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参与一次调频的新能源发电并网系统振荡机理分析与参数优化配置
1
作者 张振宇 张钢 +5 位作者 栗龙轩 柯贤波 程林 霍沛峥 张浩 别朝红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4-134,共11页
为提升新能源并网系统的稳定性,针对关键参数变化对系统振荡现象的影响机理展开研究,并提出参数优化配置方案。首先,建立参与一次调频的典型新能源发电并网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基于特征值分析辨识并网系统中的主导振荡模式。在此基础上... 为提升新能源并网系统的稳定性,针对关键参数变化对系统振荡现象的影响机理展开研究,并提出参数优化配置方案。首先,建立参与一次调频的典型新能源发电并网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基于特征值分析辨识并网系统中的主导振荡模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Jacobian矩阵特征值随系统参数变化的运动轨迹,揭示了系统发生振荡现象的内在机理,并利用灵敏度指标及紧相关因子定量分析了不同参数变化对系统动力学稳定性与频率调节的影响规律,确定影响系统稳定性的关键参数。最后,提出了基于深度Q网络(DQN)算法的新能源一次调频响应参数优化配置方案,并利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西北分部实测数据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当有功下垂系数增大至0.0057时,一对共轭复根同时穿越虚轴,即系统发生Hopf分岔而失去稳定性,并开始出现慢尺度振荡现象。上述参数优化方法不仅提高了电网调频能力,而且保障了电网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并网系统 动力学稳定性 紧相关因子分析 分岔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岔理论的全脑动力学建模分析
2
作者 郭琪丽 魏静 +3 位作者 刘宇轩 许亚茹 郝志鹏 杨艳丽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7700-7709,共10页
传统的全脑动力学模型反演技术采用静态的单一特征来约束,忽略了脑网络的动态波动,缺少对相应特征的定性分析,导致建模精度不高、解释性不够。针对这一问题,在基于分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多目标期望最大化算法。该方法利用动态平均... 传统的全脑动力学模型反演技术采用静态的单一特征来约束,忽略了脑网络的动态波动,缺少对相应特征的定性分析,导致建模精度不高、解释性不够。针对这一问题,在基于分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多目标期望最大化算法。该方法利用动态平均场模型,结合基于多模态影像数据提取的脑结构功能特征进行建模。进一步利用分岔理论对模型的多个约束特征定性分析,选取其中的功能连接、动态功能连接和亚稳态特征联合约束模型反演。通过分岔分析确定初始参数值,使用期望最大化算法迭代优化参数组合,定量分析的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平均场模型 分岔分析 多模态 多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缺氧对闭环呼吸系统的影响及其动力学机制研究
3
作者 夏露源 段利霞 王智慧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82-800,共19页
呼吸控制系统精确控制呼吸节律的生成和维持,以适应机体在不同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需求.当机体动脉血中的氧分压低于正常范围时,可能引发病理性呼吸急促.Pre-Bötzinger复合体作为呼吸节律起源的关键部位,其中包含呼气神经元、吸气... 呼吸控制系统精确控制呼吸节律的生成和维持,以适应机体在不同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需求.当机体动脉血中的氧分压低于正常范围时,可能引发病理性呼吸急促.Pre-Bötzinger复合体作为呼吸节律起源的关键部位,其中包含呼气神经元、吸气神经元和跨时相神经元,这些神经元通过神经调节和化学调节等多种机制协同工作,共同调控呼吸节律.呼吸过程涉及神经元网络的放电活动、肺泡的扩张与收缩、以及血液中氧气的传输等多个时间尺度的相互作用.在一定的缺氧条件下,闭环系统可以实现自我恢复.