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i_(7)La_(3)Zr_(2)O_(12)基氧化铝薄膜的制备及对固态电解质应用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杨彦飞 陈志萍 +2 位作者 张立新 杨晓峰 刘烨昕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40-1047,共8页
Li_(7)La_(3)Zr_(2)O_(12)(LLZO)具有离子电导率高、电化学窗口宽、与锂负极相容性好的特点,在锂离子电池领域成为了传统有机液态电解质的潜在替代品。然而,LLZO极易与空气中的CO_(2)、H_(2)O反应生成副产物Li_(2)CO_(3),致使LLZO离子... Li_(7)La_(3)Zr_(2)O_(12)(LLZO)具有离子电导率高、电化学窗口宽、与锂负极相容性好的特点,在锂离子电池领域成为了传统有机液态电解质的潜在替代品。然而,LLZO极易与空气中的CO_(2)、H_(2)O反应生成副产物Li_(2)CO_(3),致使LLZO离子电导率降低,甚至丧失。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采用先旋涂后烧结的方法在LLZO表面构筑氧化铝薄膜,借助致密氧化铝薄膜阻隔LLZO与空气的直接接触的特性,改善和提高LLZO的空气-水稳定性。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可在LLZO表面构筑厚度约为13.34μm的无定形氧化铝薄膜层。该薄膜层有效提高了LLZO对气体的阻隔性,增大了LLZO表面疏水特性,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Li_(2)CO_(3)的生成。同时,由于渗入LLZO中氧化铝对空隙的填充作用,强化了离子传输特性,使负载薄膜后LLZO的离子传导的活化能从0.40 eV降低至0.28eV,离子电导率从4.48×10^(5)S·cm^(-1)提高到5.06×10^(-5)S·cm^(-1),提高了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_(7)La_(3)Zr_(2)O_(12) 固态电解质 氧化铝薄膜 透气性 离子电导率 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极氧化铝膜在有机电解质中的击穿机理和影响因素 被引量:11
2
作者 朱绪飞 刘霖 赵宝昌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031-1035,共5页
简述了高纯铝在有机电解质中形成的氧化铝膜的击穿和电解液闪火的过程,分析了氧化铝膜击穿和电解液闪火的机理。实验结果证明:氧化铝膜的缺陷和缺陷处微孔中高压氧的析出是氧化铝膜击穿和电解液闪火的前驱点;形成槽周围气体的压力对阳... 简述了高纯铝在有机电解质中形成的氧化铝膜的击穿和电解液闪火的过程,分析了氧化铝膜击穿和电解液闪火的机理。实验结果证明:氧化铝膜的缺陷和缺陷处微孔中高压氧的析出是氧化铝膜击穿和电解液闪火的前驱点;形成槽周围气体的压力对阳极上氧气的析出有很大影响,导致氧化铝膜的击穿电压和电解液的闪火电压发生变化。在压力为0.01MPa时,阳极氧化铝膜的击穿电压只有435V;在压力为0.10MPa时,氧化铝膜的击穿电压为460V;在压力为0.20MPa时,氧化铝膜的击穿电压大于500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极氧化 有机电解质 击穿电压 闪火 氧化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贫水电解质体系制备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凡 卫庆硕 +2 位作者 张玉玲 吴凯 谢有畅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134-1137,共4页
在有机溶剂为主的含草酸电解质中,研究了大孔径有序度高的阳极氧化铝(AAO)的一步法电化学制备.实验证实,电解质中水含量的降低能够有效抑制铝的电氧化速率和溶解速率,使得其氧化膜孔道的生长能够稳定进行,所得到的六方孔道排列有序度明... 在有机溶剂为主的含草酸电解质中,研究了大孔径有序度高的阳极氧化铝(AAO)的一步法电化学制备.实验证实,电解质中水含量的降低能够有效抑制铝的电氧化速率和溶解速率,使得其氧化膜孔道的生长能够稳定进行,所得到的六方孔道排列有序度明显高于纯水溶剂制备的电解质体系下的产物.考察了水含量、有机溶剂种类以及电解质浓度对AAO模板孔道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溶剂贫水电解质体系使得电氧化电压的选取范围比水溶液电解质体系更宽,孔径连续可调,反应条件温和.该方法适合于制备均匀大孔径的AAO模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水电解质体系 制备 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 一步电化学氧化 纳米模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β”氧化铝固体电解质在钠硫电池中的不对称极化 被引量:1
4
作者 孙成文 曹咏絮 吕之奕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435-441,共7页
