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6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Biochar-based Organic Fertilizer on Accumulation of Total Flavonoid Contents in Dandelion
1
作者 Jiang Xinmei Zhang Yuxin +4 位作者 Liu Hanbing Cheng Yao Liu Xiubo Liu Weili Ma Wei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24年第4期46-53,共8页
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biochar-based organic fertilizer on the accumulation of the total flavonoid contents in dandelion after sowing,the experiment applied four levels of treatments of carbon-based organic ... 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biochar-based organic fertilizer on the accumulation of the total flavonoid contents in dandelion after sowing,the experiment applied four levels of treatments of carbon-based organic fertilizer(0.15,0.30,0.45,and 0.60 kg•m^(-2)),and the base fertilizer that only applied conventional chemical fertilizer was used as the control.The total flavonoid contents and physiological indices of dandelion in different growth periods were determin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ccumulation of the total flavonoid contents in leaves and roots of dandelion improved significantly by applying biochar-based organic fertilizer(0.15,0.30,0.45,and 0.60 kg•m^(-2)),with the highest total flavonoid occurred in the 0.45 kg•m^(-2) biochar-based organic fertilizer treatment.Along with dandelion growing,the total flavonoid contents in leaves were first elevated,and then decreased,with the maximum reached at 95 days after sowing(anthesis).While the total flavonoid contents in roots were elevated constantly.The total flavonoid contents accumulation in dandelion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net photosynthetic rate,stomatal conductance,transpiration rate,soluble sugar content,soluble protein,nitrate nitrogen,and available potassium,whil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intercellular CO_(2) concent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NDELION total flavonoid contents biochar-based organic fertilizer photosynthesis soil nutri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ectro-osmotic chemical behavior of clayey soil under various boundary conditions 被引量:1
2
作者 XUE Zhi-jia XIONG Q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5期1493-1504,共12页
The use of electro-osmotic chemical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improve the clayey soil foundation.Various boundary conditions can be adopted in this method.In this work,two electrode–clay contacts,three solution condi... The use of electro-osmotic chemical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improve the clayey soil foundation.Various boundary conditions can be adopted in this method.In this work,two electrode–clay contacts,three solution conditioners,and four anode solution supply times were used for clayey soil improvement.