输出电阻几乎无影响。对比两种栅极驱动器辐照前后的测试结果,证明环栅加固方法对抑制总剂量辐射引起的边缘漏电有一定的效果,但辐照总剂量达到500 krad(Si)时,加固器件发生功能失效。通过仿真模拟各级晶体管辐射损伤对器件最终输出结果的影响,确定初级施密特反相器内阈值电压漂移影响转换电压,而末级晶体管阈值电压漂移导致输出高电平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d工艺 栅极驱动器 总剂量效应 环栅加固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密集网络中基于BCD的联合频谱资源优化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周宇航 陈勇 +1 位作者 张建照 行鸿彦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5-312,共8页
针对超密集网络(ultra dense network,UDN)中基站密集部署导致的严重层间干扰问题,构建了考虑频谱复用和共信道干扰条件下最大化系统总吞吐量问题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块坐标下降(block coordinate descent,BCD)法的联合频谱资源优化(joi... 针对超密集网络(ultra dense network,UDN)中基站密集部署导致的严重层间干扰问题,构建了考虑频谱复用和共信道干扰条件下最大化系统总吞吐量问题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块坐标下降(block coordinate descent,BCD)法的联合频谱资源优化(joint resource optimization based on BCD,JROBB)方法。该方法将原问题分解为分簇、子信道分配和功率分配三个子问题,通过BCD法迭代优化子信道分配和功率分配,逼近原问题的最优解。仿真分析表明,在复杂度提升有限的情况下,系统总吞吐量比现有典型算法平均至少提升22%,可以有效提升频谱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密集网络(UDN) 分簇 资源分配 联合优化 块坐标下降(bcd)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高速并行BCD数减法实现等精度数字频率计的设计 被引量:4
3
作者 杨君 夏双志 +1 位作者 钱照华 陈连康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27-29,16,共4页
利用Altera公司的FPGAA(CEX1KEP1K30TC144-3)器件为主控器。在软件上,采用VHDL硬件描述语言编程及并行BCD数减法实现BCD数除法的实现方法,极大地减少了硬件资源的占用。与单片机为主控器的频率计相比,软件设计语言灵活,硬件更简单,速度... 利用Altera公司的FPGAA(CEX1KEP1K30TC144-3)器件为主控器。在软件上,采用VHDL硬件描述语言编程及并行BCD数减法实现BCD数除法的实现方法,极大地减少了硬件资源的占用。与单片机为主控器的频率计相比,软件设计语言灵活,硬件更简单,速度更快。实践证明,利用FPGA设计较复杂的数字系统,电路性能可靠,设计的周期较短,可移植性好,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该系统在1Hz~60MHz范围内,测量精度在全域范围内相对误差恒为十万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精度数字频率计 bcd数减法 bcd数除法 FPG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CD工艺的塑料光纤通信光接收机 被引量:2
4
作者 史晓凤 程翔 +2 位作者 陈朝 颜黄苹 范程程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715-1722,共8页
研究了光电探测器(PD)的结构、性能以及后续放大电路,实现了塑料光纤通信的高速单片集成光接收芯片。首先,根据工艺流程和参数,采用器件模拟软件对PD结构进行了建模,并对其光谱响应度和结电容进行了理论推导及仿真。基于Cadence/spectr... 研究了光电探测器(PD)的结构、性能以及后续放大电路,实现了塑料光纤通信的高速单片集成光接收芯片。首先,根据工艺流程和参数,采用器件模拟软件对PD结构进行了建模,并对其光谱响应度和结电容进行了理论推导及仿真。基于Cadence/spectre软件和仿真得到的PD参数对由跨阻放大器、限幅放大器和输出缓冲电路组成的后续放大电路进行了协同设计。采用0.5μm BCD(Bipolar,CMOS and DMOS)工艺对单个PD以及PD和后续放大电路单片集成电路进行了流片、封装和测试。结果表明:PD的光谱响应曲线的峰值波长和仿真结果较一致,约为700nm,PD结构更适合短波长探测;PD的结电容随着反向电压的增大而减小,结电容越大,光接收芯片的带宽越小;对于650nm的入射光,在小于10-9的误码率条件下,光接收机的灵敏度为-14dBm;最后得到了150Mb/s速率的清晰眼图。实验结果显示,设计的高速单片集成光接收机可以应用于百兆速率光纤入户通信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片集成 光电探测器 有源电感 光接收机 塑料光纤通信 bcd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BCD工艺的850nm光接收芯片的研制 被引量:1
5