文章主要研究在不同的初始放电状态时,持续性缺氧干扰后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研究结果表明,系统的恢复情况可分为:完全恢复至常氧水平、部分恢复至轻度缺氧水平或完全无法恢复.基于方波电流的简洁性,简化了模型并应用动力学分析方法,探讨了产生不同缺氧反应的动力学机制.分岔分析表明,系统在施加持续缺氧前、缺氧过程中、移除缺氧后以及再次达到稳定状态的各个阶段的分岔结构变化是影响系统恢复能力的关键因素,并且只有缺氧前后分岔结构不发生改变的情形下,系统才具备自我恢复至常氧的能力.本研究增进了持续缺氧干扰对呼吸节律影响的理解,研究节律恢复的外部因素和生理条件的联系,以及节律恢复的内在动力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节律 闭环呼吸控制模型 分岔分析 快慢变量分离 簇放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超磁致伸缩驱动器混沌特性分析
4
作者 闫洪波 韩世发 +2 位作者 马庆振 于均成 黄海涛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18,共5页
混沌运动和准周期运动是超磁致伸缩驱动器中两种常见的不稳定性形式。本文用压磁方程和结构动力学建立了GMA系统方程,无量纲化处理后对其混沌特性进行分析,对输出响应进行仿真。用4阶龙格—库塔法求解近似解析解,并绘制系统响应随无量... 混沌运动和准周期运动是超磁致伸缩驱动器中两种常见的不稳定性形式。本文用压磁方程和结构动力学建立了GMA系统方程,无量纲化处理后对其混沌特性进行分析,对输出响应进行仿真。用4阶龙格—库塔法求解近似解析解,并绘制系统响应随无量纲激振力f_(φ)和激励频率Ω变化的分岔图和Lyapunov指数图,以及相应的时域波形、相轨迹图、幅值谱图和Poincaré图。结果表明:激振力在区间(0,1.56)和(3.41,5)内有周期性,激励频率在区间(0,1.07)、(1.11,1.8)和(2.11,3)内有周期性。调整激励力和频率可避免混沌运动发生,从而提高驱动器的工作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磁致伸缩驱动器 非线性动力学 分岔 混沌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间隙对起落架地面滑跑摆振特性影响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阮爽 张明 聂宏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4-243,共10页
针对两种常见的飞机滑跑状态,即减摆状态和操纵状态,建立多自由度起落架摆振动力学模型,研究间隙对两者的影响机理,得到了两种不同形式的含间隙起落架摆振动力学数学模型。通过非光滑系统光滑化处理以及多维系统数值分析求解。结果表明... 针对两种常见的飞机滑跑状态,即减摆状态和操纵状态,建立多自由度起落架摆振动力学模型,研究间隙对两者的影响机理,得到了两种不同形式的含间隙起落架摆振动力学数学模型。通过非光滑系统光滑化处理以及多维系统数值分析求解。结果表明,减摆状态下,起落架摆振频率会略微增大,结构库伦摩擦能够减弱结构间隙引发的持续摆振影响。对于操纵状态,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进行频域特性分析,发现支柱侧弯以及扭转之间耦合严重,两者的刚度直接决定起落架的摆振频率;存在结构间隙后,起落架整体的频率会变小,最终系统均会逐步趋于稳定的极限环震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落架摆振 结构间隙 非线性动力学 分岔分析 频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刹车诱导颤振稳定性分析与减振设计 被引量:1
6
作者 蒋伟 张明 +2 位作者 尹乔之 朱鑫 胡晓航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70-779,共10页
以飞机刹车装置为研究对象,对飞机刹车诱发振动问题进行了研究。针对飞机滑跑过程中的复杂制动环境对盘面摩擦特性影响,建立了考虑液压系统及盘面材料属性的刹车盘组非线性动力学分析模型,且为新材料技术的发展预留了模型接口。从实际... 以飞机刹车装置为研究对象,对飞机刹车诱发振动问题进行了研究。针对飞机滑跑过程中的复杂制动环境对盘面摩擦特性影响,建立了考虑液压系统及盘面材料属性的刹车盘组非线性动力学分析模型,且为新材料技术的发展预留了模型接口。从实际工程应用价值出发,以机轮速度、液压系统等效阻尼、刹车盘面阻尼、盘面摩擦特性几类关键因素为控制变量,利用数值仿真与分岔理论等非线性分析手段研究了上述参数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并确定了使系统保持稳定的结构参数范围,方便对结构进行参数化快速分析设计。基于模型分析的结果,揭示了刹车振动产生的部分原因,从结构参数和刹车控制律两方面针对性的提出了对应的减振优化措施,进而形成了完整的飞机刹车诱导颤振的分析方法,为飞机制动器设计初期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刹车诱导振动 非线性模型 分岔理论 稳定性分析 减振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射肋式空间可展开天线机构设计与分析
