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CD工艺概述 被引量:8
1
作者 陈志勇 黄其煜 龚大卫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41-644,659,共5页
介绍了BCD(bipolarCMOSDMOS)的工艺原理、特点和发展前景。对BCD工艺兼容性进行了说明,着重阐述了LDMOS的工艺原理和关键工艺设计考虑。文章结合应用,指出BCD工艺朝着高压、高功率、高密度三个主要方向分化发展,并对BCD工艺的最新进展... 介绍了BCD(bipolarCMOSDMOS)的工艺原理、特点和发展前景。对BCD工艺兼容性进行了说明,着重阐述了LDMOS的工艺原理和关键工艺设计考虑。文章结合应用,指出BCD工艺朝着高压、高功率、高密度三个主要方向分化发展,并对BCD工艺的最新进展作了概述。对电源管理和显示驱动这两大市场驱动进行了分析,并对国内企业进入该领域所面临的机会与挑战作了阐述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d工艺 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 模块化 高压 高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的BCD工艺栅驱动集成电路 被引量:2
2
作者 张为 陈曙光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80-1084,共5页
分析了高压栅极驱动集成电路热耗散产生的原因和隔离技术的特点,研制出一种新型的700VBCD工艺栅驱动集成电路.通过减小LDMOS电流和开启时间降低芯片高速工作时的发热量,配合电路设计调整了BCD工艺,解决了高功耗和地线浮动等制约其发展... 分析了高压栅极驱动集成电路热耗散产生的原因和隔离技术的特点,研制出一种新型的700VBCD工艺栅驱动集成电路.通过减小LDMOS电流和开启时间降低芯片高速工作时的发热量,配合电路设计调整了BCD工艺,解决了高功耗和地线浮动等制约其发展和应用的难题.仿真和测试结果表明,该集成电路工作在1MHz,400V时,总功耗仅为0.4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集成电路 bcd工艺 栅驱动集成电路 横向双扩散MOS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准谐振、动态采样功能的反激式原边反馈电源管理芯片
3
作者 林洁 牟维凤 +3 位作者 谢加雨 程鹏铭 李嘉鹏 雷登宇 《半导体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7-153,共7页
为降低反激式变换器开关损耗和提高输出电压精度,设计了一种具有准谐振(QR)和动态采样功能的交流/直流(AC/DC)反激式原边反馈电源管理芯片。在断续导通模式(DCM)下,当次级电流降低为零时,开关管漏极产生谐振,准谐振电路能够检测到谐振... 为降低反激式变换器开关损耗和提高输出电压精度,设计了一种具有准谐振(QR)和动态采样功能的交流/直流(AC/DC)反激式原边反馈电源管理芯片。在断续导通模式(DCM)下,当次级电流降低为零时,开关管漏极产生谐振,准谐振电路能够检测到谐振电压的最低点,实现谷底导通,理论上能降低开关损耗和电磁干扰(EMI)。并采用随负载变化而改变采样点的方式来提高输出电压的精度。采用华虹90 nm BCD工艺制作了AC/DC反激式电源管理芯片,在交流输入电压85~265 V的测试条件下,实现了谷底导通,芯片平均效率为76.7%,在输入电压最大且满载情况下效率最高为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d工艺 准谐振 原边反馈 开关损耗 动态采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0.5μm BCD工艺的欠压锁存电路设计 被引量:2
4
作者 王伟 李富华 谢卫国 《现代电子技术》 2009年第20期7-10,共4页
针对DC-DC电源管理系统中所必须的欠压锁存(UVLO)功能,提出一种改进的欠压锁存电路。所设计的电路在不使用额外的带隙基准电压源作为比较基准的情况下,实现了阈值点电位、比较器的滞回区间等参量的稳定。整个电路采用CSMC 0.5μm BCD工... 针对DC-DC电源管理系统中所必须的欠压锁存(UVLO)功能,提出一种改进的欠压锁存电路。所设计的电路在不使用额外的带隙基准电压源作为比较基准的情况下,实现了阈值点电位、比较器的滞回区间等参量的稳定。整个电路采用CSMC 0.5μm BCD工艺设计,使用HSpice软件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UVLO电路具有结构简单、反应灵敏、温度漂移小、功耗低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欠压锁存 电源管理 带隙基准 滞回区间 bcd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0.35μm BCD工艺下50V HVPMOS的电学性能优化
5
作者 邹荣 闵嘉华 +3 位作者 储楚 梁小燕 张涛 滕家琪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67-571,共5页