作者 颜黄苹 程翔 +1 位作者 李继芳 黄元庆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40-644,共5页
采用0.5μm BCD工艺研制了一种850 nm光接收芯片,包括光电探测器、跨阻前置放大器及后续处理电路.通过器件模拟设计并分析了基于BCD工艺的光电探测器的结构及其特性;设计光接收芯片的增益约为43.23 kΩ,上限截止频率为700 MHz.测试结果... 采用0.5μm BCD工艺研制了一种850 nm光接收芯片,包括光电探测器、跨阻前置放大器及后续处理电路.通过器件模拟设计并分析了基于BCD工艺的光电探测器的结构及其特性;设计光接收芯片的增益约为43.23 kΩ,上限截止频率为700 MHz.测试结果表明,探测器暗电流为pA量级,响应度为0.08 A/W.光接收芯片功耗约为100 mW,电噪声为4 nW;在输入313 Mbit/s非归零伪随机二进制序列调制的信号及无误码的情况下,灵敏度为-13.0 dB.m;该光接收芯片速率可达622 Mb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接收芯片 bcd 探测器 前置放大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的BCD工艺栅驱动集成电路 被引量:2
6
作者 张为 陈曙光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80-1084,共5页
分析了高压栅极驱动集成电路热耗散产生的原因和隔离技术的特点,研制出一种新型的700VBCD工艺栅驱动集成电路.通过减小LDMOS电流和开启时间降低芯片高速工作时的发热量,配合电路设计调整了BCD工艺,解决了高功耗和地线浮动等制约其发展... 分析了高压栅极驱动集成电路热耗散产生的原因和隔离技术的特点,研制出一种新型的700VBCD工艺栅驱动集成电路.通过减小LDMOS电流和开启时间降低芯片高速工作时的发热量,配合电路设计调整了BCD工艺,解决了高功耗和地线浮动等制约其发展和应用的难题.仿真和测试结果表明,该集成电路工作在1MHz,400V时,总功耗仅为0.4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集成电路 bcd工艺 栅驱动集成电路 横向双扩散MOS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D工艺概述 被引量:8
7
作者 陈志勇 黄其煜 龚大卫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41-644,659,共5页
介绍了BCD(bipolarCMOSDMOS)的工艺原理、特点和发展前景。对BCD工艺兼容性进行了说明,着重阐述了LDMOS的工艺原理和关键工艺设计考虑。文章结合应用,指出BCD工艺朝着高压、高功率、高密度三个主要方向分化发展,并对BCD工艺的最新进展... 介绍了BCD(bipolarCMOSDMOS)的工艺原理、特点和发展前景。对BCD工艺兼容性进行了说明,着重阐述了LDMOS的工艺原理和关键工艺设计考虑。文章结合应用,指出BCD工艺朝着高压、高功率、高密度三个主要方向分化发展,并对BCD工艺的最新进展作了概述。对电源管理和显示驱动这两大市场驱动进行了分析,并对国内企业进入该领域所面临的机会与挑战作了阐述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d工艺 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 模块化 高压 高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集成自提取结终端隔离BCD新工艺的场致发光高压驱动芯片 被引量:1
8
作者 黄伟 胡南中 +1 位作者 李海鸥 于宗光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858-1862,共5页
本文提出可集成自提取结终端的0135Lm 150V-BCD(双极-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双重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全套新型高压工艺.利用此工艺研制出100V场致发光用高低侧驱动芯片,并提出了基于双极器件BC(双极集电极)结短路自提取结终端新工艺... 本文提出可集成自提取结终端的0135Lm 150V-BCD(双极-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双重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全套新型高压工艺.利用此工艺研制出100V场致发光用高低侧驱动芯片,并提出了基于双极器件BC(双极集电极)结短路自提取结终端新工艺与新结构,既可满足场致发光高压驱动芯片应用,又能取代传统采用氧化扩散工艺的P-ISO(P型隔离结构)传统隔离结构,显著简化了工艺和提高了芯片的高集成度,确保片内集成的低电阻率VDNMOS/LDPMOS(N型垂直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P型横向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高压驱动模块与低压逻辑控制模块在100V高压脉冲交替工作状况下无负电位、EMMI(微光显微镜)等寄生现象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d(双极-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双重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场致发光 自提取结终端 高低 侧全桥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片机的四位BCD编码器电路设计 被引量:3