7
作者 田大可 宋玉群 +3 位作者 金路 高海明 刘荣强 赵丙峰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50,共11页
可展开天线机构是网面可展开天线的关键组成部分,对天线展开后结构的稳定性和刚度具有重要影响。针对空间可展开天线大型化、高收纳率、高精度化发展趋势,设计了一种辐射肋式空间可展开天线机构新构型。首先,开展了天线整体结构设计,根... 可展开天线机构是网面可展开天线的关键组成部分,对天线展开后结构的稳定性和刚度具有重要影响。针对空间可展开天线大型化、高收纳率、高精度化发展趋势,设计了一种辐射肋式空间可展开天线机构新构型。首先,开展了天线整体结构设计,根据结构组成进行尺寸计算并建立了结构的三维模型;然后,采用数值仿真软件开展了机构运动学仿真研究,并分析了运动的变化规律;最后,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开展了结构模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机构能够实现由收拢至展开的运动变化,展开过程中机构具有良好的同步性,构件间无干涉,验证了结构方案及原理的正确性和可行性。研究结果对于空间可展开天线基础理论及工程应用等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折展机构 可展开天线 分叉结构 机构设计 运动学分析 模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Rulkov神经元的复杂动力学行为
8
作者 薛睿 张莉 安新磊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71-979,共9页
基于混沌的Rulkov神经元模型,考虑2个相同神经元在电耦合下的情形,通过数值计算对耦合Rulkov神经元模型进行双参数分岔分析,并借助单参数分岔图以及最大Lyapunov指数图进一步验证其分岔模式.结果表明:耦合Rulkov神经元模型呈倍周期分岔... 基于混沌的Rulkov神经元模型,考虑2个相同神经元在电耦合下的情形,通过数值计算对耦合Rulkov神经元模型进行双参数分岔分析,并借助单参数分岔图以及最大Lyapunov指数图进一步验证其分岔模式.结果表明:耦合Rulkov神经元模型呈倍周期分岔道路、拟周期道路以及阵发性道路3条典型的混沌路径;该模型具有伴有混沌的加周期分岔现象;随着耦合强度的增加,耦合Rulkov模型呈更复杂的动力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lkov神经元 电耦合 双参数分岔分析 最大LYAPUNOV指数 混沌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同步机稳定性分析及其参数自适应调节策略研究
9
作者 尹军 克帕依吐·吐尔逊 +1 位作者 支志远 马美玲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4-501,共8页
针对新型电力系统弱电网特性面临的安全稳定挑战,提出一种参数自适应调节的虚拟同步机控制策略,用于并网变流器控制。通过分析系统的根轨迹特性,制定了虚拟阻尼和虚拟惯量等参数的自适应调节方案。对控制环节中的关键参数进行分岔分析,... 针对新型电力系统弱电网特性面临的安全稳定挑战,提出一种参数自适应调节的虚拟同步机控制策略,用于并网变流器控制。通过分析系统的根轨迹特性,制定了虚拟阻尼和虚拟惯量等参数的自适应调节方案。对控制环节中的关键参数进行分岔分析,揭示了虚拟同步机中分岔现象的规律,确定了虚拟惯量和虚拟阻尼的自适应调节范围。实验结果证明,与固定参数调节方案相比,本文所提出的自适应调节方案能够更快地抑制频率波动,减少超调量,提高系统稳定性。这一研究能够有效提高新能源并网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电网 分岔分析 虚拟同步机 根轨迹 参数自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滞分数阶生态流行病系统的动态演化分析
10
作者 王飞龙 肖敏 赵静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96-1503,共8页
