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Use and Exchange of Biological Control Agents for Food and Agriculture
1
作者 J.C.van Lenteren M.J.W.Cock +6 位作者 J.Brodeur B.Barratt F.Bigler K.Bolckmans F.Haas P.G.Mason J.R.P.Parra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23-127,共5页
The report sets out to summarize the past and current situation regarding the practice of biologicalcontrol inrelationtothe use and exchange of genetic resources relevant for BCAs.It considers the twomain categories o... The report sets out to summarize the past and current situation regarding the practice of biologicalcontrol inrelationtothe use and exchange of genetic resources relevant for BCAs.It considers the twomain categories of biological control:classical and augmentative.Allowing access to BCAs for use inanother country imposes no risk of liability to the source country.Local scientific knowledge abouthabitats,fauna andflora,can b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Use and Exchange of biological control agents for Food and Agricul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微生物菌剂对作物黄萎病生防效果的研究
2
作者 张亚林 冯鸿杰 +6 位作者 冯自力 王大光 刘元元 魏锋 周京龙 赵丽红 朱荷琴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4-378,共5页
本团队研发了一种新型复合微生物菌剂“中棉菌乐土”,为明确其对棉花、番茄、辣椒、西瓜等多种作物黄萎病的生防效果,采用随水滴灌的方式进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微生物菌剂能显著降低棉花黄萎病的发生,防治效果为62.43%~72.52%,棉花增... 本团队研发了一种新型复合微生物菌剂“中棉菌乐土”,为明确其对棉花、番茄、辣椒、西瓜等多种作物黄萎病的生防效果,采用随水滴灌的方式进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微生物菌剂能显著降低棉花黄萎病的发生,防治效果为62.43%~72.52%,棉花增产11.61%~15.80%,同时,提高纤维长度、断裂比强度,改善马克隆值,纤维品质明显提升。此外,微生物菌剂对番茄、辣椒、西瓜等多种作物黄萎病也有防控作用,防治效果分别为64.41%、63.16%、61.62%,增产幅度分别为13.83%、12.00%、12.73%。综上,该微生物菌剂对多种作物黄萎病均有良好生防效果,具有广谱作用,可用于大田作物黄萎病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萎病 棉花 番茄 辣椒 西瓜 微生物菌剂 生防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源农用中医药制剂防治大蒜白腐病的效果研究
3
作者 李省印 王晨阳 +3 位作者 魏益涛 刘亮 贾兴全 高世荣 《陕西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65-68,共4页