应用钠硫电池和钠-钠电池测量了钠β″氧化铝固体电解质在不同直流通电方向上的不对称极化.与钠β″氧化铝相比,许多多晶β″氧化铝陶瓷管具有不对称极化,即放电(钠离解)电阻大于充电(钠沉积)电阻.不对称极化电池放电电阻随工作循环周... 应用钠硫电池和钠-钠电池测量了钠β″氧化铝固体电解质在不同直流通电方向上的不对称极化.与钠β″氧化铝相比,许多多晶β″氧化铝陶瓷管具有不对称极化,即放电(钠离解)电阻大于充电(钠沉积)电阻.不对称极化电池放电电阻随工作循环周次增加,其充电电阻保持稳定或降低.实验结果认为,不对称的极化与β″氧化铝内表面富钠阻抗膜(高钠含量)和不良的微观结构(大晶、气孔)有关,由于电池充电时产生不均匀树枝状钠沉积所致.电池显著的不对称极化能降低电池的工作效率,促使β″氧化铝电解质的早期损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 固体电解质 钠硫电池
全文增补中
复杂铝电解质体系中锂盐和钾盐对氧化铝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李春焕 曹阿林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7-42,共6页
我国铝电解企业所使用的原料氧化铝来源复杂,特别是富含锂、钾元素,造成锂盐、钾盐在铝电解质体系中大量富集,导致铝电解质成分复杂,对氧化铝的溶解过程造成极大影响。依据大量生产控制数据,解析了氟化锂、氟化钾在复杂铝电解质体系中... 我国铝电解企业所使用的原料氧化铝来源复杂,特别是富含锂、钾元素,造成锂盐、钾盐在铝电解质体系中大量富集,导致铝电解质成分复杂,对氧化铝的溶解过程造成极大影响。依据大量生产控制数据,解析了氟化锂、氟化钾在复杂铝电解质体系中对氧化铝的溶解性能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电解质体系中的锂盐、钾盐与冰晶石反应生成氟化锂、氟化钾。在低氟化锂浓度(<3.00%)时,氧化铝浓度随着氟化锂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在高氟化锂浓度(>3.00%)时,氧化铝浓度随着氟化锂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氧化铝的浓度随着氟化钾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复杂铝电解质体系中氟化锂的浓度控制在1.50%~2.50%可以保持铝电解过程的最优状态,铝电解质体系中尽量避免含氟化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质体系 锂盐 钾盐 氧化铝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泳沉积法制备β"氧化铝电解质薄膜的研究
6
作者 夏怡 魏晓玲 杨晖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4-27,共4页
对于β"氧化铝电解质薄膜电泳沉积制备方法,研究了以异丙醇为溶剂的悬浮液,添加不同含量三乙醇胺(TEA)对颗粒表面zeta电位和悬浮液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TEA添加量为粉料质量的4%时,zeta电位最高,而悬浮液电导率最低,有利于悬... 对于β"氧化铝电解质薄膜电泳沉积制备方法,研究了以异丙醇为溶剂的悬浮液,添加不同含量三乙醇胺(TEA)对颗粒表面zeta电位和悬浮液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TEA添加量为粉料质量的4%时,zeta电位最高,而悬浮液电导率最低,有利于悬浮液稳定性和电泳沉积成型。对按照最佳TEA添加量4 wt%制备的悬浮液进行电泳,得到的最终产物结构致密,离子迁移活化能为0.4 mV,电导率较优,在钠电池工作温度350℃下,达到0.11 S·c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泳沉积 β"氧化铝 固体电解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酚橙光度法测定含氧化稀土铝电解质中的氧化铝 被引量:1
7
作者 袁艺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301-302,共2页
在 p H3.0~ 3.5的 HOAc- Na OAc缓冲溶液中 ,二甲酚橙浓度较低时 ,二甲酚橙与铝形成稳定的红色络合物 ,络合比为 1∶ 1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ε555=1 .53× 1 0 4 L· mol-1· cm-1,线性范围为 0~ 0 .5μg·ml-1。方... 在 p H3.0~ 3.5的 HOAc- Na OAc缓冲溶液中 ,二甲酚橙浓度较低时 ,二甲酚橙与铝形成稳定的红色络合物 ,络合比为 1∶ 1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ε555=1 .53× 1 0 4 L· mol-1· cm-1,线性范围为 0~ 0 .5μg·ml-1。方法运用于含稀土铝电解质中氧化铝的测定 ,排除稀土干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度法 二甲酚橙 氧化稀土铝电解质 氧化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相基体上制备的beta-氧化铝膜及其特性
8
作者 温兆银 林祖纕 +2 位作者 顾中华 徐孝和 江东亮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313-1319,共7页
