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分布活化能模型研究木材的热解和燃烧机理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社锋 方梦祥 +4 位作者 舒立福 宋长忠 余春江 骆仲泱 岑可法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35-539,共5页
在热天平上考察了三种木材在不同气氛和升温速率下的热解行为,并利用分布活化能模型研究了三种木材的热解动力学.结果表明:在空气气氛下,热失重分为三个阶段,失重率为5%~60%时,三种木材的活化能值都在110~250kJ/mol,且非单... 在热天平上考察了三种木材在不同气氛和升温速率下的热解行为,并利用分布活化能模型研究了三种木材的热解动力学.结果表明:在空气气氛下,热失重分为三个阶段,失重率为5%~60%时,三种木材的活化能值都在110~250kJ/mol,且非单调增加;在氮气气氛下,热失重分两个阶段,失重率在10%~85%时,三种木材的活化能值都在165-230kJ/mol,且呈“W”形变化.活化能的分布函数,反映了木材在热解、气化、燃烧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反应活性变化规律,有助于了解木材的热解和燃烧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解失重分析 热解 木材 动力学 分布活化能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陕北长焰煤热解行为及其动力学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爽 杨斌 +3 位作者 冯秀燕 梁闻斌 马志超 马晓迅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33-339,共7页
利用热重分析(TGA)技术研究了升温速率对典型陕北长焰煤热解行为的影响,并用总包反应模型和分布活化能模型(DAEM)对其进行了动力学分析,比较了两种模型对3种典型陕北长焰煤热解的适应性.TGA结果表明典型陕北长焰煤热解分为3个阶段,增加... 利用热重分析(TGA)技术研究了升温速率对典型陕北长焰煤热解行为的影响,并用总包反应模型和分布活化能模型(DAEM)对其进行了动力学分析,比较了两种模型对3种典型陕北长焰煤热解的适应性.TGA结果表明典型陕北长焰煤热解分为3个阶段,增加升温速率使活泼热分解阶段和二次脱气阶段最大失重峰对应的热解温度向高温区移动,热解转化率降低.动力学分析表明:总包反应模型由于其假设只能得到某一温度范围内活化能和指前因子的平均值,且数值较低.DAEM可得到热解活化能的分布区间32~446kJ.mol-1,3种长焰煤热解表现出不同的活化能分布趋势.DAEM可较好描述黄土庙(HTM)煤样热解的全过程,活化能主要分布于181~425kJ.mol-1,出现两个峰值,对应的活化能分别为419kJ.mol-1和425kJ.mol-1.DAEM可描述府谷(FG)和张明沟(ZMG)煤样失重率在10%~55%的热解行为,活化能和频率因子随转化率的增加而升高.DAEM能描述非等温热解从低温到高温的过程,真实反映不同煤样热解过程的差异性、复杂性、连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陕北长焰煤 热解 总包反应模型 分布活化能模型(daem) 动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2O_3对榆林煤热解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陈延信 甘艳萍 常娜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36-739,755,共5页
利用瑞士Mettler Toledo公司生产的TGA/DSC1热重分析仪研究了Fe2O3加入榆林煤热解的失重过程.采用DAEM模型对Fe2O3掺入煤样热解动力学参数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DAEM模型能描述自低温到高温的非等温热解的全过程,对煤样升温速率的变... 利用瑞士Mettler Toledo公司生产的TGA/DSC1热重分析仪研究了Fe2O3加入榆林煤热解的失重过程.采用DAEM模型对Fe2O3掺入煤样热解动力学参数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DAEM模型能描述自低温到高温的非等温热解的全过程,对煤样升温速率的变化有很宽范围的适应性.其计算结果表明,Fe2O3掺入后的煤热解反应的活化能分布相较于没有掺入的煤样活化能有所降低,说明了Fe2O3的掺入对煤热解反应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热解 催化热解 动力学 分布活化能模型(da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重红外联用和分布活化能模型的樟子松热解机理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马中青 徐嘉炎 +1 位作者 叶结旺 张齐生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0-96,共7页