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data,electro-osmotic consolidation theory,and transport of ion theory,it is found that the electro-osmotic chemical effect of the separation of electrode–clay(E_S)is more beneficial for the transport of Ca^(2+),production of cementing material,and reduction of water content than that of electrode–clay(E_C)joining;through electrode–clay contact separation,the anode solution conditioner(NaPO3)6(E_SHMP)delayed the cementing reaction and then increased the transport of Ca^(2+)near the cathode,which increased the amount of cementing material and the electro-osmotic chemical effect;and when the anode conditioner(NaPO3)6 was used,two days of anode solution supply followed by three days cut off from the anode solution led to the highest undrained shear strength increase after the application of electro-osmotic chemical,which resolved the uneven electro-osmotic chemical effect in the E_SHM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osmotic chemical boundary conditions clayey soil improvement electrode−clay contacts solution conditioner anode solution supply tim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园生草与施用土壤调理剂对酸化梨园土壤质量及梨产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孙涛 郭兵 +5 位作者 管西林 姚利 赵自超 张玉凤 李彦 高新昊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7-104,共8页
施用土壤调理剂和果园生草是改善酸化果园土壤质量、提升果品产量和品质的有效措施。本研究在胶东半岛酸化秋月梨园开展2年大田试验,设置农民习惯施肥(CK)、农民买惯施肥+施用硅钙钾镁肥土壤调理剂1500 kg/hm^(2)(T1)、农民买惯施肥+果... 施用土壤调理剂和果园生草是改善酸化果园土壤质量、提升果品产量和品质的有效措施。本研究在胶东半岛酸化秋月梨园开展2年大田试验,设置农民习惯施肥(CK)、农民买惯施肥+施用硅钙钾镁肥土壤调理剂1500 kg/hm^(2)(T1)、农民买惯施肥+果园生草(T2)、农民买惯施肥+施用硅钙钾镁肥土壤调理剂+果园生草(T3)4个处理,研究施用硅钙钾镁肥土壤调理剂和果园生草对酸化果园土壤质量、秋月梨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酸化梨园施用硅钙钾镁肥土壤调理剂和果园生草可显著改善土壤环境,与CK相比,T1、T2和T3处理0~20 cm土层土壤pH值分别提高0.60、0.56个和0.81个单位,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12.34%、12.94%和26.65%,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β-葡萄糖苷酶和磷酸酶活性均有提高;酸化果园施用硅钙钾镁肥或果园生草对秋月梨产量均无显著影响,但能明显改善秋月梨品质。施用硅钙钾镁肥土壤调理剂结合果园生草(T3)在秋月梨产量、品质和土壤质量方面存在显著交互作用。与CK相比,2022年和2023年T3处理秋月梨产量分别显著增加12.15%和7.22%,显著增加秋月梨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综上所述,酸化果园施用硅钙钾镁肥土壤调理剂结合果园生草可显著增加秋月梨产量和品质,并显著改善土壤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酸化梨园 土壤调理剂 生草 土壤质量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土壤结构改良剂对重金属污染土壤养分有效性与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平 聂浩 +3 位作者 郎漫 施明杨 杨彬妍 罗小三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9-609,共11页
