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llaborative prediction for bus arrival time based on CPS 被引量:3
1
作者 蔡雪松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3期1242-1248,共7页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real-time public transport information release system, a collaborative prediction model was proposed based on cyber-physical systems architecture. In the model, the total bus travel time was...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real-time public transport information release system, a collaborative prediction model was proposed based on cyber-physical systems architecture. In the model, the total bus travel time wa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running time, dwell time and intersection delay time, and the data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of historical data, static data and real-time data. The bus arrival time was obtained by fusion computing the real-time data in perception layer together with historical data and static data in collaborative layer. The validity of the collaborative model was verified by the data of a typical urban bus line in Shanghai, and 1538 sets of data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from three different perspectives. By comparing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with the actual results, it is shown that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with higher prediction accuracy, and the collaborative prediction model adopted is able to meet the demand for bus arrival predi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diction model cyber-physical system architecture bus arrival time collaborative predi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城市创新的公园地方性建构——以深圳湾公园计划实践为例
2
作者 王世福 李颖怡 邓昭华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1-29,共9页
在全球化与城镇化背景下,公园地方性是在协同城市创新发展过程中,基于自然演化与人文活动,不断迭代重构形成的独特在地属性。通过提出“公园地方性”概念及创新协同机制,并以深圳湾公园计划作为实证,为协同城市创新的公园地方适应性演... 在全球化与城镇化背景下,公园地方性是在协同城市创新发展过程中,基于自然演化与人文活动,不断迭代重构形成的独特在地属性。通过提出“公园地方性”概念及创新协同机制,并以深圳湾公园计划作为实证,为协同城市创新的公园地方适应性演化与重构提供理论与实践启示。理论方面,以地方理论的3种研究视角为基础,提出公园地方实践(景观表征)、再现地方(社会建构)与地方再现(场景活力)的“三元地方性”研究框架;基于公园是城市创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论述“环境-主体-需求”的创新驱动作用、“内部-边界-外部”联动的创新空间网络、“空间-治理-文化”的要素系统创新和“区域(城市)-社区-场地”的多尺度地方性传导体系。实证方面,阐释深圳湾公园计划的创新实践,总结环深圳湾大公园系统和红树林湿地保护利用的2个公园案例——华侨城国家湿地公园和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的地方性建构路径。最后进行总结与思考,指出协同创新是公园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与动力来源,空间、治理和文化的协同创新决定着公园地方性的根本属性;未来公园地方性建构的发展趋势是融合地域自然文化、社会需求与地方感知的景观空间实践;建立社会参与、科学完善和智慧高效的公园治理体系;构建生态持续、地方特色和多元活力的公园文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公园地方性 协同 城市创新 深圳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协同的勘察设计平台数据架构设计方法
3
作者 秦寰宇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22,共7页