利用热重红外联用技术(TGA-FTIR)和分布活化能模型(DAEM),通过不同升温速率(5、10、20、30℃/min),对樟子松的热解特性和热解动力学进行研究,并对其热解机理进行探讨。TG/DTG曲线表明,樟子松的热解过程分为干燥、快速热解和炭化3个阶段... 利用热重红外联用技术(TGA-FTIR)和分布活化能模型(DAEM),通过不同升温速率(5、10、20、30℃/min),对樟子松的热解特性和热解动力学进行研究,并对其热解机理进行探讨。TG/DTG曲线表明,樟子松的热解过程分为干燥、快速热解和炭化3个阶段。FTIR图表明,热解挥发份气体相对含量最多的3类物质是CO2,醛、酮、酸类以及烷烃、醇类和酚类等有机物。随着转化率增加,通过DAEM计算得到的活化能数值波动明显,证明樟子松热解过程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0.1<转化率(α)<0.3,主要是半纤维素降解,其支链首先降解,然后主链发生断裂;0.3<α<0.7,主要是纤维素降解,首先转化为中间产物活性纤维素,活性纤维素再次降解;0.7<α<0.8,主要是木质素降解,苯丙烷分子相互结合形成网状立体结构以及低反应活性的焦炭的不断生成造成此阶段活化能迅速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热解 热重红外联用 分布活化能模型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玉米秸秆热解过程动力学模型的比较 被引量:8
5
作者 王通洲 高虹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87-490,共4页
介绍了生物质热解的简单一级动力学模型和分布活化能模型,并利用这两种模型分别对玉米秸秆在15、25、30K/min升温速率下的热重分析数据进行了研究。利用简单一级动力学模型计算的活化能数值在7~54kJ/mol之间,指前因子在2.8×10~4~... 介绍了生物质热解的简单一级动力学模型和分布活化能模型,并利用这两种模型分别对玉米秸秆在15、25、30K/min升温速率下的热重分析数据进行了研究。利用简单一级动力学模型计算的活化能数值在7~54kJ/mol之间,指前因子在2.8×10~4~3.3×10~4min^(-1)之间;利用分布式活化能模型计算的活化能数值在65~80kJ/mol之间,指前因子在1.9×10~5~3.0×10~5min^(-1)之间。同时,分析了产生上述差异的原因,并通过研究分布活化能模型的计算结果得出分布活化能模型更能反映生物质热解动力学过程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热解 动力学模型 分布活化能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热解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9
6
作者 秦丽娜 李建伟 周安宁 《洁净煤技术》 CAS 2013年第1期92-96,共5页
通过对煤热解反应动力学分析,基于分布活化能模型DAEM,建立了集总反应动力学模型表示煤炭热解过程。确定了可以预测热解产物组成、分布与热解终温和升温速率关系的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随热解温度升高,各种挥发分产物析出率越来越接近... 通过对煤热解反应动力学分析,基于分布活化能模型DAEM,建立了集总反应动力学模型表示煤炭热解过程。确定了可以预测热解产物组成、分布与热解终温和升温速率关系的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随热解温度升高,各种挥发分产物析出率越来越接近最大产率;半焦C含量增加,但产率下降,H,O,N和S等元素降低。升温有利于提高半焦脱硫率、脱氮率。温度为600℃左右时,除H2外的大部分挥发分基本析出,半焦元素变化幅度减小。热解终温较低且一定时,较慢的升温速率有利于各热解挥发分最大限度析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热解 动力学 分布活化能模型(da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分布活化能模型分析伊敏褐煤丝炭腐植酸热解及氢气生成动力学 被引量:2
7
作者 王传格 曾凡桂 +2 位作者 彭志龙 李霞 张莉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5-36,共12页