大蒜白腐病是大蒜主产区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采用生物制剂防治大蒜白腐病药效试验表明,用生物源农用中医药制剂园盾牌碘克菌和生物活力素灌根、再用生物源农用中医药制剂溃腐康和SOD酶叶面喷雾套餐处理(Tr),对大蒜白腐病具... 大蒜白腐病是大蒜主产区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采用生物制剂防治大蒜白腐病药效试验表明,用生物源农用中医药制剂园盾牌碘克菌和生物活力素灌根、再用生物源农用中医药制剂溃腐康和SOD酶叶面喷雾套餐处理(Tr),对大蒜白腐病具有良好的控制作用,相对于浇灌清水对照(CK1)和空白对照(CK2)防效分别为67.45%、65.82%;该套餐处理(Tr)对促进大蒜健壮生长发育效果明显,蒜苔和鲜蒜头每667 m^(2)总产量比浇灌清水对照(CK1)和空白对照(CK2)分别增产9.85%(271.5 kg)和19.3%(533.0 kg),且浇灌清水对照(CK1)又比空白对照(CK2)增产10.5%(216.5 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生物制剂 白腐病 白腐小核菌(Sclerotium cepivorum Berk.) 中医农业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柑橘溃疡病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微生物源抑制剂筛选
4
作者 刘铭希 李奇聪 +5 位作者 冉川 张丝 施慧露 邓志勇 骆海玉 邓业成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47,共9页
本文对柑橘溃疡病菌进行分离鉴定,并研究血散薯Stephania dielsiana Y.C.Wu内生真菌提取物对柑橘溃疡病菌的抑制活性,为柑橘溃疡病微生物源防治剂的开发奠定基础。利用组织分离法和平板划线法从患柑橘溃疡病的沃柑叶中分离纯化得到菌株K... 本文对柑橘溃疡病菌进行分离鉴定,并研究血散薯Stephania dielsiana Y.C.Wu内生真菌提取物对柑橘溃疡病菌的抑制活性,为柑橘溃疡病微生物源防治剂的开发奠定基础。利用组织分离法和平板划线法从患柑橘溃疡病的沃柑叶中分离纯化得到菌株KY(F),其在NA培养基上菌落呈黄色、圆形、黏稠状、全缘、有光泽、表面微隆起;经染色和形态学观察确定其为革兰氏阴性菌,具有极生单鞭毛,有荚膜;PCR结果显示菌株KY(F)能扩增出符合预期大小的目的条带(413 bp),具有和柑橘溃疡病原菌相同且独有的保守蛋白基因;根据柯赫氏法则,将菌株KY(F)接种到健康沃柑离体叶片上能产生典型的柑橘溃疡病症状,确定菌株KY(F)为柑橘溃疡病菌。通过带毒平板法测定18种血散薯内生真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该病原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供试浓度为5 g/L时,18种提取物对KY(F)均能完全抑制,MIC值为0.3125~5 g/L。其中6株内生真菌(Stdif6、叶-7、叶-9、J-10、J-29和Y-10)的提取物对柑橘溃疡病菌的抑制活性最高,MIC值为0.3125~0.625 g/L,均小于1 g/L;其次为5株内生真菌(J-8、J-21、J-36、Y-64、和YB-5)的提取物,MIC值为1.25 g/L,均小于2 g/L;Stdif9和Y-66提取物对柑橘溃疡病菌也有较高的抑制活性,MIC值为2.5 g/L;叶-11、Y-51、Y-59、YB-25和YB-26这5种提取物对柑橘溃疡病菌的抑制活性较其他菌株提取物低,MIC值为5 g/L。研究结果为后期从血散薯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中寻找柑橘溃疡病防治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溃疡病菌 血散薯 内生真菌 抑菌活性 活性物质 生物防治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物药剂对云南松毛虫的防治效果
5
作者 王艳 张玉 《热带农业工程》 2025年第1期104-106,共3页
本研究旨在评估3种生物药剂(白僵菌粉剂、溴氰菊酯乳油、苏云金杆菌生物杀虫粉)对云南松毛虫的防治效果。在施药后1、30 d统计虫口密度和天敌昆虫数量,分析药剂的防治效果和生态影响。结果显示,白僵菌粉剂在30 d内防效达99.67%,展现出... 本研究旨在评估3种生物药剂(白僵菌粉剂、溴氰菊酯乳油、苏云金杆菌生物杀虫粉)对云南松毛虫的防治效果。在施药后1、30 d统计虫口密度和天敌昆虫数量,分析药剂的防治效果和生态影响。结果显示,白僵菌粉剂在30 d内防效达99.67%,展现出持续杀虫作用,对天敌影响较小,适合长期防治。溴氰菊酯乳油则1 d内迅速降低虫口密度,防效达93.33%,但对天敌的影响较大,适合短期应急防治。苏云金杆菌生物杀虫粉表现出与白僵菌相似的长期防治效果,防效达99.43%,对天敌干扰较小。结果表明,白僵菌和苏云金杆菌因较强的持续性和生态友好性,适合作为长期生物防治手段,而溴氰菊酯乳油则适合于需迅速控制虫口密度的紧急情况下使用。本研究为云南松毛虫的科学防治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药剂 云南松 毛虫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种衣剂的研制及其对玉米茎腐病的防效评价 被引量:2
6
作者 郭宁 马红霞 +4 位作者 张海剑 石洁 刘树森 孙华 郑晓娟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54-1065,共12页