为研究时滞分数阶系统的动力学演化特征,提出一个时滞分数阶生态流行病模型。首先,分析了平衡点稳定性和Hopf分岔特性,发现当时滞参数小于分岔点时,系统的正平衡点处是渐近稳定的;当时滞参数大于分岔点时,系统在正平衡点处发生Hopf分岔... 为研究时滞分数阶系统的动力学演化特征,提出一个时滞分数阶生态流行病模型。首先,分析了平衡点稳定性和Hopf分岔特性,发现当时滞参数小于分岔点时,系统的正平衡点处是渐近稳定的;当时滞参数大于分岔点时,系统在正平衡点处发生Hopf分岔。其次,讨论了控制项的反馈增益对平衡点稳定性和分岔动力学的影响机制,阐明了分岔点随着反馈增益的增大而减小,即可以通过减小反馈增益来改良系统的稳定性。最后,通过数值仿真对理论结果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流行病学模型 动态演化分析 分数阶 时滞延迟 HOPF分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峰后岩石非Darcy渗流的分岔行为研究 被引量:44
11
作者 缪协兴 陈占清 +1 位作者 茅献彪 陈荣华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60-667,共8页
煤矿采动围岩大多处于峰后应力状态或破碎状态,其渗流一般不符合Darcy定律,为非Darcy渗流系统.峰后岩石非Darcy渗流系统的失稳和分岔是煤矿突水和煤与瓦斯突出动力灾害发生的根源.文中用谱截断方法建立了Ahmed-Sunada型非Darcy渗流系统... 煤矿采动围岩大多处于峰后应力状态或破碎状态,其渗流一般不符合Darcy定律,为非Darcy渗流系统.峰后岩石非Darcy渗流系统的失稳和分岔是煤矿突水和煤与瓦斯突出动力灾害发生的根源.文中用谱截断方法建立了Ahmed-Sunada型非Darcy渗流系统的降阶动力学方程,再由变量代换得到以无量纲变量表示的平衡态附近的演化方程,分析了系统的分岔条件,给出了系统的各种吸引子图案,并结合采矿工程实际,用非线性数学的观点揭示了煤矿突水和煤与瓦斯突出的机理.研究表明:当非Darcy渗流系统渗流特性和边界压力的初始值满足一定条件时,系统由平衡转向不稳定,即存在跨临界Hopf分岔和切分岔,并且,系统的动力学响应不随渗透特性连续变化,即该系统存在突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图 分岔行为 变量代换 平衡态 吸引子 演化方程 表示 煤矿 煤与瓦斯突出 突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间距隧道爆破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45
12
作者 张庆松 李利平 +2 位作者 李术才 丁万涛 洪卫良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655-2660,2666,共7页
分岔隧道是一种新型隧道结构形式。以漆树槽分岔隧道为工程背景,进行了掘进爆破的围岩震动效应试验,通过不同掏槽结构下爆破震动作用隧道围岩衬砌质点振动速度的频谱分析与质点振动速度幅值的分布情况分析,对小间距公路隧道混凝土衬砌... 分岔隧道是一种新型隧道结构形式。以漆树槽分岔隧道为工程背景,进行了掘进爆破的围岩震动效应试验,通过不同掏槽结构下爆破震动作用隧道围岩衬砌质点振动速度的频谱分析与质点振动速度幅值的分布情况分析,对小间距公路隧道混凝土衬砌及其围岩在爆破地震波作用下的力学特征进行论述,重点研究了小间距隧道中隔墙及爆破掌子面的震动特性及变化规律。试验与分析结果表明,(1)中墙迎爆侧为振速峰值区,以水平径向振速最大,且沿着中墙走向呈现规律性变化;(2)掏槽孔爆破产生的地震效应最为强烈,其震动强度是扩槽眼和周边眼的2倍左右;(3)衬砌振速主振频率主要分布在低频段,以20~95Hz为集中频段,高频地震波衰减极快;(4)同一测试断面中最大振速峰值出现在拱顶和边墙中部位置的概率最大,且大小比较接近,爆破掌子面附近的振速不适合萨道夫斯基预测公式,受爆破夹制及自由面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岔隧道 小间距 爆破监测 动力特性 频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混凝土类材料损伤局部化分叉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赵吉东 周维垣 +1 位作者 黄岩松 杨若琼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0-83,共4页
针对岩石混凝土类材料 ,提出了损伤局部化分叉模型。根据材料发生损伤局部化分叉的充要条件 ,对平面应变和平面应力情况下单轴拉伸、纯剪以及单轴压缩情况下的局部化结果进行了分叉分析 ,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比较 ,说明文中模型是可行的 ... 针对岩石混凝土类材料 ,提出了损伤局部化分叉模型。根据材料发生损伤局部化分叉的充要条件 ,对平面应变和平面应力情况下单轴拉伸、纯剪以及单轴压缩情况下的局部化结果进行了分叉分析 ,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比较 ,说明文中模型是可行的 ,且已应用于拱坝坝踵开裂分析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 混凝土 损伤局部化 分叉分析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增量谐波平衡法的齿轮系统非线性动力学 被引量:26