重金属污染是我国耕地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土壤中重金属的有效性可能会对土壤养分状况产生潜在影响。为探究土壤结构改良剂对重金属污染土壤养分有效性与酶活性的影响,以铜(Cu)、镉(Cd)污染水稻土为对象,开展水稻盆栽试验,分析施用0.1%... 重金属污染是我国耕地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土壤中重金属的有效性可能会对土壤养分状况产生潜在影响。为探究土壤结构改良剂对重金属污染土壤养分有效性与酶活性的影响,以铜(Cu)、镉(Cd)污染水稻土为对象,开展水稻盆栽试验,分析施用0.1%和0.4%(质量比)的聚丙烯酸(PAA)、聚丙烯酰胺(PAM)、聚乙烯醇(PVA)和腐殖酸(HA)这4种土壤结构改良剂后土壤有机质、速效养分与酶活性的变化,并阐明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与不施土壤结构改良剂的对照(CK)处理相比,施用土壤结构改良剂处理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了7.4%~22.7%、4.9%~68.9%、5.3%~20.7%和5.1%~108.5%,土壤结构改良剂施用量越高,各养分含量增幅越大。施用0.1%和0.4%的PAA后收获期水稻根中全磷含量较CK处理分别增加了78.8%和90.6%,其余处理水稻根中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则分别降低了11.6%~41.7%、26.4%~70.6%和18.3%~58.7%;施用4种土壤结构改良剂处理水稻秸秆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较CK处理分别增加了14.0%~87.1%、62.0%~524.2%和6.4%~31.9%;施用0.1%和0.4%的PAM后稻米全氮含量较CK处理分别降低了15.1%和12.2%,而施用PAA、PVA和HA后稻米全氮含量增加了6.1%~23.1%,施用4种土壤结构改良剂后稻米全磷和全钾含量较CK处理分别增加了7.3%~21.1%和2.4%~20.1%。施用4种土壤结构改良剂处理土壤蔗糖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较CK处理分别增加了17.8%~94.3%、18.5%~163.0%和2.0%~22.0%,施用PAA和HA后土壤脲酶活性较CK处理降低了3.3%~5.0%,而施用PAM和PVA处理土壤脲酶活性较CK处理增加了3.8%~71.0%。综上,施用土壤结构改良剂能够提高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养分有效性及蔗糖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有利于土壤肥力和生产力的保持,研究结果可为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修复过程中的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改良剂 重金属污染 养分有效性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调理剂配施有机肥对设施土壤氮、磷淋溶特征的影响
5
作者 吴荣 刘善江 +3 位作者 薛文涛 孙昊 杜颖 陈倩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7-56,共10页
为探究土壤调理剂配施有机肥对设施土壤氮、磷淋溶损失的影响。以定位试验为基础,采用渗漏装置收集地下90 cm深淋溶水,通过测定2023年春茬番茄与秋茬芹菜土壤淋溶水总氮(TN)、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总磷(TP)、... 为探究土壤调理剂配施有机肥对设施土壤氮、磷淋溶损失的影响。以定位试验为基础,采用渗漏装置收集地下90 cm深淋溶水,通过测定2023年春茬番茄与秋茬芹菜土壤淋溶水总氮(TN)、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总磷(TP)、水溶性磷(DP)的浓度和淋失总量,研究不同施肥处理[不施肥(CK)、有机肥(OM)、有机肥配施低量调理剂(T1)、有机肥配施高量调理剂(T2)]中土壤氮、磷的淋溶损失规律。结果表明,(1)春茬番茄淋溶液NH_(4)^(+)-N和NO_(3)^(-)-N浓度前期维持在较高水平,开花坐果期后出现峰值,之后降低,67 d后一直在较低水平波动,DP浓度变化相对平缓,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50~67 d间达到峰值;秋茬芹菜变化趋势与番茄一致,只出现峰值时间不一。(2)4种施肥方式氮、磷淋失总量大小表现为CK<T2<T1<OM,T2处理TN、NH_(4)^(+)-N、NO_(3)^(-)-N、TP、DP、颗粒磷(PP)两茬蔬菜之和分别为85.70、0.75、73.46、2.16、1.89、0.28 kg/hm^(2),分别比OM处理减少34.60%、51.92%、40.45%、8.57%、51.78%、22.22%。试验结束后,在番茄和芹菜试验中T2处理TN、TP淋失率分别为8.34%、5.10%和0.31%、0.38%,分别比OM处理低32.57%、39.64%和55.07%、36.67%。(3)对两茬蔬菜各处理淋溶液中TN(TP)累积淋失量(y)随时间(x)的变化进行拟合,其中TN累积淋失量与时间以对数方程(y=A+B lnx)的拟合度较高,TP累积淋失量与时间以幂方程(y=ax^(b))的拟合度较高,且各处理A、B值,a、b值均存在明显差异。综上,设施土壤中施用有机肥配施高量调理剂可以显著降低土壤TN、NH_(4)^(+)-N、NO_(3)^(-)-N、TP、DP的淋溶损失,降低TN、TP的淋失率,减少氮素和磷素淋失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土壤 土壤调理剂 淋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均匀撒播高效旋埋还田机设计与试验
6
作者 唐汉 谷泽骏 +3 位作者 徐亚男 徐福东 万昶 王金武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17-228,共12页