随着现代工程建设的规模和复杂性不断攀升,大型勘察设计项目对高效、精准的多专业协同设计需求日益显著。传统协同方式因版本控制不便、信息同步复杂、沟通成本高昂且易出错等问题,已难以满足当前行业需求。为解决以上痛点,攻克数据协... 随着现代工程建设的规模和复杂性不断攀升,大型勘察设计项目对高效、精准的多专业协同设计需求日益显著。传统协同方式因版本控制不便、信息同步复杂、沟通成本高昂且易出错等问题,已难以满足当前行业需求。为解决以上痛点,攻克数据协同技术、实现数据的高效流转与协同成为推动勘察设计行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提出基于数据协同的勘察设计平台数据架构设计方法,依托TOGAF企业架构方法论,系统地对数据识别、建模、流转、部署等关键环节进行全面分析。通过数据分类与标准化工作,明确了数据类型及其管理规范;通过构建精细化的公共数据与专业数据模型,确保了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通过设计高效的数据共享机制与版本控制策略,实现了数据在平台内的顺畅流通与更新。同时,结合实际案例展示了数据架构的应用效果。通过本文方法搭建一个灵活、可扩展的数据架构,提升全桥设计效率30%以上,降低过期数据使用率60%以上,降低专业接口冲突80%以上。综上,本文提出的数据架构不仅提升了勘察设计项目的执行效率,还有效避免了数据错乱和过期数据使用的问题,提高了数据共享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并具有良好的可拓展性,为平台的应用拓展提供了无限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察设计 数据协同 数据架构 TOGAF 架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网计算:愿景与关键技术
4
作者 刘杨 孙浩南 程伟强 《中兴通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52,共6页
随着5G/6G通信、边缘计算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传统网络架构面临算力资源分布不均、服务响应延迟高、动态适应能力不足等挑战。提出三级分层在网计算体系架构,通过算力泛在化、服务动态化与决策智能化的深度协同,解决算网协同关键... 随着5G/6G通信、边缘计算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传统网络架构面临算力资源分布不均、服务响应延迟高、动态适应能力不足等挑战。提出三级分层在网计算体系架构,通过算力泛在化、服务动态化与决策智能化的深度协同,解决算网协同关键瓶颈。该架构在数据中心网络速率限制中显著提升处理性能与系统稳定性,为高效数据传输、灵活网络服务及大规模智能训练提供支撑,推动网络向高性能、智能化方向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网计算 架构 算网协同 智能网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智能化建设高质量发展难题与路径 被引量:14
5
作者 王国法 任怀伟 富佳兴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共18页
煤矿智能化是推动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围绕煤矿智能化的基础理论研究、技术体系构建及示范推广进行了系统综述,全面分析煤矿智能化建设的现状,明确了当前智能化发展中面临的关键技术瓶颈和解决这些技术难题以推动煤矿行业高... 煤矿智能化是推动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围绕煤矿智能化的基础理论研究、技术体系构建及示范推广进行了系统综述,全面分析煤矿智能化建设的现状,明确了当前智能化发展中面临的关键技术瓶颈和解决这些技术难题以推动煤矿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在基础理论方面,重点探讨了数字煤矿与智能化开采基础理论的研究进展;在技术体系构建方面,总结了智能化煤矿的关键技术模块;在示范推广方面,以典型示范矿井为案例,总结了智能化系统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并分析了推广过程中面临的技术、管理等制约因素。基于对煤矿智能化基础理论和技术体系的深入研究,以及示范矿井建设的实践经验,系统梳理了智能地质保障、信息通信、掘进、开采及智能安全控制系统等技术领域的现状与突出问题,特别针对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高效掘进、高效开采、机器人协同作业及系统运维等技术瓶颈进行了深入剖析。聚焦于复杂条件下的高效掘进技术、薄煤层和冲击地压煤层的高效开采、煤矿机器人关键技术、新一代智能安控系统的研发,加快露天煤矿的大型化和智能化进程,完善煤矿智能化运维标准体系和推动智能化系统的迭代升级,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牵引,加快煤矿采掘装备的成套化、高端化、数智化发展,为煤矿智能化建设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装备支撑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智能化 技术架构 机器人协同作业 系统运维 标准体系建设 装备成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云控分层架构的电动重型货车预测性节能巡航控制研究
6
作者 万科科 江发潮 +4 位作者 李淑艳 钟薇 王璐瑶 张傲 高博麟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22-1533,1587,共13页