14
作者 杨绍普 申永军 刘献栋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0-42,95,i004,共5页
利用增量谐波平衡法研究了一类考虑时变啮合刚度和间隙的直齿轮副的非线性动力学,建立了这类模型的解的统一形式。同时研究了系统的分岔特性以及阻尼比、外激励幅值对系统幅频曲线的影响。利用本文结果可以得到任意精度的近似解,从而可... 利用增量谐波平衡法研究了一类考虑时变啮合刚度和间隙的直齿轮副的非线性动力学,建立了这类模型的解的统一形式。同时研究了系统的分岔特性以及阻尼比、外激励幅值对系统幅频曲线的影响。利用本文结果可以得到任意精度的近似解,从而可以更好地分析和控制齿轮系统的动力学。最后,指出了其它文献中未注意到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量谐波平衡法 非线性动力学 齿轮系统 时变啮合刚度 直齿轮副 统一形式 分岔特性 幅频曲线 类模型 阻尼比 外激励 近似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结构整体屈曲的临界荷载分析 被引量:32
15
作者 韩庆华 金辉 +1 位作者 艾军 刘兴业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051-1057,共7页
很多工程结构的承载力取决于整体屈曲分析所确定的稳定承载能力.一般认为特征值屈曲计算值是非线性屈曲计算值的上限,而且按照第一阶屈曲模态施加初始缺陷必将减小临界荷载,通过数值计算表明实际工程中会出现相反的结果,并根据屈曲理... 很多工程结构的承载力取决于整体屈曲分析所确定的稳定承载能力.一般认为特征值屈曲计算值是非线性屈曲计算值的上限,而且按照第一阶屈曲模态施加初始缺陷必将减小临界荷载,通过数值计算表明实际工程中会出现相反的结果,并根据屈曲理论研究了上述现象的机理.比较了不同的屈曲类型屈曲后平衡路径的发展特征及其缺陷影响,采用若干典型结构作为算例对特征值屈曲分析进行探讨,发现其适用范围为直柱、框架及平板结构,并以实际结构为例进行了验证.通过分析得知:不同类型的屈曲形式有着不同的缺陷敏感性;屈曲后平衡路径的发展特征决定了特征值屈曲分析的偏差情况;对极值点屈曲的结构进行临界荷载分析,需要施加正负缺陷进行比较以得到最低临界荷载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值点 分支点 临界荷载 特征值屈曲分析 非线性屈曲分析 初始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振荡中的 Hopf 分歧研究 被引量:40
16
作者 邓集祥 刘广生 边二曼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91-394,共4页
本文利用Hopf分歧理论和中心流形理论,揭示了低频振荡中的非线性奇异现象。提出了与常规线性化分析不同的小干扰稳定域的新观点。得到了在临界点附近即使系统全部特征根都具有负实部时,在小扰动下系统特性和状态也可能发生突变的... 本文利用Hopf分歧理论和中心流形理论,揭示了低频振荡中的非线性奇异现象。提出了与常规线性化分析不同的小干扰稳定域的新观点。得到了在临界点附近即使系统全部特征根都具有负实部时,在小扰动下系统特性和状态也可能发生突变的新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pf分岐 中心流形 低频振荡 线性化 电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自由度两模式并联机构结构综合与位置分析 被引量:14
17
作者 石志新 叶梅燕 +1 位作者 罗玉峰 杨廷力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83-389,共7页
为设计可实现一机多用的并联机构,提出了多模式并联机构的结构类型综合方法以及操作模式分析方法。首先利用方位特征集方法,综合得到一类(640种)具有运动分岔特性的4自由度并联机构;然后从中优选出一种机构进行操作模式分析,分析结果表... 为设计可实现一机多用的并联机构,提出了多模式并联机构的结构类型综合方法以及操作模式分析方法。首先利用方位特征集方法,综合得到一类(640种)具有运动分岔特性的4自由度并联机构;然后从中优选出一种机构进行操作模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机构处于分岔奇异点时动平台瞬时自由度为5,此时采用冗余驱动的方法可引导动平台通过分岔奇异点顺利到达三平移一转动或两平移两转动模式;最后推导了该并联机构处于上述2种操作模式时的位置正、逆解分析方程,得知位置逆解方程和三平移一转动模式时的位置正解方程均可解析求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构 运动分岔 操作模式 位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STATCOM的风电系统鞍结分岔边界追踪及其非线性解析表达 被引量:5