本研究通过平板对峙、种子发芽性状和室内盆栽试验,筛选对玉米茎腐病防效优良的木霉菌株,通过助剂理化性质测定、生物相容性分析及正交试验,明确助剂种类、用量和最佳组合,研制生物种衣剂,并进行玉米茎腐病防效验证。结果表明:从实验室... 本研究通过平板对峙、种子发芽性状和室内盆栽试验,筛选对玉米茎腐病防效优良的木霉菌株,通过助剂理化性质测定、生物相容性分析及正交试验,明确助剂种类、用量和最佳组合,研制生物种衣剂,并进行玉米茎腐病防效验证。结果表明:从实验室保存的109株木霉中,筛选到17株木霉对禾谷镰孢具有较好拮抗活性,抑制率均>70%,6株木霉菌株对苗期茎腐病的防治效果最佳,防效80.33%~85.64%。分别以筛选的棘孢木霉Tr34和非洲哈茨木霉Tr35为活性成分,10^(6)厚垣孢子数/mL,辅以黄原胶0.2%,木质素磺酸钠2%,北农成膜剂1,5%,100 mg/mL链霉素1%,制备100万孢子/mL棘孢木霉生物种衣剂(简称Tr34生物种衣剂)和100万孢子/mL非洲哈茨木霉生物种衣剂(简称Tr35生物种衣剂)。两种生物种衣剂药种质量比例分别为1:200和1:100时,对苗期茎腐病的防效最好,分别为81.14%和83.18%。本研究研制的Tr34生物种衣剂和Tr35生物种衣剂可以有效降低玉米茎腐病的发生,为进一步田间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种衣剂 茎腐病 玉米 木霉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物药剂及施药方式对燕麦蚜虫的防治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颖 王静 +4 位作者 徐洋帆 魏淑花 张蓉 班丽萍 尹学伟 《宁夏农林科技》 2024年第8期58-61,共4页
为筛选出有效防治燕麦蚜虫的生物药剂及施药方式,开展不同生物药剂及施药方式对燕麦蚜虫的田间防治效果测定。结果表明,叶面喷施0.3%印楝素乳油对燕麦蚜虫的防效最好,药后14d的防效为76.82%,高于化学药剂5%吡虫啉乳油的防效(75.98%);药... 为筛选出有效防治燕麦蚜虫的生物药剂及施药方式,开展不同生物药剂及施药方式对燕麦蚜虫的田间防治效果测定。结果表明,叶面喷施0.3%印楝素乳油对燕麦蚜虫的防效最好,药后14d的防效为76.82%,高于化学药剂5%吡虫啉乳油的防效(75.98%);药后14d,绿僵菌土壤施药+白僵菌叶面喷施、白僵菌土壤施药+白僵菌叶面喷施对燕麦蚜虫的防效较好,分别为79.65%、76.12%,均高于其他施药方式。建议在蚜虫初发期选择0.3%印楝素乳油替代化学药剂防治燕麦蚜虫,亦可选择在白僵菌、绿僵菌土壤施药的基础上叶面喷施白僵菌防治燕麦蚜虫,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蚜虫 生物药剂 施药方式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种药剂处理对杨梅凋萎病的防控效果评价
8
作者 龚碧涯 李先信 +4 位作者 刘慧 肖伏莲 刘娟 黄远龙 刘晗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1-105,共5页
为有效控制杨梅凋萎病发生,减少农残,保证果品安全,在湖南省通道县杨梅基地设置4月25日和5月10日(采果前)喷施0.5%小檗碱水剂500倍液等5种药剂各1次+7月5日(采果后)30%苯甲·咪鲜胺悬浮剂3000倍液等2种药剂1次,共10个药剂组合处理,... 为有效控制杨梅凋萎病发生,减少农残,保证果品安全,在湖南省通道县杨梅基地设置4月25日和5月10日(采果前)喷施0.5%小檗碱水剂500倍液等5种药剂各1次+7月5日(采果后)30%苯甲·咪鲜胺悬浮剂3000倍液等2种药剂1次,共10个药剂组合处理,比较不同药剂处理的病枝减退率、病情指数减退率和相对防效。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处理的杨梅凋萎病的病枝减退率为15.29%~74.07%,相对防效为22.23%~80.00%。其中,杨梅成熟前喷施0.5%小檗碱水剂500倍液2次+采果后喷施30%苯甲·咪鲜胺悬浮剂3000倍液1次处理的防控效果最佳,其病枝减退率达到74.07%,相对防效达到80.00%;杨梅成熟前喷施0.5%小檗碱水剂500倍液2次+采果后喷施40%吡醚·戊唑醇悬浮剂3000倍液,防控效果次之,其病枝减退率为65.35%、相对防效为75.56%;其他处理的相对防效均低于55%。因此,杨梅生产上推荐在杨梅成熟前喷施0.5%小檗碱水剂500倍液,采果后喷施30%苯甲·咪鲜胺3000倍液防控杨梅凋萎病,以避免杨梅果实农残超标且达到较好防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凋萎病 生物菌剂 植物源农药 小檗碱 相对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药剂防控番茄潜叶蛾药效对比试验 被引量:1
9
作者 帕热提·艾山 富艳荣 +1 位作者 阿孜古丽·阿布力孜 麦麦提·亚生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6期150-151,154,共3页
