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tegrated threat assessment method of beyond-visual-range air combat
1
作者 WANG Xingyu YANG Zhen +3 位作者 CHAI Shiyuan HE Yupeng HUO Weiyu ZHOU Deyu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2025年第1期176-193,共18页
Beyond-visual-range(BVR)air combat threat assessment has attracted wide attention as the support of situation awareness and autonomous decision-making.However,the traditional threat assessment method is flawed in its ... Beyond-visual-range(BVR)air combat threat assessment has attracted wide attention as the support of situation awareness and autonomous decision-making.However,the traditional threat assessment method is flawed in its failure to consider the intention and event of the target,resulting in inaccurate assessment results.In view of this,an integrated threat assessment method is proposed to address the existing problems,such as overly subjective determination of index weight and imbalance of situation.The proces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BVR air combat are analyzed to establish a threat assessment model in terms of target intention,event,situation,and capability.On this basis,a distributed weight-solving algorithm is proposed to determine index and attribute weight respectively.Then,variable weight and game theory are introduced to effectively deal with the situation imbalance and achieve the combination of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The performance of the model and algorithm is evaluated through multiple simulation experiments.The assessment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accuracy of the proposed method in BVR air combat,indicating its potential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real air combat scenari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yond-visual-range(BVR) air combat threat assessment game theory variable weight theo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Multi-UCAV cooperative occupation method based on weapon engagement zones for beyond-visual-range air combat 被引量:10
2
作者 Wei-hua Li Jing-ping Shi +2 位作者 Yun-yan Wu Yue-ping Wang Yong-xi Lyu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6期1006-1022,共17页
Recent advances in on-board radar and missile capabilities,combined with individual payload limitations,have led to increased interest in the use of unmanned combat aerial vehicles(UCAVs)for cooperative occupation dur... Recent advances in on-board radar and missile capabilities,combined with individual payload limitations,have led to increased interest in the use of unmanned combat aerial vehicles(UCAVs)for cooperative occupation during beyond-visual-range(BVR)air combat.However,prior research on occupational decision-making in BVR air combat has mostly been limited to one-on-one scenarios.As such,this study presents a practical cooperative occupation decision-making methodology for use with multiple UCAVs.The weapon engagement zone(WEZ)and combat geometry were first used to develop an advantage function for situational assessment of one-on-one engagement.An encircling advantage function was then designed to represent the cooperation of UCAVs,thereby establishing a cooperative occupation model.The corresponding objective function was derived from the one-on-one engagement advantage function and the encircling advantage function.The resulting model exhibited similarities to a mixed-integer nonlinear programming(MINLP)problem.As such,an improved discret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DPSO)algorithm was used to identify a solution.The occupation process was then converted into a formation switching task as part of the cooperative occupation model.A series of simulations were conducted to verify occupational solutions in varying situations,including two-on-two engagement.Simulated results showed these solutions varied with initial conditions and weighting coefficients.This occupation process,based on formation switching,effectively demonstrates the viability of the proposed technique.These cooperative occupation results could provide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subsequent research in cooperative BVR air comb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manned combat aerial vehicle Cooperative occupation beyond-visual-range air combat Weapon engagement zone Discret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Formation switch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nline hierarchical recognition method for target tactical intention in beyond-visual-range air combat 被引量:6