18
作者 马幼捷 刘进华 +2 位作者 周雪松 刘思佳 李季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0-93,98,共5页
借助常规电力系统计算二维参数分岔边界的方法和思路,以风电注入有功功率Pin、STATCOM的参数KMdc为控制参数,追踪得到风电系统节点电压二维鞍结分岔边界,通过对分岔边界的分析,得出风电场注入有功和STATCOM参数共同作用下影响风电系统... 借助常规电力系统计算二维参数分岔边界的方法和思路,以风电注入有功功率Pin、STATCOM的参数KMdc为控制参数,追踪得到风电系统节点电压二维鞍结分岔边界,通过对分岔边界的分析,得出风电场注入有功和STATCOM参数共同作用下影响风电系统电压稳定性的规律;接着以二次多项式作为风电系统参数空间中鞍结分岔边界的近似非线性解析表达式。通过算例仿真验证了该方法逼近真实边界的高精度及其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TCOM 风电 分岔 鞍结分岔边界 电压稳定性 非线性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流模式控制Boost变换器中的呼吸现象 被引量:16
19
作者 周宇飞 陈军宁 柯导明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15-919,共5页
 本文揭示了在电流模式控制Boost变换器中,由于存在内部或外部耦合电路引起的传导和辐射干扰,使得有可能产生呼吸现象,这是一种以较长的周期按顺序交替历经规则、分谐波和混沌状态的时间分叉现象,在功率变换电路中是一种非正常的工作状...  本文揭示了在电流模式控制Boost变换器中,由于存在内部或外部耦合电路引起的传导和辐射干扰,使得有可能产生呼吸现象,这是一种以较长的周期按顺序交替历经规则、分谐波和混沌状态的时间分叉现象,在功率变换电路中是一种非正常的工作状态.可以通过建立具有固定初相位的模拟干扰信号,并使其频率与变换器的开关频率相同,以便将呼吸现象(时间分叉)转换为参数分叉,并从分叉控制的角度来对这种呼吸现象进行合理解释和理论分析,从而给出变换器稳定设计的理论依据.理论分析结果与数值仿真是完全一致的,另外,在电路实验中也得到了印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OST变换器 电流模式控制 呼吸 功率变换电路 辐射干扰 耦合电路 分叉现象 混沌状态 干扰信号 工作状态 开关频率 分叉控制 数值仿真 分析结果 稳定设计 电路实验 初相位 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风电系统动态电压稳定的分岔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许珊珊 汤放奇 +1 位作者 周任军 马新惠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7-71,共5页
为研究接入风电场的电力系统的风电场注入功率和负荷节点无功功率这2个参数独立及共同作用对系统动态电压稳定的影响,针对接入加入动态负荷模型的异步机风电场和双馈机风电场的单机无穷大系统,分别进行了单参数和双参数分岔分析。分析... 为研究接入风电场的电力系统的风电场注入功率和负荷节点无功功率这2个参数独立及共同作用对系统动态电压稳定的影响,针对接入加入动态负荷模型的异步机风电场和双馈机风电场的单机无穷大系统,分别进行了单参数和双参数分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双参数分岔分析相对单参数分岔分析更能揭示系统参数对电压稳定的影响。同一系统结构和参数下,2种系统中当注入功率持续增大时,无功负荷过重会极大降低系统的稳定裕度;当注入功率保持恒定时,无功负荷的变化不影响系统稳定;通过风电场注入功率与无功负荷的协调运作,避开注入功率持续增大时无功负荷重载情况,系统可运行到效率最高;双馈电机风电系统稳定性高于异步电机风电系统,且双馈电机风电系统能得到更准确的系统稳定裕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步风电系统 双馈风电系统 电压稳定 动态负 荷模型 单参数分岔 双参数分岔 分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