为提高0.35μm 30-0-50 V BCD(bipolar-CMOS-DMOS)工艺下50 V HVPMOS的电学性能,在不改变工艺流程的基础上,仅通过微调器件结构尺寸来实现电学性能的优化.采用Silvaco公司的工艺与器件模拟软件,仿真分析了沟道长度、overlap尺寸、场氧... 为提高0.35μm 30-0-50 V BCD(bipolar-CMOS-DMOS)工艺下50 V HVPMOS的电学性能,在不改变工艺流程的基础上,仅通过微调器件结构尺寸来实现电学性能的优化.采用Silvaco公司的工艺与器件模拟软件,仿真分析了沟道长度、overlap尺寸、场氧化层长度及场极板长度对50 V HVPMOS器件电学性能的影响.根据仿真结果确定了优化后的结构尺寸,并结合流片测试结果验证了优化方案的可行性.测试结果表明,优化后50 V HVPMOS的开启电压降低到了-0.98 V,击穿电压提高到了-68 V,特征导通电阻降低了13.5%,饱和电流提高了13.1%,器件的安全工作范围增大,饱和区更加平滑,无明显kink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d工艺 HVPMOS 电学性能 流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征基区尺寸对双极器件总电离剂量辐射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葛超洋 杨强 +2 位作者 李燕妃 孙家林 谢儒彬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36-1042,共7页
基于标准0.18μm BCD工艺,对双极器件总电离剂量(TID)辐射效应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提高双极器件抗总电离剂量辐射能力的方法。理论分析表明,在标准0.18μm BCD工艺中,双极器件总电离剂量辐射的敏感区域位于浅沟槽隔离结构下方、基极... 基于标准0.18μm BCD工艺,对双极器件总电离剂量(TID)辐射效应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提高双极器件抗总电离剂量辐射能力的方法。理论分析表明,在标准0.18μm BCD工艺中,双极器件总电离剂量辐射的敏感区域位于浅沟槽隔离结构下方、基极接触区和发射极边缘之间的本征基区。对不同本征基区尺寸的双极器件进行了总电离剂量辐射实验,研究了本征基区尺寸对双极器件电流增益随总电离剂量退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总电离剂量下,双极器件本征基区尺寸越小,增益衰减比例越小,辐射敏感性越低。将10 V纵向npn(VNPN)器件的本征基区尺寸由1.4μm减小至0.6μm,可将150 krad(Si)总电离剂量辐射后的归一化电流增益由0.6132增大到0.7081。因此,减小本征基区尺寸是一种有效的双极器件总电离剂量辐射加固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器件 总电离剂量(TID)辐射 本征基区 0.18μm bcd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精简的高速率功率MOS驱动器 被引量:9
7
作者 何惠森 来新泉 +3 位作者 许文丹 赵永瑞 田磊 杜含笑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8-174,共7页
设计了一种具有新颖的死区产生方法的高压功率MOS驱动电路,利用电阻调节驱动MOS管栅极电容充放电的时延,来产生极短的死区时间,可精简电路结构,提高驱动速率,并且无需电流偏置,就能有效降低电流源噪声.基于0.4μm BCD工艺,经Cadence环... 设计了一种具有新颖的死区产生方法的高压功率MOS驱动电路,利用电阻调节驱动MOS管栅极电容充放电的时延,来产生极短的死区时间,可精简电路结构,提高驱动速率,并且无需电流偏置,就能有效降低电流源噪声.基于0.4μm BCD工艺,经Cadence环境下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驱动电路能够产生10ns以下的死区时间,且传输时延低于70ns.对采用该驱动电路的一款功率因数校正芯片进行测试,驱动输出开关信号的上升沿时间为90ns,下降沿时间为55ns.功率因数可达0.995,总谐波失真为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动电路 功率MOSFET 功率因数校正 bcd工艺 死区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峰值电流控制模式的大功率DC-DC转换器芯片设计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帘曦 杨银堂 朱樟明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5-140,共6页