9
作者 刘静波 《现代电子技术》 2006年第18期130-133,共4页
以8421码为例介绍了4位BCD编码器电路的设计和实现,该电路引出的BCD编码接口可以很方便地与其他电路连接。采用单片机AT89C2051为核心设计4×4的矩阵键盘来控制,对程序部分略加改动则可以方便地实现2421码等其他编码形式;并且也可... 以8421码为例介绍了4位BCD编码器电路的设计和实现,该电路引出的BCD编码接口可以很方便地与其他电路连接。采用单片机AT89C2051为核心设计4×4的矩阵键盘来控制,对程序部分略加改动则可以方便地实现2421码等其他编码形式;并且也可以在此电路基础上扩展BCD编码输出的位数。详细地介绍了实际电路和4×4键盘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d编码 AT89C2051 矩阵键盘 电路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准谐振、动态采样功能的反激式原边反馈电源管理芯片
10
作者 林洁 牟维凤 +3 位作者 谢加雨 程鹏铭 李嘉鹏 雷登宇 《半导体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7-153,共7页
为降低反激式变换器开关损耗和提高输出电压精度,设计了一种具有准谐振(QR)和动态采样功能的交流/直流(AC/DC)反激式原边反馈电源管理芯片。在断续导通模式(DCM)下,当次级电流降低为零时,开关管漏极产生谐振,准谐振电路能够检测到谐振... 为降低反激式变换器开关损耗和提高输出电压精度,设计了一种具有准谐振(QR)和动态采样功能的交流/直流(AC/DC)反激式原边反馈电源管理芯片。在断续导通模式(DCM)下,当次级电流降低为零时,开关管漏极产生谐振,准谐振电路能够检测到谐振电压的最低点,实现谷底导通,理论上能降低开关损耗和电磁干扰(EMI)。并采用随负载变化而改变采样点的方式来提高输出电压的精度。采用华虹90 nm BCD工艺制作了AC/DC反激式电源管理芯片,在交流输入电压85~265 V的测试条件下,实现了谷底导通,芯片平均效率为76.7%,在输入电压最大且满载情况下效率最高为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d工艺 准谐振 原边反馈 开关损耗 动态采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压同步升压转换器
11
作者 吕子豪 陈君涛 孙诗强 《半导体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033-1041,共9页
为了得到高于5 V的输出电压并提高能量转换效率,设计了一款能够工作在连续导通模式、不连续导通模式以及极轻载模式的高压同步升压转换器。采用两级电荷泵对自举电容快速充电,建立浮动电源轨BST-SW以控制n型续流功率管。通过高压过零检... 为了得到高于5 V的输出电压并提高能量转换效率,设计了一款能够工作在连续导通模式、不连续导通模式以及极轻载模式的高压同步升压转换器。采用两级电荷泵对自举电容快速充电,建立浮动电源轨BST-SW以控制n型续流功率管。通过高压过零检测电路在续流阶段检测电感电流过零时刻,并向控制逻辑反馈。续流功率管关断后高压过零检测电路进入锁定状态,以减小静态功耗并避免误触发。采用BCD工艺完成了高压同步升压转换器的设计及流片,芯片核心面积为2950μm×1600μm。在输入电压7.2 V、输出电压12 V的测试条件下,连续导通模式下最高能量转换效率为94.6%;在不连续导通模式下实现了电感电流的过零关断,能量转换效率高达9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压转换器 同步控制 电荷泵 过零检测 bcd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0.5μm BCD工艺的欠压锁存电路设计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伟 李富华 谢卫国 《现代电子技术》 2009年第20期7-10,共4页
针对DC-DC电源管理系统中所必须的欠压锁存(UVLO)功能,提出一种改进的欠压锁存电路。所设计的电路在不使用额外的带隙基准电压源作为比较基准的情况下,实现了阈值点电位、比较器的滞回区间等参量的稳定。整个电路采用CSMC 0.5μm BCD工... 针对DC-DC电源管理系统中所必须的欠压锁存(UVLO)功能,提出一种改进的欠压锁存电路。所设计的电路在不使用额外的带隙基准电压源作为比较基准的情况下,实现了阈值点电位、比较器的滞回区间等参量的稳定。整个电路采用CSMC 0.5μm BCD工艺设计,使用HSpice软件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UVLO电路具有结构简单、反应灵敏、温度漂移小、功耗低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欠压锁存 电源管理 带隙基准 滞回区间 bcd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进制数到BCD码转换的神经计算方法
13
作者 王林泽 《甘肃工业大学学报》 1996年第2期67-71,共5页
提出用神经计算方法解决码制转换问题.设计和训练了一个可完成8输入、8输出的二进制数到BCD码转换的BP网络.结果表明:人工种经网络可用于求解这类码制的转换问题.