研究了在α-Al_2O_3及其与尖晶石复合的陶瓷基体上多晶Na-beta-Al_2O_3膜的形成过程及其特性.结果表明,在单相α-Al_2O_3基体上形成的beta-Al_20_3膜呈现不均匀的显微结构,异常长大的晶粒尺寸达到15μm.在复合相基体上制备的Na-beta-Al_... 研究了在α-Al_2O_3及其与尖晶石复合的陶瓷基体上多晶Na-beta-Al_2O_3膜的形成过程及其特性.结果表明,在单相α-Al_2O_3基体上形成的beta-Al_20_3膜呈现不均匀的显微结构,异常长大的晶粒尺寸达到15μm.在复合相基体上制备的Na-beta-Al_2O_3膜晶粒尺寸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当其中相应的MgO含量为3wt%时,Na-beta-Al_2O_3的晶粒异常生长被完全抑制,最大晶粒尺寸仅2~3μm.动力学分析表明,复合基体表面Na-beta-Al_2O_3(Li,Mg)的形成过程中,Li的扩散和α-Al_2O_3→尖晶石的结构重排同时控制膜的生长过程.所制备的beta-Al_2O_3膜的钠离子导电性与beta-Al_2O_3陶瓷体相似,并取决于其中β-Al_2O_3和β″-Al_2O_3相的相对含量以及过剩MgAl_2O_4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ta-氧化铝 复合材料 离子导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DTA配合法制备beta-Al_2O_3固体电解质 被引量:11
9
作者 朱承飞 薛金花 +1 位作者 王李 王晓钧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165-1170,共6页
以金属硝酸盐和乙二胺四乙酸(EDTA)为原料,采用EDTA配合溶胶-凝胶法制备了beta-Al2O3前驱粉料,并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红外光谱分析(FTIR)、热分析(TG/DSC)、交流阻抗谱(EIS)和扫描电镜(SEM)等测试技术对beta-Al2O3的合成工艺进行... 以金属硝酸盐和乙二胺四乙酸(EDTA)为原料,采用EDTA配合溶胶-凝胶法制备了beta-Al2O3前驱粉料,并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红外光谱分析(FTIR)、热分析(TG/DSC)、交流阻抗谱(EIS)和扫描电镜(SEM)等测试技术对beta-Al2O3的合成工艺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法合成beta-Al2O3前驱粉料的温度为1150℃,比固相反应法低了150℃,平均粒径约为42nm,具有较好的成型和烧结性能。将素坯在1630℃保温烧结,得到的烧结体相对密度为96%以上,300℃时beta-Al2O3固体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为0.026S·c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 固体电解质 EDTA beta-Al2O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铝在冰晶石氧化铝熔液中的溶解度测定 被引量:9
10
作者 杨振海 高炳亮 邱竹贤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4-66,共3页
研究了金属铝在冰晶石 氧化铝熔液中的溶解现象 ,并通过实验测得铝在通电和不通电两种状态下的溶解度·实验结果表明在通电时铝在冰晶石 氧化铝熔液中的溶解度明显减小 ,认为这是阴极极化所产生的保护作用所致·
关键词 溶解度 冰晶石-氧化铝熔液 阴级保护 测定 电解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氨酸-硝酸盐燃烧法制备Beta-Al_2O_3固体电解质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承飞 洪永飞 +2 位作者 薛金花 黄攀 吉光辉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3-28,共6页
甘氨酸(GNP)为还原剂、硝酸盐为氧化剂,利用甘氨酸-硝酸盐燃烧法制备beta-Al_2O_3前驱粉料。利用热分析(TG/DSC)、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镜(SEM)、核磁共振(NMR)和交流阻抗谱(EIS)等测试技术对beta-Al_2O_3的合成工艺进行研究。结... 甘氨酸(GNP)为还原剂、硝酸盐为氧化剂,利用甘氨酸-硝酸盐燃烧法制备beta-Al_2O_3前驱粉料。利用热分析(TG/DSC)、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镜(SEM)、核磁共振(NMR)和交流阻抗谱(EIS)等测试技术对beta-Al_2O_3的合成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法合成beta-Al_2O_3前驱粉料的温度为1150℃,比固相反应法低了150℃,平均粒径约为42.0nm,具有较好的成型和烧结性能。将素坯在1620℃保温烧结,得到的烧结体的结构中Al(Ⅳ)和Al(Ⅵ)分别位于δ=45和δ=-6附近,相对密度为97.6%;350℃时的离子电导率为0.046S·c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硫电池 固体电解质 beta-Al2O3 甘氨酸-硝酸盐燃烧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位错对阳极氧化铝多孔薄膜纳米孔阵列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巩运兰 王为 +1 位作者 王惠 郭鹤桐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103-1105,共3页