基于CSMC 0.5μm BCD(Bipolar-CMOS-DMOS)工艺设计了一种降压型大功率DC/DC转换器电路.采用峰值电流控制的电流模技术和斜坡补偿技术,有效提高了转换器的瞬态响应速度和系统环路稳定性.芯片内部集成了导通电阻小于0.18Ω的功率MOSFET,... 基于CSMC 0.5μm BCD(Bipolar-CMOS-DMOS)工艺设计了一种降压型大功率DC/DC转换器电路.采用峰值电流控制的电流模技术和斜坡补偿技术,有效提高了转换器的瞬态响应速度和系统环路稳定性.芯片内部集成了导通电阻小于0.18Ω的功率MOSFET,可输出大于3.0 A的连续电流.仿真和测试结果表明,在输入电压为4.7 V至24 V的条件下,芯片内部振荡频率为400 kHz,输出功率可达10 W,平均转换效率可达85%以上.整个芯片面积小于1.6 mm×1.3 mm,可广泛用于分布式电源系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d工艺 降压型 峰值电流控制 瞬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频率抖动技术降低开关电源芯片的EMI设计 被引量:2
9
作者 程东方 孟祥斌 +1 位作者 徐新龙 沈伟星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00-303,324,共5页
介绍了一种能有效抑制开关电源芯片应用中,功率开关管电磁辐射干扰的频率抖动技术原理及其电路实现。采用调频技术,让调制信号去控制开关电源的工作频率,使其原有的频率发生偏移。这样,原先集中在狭窄频谱上的电磁辐射能量得以分布在较... 介绍了一种能有效抑制开关电源芯片应用中,功率开关管电磁辐射干扰的频率抖动技术原理及其电路实现。采用调频技术,让调制信号去控制开关电源的工作频率,使其原有的频率发生偏移。这样,原先集中在狭窄频谱上的电磁辐射能量得以分布在较宽频谱范围,实现了对EM I的有效抑制。基于3μm的高压BCD工艺模型,在Cadence设计环境下,采用差分电路控制开关电源中振荡电容的充放电;用镜像电流选通电路调控电容充放电电流的大小,完成了带频率抖动振荡器的电路设计,给出了实验仿真的结果和电路拓扑结构。并使用MATLAB工具对功率开关管驱动信号中有/无频率抖动功能的输出波形进行了频谱特性的对比分析,得到了采用频率抖动技术大致可以减小EM I辐射幅值近一倍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抖动 电磁干扰(EMI) 离线电源控制芯片 频谱分析 bcd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防误翻转高精度欠压锁存电路设计 被引量:2
10
作者 田磊 姜振益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396-2401,共6页
在分析传统欠压锁存电路(UVLO:Under voltage lockout)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利用VIS 0.4μm BCD工艺设计一种具有防误翻转功能的高精度欠压锁存电路。该电路由3部分组成,以带隙比较器为核心,引入具有迟滞特性的防误翻转电路以保证欠压锁存... 在分析传统欠压锁存电路(UVLO:Under voltage lockout)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利用VIS 0.4μm BCD工艺设计一种具有防误翻转功能的高精度欠压锁存电路。该电路由3部分组成,以带隙比较器为核心,引入具有迟滞特性的防误翻转电路以保证欠压锁存信号能安全可靠地输出,并通过调整带隙基准的温度特性保证欠压锁存阈值精度,最后经过放大输出电路放大后,输出稳定的欠压锁存信号。采用Cadence软件对所设计的电路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在-40~125℃范围内欠压锁存阈值偏差最大为100 m V,阈值分辨率可达10-5 V,在3~5 V工作电压下,防误翻转电路开启阈值为2.95 V,能有效防止欠压锁存电路误翻转。该电路的设计理念和仿真结果有助于后期电源芯片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欠压锁存 防误翻转 带隙比较器 高精度 bcd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10^(-6)/℃高阶参考电压曲率补偿电路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兴君 史凌峰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11-416,共6页