随着车路云一体化系统的不断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的云控节能技术已成为当前产业化落地应用的重点方向。然而,现有电动重型货车的节能控制技术中仍存在两方面不足:其一,缺乏面向节能驾驶应用的云控分层架构设计;其二,现有基于坡度信息的节... 随着车路云一体化系统的不断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的云控节能技术已成为当前产业化落地应用的重点方向。然而,现有电动重型货车的节能控制技术中仍存在两方面不足:其一,缺乏面向节能驾驶应用的云控分层架构设计;其二,现有基于坡度信息的节能车速优化研究中,未充分考虑电动重型货车制动能量回收与空挡滑行等动力系统特性,导致节能效果受限。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构建了基于云控分层架构的电动重型货车预测性节能巡航控制系统。首先,基于云控系统原理设计了面向节能驾驶应用的系统架构,并提出一种车云协同的滚动优化控制方法。其次,基于云端坡度信息和电动重型货车的能耗模型,设计了一种融合经济车速、空挡滑行和制动能量回收协同规划的节能巡航算法。该算法通过构建分层异质密度下的状态空间,并采用状态点近似的方法实现动态规划算法的求解。最后,通过典型上下坡工况进行了规划效果的分析与验证,该算法表现出了显著的预见性节能驾驶特性。此外,基于真实道路坡度信息进行了与传统节能巡航算法的对比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在考虑空挡滑行的情况下提升了4.29%的节能率,证明了空挡滑行在电动重型货车节能控制中的潜力。搭建车云分层平台对系统架构与节能效果进行了综合验证,累计200 km的有效测试数据显示:相比定速巡航,节能效果最大可达8%;相比人工驾驶,节能率为1.62%-3.40%。以上研究表明,云控预测性节能巡航系统具有显著的节能潜力,可综合提高车辆及驾驶员的节能行驶能力,具有重要的产业化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性节能巡航 云控分层架构 动态规划算法 空挡滑行 动力系统与车速协同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多算力中心协同的广域智算网络仿真架构设计
7
作者 边彦晖 刘明远 虞红芳 《中兴通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46,共8页
针对智算仿真难以满足广域网时空动态性需求的情况,提出了一种面向多算力中心协同的广域智算网络仿真架构。该架构的主要创新点包括:基于属性图模型的拓扑抽象方法,实现异构算力间不规则连接建模和不稳定网络还原;基于流感知框架的广域... 针对智算仿真难以满足广域网时空动态性需求的情况,提出了一种面向多算力中心协同的广域智算网络仿真架构。该架构的主要创新点包括:基于属性图模型的拓扑抽象方法,实现异构算力间不规则连接建模和不稳定网络还原;基于流感知框架的广域通信模拟架构,提供高精度网络通信仿真;事件触发的多算力中心动态调度协议,通过逻辑时钟保障跨域操作因果一致性。本架构的提出弥补了广域多算力中心背景下仿真工具的缺失,为广域智算领域的相关研究人员提供高效、可靠的仿真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算力中心协同 广域环境 算网融合 仿真架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域无人集群协同架构及关键技术研究
8
作者 郭海波 王晨宇 +2 位作者 李瑞康 张亚龙 王瑞尧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9-182,共4页
相比传统有人作战模式,无人集群协同作战优势明显,已成为现代装备的研制趋势,跨域无人集群协同架构对无人集群作战效能发挥尤为重要。通过分析跨域无人集群协同作战运用模式,归纳出跨域无人集群协同架构需具备体系兼容、架构开放、去中... 相比传统有人作战模式,无人集群协同作战优势明显,已成为现代装备的研制趋势,跨域无人集群协同架构对无人集群作战效能发挥尤为重要。通过分析跨域无人集群协同作战运用模式,归纳出跨域无人集群协同架构需具备体系兼容、架构开放、去中心化、以智赋能等特点,设计提出跨域无人集群分布式协同架构,研究总结无人集群跨域协同关键技术,为跨域无人集群协同实战化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集群 分布式 协同架构 跨域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路交通工程调查软件多端协同作业关键技术研究
9
作者 张曦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8-246,共9页
传统工程调查以纸质记录的现场资料采集为主,需投入大量的人力与时间资源,随着地理信息系统、航天航空遥感、低空摄影测量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工程调查逐步向着内外业协同的数字化作业模式转型。为切实推进工程调查作业的数字化转型工... 传统工程调查以纸质记录的现场资料采集为主,需投入大量的人力与时间资源,随着地理信息系统、航天航空遥感、低空摄影测量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工程调查逐步向着内外业协同的数字化作业模式转型。为切实推进工程调查作业的数字化转型工作,并适配内外业协同作业模式的转变,需深入研究工程调查协同工作的关键要点、软件的协同架构设计、软件的关键技术等多个方面,并选取工程实例开展测试。在工程调查协同要点分析中,系统梳理了调查对象、调查流程及调查成果的协同关键点,为软件系统与关键技术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软件协同架构设计部分,详细研究了软件整体架构,并仔细梳理了模板协同、功能协同与数据协同的设计逻辑,为软件编制提供了技术支撑;在关键技术部分,着重探讨了多专业切换适配技术、数据整合协同技术、调查内容智能填充技术的关键细节,切实解决了工程调查数字化转型中的痛点;最后,在沪渝蓉高速铁路与陇海铁路改造工程中,测试验证了软件多端协同模式开展工程调查的优越性。测试结果表明,本软件系统可兼容9个专业、17类对象的工程调查业务,其中地质专业的全流程作业效率提升6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路交通 工程调查 多端协同 软件系统 架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东矿区人工智能安全生产管控平台应用研究