关键词 信息处理 码制转换 神经计算 二进制数 bc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BCD码数/模转换器的设计 被引量:3
14
作者 华猛 黄伟军 +1 位作者 刘传洋 吴晨辉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26-30,共5页
提出一种8421BCD码输入的CMOS数/模转换器。数/模转换器输入采用8421BCD码并行数字码输入方式,输出采用模拟电压输出的方式,内部电阻网络根据8421BCD码特点进行特殊设计;锁存电路采用时钟控制,极大地抑制毛刺干扰。电路设计是基于0.35μ... 提出一种8421BCD码输入的CMOS数/模转换器。数/模转换器输入采用8421BCD码并行数字码输入方式,输出采用模拟电压输出的方式,内部电阻网络根据8421BCD码特点进行特殊设计;锁存电路采用时钟控制,极大地抑制毛刺干扰。电路设计是基于0.35μm CMOS工艺,经HSpice软件和Cadence软件仿真表明,电路工作在3.3 V电压下,8421BCD码数/模转换器的积分非线性误差(INL)最大为-0.48 LSB和微分非线性误差(DNL)最大为-0.39 LSB,优值(FOM)最大为3.96,电路功耗为0.97 m 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421bcd 数/模转换器 CMOS 内部电阻网络 时钟控制 HSPI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0.35μm BCD工艺下50V HVPMOS的电学性能优化
15
作者 邹荣 闵嘉华 +3 位作者 储楚 梁小燕 张涛 滕家琪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67-571,共5页
为提高0.35μm 30-0-50 V BCD(bipolar-CMOS-DMOS)工艺下50 V HVPMOS的电学性能,在不改变工艺流程的基础上,仅通过微调器件结构尺寸来实现电学性能的优化.采用Silvaco公司的工艺与器件模拟软件,仿真分析了沟道长度、overlap尺寸、场氧... 为提高0.35μm 30-0-50 V BCD(bipolar-CMOS-DMOS)工艺下50 V HVPMOS的电学性能,在不改变工艺流程的基础上,仅通过微调器件结构尺寸来实现电学性能的优化.采用Silvaco公司的工艺与器件模拟软件,仿真分析了沟道长度、overlap尺寸、场氧化层长度及场极板长度对50 V HVPMOS器件电学性能的影响.根据仿真结果确定了优化后的结构尺寸,并结合流片测试结果验证了优化方案的可行性.测试结果表明,优化后50 V HVPMOS的开启电压降低到了-0.98 V,击穿电压提高到了-68 V,特征导通电阻降低了13.5%,饱和电流提高了13.1%,器件的安全工作范围增大,饱和区更加平滑,无明显kink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d工艺 HVPMOS 电学性能 流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D工艺下光电集成的单光子雪崩光电二极管及前端电路的研制 被引量:2
16
作者 史晓凤 庞雪 +6 位作者 朱丽君 张新宇 张媛 韩波 李佩君 郭博 程翔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67-277,共11页
提出一种基于BCD工艺用于检测微弱光信号的单光子雪崩光电二极管(SPAD)及前端淬灭-复位电路(QRC)。为减小边缘击穿的风险,提高响应度,设计了一种圆形P+/Nwell/Deep Nwell结构SPAD,Deep Nwell和衬底之间形成的pn结,能够有效减少p衬底流... 提出一种基于BCD工艺用于检测微弱光信号的单光子雪崩光电二极管(SPAD)及前端淬灭-复位电路(QRC)。为减小边缘击穿的风险,提高响应度,设计了一种圆形P+/Nwell/Deep Nwell结构SPAD,Deep Nwell和衬底之间形成的pn结,能够有效减少p衬底流向雪崩区的暗电流,降低暗计数率,也保证了较小的纵向渡越时间,提高了响应速度。同时设计了P阱保护环,增大了器件的击穿电压。采用silvaco对器件进行二维仿真,与传统的P+/Nwell结构以及P+/Nwell/BNwell结构进行了比较,验证了设计结构在击穿电压、响应度方面的优越性。为实现光电探测器与集成电路的协同设计,改进了APD光电器件的等效电路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主动淬灭复位电路,死时间约为2.6 ns,能够达到快速探测的目的。