针对带隙参考电压基准温漂问题设计了一款高阶补偿电路,并采用0.5μm BCD工艺进行了验证。电路采用零温度系数(TC)电流实现一阶补偿,同时采用具有正温度系数(PTC)的双极型晶体管(BJT)实现了高阶补偿。采用HSPICE软件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 针对带隙参考电压基准温漂问题设计了一款高阶补偿电路,并采用0.5μm BCD工艺进行了验证。电路采用零温度系数(TC)电流实现一阶补偿,同时采用具有正温度系数(PTC)的双极型晶体管(BJT)实现了高阶补偿。采用HSPICE软件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电路参考电压正常值为1.8 V。另外,设计的电路具有1.5×10-6/℃的温度系数,在低频上具有55 d B电源抑制比(PSRR),从1.8~5 V具有0.4 m V/V的线性调整率,并得到20 f V2/Hz的输出噪声水平。提出的电路已应用在一款电源管理芯片中,且该电路可应用在多种便携式电子产品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率补偿 带隙参考电压(BVR) 温度系数 电源抑制比(PSRR) bcd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Boost型APFC控制芯片的设计与实现
12
作者 代国定 马晓辉 +3 位作者 欧健 薛超耀 马任月 卢晶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15-1020,共6页
为抑制谐波对公共电网的污染、提高电能利用率,针对中小功率电器功率因数校正的需要,设计了一种基于Boost型拓扑结构的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控制芯片.该芯片采用临界导通模式控制,加入总谐波失真优化电路,解决了输入电流过零处的交越失真问... 为抑制谐波对公共电网的污染、提高电能利用率,针对中小功率电器功率因数校正的需要,设计了一种基于Boost型拓扑结构的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控制芯片.该芯片采用临界导通模式控制,加入总谐波失真优化电路,解决了输入电流过零处的交越失真问题.设计了带双模式过压检测的电压反馈电路,实现了对整个系统的快速瞬态响应和异常保护.整个电路采用CSMC 0.5μm BCD工艺设计,芯片面积仅1.36 mm2.基于该芯片,设计了80 W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测试结果表明:在220 V交流输入、满负载条件下,电流THD(总谐波失真)为3.1%,功率因数达0.997,效率为96.8%,表明该芯片很好地实现了功率因数校正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 临界导通模式 总谐波失真 bcd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鲁棒性N型沟道RF-LDMOS在TLP应力下的电学机理研究
13
作者 李浩 任建伟 杜寰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317-2322,共6页
提高射频功率器件的鲁棒性有利于增强器件的抗静电放电能力和抗失配能力.为了直观地了解器件内部发生的电学过程,本文研究了高鲁棒性N型沟道RF-LDMOS (Radio Frequency Lateral Diffusion MOS)在TLP (Transmission Line Pulse)应力下的... 提高射频功率器件的鲁棒性有利于增强器件的抗静电放电能力和抗失配能力.为了直观地了解器件内部发生的电学过程,本文研究了高鲁棒性N型沟道RF-LDMOS (Radio Frequency Lateral Diffusion MOS)在TLP (Transmission Line Pulse)应力下的电学机理.利用0.18μm BCD (Bipolar/CMOS/DMOS)先进制程,实现了特定尺寸器件的设计与流片.通过实测与仿真的对比,发现静电放电失效的随机性、芯片内部的热效应是导致仿真和实测差异的非理想因素.通过对TLP仿真的各阶段重要节点的分析,证明了源极下方的P型埋层有利于提高空穴电流的泄放能力,从而提高RF-LDMOS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功率器件 LDMOS 芯片设计 bcd制程 TLP 碰撞电离 P型埋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FM控制Boost型DC-DC变换器的带隙基准源
14
作者 王宇星 朱波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37-742,共6页
基于带隙基准源的基本原理,设计一种应用于PFM控制升压型DC-DC转换芯片的高精度、低功耗、低电压带隙基准电压源,包含带隙基准主电路和输出偏置电压电路。采用韩国Dongbu 0.35μm BCD工艺进行仿真分析并且流片成功。经过理论分析和仿真... 基于带隙基准源的基本原理,设计一种应用于PFM控制升压型DC-DC转换芯片的高精度、低功耗、低电压带隙基准电压源,包含带隙基准主电路和输出偏置电压电路。采用韩国Dongbu 0.35μm BCD工艺进行仿真分析并且流片成功。经过理论分析和仿真模拟,结果表明在-50~125℃条件下,当Vin=3.65 V,温度系数为33×10-6/℃,低频环路增益为30 dB,增益带宽(GBW)为20 kHz,相位裕度为88°,低频下电源抑制比(PSRR)为-90 dB,电源电压在3~5 V变化时,基准输出变化了0.37 mV/V。带隙基准电压源结构简单、电压稳定性好,实测数据符合芯片系统要求,并已用于实际产品的批量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OS带隙基准源 bcd工艺 温度系数(TC) 升压型DC-DC转换器 电源抑制比(PSR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流检测型四段式线性高压恒流LED驱动芯片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福彬 邓红辉 易茂祥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77-1081,共5页