3
作者 Zhen Yang Zhi-xiao Sun +3 位作者 Hai-yin Piao Ji-chuan Huang De-yun Zhou Zhang Ren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8期1349-1361,共13页
Online accurate recognition of target tactical intention in beyond-visual-range (BVR) air combat i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deep situational awareness and autonomous air combat decision-making, which can create pre-emp... Online accurate recognition of target tactical intention in beyond-visual-range (BVR) air combat i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deep situational awareness and autonomous air combat decision-making, which can create pre-emptive tactical opportunities for the fighter to gain air superiority. The existing methods to solve this problem have some defects such as dependence on empirical knowledge, difficulty in interpreting the recognition results, and inability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actual air combat. So an online hierarchical recognition method for target tactical intention in BVR air combat based on cascaded support vector machine (CSVM) is proposed in this study. Through the mechanism analysis of BVR air combat, the instantaneous and cumulative feature information of target trajectory and relative situation information are introduced successively using online automatic decomposition of target trajectory and hierarchical progression. Then the hierarchical recognition model from target maneuver element, tactical maneuver to tactical intention is constructed. The CSVM algorithm is designed for solving this model, and the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is decomposed by the cascaded structure to overcome the problems of convergence and timeliness when the dimensions and number of training samples are large. Meanwhile, the recognition result of each layer can be used to support the composition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of target tactical intention.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effectively realize multi-dimensional online accurate recognition of target tactical intention in BVR air comb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yond-visual-range(BVR)air combat Tactical intention recognition Hierarchical recognition model Cascaded support vector machine(CSVM) Trajectory decomposition Maneuver ele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有人/无人机协同打击的智能决策方法研究
4
作者 熊威 张栋 +1 位作者 任智 杨书恒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85-1299,共15页
有人/无人机协同是目前无人机空战发展的趋势,智能决策是实现有人机与无人机协同打击的关键。高动态战场环境、非对称作战任务和异构多源协同体系,导致无人机自主能力和实时性较差,策略训练困难,是有人/无人机协同打击研究的难点。基于... 有人/无人机协同是目前无人机空战发展的趋势,智能决策是实现有人机与无人机协同打击的关键。高动态战场环境、非对称作战任务和异构多源协同体系,导致无人机自主能力和实时性较差,策略训练困难,是有人/无人机协同打击研究的难点。基于有人/无人机协同的忠诚僚机方案,设计典型的有人/无人机协同打击样式,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多智能体双延迟深度确定性(multi-agent twin delayed deep deterministic,MATD3)策略梯度算法的强化学习方法。首先,设计基于MATD3策略梯度算法、课程学习(curriculum learning,CL)的协同机动决策训练框架和基于迁移学习的预训练(pre-train,PT)策略,解决有人/无人机协同打击策略训练困难的问题。其次,建立面向有人/无人机协同机动的多机协同奖励函数和状态空间。最后,结合设计的搭载六自由度仿真模型的数字仿真推演平台,验证训练得到的打击策略具有高效的打击和生存能力,能够指导未来有人/无人机协同打击作战的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人/无人机协同 空战机动决策 深度强化学习 忠诚僚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视距协同空战态势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滕鹏 刘栋 +2 位作者 张斌 张同法 白明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47-50,共4页