为筛选出防控番茄潜叶蛾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生物药剂,2022年选用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艾绿士)、31%阿维·灭蝇胺悬浮剂、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等3种生物药剂在阿克苏市进行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种生物药剂均对番茄潜叶蛾... 为筛选出防控番茄潜叶蛾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生物药剂,2022年选用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艾绿士)、31%阿维·灭蝇胺悬浮剂、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等3种生物药剂在阿克苏市进行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种生物药剂均对番茄潜叶蛾幼虫有一定防效及抑制作用。从防治效果来看,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速效性、持效性、防效最高,药后14 d防效为90.32%;其次为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艾绿士),在药后14 d持续性较好,防效81.49%。在实际生产中,建议轮换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 生物药剂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菌剂对青枯病防控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的优化 被引量:4
10
作者 胡星磊 白鸽 +4 位作者 邱巍 袁军 秦华 赵梦丽 徐秋芳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5-665,I0001,I0002,共13页
[目的]由茄科劳尔氏菌引起的青枯病是一种普遍的细菌性土传病害,严重威胁多种经济作物的生产。青枯病主要采用生物技术防治,但由于施用方法以及生防菌株较为多元,生防效果差异较大。因此,我们研究了生物菌剂对青枯病发病率的防控效果及... [目的]由茄科劳尔氏菌引起的青枯病是一种普遍的细菌性土传病害,严重威胁多种经济作物的生产。青枯病主要采用生物技术防治,但由于施用方法以及生防菌株较为多元,生防效果差异较大。因此,我们研究了生物菌剂对青枯病发病率的防控效果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基于Web of Science和CNKI数据库,以关键词“青枯病”和“生物菌剂”、“Ralstonia solanacearum”或“Pseudomonas solanacearum”和“Biological bacterium agent”或“Biological bacterium control”进行检索。以具有1个不施生物菌剂对照组,且具有发病率(DI)、发病率均值和样本量为条件进行筛选,共获得113对有效数据。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估了生物菌剂的防控效果及主要影响因素。采用Metawin软件中的随机效应模型,以处理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效应值(effect size, ES)评价因素的效应强弱。[结果]施用生物菌剂后,青枯病发病率从77.35%降至37.13%,防控效率为52.00%。施用模式、土壤中功能微生物与青枯菌数量比、功能微生物种类是影响青枯病防治效果的主要因素。土施、浸根、喷淋和种子处理4种施用方法对青枯病的防控效应值分别为-0.80~-0.61、-1.34~-1.15、-0.96~-0.79和-0.67~-0.49,说明4种施用方法均有显著的防控效果,以浸根法的防控效率最好,其防控效率可达66.72%。施用生物菌剂后的土壤中功能微生物与青枯菌数量比值为1∶1、10∶1、100∶1时,对青枯病均有显著防控效果,以比值为100∶1时的防控效果(63.62%)最为显著。链霉菌对青枯病的防效优于假单胞菌和芽孢杆菌,其防控效率可达74.08%。[结论]生物菌剂对青枯病的防治效果普遍较为显著,采用移栽前浸根,生物菌剂施用量达到土壤中功能微生物数量与青枯菌数量比值为100∶1,选择链霉菌属作为功能菌剂,均可获得较高且稳定的青枯病防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枯病 发病率 生物菌剂 防控效果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紫紫孢菌及其复合制剂对番茄根结线虫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志花 刘阳 +5 位作者 杨玉凤 李世东 郭荣君 卢晓红 孙漫红 罗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8-125,共8页
