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介孔材料的合成与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郭翠梨 王小丽 张金利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90-493,497,共5页
双介孔材料是一种同时具有小介孔和大介孔的新型多级孔材料,在吸附和催化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也引起许多研究者的关注。本文较全面地总结了双介孔材料的合成方法,探讨了双介孔材料作为吸附剂和催化剂载体的应用研究状况,并对今... 双介孔材料是一种同时具有小介孔和大介孔的新型多级孔材料,在吸附和催化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也引起许多研究者的关注。本文较全面地总结了双介孔材料的合成方法,探讨了双介孔材料作为吸附剂和催化剂载体的应用研究状况,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如何有效地控制两种介孔的孔结构和孔的空间分布、结构和物化性能的表征以及如何改性以扩大其应用领域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介孔材料 合成 模板 吸附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引导合成非硅基介孔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潘登 王亚明 蒋丽红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500-2506,共7页
非硅基介孔材料由于其突出的结构特性和特殊的光、电、磁性质,广泛应用于许多研究领域,使该类材料的合成逐渐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表面活性剂引导合成非硅基介孔材料的研究进展,阐述了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非离... 非硅基介孔材料由于其突出的结构特性和特殊的光、电、磁性质,广泛应用于许多研究领域,使该类材料的合成逐渐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表面活性剂引导合成非硅基介孔材料的研究进展,阐述了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作为模板剂及混合模板剂合成介孔碳、介孔金属氧化物等非硅基介孔材料的现状,归纳了合成该类介孔材料的最佳工艺条件,总结了不同模板剂引导合成的非硅基介孔材料特点,同时列表对比了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合成该类材料的性能参数和应用领域,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即表面活性剂的绿色化、材料的功能化、合成过程的共模板化是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非硅基介孔材料 合成 模板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辅助模板剂对EISA法制备硅基介孔材料的影响
3
作者 田慧娟 杨虹 冯启言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58-363,共6页
采用EISA法,以PEG为主模板剂,根据辅助模板剂添加情况的不同,分别制备出S-N-A-T,S-NH3,S-TMAOH3种不同的硅基介孔材料.用X线衍射、氮气吸附脱附以及红外光谱等手段对3种材料进行了表征,在此基础上,通过吸附实验对比材料的吸附性能.表征... 采用EISA法,以PEG为主模板剂,根据辅助模板剂添加情况的不同,分别制备出S-N-A-T,S-NH3,S-TMAOH3种不同的硅基介孔材料.用X线衍射、氮气吸附脱附以及红外光谱等手段对3种材料进行了表征,在此基础上,通过吸附实验对比材料的吸附性能.表征结果显示,添加辅助模板剂后扩孔作用显著,大大改善产物的介孔结构,因此EISA法中添加辅助模板剂非常必要.其中以TMAOH为辅助模板剂合成的样品S-TMAOH介孔短程有序,各参数最佳.吸附研究表明,S-TMAOH对铅离子的吸附性能明显高于S-N-A-T和S-NH3,其吸附量受溶液pH值影响,在pH值为6.0时吸附容量最大.以TMAOH为辅助模板剂,制备的S-TMAOH材料对铅离子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和再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ISA法 辅助模板剂 制备 介孔材料 吸附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序介孔材料的合成及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杨晓红 吉海峰 +2 位作者 李程 李建武 瞿雄伟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21,共4页
自从1992年Mobil公司的研究人员选用烷基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为模板剂,首次合成了介孔氧化硅分子筛M41S系列以来,中孔SiO2纳米粒子(MSNs)始终吸引研究人员,因为介孔材料具有大比表面积、高孔道规整度和孔径分布范围集中等优点,而... 自从1992年Mobil公司的研究人员选用烷基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为模板剂,首次合成了介孔氧化硅分子筛M41S系列以来,中孔SiO2纳米粒子(MSNs)始终吸引研究人员,因为介孔材料具有大比表面积、高孔道规整度和孔径分布范围集中等优点,而且具有优良的结构可设计性。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主要介绍了介孔SiO2材料的不同合成方法,如溶胶-凝胶法、微波辅助技术、化学蚀刻技术和模板法等,并简单介绍了其应用,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材料 合成 软模板法 微波辅助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分子筛制备技术新进展——二次合成、超分子自组装和介孔生成剂法 被引量:5
5
作者 刘启予 范炜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0-73,共14页
具有内部介孔结构的多级孔分子筛兼具微孔分子筛和介孔材料的功能,拥有良好的传质和催化特性.在过去的几十年内,介孔分子筛在催化、吸附和分离领域发展迅速.近年来,新型合成方法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介孔分子筛孔道结构、组分及形... 具有内部介孔结构的多级孔分子筛兼具微孔分子筛和介孔材料的功能,拥有良好的传质和催化特性.在过去的几十年内,介孔分子筛在催化、吸附和分离领域发展迅速.近年来,新型合成方法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介孔分子筛孔道结构、组分及形貌灵活可控的调节.本综述讨论了近期出现的多种新合成路径,重点介绍了近期发展起来的二次合成制备低硅/铝介孔分子筛、超分子自组装合成介孔分子筛及有机小分子原位合成介孔分子筛技术.对这些合成技术的机理进行了讨论,以期为介孔分子筛未来的发展提供思路.文章的最后还讨论了不同的合成策略所面临的一些关键性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孔材料 介孔分子筛 合成 催化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