10
作者 崔亚仲 贺建荣 任艳艳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75-283,共9页
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在煤炭行业井下采掘机运通各领域已取得一定应用成果,但现有技术大多停留在单一场景和业务应用层面,缺少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系统级解决方案。为了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亟需实现煤矿井下采掘机运通各个系统的集成和数... 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在煤炭行业井下采掘机运通各领域已取得一定应用成果,但现有技术大多停留在单一场景和业务应用层面,缺少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系统级解决方案。为了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亟需实现煤矿井下采掘机运通各个系统的集成和数据共享,满足人工智能场景的数据提取与应用。为此,通过搭建云端、边侧、端边的AI节点,建立基于云边端的协同架构体系,构建基于工业环网、井下5G、工业控制数据、大数据、私有云、机器人、智能感知体的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平台,初步形成包括基础设施、AI开发框架、数据集、AI训练、AI部署、AI服务能力、业务应用自下而上的神东矿区人工智能平台架构,应用监督学习、半监督学习、迁移学习等技术来提升模型训练效率和质量,通过神东部分矿井生产现场部署的监控点采集训练数据和验证数据集,作为研究的数据对象,并将相关训练的AI模型和算法部署到煤矿安全生产的场景中,进一步提高煤矿专家系统、机器人、决策管理、安全管理和设备监测等智能化水平,以神东矿区行人不行车、工业摄像头模糊程度、主运输系统安全监测为例来验证人工智能安全生产管控平台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智慧矿山 云边协同 监督学习 AI架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轨迹规划的自动驾驶车辆协同换道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淼淼 刘晓晨 +7 位作者 朱明月 魏泽平 邓辉 姚民坤 吴思霖 李昂 石赞 龚筱萸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78,共14页
传统的多车协同缺乏对目标队列和换道车辆信息的有效利用,为考虑动态信息变化对换道过程的影响,本文提出基于动态轨迹规划的自动驾驶车辆协同换道控制方法。首先,针对自动驾驶环境下单车进入车辆队列的研究场景,提出基于实时动态信息的... 传统的多车协同缺乏对目标队列和换道车辆信息的有效利用,为考虑动态信息变化对换道过程的影响,本文提出基于动态轨迹规划的自动驾驶车辆协同换道控制方法。首先,针对自动驾驶环境下单车进入车辆队列的研究场景,提出基于实时动态信息的协同换道控制框架,在考虑换道车辆与目标队列车辆的合作以及换道行为给目标队列带来影响的基础上,构建非换道期间和换道期间的纵向协同控制模型;之后,在换道车辆发出换道请求并满足换道触发条件后,考虑队列纵向协同目标,根据纵向速度变化动态规划每一时刻的期望轨迹,提出基于正弦曲线的动态换道轨迹规划方法,得到安全和可靠的轨迹曲线,并采用模型预测控制的轨迹跟踪控制算法,实现实时轨迹跟踪;最后,通过搭建Prescan-Simulink联合仿真平台,设计多组不同速度工况下的仿真实验,以及设置传统基于前车—跟随策略的控制算法与本文的控制策略进行对比,综合分析换道触发时间、队列稳定时间和速度波动幅度这3项指标,验证本文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协同换道控制策略和传统方法相比,队列的平均稳定时间缩短了34%,队列的速度波动幅度保持稳定,并在不同相对速度的工况下,均能够实现车辆安全和高效地换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协同换道 动态轨迹规划 网联自动驾驶车辆 协同换道控制架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企协同阶段式新工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2
作者 黄春华 范婷 余昉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0-144,共5页
目前校企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主要存在体系机制尚未健全、师资力量较为缺乏、主体积极性未充分激发、培养体系与就业需求不对等、人才培养评价机制不够科学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通过构建创新创业项目驱动的“三阶段”校企协同... 目前校企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主要存在体系机制尚未健全、师资力量较为缺乏、主体积极性未充分激发、培养体系与就业需求不对等、人才培养评价机制不够科学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通过构建创新创业项目驱动的“三阶段”校企协同培养模式、校企协同“理论+实践教学→专题研究→创新创业项目实施”课程体系、建立动态可扩展的创新创业项目库与多层次校企协同管理平台以及建设创新创业教育的柔性评价与多元化质量监控体系四维相结合,形成系统的、实践导向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多元化、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企协同 新工科 创新创业 建筑学 柔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落地效果控制的景观深化设计模式探索——以阿里巴巴全球总部项目实践为例