根结线虫病是农业生产中的常见病害,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淡紫紫孢菌是一类重要的生防真菌,可寄生根结线虫、孢囊线虫等多种植物线虫。本文研究了日光温室条件下淡紫紫孢菌在番茄根际和根内的定殖能力,测定了淡紫紫孢菌分生孢子... 根结线虫病是农业生产中的常见病害,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淡紫紫孢菌是一类重要的生防真菌,可寄生根结线虫、孢囊线虫等多种植物线虫。本文研究了日光温室条件下淡紫紫孢菌在番茄根际和根内的定殖能力,测定了淡紫紫孢菌分生孢子和微菌核制剂及其复合制剂对番茄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种菌剂施用30 d后在番茄根际和根内均可检测到淡紫紫孢菌,各处理根内的菌含量可达到100 cfu/g。淡紫紫孢菌制剂对番茄根结线虫病表现出良好的防控作用,施用后90 d防效均在75%以上,其中,高浓度微菌核制剂(含量6000 MS/g)效果最佳,达到87.27%,土壤中线虫数量减少96.0%。此外,施用淡紫紫孢菌和淡紫紫孢菌-粉红螺旋聚孢霉复合菌剂(m/m=2∶1)还可以显著促进番茄生长,增加叶面积,提高番茄产量17.9%~41.3%。本研究为淡紫紫孢菌生防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植物线虫病害的高效绿色防控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紫紫孢菌 根结线虫 微菌核 生物防治 复合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鲜食玉米品种鞘腐病抗病性及生防菌剂防病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阮妙鸿 郑秀琴 +4 位作者 甘林 黄伟群 代玉立 兰成忠 杨秀娟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2-660,共9页
为明确不同鲜食玉米品种对鞘腐病抗性、鞘腐病在玉米不同生态位叶鞘的分布特征及生防菌剂对病害的防治效果,测定了15个福建省主推玉米品种对鞘腐病的田间抗性,选用6个不同抗性水平的玉米品种为研究对象,于乳熟期调查了不同玉米品种各叶... 为明确不同鲜食玉米品种对鞘腐病抗性、鞘腐病在玉米不同生态位叶鞘的分布特征及生防菌剂对病害的防治效果,测定了15个福建省主推玉米品种对鞘腐病的田间抗性,选用6个不同抗性水平的玉米品种为研究对象,于乳熟期调查了不同玉米品种各叶鞘的病情及9种生防菌剂处理对“上品”关键叶鞘病害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参试玉米对鞘腐病表现中抗、中感和感病的品种分别有5个、7个和3个。在屏南自然发病试验地和福州人工辅助接种试验地,6个玉米品种“上品(感病)”、“京科糯2000(感病)”、“天贵糯932(感病)”、“农科368(中感)”、“泰鲜甜2号(中抗)”、“闽甜986(中抗)”穗上第1叶鞘至穗下第3叶鞘平均病情指数分别为35.05、44.75、45.54和39.78,而其他叶鞘平均病情指数介于6.67~28.77之间。在屏南试验地有4个玉米品种(上品和天贵糯932除外)和福州试验地有6个玉米品种病情严重度在各生态位叶鞘上均呈显著正态性分布(P>0.05)。施用生防菌剂能明显抑制感病品种“上品”鞘腐病病情,稀释20、50倍的8×10^(9) CFU/mL枯草芽胞杆菌T122F发酵液和5×10^(9) CFU/mL解淀粉芽胞杆菌NJ-1发酵液对病害的防效分别为46.37%、44.78%和44.03%、41.06%,稀释500倍的400亿芽胞/g枯草芽胞杆菌水溶性粉剂、1000亿芽胞/g解淀粉芽胞杆菌水溶性粉剂和30亿芽胞/g甲基营养型芽胞杆菌可湿性粉剂的防病效果分别达44.25%、36.81%和46.26%,比150μg/mL的25%吡唑醚菌酯乳油防效(59.50%)和12.5%氟环唑悬浮剂的防效(54.82%)略低。表明利用生防菌剂预防玉米鞘腐病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结果为鲜食玉米病害绿色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鞘腐病 抗性测定 生态位 生防菌剂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杀霉素防治储粮害虫应用技术开发 被引量:3
13
作者 郭超 郭伟群 +4 位作者 刘玉春 陈园 李君兴 燕京哲 王超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8-36,共9页