文章基于CSMC 0.8μm 700VBCD工艺,采用检测驱动电流的方式,设计了1款非隔离4段式线性高压恒流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驱动芯片,即将4个700 V双重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double-diffused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DMOS)... 文章基于CSMC 0.8μm 700VBCD工艺,采用检测驱动电流的方式,设计了1款非隔离4段式线性高压恒流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驱动芯片,即将4个700 V双重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double-diffused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DMOS)功率开关管集成在芯片内部以实现分段点亮控制,在电压上升和下降阶段均能有效地完成对4段高压LED的分段驱动。仿真结果表明,在70~120Ω范围内调节片外限流电阻阻值可以实现驱动电流在29.5~44.5mA范围内连续改变,以调节LED光照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发光二极管(LED) 分段恒流驱动 电流检测 可逆计数器 bcd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DC-DC变换器中的斜坡补偿电路 被引量:3
16
作者 师翔 张在涌 +3 位作者 赵永瑞 谭小燕 邓嘉霖 史亚盼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49-353,共5页
设计了一种应用于DC-DC变换器中的斜坡补偿电路。提出了一种新的动态斜坡补偿方法,使斜坡补偿电流的斜率随着占空比的增大而增大,在消除了次谐波振荡的同时,也避免了斜坡补偿对DC-DC变换器带载能力的影响。该斜坡补偿电路结构简单,易于... 设计了一种应用于DC-DC变换器中的斜坡补偿电路。提出了一种新的动态斜坡补偿方法,使斜坡补偿电流的斜率随着占空比的增大而增大,在消除了次谐波振荡的同时,也避免了斜坡补偿对DC-DC变换器带载能力的影响。该斜坡补偿电路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已在基于0.5μm双极型CMOS DMOS (BCD)工艺设计的电流模降压型DC-DC变换器中得到了验证。测试结果表明,该DC-DC变换器在不同占空比下可稳定工作,可以满足一般的电源应用需求。设计的DC-DC变换器面积为2.2 mm×2.2 mm,其中斜坡补偿电路面积仅为0.2 mm×0.3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DC变换器 斜坡补偿电路 次谐波振荡 带载能力 双极型CMOS DMOS(bcd)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DC-DC转换器的电流采样电路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在涌 师翔 +3 位作者 赵永瑞 谭小燕 邓嘉霖 史亚盼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65-768,818,共5页
设计了一种应用于DC-DC转换器的电流采样电路。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电感等效直流电阻(DCR)采样方法,利用电感自身的DCR实现电流的采样与限流功能,节省了采样电阻,提高了DC-DC转换器的转换效率。同时电路将传统结构中的电流采样电路与脉冲... 设计了一种应用于DC-DC转换器的电流采样电路。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电感等效直流电阻(DCR)采样方法,利用电感自身的DCR实现电流的采样与限流功能,节省了采样电阻,提高了DC-DC转换器的转换效率。同时电路将传统结构中的电流采样电路与脉冲宽度调制(PWM)比较器进行了合并,使系统结构更加简单。在基于0.35μm双极CMOS DMOS(BCD)工艺设计的DC-DC转换器中进行了验证,测试结果表明该DC-DC转换器输入电源电压为4.5~38 V,输出电压为0.6~12 V,负载电流最大可达5 A,转换效率可达95%,可以满足一般的电源应用需求。设计的DC-DC转换器面积为2.30 mm×2.30 mm,其中电流采样电路部分面积仅为0.30 mm×0.40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DC 电流采样 直流电阻(DCR)采样 脉冲宽度调制(PWM)比较器 双极CMOS DMOS(bcd)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DC-DC开关电源芯片的新型软启动电路 被引量:13