应用开放体系的热重-质谱(TG-MS)联用技术在5、20和50℃·min-1三个升温速率下对伊敏褐煤丝炭腐植酸(F-HA)和脱灰丝炭腐植酸(DF-HA)的热解行为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分布活化能模型(DAEM)分别对其热解和氢气生成动力学进行分析,获得了... 应用开放体系的热重-质谱(TG-MS)联用技术在5、20和50℃·min-1三个升温速率下对伊敏褐煤丝炭腐植酸(F-HA)和脱灰丝炭腐植酸(DF-HA)的热解行为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分布活化能模型(DAEM)分别对其热解和氢气生成动力学进行分析,获得了热解过程和氢气生成的活化能分布函数.结果表明:(1)F-HA热解活化能分布函数呈类Gaussian分布,且具有一定的对称性,主峰位与标准Gaussian分布相一致;DF-HA热解活化能分布函数也呈类Gaussian分布形式,主峰位与Gaussian分布相比,偏向低活化能值.根据转化率与温度、活化能的关系,结合腐植酸的热失重特征,将F-HA热解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DF-HA热解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并对腐植酸热解过程中各阶段的化学反应进行了详细讨论.(2)F-HA和DF-HA热解氢气生成活化能分布函数均呈类Gaussian分布,热解氢气生成活化能的整体趋势为随着转化率的升高而增加,但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集中分布特征.根据热解氢气生成的动力学特征,将其生成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反映了其生成的不同化学反应机制.(3)酸洗脱灰对伊敏丝炭提取出的HA的热解行为、热解过程及热解氢气生成动力学产生了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植酸 热解 氢气生成 分布活化能模型 动力学 丝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活化能模型在污泥热解特性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韩晓强 陈晓平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7-150,共4页
研究和推导了城市污泥热解的活化能分布模型(DAEM).采用直接搜索法对模型进行求解,确定其热解动力学参数,并用实验数据对DAEM模型的可靠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DAEM模型能较好地描述污泥的热解过程,可靠性好.此外,还分析了积分上限对D... 研究和推导了城市污泥热解的活化能分布模型(DAEM).采用直接搜索法对模型进行求解,确定其热解动力学参数,并用实验数据对DAEM模型的可靠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DAEM模型能较好地描述污泥的热解过程,可靠性好.此外,还分析了积分上限对DAEM模型求解精度的影响以及指前因子K0、平均活化能E0和活化能分布的标准偏差δE对热解过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活化能模型 热解 污泥 动力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气氛下柴油热解及热动力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王翔 王旭江 +1 位作者 范燕荣 王志强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35-340,共6页
利用热重分析技术研究了不同载气流量、载气气氛和升温速率下柴油的热解过程.比较分析了单一反应模型和DAEM模型对柴油热解动力学分析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单一反应模型不能在整个温度区间内对柴油热解特性进行预测;而DAEM模型可以由3条... 利用热重分析技术研究了不同载气流量、载气气氛和升温速率下柴油的热解过程.比较分析了单一反应模型和DAEM模型对柴油热解动力学分析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单一反应模型不能在整个温度区间内对柴油热解特性进行预测;而DAEM模型可以由3条不同升温速率下的失重曲线直接得到不同失重率下柴油热解的活化能分布和频率因子的值,较为准确地求解动力学参数.由DAEM模型所得的不同气氛下活化能分布曲线表明,CO2气氛中柴油稳定性更好;柴油在CO2气氛中比N2气氛中热解速度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 热重 热解特性 动力学参数 分布活化能模型(da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柞木段热解特性及其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晓宇 王波 赵丽凤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20-325,共6页