Nano-pore array structure of alumina films formed on different aluminum substrate in acid electrolyte by electrochemical anodization has been studied. It is found that dislocation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parameters in... Nano-pore array structure of alumina films formed on different aluminum substrate in acid electrolyte by electrochemical anodization has been studied. It is found that dislocation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parameters in self-assembling process not only affects the current density occuring in anodization, but also the nano-pore order. Dislocation leads to the differences of the energy of Al and the speed of Al 3+ forming in dislocation and non-dislocation. Dislocation was also in close relation with the acidity of the electrolyte used. The stronger the acidity of the electrolyte, the greater the influence of the dislo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错 阳极氧化铝 多孔薄膜 纳米孔阵列 结构 电解质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铝颗粒大小对PEO-NaSCN络合物电导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谢海芬 李光远 +1 位作者 蔡金凤 洪双连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644-646,共3页
研究分散第二相Al2O3 的含量及颗粒大小对PEO-NaSCN 络合物电导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颗粒度为0.7μm 时,电导率比纯PEO-NaSCN 提高了一个半数量级。颗粒度较大时,电导率均比纯PEO-NaSCN 低,并在... 研究分散第二相Al2O3 的含量及颗粒大小对PEO-NaSCN 络合物电导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颗粒度为0.7μm 时,电导率比纯PEO-NaSCN 提高了一个半数量级。颗粒度较大时,电导率均比纯PEO-NaSCN 低,并在w Al2O3 = 0.25 时,存在电导率最大的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电解质 PEO 电导率 氧化铝颗粒 硫氰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钠β氧化铝测量Na-Pb合金的热力学性质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成文 陈深 杨芝洲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877-881,共5页
应用Na|Na+ β Al2 O3|NaxPb1-x固体电解质电池测定了 42个Na/NaxPb1-x(x =0 .0 43~ 0 .9878)电池在 5 0 8~ 6 48K的电动势。计算了钠 /高铅钠合金 (液 ,x =0 .0 43~ 0 .6 )电池电动势及其温度系数 ,钠在合金中的活度系数、偏摩尔熵 ... 应用Na|Na+ β Al2 O3|NaxPb1-x固体电解质电池测定了 42个Na/NaxPb1-x(x =0 .0 43~ 0 .9878)电池在 5 0 8~ 6 48K的电动势。计算了钠 /高铅钠合金 (液 ,x =0 .0 43~ 0 .6 )电池电动势及其温度系数 ,钠在合金中的活度系数、偏摩尔熵 S(Na)、偏摩尔焓 H(Na)和x(Na)的关系。热力学函数对钠摩尔分数的线性关系 ,相应于在钠铅相图中的富铅相界、共晶体NaPb4 ,NaPb NaPb3 和化合物NaPb组分处产生的偏折 ,表征液态钠铅合金存在着类似于固相结构的化学络合物。根据电池电动势对组分和温度的关系 ,测量了合金的熔化温度及NaPb4 ,NaPb NaPb3,NaPb Na9Pb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β氧化铝 固体电解质 钠铅合金 热力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盐-氧化物复合电解质导电机制 被引量:2
15
作者 陶善文 彭定坤 孟广耀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03-210,共8页
提高材料的电导率是固态离子学的一个重要研究目的.将某些离子导体与氧化物陶瓷结合起来构成复合电解质,在大多数情况下可提高材料的电导率.本文对这种陶瓷复合材料的各种导电机制和最新进展作了简要的综述.