18
作者 张在涌 谭小燕 +2 位作者 赵永瑞 曲韩宾 师翔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0-114,共5页
设计了一种应用于DC-DC开关电源芯片中的新型软启动电路。其核心是一种带电容倍增结构的软启动电路,电路结构简单、易于实现,采用密勒电容倍增技术,极大地减小了所需电容尺寸,进而显著减小了电路版图面积。该软启动电路已在基于0.5μm ... 设计了一种应用于DC-DC开关电源芯片中的新型软启动电路。其核心是一种带电容倍增结构的软启动电路,电路结构简单、易于实现,采用密勒电容倍增技术,极大地减小了所需电容尺寸,进而显著减小了电路版图面积。该软启动电路已在基于0.5μm BCD工艺设计的DCDC开关电源芯片中实现并进行了验证,测试结果表明DC-DC开关电源芯片输出电压逐步上升,没有产生过冲现象,芯片在3 ms左右完成启动开始正常工作。DC-DC开关电源芯片面积为1.88 mm×2.00 mm,软启动电路模块面积仅为0.2 mm×0.07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DC开关电源 软启动电路 电容倍增 bcd工艺 过冲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摆率可控的PD发射机模拟前端电路的设计
19
作者 金克庆 刘兴辉 +1 位作者 赵建中 李智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92-1096,1121,共6页
文章针对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电源传输协议(power delivery,PD)通信过程中的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以及传统电路中电容不同带来的工艺偏差的影响,从电路层面对PD发射机模拟前端进行优化设计,... 文章针对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电源传输协议(power delivery,PD)通信过程中的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以及传统电路中电容不同带来的工艺偏差的影响,从电路层面对PD发射机模拟前端进行优化设计,提出一种摆率可控的PD发射机模拟前端电路。采用同一电流双路对称镜像进行单电容充放电结构,抑制了电容不同带来的工艺偏差的影响,并通过调节电流进行摆率控制,可有效抑制电磁干扰,输出级采用高增益两级运放组成的驱动器来提供强驱动能力。采用HHGRACE 0.35μm BCD工艺进行电路和版图设计,利用Spectre和Hspice软件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设计指标满足USB PD协议标准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摆率 bcd工艺 电源传输协议(PD) 模拟前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应用于DC-DC变换器中的片内电源电路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少鹏 张在涌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20-525,共6页
介绍了一种应用在DC-DC变换器芯片中的片内电源电路。其核心是设计了一种带'浮地'结构的对称型跨导放大器电路,既可显著提高电路的瞬态响应速度,也减少了硬件成本,且电路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此外,设计了一种片外电源检测电路,... 介绍了一种应用在DC-DC变换器芯片中的片内电源电路。其核心是设计了一种带'浮地'结构的对称型跨导放大器电路,既可显著提高电路的瞬态响应速度,也减少了硬件成本,且电路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此外,设计了一种片外电源检测电路,当存在片外5 V电源时,将其接入DC-DC变换器中作为片内主电源,提高了芯片效率。该片内电源电路已在基于0.5μm双极-CMOS-DMOS (BCD)工艺设计的DC-DC变换器中实现了验证,结果表明,采用该片内电源电路可实现宽输入电源范围、一定负载电流条件下的高精度5 V电源输出。DC-DC变换器芯片面积为2.00 mm×1.20 mm,片内电源模块面积仅为0.60 mm×0.40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内电源电路 DC-DC变换器 跨导放大器 浮地结构 片外电源检测 双极-CMOS-DMOS (bcd)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