针对目前生物炭易固结、撒施难度大且混埋还田效果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生物炭撒施旋埋还田的农艺模式,设计了一种生物炭均匀撒播高效旋埋还田机。阐述了生物炭均匀撒播高效旋埋还田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对炭箱搅拌系统、强制排炭系... 针对目前生物炭易固结、撒施难度大且混埋还田效果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生物炭撒施旋埋还田的农艺模式,设计了一种生物炭均匀撒播高效旋埋还田机。阐述了生物炭均匀撒播高效旋埋还田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对炭箱搅拌系统、强制排炭系统和旋耕系统进行理论分析,确定了关键结构参数,探究了电机转速、前进速度等影响生物炭均匀撒播高效旋埋还田机排炭性能的主要因素;探究了旋耕刀辊转速影响生物炭还田的主要因素。以排炭速率偏差、各行排炭量一致性变异系数及总排炭量稳定性变异系数作为试验指标进行了基于电机转速的台架静态试验,验证了机具撒播性能;以排炭率偏差、前进方向排炭均匀度变异系数和工作幅宽方向排炭均匀度变异系数作为试验指标进行了基于电机转速和前进速度的台架动态试验,验证了机具排炭性能并确定各因素对试验指标的影响;采用两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探究了生物炭均匀撒播高效旋埋还田机的最优工作参数,并通过田间试验对台架试验的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当前进速度2.5 km/h、电机转速75 r/min这一最优参数组合下,生物炭均匀撒播高效旋埋还田机的前进方向排炭均匀度变异系数为4.23%,工作幅宽方向排炭均匀度变异系数为5.59%,理论排炭率为5019.9 kg/hm^(2),排炭率偏差为2.34%。整机性能满足生物炭撒播还田农艺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改良剂 生物炭 均匀撒施 旋耕还田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调理剂与菌剂配施对土壤性质及烟草生长的影响
7
作者 李世金 林硕 +2 位作者 程廷明 马称心 朱启法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8期176-181,共6页
[目的]探明生物质灰粉剂和颗粒剂与菌剂配施对烟田土壤性质及烟草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烟草土培试验,共设置8个处理9次重复,包括不施肥(T1)、常规施肥(T2)、常规施肥+粉剂型调理剂(T3)、常规施肥+粉剂型调理剂+复合菌剂(T4)、常规施肥... [目的]探明生物质灰粉剂和颗粒剂与菌剂配施对烟田土壤性质及烟草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烟草土培试验,共设置8个处理9次重复,包括不施肥(T1)、常规施肥(T2)、常规施肥+粉剂型调理剂(T3)、常规施肥+粉剂型调理剂+复合菌剂(T4)、常规施肥+粉剂型调理剂+光合菌剂(T5)、常规施肥+颗粒型调理剂(T6)、常规施肥+颗粒型调理剂+复合菌剂(T7)、常规施肥+颗粒型调理剂+光合菌剂(T8)。分别于烟草拔节期、打顶期和成熟期采样,观测根际土壤pH、烟草农艺性状、生物质量、矿质氮和烟叶氮素含量等对不同剂型调理剂和菌剂配施的响应。[结果]在拔节期,T4处理根际土壤pH最高;在打顶期,T5处理根际土壤pH最高。与T2处理相比,T4和T5处理根际铵态氮含量显著降低37.6%和19.9%;与T3处理相比,T4和T5处理根际铵态氮含量降低38.9%和22.9%。颗粒型调理剂能促进根际硝态氮形成与积累,与菌剂配施表现出协同强化效应,打顶期根际矿质氮总量依次为T8>T7>T4>T6>T5>T3>T2>T1,而成熟期根际矿质氮总量依次为T2>T1>T5>T4>T3>T7>T8>T6。土壤调理剂与菌剂尤其是粉剂型调理剂和光合菌剂协同能显著改善烟草农艺性状和促进烟叶生物量形成。粉剂型调理剂促进打顶期中部叶的氮素吸收,颗粒型调理剂则会增加烟草成熟期上部叶含氮量。粉剂型调理剂与菌剂配施改酸效应最显著,颗粒型调理剂与菌剂配施会显著增加烟草拔节期和打顶期根际矿质氮累积,减少成熟期矿质氮供应。[结论]土壤调理剂与光合菌剂配施有利于改酸和烟草生长,而土壤调理剂剂型的选择需要基于烟叶品质效应进一步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灰 土壤调理剂 菌剂 矿质氮 土壤PH 烟草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剂施用下的土壤降酸培肥效果——基于中国酸性土壤改良研究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明润廷 万方 +4 位作者 那立苹 吴海程 王薇 谭文峰 伍玉鹏 《土壤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0-410,共11页
为了准确评估土壤改良剂施用对中国酸性土壤的降酸培肥效果,对127篇已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了Meta分析,明确了酸性土壤改良剂施用对土壤酸度、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改良剂在极强酸性土壤(pH≤4.5)中的降酸效果最好,施用后... 为了准确评估土壤改良剂施用对中国酸性土壤的降酸培肥效果,对127篇已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了Meta分析,明确了酸性土壤改良剂施用对土壤酸度、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改良剂在极强酸性土壤(pH≤4.5)中的降酸效果最好,施用后土壤pH增幅达14.39%,土壤交换性铝和交换性酸的削减率分别为68.61%和69.90%。改良剂本身的pH和碱度是影响改良剂降酸效果的主要因素,其中以石灰类改良剂降酸效果最好,施用后土壤pH增加18%,交换性酸减少75.81%。改良剂本身的养分含量和施用量是影响改良剂培肥土壤的主要因素,其中有机肥类改良剂施用对土壤速效氮、有效磷的提升效果最好(分别为60.16%和135.30%),生物质炭类改良剂对土壤速效钾和有机质的提升效果最好(达75.52%和76.02%)。施用改良剂通过降低土壤酸度、增加土壤肥力达到增产的效果,其中以生物质炭类改良剂的增产效果最好(达78.23%)。综上,对于强酸性土壤建议施用石灰、高碱度生物质炭等高pH、高碱度改良剂;对于酸性且有机质含量较低的土壤建议施用高碱度有机肥、生物质炭等改良剂;对于酸性且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建议施用生物质炭、矿物类改良剂;而对于弱酸性土壤,建议施用普通有机肥。未来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无机类和有机类改良剂的配合施用研究,以此获得较好的酸性土壤改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土壤 土壤改良 改良剂 土壤肥力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方式配施改良剂对盐碱地土壤水盐分布及西瓜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莉莉 田军仓 +1 位作者 王西娜 谭军利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8-96,共9页