13
作者 任蓉 金鑫 +2 位作者 谷元鹏 李承玺 刘琦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133-136,共4页
企业园区景观设计的绿色生态科技化趋势逐渐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企业园区在规划、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充分考虑“绿色、人本、智慧”3个维度的因素,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然而,景观项目往往存在设计与实施脱节、理念难以贯彻、效果难以... 企业园区景观设计的绿色生态科技化趋势逐渐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企业园区在规划、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充分考虑“绿色、人本、智慧”3个维度的因素,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然而,景观项目往往存在设计与实施脱节、理念难以贯彻、效果难以控制等问题。以阿里巴巴全球总部项目为实践案例,探讨了基于落地效果控制的景观深化设计配合模式,通过对项目背景、设计理念、多方协作机制、图审管控体系、数字化模拟技术应用及样板先行策略等方面的分析,总结了该模式的成功经验和实践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景观深化设计 阿里巴巴全球总部 落地效果 协作机制 样板先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耕地变化的无人机组网监测技术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2
14
作者 韦忠扬 黄景金 +5 位作者 郭伟立 冯一军 李正洪 韦秋莲 盘贻峰 谢洪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0-144,共5页
本文分析了耕地变化监测中无人机遥感相对于传统地面巡查、卫星遥感和地基视频监测的优点;针对无人机单机遥感能力有限、影像底图处理耗时长、影像信息自动化提取能力不足等问题,基于无人机组网协同航摄、影像底图并行处理、影像智能解... 本文分析了耕地变化监测中无人机遥感相对于传统地面巡查、卫星遥感和地基视频监测的优点;针对无人机单机遥感能力有限、影像底图处理耗时长、影像信息自动化提取能力不足等问题,基于无人机组网协同航摄、影像底图并行处理、影像智能解译分类等技术,提出了面向耕地变化的无人机组网监测技术架构及其关键技术;以广西无人机联动服务平台和无人机影像AI解译系统建设及其在耕地变化监测中的应用为例,说明了无人机组网监测技术架构的建设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组网 协同监测 耕地变化 技术架构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性知识深度服务体系架构及其协同机制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建华 张淑唯 +1 位作者 温丹丹 杨岚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2-199,134,共9页
[研究目的]明晰需求导向下的隐性知识深度服务体系功能、要素、架构及其协同机制,提升隐性知识应用价值、改善其创新效益。[研究方法]基于深度服务理念,融合系统科学和协同学思想,从用户与环境双重视角,利用Kano模型与WBS方法剖析隐性... [研究目的]明晰需求导向下的隐性知识深度服务体系功能、要素、架构及其协同机制,提升隐性知识应用价值、改善其创新效益。[研究方法]基于深度服务理念,融合系统科学和协同学思想,从用户与环境双重视角,利用Kano模型与WBS方法剖析隐性知识服务需求、厘清其结构;在此基础上,由需求结构推演系统功能结构,基于一般系统方法论之结构方法反演隐性知识服务体系架构;进而,以WSR系统方法论分析隐性知识深度服务体系要素及其间作用机理,并基于协同学思想讨论该体系架构的协同机制。[研究结论]明确了隐性知识深度服务体系架构及其协同机制,丰富了相关理论成果,为实践域内应用系统的顶层设计提供了遵循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知识 知识服务 深度服务 用户需求 体系架构 系统科学 协同机制 KANO模型 WB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间电力现货交易运营技术 被引量:3
16
作者 胡晨旭 孙大雁 +3 位作者 关立 陶洪铸 罗治强 常乃超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56,共8页
为支撑省间电力现货交易高效稳定运行,迫切需要研发适应省间电力现货交易特点的运营技术,实现各类市场协同高效运作。首先,介绍了省间电力现货交易的背景和交易机制,分析了市场运营面临的技术挑战,构建了省间电力现货交易运营功能框架,... 为支撑省间电力现货交易高效稳定运行,迫切需要研发适应省间电力现货交易特点的运营技术,实现各类市场协同高效运作。首先,介绍了省间电力现货交易的背景和交易机制,分析了市场运营面临的技术挑战,构建了省间电力现货交易运营功能框架,设计了基于广域分布式并行技术的数据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广域协同交互技术、支撑全域双向交易的省间电力现货交易出清技术、基于模型重构的多阶段安全校核技术,以及基于模块柔性联动的全过程辅助决策分析技术等多项运营技术。最后,介绍了所述运营技术的工程应用情况,并结合未来电力现货市场演进方向,展望了需要进一步突破的运营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间电力现货交易 功能架构 协同运营 市场出清 运营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6G网络融合的以用户为中心关键技术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海涛 谌丽 +3 位作者 康绍莉 缪德山 孙韶辉 陈山枝 《无线电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3-460,共8页