以废弃柞木段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不同升温速率(5,15,25℃/min)下的热解失重实验以及TG和DTG曲线分析,采用分布活化能模型(DAEM)和一级反应模型研究其反应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脱水干燥的废弃柞木段热解过程主要分为过渡、挥发分析... 以废弃柞木段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不同升温速率(5,15,25℃/min)下的热解失重实验以及TG和DTG曲线分析,采用分布活化能模型(DAEM)和一级反应模型研究其反应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脱水干燥的废弃柞木段热解过程主要分为过渡、挥发分析出和碳化3个阶段,随着升温速率的提高,DTG曲线有向高温侧移动的趋势,不同升温速率下的最大热解速率所对应的温度在360~380℃;采用DAEM得到的主热解阶段活化能为210~260 k J/mol,一级反应模型得到的主热解阶段活化能约为62 k J/mol,两种模型都能够较好地描述废弃柞木段主热解阶段,而DAEM模型更为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柞木段 生物质 热解 分布活化能模型 一级反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热解的分布活化能模型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森 荆冬锋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31-133,140,共4页
介绍了分布活化能模型理论,给出了分布活化能模型方程的数值计算方法;采用模式搜索法对分布活化能模型动力学参数进行计算,得到了小麦秸秆的热解反应分布活化能模型的预测结果。结果显示,分布活化能模型预测值与实验测定值符合得很好,... 介绍了分布活化能模型理论,给出了分布活化能模型方程的数值计算方法;采用模式搜索法对分布活化能模型动力学参数进行计算,得到了小麦秸秆的热解反应分布活化能模型的预测结果。结果显示,分布活化能模型预测值与实验测定值符合得很好,适合描述生物质的慢速热解反应动力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工程 分布活化能模型 试验研究 生物质热解 非等温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委内瑞拉减压渣油的热解特性及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家州 乔沛 +3 位作者 郭子千 张玉明 张炜 熊青安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70-1081,共12页
采用热重-质谱(TG-MS)联用对委内瑞拉减压渣油在不同升温速率下进行热解实验,研究其热解反应特性,并采用3种等转化率法和分布活化能模型(DEAM)求取减压渣油热解反应的动力学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委内瑞拉减压渣油的热解主要反应温度区间... 采用热重-质谱(TG-MS)联用对委内瑞拉减压渣油在不同升温速率下进行热解实验,研究其热解反应特性,并采用3种等转化率法和分布活化能模型(DEAM)求取减压渣油热解反应的动力学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委内瑞拉减压渣油的热解主要反应温度区间为179~490℃,总质量损失率为77.54%,质量损失峰值在446℃达到最大,最大质量损失速率为317.38μg/min。Flynn-Wall-Ozawa(FWO)法比其他2种等转化率法能更好地描述减压渣油的热解过程,由其计算得到的热解活化能为56.77~178.91 kJ/mol。进一步采用DEAM模型将减压渣油分为4个假定组分,对升温速率为10℃/min条件下的热重分析(TG-DTG)数据进行分峰拟合,求得饱和分、芳香分、胶质和沥青质四组分动力学参数,并据此获得减压渣油总活化能分布曲线。结果表明,委内瑞拉减压渣油活化能主要集中在100~250 kJ/mol范围内,通过加权求和获得平均活化能为190.11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劣质重油 热解特性 等转化率法 分布活化能法 动力学 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农林类生物质热解油裂解反应特性对比及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国通 张玉明 +4 位作者 熊青安 乔沛 李家州 张炜 陈哲文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441-2452,共12页