针对银北平原盐碱地西瓜种植过程中缺少适宜的栽培方式及土壤改良剂的问题,探讨栽培方式和土壤改良剂对盐碱地土壤水盐分布及西瓜产量的影响。2023年开展田间对比试验,以西瓜品种“美都8424”为试验材料,设置垄作配施改良剂(LZST)、平... 针对银北平原盐碱地西瓜种植过程中缺少适宜的栽培方式及土壤改良剂的问题,探讨栽培方式和土壤改良剂对盐碱地土壤水盐分布及西瓜产量的影响。2023年开展田间对比试验,以西瓜品种“美都8424”为试验材料,设置垄作配施改良剂(LZST)、平作配施改良剂(PZST)、垄作不施改良剂(LZCK)、平作不施改良剂(PZCK)4个处理,研究栽培方式配施改良剂对盐碱地土壤含水率、盐分含量及pH值的时空分布及西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平作相比,垄作明显促进了0~20 cm土层土壤盐分的淋洗,同时改变了0~40 cm盐分分布特征。垄体灌水器正下方形成一个含水率高、盐分含量和pH值低的区域,而平作条件下0~20 cm土层土壤盐分含量和pH值分布均匀。成熟期,LZST处理的土壤盐分含量和pH值较PZST和PZCK分别降低了5.75%、1.54%和10.48%、4.61%,LZCK较PZCK处理的土壤盐分含量和pH值分别降低了4.80%和1.88%。无论平作还是垄作,与不施改良剂处理相比,施用土壤改良剂显著提高了西瓜产量,分别增产23.60%和19.99%,同时还提高了西瓜的果皮硬度和果实硬度。LZST处理的瓜周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糖酸比和番茄红素较PZCK处理的分别提高38.40%、20.57%、71.78%和52.92%。相关分析表明西瓜产量和品质指标与0~20 cm土层含水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0~20 cm土层的土壤pH值和盐分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总之,垄栽方式配施改良剂显著降低了土壤盐分含量和土壤pH值,促进了西瓜的生长,提高了产量和品质,是银北地区盐碱地较为适宜的西瓜种植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方式 土壤改良剂 水盐分布 西瓜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调理剂配施有机肥治理酸化土壤的长效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鹏武 吴倩倩 +5 位作者 赵丽芳 邵德忠 吴鲁洁 赵觅漾 田雨 卢升高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58-868,共11页
施入无机碱性材料是改良酸化土壤的常用手段,然而各材料的长期改良效果尚不明确。为此,特设置不施改良剂的对照和施用1875 kg·hm^(-2)石灰或硅钙钾镁肥或牡蛎壳的处理,开展无机调理剂配施有机肥改良酸化土壤的3 a田间试验。结果表... 施入无机碱性材料是改良酸化土壤的常用手段,然而各材料的长期改良效果尚不明确。为此,特设置不施改良剂的对照和施用1875 kg·hm^(-2)石灰或硅钙钾镁肥或牡蛎壳的处理,开展无机调理剂配施有机肥改良酸化土壤的3 a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入调理剂3 a后,相较于对照,施用硅钙钾镁肥和牡蛎壳的处理显著(P<0.05)提升了土壤pH值,分别较对照增高0.41和0.20。施入调理剂的3个处理均较对照显著降低了土壤中的交换性酸总量。然而,施用石灰处理的土壤在第3年出现了复酸化现象,而施用硅钙钾镁肥的处理未出现复酸化现象,在改良土壤酸度方面表现出长效性。与对照相比,施用硅钙钾镁肥的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交换性钙离子含量,施用石灰的处理显著增加土壤交换性镁离子含量,施用牡蛎壳的处理显著增加土壤交换性钾离子含量。施用调理剂的处理中,仅施用牡蛎壳的处理较对照显著降低土壤容重,提升土壤孔隙率。施用硅钙钾镁肥的处理较对照显著提升了土壤细菌的香农指数,而施用石灰或牡蛎壳的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此外,施用石灰或硅钙钾镁肥的处理还较对照显著提高了土壤蛋白酶的活性。供试的3种土壤调理剂相比,硅钙钾镁肥在阻控土壤酸化、提升土壤养分和微生物活性方面的表现最佳,牡蛎壳在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方面表现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酸化 土壤调理剂 长效性 交换性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土壤调理剂对白菜连作土壤耕层调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济达 伏成秀 +1 位作者 张庆 朱红业 《中国热带农业》 2025年第2期48-55,共8页