多杀霉素是一种安全、高效、环保的绿色储粮防护剂,因其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杀虫机理独特,与现有储粮害虫防治药剂无交叉抗性,在仓储害虫防治领域用途广阔。本研究开发了与粮食入仓传输机配套使用的全仓粮食自动喷雾施药设备,解决... 多杀霉素是一种安全、高效、环保的绿色储粮防护剂,因其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杀虫机理独特,与现有储粮害虫防治药剂无交叉抗性,在仓储害虫防治领域用途广阔。本研究开发了与粮食入仓传输机配套使用的全仓粮食自动喷雾施药设备,解决了大型粮库施药难、施药效率低、均匀性差等难题;进一步为方便用户科学合理使用多杀霉素防治储粮害虫技术,研究确定了多杀霉素悬浮剂在储藏小麦和稻谷中的半衰期分别为6.47月和5.81月;在我国中温及高温高湿储粮区高大平房仓小麦储藏中开展了多杀霉素防治储粮害虫应用技术的研究及实仓应用工作,结果显示,多杀霉素悬浮剂按有效剂量1 g/t全仓喷雾施药不使用磷化氢熏蒸,能够有效控制主要储粮害虫的发生和发展,防护时间在2年左右,对粮食品质基本无影响,防护期内未使用化学药剂;多杀霉素悬浮剂按有效剂量1 g/t表层拌粮配合磷化铝熏蒸,对主要储粮害虫的有效防护时间接近2年,防护期内减少了化学药剂的使用次数。研究明确了多杀霉素对主要储粮害虫的防治效果、持效期和安全间隔期,为制定多杀霉素防治储粮害虫技术规程提供了依据。多杀霉素在主要储藏粮种稻谷和小麦中的残留分布结果显示,多杀霉素主要残留在粮食外壳中,在小麦粉、米糠、大米中基本无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霉素 全仓施药设备 储粮防护剂 生物防治 应用技术 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石榴枯萎病菌生物学特性及生防菌和防治药剂的筛选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荣 曾敬 +3 位作者 杨雨婷 习平根 姜子德 李敏慧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4-370,共7页
【目的】明确番石榴枯萎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并进行生防菌和防治药剂筛选,为番石榴枯萎病的发生规律及高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不同碳源、温度、pH、NaCl浓度等培养条件下,测定番石榴枯萎病菌GS-1的生物学特性,采用平板对峙法筛... 【目的】明确番石榴枯萎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并进行生防菌和防治药剂筛选,为番石榴枯萎病的发生规律及高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不同碳源、温度、pH、NaCl浓度等培养条件下,测定番石榴枯萎病菌GS-1的生物学特性,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GS-1的生防菌,并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6种常用杀菌剂对病原菌的抑制效果。【结果】番石榴枯萎病菌GS-1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为果糖,产孢最佳碳源为果糖和甘露醇;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生长pH为6;温度为28~46℃时均有大量孢子萌发,52℃时孢子完全失去活性;番石榴枯萎病菌GS-1菌丝具有一定的耐盐性。生防菌解淀粉芽孢杆菌B2对病原菌GS-1生长的抑制效果最佳。番石榴枯萎病菌GS-1菌丝对咪鲜胺的敏感性最高,0.0004μg/mL咪鲜胺条件下不生长;其次为吡唑醚菌酯和甲霜灵,EC50分别为0.4912和0.8805μg/mL。【结论】番石榴枯萎病菌适生范围较广,温度较高、中性偏弱酸的环境条件利于其快速生长繁殖,咪鲜胺、吡唑醚菌酯和甲霜灵可作为防治番石榴枯萎病的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石榴枯萎病 番石榴纳氏霉 生物学特性 生防菌 防治药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孢镰刀菌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欣 刘畅 +1 位作者 宋居易 陈惠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3期175-179,共5页