测试结果表明,P+/Nwell/DNwell结构的雪崩击穿电压为15.8 V,在过电压为0.2 V时,650 nm光照射下,响应度约为0.80 A/W,暗计数率为20 k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雪崩光电二极管 光电集成 bcd工艺 响应度 飞行时间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片机的变压器档位监测双输入BCD编码器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翔宇 胡琳 +2 位作者 董青迅 刘彦琴 张芮浦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110-113,118,共5页
设计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变压器档位监测双输入BCD编码器。首先介绍了该编码器的功能与特点,然后给出了该编码器的硬件结构,详细介绍了各模块的电路设计方案,包括17档和19档双输入通道、编码电路、电源电路、编码输出电路和数码显示电路... 设计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变压器档位监测双输入BCD编码器。首先介绍了该编码器的功能与特点,然后给出了该编码器的硬件结构,详细介绍了各模块的电路设计方案,包括17档和19档双输入通道、编码电路、电源电路、编码输出电路和数码显示电路等。投入使用后,跟踪调查结果显示该编码器的实际效果良好,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d 编码器 变压器档位 双输入通道 线性电源 单片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行BCD码与单板机的通用接口电路
18
作者 徐克宝 王军红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9-30,共2页
本文给出适合于TTL、CMOS、PMOS等电平输出的BCD码的通用接口电路.
关键词 bcd 单板机 接口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压BCD工艺的内集成自举电路
19
作者 冯宇翔 左安超 李斌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0-144,共5页
设计了一款基于高压BCD工艺的内集成MOS自举电路,将其应用于高压集成电路(HVIC)。对传统的内集成MOS自举电路进行改进,该改进版内置MOS自举电路集成升压控制模块,实现在HVIC通电后屏蔽HVIC输入信号,并通过集成的升压电路将自举电容电压... 设计了一款基于高压BCD工艺的内集成MOS自举电路,将其应用于高压集成电路(HVIC)。对传统的内集成MOS自举电路进行改进,该改进版内置MOS自举电路集成升压控制模块,实现在HVIC通电后屏蔽HVIC输入信号,并通过集成的升压电路将自举电容电压充到预期值,解决了以往使用传统的内置MOS自举功能时,因充电速度慢、充电电压低所导致的触发HVIC欠压保护和电器频繁停机问题。基于SMIC 3μm BCD工艺对所设计的自举电路的HVIC进行流片验证。测试结果表明,升压电路将HVIC供电电压从15 V升高至16.4 V,自举电容电压可达到预期值,同时实现了替代外接自举二极管或通过SOI工艺内置自举二极管的自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集成电路(HVIC) bcd工艺 MOS自举电路 二极管自举电路 低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符号的码串并式BCD码减法电路
20
作者 田凌生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31-36,共6页
采用数字调零电路,可对检测系统输入电路中的零点偏移和误差进行校准。本文介绍的带符号的串并式BCD码减法电路,可以用来扩充用MC14433等器件组装的数字仪表的功能。文中重点介绍了该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电路设计。
关键词 bcd 减法电路 数字仪表 电气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