长期农业集约化生产带来土壤紧实化、耕层薄层化等连作障碍问题逐渐凸显,尤其设施蔬菜复种指数高,随连作年限的增加耕作层土壤结构性退化严重,造成耕作层变浅,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下降,成为制约作物健康生长的关键问题。通过大田小区定位试... 长期农业集约化生产带来土壤紧实化、耕层薄层化等连作障碍问题逐渐凸显,尤其设施蔬菜复种指数高,随连作年限的增加耕作层土壤结构性退化严重,造成耕作层变浅,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下降,成为制约作物健康生长的关键问题。通过大田小区定位试验,以云南滇西北翻耕6年后白菜连作土壤为研究材料,进行不同土壤调理剂处理对比,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土壤耕层属性和作物农艺性状进行差异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翻耕6年后连作土壤pH值为7.8,趋于弱碱性,已经出现次生盐渍化现象;土壤贯穿阻力在深度>20cm显著增加,耕层趋于薄化;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下降,有效磷与速效钾含量升高。施用土壤调理剂可降低pH值、贯穿阻力,提升有机质含量、调节氮磷钾元素平衡,从而提升白菜产量,但不同调理剂调控效果差异明显。研究发现针对白菜连作土壤应用1号土壤调理剂可以改善土壤质地,调节土壤耕性与肥力平衡,提高作物产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配合合理深度耕深松措施能够较好地降低土壤连作障碍。研究结果为土壤调理剂对白菜连作土壤的改良效果以及对作物的增产效果提供了数据支持,以期为土壤调理剂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调理剂 连作障碍 耕层调控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调理剂对酸性土壤的改良及夏玉米增产效果
12
作者 李丹 曹云 +6 位作者 汪吉东 张晶 孙倩 龙玉娇 黄红英 徐跃定 靳红梅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0-177,共8页
为探究不同调理剂对江苏丘陵地区酸性土壤的改良效果及其对夏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将腐熟堆肥、秸秆灰渣、风化煤分别以8∶1∶1(T1)、9∶0.5∶0.5(T2)、7∶2∶1(T3)、10∶0∶0(T4)的干质量比例配置成4种不同土壤调理... 为探究不同调理剂对江苏丘陵地区酸性土壤的改良效果及其对夏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将腐熟堆肥、秸秆灰渣、风化煤分别以8∶1∶1(T1)、9∶0.5∶0.5(T2)、7∶2∶1(T3)、10∶0∶0(T4)的干质量比例配置成4种不同土壤调理剂,以不添加调理剂的全无机肥处理为对照(CK),研究在等氮条件下,调理剂与无机肥配施对酸性土壤性质、玉米产量及养分吸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土壤调理剂配施无机肥的所有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pH值和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同时也显著降低了土壤中交换性铝的含量。T4处理pH值提高了0.33,土壤交换性氢和交换性铝含量分别比CK降低了48.73%、29.17%,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提升了20.00%。所有调理剂处理的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均有所提升,其中以T3效果最好,与CK相比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分别高出23.78%和42.71%。所有调理剂处理均提高了玉米根、茎叶和籽粒磷吸收量,并促进氮素从根系向地上部的转移。所有调理剂处理玉米籽粒产量均显著高于CK,平均增产率为23.2%。熵值法对土壤改良效果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以堆肥∶风化煤∶秸秆灰渣以7∶2∶1的比例混合或全部以堆肥为原料的调理剂对酸性土壤的改良以及玉米增产效果最好,可作为江苏丘陵地区酸性土壤改良的调理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调理剂 玉米 养分 有机质 土壤交换性盐基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藻矿粉和玻尿酸废液对紫花苜蓿减肥和耐旱效果的研究
13
作者 王涛 梁红怡 +6 位作者 王显 许钊 商建英 李彦明 陈清 崔建宇 常瑞雪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8-629,共12页
为解决肥料过量以及草地干旱问题,本文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中苜一号’)为供试作物,在常规和缺水条件下通过比较紫花苜蓿的株高、分枝数、叶面积等生长指标并检测土壤基本养分、土壤酶活以及紫花苜蓿酶活的变化,探究了硅藻... 为解决肥料过量以及草地干旱问题,本文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中苜一号’)为供试作物,在常规和缺水条件下通过比较紫花苜蓿的株高、分枝数、叶面积等生长指标并检测土壤基本养分、土壤酶活以及紫花苜蓿酶活的变化,探究了硅藻矿粉替代有机肥的可能比例及其对土壤及紫花苜蓿生长的影响,同时设置叶面喷施稀释后的玻尿酸废液处理组,在生长过程中测量分析硅藻矿粉以及玻尿酸废液对土壤施肥效果和紫花苜蓿耐旱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影响作物生长的前提下,硅藻矿粉最多可以减少羊粪有机肥10%的使用,其中碱解氮含量高于只施加羊粪有机肥组(90.91 mg·kg^(-1));在干旱条件下,20%硅藻矿粉替代有机肥在株高、分枝数、叶片数、叶面积以及叶绿素含量都显现出优势,其中紫花苜蓿的生长状况以及耐旱性与只施用羊粪有机肥的处理组效果没有显著差异或更为优越。因此,干旱条件下推荐硅藻矿粉替代比例为20%。玻尿酸废液的施用可以提高紫花苜蓿的养分利用效率,但是对于生长状况和耐旱性的影响效果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干旱胁迫 土壤调理剂 硅藻矿粉 玻尿酸废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蚯蚓粪酸土改良剂对酸性土壤酸碱性、肥力及上海青生长的影响评价
14
作者 明润廷 那立苹 +4 位作者 万方 吴海程 王薇 伍玉鹏 谭文峰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8-67,共10页