尖孢镰刀菌是一种重要的真菌资源,对其在农业、工业生产、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在农业方面,尖孢镰刀菌主要用于生物防控植物病害和杂草、农药研发及植物促生长等研究;在工业方面,尖孢镰刀菌主要用于生产... 尖孢镰刀菌是一种重要的真菌资源,对其在农业、工业生产、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在农业方面,尖孢镰刀菌主要用于生物防控植物病害和杂草、农药研发及植物促生长等研究;在工业方面,尖孢镰刀菌主要用于生产有机酸、酶及其他代谢产物,还可用于工业污染处理及食品安全等研究。近年来针对尖孢镰刀菌应用的研究日益增多,本文综述了尖孢镰刀菌在多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为促进之后实际生产中尖孢镰刀菌的应用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孢镰刀菌 生物防控 生物菌剂 工业发酵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菌剂生物肥对甘薯茎线虫病的防治和增产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宋根 张宝海 +5 位作者 郭丁鑫 吴艳红 冯建龙 路莎 韩丽丽 宋春光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3期67-71,共5页
甘薯茎线虫病是甘薯生产中的一种常发性且较为严重的病害。为了解不同载体负载微生物菌剂的效果,以及添加复合菌剂对甘薯茎线虫及甘薯产量的影响,本试验选择不同载体和微生物菌剂,测定载体的微生物负载效果,并测定了施入不同微生物菌剂... 甘薯茎线虫病是甘薯生产中的一种常发性且较为严重的病害。为了解不同载体负载微生物菌剂的效果,以及添加复合菌剂对甘薯茎线虫及甘薯产量的影响,本试验选择不同载体和微生物菌剂,测定载体的微生物负载效果,并测定了施入不同微生物菌剂后的甘薯产量及其茎线虫病情指数等指标。结果表明,硅藻土对生防菌剂的吸附率、释放率和存活率分别为64.76%、94.61%和86.90%,能够有效实现对菌体的吸附/释放以及保证菌体存活。胶冻样类芽孢杆菌菌剂以及生防菌剂复配施用对甘薯茎线虫病的防治效果达75.4%。微生物菌剂与有机肥构建的生物有机肥施用后,线虫发病率仅为12.7%,且甘薯平均产量高达19272.23 kg/hm^(2)。生物有机肥对甘薯生长、品质、抗性、增产和增收均有一定促进作用,同时具有适用性广、绿色安全且不产生抗药性的特点,适合在甘薯茎线虫防治以及促进甘薯增产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菌剂 甘薯茎线虫 病情指数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锋蛋白肽对茶饼病的防效及茶叶品质的影响
17
作者 冯月玲 杨文利 +10 位作者 罗涯鎔 郑周洲 朱秀英 张三中 周增太 宗志伦 陈兴龙 吴元竞 张蓉 刘辉 宋莉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9期59-66,共8页
【目的】探明茶园喷施先锋蛋白肽对茶饼病的防控效果及茶叶品质的影响,为其在茶园病害绿色防控及茶叶提质增效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常规喷雾法,以喷施清水(CK1)和药剂〔CK2,25%吡唑醚菌酯水剂(140.63 g a.i./hm^(2))〕为对照,... 【目的】探明茶园喷施先锋蛋白肽对茶饼病的防控效果及茶叶品质的影响,为其在茶园病害绿色防控及茶叶提质增效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常规喷雾法,以喷施清水(CK1)和药剂〔CK2,25%吡唑醚菌酯水剂(140.63 g a.i./hm^(2))〕为对照,研究先锋蛋白肽(600 g a.i./hm^(2))不同施用次数(茶叶采摘前喷施1次、2次和3次)对茶饼病的田间防控潜力和茶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茶叶喷施先锋蛋白肽1次、2次和3次对茶饼病的相对防效分别为73.91%、69.57%和21.74%,喷施2次和3次的相对防效显著低于CK2(77.50%),与CK1相比,CK2对茶叶的增产效果仅为1.23%,而施用先锋蛋白肽1次、2次和3次的茶叶增产效果分别为4.01%、26.46%和9.32%,相应的发芽密度(1587.71个/m^(2))和百芽重(21.04 g)均以施药2次的最高。施药次数不同对茶叶中咖啡碱含量影响不显著,但对茶多酚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影响较大。鲜味、甜味氨基酸天冬氨酸(2.68 mg/g)、甘氨酸(0.23 mg/g)和丙氨酸(0.08 mg/g)含量在施药2次的茶叶中最高,在施药3次的茶叶中则以苦味氨基酸缬氨酸(0.15 mg/g)、亮氨酸(0.37 mg/g)、酪氨酸(0.08 mg/g)和组氨酸(0.28 mg/g)含量最高;酚氨比施药2次(3.56)的最低,施药3次(4.22)的最高;施药1次的茶叶表没食子儿茶素(1.03%)、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2.65%)、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0.71%)含量显著低于施药2次(1.22%、2.96%和0.81%),表儿茶素(0.73%)含量显著上升;苯丙氨酸(2.48 mg/g)、胱氨酸(6.57 mg/g)、蛋氨酸(6.63 mg/g)和脯氨酸(0.29 mg/g)等抗逆相关氨基酸含量以施药1次的最高。【结论】先锋蛋白肽施药2次既可高效防控茶饼病,亦可提高茶叶产质量,达到较好的防病、增产和提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锋蛋白肽 生物源药剂 茶饼病 施药次数 病情指数 田间防效 茶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恶苗病拮抗细菌的筛选及其生物活性测定 被引量:5