针对目前超视距协同空战态势评估非参量法模型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新的非参量法模型。该模型针对超视距协同空战的特点,以双机对飞、导弹互射为主,以载机空战能力、机载导弹武器性能、载机高度及机载雷达的探测距离等性能参数作为主要研... 针对目前超视距协同空战态势评估非参量法模型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新的非参量法模型。该模型针对超视距协同空战的特点,以双机对飞、导弹互射为主,以载机空战能力、机载导弹武器性能、载机高度及机载雷达的探测距离等性能参数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建立了超视距攻击方式威胁函数、超视距时间威胁函数、超视距高度威胁函数和协同空战能力威胁函数,并采用线性加权法将各种威胁函数进行综合,求得协同空战中的整体威胁态势,作为战术选择、目标分配、火力分配的基础。模型较全面、合理地反映了超视距协同空战的特点。仿真算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视距 协同空战 威胁函数 态势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协同空战导弹目标分配 被引量:8
6
作者 滕鹏 张君海 +1 位作者 于雷 吕慧刚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4-28,共5页
为了取得协同空战的最佳攻击效果,在协同攻击的过程中进行导弹-目标最优分配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首先运用作战效能和运筹学理论建立多目标协同攻击的导弹-目标最优分配模型,其次在分析基本粒子群优化算法特点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一种改... 为了取得协同空战的最佳攻击效果,在协同攻击的过程中进行导弹-目标最优分配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首先运用作战效能和运筹学理论建立多目标协同攻击的导弹-目标最优分配模型,其次在分析基本粒子群优化算法特点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其中的主要改进有3点:惯性权自适应调整、粒子速度与位置自动更新以及优化策略改进。然后将该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应用于协同空战导弹-目标最优分配问题的迭代求解。仿真结果表明所采取的改进策略加快了算法的收敛速度,提高了粒子的局部求解精度与全局寻优能力,并且与基本粒子群算法、遗传算法相比较,该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能够更加快速、有效地求出多目标协同攻击的导弹-目标分配最优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空战 多目标攻击 导弹-目标分配 粒子群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空战中基于任务分解的任务协调机制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徐安 赵思宏 +1 位作者 寇英信 孙亮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25,34,共6页
协同空战任务决策的一个关键是编队内部的协调。基于复杂系统的一般求解方法,结合人工智能领域的MAS技术,提出了一种任务协调的分步实现方法。首先,就复杂的协同作战任务提出了一种分级分解思想,通过6级分解,将一项复杂作战任务分解为... 协同空战任务决策的一个关键是编队内部的协调。基于复杂系统的一般求解方法,结合人工智能领域的MAS技术,提出了一种任务协调的分步实现方法。首先,就复杂的协同作战任务提出了一种分级分解思想,通过6级分解,将一项复杂作战任务分解为单个作战Agent的阶段性战术级任务,实现了协同作战任务的细化和量化,为各Agent协同完成复杂任务奠定了基础。在任务分解的基础上,建立了多Agent任务协调的数学模型,在合同网协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市场行为的编队内部的任务的动态协调机制。各作战Agent通过市场协议动态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作战任务(包括协作性的和非协作性的),以编队总体效用最大化为目标,高效地实现了任务的动态、分布式的分配。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任务分解的协同任务协调机制效果较好,对作战任务决策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空战 任务分解 任务协调 合同网协议 智能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机编队协同战术的实现 被引量:11
8
作者 刘金星 佟明安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40-542,共3页
针对空战的特点,对双机编队的作战任务进行功能分解。通过引入描述攻击过程中编队作战决策心智状态的信念、目标、行动和路径等算子,给出了双机编队的协同作战意图,以及编队内各架飞机之间通信行为的概念。研究了基于协同作战意图的“... 针对空战的特点,对双机编队的作战任务进行功能分解。通过引入描述攻击过程中编队作战决策心智状态的信念、目标、行动和路径等算子,给出了双机编队的协同作战意图,以及编队内各架飞机之间通信行为的概念。研究了基于协同作战意图的“主从式协同、协商式协同”编队战术的协调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协同作战意图的协调方法可提高编队的作战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机空战 双机编队 协同作战意图 协同攻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视距协同空战传感器、武器协同控制决策模型 被引量:2
9
作者 陈正 张扬 李田科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0-94,102,共6页
首先给出超视距协同空战传感器、武器协同控制的定义,并描述传感器、武器协同控制决策问题。然后介绍协同网络信息相关定义及其矩阵式表述。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协同网络信息的传感器、武器协同控制决策的数学模型,最后利用多目标进化算... 首先给出超视距协同空战传感器、武器协同控制的定义,并描述传感器、武器协同控制决策问题。然后介绍协同网络信息相关定义及其矩阵式表述。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协同网络信息的传感器、武器协同控制决策的数学模型,最后利用多目标进化算法(MOEA),以一架预警机指挥控制4架战斗机拦截1个来袭目标情况为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说明。其结果表明了所建立模型在传感器、武器协同控制决策研究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视距协同空战 传感器 武器协同控制决策 协同网络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布式排队网络的防空战术协同模型 被引量:2
10
作者 龙光正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47,共3页
分析了多个防空火力单元的作战过程,将战术BM/C3的控制协调决策抽象为决策策略。建立了多个火力单元协同作战的排队网络模型,并运用SPN理论对排队网络的运行机制进行了强有力的描述,有效地体现了防空作战过程中的威胁评估、目标分配等... 分析了多个防空火力单元的作战过程,将战术BM/C3的控制协调决策抽象为决策策略。建立了多个火力单元协同作战的排队网络模型,并运用SPN理论对排队网络的运行机制进行了强有力的描述,有效地体现了防空作战过程中的威胁评估、目标分配等战术决策过程。这将为建立大型复杂排队网络,模拟仿真战役层面防空作战过程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 随机Petri网(SPN) 排队网络 防空战斗 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视距协同空战网络化结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邹杰 王磊 +2 位作者 张磊 潘长鹏 杨坤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23-129,共7页