关键词 复合电解质 氧化铝 导电机制 无机盐 电解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燃烧法制备掺杂NiO的Beta-Al_2O_3固体电解质
16
作者 洪永飞 朱承飞 +1 位作者 黄攀 吉光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30-1035,共6页
以Li_2O为稳定剂,柠檬酸(CA)为络合剂,采用溶胶-凝胶低温燃烧法制备掺杂Ni O的Beta-Al_2O_3固体电解质.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差热(TG/DSC)分析及抗弯强度、体积密度和交流阻抗测试研究了固体电解质的结构与性... 以Li_2O为稳定剂,柠檬酸(CA)为络合剂,采用溶胶-凝胶低温燃烧法制备掺杂Ni O的Beta-Al_2O_3固体电解质.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差热(TG/DSC)分析及抗弯强度、体积密度和交流阻抗测试研究了固体电解质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当NiO的含量(质量分数)达到0.10%时,Beta-Al_2O_3固体电解质的形貌致密,β″相含量达到88.33%,相对体积密度为99.75%,抗弯强度为248 MPa,350℃下的电导率为0.108 S/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ta-Al2O3固体电解质 溶胶-凝胶低温燃烧法 Ni O掺杂 抗弯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β″-氧化铝的合成与热力学稳定性研究
17
作者 汤受彬 杨萍华 +2 位作者 彭定坤 宋海政 孟广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77-481,共5页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制备了Na+ β″ 氧化铝 ,利用熔盐离子交换法进行Ag+交换形成Ag+ β″ 氧化铝 ,并研究了其热稳定性 .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分析中发现 ,在5 0 0℃以上有分解现象且随温度升高更加明显 .
关键词 热稳定性 固体电解质 银离子 β″-氧化铝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晶石-氧化铝熔盐系氧离子迁移数的推测
18
作者 肖海明 刘业翔 《中南矿冶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2期150-154,共5页
利用固体电解质作隔膜的有氧离子迁移的浓差电池Ⅱ和无氧离子迁移的复合浓差电池Ⅰ的电动势的测定结果推测了冰晶石-氧化铝熔体中氧离子迁移数。推测结果表明在冰晶石-氧化铝熔体中氧离子迁移数很小,约为0.006~0.012。
关键词 氧化铝 冰晶石 氧离子 无氧 铝熔体 熔盐 固体电解质 电动势 推测 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固态电解质的熔融碱金属电池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匡宇 刘凯 伍晖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4,共14页
电池技术的发展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应用非常重要。近年来基于固态电解质的熔融碱金属电池展现出应用于大规模储能系统的潜力。本文介绍基于beta-Al_(2)O_(3)和NASICON电解质的熔融钠电池(SELS电池)和基于石榴石型电解质的熔融锂电池(SELL... 电池技术的发展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应用非常重要。近年来基于固态电解质的熔融碱金属电池展现出应用于大规模储能系统的潜力。本文介绍基于beta-Al_(2)O_(3)和NASICON电解质的熔融钠电池(SELS电池)和基于石榴石型电解质的熔融锂电池(SELL电池)。固态电解质的结构和成分会显著影响其电导率和稳定性。因此,固态电解质的新型制备方法、掺杂技术以及表面改性技术是该领域的研究重点。截至目前,铅合金、金属氯化物、硫、硒和碘等材料已被证明可以作为SELS和SELL电池的正极,相应的电池体系具有不同的电化学性能、材料成本以及应用场景。本文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归纳与比较。值得注意的是,SELS电池已经实现数百兆瓦时规模的储能系统应用,而SELL电池的技术成熟度仍然较低。但是,具有高能量密度、低运行温度以及制造成本的SELL电池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同时,这两种电池的许多研究进展和技术成果可以共享,从而促进该领域的迅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电池 固态电解质 电网储能 beta-氧化铝电解质 NASICON电解质 石榴石型电解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掺杂的复合聚合物电解质室温电导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古宁宇 钱新明 +3 位作者 程志亮 蒋俊光 杨秀荣 董绍俊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1403-1405,共3页
A composite polymer electrolyte of Polyethylene oxide (PEO) LiClO 4 containing fine Al 2O 3 particles was studied by using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infrared spectroscopy and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 A composite polymer electrolyte of Polyethylene oxide (PEO) LiClO 4 containing fine Al 2O 3 particles was studied by using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infrared spectroscopy and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Compared with the polymer electrolyte without Al 2O 3 particles, the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and the degree of crystallinity were decreased, and the room temperature conductivity of PEO LiClO 4 Al 2O 3 composite polymer electrolyte was considerably enhanced. Moreover, the equivalent circuits and the effect of dc potential on impedance spectroscopy we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环氧乙烷 复合聚合物电解质 室温电导率 交流阻抗 氧化铝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