为了强化蚯蚓粪酸土改良性能,通过物理混合和蚯蚓堆肥2种方式在蚯蚓粪(vermicompost,V)中加入高碱度物质牡蛎壳粉(oyster shell powder,M)及生物炭粉(biochar,B),制备蚯蚓粪酸土改良剂B+M+V和BMV,并通过盆栽试验对比B+M+V、BMV与生石灰(... 为了强化蚯蚓粪酸土改良性能,通过物理混合和蚯蚓堆肥2种方式在蚯蚓粪(vermicompost,V)中加入高碱度物质牡蛎壳粉(oyster shell powder,M)及生物炭粉(biochar,B),制备蚯蚓粪酸土改良剂B+M+V和BMV,并通过盆栽试验对比B+M+V、BMV与生石灰(quicklime powder,L)、牡蛎壳粉(M)、生物炭(B)、蚯蚓粪(V)等改良剂的施用效果。结果显示:L和M施用下土壤降酸效果最为明显,土壤pH分别提升3.18和2.81个单位,土壤酸碱缓冲容量(soil aicd-base buffering capacity,pHBC)增幅分别为196.81%和236.97%;B+M+V和BMV施用下土壤降酸效果次之,土壤pH分别提升1.35和1.49个单位,土壤酸碱缓冲容量增幅分别为124.97%和104.07%;B和V施用下土壤降酸效果最弱。施用V、B+M+V和BMV均能有效提高土壤肥力,其中B+M+V和BMV施用后土壤有机质分别提升197.53%和222.51%,同时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效磷、有效钾含量和CEC值。施用B+M+V和BMV时上海青株高及生物量均显著高于L、M和B处理,并显著提高了上海青吸收N、P和K的累积量。主成分分析评价显示,L和M的降酸能力最强,V、B+M+V和BMV培肥效果最好,B+M+V、BMV施用下上海青的生长状况最好,而B+M+V和BMV在综合改良效果中表现最优。以上结果表明,制备的2种蚯蚓粪酸土改良剂有效结合了纯蚯蚓粪培肥土壤和高碱度物质强降酸能力的优点,能够在酸性土壤改良中发挥优异的综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土壤 土壤改良 改良剂 蚯蚓粪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配施调理剂对土壤团聚体和有机碳及莜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金翰 田小明 +4 位作者 胡晨阳 索文康 董萌萌 谢世兴 王梦园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7-156,共10页
为明确氮肥配施土壤调理剂对土壤物理结构及有机碳组分和莜麦(Avena chinensis L.)产量的影响。本试验设置不添加(CK)、80%氮肥(N_(80))、100%氮肥(N_(100))、80%氮肥+调理剂(PN_(80))、100%氮肥+调理剂(PN_(100))5个处理,研究其对土壤... 为明确氮肥配施土壤调理剂对土壤物理结构及有机碳组分和莜麦(Avena chinensis L.)产量的影响。本试验设置不添加(CK)、80%氮肥(N_(80))、100%氮肥(N_(100))、80%氮肥+调理剂(PN_(80))、100%氮肥+调理剂(PN_(100))5个处理,研究其对土壤物理结构与土壤有机碳组分和莜麦产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在氮肥基础上添加调理剂能够通过增加土壤毛管孔隙度(7.2%~30.6%)、降低土壤容重(3.4%~13.5%),改善土壤物理结构,促进土壤有机碳组分含量(2.8%~73.4%),增加莜麦地上部干物质量和产量。其中,80%氮肥+调理剂(PN_(80))处理能够在产量稳定的情况下进一步改善土壤物理结构和促进有机碳组分的积累。该结果明确了调理剂对土壤物理结构及有机碳组分和莜麦产量的作用方式,这为当地莜麦绿色生产提供了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理剂 土壤物理结构 土壤有机碳组分 莜麦产量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酸性土壤区油菜耐酸高产技术与综合利用模式
16
作者 冉文昊 徐芳森 +4 位作者 史仕军 孙明珠 戴志刚 张洁 丁广大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0,共10页
酸性土壤产能低是制约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在我国土壤酸化问题日趋严峻的背景下,亟需提高油菜对酸性土壤的适应性,实现油菜耐酸高产。为提高油菜产能,实现油菜产业绿色发展,本文提出了5项酸性土壤区提高油菜... 酸性土壤产能低是制约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在我国土壤酸化问题日趋严峻的背景下,亟需提高油菜对酸性土壤的适应性,实现油菜耐酸高产。为提高油菜产能,实现油菜产业绿色发展,本文提出了5项酸性土壤区提高油菜产能的技术措施,包括筛选耐酸油菜品种、研制耐酸促生种子丸粒化配方、研发耐酸高产配方肥、配施有机肥、使用酸性土壤调理剂等。在此基础上,针对弱酸性土壤、中等酸性土壤和强酸性土壤,提出了区域性油菜耐酸高产技术与综合利用模式,以达到缓解土壤酸化、增加油菜籽粒产量、实现增产增效的目的。阐述了油菜高产抗逆的栽培管理措施,并针对我国农田酸化的趋势,提出了未来酸性土壤区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旨在为保障我国食用油安全提供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酸性土壤 耐酸高产 种子丸粒化 配方肥 土壤调理剂 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基材料对盐碱土离子淋出的促进效应
17
作者 吴孝炯 常星岚 +6 位作者 李进军 王润得 顾雅洁 孙科 奚爽 许嘉雨 彭颖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3-179,共7页