利用复杂网络理论,将超视距协同空战实体及其之间的关系进行协同网络节点和边的抽象,分别从编队无协同、仅火力协同、仅传感器协同(树型/分布式指挥结构)、传感器+指控协同(树型/分布式指挥结构)、传感器+指控+火力协同(树型/分布式指... 利用复杂网络理论,将超视距协同空战实体及其之间的关系进行协同网络节点和边的抽象,分别从编队无协同、仅火力协同、仅传感器协同(树型/分布式指挥结构)、传感器+指控协同(树型/分布式指挥结构)、传感器+指控+火力协同(树型/分布式指挥结构)、预警机指挥引导下的传感器+指控+火力协同(树型/分布式指挥结构)进行网络化协同结构模型构建。在所构建模型基础上,从平均路径长度、聚集系数、平均节点度和度分布3个方面进行静态特性分析;并利用协同网络邻接矩阵特征值进行网络化效应分析。其结果体现了网络化协同结构对超视距协同空战的影响,所得结论可为超视距空战协同结构的组织、分析与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视距协同空战 复杂网络理论 网络结构 静态特性 网络化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平台协同的远程空空导弹网络化制导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马晨 崔颢 陈辛 《航空兵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7-74,共8页
远程空空导弹飞行距离远、时间长,若按照传统复合制导方式进行中制导,对制导链路的作用距离和范围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并且远距离飞行容易受到敌方干扰、制导平台容易被摧毁,这都对导弹中末制导截获概率有着极大的影响。网络化制导系统以... 远程空空导弹飞行距离远、时间长,若按照传统复合制导方式进行中制导,对制导链路的作用距离和范围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并且远距离飞行容易受到敌方干扰、制导平台容易被摧毁,这都对导弹中末制导截获概率有着极大的影响。网络化制导系统以网络为中心,利用多个传感器的目标指示信息对导弹进行制导,具有很强的抗干扰以及抗毁伤能力,可大幅提升系统作战效能。本文从闭合远程空空导弹的杀伤链出发,对支持远程空空导弹打击的网络化制导及其关键技术进行分析,通过构建战场对抗仿真系统,对整个制导过程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空空导弹 制导链路 截获概率 网络化制导 对抗仿真系统 武器协同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门控循环单元实时预测空战飞行轨迹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宏鹏 黄长强 +1 位作者 轩永波 唐上钦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546-2552,共7页
为了提高飞机飞行轨迹预测准确率、确保轨迹预测实时性,提出使用门控循环单元(gated recurrent unit,GRU)预测轨迹。对不同条件下的不同机动动作进行飞行仿真,得到大量轨迹样本。设计具有不同层数和神经元个数的网络,用得到的样本对其... 为了提高飞机飞行轨迹预测准确率、确保轨迹预测实时性,提出使用门控循环单元(gated recurrent unit,GRU)预测轨迹。对不同条件下的不同机动动作进行飞行仿真,得到大量轨迹样本。设计具有不同层数和神经元个数的网络,用得到的样本对其进行训练。选出在测试集上误差最小的网络结构。对比GRU网络、循环神经网络和反向传播网络的相对误差和预测用时。引入坐标变换矩阵,使轨迹预测不受航向和坐标系影响。对比3种方法在一段频繁变化的轨迹上的绝对误差。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平均绝对误差在x轴上约为18 m,在y轴上约为11 m,在z轴上约为22 m,显著小于另外两种方法,且平均预测用时约为2.4 ms,满足实时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迹预测 门控循环单元 循环神经网络 空战仿真 坐标变换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服务的空战仿真协调逻辑集成
14
作者 焉彬 张曙光 孙金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89-492,共4页
系统的敏捷性是仿真建模的重要目标,它反映了系统适应需求变化的能力.然而当前普遍采用集中式的单层架构建模空战仿真系统中各组件模型之间大量的协调逻辑,这导致系统结构呈现刚性化特征,难于灵活适应不断变化的仿真需求.提出并实现了... 系统的敏捷性是仿真建模的重要目标,它反映了系统适应需求变化的能力.然而当前普遍采用集中式的单层架构建模空战仿真系统中各组件模型之间大量的协调逻辑,这导致系统结构呈现刚性化特征,难于灵活适应不断变化的仿真需求.提出并实现了一种面向服务的空战仿真协调逻辑集成方案.系统中的协调逻辑被有机抽取并封装为一系列协调代理,将协调过程中被动的组件模型扩展为自协调的服务,服务是一种高度可重用的资源并且被机器可处理的描述契约文档完全定义;根据特定的仿真需求在运行时动态组合相关服务即可完成空战仿真系统中协调逻辑的绑定,从而提升了系统的敏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敏捷性 面向服务 空战 协调代理 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武器跨域智能协同对空作战应用及关键技术 被引量:15
15
作者 汤润泽 张承龙 +1 位作者 李林林 王世凯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6-34,共9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与空战武器装备的逐步融合,"智能、跨域、自主、分布、协同"等空战新特征日益显著,正在不断推动未来空战走向新的形态。深入分析了国外对空作战的发展现状,并对未来空战技术发展进行了研判,提出了多武器跨域...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与空战武器装备的逐步融合,"智能、跨域、自主、分布、协同"等空战新特征日益显著,正在不断推动未来空战走向新的形态。深入分析了国外对空作战的发展现状,并对未来空战技术发展进行了研判,提出了多武器跨域智能协同对空的作战场景,对其中的应用及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为智能空战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促进了人工智能技术在空战武器系统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对空作战 多武器 跨域协同 作战场景 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anson群决策算法的多机协同空战机动决策
16
作者 周思羽 石瑜 +3 位作者 杨文奇 王子健 高丽 高艳丽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191-198,共8页
建立了多机协同空战条件下的三自由度战机模型,构建了包含27种基本机动动作决策集。根据航炮和格斗导弹的有效距离建立了不同的空战态势评估模型,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基于群决策算法的Nanson选择函数,有效优化了决策流程。在初始态势恶劣... 建立了多机协同空战条件下的三自由度战机模型,构建了包含27种基本机动动作决策集。根据航炮和格斗导弹的有效距离建立了不同的空战态势评估模型,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基于群决策算法的Nanson选择函数,有效优化了决策流程。在初始态势恶劣情况下,以2对2、3对3等典型空战条件为仿真背景,将Nanson群决策算法与Copeland、Dodgson群决策算法进行对抗空战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基于Nanson群决策算法的协同机动决策算法取得明显对抗优势,验证了本文设计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为将群决策算法用于求解多机协同空战决策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空战 机动决策 群决策 Nanson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