18
作者 陆凡 陈志谊 +2 位作者 陈毓苓 秦建华 丁铸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49-153,共5页
对水稻恶苗病拮抗细菌的筛选及其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①在分离到的约120个有拮抗潜力的细菌菌株中,有21种对恶苗病菌具很强的拮抗作用;②用这21种拮抗菌株处理水稻种子,对恶苗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不同菌株之间防效差... 对水稻恶苗病拮抗细菌的筛选及其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①在分离到的约120个有拮抗潜力的细菌菌株中,有21种对恶苗病菌具很强的拮抗作用;②用这21种拮抗菌株处理水稻种子,对恶苗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不同菌株之间防效差异显著,其中31-2、204、A-3、A-2、8-14、A-5、91-2、727和23防效较高;③用有些拮抗菌株如91-2、A-5和A-6等处理种子,对种子发芽及秧苗生活力具有促进作用;④出苗后用拮抗菌喷雾防治恶苗病,效果虽不及种子处理,但仍有一定的防病效果;⑤混合拮抗菌株组合91+916、91-2+727、A-6+A-5和91-2+A-5处理种子可明显提高防效,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恶苗病菌 拮抗菌 拮抗能力 生物活性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病害生防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9
作者 王进强 吴刚 许文耀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48-452,共5页
从微生物源杀菌剂(农用抗生素和活体微生物杀菌剂)、植物源杀菌剂、半合成杀菌剂、遗传工程杀菌剂等方面综述了植物病害生防制剂的研究和应用进展,展望了植物病害生防制剂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生防制剂 植物病害 植物源杀菌剂 农用抗生素 微生物源 遗传工程 微生物杀菌剂 半合成 应用进展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生物制剂对设施蔬菜根结线虫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19
20
作者 席先梅 白全江 +5 位作者 张庆萍 李玉民 贺小勇 孔庆全 魏海明 赵存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03-207,共5页
蔬菜根结线虫已成为内蒙古赤峰市设施蔬菜园区的主要病害,对黄瓜和番茄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为了筛选高效、安全的生物杀菌剂,2011-2012年在赤峰市松山区设施蔬菜园区进行了5种不同生物杀菌剂对设施黄瓜和番茄根结线虫防治的田间试验,在... 蔬菜根结线虫已成为内蒙古赤峰市设施蔬菜园区的主要病害,对黄瓜和番茄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为了筛选高效、安全的生物杀菌剂,2011-2012年在赤峰市松山区设施蔬菜园区进行了5种不同生物杀菌剂对设施黄瓜和番茄根结线虫防治的田间试验,在黄瓜和番茄定植时用100亿cfu/g厚孢轮枝菌粉剂0.2kg/667m2撒施,2%阿维菌素+多聚糖乳油3 000倍稀释液灌根处理,0.2亿cfu/g淡紫拟青霉颗粒剂5kg/667m2撒施,10亿cfu/mL蜡质芽胞杆菌水剂6L/667m2灌根,1.8%阿维菌素乳油500倍稀释液灌根,设4次重复,并设空白对照。定植20d后再用同样的浓度和方法处理一次,结果表明:5种生物杀菌剂对黄瓜和番茄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为20%~60%,10亿cfu/mL蜡质芽胞杆菌水剂效果最好,达到56.3%,同时可以提高黄瓜和番茄的商品性,适于在设施蔬菜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制剂 设施蔬菜 根结线虫 防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