6G将带来“全域覆盖、场景智联”的新时代网络发展愿景,面对新的趋势和挑战,移动通信系统的代际演进需要重新思考网络范式的转变。在继续提升性能指标的基础上,如何以简化的方式,解决5G发展中遗留的问题,实现多维度的跨域融合是未来网... 6G将带来“全域覆盖、场景智联”的新时代网络发展愿景,面对新的趋势和挑战,移动通信系统的代际演进需要重新思考网络范式的转变。在继续提升性能指标的基础上,如何以简化的方式,解决5G发展中遗留的问题,实现多维度的跨域融合是未来网络设计的关键问题。在新场景、新业务和新技术的驱动下,以用户为中心成为业界关注的、能够助力未来网络建设、提升用户体验的研究方向。为此,提出了一种以用户为中心的系统框架设计方案,重点从统一接入和跨域协同两个关键特征展开,介绍包括状态管理、灵活空间等在内的关键使能技术,阐述以用户为中心如何更好的支持6G网络深度融合。最后,对以用户为中心技术在6G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其可以支撑未来6G高效网络赋能新场景、新业务下的完美用户体验,同时需要应对一体化空口设计、跨域功能管理和协同等方面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用户为中心 6G网络架构 跨域协同 灵活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提升施工云平台系统研究
18
作者 张欣然 陆一超 +3 位作者 陈力 卞永明 王润丰 杨濛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3-368,共6页
随着同步提升技术逐渐应用于桥梁竖转等日益复杂的施工场景,传统的施工设计方法以及监控手段无法满足要求。为提高施工设备计算能力及施工过程的智能化水平,提出了一种同步提升施工云平台系统,采集施工过程数据并发送至远端,实现了施工... 随着同步提升技术逐渐应用于桥梁竖转等日益复杂的施工场景,传统的施工设计方法以及监控手段无法满足要求。为提高施工设备计算能力及施工过程的智能化水平,提出了一种同步提升施工云平台系统,采集施工过程数据并发送至远端,实现了施工现场的远程监控。为确定不同施工环境下液压控制器的控制参数,提出了一种控制优化算法并集成在同步提升施工云平台中。同时,为了查看施工现场液压构件的状态及工作参数,进行可视化监控大屏设计。最后,以齐鲁大道黄河桥拱肋提升项目为例,进行实际应用验证,验证了设计云平台系统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云协同架构 同步提升系统 改进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云边协同的智能化作战体系构建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超 董雅男 +1 位作者 杨祯龙 卫珍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8-76,共9页
为针对性地优化和改进作战体系,在对云边协同技术和智能化作战需求的研究基础上,设计了基于云边协同的智能化作战体系,并从技术架构、指挥层级、作战功能3个视角进行了体系架构的剖析;选取典型任务背景,基于复杂网络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体... 为针对性地优化和改进作战体系,在对云边协同技术和智能化作战需求的研究基础上,设计了基于云边协同的智能化作战体系,并从技术架构、指挥层级、作战功能3个视角进行了体系架构的剖析;选取典型任务背景,基于复杂网络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体系建模,构造3类作战体系架构的效能指标,并以复杂网络的视角将其与传统作战体系效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智能化作战体系在信息时效性、协同性、鲁棒性方面分别提升11.2%、8.5%、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边协同 智能化作战 体系架构 复杂网络 效能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自主无人系统跨域协同任务规划模型与技术发展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亮 徐同乐 +3 位作者 肖玉杰 李烨 靳子荣 郑升武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1-8,共8页
跨域协同任务规划是无人系统实现集群化、自主化、多功能化的关键技术和重要支撑。主要聚焦海洋自主无人系统,阐述了无人系统跨域协同任务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原则特点,分析了跨域无人集群典型应用案例,提出了无人系统跨域协同任务规划的... 跨域协同任务规划是无人系统实现集群化、自主化、多功能化的关键技术和重要支撑。主要聚焦海洋自主无人系统,阐述了无人系统跨域协同任务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原则特点,分析了跨域无人集群典型应用案例,提出了无人系统跨域协同任务规划的控制结构和基本流程,构建了分布式任务规划模型,并通过剖析现阶段存在的突出问题,总结了下一步研究展望,以期为我国海洋自主无人系统建设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域协同 海洋自主无人系统 控制架构 分布式任务规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