为提高生物质热解油的利用效率,探究生物质热解油在提质转化过程中的热解特性,进一步拓宽生物质热解油的利用途径,选取2种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热解油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热重分析仪分别考察2种生物油的热解行为。选用Friedman法、FWO法2种... 为提高生物质热解油的利用效率,探究生物质热解油在提质转化过程中的热解特性,进一步拓宽生物质热解油的利用途径,选取2种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热解油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热重分析仪分别考察2种生物油的热解行为。选用Friedman法、FWO法2种等转化率方法求取生物质热解油整体热解反应的动力学参数,选用分布活化能模型(DAEM)法将生物质热解油热解过程分为轻质组分和重质组分2种虚拟组分热解过程,并求取2种虚拟组分热解的动力学参数。2种生物油的轻重组分含量差异导致2者的热解行为表现出不同特征,木屑热解生物油的最大质量变化速率对应温度和热失重反应结束温度均高于稻壳热解生物油。Friedman法计算所得2种生物油的活化能分别为89.92、145.98 kJ/mol,FWO法计算所得2种生物油的活化能分别为90.30、138.44 kJ/mol,2种方法计算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木屑热解生物油的平均活化能(142.21 kJ/mol)高于稻壳热解生物油(90.11 kJ/mol)。进一步采用DAEM方法将2种生物油热解过程分别分为轻质组分热解和重质组分热解,两组分DAEM方法动力学计算结果表明稻壳热解生物油和木屑热解生物油轻质组分的活化能(79.03、85.00 kJ/mol)小于重质组分的活化能(158.56、160.00 kJ/mol)。2种动力学方法计算结果表明生物油热解过程中轻质组分降低了生物油整体的活化能,2种动力学计算方法综合使用有利于对生物油的热解反应形成更为全面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热解油 裂解特性 等转化率法 分布活化能模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与活性碱及碱土金属对准东煤热解特性及热解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希叶 张林瑶 +3 位作者 邢畅 刘栗 杨春晖 邱朋华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CAS 2021年第10期66-73,共8页
采用高温高压热重分析仪研究了准东原煤(R-form)和酸洗煤(H-form)样品在不同压力下的热解失重特性,采用分布活化能模型法对它们的热解动力学参数求解。结果表明:准东煤在热解过程中依然保留了丰富的孔隙结构,H-form煤比R-form煤的孔隙... 采用高温高压热重分析仪研究了准东原煤(R-form)和酸洗煤(H-form)样品在不同压力下的热解失重特性,采用分布活化能模型法对它们的热解动力学参数求解。结果表明:准东煤在热解过程中依然保留了丰富的孔隙结构,H-form煤比R-form煤的孔隙更加丰富,且H-form煤具有更高的热解反应性,但R-form煤和H-form煤1000℃的热解焦随着压力的变化没有明显区别;压力增加可明显影响准东煤的热解过程,当热解压力小于0.4 MPa时,压力升高可以促进挥发分的释放,但当压力超过0.4 MPa时,压力升高对挥发分的释放起抑制作用;当热解压力低于1 MPa时,准东H-form煤活化能要高于准东R-form煤,准东R-form煤与H-form煤两者活化能变化过程与四个主要热解阶段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东煤 碱金属 碱土金属 加压 热分解 动力学 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G-FTIR技术的竹粉热解特性及其动力学行为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果 岳凌宇 +3 位作者 叶建斌 贺远 李瑞丽 梁淼 《轻工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4-82,共9页
以竹粉为研究对象,采用热重-红外联用分析技术和分布活化能模型研究其在较宽升温速率范围(20℃/min、50℃/min、100℃/min)内的热解气体释放特性和热解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竹粉的热解过程经历了干燥预热、快速热解及炭化3个阶段,升温... 以竹粉为研究对象,采用热重-红外联用分析技术和分布活化能模型研究其在较宽升温速率范围(20℃/min、50℃/min、100℃/min)内的热解气体释放特性和热解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竹粉的热解过程经历了干燥预热、快速热解及炭化3个阶段,升温速率的提高使得热解失重曲线和微分失重曲线均向高温侧偏移,同时增加了最大失重速率,有利于挥发成分的充分析出;竹粉热解气体释放相对含量较多的是CO_( 2),其次为醛、酮、酸类及芳香烃、烷烃、酚类等有机组分.竹粉的热解活化能随其转化率的增加波动明显,转化率在0.10~0.25间主要发生半纤维素的热解反应,活化能逐渐升高,转化率在0.25~0.80时主要发生纤维素、木质素分解及热解焦的二次分解反应,活化能整体上在219.7~268.8 kJ/mol间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粉 热重-红外联用技术 热解特性 分布活化能模型 动力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