粉煤灰在土壤改良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然而,其较低的比表面积和不理想的孔结构制约了作为土壤调理剂的使用效果。该文研究了几种增加粉煤灰基材料孔隙的方法,包括通过酸、碱刻蚀在粉煤灰微粒表面形成孔结构,以及通过从粉煤灰中提取出... 粉煤灰在土壤改良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然而,其较低的比表面积和不理想的孔结构制约了作为土壤调理剂的使用效果。该文研究了几种增加粉煤灰基材料孔隙的方法,包括通过酸、碱刻蚀在粉煤灰微粒表面形成孔结构,以及通过从粉煤灰中提取出来的Al、Fe、Si物种的缩聚反应制备介孔复合氧化物。刻蚀处理后粉煤灰比表面积可从1.65 m^(2)/g增加至3.84 m^(2)/g,复合氧化物的比表面积可达到94.80 m^(2)/g。以粉煤灰基材料作为滨海盐碱土改良剂,通过灌溉淋洗法测试了其对土壤盐基离子淋出的影响。结果表明,粉煤灰基材料都可以加速Na+的淋出,尤其是复合氧化物的促进效果最显著,3次灌溉后土壤含盐量降低约43%。此外,复合氧化物表现出固体酸的特征,可以降低盐碱土的p H。改性粉煤灰有望用作高效的盐碱土改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盐碱土 土壤调理剂 固体废弃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调理剂在作物土传病害防治中的功能作用
18
作者 陈孟乐 周再阳 +6 位作者 卢军 易蔓 罗杰 王丹 张琳丽 李石力 鄢敏 《植物医学》 2025年第2期67-73,共7页
土传病害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植保难题,对作物的健康生长构成严重威胁。该类病害的发生机制复杂,尤其与土壤微生态密切相关,其中土壤微生态失衡是其主要诱因之一。土壤调理剂通过优化土壤生物、物理及化学特性,改善土壤环境,提升作物抗... 土传病害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植保难题,对作物的健康生长构成严重威胁。该类病害的发生机制复杂,尤其与土壤微生态密切相关,其中土壤微生态失衡是其主要诱因之一。土壤调理剂通过优化土壤生物、物理及化学特性,改善土壤环境,提升作物抗病能力,从而缓解土传病害的发生并减轻连作障碍。通过系统分析土壤生态因子与土传病害之间的关系,归纳不同类型土壤调理剂的特征,并从土壤微生态调控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同时,综述了土壤调理剂在土传病害防治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以为土壤健康管理与病害综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传病害 土壤调理剂 土壤微生态 连作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土壤调理剂对晚稻产量与镉含量及土壤有效镉含量的影响
19
作者 周决 袁帅 +2 位作者 郭宋源 陈平平 易镇邪 《作物研究》 2025年第1期5-10,共6页
为筛选适宜湖南省宁乡市轻度镉污染稻田的土壤调理剂,以玉针香和创两优669为供试水稻品种,设置3种土壤调理剂(石灰、生物炭、钙镁水滑石)处理,并以不施土壤调理剂的处理为对照(CK),对不同处理的晚稻产量、镉含量及土壤有效镉含量进行比... 为筛选适宜湖南省宁乡市轻度镉污染稻田的土壤调理剂,以玉针香和创两优669为供试水稻品种,设置3种土壤调理剂(石灰、生物炭、钙镁水滑石)处理,并以不施土壤调理剂的处理为对照(CK),对不同处理的晚稻产量、镉含量及土壤有效镉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种土壤调理剂均可显著提高土壤pH,显著降低土壤有效镉含量,且水稻生育前期以石灰效果较好,齐穗期后以钙镁水滑石效果较好;3种土壤调理剂均可提高晚稻各生育时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其中生物炭与钙镁水滑石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CK处理;3种土壤调理剂均显著降低了水稻各部位镉含量,其中钙镁水滑石和生物炭的降镉效果较好,其糙米镉含量分别较CK下降17.65%~19.59%和15.38%~18.04%,其中玉针香的糙米镉含量分别从0.221 mg/kg降至0.182 mg/kg和0.187 mg/kg,创两优669糙米镉含量从0.194 mg/kg降至0.156 mg/kg和0.159 mg/kg。土壤调理剂对2个水稻品种均有增产、降镉效应,且对玉针香的作用效果更好。综合分析,宁乡市轻度镉污染稻田的适宜土壤调理剂为生物炭与钙镁水滑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稻 土壤调理剂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石膏-草木灰土壤调理剂改良酸化土壤性能研究
20
作者 王晓枫 王永红 +5 位作者 罗显明 付全军 胡茂 何嵘 竹文坤 王晴 《湖南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18-24,共7页
研究以钛石膏和草木灰为原料,制备了不同混合比例的钛石膏-草木灰复合土壤调理剂及其包埋小球,通过盆栽试验探究了其对酸化土壤的改良性能和对燕麦草的促生性能,并测定了改良后土壤的酶活性。结果表明:单一施用草木灰或钛石膏均能提高... 研究以钛石膏和草木灰为原料,制备了不同混合比例的钛石膏-草木灰复合土壤调理剂及其包埋小球,通过盆栽试验探究了其对酸化土壤的改良性能和对燕麦草的促生性能,并测定了改良后土壤的酶活性。结果表明:单一施用草木灰或钛石膏均能提高酸化土壤pH值、燕麦草株高和干重;添加量为5%时,钛石膏-草木灰土壤调理剂的酸化土壤改良性能和植物促生性能最强;在强酸性(pH值=4.5)和弱酸性(pH值=6.5)土壤中,钛石膏-草木灰复合土壤调理剂包埋小球进一步提升了复合调理剂的综合效能,燕麦草的株高和干重显著增加,土壤脱氢酶和脲酶活性显著提升。研究表明,包埋后的复合土壤调理剂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且在不同酸化程度土壤中均表现出优异的酸化土壤改良性能、植物促生性能和土壤酶活性增强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酸化 钛石膏 草木灰 土壤调理剂 海藻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